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如何描写景物

作文:如何描写景物

作文:如何描写景物
作文:如何描写景物

在写作文的时候,如何描写景物呢?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视觉,空间)2多种感官描写3动静结合4,修辞5寓情于景

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范文赏析】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简评】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韵,比喻成四幕剧来描写。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大自然是一座宏伟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季节,则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了。每个季节都表演出自己的绝招,春姑娘散花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秋少女掷果的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然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文章构思新颖,写得很有些诗情画意。

桂林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错的。清秀的山,荡漾水,确实是天下少有。

此刻,我正坐在船上,伴着座座山向后移动,随着清风的扑面,水波的荡漾,向前缓缓的前进。

河的两边都是山,有的高大,有的险峻,有的陡峭,有的平缓。这些山,虽没有华山之凶险,没有金乌山之清秀,但却独有一股说不出的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四周全是山的关系吧。山山相靠,虽紧密,但看起来很疏松,虽繁多,但似乎又依着某种规律,虽平凡,但无数平凡的山连在一起,也就不平凡了。再加上山间流淌的水,似乎到了诗意的画境中。

水是清澈的,也是动荡的,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漩涡。随着船的前行,水面会兴起一道或几道波纹,缓缓向前。有时还能看见水中鱼儿的游动,但那也只是一个瞬间而已。这些看似是平凡无奇,但却给这一个大画面中,添加了几道生气,使得动的美与静的美进行一次结合。不管什么东西,有了生气,才会是最美丽的。

风是清爽的,忽有忽无,若隐若现的阵阵吹来。清凉的风,总会刮走身上过多的闷热,烦躁,与思绪。有时也会使得水面,引起一道道水波。当真是“清风扑面,水波不兴”。风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他的大小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风不是很冷,但是很凉爽。他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使人忘了现在身在何处。

不管是远看,近看。不管是看一大的画面,还一个极小的细节。不管是几十座山的重叠,还是山间一颗树的晃动、一个石子的形状。不管是绵绵河水滔滔不绝的流动,还是水面上偶尔出现的漩涡、瞬间冒出水面的鱼儿,都给人一个美的感受。

这般的山,这般的水,这般的风,这般的风景同时挤进眼眶里,确实令人应接不暇。每一段场景,不管是什么地方,总能让人感到清新。看到形状各异的山,高低起伏,会令人心旷神怡。看到水面宽敞,微弱的水波在荡漾时,会令人心胸开开阔。面对着般的风景,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吗?静静的享受吧!

===========================================

冬日掠景

冷风过境,天空冻结成冰,茫茫的一片惨白。天是白色的,漫无边际的白色,向远处蔓

延开去。死一样的惨白。

无情的狂风,撕咬着已秃顶的森林,它喧哗着,咆哮着,它要向世界宣战。迷茫的落叶被狂风飞快地卷起,围绕着整个森林,一圈又一圈。

阳光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太阳,已不如夏日般火辣,鲜红,显得有点苍白。冷得不可思议,试乎此时的太阳只能给地球带来光明,而温暖却不复存在。

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而且永远不会停下来。偶尔驶过一辆飞驰的汽车,惊飞了几只林中的麻雀。

动物们也是这样,匆忙来去,是为了冬天的食物而奔波,是大雁的都飞到南方去了,是蚂蚁的都准备好过冬的食物了,是熊的都挖好冬眠的洞穴了,一切都显得十分紧张。

湖上的水气早已冻成了一团雾气,薄薄的轻盈的乳白色的雾气罩在湖上是在美丽,但也危机四伏,因为早上的过路行人也许会因为分不清湖上和路上的行人而一头栽进冰冷的湖里……

梅花树上已绽放了几朵寒梅,和白雪一样的白色,难怪会和白雪混为一谈了。久闻梅花傲雪盛开,今日一见,惊叹之余,也觉得它可怜:在茫茫雪海之中孤芳自赏,难免寂寞难耐,但当百花盛开之即,却又悄悄隐去,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行侠。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的雪花落下来了,已经落下来了,真的落下来了,终

于落下来了,跟只有白色的冬天一起落下来了,世界变的一片惨白。

夕阳美景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

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

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

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

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写景作文

写景,如同叙事和议论一样,它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写作基本功。鉴于当前中学生写作写景文的缺限,笔者谨以此文谈点肤浅的看法,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点帮助。我们知道,凡叙述性文章,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都少不了写景。怎样写好景呢?

