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作者:王宛秋赵立祥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4期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明晰,我国逐步形成了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思路。学术型人才培养在早年的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培养在近些年的政策推动下也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提法很多,但其界定还不够明确,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尚在探索中。从对一些高校的调研情况看,目前的课程设置仍以沿袭以前的课程体系为主,其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较为关键的实践类课程的改进也不大。一些研究循着认识、定位、规划和实施的路径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如图1所示。本文遵循这一路径,首先在对社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影响因素

通常,社会对毕业生首先通过就业方向体现其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就业方向的现状和趋势是确定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参考。而学科在师资、生源、毕业生去向、高校所在的地域位置等条件决定了学科的培养定位。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又反过来决定人才培养定位是否能切实落实。

(一)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辐射半径逐渐变大,从早些年单纯的在企事业单位、机关等从事会计工作,到现在就业领域拓展到包括在各类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在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在商业银行从事客户经理,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分析工作等,如表1所示。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要从这些单位的基层职位做起。这些都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显然,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等的模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完全满足需要。

(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上述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分析,很多高校都对自己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基本定位和具体定位,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逻辑起点。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调研发现,无论具体表述如何,从对社会用人需求的满足出发,各个学校的会计专业多定位于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定位大多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会计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突出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2)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上述培养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等的具体要求,最后具体化到知识、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才能用来指导实践课程的优化。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包括:社会科学、高等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从事会计、审计、财务分析等相关工作必备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具体包括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利用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和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拥有以一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具有初步的阅读、翻译外文专业书刊和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就业辐射半径的扩大;终生学习的能力,在具有较好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资料查阅和利用的能力等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以适应专业随经济发展而迅速发展的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沟通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现代分工与协作的要求。

从上述具体定位不难看出,需要有实践课程确实落实对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过去强调的、单纯体现动手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所无法满足的。

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针对上述定位,考虑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等需要,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主要围绕如何使毕业生更适应市场需求这一问题而展开。首先,应关注学生未来就业后面对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方法、思维模式、能力等;其次,需要突出反映工作实际要求,带有综合实践性质的课程。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与理论课程相衔接,所以,可先根据前述的培养定位,讨论会计专业全部课程体系的优化,再进一步讨论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总体层面的优化思路从总体层面看,至少应加强分析方法和工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尤其是体现综合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实践课程。具体的课程可由通识类、会计专业基础和理论类课程、专业工具与方法类、专业实践类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类五个模块的课程组成,如图2所示。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情况看,理论课中的专业工具与方法类和实践课的综合实践以及创新活动类课程还在探索之中。

(二)具体层面的优化思路从具体层面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虑,应将目前以“课程”为单位的课程建设改为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课程建设思路。具体的建设思路是,基于“实践需求拉动”的思路,在认真研究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课程之间的关系,整合各个课程之间的知识和培养目标,根据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目标,建立子课程群,使每个子课程群中既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并针对该子课程群建设的具体要求,进行调研、研讨、案例建设、校外专家资源建设和双语课程的配置等。如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专业人员的三大主要工作需求——“簿记和对外报告”、“审计”和“决策支持”,将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分为三个子课程群,“簿记和对外报告”子课程群(以下简称“簿记”子课程群)、“审计”子课程群和“基于决策支持的分析”子课程群(以下简称“决策支持”子课程群),并在每个课程群中将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如图3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