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约·五约》“四底本说”述论_

约·五约》“四底本说”述论_

约·五约》“四底本说”述论_
约·五约》“四底本说”述论_

《旧约·五约》“四底本说”述论

曰幻,/7西丑,回庙本

《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2期

}}《旧约?五经》”四底本说”述论

梁工2专f

l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兴起对

《旧约)首五卷(《创世纪),《出埃及记),

《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通称”五

经”或”摩西五经”)作者问题的科学考察

和研究,一批学者对”五经系摩西所着”的

传统观念提出质疑,主张这五卷书乃由多种

原始文献陆续汇编而成.经阿斯特鲁克(J.

Asturc),胡辉德(H.Hupfeld),格拉夫

(K.H.Graf),古宁(AKuenen),威尔

豪森(J.Wellhausen)等人的持续探索,

“J,E,D,P四底本说”逐渐形成完整的

体系,认为五经成书前的早期形式是四种主

要文献,分别缩写为J,E,D,P,其中J,

E,D编着于古犹太史上的王国时代(约公

元前l028一前586),P编着于俘囚及复国

时代(约公元前586一前332);西部底本经

陆续汇纂,于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形成流传

至今的五部经卷.

J底本为一部记述以色列民族起源及早

期历史的史书,主要见于《创世记),《出埃

及记),《民数记)三卷,内容包括伊甸园,

大洪水,亚伯拉罕和诸族长的事迹,以色列

人出埃及,漂流旷野,直至摩西逝世.有学

者提出,该部历史一直延续到约书亚率众攻

占迦南,甚至士师时期以色列人与异族的纷

62

争,这类几经修删的片断见于《约书亚记)

和《士师记)的某些章节关于成书年代,

多数学者主张为所罗门统治的中后期(约公

元前960至前933年),尽管有人认为是此

后一个世纪(公元前850年左右),甚至更

晚些.作者的名字不得而知.显然,即使他

没在政府中供职,也是一个熟谙宫廷内幕的

人,因为他以行家里手的目光为大卫,所罗

门的年轻王国书写了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 他称以色列的上帝为亚卫(Jahweh,或Yahweh),由此得名”J作者”,他的史记则

得名”J底本”(或”J文献”,”J典”).他

很可能出身于犹大支派,与大卫,所罗门同族,并在犹大支派的属地写作,因为他刻意强调了犹大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中心地位.这使”J”获得双重象征意义:既是上

帝之名的缩写,也是犹大(Judah)的缩写.

J底本对以色列早期族长们的事迹做了

相当系统的记载,如亚伯兰应召前往迦南(创[指《创世纪),下同]l2:1—4a,6—

9),亚伯兰与罗得分手(创13:2-5,7—

11a,l3一l8),亚伯兰救回罗得(刨14:l一24),亚伯拉罕接待三位天使(刨l8:1—21),所多玛,蛾摩拉的毁灭(刨19:1—

28,30—38),以撤迎娶利百加(创24:1—67),以扫,雅各出生(创25:21—26),红

豆汤和长子权(创25:27—34),雅各骗取

以撤对以扫的祝福(创27:1-45),雅各准

l

j

t,

备与以扫相见(刨32:3—11,13a),雅各在

毗努伊勒与天使较力(刨32:22—32),雅

各和以扫重归于好(刨33:1-3,12.17)

等.全篇呈现出相对完整而严谨的构思,作者的笔触不拘于宗教,也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民俗等方面.在语言的运用上,擅长讲

故事,常以幽默,讽刺,夸张,悬念等技巧

塑造人物,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上帝,如亚伯拉罕款待三位天使的动人场面,雅各早年生活的生动叙述等.

E底本是另一部历史纪事,亦见于<创

世记),《出埃及记),《民数记)等卷(或谓

延伸至<约书亚记)和(Sz师记)),内容几乎覆盖了J底本所述的全部历史,只是始于族长时期,而非上帝在伊甸园造人.成书年代当为联合王国分裂之后,约公元前900至前850年之间.作者的名字不可考.他在叙写摩西以前的历史时,有意用”艾洛希姆”(Elohim)称呼上帝,因为在他看来,”亚

卫”之名直到摩西时才为以色列人所知.他

居于北国以色列,当时北方的主要势力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两支派,尤其以法莲支派(Ephraim),因此”E既表示”艾洛希

姆”,也表示”以法莲”.E底本中的着名段

落有:上帝应许亚伯兰(创15:3,5,13

6),亚伯拉罕和撤拉在基拉耳(刨2O:1—18),以撤出生与夏甲被逐(创21:6,8—21),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立约(创21: 22—34),上帝考验亚伯拉罕(刨22:1—13, 19),雅各在伯特利的梦(刨28:llb,12, 17—18,20—22),雅各众子的出生(刨30:

1-3,6,17—2O,22—23),雅各给以扫送礼物(刨32:12,13b一21),雅各回到伯特利

(创35:1—8,14—15)等.