首先,对事物须仔细观察。

观察好生活是写景的前提。鲁迅先生就是因为儿时细心地观察了生活,注意了身边的景物,他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出了“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大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那样的名段。曹操如果不登上竭石山,自然也写不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名句。由此而得知:平素我们应该多踏入社会,多接触生活,调动触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多侧面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有了丰富的积累,写作时才会思维敏捷,源泉不断。

其次,对写景的文章要多读。

读,有两个好处:一是读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是可以通过读来从范文中得到写作方法的借鉴。有人认为:观察也观察了,生活也体验了,可就是写不好文章,其原因就因为你平时没有语言和写作挂技窍的积累。多读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吴伯箫《菜园小记》有一精美语段:那些新芽呀,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光,发着笑,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韮”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清新的诗?多好的语段,多美的文字。仔细分析一下:此段描写的对象是“新芽”,作者通过“拟人、排比、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又通过“条播、撒播、点播、万头攒动、傲然不群、发光带笑”等用词用语,将“新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饱含了作者深深的喜爱之情。对于这样的好句好段,学生应该多读多记,写作起来才能文如泉涌。

然后,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技窍。

有了上面的素材和语言积累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精心安排好你的写景顺序。

顺序乱了,你的景就会乱,别人看你的文章就会摸门不是脑,找不着头绪。请看毛泽东的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概括描写北方雪景;再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来展现北国风光。这样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景物描写不但全面,而且层次分明,读后印象深刻而清晰。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乱描乱写,东拉西扯,七拼八凑。

第二、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

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他们年留下的许多句子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他们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地选用那些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词或句来描绘景物。

第三、将作者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单是为了写景,也就是为写景而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么满怀喜爱赞颂之情,要么满怀痛恨厌恶之情,并根据自己对景物的情感态度来选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修辞等对景物进行描绘。

鲁迅在回故乡时,因为心绪不好,所以他在《故乡》一文一开头就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里作者选用的特定时间是“深冬”,冬天给人的感觉总是:凉的。用的词是:“阴晦、冷风、苍黄、横、萧索”这些词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尤其是那个“横”字,更是让人联想到,那些村子简直就跟一个个死人一般,没有了生气,没有了一点活力。后来,他又写了一幅理想中故乡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显然,作者的笔端所倾注的是一股浓浓的喜爱与赞扬之情。此时他所选用的是“深蓝、金黄、碧绿”等一些色彩艳丽的词语,通过这些词和“圆月、海边”一起把理想中的故乡描绘得特别美丽,生机一片。就以上两段的分析来看,写景时,作者务必将自己情感融于笔端,选择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

多角度描写作文教案

八年级“读写”结合:多角度描写景物 ——描写的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景物在记叙类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会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教学环节: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这样的美景如何在我们笔下写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二、观察图片 引导学生明确写景要做到: 1.抓住景物

2.抓住特征 三、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媒体出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全班总结写作方法: 1.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 4.动静相结合 5.各种修辞手法相结合 学习本册第六单元课文,加深理解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四、点评名作《荷塘月色》片断 五、我写我练(课件展示图片) 要求1:绘好色彩 要求2:动静结合 要求3:修辞手法 我评我点:按照所学的写景方法,评点同桌的写景片段,写出优点和不足 修改成段 作品展示:小组展示,选出佳作,全班展示。 六、总结提高:盘点知识点的收获 师小结: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七、作业布置:任选教材“写作实践”中的一道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反思: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调动五官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 一、欣赏优美的写景片段: 1、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老渔民的脸上挂着几道深深的岁月的沟壑。深邃的眼神总是喜欢坚定的望着前方,偶尔被海水侵蚀了的双手搓个不停,那干涸的嘴唇还是喜欢说那两句:向前走吧,始终会看到大陆的…… ★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一个精彩的写景片段: 二、请归纳下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初试锋芒

