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金与其创作

巴金与其创作

巴金与其创作
巴金与其创作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巴金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史中,巴金都被列为一流的作家。在郭沫若、茅盾的声誉不断下降的时候,巴金的声誉却不断上升。这里可以看出,巴金是一位具有稳定的文学精神的作家。

一、生平

“尧”是李家巴金这一辈的排行,“棠”和“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它,这是周朝有德政的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

母亲陈淑芳,对巴金的早年启蒙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巴金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背诵《古文观止》,并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中的词。巴金把他的母亲陈淑芬称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称从母亲那里学会爱:“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拿来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社会联系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

巴金家的下人中,有一个年老瘦弱的轿夫老周尤其引起巴金的注意和喜欢。老周有悲痛的身世:老婆跟人跑了,独儿子又当兵死在战场上。虽然孤苦伶仃,但老周却象一个哲学家抱着一种坚定的人生信仰,经常说一些闪烁着智慧和含有哲理的话。

他告诫似地对少年巴金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自己不要骗人,不要亏待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一个遭到过如许的不幸、处在这样困苦境地的人,竟然还有这样坚强的信念,这是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啊!而这些近乎原始的正直的信仰,也深深地铭刻进了巴金的思想深处。因为这个缘故,巴金把老周看作他的人生的第二个先生。

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

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像其它政治哲学思想一样,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虽然无政府主义者有着反对国家的共同特色,但他们却在其它许多议题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包括了是否进行武装斗争、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尤其在经济的观点上有着主要差异,从主张财产彻底公有化的集体主义流派,至主张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流派,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民粹主义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而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民粹主义也是一种政治统治的策略,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不能把它界定为一种特殊的政权类型,它也不是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风格。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于是,民粹主义又成操纵群众的一种特殊的具体方式,是表达其利益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统治集团组织权力的方式,在工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兴的群众的主要政治表达方式,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机制,同时也是威胁这种统治的一种潜在危险。"

文革时期,大批作家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牛棚”,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巴金、老舍、冰心、季羡林等都在此列。“牛棚”的作家们,被勒令每天打扫卫生和写没完没了的所谓“交待”材料。因为是“牛鬼蛇神”,不许他们和任何“革命群众”接触和说话,否则就以“反革命串联”罪进行残酷批斗。他们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有些不堪忍辱含泪死去,老舍便是如此。

《爱情三部曲》是巴金早年对“革命”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痛苦紧张而又持久思索的总结,也是作家早期世界观形象化的展现。

巴金在早期创作中塑造出一些对黑暗世界强烈愤恨的热血青年。他们充满热情,单纯地恨着,爱着,尽管也充满痛苦、悲哀甚至幻灭之感;但民众的苦难刺激着他们的神经,因而执着于寻找生存的意义,将自己的生命与民族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的信仰忘我的工作,从容地赴难。他们都有火一样热烈的性格。《雾》中的陈真、《雨》中的吴仁民,都是感情丰富热烈的人;《灭亡》中杜大心的愤激和憎恨哲学与李静淑的爱的哲学一样,是建立在对人的命运的极度关注基础上的;《电》中因暗杀旅长牺牲的敏,“他是一个太多感情的人。激动毁了他。他随时都渴望着牺牲”。

但巴金在小说中也开始塑造了另外一种人物类型:懦弱、优柔寡断的“多余人”。他们徘徊在新与旧的边缘,既受到了新的思想的影响,又有着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因袭,苟安、胆怯,过着自己也不满意的生活。《雾》中的周如水即是这样的代表。巴金在《家》和《寒夜》等小说中进一步表现了这种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

巴金早年接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积极投身社会革命事业,以解放人类为己任。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性文章和小册子,尽管他后面个人信仰和创作观念发生过一些变化,但是那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对民族、人类苦难的关注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动摇。他将对社会现实强烈的爱和憎转化为文学创作的激情。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创作既是他发泄现实情绪的渠道,也是实现自我社会理想的方式。他要用自己充满青年人火热激情的文字,激发青年人的社会使命感,尽“暗夜中呼号的人的职责”。