与J比较,E底本有何特点?既在J之

后创作,E作者何以另写一部背景相同,内

容平行的史传?研究表明,E作者固然重述

了J底本中始自亚伯拉罕的全部重大历史事件,在不步地方他却另有独到之处.他的着

重点,遣词造句,语气与风格都不同于J,

采用的许多传说片断也不见于J.如果说J

更尊重现世王朝的权威,更热衷于记述政治史,那么可以认为,E特别强调早期以色列

民族在宗教和伦理方面与亚卫上帝的立约关系.在E看来,较之大卫在耶路撒冷建立

的政治性王朝,或北方新近出现的王国,以

色列人与亚卫之约缔结得更为古老,对民族生死存亡的意义更为重大.如果推测J作者与耶路撒冷的宫廷集团过从密切,那么,E

似乎与以以利亚,以利沙为代表的先知阶层交往频繁.可以说,E作者的意图是纠正在

他看来J底本的偏颇或不足,并表述其建立一

个超越现存秩序的神圣王国的终极理想.

在表现手法上,E作者描写上帝以机智,含

蓄着称,上帝不以人形出现,而通过梦境或

天使与人交往,如雅各在伯特利的经历;还

强调先知在上帝与世人之间的中介作用,如将摩西写成上帝的代言人和卓越的行施神迹者(出[指<出埃及记)]4:15—18,20b_ 21).其文学素养也相当深厚,但作品中缺

乏J底本浓郁的世俗情趣.

在南北国对峙时期,J,E作为两部各

有千秋的民族史诗,分别收藏于南方的犹大和北方的以色列.公元前722年北国沦亡后,E底本由流亡者带入南国,一位南国的

编者把两份底本编在一起;更确切地说,他

是以E的部分内容对J进行了增补.因此,

就保留的完整性而言,E底本比J底本差得多.由于两套文件被混合在一起,不步地方

出现重复记载或矛盾的说法;而在另一些地方(如在《民数记>的某些章节),二者又

浑然一体,难以相互区分.南国编订者的意

图是借用E底本的某些材料,强化J底本原有的政治性特色,而不是以E的宗教性和

伦理性特征去渗透或削弱它.这一J,E两

63

大文献的汇编发生于北国沦亡至南国约西亚王逝世之间(公元前722一前608年).

有关J,E底本的另一问题是,二者既

然从整体到细节,从情节到人物都有许多重叠,它们是否又共同来自更为古老的同一种资料?一些学者对此做出肯定的推测,并将

该资料称为G(德文Grundlage的缩写,意谓”基础”).G是一份关于以色列民族起源

和成长的远古传说,曾在信众中长期传诵,

尤其在纪念亚卫与以色列立约的仪式中诵读,时间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立王以前,亦即

士师秉政时期.至于J,E底本形成前这份

传说是否曾被笔录下来,则不是而知.

D底本的基本部分是公元前621年发现

于耶路撒冷圣殿,又呈送给犹大国王约西亚(公元前638一前608)的律法书或”约书”,

史称”原本申命记”(大致相当于传世《申

命记)的第12至26章),它是约西亚王随

后推行宗教改革的理论依据.全书出白匿名的”申命派作者(简称D,得白meuteronomist,意谓”重申诫命者”),这是

个具有共同思想倾向的文人集团,由一批

活动于不同时期的犹太神学家兼文史学家构成,其观念和主张集中体现在《申命记) 中.”原本申命记”或于公元前630年左右

在大祭司希勒家的指导下完成,其雏形有可能出白犹大王希西家时代(公元前720一前692).高华德(N.K.Gottwald)甚至认

为,《申命记)中最早的材料当与E底本同

时(成于公元前900至前850年之间),得

白一种纪念亚卫与以色列立约的公众聚会, 聚会的中心内容是告诫众人,持守宗教忠诚,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点在于严格履行上帝规定的各种典章律例.受约西亚王改革热忱的影响,申命派史家于改革过后在原本的卷首增入历史回顾(1至4章)和以”十诫”

64

为中心的一组法规(5至11章),在卷尾补

入基利心山上的祝福和以巴路山上的咒诅(27,28章),以及末尾的几篇附录(29至

34章),编成《申命记)的传世本.

为具备更大的精神感召性,D底本采用

了摩西在摩押平原训诫民众的叙述口吻.作者宣称,出埃及后第40年以色列入在约旦

河东的摩押平原作短暂休整,准备不日占据那”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这时老一代

都在漂流旷野时死去,新生的一代虽年轻体健,却不知西奈之约和上帝为子民制定的法典.为使他们牢固树立独尊亚卫的信念,顺

利完成从畜牧向农耕生活的转变,摩西发表洋洋洒洒的三篇演说,回顾流徙旷野的历程,详细讲解以十诫为中心的各种律例典章,重申上帝在西奈山的诫命并予以增补,

呼求百姓尽心尽性的遵行上帝之道,作亚卫的圣洁之民.这时摩西120年轰轰烈烈的人生历程进入最后阶段,他吩咐约书亚继承自己的事业,给以色列十二支派留下激情贯注的两篇诗体遗言,再登上毗斯逝山顶遥望迦南全地,尔后与世长辞.全书以摩西训谕的

方式对J,E底本中已有的律法条文摘编整理,再次公布,意在大力宣扬犹太教的一神

信仰,强调信奉一神亚卫的关键是不折不扣地遵守其律例和规章.

