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内镜室消毒制度

一.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执行。

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

三.桌面地面每日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

四.操作间,洗消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小时。

五.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内镜及使用过程中的消毒剂等生物学监测。

六.检查时所用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七.吸引瓶,水封瓶及连接管,毛巾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泡腾片浸泡消毒30分钟。

八.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九.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十.内镜储存柜(每隔一周)用含氯泡腾片消毒液擦拭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为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跟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以下程序:

一、清洗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钟;

2、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

干净;

3、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活检孔道和导管软管

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4、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按清洗时间1分钟,用纱布擦干内镜表面,用

气枪吹干管腔;

5、将内镜放入酶洗槽内,灌洗2分钟;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清水灌洗干净;

二、消毒

1,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盛有2%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槽内,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

2,需达到灭菌的内镜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三、保存

当日不在使用的内镜,经充分清洗后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干燥后,储存于洁镜柜内。次日使用前再次用2%戊二醛消毒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治疗。

四、登记

每次使用消毒内镜均要进行祥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

内镜消毒灭菌制度

如皋市人民医院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相关制度 一、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五、内镜室工作制度 六、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七、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技术管理制度 八、内镜室护士职责 九、内镜室院感管理质量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十、内镜室护理质量评定标准 六、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1.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并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的知识及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相关科室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并有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学时、内容、签到等。 2.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3.内镜诊疗室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 5.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6.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围裙及袖套、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戴防护镜、面罩。 7.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证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8.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签等消耗品。9.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进购批件齐全)、75%酒精(用于干燥)。 a)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 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b)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 管理。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膀胱镜、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 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 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 -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 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 进入人体无菌腔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 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9、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 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0、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 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 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 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 少于2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 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灭菌时必 须浸泡10小时。 (5)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

最新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doc

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 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 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2、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手套每人更换。 3、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对活检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

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 一、院内各诊室、病区等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医护人员按规定着装,衣帽整洁,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行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三、做好各类仪器设备、复用医疗器械和用品的清洁与消毒灭菌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五、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工作人员熟悉所使用消毒液的浓度及其配制与使用方法,记录紫外线灯照射累计时间;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 时,应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再晾干,不同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六、病人床上用品每周更换1-2次,特殊情况下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被服;换下带有血迹、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单独进行清洗消毒;不明原因传染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 体感染的衣被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相关要求执行。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集中清洗消毒晾晒,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

七、实施隔离措施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隔离防护。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到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九、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正确使用利器盒。十.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门诊应设预检分诊,疑似传染病应在指定诊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标识后再交洗衣房清洗消毒。 十一、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并洗手或手消毒。 附:消毒隔离措施 1 .一床一巾湿扫床,扫床小毛巾消毒后再用(用消毒液浸泡或蒸、煮沸法消毒),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 2.病人小桌要求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3.病人餐具用后蒸汽消毒,便器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必须进行隔离并有标识。 5. 灭菌物品必须要有标识,包括化学指示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储存在清洁、干燥的专用柜内,专人负责,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6.无菌持物钳(镊)及其容器,采用干燥法保存,每个容器内只放一把,每4 小时更换一次,并要注明使用日期与启用时间。 7.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 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 8.消毒液应密闭保存,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9.使用过的换药碗、弯盘、镊子等应保持湿润送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规范

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软式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镜放入清洗槽: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 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 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 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操作规范》的规定。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 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 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 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 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 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 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的要求:执行“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1)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3)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不少于45 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必

