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影子产生条件。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

实验一:影子产生的条件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关闭手电筒,在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影子哪去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一块橡皮立在书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同样型号手电筒围站在书桌周围。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筒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筒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又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影子产生条件。

2、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一:影子与测量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分别测量竹竿影子和旗杆影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在三次实验中,影子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从影子长短或方向能估计出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知道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笫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教学过程:

实验一:黑暗中能看见东西吗?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洞,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着的小手电筒,手电光对准橡皮但不要对着小洞,盖严盒盖儿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洞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这个直筒在距离灯光几米以外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把直筒适当弯折再透过直筒观察灯光。从直筒内看得见灯光吗?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光线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纸的三个特性。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

教学过程:

实验一:纸张撕扯的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用剪刀剪下这块报纸,并在一张报纸的长边标明“横向”、另一张的短边标明“纵向”。撕同一种纸时,你的感觉一样吗?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撕扯后,纸的毛边有什么不同?怎样撕比较费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纸张的吸水性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从三种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纸片平放在桌子上。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一滴红色的水。观察哪种纸上颜色扩散得最快?用放大镜观察,扩散的快慢同纸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的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纸张吸水性与纤维长短和纤维紧密程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实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纸的三个特性。怎样观察到纤维的长短和粗细

教学过程:

实验三:纸张的抻拉实验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

用剪刀对不同类型的纸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长15厘米、宽1厘米的纸张。总想剪下的纸条标出“纵”,横向剪下的纸条标上“横”。紧紧捏住标有“纵”的纸条两端抻拉,逐渐加大用力直到纸条断裂,再用同样的方法用标有“横”的纸条做同样的实验。你感觉两次实验用的力有区别吗?哪个纸条用力要大些?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

笫四课《用眼卫生》

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眼睛的作用和造成视力下降原因的研究,了解眼睛保健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进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教学过程:

实验一:眼睛的用处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眼睛蒙上,试着做一做事情。(电脑打字、浇花、打扫地面)被蒙住眼睛的人做事时出现了什么现象?蒙住眼睛干事情的感觉怎样?

2、学生自由活动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眼睛的疲劳

1、教师讲解游戏过程: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测试图1分钟,说说看图后眼睛有什么感觉。分小组讨论:测试图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特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哪些不良的习惯会对眼睛有不好的影响?

2、学生活动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没有视觉,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做不了,许多事情做不好。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排除遗传因素外,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

笫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并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研究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教学过程:

实验一:验证热空气的上升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内,然后松开手。你会看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热空气的上升的道理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条中间拴好线绳并悬挂在实验铁架上,木条两端各用一根细线栓挂一个同样式的纸杯,呈倒扣状,并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并把一端的纸杯口加热。这样的试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自然界的空气受热,热空气上升,而其他地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笫六课《弹弦听音》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琴弦(线绳)的松紧、粗细、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教学重、难点:

琴弦震动与音调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听筒

1、教师讲解制作的过程:

在第一个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线绳一端打一个结,然后每隔15厘米再打两个结并和第一个纸杯串联起来。按照上面的程序再用粗绳制作一个同样的听筒。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三个实验。

实验一:线绳的松紧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实验三: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通过实验,当琴弦由松变紧、由长变短、由粗变细时,用手弹琴弦发出的音调都升高了。

笫七课《泥石流》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泥石流形成的实验,研究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灾办法。

教学重、难点:

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山体模型

1、教师讲解模型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讨泥石流的成因。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突然间的大量水源能造成斜坡上松散土壤及地表向下滑动形成泥石流

呢?

实验二:探讨泥石流的预防方法。思考问题:这个实验是不是证明了植树、种草能固坡,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如果山坡上树木或植被很少,土壤松软,一旦大暴雨来临,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笫八课《怎样从室内撤离》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遇险时快速撤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室内快速撤离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快速撤离实验。讨论问题:增加一个出口撤离时间缩短了多少?看看我们教室有几个门,为什么这样设计?

实验二:实地演练撤离。讨论问题:在实地演示过程中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新想法?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多一点防灾常识就会多一份安全系数,多几招自救本领就会多一些生存机会。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时间和研究,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收集信息研究“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和“其它辨认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实验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在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基础上,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思考问题:用指南针辨认方向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实验二: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1、教师活动操作过程: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那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太阳落山时刻,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2、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讨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探索延伸:如果今天刮北风,看看国旗飘扬的情况,你可以辨认方向吗?