D底本的风格庄重,审慎,雄辩,作者

常运用某些固定套语,接连不断地呼唤众人恪守契约,虔奉上帝.其局部内容与早期律

例相矛盾,如主张统一祭祀地点,反对随意

设坛,而非早期规定的可在各处设坛——这一

变更反映了犹太一神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D底本成书后,该派作者又以相同观点

编纂了白约书亚征服迦南至约西亚推行改革

之间的历史,此即着名的”申命派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撤母耳记)和《列王纪).

P底本是构成摩西五经的四种主要资料

中最晚成书的一种,因出白祭司派作者(PriestlyWriter)而得名”祭司经卷”(Priestercodex),简称为…P’.P底本中的

材料始于”万物始创”(刨l:l一2:4a),贯

穿于《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书之中,除少量历史纪事外,主要是有关以色列神权政体渊源的论述及礼仪细则,以及各种家族谱系和编年史资料.

《创世纪)开头的”万物始创”是祭司

派作者的杰作.它和随后的”伊甸园”(创2:4b一3:24,出自J底本)讲的都是上帝

刨世纪的经过,内容,风格和细节却大相径庭.它注重字句的重复,结构精致而规则,

上帝具有抽象化特征,创造活动以命令的形式进行,在六天中井然有序地完成,每天都按平行格式精心编排,气氛庄严而近乎仪式化,风格沉稳而崇高.相比之下,”伊甸园”

富于现世生活气息,注重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读者的视觉,上帝以人的外形出现,造人时不再借助命令式语词,而俯身于贫瘠的土地,取土塑为人形,再吹气赋之以生命. 《创世纪)中的P资料尚有:从亚当到

挪亚的谱系(5:1-28,30—32),洪水纪事

的一部分(6:9—22等),上帝与挪亚立约(9:1-7,28—29),挪亚后代的谱系(10:1—

7等),从闪到亚伯兰的谱系(11:10—27),

割礼的起源(17:l一27),亚伯拉罕购买麦

比拉嗣(23:l一20),亚伯拉罕的死亡和埋

葬(25:7—11a),以实玛利的后代(25:

l2一l8),上帝祝福雅各(35:9—13),以扫

的后代(36:l一14),以扫子孙中的族长,

西珥的后代和以东诸王(36:l5—43),迁往

埃及的雅各后代(46:6—27),雅各的死亡

和埋葬(49:29—33;50:12—13)等.不难

看出,P作者的兴趣在于记载家族嬗递的历史,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立约,以及某些宗教礼仪的起源.

《出埃及记)后半卷和《利未记)全卷

几乎都来自P底本,它们体现了P典的基

本面貌.《出埃及记)第25至3l章及35至40章为一系列礼仪条文,内容详尽而繁琐, 包括建造会幕的材料,制作约柜,陈设饼

桌,灯台的方法,筑造祭坛,祭祀院子的规

则,燃灯的条例,封立亚伦及其子孙为祭司

的程序等;《利未记,收有另一批礼仪条文, 包括奉献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

愆祭的守则,有关食物洁净和身体洁净的条倒,有关家庭伦常关系的规定,以及对恪守

安息日,无酵节,初熟节,五旬节,吹角

节,赎罪日,住棚节的具体要求等.它们实

际上是数百年中以色列人各种祭祀条例及礼节规范的汇总与合成,正是这些繁详的规定显示出犹太信仰与习俗的独特性,把犹太人和其他民族明确区分开来.就文学意义而言,它们太都枯燥乏味,算不上真正的文学

作品,只有少数片断尚有一定艺术性,如

《利未记)第8章的”亚伦献祭”.

P底本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前5

世纪中叶,即俘囚时代晚期和随后数十年,

体现了犹太人失去政治上独立的民族国家之后急欲抢救其宗教遗产,并以之为精神武器,早日完成复兴大业的紧迫心情.作者可

能是先知以西结的门徒,或波斯统治中期的犹太教祭司.主持宗教祀典的祭司自古就活跃于希伯来社会生活中,但在王国和分国时代,由于太权掌握在国王手里,却难以对国

家政治发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历代都笔录并整理各种祭礼文件,但这类文件只应用,收藏于圣殿和祭司阶层中,而不为供职

于王室的史官,文员们所关注.耶路撒冷沦

陷后,国家政体不复存在,祭司阶层崭露头角,他们以宗教社团领导者的身份充当民族领袖,担负起带领同胞谋求复兴的历史使命.所谓”祭司派作者”即指这批俘囚与复

65

国时代的犹太教文化分子,其最初的代表是出身于祭司家庭,本人也是祭司的先知以西结,尔后有以西结的门徒,再后是身兼祭司

和文士的以斯拉,以及以斯拉周围的合作者们,最后是《历代志)和《以斯拉一尼希米记)的编纂者.