因此,他往往在描写社会黑暗以及青年人的忧愤心态时,将自己的强烈的思想情绪融进作品中,体现出强烈的叙述人的激情,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洋溢着青春的革命的激情。他认为:“我写文章不过是消费自己的青年的生命,浪费自己的活力,我的文章吸吮着我的血液,我自己也知道,然而社会现象向一根鞭子在后面鞭策着我,要我拿起笔。”创作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当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的时候,我那颗心,我那颗快要炸裂的心是无处安放的,我非得拿起笔写点东西不可。……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时常说我的作品里混合了我的血和泪,这不是一句谎话”。巴金是与笔下的人物同呼吸,他在激情的触动下奋笔疾书,形成了热情洋溢、酣畅淋漓的叙述风格,感情缺乏节制,使他难以对笔下的人物进行深度表现,但却也成全了自然,不做作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特色。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创作具有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渗透入他小说中的是一股股浓厚的饱满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封建制度:是分封建制的政治制度。天子占有最大的一块领土,其余的分封给宗室和贵族,并各自建立封国,按时给天子上贡。这是一种松散的政治制度,天子的命令不能加诸于其他封国内的民众;贵族的后代一直是贵族,平民的后代一直是平民;各个封国的国君有很大的自主权,自己订制法律,制定政策,有独立的货币权等等。若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学说来定义,则封建制度不属于封建社会。因为封建制度是周朝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秦王朝之后封建社会不是用封建制度,而是用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官员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

封建礼教:主要是指孔子整理的周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因为周朝是封建社会,所以把周礼称之为封建礼教;但其实秦以后中国正式进入极权专制社会,并非封建社会,所以现在封建礼教主要是指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中国统治者加诸于人民之上的利于稳固统治的日常生活规范。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奴隶主贵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西周,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奴隶制的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巴金的创作分期

1、青春激情期:

二、三十年代,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这时期作品可分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与《爱情三部曲》等等;另一类是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2. 现实沉思期:

四十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从题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这些作品中,中篇《憩园》和长篇《寒夜》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这是巴金作品中最富感染力而内涵又较丰厚的作品

3. 忏悔反思期:

80年代初《随想录》,95年后的《再思录》为代表。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作品的特点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首先,是故事梗概与创作目的。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

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与其说是文学活动不如说是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 其次,是对小说中人物处理。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但由于作者自己在创作

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及风格

巴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巴金的写作风格

巴金写作特点

巴金写作特点: 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语言风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

巴金作品分析

一、中西文化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借着五四运动的大势,一批先驱人物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在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的同时,将眼光投向西方,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大量的西方小说被翻译介绍,而且相应地各种西方文学思潮也在中国的文坛上流传开来,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等等理论,流派都寻找自己的信从者,在年轻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很多作家都吸取了西方文化营养,进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巴金也不例外,他曾说:“在所有的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 巴金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然而像鲁迅等一批现代作家一样,虽然他们有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排斥否定,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从社会人生出发,并且即使理论上可能走向彻底干净的否定,但在创作上绝对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否定过去状态的同时,过去状态中的某些东西会不自觉的沉淀下来。首先,如果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是有理的话,那么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会在冥冥中对其发生作用,而且“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起点,”,巴金生长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大家庭的点点滴滴,在他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五岁的时候在广元县衙门内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道在家塾就读,跟一个姓刘的先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背诵《古文观止》,还有美丽的母亲在晚间时教他背《白香词谱》。虽然巴金曾一度在提到《红楼梦》表现得有点冷漠,但据记载小时候,红楼在他家到处流传,一些丫鬟仆人都知道具体情,以至在他还没有开始阅读就已经熟悉了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长大的作家要完全摆脱传统文化的熏陶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巴金小说中的家情结与人性解放的叙写 巴金一生的作品十分丰厚,但能代表其创作思想特征的则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巴金也说这三部作品是他最喜欢的。1931年4月在上海《时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家》,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开端,在一开始就以其强烈的主观激情和对封建大家庭的体察和书写,与茅盾鸿篇巨制的《子夜》和老舍的充满着北京市民文化习俗的《骆驼祥子》共筑了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艺术巅峰。1944年发表的《憩园》另辟蹊径,脱离了自身在早期创作中的简单价值和是非判断取向,转入了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从而使这篇小说成为他所有小说中意义最为复杂的文本之一。同一时期,于1946年8月,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月刊的《寒夜》又与钱钟书的《围城》一并显示了小说“复兴”的气势,为40年代的中国文坛抒写了凝重厚实的一笔。 三、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描写 (一)《家》中觉新、觉慧的人物形象 觉新是《家》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体现着许多的矛盾面和复杂性。觉新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官僚的大家庭,他是家里的长房长孙,他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觉新自小就很聪明,上中学时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但父母双亲的先后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被迫挑起这一房的责任,成了一个傀儡,过着矛盾、痛苦的生活。他的爱情、婚姻也被封建家族无情地破坏了。 作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觉新凭着心底燃烧着的青春的火,也愤怒过、抗争过,然而,经验让他明白反抗是无望的,所以他只能以敷衍为武器,顺从所有的人,以寻求平衡,求得一时的安稳。他试图维护封建大家族的秩序,在长辈们面前委曲求全,却又怀抱着一颗帮助觉慧的心,试图向封建礼教反抗。他在两者之间犹豫、挣扎,内心受着巨大的煎熬。渐渐地,他似乎接受了服从,忘却了反抗。但是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和环境的压迫使觉新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与痛苦中,他逐渐成为了一个矛盾者。 在巴金的笔下,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他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封建社会的反抗者。在西式教育和进步报刊、五四思潮的影响下,他办进步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一、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着。《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语言风格

