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和密度》复习学案

《质量和密度》复习学案

《质量和密度》复习学案
《质量和密度》复习学案

- 1 -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度和质量》学案

学习过程

(1)定义:物理学中,把 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2)单位:质量的主单位是 符号

其他单位及换算关系

吨(t ) 千克( ) 克( ) 毫克(mg )

(3)一些物体的质量。(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

50

②一个初三学生的质量约50

③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 ④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

(4)质量的测量

①实验室中常用测量工具: 。

②托盘的正确使用:

a.“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 ;

b.“调”:调节横梁上的 使横梁平衡;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把平衡螺母向 调;

c.“测”: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砝码放在 盘里,按从____到____的顺序增减砝码必要时移动 ,直到横梁重新平衡;

d.“读”:被测物体的质量 = + 。

(5)对质量的理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 、 、 的变化而变化。

4.密度

(1)密度的概念:

①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 表示。

②公式:

③单位: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换算关系:1g/cm 3=________kg/m 3

④对密度的理解

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 的密度,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不同物质的密度 。

b.同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着物体的 、 的改变而改变。

⑤水的密度ρ水 = 表示 。

⑥体积单位换算:

米3(m 3) 分米3( ) 厘米3( )

(103) ( ) ( ) 升( ) 毫升(mL ) ( ) ( )

2020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学案(含答案)

2020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学案(含答案) 章末复习章末复习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及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 4.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含义,会判断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会求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 1.命题及其关系1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是为陈述句;能判断真假.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相同.3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分类充要条件pq且qp,记作pq;充分不必要条件pq,qp;必要不充分条件qp,pq;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q,且qp. 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与量词1常见的逻辑联结词有 “且”“或”“非”.2短语“所有”“任意”“每一个”等表示全体的量词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3短语“有一个”“有些”“存在一个”“至少一个”等表示部分的量词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

4.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特称命题. 1.命题“若x0且y0,则xy0”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2.“所有奇数都是质数”的否定“至少有一个奇数不是质数”是真命题. 3.命题“若p,则q”与命题“若綈p,则綈q”的真假性一致. 4.已知命题p存在xR,x20,命题q任意xR,x2x,则命题p 或綈q是假命题.题型一命题及其关系例11有下列命题“若xy0,则x0且y0”的否命题;“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否命题;“若 q1,则x22xq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非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A. B. C. D.考点四种命题的概念题点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答案D2设a,b,c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若ab0,bc0,则ac0;命题q若ab,bc,则ac.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p或q B.p且q C.綈p且綈q

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采集器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作用.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确切含义.3.知道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的定义,理解1 N大小的定义.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处理力与运动的问题. 一、数字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1.数据采集器: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感器,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记录在计算机中. 2.位置传感器记录的实验结果 (1)保持滑块的质量m不变、改变拉力F,可得到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经分析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a∝F. (2)保持拉力F不变,改变滑块的质量m,可得到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经分析可得,物体 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a∝1 m . 二、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示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k F m ,当物理量的单位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表达式为F=ma. 3.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国际上规定,质量为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时,所受的合外力为1 N.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2)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3)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 (4)公式F=ma中,a实际上是作用于物体上每一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5)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2)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离开气球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情况如何? 答案(1)不矛盾.因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指合外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很重的箱子,没有提动,箱子受到的合力F=0,故箱子的加速度为零,箱子仍保持不动,所以上述现象与牛顿第二定律并没有矛盾. (2)物体离开气球瞬间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与气球速度相同. 1.表达式F=ma的理解 (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m、a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 (2)F的含义:F是合力时,加速度a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是某个力时,加速度a是该力产生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 性质理解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体性F=ma中,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对性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例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常用逻辑用语题型归纳

