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9)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势,名词作状语,按照……形势

3、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

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1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鲤,名词作状语,像孔鲤一样

(13)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比喻,例,

(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

(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小石潭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17)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8)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

(19)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2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当晚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烛之武退秦师》)

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

例,

(2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2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27)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荆轲刺秦王》)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例,

(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王,名词动用,称王

(3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刑,名词动用,惩罚、处罚

(3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籍,名词动用,登记

(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牗,名词动用,做窗子;枢,名词动用,做门(瓮、绳在此为名词作状语)(3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鼓,名词动用,演奏,弹奏

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

(34)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名词动用,用蹄子踢

(3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命名

(3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鼓,名词动用,击鼓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寡人之于国也》)

树,名词动用,栽种;衣,名词动用,穿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活用为动词

例,

(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识其本名

(3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名词动用,被封为侯

(4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名词动用,用捕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虏,名词动用,俘获

名词放在副词、介宾结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4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白衣冠,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

(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罪,名词动用,归罪、归咎

(4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白,名词动用,显出白色

(45)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目,名词动用,用眼睛看

(4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盟,名词动用,订立盟约、签订盟约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

(4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名词动用,游泳、游水

(4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德,名词动用,感激

(4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动用,杀

(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王,名词动用,称王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例,

(5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樵,名词动用,打柴

(5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名词动用,休息、下榻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

(5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发(下,名词动用,拿下、攻占)

(56)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过秦论》)履,名词动用,登上

(5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名词动用,以……为师

(5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名词动用,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59)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60)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步,名词使动用法,使……缓行

(6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序,名词使动用法,使……有秩序;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朝贡(62)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使动用法,使……住在

(6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族,名词使动用法,使……灭族

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6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6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

(6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6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镜子)

题型解读

例1 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宁”与题干中的“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中都是名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

(2)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正”是形容词是动用法,题干中的“廷”与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前”与题干中的“饵”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例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4)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答案】称威,威服,威慑

【解析】“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5)故事

..,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答案】按照旧例

【解析】“故事”,名词作状语。

(6)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答案】赐给爵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7)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答案】命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2015高考安徽卷)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蜂”,象蜜蜂一样。

(9)(2015高考福建卷)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译文:

【答案】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解析】名词活用为状语。“岩”“川”都是词类活用,分别译为“在山岩上”“在河岸边”。

(10)(2016年湖北黄冈高三一模)去冬雨雪不时,灾异频见,咎当在此。帝优诏答之。

【答案】去年冬天不按时节下雨下雪,灾异频繁出现,过错就在此处。皇帝下褒扬的诏书答复他。

【解析】名词活用为动词,“雨雪”译为“下雨下雪”。

高一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高一语文文言文字词整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必修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 (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 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 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例:(1)早.出暮.归。《促织》 (2)草.行露.宿。(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勾践灭吴》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例:(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例: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 ..于此。《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促织》 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用在动词后的形容词,往往作宾语,因此活用为名词。 例:(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处于主语位置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3、作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词的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名词。例:(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或者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就活用作一般动词。例:(1)欲穷.其林,《桃花源记》(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副词+形容词】例:(1)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可以遇到词类活用,那到底什么是词类活用呢?怎样才能词类活用呢?就高三复习而言,归纳总结极其重要.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函陵。(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训练之词类活用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1、A、衣.锦还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草菅 ..人命童子隅.坐而执烛。 C、富.国强.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神.出鬼.没侣.鱼虾而友.麋鹿选A 2、A、朝.秦暮.楚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B、祸.国殃.民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C、风.餐露.宿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D、幕.天席.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选B 3、A、先礼.后兵.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 B、入.不敷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息.事宁.人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有口皆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选D 4、A、不胫.而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兵不血.刃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C、千金 ..一刻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虎.视眈眈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选C 5、A、百废.俱兴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B、川.流不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C、正.本清.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D、不耻.下问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D 二、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8分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词类活用之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词类活用之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词类活用之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精品文档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名词词类活用

名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名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 名词此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朝服衣冠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3、范增数目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课文唐?杜牧《阿房宫赋》) 5、今予家是溪 (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名词所处位置应该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文宋?苏轼《赤壁赋》) 2、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宋?王安石《伤仲永》) 4、吾从师之 (课文唐?韩愈《师说》) 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 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但与以上不同的是,是“主观上认为怎样或主观上当作怎样”即意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活用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 1、吾得兄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宋?苏轼《石钟山记》) 3、天下云集响应 (课文西汉?贾谊《过秦论》)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例如: (1)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实词之 词类活用——形容词、动词、数词活用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形容词、动词、数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过秦论》) 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德才、财富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大,分别作动词“学”、“遗”的主语,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良实”,做这个判断句的宾语,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