巴金《家》赏析

青春的呐喊 ——巴金《家》赏析 ●作者巴金 ●《家》故事梗概 ●《家》的创作背景 ●《家》中人物分析 ●《家》中矛盾分析 ●《家》的艺术特色 ●《家》的思想及文学地位 ●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作者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 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百年巴金 多产作家巴金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巴金写作特点

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语言风格 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

巴金复习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芇甘)。“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中篇小说《灭亡》时的署名。 2、在沪、宁求学和养病期间,巴金与旅居美国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通信,极受鼓舞。他还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论著《面包略取》(即《面包与自由》)。 3、从(1929 )起,到(1937)年,是巴金创作的丰收的年代。 4、巴金写有许多“三部曲”,例如“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等。 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创作了题为“抗战三部曲·火”三部曲,它包括了《火》、《冯文淑》、《田惠世》等三部。 6、《寒夜》的出现,表现出巴金的创作进入成熟的现实主义阶段,帮助着巴金的创作进入( 2 )个高峰时期。 7、从1978年底开始,巴金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表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历程,是一个饱经沧桑、阅历的老人的真知灼见。 8、巴金曾获得许多国际文学奖励。例如1982年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 年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 9、巴金漫长的思想发展道路,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他滋生、萌芽了(民主主义)思想、第二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第三阶段中,他彻底抛弃了(无政府主义)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 10、民主革命时期,巴金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是(爱国主义)思想。

11、在法国期间,对巴金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卢梭)的(民主主义)。 12、《激流三部曲》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对封建家庭崩溃的过程作系统深入的描写。 13、巴金作为新文学史上的第(2)代作家,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和批判的精神。 14、受左拉长篇系列小说的影响,巴金打算在《灭亡》前后各加两部,写成连续性的五部小说,它们是《(春梦)》、《(一生)》、《灭亡》、《(新生)》、《(黎明)》。 15、《激流三部曲》开始动笔于(1931 )年,他先写了一篇《总序》,写完后决定把《(春梦)》改为《激流》。 16、《(随想录)》是巴金解放后散文创作的高峰。 17、在左翼文艺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的激励下,巴金的视野也转向了工人,他连续写了两部反映旧中国工人苦难生活的小说《(砂丁)》、《(萌芽)》。 18、巴金的小说《萌芽》,又名《(雪)》,写于1933年。作品描写了(煤矿工人 )非人的悲惨生活,揭露了资本家贪得无厌的血淋淋的罪行。 19、《死去的太阳》以1925年(“五卅”)事件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吴羊清) 的塑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反映并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20、《海的梦》通过岛国少女(里娜)背叛家庭,与爱人(杨)一起帮助太平洋上的岛国利伯洛的奴隶解放、反抗高国侵略者的事迹。 21、巴金的小说《(团圆)》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高尚情操和顽强杀敌的精神,后来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22、《(黄文元同志)》是巴金根据邱少云烈士事