《常用逻辑用语》 一、判断命题真假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221,sin cos 222 x x x R ?∈+= B .(0,),sin cos x x x π?∈> C .2,1x R x x ?∈+=- D .(0,),1x x e x ?∈+∞>+ 2、如果命题“)q p ∨?(”为假命题,则( ) A. p,q 均为假命题 B. p,q 均为真命题 C.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 p,q 中至多有一个为真命题 3、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1p :?x ∈R, 2sin 2x +2cos 2x =12 2p : ?x 、y ∈R, sin(x-y)=sinx-siny 3p : ?x ∈[]0,π,1cos 22 x -=sinx 4p : sinx=cosy ? x+y=2π 其中假命题的是( ) (A )1p ,4p (B )2p ,4p (C )1p ,3p (D )2p ,4p 4、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②函数y =x 3 在R 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③函数y =f(x)的图象与直线x =a 至多有一个交点; ④若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 =sin ? ????2x +π4的图象.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若命题p :圆(x -1)2+(y -2)2 =1被直线x =1平分;q :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则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q”为假 B .“p∨q”为真 C .“p∧q”为真 D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增函数;p 2: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p 1)∨p 2和q 4:p 1∧(?p 2)中,真命题是( )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 是 ( ) A. ,lg 0x R x ?∈= B. ,tan 1x R x ?∈= C. 3,0x R x ?∈> D. ,20x x R ?∈> 8、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 .?x R ∈,120x -> B. ?*x N ∈,2(1)0x -> C .? x R ∈,lg 1x < D. ?x R ∈,tan 2x = 9、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充要条件; ②若命题:,sin 1,P x R x ?∈≤则:,sin 1p x R x ??∈>; ③不等式210x x >在()0,+∞上恒成立; ④设有四个函数111332,,,,y x y x y x y x -====其中在()0,+∞上是增函数的函数有3个。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 二、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常用逻辑用语学案

1.1.1命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命题,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将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自主学习】研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命题定义: 数学中,我们把可以的叫做命题. 从命题定义中可以看出,命题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2.命题的分类: 真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3.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 ,则q”或者 “如果p ,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 叫做,q 叫做. 【自主检测】 下列语句中: (1)若直线//a b ,则直线a 和直线b 无公共点;(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21x =,则1x =;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合作探究及展示】 探究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 是素数,则是a 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2.(6)x >15. 是命题有,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 探究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 和结论q .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探究3.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对顶角相等.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3整除; (2)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3)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4)两个内角等于45 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课堂小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注意两点: (1);(2) 【课后作业】世纪金榜即时小测 1.1.2四种命题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Ⅰ 教学设计 1.1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 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3.教学难点: 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用具: 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 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 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 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 幻灯片:(物体质量相同) 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 巩固练习: 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 因为m小,由a = 知a大,由= at得大 1.4 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 1.5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精编)-第一册

物理(2019人教版)牛顿第二定律学案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a = F m 确切含义 2.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和处理有关问题.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2)公式:F=kma,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当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时,k=1,F=ma. (3)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符号为 . “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 . 2.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六个特征 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的合力方向决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同体性F=ma中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1

局限性 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F=ma可知,m与a成反比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2.(多选)力F1单独作用于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是4 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1 m/s2 B. 5 m/s2 C. 4 m/s2 D. 8 m/s2 3.(多选)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 ( ) A.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 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单位 (1)内容 1

常用逻辑用语题型归纳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用逻辑用语》 一、 令狐文艳 二、判断命题真假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221,sin cos 222 x x x R ?∈+= B .(0,),sin cos x x x π?∈> C .2,1x R x x ?∈+=- D .(0,),1x x e x ?∈+∞>+ 2、如果命题“)q p ∨?(”为假命题,则( ) A. p,q 均为假命题 B. p,q 均为真 命题 C.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 D. p,q 中至多有一个 为真命题 3、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1p :?x ∈R, 2sin 2x +2cos 2x =122p : ?x 、y ∈R, sin(x- y)=sinx-siny 3p : ?x ∈[]0,π,1cos 22x -=sinx 4p : sinx=cosy ? x+y=2π 其中假命题的是( )