内镜消毒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 1、消毒液应按说明书规定进向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浓度和有效使用时间。每天使用前应检测消毒液的浓度,浓度合格方可使用,检查例次多时,应在检查中间进行一次消毒剂浓度检测,必要时及时更换。应有消毒液的检测的记录,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2、每天检查前应先将内镜在消毒液(2%戊二醛)中浸泡消毒30分钟。为保证内窥镜管道的消毒效果,应拔去注水注气按钮,换上清洗专用按钮,以保证管及孔道内充满消毒液。浸泡消毒结束后取出内镜,在冲洗槽内用水洗净镜身及管道内的消毒液后用消毒干纱布和75%酒精纱布擦拭镜身后备用。 3、内镜清洗消毒方法: ①擦净与水洗:内镜检查结束后用纱布擦去附着的粘液,放入清洗槽内进行充分清洗。 方法为:去除活检孔阀门,在流水下清洗镜身并反复抽吸活检孔道,再用清洁刷刷洗活检孔道2-3次。为保证活检孔道能充分刷洗,洗刷中必须两头见刷头,流水洗刷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②使用酶洁液洗涤,预防有机物和蛋白凝固,避免注水注气孔堵塞和内镜表面发黄结痂。 方法为:将送水送气按钮换成清洗专用按钮,再按①的方法对内镜进行洗涤。酶洁液中见肉眼凝固物质即予更换,否则可每天更换一次。 ③水洗:同样擦洗镜身和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酶洁液。 ④浸泡消毒:清洗后将内窥镜浸泡于消毒槽内,浸泡消毒10分钟,操作顺序同检查前准备。 ⑤清洁水洗:用清洁水彻底清洗镜身和反复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消毒液。如进行ERCP、EST术、治疗性内镜术(息肉摘除术、注射硬化剂等),要求活检孔道内抽吸灭菌水,每次量不少于300ml。 4、内窥镜检查结束后的终末消毒方法:清洗消毒过程同上,但消毒液内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①活检钳:每天检查结束后集中灭菌消毒处理。方法:活检钳清洗后浸泡于稀释的适酶溶液中,用小牙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再将活检钳放入超声振荡器中,加清水振荡10 分钟,清洗后挂起凉干或擦干,钳瓣处滴硅油以如润滑关节,处理完毕,将活检钳集中浸泡在2%戊二醛消毒液中10 小时,以无菌水冲净残留消毒液后放入灭菌治疗袋中备用。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②

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中心应设检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严格划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保持室内清洁,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须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未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一次;操作结束后治疗车、检查床、工作台表面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工作人员在诊疗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帽、戴口罩、戴手套及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每检查一人换一副手套;清洗人员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帽、戴口罩、戴护目镜及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 5、病人进行内窥镜检查前,患者必须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使用专门内镜或安排在当天最后做,对可疑者需做丙肝标记物检查;以上患者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6、凡在检查中发现癌瘤取活检后,镜子必须严格洗刷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例检查,以免存在残留癌细胞影响他人。癌瘤患者可安排在当天最后做。 7、弯盘、牙垫、垫巾、止血带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弯盘、罐注瓶采用2%戊二醛高水平消毒30分钟;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及管道、止血带采用0.05%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取出清洗凉干后备用。 8、消化内镜、呼吸内镜、鼻咽喉镜等使用前必须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9、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清内镜表面及管道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10、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用75%酒精干燥处理镜身及管道,高压气枪吹干后方可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储存;储镜柜内侧须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11、按规定更换各种消毒剂;每日监测使用中各种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12、清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且须每个步骤一用一换,非一次性使用清洗用物使用后采用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 —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 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 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 发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 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 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 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 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 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 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患者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2.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清洗消毒应当采用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4.配置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于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5.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使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6.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戴消毒手套、口罩,手套应每人每镜一换; 8.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衣、防渗透围裙、护袖,戴手套、帽子、口罩; 9.每天诊疗前测试消毒液浓度并记录,保证有效浓度,记录保持2年以上; 10.内镜一人一用一消毒,治疗附件一人一用一灭菌; 11.认真登记就诊患者姓名、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者签名; 12.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咬口为一次性使用; 13.检查床床单、枕套定期更换,若有污染及时更换;诊疗结束后清洗消毒吸引瓶及吸引管,若为一次性的吸引瓶内胆和吸引管则废弃,及时对诊疗室台面、地面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并通风; 14.内镜注水瓶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灭菌水每天更换; 15.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结束后充分刷洗,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擦洗; 16.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17.储镜柜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一次,储藏室保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每日定时对消毒剂浓度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二、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三、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结果判定: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四、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每季度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沉降法 1.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

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平皿)。 五、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每月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机器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能耐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耐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min,灭菌须浸泡10h。 三、内镜的清洗 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清洗步骤:清洗一酶洗一清洗一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清洗。 四、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内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45min,灭菌需浸泡10h。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或用2%的戊二醛浸泡10h灭菌。再用清水彻底冲净。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 1、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到、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h灭菌。 2、其他物件的消毒 (1)口圈、弯盘、辅料缸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500mg/L地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2)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3)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 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4)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 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洁,再用500mg/L的二氧化氯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 六、工作结束后的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包括空气、物体表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