浅析巴金先生作品家

浅析巴金先生作品《家》  轻轻揭开中国百年文学凝重的面纱,巴金先生风尘仆仆的穿越了一整个沉甸甸的世纪。 他的作品因呼吸五四的新鲜空气而逐步成长,因经历了革命大风暴的考验而日趋成熟,一生笔耕不辍,终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巴金先生作品创作的鼎盛时期正是“新思潮”勃兴之时,他的大量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盎然的生机。其中《激流三部曲》是其创作的一个高潮,而《家》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作品。本文就是就《家》的艺术创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年,以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为主干,却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旧礼《家》写成于1931 教的批判,它将矛盾的冲突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号召青年一代反抗专制压迫,投入革命斗争的队伍。《家》从三四十年代至今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一、人物分析(以觉新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  在故事开篇之初觉新是一个接受过民主思想的先进青年,对于爱情他对梅表姐有着极为纯真的爱恋,但他却迫于长房长孙的地位始终难以逃开封建家庭的桎梏,所以他是一个饱含冲突的矛盾综合体。现实与理想的尖锐性造就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因而他内心就有了五味杂陈的复杂性。他渴望革命,却只能服从家庭的安排;他疼爱瑞珏却对梅芬心有余悸;他晓事理,却不能揭发五姨太、三叔捉鬼的勾当;他被宣传新思想的“五?四” 报刊激动得热血沸腾,却不敢像觉慧那样大张旗鼓的斗争;他的理智被封建礼教的“仁义礼智信”绑架,失却了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他是封建家族的牺牲品,或者说,他甘愿沦为牺牲品以平息高家的种种风波。巴金先生并没有停留在动摇的人这一表面,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其中的内涵,并将它写成民族心理祭奠与西方民主冲突。从这一层面上,觉新这一摇摆不定痛苦挣扎的人也就有了历史的深度。在小说的结尾,觉新在种种压力的打击下崩溃最终逃出禁锢的封建十字架,最终觉醒支持觉慧出走。并且在三部曲的其他两部中,觉新也渐渐逃出了“作揖主义”,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二、艺术特色  1、 结构上紧凑周密,人物关系复杂。  《家》在结构艺术上极为精巧的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叙述了封建大族的兴衰 史。始终围绕两对情侣,三个爱情悲剧这一故事主线,波澜起伏,有条不紊。  2、 对人物的塑造,内心刻画都极为突出  小说主人公高老太爷的封闭腐朽,觉慧对革命的热情,对旧礼教决绝的反抗斗争, 觉新复杂的内心两重性……对次要人物鸣凤投湖前的痛苦,哀怨的内心独白,都活 灵活现,跃然纸上。作者以现实人物为依托,进行忧郁的自我抒情。  3、 家即社会,以小写大,发掘人性,人情之美  巴金先生以高家为代表,从中反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情态,进而揭发普遍规 律。  4、 带有强烈批判性的指向,情感真挚,敢于宣泄情感  巴金先生对高家跳大神儿,舞狮,墙上的合照,对高家带有批判性风俗化的道德描 绘,同时他没有看重情节的铺排,而将重心放在情感的宣泄,表达他多愁善感的心 灵。符合五四文学的整体趋势。    巴金先生在创作《家》时正值青年,所以它也代表着革命的青春。小说情感上汪洋恣肆,语言上行云流水,立意上别具一格。因而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绝世力作,极大地引发的青年一代读者共鸣。

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3)浓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4)心理描写。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艺术上的特色。 巴金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与其说是文学活动不如说是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 其次,是对小说中人物处理。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 巴金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巴金原名李芾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四川一个望族子弟。他虽从小生活富足,却偏爱与一班贩夫走卒做朋友,因而懂得了许多下等社会的艰辛,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中)。巴金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着作有《灭亡》、《海行》、《海底梦》、《电椅》、《光明》、《雾》、《复仇》、《家》、《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死去的太阳》、《萌牙》、《沙斗》、《雨》、《将军》等等。从特色上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富于虚无主义色彩。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的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第二、提倡憎恨哲学。托尔期泰、泰戈尔等宣传“爱的哲学”,中国新文学作家多爱其影响,冰心是其中的代表。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的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妺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