《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主备单彩云主核常志 使用者单彩云课型新授使用日期2016、10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二次备课(个案)【导入新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 人不同感受。 如何写好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自学指导】 一、我思我答 (一)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我品我析 播放“春、夏、秋冬”的风景资料导入 说出左面红色诗句观察景物的角度。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小结: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学生结合课文第210页,理解定点观察,然后再举出学过的课文里用定点观察的例句,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可提示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教师小结。 方法同上。 提示学生从朱自清的《春》里找出并分析。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推荐关于多角度去描写景物的相关作文,欢迎大家参阅! 六篇描写景色满分作文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一: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 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 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

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二:美丽的白云 我喜欢天上的太阳、月亮、天上的一切一切,可我更喜欢天上美丽的白云。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前玩耍时,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白云,我想:这云真美啊!厚而白,很有层次,我为什么不坐下来观赏美丽的云景哪?于是,我便从家里拿出了一个小凳子。坐下来继续观赏云。 不一会儿,云儿变成了一只小羊,可奇怪的是这只羊没有羊角,我想:可能天空对它们来说是一片海,而羊儿再洗角时被水冲掉了,然后……还没等我想完,云儿又变成了一只猴子,可是这只猴子却不时候蹦乱跳的,而是老老实实的。不一会儿,云儿又变成了一支展翅高飞的老鹰,这只雄鹰展开一对翅膀,张着血盆大口,面部十分凶恶。随后,云儿慢慢散开,变成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雪山,我常常怀疑那是不是喜马拉雅山?是不是昆仑山?这山是一座一座的,各不相连。这时的云山也很好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在蓝天的映衬下,这云又像露出海面的,覆盖着白雪的岛屿,他们稳稳当当的在海上漂浮着。

多角度写景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教学目标: 1、由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描写。 2、提升观察能力,掌握描写方法。 3、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 提升能力,学会观察和描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图片游戏导入 1、请你在三秒内判断图片中的四块积木相同吗 2、请你观察下图中这是同一个人吗 3、请你比较下图中的气球大小 4、这四朵玫瑰相同的吗 5、请你观察下图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游戏总结:你的发现 【明确】 角度不同,效果有别 由此可见,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的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

然后作细致描写。例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第四、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最新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电子课文阅读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电子课文阅读 第六单元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写作导引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的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仔细阅读贾平凹的《风雨》,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有近景、远景,还有?? 有俯视、仰视,还有??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作细致描写。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写到了哪些感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细细品味。 写作实践 一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2.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 3.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二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提示】

多角度描写景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精讲----《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景物描写》教案 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初级中学梁富军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3.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4、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美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教学环节: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1、激趣引思。从宋代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引出说明同一个景物从不同的视觉看,风景就会各不相同。这样的美景如何在我们笔

下写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题) 2、情景导入。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高山大川,草原森林……自然界的美景随处可见。(课件开始步展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序地观察和描写景物。 2.指导学生从多种感官出发,借助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景物。 三、知识讲解 1、认识“景物描写”的定义。 2、什么是景物描写。通过两个例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景物描写。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景物叙述)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 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 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景物描写) 四、写作引导——-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 1、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初步认知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并分点做好笔记。 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2、示例解说:仔细阅读贾平凹的《风雨》,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角度观察和描写 景物。(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视觉的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小结点评: 贾平凹的《风雨》:本文主要从自然景物、动物、人等几方面进行描写。文中有远景、近景,还有俯视和仰视…… 文中有宏观的描写,如对树林子的描写;有微观描写,如柳条“乱得像麻团”“杨叶千万次的变着模样”等。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如“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经典专题-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文题展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写作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多角度描写景物: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入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3.善用各种修辞。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4.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5.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 【习作例文】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秋天的早晨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经典专题-多角度

xx描写景物 【文题展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写作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多角度描写景物的作文