(A )1p ,4p (B )2p ,4p (C )1p ,3p (D )2p ,4p 4、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②函数y =x 3 在R 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③函数y =f(x)的图象与直线x =a 至多有一个交点; ④若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 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 =sin ? ?????2x +π4的图象.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若命题p :圆(x -1)2+(y -2)2=1被直线x =1平分;q :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则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q”为假 B .“p∨q”为真 C .“p∧q”为真 D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命题p 1: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增函数;p 2:函数y =2x +2-x 在R 上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q 1:p 1∨p 2,q 2:p 1∧p 2,q 3:(?p 1)∨p 2和q 4:p 1∧(?p 2)中,真命题是( ) 7、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 A. ,lg 0x R x ?∈= B.,tan 1x R x ?∈= C. 3,0x R x ?∈> D. ,20x x R ?∈>

河北衡水中学高考一轮复习数学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与元素 一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对于元素a与集合A,__a∈A__或__a?A__,二者必居其一. (3)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 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Z Q R (4) (5)集合的分类:集合按元素个数的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有限集常用列举法表示,无限集常用描述法表示. 2.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定义表示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__相同__A__=__B 子集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__B中的元素__A__?__B 真子集A是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__不属于A__A____B __?__ (2)若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__2n__,真子集个数为__2n-1__,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__2n-2__.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__非空集合__的真子集. (4)若A?B,B?C,则A__?__C. 3.集合的基本运算 符号 语言 交集A∩B并集A∪B补集?U A 图形 语言 意义A∩B={x|x∈A且x∈ B} A∪B={x|x∈A或x∈ B} ?U A={x|x∈U且x?A}

1.A∩A=A,A∩?=?. 2.A∪A=A,A∪?=A. 3.A∩(?U A)=?,A∪(?U A)=U,?U(?U A)=A. 4.A?B?A∩B=A?A∪B=B??U A??U B?A∩(?U B)=?. 1.已知集合A={x∈N|0≤x≤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0?A B.1?A C.2?A D.3∈A [解析]集合A={x∈N|0≤x≤4},所以0∈A,1∈A,2?A,3∈A. 2.若A={x|x=4k-1,k∈Z},B={x=2k-1,k∈Z},则集合A与B的关系是(B) A.A=B B.A B C.A B D.A?B [解析]因为集合B={x|x=2k-1,k∈Z},A={x|x=4k-1,k∈Z}={x|x=2(2k)-1,k∈Z},集合B表示2与整数的积减1的集合,集合A表示2与偶数的积减1的集合,所以A B,故选B.3.设集合M={2,4,6,8},N={1,2,3,5,6,7},则M∩N的子集的个数为(B) A.2B.4 C.7D.128 [解析]∵M={2,4,6,8},N={1,2,3,5,6,7},∴M∩N={2,6},即M∩N中元素的个数为2,子集22=4个,故选B. 4.已知集合A={x|x>0},B={x|-1≤x≤2},则A∪B=(A) A.{x|x≥-1}B.{x|x≤2} C.{x|00},B={-2,-1,0,1},则(?R A)∩B(A) A.{-2,-1}B.{-2} C.{-2,0,1}D.{0,1} (理)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B)

高中物理_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3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能根据对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关系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 (3)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复习、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到了什么实验方法?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了什么结论?下面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a-F和 a-1/m图象。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思考讨论、画图。 点评:通过学生的讨论,复习回顾上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解 (一)、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 教师活动:同学们利用现已掌握的知识,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F=kma是怎么得到的? 3.F=kma是如何变成F=ma的?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自主解答。 教师活动:总结,补充。 教师活动:当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时候,F就表示那一个力,但是大部分物体是受多个力的,那么F就表示多个力的合力,即:F合=ma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教师活动: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例题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推理能力。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1】.一物体质量为1kg的物体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从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F1拉物体, (1)、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2)、在2s末再给物体加上一个大小也是2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3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3)、在3s末把F1撤掉,则物体的加速度变成多少,方向如何?4s末速度是多少? (4)、2s内物体的加速度2m/s2是由力F1产生的,2s末物体的加速度变为0,那是说2s后F1不再产生加速度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解答,展示自己的答题过程。 教师活动:分析、总结、提炼。 解:(1)受力分析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1=2N,则根据公式a=F合/m有a=F合/m=2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从0时刻开始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据v t=v0+at得2s 末速度为4m/s。 (2)2s末加上F2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则据a=F合/m有加速度为0;从2s末开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s末速度仍是4m/s。 (3)3s末把F1撤掉,则F合=F2,由a=F合/m可知,加速度变为2m/s2,方向水平向左,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据v t=v0-at得4s