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我已经叩遍了人生的一扇扇门,但每一扇门都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在这些血迹被洗去之前,谁也不配来赞美人生……。 在《爱与恨》一章,这种思想发挥得更是痛快淋漓:至少在这人掠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们彼此相爱的……凡是曾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的……我发誓,我拿整个心灵来发誓,那班人是应该灭亡的,至少应该在他们灭亡之后,众才能相爱,才配谈起爱来,在现在是不能够的。 我们可以看出,巴金的憎恨是由爱怜发出来的。他坦言:“无疑地在我底诅咒中同时也闪耀着爱的火花,这爱与憎的矛盾,将永远是我的矛盾罢。”难怪有人说巴金反对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其实是在热烈地唱着人道主义。或者该将他的“憎恨哲学”称为“哀怜哲学”会更贴切。 第三、作品题材具有世界性。巴金作品多好采取异国故事,中外学者均以为巴金受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影响较深。他的《复仇》以十四短篇组成,而其中十二篇的主人公皆为欧洲人物。《电椅》、《海底梦》、《光明》中期的《未寄的信》、《我的眼泪》也是如此。作品以异域人物及背景为题材,本可以发生一种最可宝贵的异国情调,但也不容易讨好。文学含时代、环境和种族三大要素,我以为环境、种族的关系,比时代还要重要。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文化结构至为复杂,非白幼浸润其中者不能充分了解。赛珍珠自幼生长中国,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巴金的小说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童年,一个由童年经验所够早的内在世界。童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知识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更是因为童年经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开端,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地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人们早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艺术家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1940年,巴金出生在成都正通顺街“楼台亭阁、朱槛玉彻、水榭花园的”李家公馆。那时是他的祖父当家,祖父既保守又顽固,对子孙坚持守旧的教育方法。什么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巴金的父亲李道河,谨守封建规范、安分守己、温和宽厚、并且很爱巴金。经常带巴金出入剧院看戏。巴金一叔曾留学日本,在成都开办律师事务所,但是他道貌岸然。在老太爷去世之后,巴金大嫂生产之际,以‘血光之灾”为名强迫巴金大嫂迁出城外,致使巴金大嫂难产而死。巴金的二叔、四叔、五叔均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巴金的大哥大巴金六岁,从小聪慧、能文能武,深得父母宠爱。喜欢化学,幻想去德国深造。可是在母亲去世不久,便被祖父和父亲用拈阉的方法决定了他的婚事。又找到了商业场的工作。一年后,父亲去世,作为长房子孙的他彻底充当了牺牲品。巴金的二哥与巴金关系甚好。童年时一道读书、游戏,后来又一起去上海、南京读书。 当然,巴金的童年经历中还有母亲的爱。巴金说母亲是他“第一个先生”,“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正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在爱的环境中,巴金也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在自己富裕的家庭中,另一些人在过着不幸的生活,“在这时候我就己经感觉到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安排得很不合理了。”他回忆道,“我愈是多和‘下人’在一起,愈是讨厌‘上人’中间那些虚伪的礼节和应酬。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判的思想,我宣誓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在一群没有知识、缺乏教养的人中间,我得到了我的生活态度,我得到了那个近乎原始的正义的信仰,我得到了直爽的性格。1914年巴金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病故,家庭内部争斗愈加激烈,他萌发了冲出这座囚笼的心思。他说:“父亲死后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友爱的表面下,我看到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15岁的时候,巴金进了成都一所公立学校一外专,终于第一次冲出了大家庭的罗网。 关于童年经验与一个人日后体验生成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发展过程的每个早期阶段仍同由它发展而来的后期阶段并驾齐驱,同时存在。早期的精神状态可能在后来多年内不显露出来,但是其力量却丝毫不会减弱,随时都可能成为头脑中各种势力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艺术家记忆中的童年经历,有许多是艺术家的“遮蔽性记忆”,一方面,童年时的某种经验被纳入整个人生经验的长河中,其自身意义和价值被不断变换、生成;另一方面。这种经验融入生命运动和心理结构的整体后,参与了心理结构对于新的人生经验和行为方式的规范建构,因此说艺术家的体验生成总是与他的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由于巴金的童年经验给巴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使得巴金养成了直爽、爱憎分明、勤于思考、积极进取、敢于批判社会的性格。 对比小说《家》,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巴金童年经验的影子。巴金的祖父就是小说中高老太爷的人物原型;巴金的大哥就是觉新的人物原型;巴金的二哥就是觉民的人物原型,小说描写的也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分化与没落,并且在这个封建家族里面充满着家人之间的斗争。总而言之,《家》的创作形成是作者童年经验艺术化的过程。巴金自己曾说过:“我写这部小说,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 在心理学领域,各派心理学家之间尽管有许多分歧,但都十分重视童年经验对个人成长

