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讲 二 次 函 数

第四讲 二 次 函 数

第四讲  二 次 函 数
第四讲  二 次 函 数

第四讲 二 次 函 数

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初等数学中遇到比较多的函数之一,形如

)0()(2

≠++=a c bx ax

x f 的函数,它的图象简单,性质易于掌握,又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有

联系,与之相关的理论如判别式,韦达定理,求根公式等又是中学教材的重点内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研究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解题规律、方法与技巧.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的主要性质:

定义域为R ;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的抛物线;当a >0时,抛物线开口

向上方,函数的值域是?

??

??

?

?+∞-,442

a b ac ,当∈x (-∞,a b 2-)时,)(x f 是减函数,当∈x [-a b

2,+∞]时,)(x f 是增函数;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方,函数的值域是??

?

??-∞-a b ac 44,2

,当∈x (-∞,a

b 2-

)时,)(x f 是增函数,当∈x [-,+∞)时,)(x f 是减函数.当ac b 42

->0时,函数的图

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它们分别是(

0,242

a

ac

b

b --

-),(

0,242

a

ac

b

b -+-);

ac b 42

-=0时,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重合的交点(-a

b 2,0),这时也称抛物线与x 轴相切,

ac b

42

-<0时,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函数)0()(2

≠++=a c bx ax

x f 的图象是连续的.一个有用的结论是,在区间[q p ,]端点处的

函数值异号,即)()(q f p f ?<0时,方程)(x f =0在(q p ,)内恰有一个实根.抛物线的凸性也有一

定用途,a >0时,函数的图象是下凸形曲线,即对于任意R x x ∈21,,有)2(

2

1x x f +≤

2

)

()(21x f x f +;a <0时, 函数的图象是上凸形曲线,即对于任意R x x ∈21,,有)2

(

2

1x x f +≥

2

)

()(21x f x f +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凸性和单调性,在某些与二次方程的范围有关的问题中可避免

使用判别式和求根公式. 一.含有参变数的二次函数

对于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当a 、b 、c 固定时,此二次函数唯一确定,它的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若b 、c 固定时,a 可以在某个范围内变动,则它的图象可能是“一族”抛物线,对于a 、b 、c 的不同范围和条件,得到的抛物线族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何确定这些特征,就因题而异了.

例题分析:

1. 集合A ={42|2

++=x x y y },B ={a x ax

y y 42|2

+-=},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解:A 、B 分别表示函数422

++=x x y 与函数a x ax

y 422

+-=的值域.由

3)1(422

2

++=++x x x

≥3知A =[3,+∞).而B 受参数a 的影响,要进行讨论.

a =0时,x y 2-=,值域是R 符合条件A ?B .

a ≠0时,)(x f =a x ax

422

+-是二次函数,如果a <0,该函数的值域为??? ?

?

-∞-a a 14,,这时A B 不成立.如果a >0时,由[3,+∞]?[a a 1

4-,+∞],得??

?

??≤->314

0a a a ∴ 0<a ≤1 综上所述, a 的可取值集合为{a |0≤a ≤1}。 说明:参数a 的取值决定了函数)(x f =a x ax

422

+-的类别及性质,因而对该函数的值域有影响.为

了由A ?B 求出a 的允许值范围,必须对参数a 分情况讨论.

2. 考察所有可能的这样抛物线2

2

b ax x y -+=,它们与坐标轴各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对于每一条

这样的抛物线,过其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作圆.证明:所有这些圆周经过一定点.

证明:设抛物线2

2

b ax x y -+=与x 轴的交点为(1x ,0)、(2x ,0).由韦达定理知2

21b

x x -=?<0 (因为b =0,则ax x y +=2

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故点(1x ,0)、(2x ,0)在坐标原

点的两侧.又因为1||||||2

21?-=?b x x ,由相交弦定理的逆定理知,点(1x ,0)、(2x ,0)、(0,2

b -),

(0,1)在同一个圆周上,即过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1x ,0)、(2x ,0)、(0,2

b -)的圆一定过定点(0,1).于是所有的这些圆周均经过一定点(0,1).