多角度描写景物的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来描写,一些来看下相关的作文吧!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 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 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 田园乡村风景 田园乡村风景田园乡村风景是幅美丽可爱的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田园乡村是一首悦耳的歌曲,让我听不厌倦。我的家乡在冷集的一个乡村,那儿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乡村,美在小溪里。乡村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谱成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写在肥沃的土地上。小溪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和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岸边,一排排垂柳一一向水,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夏天,小伙伴们欢乐的笑声荡漾在小溪中,小溪也笑了,尽管小伙伴们浑身都湿透了,可还是舍不得离开小溪。 乡村,还美在田野里。小跑到田边的小道上,田野里的美景便涌入眼前。田野里盛开着一朵朵菜花,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像是许多彩色的小精灵,风儿吹过,彩色的小精灵乐的手舞足蹈,远看就像是一片彩色的海洋泛起了波浪。秋天,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穗笑弯了腰,高粱羞红了脸,玉米穿上金色的纱衣,在田间翩翩起舞……瞧,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呢,脸上还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也美在草地上。乡村的草地像大自然亲手精心编织的绿地毯。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五彩缤纷,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娇媚可爱。它们像天边的红霞那么耀眼,像雨后的彩虹那么绚烂。草地映衬着花儿,花儿点缀着草地……

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描写训练方法

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描写训练方法 (一)概述 本次作文训练:主要是从感觉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景物描写。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调动五官、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 景物; 过程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 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在美文欣赏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 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初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 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 2、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 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以"如何描写好景物"作为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常见描写景物的方法的指导和欣赏美文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四)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屏显《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春》让学生从优美的景物画面和动人的旋律中去感知情景交融的情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共鸣。 二、生动形象描写景物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图一: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 图五: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设计意图:灵感来源于语文版七年级(上)的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有不少的地方用到了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天,显得细致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五觉法" (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小山的秀气。 设计意图:比喻和拟人是常见而又十分重要修辞手法。它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的形象生动。我在课件中采用《济南的冬天》这文章的名句来作为例子分析,因为是学过的句子,学生因为熟悉理解起来就会简单了很多。 四、佳作欣赏(片段) 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1.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文题展示 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鲁迅《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甚至还写了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作文导学案编旦 号. 第四次作文导学案 上课时间: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 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请归纳这段描写最突出的特点: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 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一《济南的冬天》 堂★请归纳这段描写最突出的特点: 3、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 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流进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一一《行走在风雨中》 ★请归纳这段描写最突出的特点: 4、观察下面几个写“云”的句子有何不同? 1)白色的云在蓝色的天空中移动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慵懒的云在天空中闲逛 4)苍白的云在偌大的天宇间无助地游荡 5)雪白的云朵,一片一片,在天空中追逐、嬉戏。 6)他们彼此拥抱着,互相依恋着,一阵风吹过,他们再也留不住对方,看着彼此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学情分析 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写景类的作文,虽然说观察了,景物在心中,但美景在心中,笔下难展现,这是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和老师普遍头疼的问题。于是,教会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 1.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写。 3.学会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4.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训练难点 1.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写景。 2.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四、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想到北方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写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随后,让臣下对下联。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人关起门来翻了大量的资料,但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满意。这时,乾隆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通州的街上转来转去,他发现这地方有许多的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听后,拍手叫好,赏赐了许多珍宝。 其实,这位默默无闻的人之所以能妙对且受赏,就在于他的观察揣摩,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事物、景物。 (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小鸟怎样飞翔、清晨的小花开放时的姿态、闪动着繁星的静谧的夜……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比如树木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三)欣赏图片,自由描述。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经过长期观察,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绘画需要观察,写

