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童美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童美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童美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童美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童美芳 2017年8月25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2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材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应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进一步探索方程的解法.

2、情感态度目标: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3.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说教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效果。运用洋思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目标导学——自学研讨——展示交流——解疑释难——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合并同类项:(一相加,两不变)

8x + 2x =

-9x + 4x =

8x - 2x + 9x =

2、等式的性质2:

用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

(1) 2x = 14 (2) -3y = 12

(二)、目标导学

1、会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研讨1

自学研讨1

自学课本P86面内容,并解答下列问题:

从课本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来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

第二步:.

“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

“系数化为1”的依据是.

问题1中的基本的相等关系是.

(四)、展示交流1

仿照课本P87例1完成下题:

例1 解下列方程:(1)4x=15+9;

(2)2x-5x=-21;

(3)x+2x+4x=140.

解:(1)合并同类项,得4x=24,

系数化为1,得x=6.

(2)合并同类项,得-3x =-21,

系数化为1,得x =7.

(3)合并同类项,得7x =140,

系数化为1,得x =20.

(五)、解疑释难1

1、解方程时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更接近x = a 的形式,起了化简方程的作用。

2、系数化为1是为了使结果变成x = a 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六)、自学研讨2

自学课本P87面的内容并思考其它方法:

例2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 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七)、展示交流2 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成1,-4,16,-64,256,-1 024,…其

中某三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3 31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解:设相邻三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x ,第二个数是-4x ,第三个数是16x.

依题可得,x +(-4x)+16x =-13 312,

合并同类项,得

13x = -13312

系数化为1,得

x =-1 024,

所以-4x =4 096,16x =-16 384.

答:这三个数是-1 024,4 096,-16 384.

(八)、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步骤是 和 .

2.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求多个未知数只要引进一个未知量x,再用x 去表示另外未

知量.

3.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个基本等量关系

是 .

(九)、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15分钟)

1、解方程: (P88练习)

(1)5x - 2x =9

(2)x/2 + 3x/2 = 7

(3)-3x + 0.5x = 10

(4) 7x - 4.5x = 2.5*3 - 5 x +2x +4x =140 7x =140 x =20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

(十)、板书设计和作业

板书设计: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步骤: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

作业:

课本P91习题3.2 T1、T6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苏科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2、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教学难点: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

“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3、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创设埃及古题问题情境,列方程解决该问 题;发展利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 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之一· 以学生已有的关于等式性质的数学知 识基础,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本次说课,我将分八个部分向大家介绍,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和说反思。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们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教材分析部分,教材内容的编排全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 本节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选自新课标版教材第三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合并同类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同类项的确定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的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基础课。 根据我国新课标和新课改活动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结合课本教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相等关系列方程,掌握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并体会方程中的化归思想。通过运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基于上诉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独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列方程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二个环节:学情分析部分。 本课面向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时儿童的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小学学过“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将系数化为1的基础知识,暂不具备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方程的能力,并且只会解简单方程,解法单一、不灵活。 三、说模式 下面我们进入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法分析部分。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案 说课教师 惠东县梁化第二中学 蓝志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方程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有悠久的历史,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具备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和找相等关系列方程。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体会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探究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最终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出未知数,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初步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法: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然后运用算术方法给出解答,在每一步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各个环节中,教师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的优越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4.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h ,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⑴ 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算式完成。 ⑵ 教者用方程列式解答。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吗? 匀速运动中,速度 路程时间=,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 地到B 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h x 70和h x 60 。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h 经过B 地,所以70x 比60 x 小1.即 60x -70 x =1 引导学生复习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4.2 算术困难 方程帮忙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教学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培养“知所以然”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等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1.1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课程标准》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它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实数、整式、方程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对实际问题列出相应的方程.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获得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并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式教学方法为辅,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与分析.2、学法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应用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3、教学手段 师生互动,采用电脑多媒体/小黑板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为主要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这样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让同学们猜猜老师的体重.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出要学习的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合作探索,获得新知 展示例1,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问题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做准备.同时严格板书解题格式,以规范同学们的书写格,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三个方程,并思考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最终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认识. 在观察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这三个方程,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以便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这三个方程中各有几个未知数,是一个未知数吗? (2)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我们上章所学的整式吗? (3)未知数的次数是几,都是1吗?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列出方程.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所列方程,讨论寻找方程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同学们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 3、归纳总结,巩固发展 给出练习题,抽同学上台做练习,让同学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给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练习,学生亲身体验列方程的过程,从而掌握列方程时,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3.2.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说课稿 喜集九年制赵如意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都要用到。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学情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讨论、思考、观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 五、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及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转化归纳出移项法则,再由一般到特殊运用法则。利用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以应用,探索乐园使学生的基础得以巩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说学法 (1)、自主探索策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结论,归纳概括。(2)、师生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生生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个人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探讨,互相学习。 七、说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时调整了课本顺序,前二十分钟完成移项定义的探索及定义,之后移项的应用,具体设计了以下内容: 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优秀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0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小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之上,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探究”点,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将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高到新的高度。本节蕴含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实际应用空间,同时渗透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复杂函数及应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乘上与启下的重要作用。 2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方程,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较强,然而,实际问题往往题目长、文字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根据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三个例题的解答,体会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高在实践中运用方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以下我就七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 本章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过方程的概念以及等式的两个性质,在上一章节代数式里又学了整式和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并且第五章前两节已学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等式的基本性质。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没有根本上的理解,移项变号也是一个难点。根据学生的情况会课前预习,出几道小学学过的解方程题目,利用已有知识解答。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应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重点:学会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