3. 抛物线c bx x y ++=2

的顶点位于区域}10.10|),{(≤≤≤≤=y x y x G 内部或边界上,求b 、

c 的取值范围.

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

4,

22

b

c b --),故 ??

???

≤-≤≤-≤1

440 1202

b c b ?????+≤≤≤≤-∴144

022

2b c b

b , 上式即为b 、

c 的取值范围.

二.二次函数的最值

4. 设x =p 时,二次函数)(x f 有最大值5,二次函数)(x g 的最小值为-2,且p >0,)(x f

+)(x g =13162

++x x ,)(p g =25.求)(x g 的解析式和p 值.

解:由题设)(p f =5,)(p g =25,)()(p g p f +=13162

++p p ,所以 13162

++p p =30,解得

p =1 (p = -17舍去)

.由于)(x f 在x =1时有最大值5,故设 )(x f =0,5)1(2

<+-a x a 所以 )(x g =13162

++x x -)(x f =a x a x a -+++-8)8(2)1(2

,因)(x g 的最小值为-2,

故2)

1(4)

3(4)8)(1(42

-=-+---a a a a ,所以2-=a .从而)(x g =101232

++x x

5. 已知0≤x ≤1, )(x f =)0( 2

2

>+-a a ax x ,)(x f 的最小值为m .

(1)用a 表示m ;(2)求m 的最大值及此时a 的值.

解:(1)把)(x f 改写成)(x f =42)2(22

a

a a x -+-.于是知)(x f 是顶点为(4

2,22

a

a a -),开口向

上的抛物线.又因为x ∈[0,1],故当0<

2

a ≤1,即0<a ≤2时,)(x f 的最小值为4

2

)2

(2

a

a a f -

=

当2a >1,即a >2时,)(x f 有最小值2

1)1(a

f -=.于是??

???>-≤<-=)

2( ,2

1)

20( ,422

a a a a

a

m

(2)当a >2时,2

1a -

的值小于0,而当0<a ≤2时,

4

2

2

a

a -

=4

1)1(4

12

+

--

a ,它的最大值为

4

1(当a =1时取得),故m 的最大值为4

1,此时a =1.

说明:对于某些在给定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往往需要把顶点和区间端点结合起来考虑. 6. 函数)(x f =4

94332

2

+

+--m x x ,x ∈[―m ,1―m ],该函数的最大值是25,求该函数取最大值

时自变量的值.

分析:限定在区间[―m ,1―m ]上的函数的最大值要考虑到在这个区间上的单调情况.当x 可取任意实数时,二次函数4

94332

2

+

+--m x x 的图象是对称轴为2

1-

=x 开口向下的抛物线,2

1-

区间[―m ,1―m ]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已知函数的单调状况,因此要分区间讨论.

当2

1-

∈[―m ,1―m ],即

2

32

1≤

≤m 时,最大值应是34)2

1(2

+=-

m

f .由342

+m =25,

m 2

=

2

22||2

11=

m 得,不符合

2

32

1≤

≤m 的条件.可见m ]2

3

,21[?.

当2

1-

>1―m ,即m >

23时,函数)(x f =4

94332

2

+

+--m x x ,x ∈[―m ,1―m ]是增函数,

可见254159)1(2

=-+=-m m m f ,解之得m =

2

5或m =2

23-

.其中m =2

23-不合m >

2

3的条

件,舍去.可见1―m =1-

2

5=-

2

3.

当2

1-

<―m ,即m <

2

1时,函数)(x f =494332

2+

+--m x x 是[―m ,1―m ]是减函数,可见254

93)(2

=+

+=-m m m f ,解之得m =

2

7或m =2

13-

.其中m =2

7不合m <

2

1的条件,舍去,由此

知m =2

13-

. 综上所述,当x =-

2

3或x =2

13时, 函数)(x f 有最大值25.