(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文档

目标认知: 考试大纲要求: 重点: 难点: : 知识点一:命题: 定义: “” “” 能帮助判断。如:一定推出. “” “不一定等于 逻辑联结词: )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 非

“或 ”. “ p 且 q”“ p 或 q”. 123(4知识点二: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的形式: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 q 否命题:若 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2. 四种命题的关系: 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 ②逆命题 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 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也可以有如下表述:第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命题;第二: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否命题; 第三: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为逆否命题; 5.写出“若或,则”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2=x 3=x 0652 =+-x x 命题的否定,并判其真假。解: 逆命题:若,则或,是真命题; 0652 =+-x x 2=x 3=x 否命题:若且,则,是真命题;2≠x 3≠x 0652 ≠+-x x 逆否命题:若,则且,是真命题。0652 ≠+-x x 2≠x 3≠x 命题的否定:若或,则,是假命题。 2=x 3=x 0652 ≠+-x x 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定义: 对于“若p 则q”形式的命题: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若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 理解认知: (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 再用结论 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 (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复习小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B版(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复习小结 【知识点梳理】 1.“或”、“且”、“非”的真假判断 2.(1)全称命题 一般形式 它的否定 (2)存在性命题一般形式 它的否定 3.条件 结论 p ? q 、 p 是q 的 ;p ? q ,p 是q 的 ; p ? q ,p 是q 的 4. 原命题 逆命题 若q 则p 否命题 逆否命题 同真假的命题是 【客观题训练】 1. c a a +=2是a,b,c 成等差数列的 ________________条件 2. a,b,c 成等比数列是ac b =2 的 ________________条件 3.3.a>b 是 b a >1的 ________________条件 4.命题“对任意的x ∈R ,3 2 10x x -+≤”的否定是( ) A .不存在x ∈R ,3210x x -+≤ B .?x ∈R ,32 10x x -+≤ C .?x ∈R ,3210x x -+> D .?x ∈R ,32 10x x -+> 5.已知a ,b 都是实数,那么“2 2b a >”是“a >b ”的 ________________条件 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若0=x ,则0=xy ”的逆命题; B 、“若0=x ,则0=xy ”的否命题;

C 、若1>x ,则2>x ; D 、“若2=x ,则0)1)(2(=--x x ”的逆否命题 7. 命题“若12 x 或1-x D.若1≥x 或1-≤x ,则12 ≥x 8.设A={x |1 x x -<0},B={x |0<x <3},那么“n ∈A ”是“n ∈B ”的________________ 条件 9.已知命题:p 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q 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10.“31-<>,条件乙: 11 a b <,则甲是乙成立的 ________________条件 14.下列命题 :①2x x x ?∈,≥R ;②2 x x x ?∈,≥R ; ③43≥; ④“2 1x ≠”的充要条件 是“1x ≠,或1x ≠-”. 中,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1 C. 2 D. 315. 已知命题tan 1p x R x ?∈=:,使,命题2320q x x -+<:的解集是 {|12}x x <<,下列结论: ①命题“p q ∧”是真命题; ②命题“p q ∧?”是假命题;③命题“p q ?∨”是真命题; ④命题“p q ?∨?”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 B "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 必要条件 C .命题“若2320x -+=,则1x =“的逆否命题为:“若1,x ≠则2 320x x -+≠” D .对于命题:,p x R ?∈使得2 10x x ++<,则:,p x R ??∈均有2 10x x ++≥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F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最小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最新整理)

4.3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 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 a-F 图象和 a-1/m 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 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 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 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 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 F 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 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说一说: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 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B.物 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 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 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 和3N 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最小加速度大小为.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 都等于1 B.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 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 等于1 六、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与方法,赶紧写下了吧!)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练习测试题.doc