当代学者普遍同意,P底本虽由以西结

的门徒和随后数十年的祭司编着成书,其中实际收录了形成不同阶段的仪礼规条,早期资料可能曾在所罗门时代的圣殿中,甚至流徙旷野时期的帐幕中使用,而晚期资料则取自新近落成的第二圣殿.它们来自不同地点,除耶路撒冷外还有希伯仑,示罗等古代

圣地.较早的资料在编入P底本前曾汇为

若干小型文集,如”献祭条例”(利[指

(利未记>,下同]1—7章),”洁净条例”

(利n一15章)和”圣洁法典”(利l7—26

章)等.”圣洁法典”得名于该文集一再出

现的语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亚卫你们的

上帝是圣洁的”,内容包括宰牲与禁食血的

规定,伦常关系的圣洁,祭司的圣洁,七大

节期的规定等,它们反复强调上帝的圣洁,

从诸多方面要求以色列人过一种纯全无疵的圣洁生活.为了显示所列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行文中常有”我是亚卫”之语,它使

诫条具备威慑人心的力量.许多学者认为“圣洁法典”的书面形式出现于分国时代后期,也有人主张更晚些,并称其编纂者乃是

着名先知以西结.

随着P底本的问世,五经成书的时刻

也很快到来.时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构

成五经的前三种资料J,E,D已合并为

JED版本,这时J,E交织为一体,共同叙

述自上帝创世至以色列人抵达约旦河东的历史,D置于其后,以摩西三次重申诫命的形

式记载以色列人进军迦南前在摩押平原接受训诫之事.五经成书前最后阶段的工作是将P汇入JED之中,确切地说,是将P汇入

JE之中,因为位于末尾的D资料是自成体

系的,似乎无需再作增补.研究表明,将P

汇入JE的目的,是在肯定JE版本社会政治性和宗教伦理性主题的同时,为以色列民族史补入P底本对祭司阶层及各种宗教仪礼重要性的强调.而增补的运作过程是以P

底本中的家族谱系和编年史材料为主干,有JE底本中的史实为枝叶,在适当处插入大

段P底本中的仪式条文.这次”摄后的合

并”发生于巴比伦地区的犹太社团中,时间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或后期.至于编纂人,

有学者主张为文士以斯拉,或以斯拉的伙

伴;还有学者提出,此人即P底本的摄终

编订者——若此说成立,则P底本与五经同时完成,编订P底本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为JDE版本增补祭司资料过程.

“J,E,D,P四底本说”问世100多年

来,对五经作者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发展. 欧美不少国家的神学院开出专门课程,介绍这项研究成果,一批学者对各底本的分析更为精细,如从J中分出J1,J2,从JE中分

出L,K,S,将P分为PA,PB等.当然

也有人不赞成底本学说,而顽强维护摩西对五经的着作权,着名代表如美国学者普林斯顿的格林(w.H.GreenofPrinceton).但

不论赞成与否,底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已得到众口一辞的确认:当代五经研究欲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在此基点上进行{赞同也罢, 反对也罢,都不能回避或漠视这项成果(梁I教授河南大学外语系)

文学创作论

第四章文学创作论 一、宏观上认识文学创作 一部鲜活的文学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源于作家天才般的想象还是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实二者皆而有之。除此之外,当今文坛作品的问世还伴随着这样的现象:一部作品在发行前后总有热闹市场宣传,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具有商业性的“炒作”之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文坛很少有脱此俗套者。一部作品的产生不只取决于作家,还取决于那些享有版权的出版机构以及伴随而来的媒体炒作。由此对传统文学创作论形成挑战:文学难道只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生产而与商品生产无关?那么如何看待文学的创作呢? (一)文学创作具有创造性(体现个性与社会性) 文学创作体现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创造,不过这种个性化创造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如李白的飘逸洒脱与盛唐气象;杜甫的沉郁顿挫与唐帝国的由盛入衰;司马迁的《史记》所具有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深刻的社会性。 (二)文学创作的制作性 文学创作固然需要创造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吃饭问题”、“权力角逐”、“人格掩饰”、“媒体炒作”、“产业制作”等因素又使文学创作具有制作性。 案例举隅一:人格掩饰(作家为掩饰人格,而创造虚伪的“个性”) →【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隐逸之志(《闲居赋》见《文选》卷36),但实际相反。包括在内的《晋书》记载其人性情浮躁、常趋炎附势。常对当时的巨富石崇等人“忘尘而拜”,但因仕途不顺而作《闲居赋》。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谈及此事: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注:安仁是潘岳的“字”)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文不如其人”……诸多文坛事实证明文学的个性化创作是存在掩饰性的,尤其是涉及个人私利或政治运动等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案例举隅二:媒体炒作 作家、出版社、媒体的相互需要致使文学深深地打上了媒体包装的烙印。一部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从选题、定稿到成品,都经过了出版商的精心策划和市场论证,再辅之以媒体的极力鼓吹。当然,即使一部“被制作了”的文艺作品,只要作家精心投入了创作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原创风格,也是值得肯定的。如金庸、张恨水等人的作品不仅被媒体大肆包装,更是频频改编为影视作品。 注:张恨水(1895-1967,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三)关于文学创作问题的小结 我们提倡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倾向,反对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制作。然而尤其是处于“文化工业”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当代文学创作,必然既体现个性化创造原则,又少不了时尚的商业运作,这是当下文学生存的现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需要承认并尊重文学创作中的“创造性”与“制作性”相互渗透的现实。 二、作家素养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 读万卷书求人生之助,行万里路求江山之助 1、直接的生活经验