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辜也平

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辜也平 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巴金的创作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作者的文艺思想、心理个性、以及文学素养决定了其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热诚的感情色彩、悲郁的艺术氛围以及平易畅达的文学语言的个性特征。然而任何作家的创作风格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文学风尚的更替,以及作家本人生活、思想历程的变化,巴金的创作风格在主导特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某些风格因素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里仅从文学时尚与作家心境双重影响的角度,分阶段对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宏观的论述。 一、直面惨淡人生的文学尝试 五四时期,巴金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宣传新思想、鼓吹新文学的刊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的文学风尚也影响、熏陶着他。稍后,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流派中,巴金更倾向于接受文学研究会。 他曾是《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的热心读者。在一九二二年九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他不仅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不满,还表达了对《小说月报》所刊“新小说” 的由衷赞赏。而当后来谈到对他产生影响的同时代作家时,巴金所列举的也大多为文学研究会作家。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对巴金文学观念的形成和创作基调的确立有着较大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作家大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们认为 “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在被压迫的国里”,作家更应该注意观察和反映“人人感着生活不安的痛 苦”,表现“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向新进取的青年”思想上的冲突①。他们还认为,“文学是人类感情之倾泄于文学上的。他是人生的反映,是自然而发生的。他的使命,他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提纲: 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这是巴金小说的显著特色。本文试就巴金性格的形成、巴金小说的情感性和巴金小说的抒情艺术。巴金的经历、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巴金诗人的气质,使其性格爱憎分明、感情丰富。巴金的小说是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感情冲动是激发巴金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动力。巴金在小说创作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巴金把真实性视为文学的第一要义,追求“写作同生活一致”、“作家同人一致”。写进自己的经历,融进自己的激情。广泛采用第一人称,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巴金是个感情丰富的作家,热情是巴金感情世界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巴金的笔尖含情。在巴金笔下,山川草木都是“人化了”的自然,展现着人间的欢乐与不幸。 摘要: 巴金,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热情高、产量大、影响广、是非多的 著名作家。他在国内外之所以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丰富, 具有职员家庭 悲剧独特的风格, 而且是因为他和他的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作者感到

幸运的是抗战八年中曾身经百炸而竟未被炸死, 十年浩劫中又身经百而又未被斗死, 他的作品也曾身经百批而终未被批臭历史证明,巴金的确是一位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和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家他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大贡献是不可抹煞的。伟大的鲁迅早在三十年代就明确指出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是最早肯定巴金沟成就和他在中国文艺界地位的人。后来的事实更为有力地证明了,兽迅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巴金的创作的产量之高,响之广,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说是惊人的,不过,他在解放前就拥有广泛读者的作品的社会效果, 除了积极影响之外, 有的又多少有些消极影响或者容易引起误解和曲解, 因此既常遭到反动派的砍杀,又常引起文艺界的争论。所以, 他的作品又难免招惹是非。但是, 巴金和他的作品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没有走回头路”而且始终坚持进步。解放后,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了新的战斗,写出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新的贡献,巴金在解放前写的大量著作中最为有名的, 除其处女作《灭亡》和代表作《家》之外, 应算他的另一代表作《寒夜》了。 关键词:巴金小说情感特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激情、热情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形式,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性。巴金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过去的生活“逼”巴金拿起笔在小说中渲泄自己的爱憎感情。这使巴金的小说成为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