精心整理 第一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强化题型考点对对练 1.(集合的基本运算)已知集合{|1A x x =≤-或1}x ≥,集合{|01}B x x =<<,则() A.{}1A B ?= B.A B R ?= C.()(]0,1R C A B ?= D.()R A C B A ?= 【答案】D 2.(集合的基本运算)若集合{}02A x x =<<,且A B B =I ,则集合B 可能是() A.{}0 2, B.{}0 1, C.{}0 1 2,, D.{}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所以选B. 3.(集合的基本运算)设集合{}|2M x x =<,{}1,1N =-,则集合M C N 中整数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答案】C 【解析】{}(){}|22,2,1,1M x x N =<=-=-Q ,()()()2,11,11,2,M N ∴=--?-?∴e集合M N e中整数只有0,故个数为1,故选C. 4.(集合间的关系)已知集合 ,若,则() A.0或1 B.0或2 C.1或2 D.0或1或2 【答案】C 【解析】或.故选C. 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设x R ∈,i 是虚数单位, 则“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虚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由3x =-,得()()2 22332330x x +-=-+?--=,1314x -=--=-. 而由2230{ 10 x x x +-=-≠,得3x =-.所以“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数”的充要条件.故选C.

专题34 常用逻辑用语-高中数学经典错题深度剖析及针对训练 含解析 精品

【标题01】没能准确全面理解命题的概念 【习题0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难道没有发生了里氏8.0特大级地震吗?(2)对2(1)0x -≤,有210x -<. 【经典错解】(1)(2)都不是命题. 【习题01针对训练】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请举起手来!(2)今天天气真好!(3)0x > ;(4)0a b >>,则ac bc >. 【标题02】混淆了逻辑联结中的“或”与日常生活中的“或” 【习题02】若命题p :方程(2)(1)0x x +-=的根是2-,命题q :方程(2)(1)0x x +-=的根是1,则命题“方程(2)(1)0x x +-=的根是2-或1”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 【经典错解】由条件易知命题p 与命题q 都是假命题,而命题“方程(2)(1)0x x +-=的根是2-或1”为“p ∨q ”,故就填假命题. 【详细正解】所判断命题应为真命题.根据一真“或”为真判断出命题为真命题. 【深度剖析】(1)经典错解混淆了逻辑联结中的“或”与日常生活中的“或”.(2)命题“方程(2)(1)0x x +-=的根是2-或1”中的“或”不是逻辑联结词,有“和”的意思.正确区分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用语中的“或”的不同点.日常用语中的“或”,带有两者选择其一的意思.如:我暑假准备到海南或昆明旅游,意思是或去海南,或去昆明,绝没有两地都去的意思,如果两地都去,应说成:我准备暑假到海南和昆明旅游.逻辑联结词“或”,用在数学命题的分解与合成上,包含了三层:如0ab =包含了“0a =,0b ≠;或0a ≠,0b =;或0a =且0b =”.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教案

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绿春县第一中学白霞 一、目标认知 二、 考试大纲要求: 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 了解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分析四种命题相 互关系. 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4.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重点:四种命题间关系的真假判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难点:根据命题关系或充分(或必要)条件进行逻辑推理。 二、教学的基本流程: 1 2 知识点一:命题 1.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1)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命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p,q,r,m,n等. (2)命题有真假之分,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真命题

(3)命题的形式:“若P, 则q ” 也可写成 “如果P,那么q ” 的形式 也可写成 “只要P,就有q ” 的形式 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结论. 记做: 四种命题 1. 四种命题的形式: 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注意:三种命题中最难写 的是否命题。 要严格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之间的差别. 原语句 是 都是 > 至少有 一个 至多有 一个 x ∈A 使 p (x )真 否定 形式 不是 不都是 ≤ 一个也 没有 至少有 两个 x ∈A 使p (x )假 2. 四种命题的关系 命题真假性判断 (1)原命题为真,则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但其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2)若其逆命题为真,则其否命题一定为真。但其原命题、逆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结论: p q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