四、说模式 根据恒信教学模式,六环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五、说方法 说教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学生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以及学生展讲来突破重点难点 说学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六、说设计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口答下列方程的解的过程: (1)2x=10 (2)2x-1=9 由小学学过的解方程,导入新课解一元一次方程。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 (二)新知探究:移项与合并同类项 1.自学课本(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本152页例1。) ①弄通“移项”的理论依据,即移项变号的原因;②能说出现在的写法与小学的区别。③体会并记住做题格式,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 自学课本完成后,组长负责:①了解本小组任务完成情况,②负责解释组内有疑惑的问题,③最后的疑难老师老师巡回查看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在点拨) 2、自学课本(学法指导: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52页例2部分。) ①试着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③归纳出解方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提问:1、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1、2,还有合并同类项。) 2.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合并同类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②、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②、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合并同类项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②、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思考 问题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吧,想一想,那么多的硬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你有多少钱呢? 2、创设情境 问题2:8n 和5n, 23ab 和2ab ,6xy 和-3yx 等等,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3、探究新课 思考1:下列几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⑴ 20.2x y 与20.2xy ⑵ 44abc ac 与 ⑶ -mn mn 与 ⑷ -125与12 ⑸ 1144 st ts 与 引出概念1(板书):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接下来,通过4人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方法,教师总 结得出概念2(板书):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课稿:一元二次方程 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郭丽莉(邮编:235000)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这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体会到已有方程知识的不足,从而认识到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学习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但能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而且可以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难点: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方程的解,解释解的合理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具体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方程模型思想。 (2) 通过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类比,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抓住概念的本质。 (3)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借助计算器完成对方程解的估算。 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2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 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的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增进学生对方程解的认识。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3 教法、学法与手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 说课稿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评价分析,板书设计,时间安排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的第一部分,解方程即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方程不等式及函数做了重要的铺垫,为了使学生能够劳固掌握解方程,体会解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取信息、找到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环节四方面进行分析:1学情分析,2教材目标,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前面已学了整式和根据问题列方程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我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从而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教材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

(2)能力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合并同类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②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4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设计理念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不但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易于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 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息县六中陈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息县六中的数学教师陈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解析 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从算式到方程,由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1: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2:分析各部分工作量与总工作量的关系;3: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渗透的化归思想,建模思想等内容对于整个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应用等内容的展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解析 结合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据课程标准,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 1、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等概念及关系。 2、掌握总工作量与各部分工作量和的关系,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的方法。 3、体验方程模型在应用问题求解中的有效刻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终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进而乐学. 三、教学诊断分析

工程问题相等关系并不难找,运算也不复杂,关键是很多学生对工作总量用“1”表示不理解,对工作总量和各部分工作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的分析和表示。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以下措施:(1)以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为何将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2)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表格进行分析.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我们全校范围内推广“希望互助学习小组”学习模式.希望---指老师、同学、集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互助---指小组中先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积极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课堂内外六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互助提高.本节课我指导学生以希望互助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问题.即以学生将知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主线,解决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为基础,以分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

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以下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故本节课只是去括号法则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延伸。再者,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基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判别解的合理性。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 2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 ( 2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如何正确的去括号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能力的目的。 2、学法: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学生学法是:回顾→观察→探索讨论→归纳→练习→拓展。 三、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最终结果一般是化为哪种形式?(x=a)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解方程(一)》说课稿 沙窝中学高明伦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方程》,本节课出自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等量关系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又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的相关 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上展开的。同时,也是为后面方程学习作一个重要铺垫,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熟悉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2)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移项法则; (3)利用移项法则解方程。2、能力目标是:(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是:(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合并同类项学生已非常熟悉,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向后的符号,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内容的性质和作用,我将采用导学法对本节知识进行教授。本节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的铺垫,所以它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为后面的知识打基础,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复习导入,以小黑板出示题目的方式,复习前节课所学内容,观察方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这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六方面阐述怎样上好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很大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 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教学提纲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 项》说课稿

精品资料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地位:本课是在上章《整式的加减》和《从算式到方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方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背景资料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节课教学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合并同类项,故本节课只是把合并同类项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本节课由简单入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的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培养“知所以然”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等手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说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但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式的加减运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