教学目标:

通过进行有关辨认方向的时间和研究,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收集信息研究“太阳帮我们辨认方向”和“其它辨认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实验一:其他辨认方向的方法

1、教师提问:如果在雪地、森林、农村民居、锯后的树桩这四种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你应怎样辨认方向呢?

2、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讨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冬天的雪地上,朝向太阳的雪先融化,由此可以辨认方向。

有树木的地方,树木枝叶茂盛的那部分是朝阳的。如果能看到树木的年轮,也可以辨认方向,年轮稍窄的一方应是朝向北方。农村民居的正房一般都是朝南开门,房子也可以辨认方向。

笫十课《火灾中的烟雾》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于浓烟弥散性和窒息性的观察,感知火灾中浓烟对于人生命的威胁,学习遇到火灾如何避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研究火灾自救逃生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烟雾的窒息性。讨论问题:通过实验,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样呢?你有什么看法?

实验二:烟雾的弥散性。讨论问题:瓶中的烟雾主要集中在瓶中的什么地方?瓶中的火柴或蚊香在燃烧一会儿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火

柴或蚊香燃尽了吗?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

4、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发生火灾时,应避免和减少浓烟的吸入,并迅速撤离现场。烟雾流动的规律是:烟往上升,撤离时人应匍匐在地,用湿布捂住口鼻,减少烟雾的吸入。

笫十一课《校园尘降的研究》

教学目标:

通过用“尘降检测板”进行实验,了解尘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实验数据说明道理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研究“校园尘降的”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制作实验工具

1、教师讲解器材制作过程学生动手制作。

2、学生用制作好的实验工具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不同地方尘降个数。思考问题:是否说明尘降个数越多所检测的环境就越差,反之所检测的环境就越好呢?说说看,尘降个数少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点?

实验二:不同时间的尘降个数。思考问题:不同时间段尘降板上尘降平均个数相同吗?为什么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尘降个数不相同呢?

3、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

4、为单位进行汇报。

全课小结:环境较好的地方,尘降个数较少;环境较差的地方,尘降个数较多;同一地点,一般是上午比下午尘降个数要少。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找出与夏天有关的事物和活动。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研究我们怎样过好夏天?

教学重、难点:收集信息,研究夏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从昼夜长短变化重寻找夏天

1、教师讲解活动过程:回忆一下,今天大约什么时间天亮?用笔记在第一块表上。回忆一下,昨天大约什么天黑的?用笔记在第二块表上。思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不是夏天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

2、学生活动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活动二:气温变化与夏天信息

1、教师讲解活动过程:看图判断两个同学的着装,哪个着冬装,哪个着夏装?今天最高气温是多少?请你用铅笔画在温度计上。思考:气温升高是不是夏天来临的有一个重要标志?

2、学生活动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探索延伸:请与家长讨论一下,夏天来了,为保证家人身体健康,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找出与夏天有关的事物和活动。从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研究我们怎样过好夏天?

教学重、难点:

收集信息,研究夏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校园中夏天的信息

1、教师提问:观察校园中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哪些变化反映了夏天的信息?进入6月份以来,谁看到了月季花、石榴花、茉莉花、木芙蓉花、荷花、合欢花?这些花朵的盛开,是否能说明夏天的的足迹已到了你的身边?想一想,你知道哪些能代表夏天到来的事例?

2、学生讨论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可以从昼夜长短、气候变化、自然景色变化、植物和动物生长情况以及人们生活情况等方面找到夏天的足迹。