说明:由点2

1-与区间[―m ,1―m ]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分类讨论是“形”对“数”的引导作用.本

题中虽然只是求函数取最大值时的自变量x 的值,没有问m 的值,但这个x 值与m 值有直接关系,所以要先求m 再求x .

7. 一幢k (>2)层楼的公寓有一部电梯,最多能容纳k -1个人,现有k -1个学生同时在第一层

楼乘电梯,他们中没有两人是住同一层楼的.电梯只能停一次.停在任意选择的一层.而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自已往下走一层感到一分不满意,而往上走一层感到2分不满意,问电梯停在哪一层,可使不满意的总分达到最小?

解:设电梯停在第x 层,则不满意的总分为S =(1+2+…+x -2)+2(1+2+…+k -x )=1])54(3[21

2

2

++++-k k x k x ,所以当x =)6

54(

+k N 时,S 最小,其中)(a N 表示最接近于a 的

整数.例如,4)6.3(,3)3(==N N 32)5.2(,2)1.2(或==N N ,故当电梯停在)6

54(+k N 时,不满意

总分最小.

三.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8. 已知方程)1()1(2

22x a ax -=+,其中a >1,证明:方程的正根比1小,负根比 -1大. 证明:原方程整理后,得2

2

2

122a ax x a -++=0,令)(x f =2

2

2

122a ax x a -++,则)(x f 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且01)0(2

<-=a f ,故此二次函数)(x f =0有一个正根,一个负根.要证明正根比1小,只须证0)1(>f ,要证明负根比 -1大,只须证)1(-f >0.因为

)1(122)1(0

)

1(122)1(2

2

2

2

2

2

>-=-+-=->+=-++=a a

a a f a a

a a

f 从而命题得证.

9. 若抛物线22

++=ax x y 与连接两点M (0,1),N (2,3)的线段(包括M 、N 两点)有

两个相异的交点,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易知过两点(0,1)、(2,3)的直线方程为1+=x y ,而抛物线22

++=ax x y 与线段MN 有两个交点就是方程22

++ax x 1+=x 在区间[0,2]上有两个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令

1)1()(2

+-+=x a x

x f .则 ?????≥+=≥=>--=?<-<0

32)2(,01)0(0

4)1(,22

102

a f f a a 解得a 的范围为23-≤a ≤-1. 说明:利用二次函数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10. 设}31|{<<=x x A ,又设X 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520

222bx x a x x 的解集,试确定b a ,的取

值范围,使得X A ?.

分析:本题以二次曲线为背景,它的通法是先求不等式组的解集X ,然后再来考虑A 与X 的包含关系,则必然导致浩繁的讨论,但如果由数想形,构造函数,就可简捷获解.

解:设2

2

2

2

2

)5()(52)(),1()1(2)(b b x bx x x g a x a x x x f -+-=+-=-+-=+-=.要使

X A ?时,则必使)(),(x g x f 在[1,3]上的函数图象落在x 轴下方,即30)3(0

)1(-≤???

?≤≤a f f ;30

)3(0

)1(≥???

?≤≤b g g ☆ 设一元二次方程)0( 02

≠=++a c bx ax

的两个实根为21,x x ,且21x x ≤

结论1.???>>0021x x ?????

????

>=?>-=+≥-=?? 00

042

1212a c x x a b x x ac b ,??

?>>0021x x ???????<>=>≥-=?? 0 0)0( 0042b c f a ac b 或???????><<≥-=?

0 0 00

42

b c a ac b

结论2.???<<0021x x ????

?

????

>=?<-=+≥-=?? 00

042

1212a c x x a b x x ac b ,??

?<<0021x x ???????>>=>≥-=?? 0 0)0( 0042b c f a ac b 或???????><<≥-=?