四必谈五必访

四必谈五必访 篇一:四必访五必谈记录 “四必访、五必谈”记录 单位:年月日 谈话人签字: “四必访、五必谈”工作记录 运输二队 篇二:一铸管部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制度 一铸管部“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服务式管理,密切联系员工,急员工所急,想员工所想,达到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重的目的。特制定一铸管部“三必清、四必谈、五必访”工作制度。 一、“三必知”内容 1、员工的家庭情况必知。 2、员工的思想状况必知。 3、员工的基本素质必知。 二、“四必谈”内容 1、员工产生思想情绪时必谈。 2、员工受到批评处分时必谈。 3、员工岗位职务变动时必谈。

4、员工与同事发生纠纷必谈。 三、“五必访”内容 1、员工情绪低落时必访。 2、员工父母去世时必访。 3、员工重病住院时必访。 4、员工生活困难时必访。 5、员工家庭不和时必访。 四、有关要求 1、部工会及部室负责人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2、要注重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倾听员工的呼声,关心员工冷暖疾苦,及时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3、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是指导部室管理人员关心员工的一种工作方法。简称“345”思想工作法。是一铸管部为更好地服务员工,将问题解决在源头,各基层单位采取集体会诊“息访”的一种工作方式。各工部要落实好“三必清、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4、各工部要通过日常走访、召开座谈会、定期与员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5、各工部每月要进行一次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6、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 巴尔扎克在这里剖析了性格的二重内容(正反两大系列),而每一系列中又有多种性格原素,这种种性格原素,例如高傲与谦虚、懒惰与用功、疏忽与心细等,又可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性格系统。巴尔扎克的性格本体就存在于这种二重组合之中。由于性格原素具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性,家已对此有所论述;现代作家中,最早自觉地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从美学上加以概括的是鲁迅。他指出,把我国文学成就推向峰巅的《红楼梦》其美学价值,最重要的就表现在它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文学“叙好人完全是好,叙坏人完全是坏”(《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性格单一化的传统格局,表现了“美恶并举”(《中国小说史大略》)性格的丰富性。所谓“美恶并举”,就是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这种性格的二重组合,是《红楼梦》以及世界上许多伟大文学作品创造具有高级审美意义典型时取得成功的美学基础。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美学原理,我们可称之为“人物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原理。”切实地掌握这一美学原理,对于总结我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经验,对于思考我国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很大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请分析说明。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2) 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3)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 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 4) 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2、大与小有没有明确的界限。应如何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庄子》有云: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也就是说大和小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当各自的参照物不同的时候,各自的大小也不同,没有绝对的大小,大与小都是相对的。那这样说来大与小既有明确的界限又没有明确的界限。

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活动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活动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 补连塔煤矿梁浩东 在基层生产单位开展党建“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活动,是补连塔煤矿认真践行党地群众路线、努力促进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相融合地重要举措和创新,是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积极性、创造性地有效载体,对于稳定员工队伍、促进矿井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 补连塔煤矿于年建成投产,在神华神东两级公司地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四化五型大神东”发展战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创造集团公司乃至全国地煤炭生产记录,成为集团和国家明星级矿井.但随着社会地进步和矿井内部工作情况地变化,党建工作面临地形势和亟需解决地问题与其他单位有着较大地区别. 一是随着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地逐步深入,刚性地制度越来越多,安全责任与压力层层传递,到达基层员工身边时地多数只是简单地要求贯彻执行,导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地沟通不够深入. 二是员工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特别是后、后地员工对于精神方面地需求十分强烈,而我们传统地工作方式把工作精力都放在了改善员工食宿条件和美化环境等地生活方面,重视了物质上地关心而忽略了对人地思想和精神上地关怀. 三是由于煤矿工作地特殊性,开展党建活动地时间、地点和人员均难以确定,党建活动开展效果较差,亟需创新党