【精品】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 一、教学冃的: 1、通过对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的图形进行实验分析,了解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把直尺、1张白纸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出示图形,提问:上图中A和B两条线是平行的吗?操作:用尺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习新课:探索课题,视错觉现象。 1、实验一:观察课本图1中的3幅图,说说你的第一卬象 %1图中红蓝线那条长? %1图中排列的长斜线平行吗? %1图中的圆圈圆吗? %1思考:动手量一量,看看你的第一卬象对吗?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第一卬象? 2、实验二:比较图2中横线A和B的长短。 %1用尺量一量,结果怎样? %1看一看图3中A和B图中心的圆哪个大些? %1思考: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1小结:不适当的参照物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不容易分清长与短、大与小。 (三)课后作业 观察校内外引起我们是错觉的物体图形,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完成三、四实验, %1分组讨论 一、实验三:①观察图4中①和②哪个图形大? %1指导操作,先描后重合观察。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结:图形的位置也能使我们产生视觉错误。

二、实验四:观察图,图中的三色条一样宽吗? %1指导看图,先用尺量一量,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本上。 %1讨论测量的结果与你的视觉一致吗? %1小结:白色给人以扩张的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是人们的经验使我们产生了视错觉。 三、小组讨论弄明白:1、实验一的3幅图,说明了是错觉的存在。实验二说明了不适当的参照物能影响人们产生视错觉。实验三说明图形(物品)的位置也能使人产生视错觉。实验四说明经验也可能使人产生视错觉。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注意视错觉现象? 四、探索延伸 动手量一量书中4幅图,看实际图形与视觉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吹泡泡 一、教学冃的: 1、通过配制泡泡液的实验,了解泡液成分的比例。 2、初步掌握用自己配制的泡液探索吹泡泡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支滴管、1小杯洗洁精、水。 三、教学吋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吹泡泡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你们自己会制泡液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制泡液。 (-)学习新课:配制泡液与吹泡泡 1、实验一:冃的是叫同学们明白清水吹不出泡泡。 2、实验二: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洗洁精看能否吹出泡泡? 3、实验三:重点指导, %1试着向杯中用滴灌滴入2滴、3滴、4滴洗洁精,用吸管搅匀,一边滴一边吹,一直滴到可以吹出完美的泡泡。 %1用吸管的一端蘸一下杯中的泡液,用嘴对着吸管连续吹儿个泡泡,观察泡泡的大小。%1通过实验发现,用浓的洗洁精直接吹泡泡,效果不好。 %1小结:配制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洗洁精,搅拌均匀,才能吹出乂大乂好的泡泡。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版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大海的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3.小组汇报、感悟: 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p.1-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 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教学内容:P1~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笔算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 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 如:98÷2 94÷3 94÷4 98÷5 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学习例1: 谈话:同学们 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 共三排) 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

2、探索口算方法 问:600÷3结果是多少? 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 所以600÷3=200 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 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2 所以600÷3=200 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 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 把600÷3是怎么算的? 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三、探索笔算方法 1、提出问题 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 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 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 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 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 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 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 ⑶交流算法 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 4表示4个百 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 分掉了8个百 还剩1个百没分 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 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 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地引出春雨这个话题。充分体现语文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搜集关于春雨的资料,汇报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和自然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在互相评价中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三、学习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 2.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3.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篷”和“蓬”、“啼”和“蹄”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课文 题目上用“滴”字为什么不用“嘀”?为什么说“整片树木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等。教师归纳、整理,梳理出重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最新语文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教案: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教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设计 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三年级下册2至4页“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的 散文 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作者通过对春雨的 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无 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 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对于春雨,学生 并不陌生,它是春天的使者,学生喜欢春雨,对春雨充满了好奇。 作者大量运用了贴切的象声词,模拟声音,使文章读来极富韵律, 同时也能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教学本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体会春雨的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 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动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和创作中 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会写“铁、沟、推、脉、滑、跌、敲、密、撒、演、播、尝、乳”等13个生字,会认“淅、沥、篷、叮、沟、蹄、乳”等7个 生字,掌握“铁皮、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敲响”等 13个词语。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生字卡片。 3. 课件 。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 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 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最新教案

