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谁先迎来黎明练习

谁先迎来黎明练习

谁先迎来黎明练习
谁先迎来黎明练习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在“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中,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说说它们分别模拟

什么?

中间围成一圈的8位同学( )

贴有“北京”“乌鲁木齐”标志的同学()

红色纸片 ( )

按某种方向转动()

先看到红色纸片()

外面围成大圈的同学 ( )

A 太阳

B 地球

C 地球的自转 D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E地球外的人

F迎来黎明

2.根据上面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

中间代表地球的8位同学逆时针转()先迎来黎明,顺时针转()先迎来黎明。

A北京 B乌鲁木齐

3、我们让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手拿照相机,让转椅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我们看到的景物()转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方向是( ),所以越是()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东 D西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方案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除了昼夜交替以外,还有天体的东升西落、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等。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学习准备】

小组准备:自制教学模型、小纸人、北京和乌鲁木齐纸牌、记录单。 教师准备: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课件、台灯一个、圆规、三角板。 【学习过程】 课前发给每组一个地球仪,自由看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刚才同学们都玩了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版的地球,胡老师也把地球缩小画在了黑板上,画阳光和分界线,当阳光照在地球上的时候,地球对着太阳的这一面是什么?预设:白天。 2、教师补充:白天我们可以称为昼,板书:昼。继续提问:那背着太阳的这一边是什么?预设:黑夜。教师补充:黑夜我们也可以称为夜,板书:夜。 3、教师表述:在白天和黑夜之间有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出示地球仪和台灯,在地球仪上看,打开台灯,当太阳照在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边是黑夜(学生一起说)。教师指着地球仪,从黑夜到白天过渡的这个时间叫做黎明什么?预设:黎明。板书:黎明。 4、引导:在我们中国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城市,一个是首都北京,我在地球仪上用红色五角星做了标记,另一个是新疆的乌鲁木齐,我用蓝色五角星做了标记,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和这两个城市。提问:这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一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徐桂梅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三课特别是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相对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本课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尽管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谁先迎来黎明教科版 (30)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及位置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由于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运动”,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昼夜交替。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谁先迎来黎明》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通过前三课内容的学习后,了解了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借助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问题进行引导,对地球自转的方向进一步探究。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自转运动,通过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结合太阳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关注时差,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科普类书籍,一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尽管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 明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 (1分)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________。 2. (2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________、地轴的________有关。 3. (2分)不同地区所处的 ________决定了地区之间________。 4. (2分)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 5. (1分)如图所示,在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向________运动。

6. (4分)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________,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的。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 (2分)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接黎明。 8. (2分)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9. (2分)上海的小朋友和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10. (2分)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1. (2分)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迎接日出。 三、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 12. (2分)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 . 太阳 B . 地球 C . 地球自转轨道 13. (2分)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A . 120°E B . 东九区中央经线 C . 120°W D . 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 14. (2分)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A . 北京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4谁先迎来黎明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

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根据其他星体东升西落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电脑、书籍等各种媒体及各科的渗透教学,已经熟悉了地球、宇宙飞船、星球、宇宙等词汇,已初步了解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传或公转的证据,那是很困难的。现在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宇宙和地球的真面目了。通过“地球和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让学生认识到:复杂而且不可直接观察到的地球与宇宙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人类为了解地球宇宙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宇宙的极大兴趣。 教法设计: 本课是在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通过对教材和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研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新课导入,教材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而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对于孩子来说有亲切感,而我通过让学生找这两个城市而了解它们的位置,并标下来,这是为下面模拟实验打下基础。 对于模拟实验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实验,手灯照射地球仪和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学生模拟地球自转虽然能使学生明白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但并不能深刻理解真实的地球自转,因此我又设计了手灯照射地球仪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球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 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板块中,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相对运动的,通过思考、回忆、体验、联想、阅读材料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的概念,从而能够借助“太阳的动升西落”来推测地球自转方向。在先体会车往前开往后开看到的场景。找出直线型相对运动的特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课堂教学大赛《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者:迎宾路小学校秦勤 联系电话: QQ:20704890