建工作开展模式.而党地十七大、十八大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地开展提出了新地较高地要求. 为了落实公司“以人为本”地理念,让硬性地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变得更加人性化,易于为广大员工接受,用党建工作地创先争优为矿井中心工作营造和谐稳定地发展氛围,补连塔煤矿与年出台了“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工作制度,三必知是:员工特长兴趣必知、员工家庭情况必知、员工工作表现必知.四必谈是:员工缺勤误工必谈、员工出现“三违”必谈、员工思想情绪不稳定必谈、员工间产生矛盾必谈.五必访是:员工生活困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受到奖励处罚必访、家庭出现矛盾必访.主要内容为及时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生活情况,通过与员工平等深入地面对面地交流,聆听并回应员工地情感诉求,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地作用,从而达到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优化效果地管理目标. 二、具体做法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强化对活动地组织和领导,确保活动开展不流于形式,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关心和联系群众地桥梁纽带作用,党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补连塔成立了“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地日常组织、检查、指导、考核和激励等工作. 矿要求各基层党支部不能闭门造车,坐在屋子里面空谈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优质)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 B.孔子“兴观群怨”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 成,其中,“( A)”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 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 在人的五官感觉中,最重要的无疑是_A_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满分:2 分 2. (A )是传统诗歌外在节奏的基础。 A. 五七言诗 B. 律诗 C. 绝句 D. 《诗经》 满分:2 分 3. “你有花一样的色彩,但没有花一样的香气。。”这是一个(B)。 A. 反问句 B. 较喻句 C. 夸张句 D. 设问句 E. 满分:2 分 4. (B )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作家感情的主要特征在想象的假定性中统一。 A. 情感 B. 形象 C. 形式 D. 审美 满分:2 分 5. *'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_D_。 A. 把握局部 B. 把握整体 C. 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 D. 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45 道试题,共90 分。) 1. *'深思,没有思想,情感也不深。当代文学,尤其强调思想、哲学文化底蕴。思想家就是文学家。A A. 错误B. 正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满分:2 分 2. *真实性和假定性都是绝对的。A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3. *'变质,要指的是,诗歌的描写对象,其外在形态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而其内在涵义却大大变化了。B A. 错误B. 正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满分:2 分 4. * 形象是对象的特征和作家个性特殊的结合——学术上把这叫做“意象”。B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5. * 因果性是一种必然性,情节的根本要素是“突转”,“突转”必须是偶然的,是出乎意外的,异常的,也就是越出了常轨,超越了必然性的。B A. 错误B. 正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满分:2 分 6. * 艺术想象就其普遍性而言,一切艺术形式的规律是相同的;就其特殊性而言,各种艺术形式的想象的规律又是互相矛盾的。B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历史的灵活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福师《文学创作论》2017秋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V 1. * 形象是_D_。 A. 感情特征 B. 生活特征 C. 艺术形式特征 D. 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 满分:2 分 2. 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兴则遵循_B_程序。 A. 相似联想 B. 相近联想 C. 相反联想 D. 相同联想 满分:2 分 3. 诗歌形象是C_。 A. 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二位一体 B. 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C. 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三位一体 D. 生活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满分:2 分 4. *' 在人的五官感觉中,最重要的无疑是A_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满分:2 分 5. 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D_。 A. 把握局部 B. 把握整体 C. 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 D. 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45 道试题,共90 分。)V 1. 许多反向联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似、相近联想结合在一起的。有些反向联想因处于相近的地位而形象显得更鲜明。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2. * 艺术形象是再现生活和表现作家自我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3. *'从写作来说,工夫不仅仅在于找到主要特征,而是排除非主要特征。这在中国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理论中,叫做立主脑,减头绪。没有减头绪的魄力,文章就可能很芜杂。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4. * 有特点,就不是一般的总体的,而是一个点。这就是细节,细节不是全部。全部不及细节,因为它能唤起经验记忆,让读者去补充它。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5. 自我抒情优势,是诗与散文分化的起点。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历史的灵活性。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7. 概括性使诗的意象不容易老化。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在特殊的文学形式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美感经验才不断积累上升为审美规范。而作家也只有通过形式才能掌握浓缩在形式中的艺术技巧。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9. *'从根本上来说,作家的特殊心理素质就是多情,多愁善感。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10. *生活特征是纷繁的,确定主要特征并改变它与其他诸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完全以事物本身为准,这要看作家此时占优势的情趣的性质。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11. *概括性使诗的意象不容易老化。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 形象是生活特征、自我情感特征和形式特征(规范)的三维一体。当这三个要素形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内容摘要:举例分析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三种文学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区别。 文学作品类型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文学体裁有本质的区别。 文学作品的约定文类有三种: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类型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创作手段分为: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印刷文本,大众媒介文本和网络文本;按创作动机分为: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按创作题材的分类尚未统一。 本文已约定文类的文学作品类型的三种形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再现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应在其话语系统中,真实地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应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正传》之所以说是典型的现实型文学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另外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并且文章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这种逼真性,使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人民的压抑淋漓精致的表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贾平凹《废都》,《秦腔》;老舍的《四世同堂》;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也都是现实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简述生产函数的内涵; ●区分生产的短期与长期; ●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规律; ●掌握一种和两种生产要素技术系数可变时的合理投入; ●掌握两种生产要素技术系数不变时的规模经济问题。 从本章开始研究生产者即厂商行为。我们假定,任何生产者(厂商)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目标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这就是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第二,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三,市场问题。市场有各种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当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上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我们分三章分别介绍这三个问题。 本章的生产理论要说明如何合理地投入生产要素,并从中得出若干生产规律。 4.1 生产与生产函数 4.1.1 生产与生产函数 1.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厂商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从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力、机器、原材料等),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产品或劳务,在产品市场上出售,供消费者消费或供其他生产者再加工,以赚取利润。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即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生产也是这四种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产品则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是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力是指劳动者的能力,由劳动者提供,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它包括两种形式:有形的物质资本和无形的人力资本。前者指在生产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等资本品;后者是指在劳动者身上的身体、文化、技术状态以及信誉、商标、专利等。在生产理论中指的主要是前一种物质资本。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如土地、水、自然状态的矿藏、森林等。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经营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家根据市场预测,有效地配置上述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以追求最大利润。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认为把劳动、土地、资本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生产经营话剧的正是企业家才能。 2.生产函数 (1)定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它是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数量关系的一个概念。 (2)生产函数的表达方法 以Q代表总产量,L、K、M、E……等分别代表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的才能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K N L f ) E Q= ( , , , , 为了分析方便,通常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企业家才能因难以估算,所以,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 f Q=(式4—1) L ) , (K (式4—1)式表明,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时,生产Q的产量,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同样,(式4—1)式也表明,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已知时,就可以推算出最大的产量。