Unit 1 In clas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 3、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 the door/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 教学重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 2、词汇:in class,stand up,Mr, sit down, please, sorry,come in. open, the, door, close, window. 教学难点: 1、句型:Open the door/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的正确读法和在情境下的正确运用。 2、词汇:open, close的用法 教学准备: 1. 第一单元Story time部分的挂图、多媒体、磁带、录音机。 2.人物Mr Green, Liu Tao, Mike, Wang Bing的头像卡片。 3.句型:书写Open the door/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the window . Stand up. Sit down. Come in, please. I’m sorry.的条形卡。 4.在黑板上画好四线三格。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oon, class. Ss: Good morning/afteroon, . . . 出示人物头像, T: Who’s he? S: He’s Liu Tao/ Mike/ Wang Bing. T: Who’s he? S: He’s Mr Green.(引导学生说) 领读并教学Mr, 区别Mr与Miss的用法。 二、Listen and act 1.事先安排一名学生站在门外,教会迟到了说I’m sorry. 教师关门上课。 门外学生敲门, T: S1, please open the door.(做手势). S1:Yes, Mr/ Miss . . . S2(门外学生):I’m sorry,Mr/ Miss . . . T: Come in , . . . 出示句型条形卡,边做动作边领读:Please open the door. I’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916884711.html,e in . 2.T:(教师指门)What’s this?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4个平行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而我们的发现与探索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发现与探索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12个实验课题,每一课由“实验背景”、“探索课题”、“探索活动”、“探索发现”、“探索延伸”五部分组成。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交流和表达等。 二、指导思想: 以“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发现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发现与探索教材,认真钻研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发现与探索课程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发现与探索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发现与探索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改思路: 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 八、教学进度安排: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全集

全册教学要求 1.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容写清楚写明白。(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3 罗丹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文:13 罗丹的启示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罗丹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把茨威格忘记了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情景,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描述得惟妙惟肖。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并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设计。在本节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的学法指导。课堂上除了指导学法之外,课堂上重情境、重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用心感悟并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使学生感受到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忘我的境界,在体会、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最终自己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我们 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展示课件第七屏) 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辨认方向》教案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册第9课 《辨认方向》 教案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小学姓名:张艳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2、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 3、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知道辨认方向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传,太平洋上有一处岛屿,那里景色迷人、风光秀美,过去曾是海盗经常出没的地方,现在海盗已经被消灭了,但是据说海盗在那里藏了很多宝贝,吸引了许多人去探险。所以那里叫“冒险岛”。你们敢去吗?探险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在茫茫的大海上,咱们扬帆起航了。哎呀,现在咱们遇到难题了,快来一起想想办法。咱们在岛上总不能瞎走,要沿一定的方向走吧。你知道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 (一)使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观察指南针实物,认识指南针。 2、学习使用指南针。

师:用指南针辨认方向要注意些什么? 3、用指南针测一测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师:教室的门窗是正南正北朝向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被置于现实的生活空间,学习使用指南针的方法辨认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如果手边没有指南针,你又用什么方法辨认方向呢? (二)太阳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1、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东方,后面是西方,那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2、太阳落山时刻,面向太阳方向站立,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的方向。)(三)小游戏 1、我说你说:教师指定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2、我说你做: (1)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2):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新语文s版2018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学设计 1. 影子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对以“影子的特点与应用”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3. 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分组实验的物品,并进行熟悉实验操作的演练工作。关于影子与测量的实践活动,有条件地应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亲自实践一下,关于被测物高度可以酌情选定。同时准备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活动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 (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四、教学要点及建议 1. 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以一则谜语和影子图开始进入本课学习探索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应用”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 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②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 1个手电筒、1块6X8厘米透明塑料板、一块大橡皮、1根2米长的竹竿等活动器材。3 张A4 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③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的产生条件、特点及实践中的应用。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进行三项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 是通过“影子产生的条件” 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即必须有光源,那个产生影子的物体必须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实验一是全课的基础,教学进程不要太快。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对,春姐姐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最美的礼物,那就是美妙的春雨。(出示春雨的课件)看,这就是春雨,听,这就是春雨的声音,滴滴滴,多么动听啊! 2.揭示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赞美春雨的图片或名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最喜欢的春天入手,自然地引出春雨这个话题。充分体现语文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搜集关于春雨的资料,汇报交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和自然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节奏,在互相评价中共同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三、学习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并纠正生字读音。 2.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或者认识起来有困难?指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互相交流。 3.组词。注意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或同音字,如“篷”和“蓬”、“啼”和“蹄”等。(可出示课件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课文题目上用“滴”字为什么不用“嘀”?为什么说“整片树木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等。教师归纳、整理,梳理出重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