板块(一)设计思路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即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通过对教材和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研究,我发现谁先迎来黎明不仅决定于地球自转的方向,还必须基于人为的规定。同时人为规定是讨论时区、时差等问题的基础。因此人为规定必须在本课明确提出。 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我有了这样的设计: ●选择合适的城市,通过对城市的两两比较引发研究,贯穿整堂课。 教材上提到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北京、巴黎、伦敦、纽约,而我只选择了三个城市:乌鲁木齐、北京、纽约。 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 通过“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迎来黎明”引起对经线、时区的关注 再通过“乌鲁木齐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同学们认识到人为规定的必要。 选择乌鲁木齐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我们居住的城市就是乌鲁木齐,对于孩子来说有亲切感。 2、乌鲁木齐在北京的东边,两个城市恰恰处于两条相邻的经线上,学生很容易算出两个城 市间相差1个小时,能快速理解时间和经线互相对应的关系。 3、乌鲁木齐与纽约这两个城市刚好在地球的相对面,在“谁先迎来黎明”这个问题上产生 矛盾,从而引发对人为规定的思考,意识到仅仅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能解决谁先迎来黎明这一问题,引出东经180°(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的经线的思考) ●通过设计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进行思维训练,突破难点 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一板块,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相对运动的特点,从而能够借助“太阳的动升西落”来推测地球自转方向。 我设计了直线型和圆周型的相对运动体验活动。 在直线型相对运动中,先用车往前开找出直线型相对运动的特点。接着,请孩子们运用该特点推测车往后开时应该看到的场景。这是一种思维训练。 让全体学生体会圆周型相对运动的特点——这是理解地球及其周围天体相对运动关系的基础。先让每个孩子自转体会,为每个同学观察其他同学的模拟活动打下基础。再有老师和学生代表从两个角度来模拟,一是站在地球人真实体验的角度模拟地球上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星星在运动;二是周围的太阳、星星不动,地球应该怎么动才能出现刚才同样的现象。 有了这些有层次感的活动以及创设的不断地思辨的过程,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借助地球仪和课件辅助教学 1、地球仪的改良和使用 针对演示用地球仪:我用黑色黑口袋遮住它的一半,当老师转动地球仪时,学生会很直观、生动的观察到城市转入黑夜和迎来黎明的场景。为之后给学生的简易版的地球仪做好模型的铺垫。 为了研究的方便、每组的地球仪都这样改装是不现实的。学生使用频繁,塑料纸容易变形。同时,也不利于同时观察地球上任意城市在同一时刻的状态。因此我将发给小组的地球仪进行的简化,将底座的一半涂成白色,用以表示白天的区域。在所有地球仪上标出今天研究的主要城市----北京、乌鲁木齐、纽约。 2、课件的使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D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4课时谁先迎来黎明 D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 (1分)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________。 2. (2分)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________形成的,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________形成的。 3. (2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这就意味着越是________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 (2分)在模拟《谁先迎来黎明》的实验中,如果小组的同学自西向东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如果小组的同学自东向西慢慢转动,身上贴着写有________的同学先看到太阳。 5. (1分)如图所示,在向前行驶的车上,向窗外看去,马路两旁的树林向________运动。

6. (4分)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________,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运动的方向________,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运动的。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 (2分)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8. (2分)地球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9. (2分)上海的小朋友和西藏的小朋友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10. (2分)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11. (2分)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人们在同一时刻迎接日出。 三、选择题。 (共7题;共20分) 12. (2分)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A . 北京 B . 上海 C . 乌鲁木齐 13. (2分)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 . 太阳 B . 地球 C . 地球自转轨道

小学科学《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送教《谁先迎来黎明》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科学记录单一份/小组。 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大)、转椅一把、课件。