文学创作论

第一讲假定论 第一节逼真的幻觉 *文学反映现实不是对生活的描红 *逼真不等于真实 *艺术的“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艺术的“假定”是一种创造 第二节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 *艺术形象是“第二自然”——人化了的自然 *世界、内心、形式三者的交互作用,才可能形成一个成熟的艺术作品。 * “神遇而迹化”,“神”为主导。所谓“神”,即作家的情感与个性。个性的强弱,个性的鲜明度,个性的独特性,都决定着“迹化”的不同效果。 第三节生活真实性与艺术假定性的相互制约 假定形式使真实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把生活中的“逼真”改造为艺术的真实。所谓“艺术的假定形式”,往往是经过长期创造,积淀下的“有意味的形式”。 文学创作中的假定性:虚构 如何把握虚构的“度”:离生活太远,则可能导致虚假;过于贴近生活,则拘泥于生活细节,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 材料: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帐》云:“呼童细扫潇湘簟,犹恐残花落枕旁。”有认真为假而妙者。宋人《雪中观妓》云:“恰似春风三月半,杨花飞处牡丹开。”元人《美人梳头》云:“红雪忽生池上影,乌云半卷镜中天。”——袁枚:《随园诗话》 “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 “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凡·高 第四节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 假定性与逼真性是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对矛盾。 * 将现实大幅度地变化,突出假定性,或将描摹现实发展到高度逼真的地步,这两者是艺术家的不同追求.前者以表现主义为代表,后者以现实主义为典型。 * 两者在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地媾和。 第二讲形象论 第二节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帅五官可感觉细节 重视细节,不等于陷入琐碎,相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不但是感性的,而且细节之间能够互相呼应,形成细节的共同体。 一、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有特点的细节思维 没有特点的细节是缺乏生命力的,艺术创造追求具有特点的细节,而且是具有创新表达方式的有特点的细节。 细节的有特点、有意味,虽然不能代表作品整体的成功,但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在细节上表现出非常独特的智慧和感受力。 二、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细节的超越性)

20春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0001参考资料

20春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0001-参考资料 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 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 第1题(单选题)*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兴则遵循____程序。 A、相似联想 B、相近联想 C、相反联想 D、相同联想 参考答案:B 第2题(单选题)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___。 A、把握局部 B、把握整体 C、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 D、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题)*' 在创作过程中,形式规范的预期作用,具体表现为____。 A、对想象的诱导 B、对想象的规范 C、对想象的限制 D、对想象的制定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题)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____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A、想象 B、观察 C、沉思 D、描绘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题)()是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作家感情的主要特征在想象的假定性中统一。 A、情感 B、形象 C、形式 D、审美 参考答案:B 第6题(判断题)家的思想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割就互相冲突。使作品的艺术质量降低。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7题(判断题)在现代新诗中还有一种类似白描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不在形象意蕴的质变,而在于感觉和知觉的量度。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8题(判断题)*诗人的任务就在于将自我感情特征与概括性的生活特征结合起来,而且结合得很奇特,形成一种独特的假定性结构,创造一种特殊意象符号。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9题(判断题)*'诗人的抒情往往是经历一个从感觉到感情,又从感情到感觉的过程,人类感觉更深一层次的机制是对自身感觉的再感知。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0题(判断题)*'变质,主要指的是,诗歌的描写对象,其外在形态基本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而其内在涵义却大大变化了。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感情当然是审美的核心,但是只是核心而已,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诗人的抒情往往是经历一个从感觉到感情,又从感情到感觉的过程,人类感觉更深一层次的机制是对自身感觉的再感知。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感情当然是审美的核心,但是只是核心而已,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强调艺术要围绕着生活公转,相当程度地忽视了艺术必须围绕自己的圆心或焦点自转。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15题(判断题)文学形式要成为一种成熟的形式,它的审美规范的多样功能必须占一定的优势。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第16题(判断题)法国艺术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全部,而非某些东西。 A、错误

第四章生产论

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 4.1 判断题 4.11 可变投入是指价格和数量都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4.12 只有当边际产品下降时,总产出才会下降。()4.13 可变投入收益递减说明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可变投入应以递减比例增加。()4.14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4.15 为实现一定量产出的成本最低的原则是要使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彼此相等。()4.16 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8%,说明这是可变投入收益递减。()4.17 如果企业实现了以最低成本生产了一定量产出,说明该企业一定实现了最大利润。 4.18 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产出单位所需增加的投入的数量。()4.19 如果可变投入出现收益递减说明总产出一定是下降的。()4.110 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4.111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品总是会小于平均产品。()4.112 边际产品曲线总是与平均产品曲线的极大值点相交。()4.113 只要总产出是下降的,那么边际产品必然是负数。()4.114 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4.115 如果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可变投入收益也一定递减。()4.116 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投入的组合只能生产一种产出水平。()4.117 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常数,说明投入的替代比例是不变的。()4.118 只要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也一定上升。()4.119 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4.120 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的标准是时间。()4.121 在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4.122 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4.123 因为厂房的折旧是按月提取的,不生产就不打入成本,所以,折旧是一种可变成本。( ) 4.124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有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125 可变投入收益递减,反映在平均总成本上也是递增成本。()4.126 生产1000个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0元,从1001~1010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1元,那么,0~1010