作文训练 --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文训练--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学会观察.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说话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重点: 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鹅》的图片引出《咏鹅》诗,鲜艳的色彩,美好的情态,动听的歌声,在蓝天绿水中显现出一幅动人形象的自然美景。 (二)畅谈自然之景 1、怎样去感受自然美景? 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 (视、听、味、嗅、触觉) 2、学生畅谈印象最深的一次自然美景。 (三)方法指导,生动描写。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注意动态、静态的调和,实景(眼前之景)、虚景(联想想象之景)的互补;注意手法多样,兼顾正面与侧面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3.选好观察点,有序写景。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写过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的就是以情带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四)欣赏学校剪影,感受佳句美景 1、学校的精美风光。 2、学生佳句欣赏 (五)写一写“心中的美景” 1、学生写作 2、学生交流 3、欣赏评论 四、总结提高 师小节;近代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五、作业布置;作文《秋天的雨》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训练目标: 1.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通过写景练习,养成关注自然、细心观察的习惯。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美景,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那么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却如此之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视频出示标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二、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 结合已学过的景物描写片段,讨论: 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视频显示: (一)景物描写的定义 景物描写是对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等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形式有两种:全篇以景物描写为主和在文中适当插入景物描写。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背景; 2.渲染特定气氛; 3.衬托人物形象 4.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作品主题。 三、探究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 (一)抓住特征重点描写 视频展示:出现同一景物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特点的画面。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B: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小结:抓住特征,准确用词,写出精神。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 (二)按一定顺序描写 视频展示: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结: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我们笔下的景物才会井然有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三)方法三:寓情于景 视频展示: A: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对比分析并小结:“水滴瓣花总关情”,景物是客观的,写景的人是有感情的,写景的字里行间,只有融入真情,才能以情感人。 (四)方法四:善用修辞手法 视频展示: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6003篇 .doc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6003篇 卞之琳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就像看一面镜子,有的人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缺点。 初回老家,满眼都是黄土和贫瘠。偶尔出现的树,也都是光秃秃的,丝毫没有南方的生机与活力。刚下车,便被扬起的尘土呛了几口,就连喝的水也不及南方清冽。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这就是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屑与不甘。 过了几天,父母带我去观赏流经家乡的黄河。到了以后才知道“每年生产十六亿吨泥沙”是什么概念。就当我准备失望而归时,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雨来。我们赶紧找个地方躲雨。 雨越下越大。我无聊地看着河面溅起的涟漪,不一会儿,水平面就上涨了许多,河流渐渐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它不停的冲击堤坝,发出震耳欲聋的涛声,宛如羁押的野兽,又好似垂暮的英雄。跟“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不同,黄河和天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看啊,浪花一次次直指苍天,仿佛不甘于重力对自由的束缚,要在天地间驰骋一番才肯罢休。 我被这种气势深深地震撼了。从另一个角度避开那层薄薄的面纱,发现这原来才是这片土地的本来面目!豪放而又不羁,简单而又不凡。在这黄土大地上释放了千年的魄力与元气,依然磅礴,依然无穷。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吧!你将会发现“缺月挂疏桐”中的魅力,发

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趣味。大仲马说过:“烦恼和欢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也许,换个角度看问题,烦恼与失败就变成了欢喜与成功。 公园里的美作文 清晨,我一走进碧洲公园,就闻到了小花的芳香,漫步园内,看见小花向我问好,大树向我招手,风儿吹过我的脸蛋,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凉爽。我走在公园的小路上,使我有一种漂浮感。我倾听着小鸟欢快的歌声,倾听着大树落叶的声音,倾听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的声音、、、、、、 清晨的公园是宁静的,我放慢脚步,去倾听世界美妙的歌声,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公园的清晨,是美丽的,美丽得让人舍不得离开。蒙胧中,远处的高山依稀还能模糊的影像,多美的画面呀! 美,反自于你内心的感受,当你内心存着美,你的眼睛就会看到美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在你生活周围到处都充满着美。从今以后,你也能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失的---”导写及佳作赏析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失的---”导写及佳作赏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