【K12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详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 明》详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 明》详细教案 学校执教人指导教师适应年级课题谁先迎来黎明《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5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本课从研究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通过对不同城市迎来黎明时间的差异,引起人们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通过认识相对运动的特点推测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世界各地时间的差异:通过认识经线、以及人为规定的最先迎来黎明的东经180°经线等先关知研究世界各地的时间差异。 1、科学概念: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和人为规定共同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先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和模拟实验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尝试运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最后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因参照物不同,对物体的运动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养学生运用客观规律推测事物运动情况的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认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难点通过相对运动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课时 1学时教学个)、标号1、2、3、4的头饰、太阳、星星的贴图、经线纸条模型、遥控笔、PPT课件。准备分组材料:改良后的地球仪。演示材料:大地球仪、标签、黑色塑料口袋教师活动一、引入 1、瞧!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地球仪,但是这个地球仪比较奇怪,观察、思考、形象地展现我用黑口袋遮挡住了它的一半。猜猜代表什么意思?猜测地球在宇宙2、不错,老师还在在地球仪上标注了两个城市他们会一直处于白天吗?象认识昼夜3、播放在宇宙中,地球真实的交替和地球样子就是这样,它在不停地自转,这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自转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对地球的自转做更深入的研究。二、研究地球自转方向 1、揭题:“北和成都谁先迎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现在北京和成都都在夜晚,他们进入白天时,会是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明确研究主题 1、揭示课题 1 来黎明?”介绍改良地球仪:①PPT提示观察角度是在地球以外的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②PPT介绍底座黑白部分的含义:为了便于研究,小地球仪我没有罩黑口袋.我们用改良后的底座代替它的作用,请看PPT,,老师把底座涂成了一半白一半黑,白色底座对应的区域的地球处于白天,黑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谁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

4.谁先迎来黎明 【教材简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一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本课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并初步认识地球仪,明确两个城市在地球仪上的位置。第二部分,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发现由于自转的方向不同,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顺序发生改变,这部分是将问题直接指向了地球自转的方向。第三部分,在理解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事实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应用地球自转方向理解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多少小时,拓展至时区的概念。其中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从生活现象出发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自然相对运动的现象和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根据太阳的视运动来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 【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五年级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和“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这些事实,甚至也听说过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概念阶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为什么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也就是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学生往往是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的。同时由于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因此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球是自东向西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 视运动。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练习题第三十七篇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4、谁先迎来黎明练习题第 三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东边时区和西边时区的时间相比:( ) A、东边时区时间比西边时区的早 B、西边时区时间比东边时区早 C、东边时区时间比西边时区的相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艘船于2007年12月31日12时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是( ) A、2007年12月31日2时 B、2007年12月31日13时 C、2008年1月1日12时 D、2008年1月1日13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接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区时。 A、12 B、24 C、36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 A、120°E B、东九区中央经线 C、120°W D、116°E(通过北京的经线)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经线每个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接黎明。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北京正值11号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的时间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这就意味着越是______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5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4.谁先迎来黎明 教材简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背景: 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比较难理解。如何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是需要好好再研究的。这一课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相对运动等等,需要学生对空间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过于死板教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可能一下会搞混,对于他们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会带来一定混淆。上课前,教师利用在教室四边的墙分别贴上东南西北,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什么样是自西向东运动,什么样又上自东向西运动(随时结合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 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说课稿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说的这节课是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一课。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但是究竟是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活动。所以,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相对运动概念,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活动。通过确定两座城市的相对位置,提出自转方向的问题,观察得知太阳东升西落的现在,观看视频并亲身模拟实验,建立相对运动的直观概念,最后推导模拟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西向东。第二部分:认识世界时区图。通过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学习,得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经过时区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学会计算时差并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课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科学概念:①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成自西向东。 ③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④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 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②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地球空间领域的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自西向东。教学难点确定为:不同时区有时差,计算时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写有“北京,乌鲁木齐,东,西”的卡片,讨论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射灯,地球仪,写有“北京,乌鲁木齐,东,西”的卡片。三,学情分析,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量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初步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基于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预设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第一部分是“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第二部分是“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第三部分是“巩固拓展、应用新知” (一)第一部分是“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教师首先通过既有知识来带入话题,并向学生提问:我们知道了由于自转引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教案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通过地球仪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猜想北京和乌鲁木齐可能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发现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3)根据日常人们观察到的物体相对运动和天体运动现象,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4)继续探究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见识或经历过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如太阳、月球、星体的东升西落现象、昼夜现象、四季现象等,对于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大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类书籍等途径,掌握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宇宙领域的知识,但还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育,学生在想象、联想、分析、概括、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主构建初步的科学概念(尽管有的不一定完整,有的不一定准确)。