“六必谈 五必访”制度

“六必谈五必访”制度 为了增强XXX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励广大加油员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生产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六必谈五必访”,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掌握员工在想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员工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基本原则 “六必谈五必访”活动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正面教育引导的原则; (二)管事与管人、管思想相结合的原则; (三)鼓励、指导与提醒、诫勉、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四)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五)经常化与制度化相结合的原则; (六)单位与家庭互动的原则; (七)对谈心谈话和家访内容保密的原则。 三、“六必谈五必访”的对象 XXXXX,离退休的老同志及其家属。 四、“六必谈五必访”的主要内容 (一)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进行“五必访”:

员工工伤、生病住院必访;遇有意外事故必访;生小孩必访;家庭不和、离异、丧偶及家庭困难必访;家属有要求必须进行家访。 (二)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进行“六必谈”: 即员工调入调出、职务升降、岗位调整、离岗或退休时必谈,受到表彰奖励或批评、诫勉、处分时必须进行谈话; (三)员工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勤政廉政、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闹不团结,分歧较大,影响开展工作;未完成组织上下达的重要工作任务,或由于民主不够、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决策失误给单位造成一定影响;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一定问题的;在组织考核、民主测评时,不称职票较多;违反纪律,造成一定影响后果时,要对员工进行戒勉谈话。 (四)有其它情形需要对员工进行“六必谈五必访”的。 五、“六必谈五必访”的形式 领导和员工相互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以达到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征求意见、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目的;单位和员工家庭相互之间要经常取得联系,了解员工的家庭情况。 “六必谈五必访”工作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六必谈”主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也可采取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五必访”一般到员工的家中找员工家属访谈,也可以到员工家属工作单位个别访谈。

第四章.生产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 一、选择题 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A )。 A 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 C 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D )。 A AP是递减的; B AP为零; C MP为零; D MP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A 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 D 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 )。 A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B 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 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 D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C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2.《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 )”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 3.“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4.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5.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 6.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7.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A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C.形象D.历史 8.“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A )。A.泰纳 B.伊瑟尔C.孔德 D.拉封丹 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D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

福师20年8月《文学创作论》考前辅导资料

2020年8月份《文学创作论》考前复习资料 答案如下 一、论述题 1.为什么说雄辩的细节能“以少总多”?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 第一、形象的可感性,并不是一切细节可感性的总和。 第二、养成堆细节暗示性的鉴别力,不但要善于从许多细节中排除那些暗示力的鉴别力,而且要敢于排开那些虽然有暗示力,但已被长期使用而失去光泽细节。细节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能超越细节的有限性。 第三、要避俗,要求新。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请结合此诗谈谈文学想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主观特点是诗人的孤独感,客观特点是月光照着诗人的影子。这还不是艺术的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不一样了,月亮就不是月亮了,举杯邀月,就不把月亮当月亮,而是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对象了。这样,月亮就成了我的朋友。但是,艺术的想象之妙在于:“对影成三人”,不仅仅月亮成了朋友,而且影子也成了朋友。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就得到充分的表现。本来是,只有一个饮酒,很孤独,现在三人共饮了,应该是不孤独了吧。 二、但是,更加孤独了,因为月亮和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更衬托得诗人孤独了。文学的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本来是互不相干的,现在变成了互相安慰。接着他写,不但是静态的孤独,而且还有动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形成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异,“我舞影凌乱”是客观事实,“我歌月徘徊”是想象。二者相对起来,形成一种结构,正好表现亲密和谐、达到心灵默契的程度。 3.“有意注意要得到无意注意的补充,无意注意得到有意注意的鉴定。当有意注意限制了观察的范围时,无意注意则来冲破这种限制;当无意注意提供的信息陷入迷乱时,有意注意会对之加以注释和梳理。”你如何解读这段话? 【参考答案】 第一、许多作者带着收集材料的目的去体验生活,结果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 第二、对生活的最佳观察是在无意中进行的。 第三、高度错综复杂的感情活动都是在无意识领域中完成准备的。 4.为什么说过分地强调科学的想象的作用,甚至用它来否定文学的想象是幼稚可笑的? 【参考答案】 第一、作家和科学家的想象力有时候是一致的,作家的幻想往往是科学发现的前导。 第二、科学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是有相近之处。想象对于一切创造性的学科都是必要的,

文学作品论文题目

应用题总结: 1、归一问题 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2 :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3归总问题 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4和差问题 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5 和倍问题 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6差倍问题 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7、倍比问题 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8、相遇问题 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