地球和宇宙领域是小学科学课程比较难教内容,其中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已有的经验和形成的认识,往往会顽固地拒绝接受原本是运动的物体要人为地定为静止不动,大多学生在理解过程往往会有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发现问题为引领,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以“谁先迎来黎明”作为探究的载体,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地球上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先后不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通过寻找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学生通过体验和推导,认识到天体的视运动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可以用“相对运动”来解释,本课的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证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并以此来判断更多的其他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制造矛盾推进研究不断深入,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思维训练,不断地规范学生表达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视运动相反,即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在我国不同地方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靠东边的地方越先迎来黎明。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发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瓯海区实验小学黄小飞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除了昼夜交替以外,还有天体的东升西落、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等。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三、教学准备: 给每小组学生准备:地球仪一个。 教师准备:相对运动的视频资料、写有“北京”、“乌鲁木齐”、“太阳”字样的卡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上不同的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吗?(指明两三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那你们是认为温州和遥远的***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是吗? 2.那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板贴)这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吗? 学生交流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同时迎来黎明、北京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有三种意见。 (二)模拟实验。 1.那到底它们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从实验中找找证据。 2.首先让我们来观察地球仪,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从抽屉中拿出地球仪,小组观察,师巡视。) 交流:有什么发现?(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或乌鲁木齐在北京的左边)在地图上一般是左西右东,也就是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 3.位置确定了,我们可以做模拟实验了。教师指导六名学生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圈模拟“地球”,其中两个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代表“太阳”。在自转的过程中,这两位同学看到太阳的时候就喊一声“天亮啦”好吗?开始。 自西向动转两圈,自东向西转两圈。 6.模拟实验后交流:通过这个模拟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在什么情况下,北京先迎来黎明?在什么情况下,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是啊,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同。看来,只做个模拟实验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收集证据。到底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三)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1. 认识相对运动。 让我们来联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看一段视频资料。 (1)当汽车快速向前行驶的时候,我们看到窗外的树、房子等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谁先迎来黎明》测试题第一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习题 一、基础题 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自转一周是()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度。 (2)北京要比乌鲁木齐()迎来黎明()小时。 (3)人们以()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将通过()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向西180度属()。经线每隔()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4)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也说意味着()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5)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 二、综合题 1.选择题 (1)我国最早迎来黎明的地方是() A.帕米尔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朱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2)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

因为() 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总是不停地自北向南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3)秋分这一天,北京时间为13点时,即将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悉尼(150°E) B.伦敦(0°) C.新加坡(105°E) D.纽约(75°W) (4)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5)关于时区或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划分12个时区,东边的区时总比西边的区时早 B.西五区比西四区早1小时 C.“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我国把"北京时间"作为东部平原地区的标准时间 (6)北京所在的时区是 A.东十二区 B.东八区 C.西八区 D.中时区 (7)当北京时间是中午12点时,下列城市所在时区的区时正好6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除了昼夜交替以外,还有天体的东升西落、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等。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的黎明时间不同,这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即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联系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相关证据。 2、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 3、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研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寻找证据,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人们感

觉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同,从而明白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制造矛盾冲突,激发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 3、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4、培养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即东边早西边晚。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以及不同地区的时区差异。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模拟地球自转模型图、记录单、卡片【北京、乌鲁木齐】教师准备:相对运动的视频资料、太阳图片、方位卡片、课件【ppt】【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出示PPT1】引出“黎明”。 2、【出示PPT2 、PPT3】,提出质疑,再现昼夜现象,引起思考,出示课题——《谁先迎来黎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思结合的习惯,在学生静心倾听中,由听觉转换为视觉,联想到黎明;再由视觉联想到旧知——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由昼夜交替现象自然水到渠成,导出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