0 0 00

42

b c a ac b

结论3.1x <0<2x 0)0(

b c 且;1x <0, 2x =000>=?a

b c 且

☆ 设一元二次方程)0( 02

≠=++a c bx ax

的两个实根为21,x x ,且21x x ≤,k 为实常数.

结论1.k <1x ≤2x ???????>->≥-=?? 2 0)(042k a b k af ac b ; 结论2.1x ≤2x <k ???

?

???<->≥-=?? 2 0)(042

k a b

k af ac b

结论3.1x <k <2x 0)(

结论5.??

?

??

<>><<<>>?<<≤<<0

)(,0)(0)(,0)(0 0)(,0)(0)(,0)(021*******

21211p f p f k f k f a p f p f k f k f a p x p k x k 或

结论6.?

??

?

?

??

<-<<<

???

?

??

<-<>>>≥-=??<≤<212121212

221120)(,0)(020)(,0)(004k a b

k k f k f a or

k a b

k k f k f a ac b k x x k 11. 设1x ≥2x ≥3x ≥4x ≥2,且2x +3x +4x ≥1x ,证明:43212

43214)(x x x x x x x x ≤+++ 证明:令a =2x +3x +4x ,432x x x b =,则原不等式为b x a x 12

14)(≤+,即

2

12

1)2(2a x b a x +-+=0,令)(x f =2

2

)2(2a x b a x

+-+,则只需证明)(1x f ≤0.因

)(164)2(42

2a b b a b a -=--=?,而

4

24

33

24

324

32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b

a +

+

=

++=

14

34

14

14

1<=++,所以a b >,从而?>0,)(x f 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易知这两个交点为

)

(22)(22a b b a b v a b b a b u -+-=---=,下证1x ∈[v u ,]. ,331a x a ≤≤],3

[

1a a x ∈∴,只需证

[

a a ,3

]?[v u ,],即v a a u ≤≤

,3

,由于a a b a b b a b v ≥-≥-+-=2)(22,

3

)

313

4()

1()

(

)

()(222

2

2

2

a a a

b a b a a

b b a a b b a b b a b u =

+

≤-+

=--

=--=---=所以1x ∈[v u ,],从而必有)(1x f ≤0. 解法二:只需证明)(1x f ≤0,而

a x a ≤≤13

,因此只需证0)3

(

,0)(≤≤a f a f 而)(4)(b a a a f -=,

)34(9

4)3(b a a a f -=

,由

4

3≤

b a 可证得0)3

(,0)(≤≤a

f a f

说明:通过构造二次函数,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一些不等式问题,往往会使问题简化.

12. 在边长为10的正三角形ABC 中,以如图所示的方式内接两个正方形

(甲、乙两个正方形有一边相重叠,都有一边落在BC 上,甲有一顶点在AB 上,乙有一顶点在AC 上),试求这样内接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小值. 解:设甲、乙两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y x ,,易知BC 边上的四条线段之和

为: 10)3

31()3

31(=+++y x ,记k =+

331,则x k

y -=

10,设两正方形面积之和为S ,则有2

2

2

2

50)5(2)

10(

k

k

x x k

x S +-=-+=,当y k

x =-=

=

)33(2

55时,

S 取得最小值,其最小值是2

2

2

min )33(2

25)

33(45050-=

+

=

=

k

S .

13. 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当x ≥0时,)(x f =-x x 22

+.另一个函数y =)(x g 的定义域为

[a ,b ],值域为[

a

b 1

,1],其中a ≠b ,a 、b ≠0.在x ∈[a ,b ]上, )(x f =)(x g .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集合{}|),{(]},[),(|),(2

m x y y x b a x x g y y x +=∈= 恰含有两个元素?

分析:{m x y y x +=2

|),(}是以y 轴为对称轴由y =2

x 的图象平移所形成的抛物线系.对给定的m 它表示一条抛物线,条件}|),{(],[),(|),(2

m x y y x b a x x g y y x +=∈= 恰含有两个元素的意思是函数y =)(x g ,x ∈[a ,b ]的图象与抛物线m x y +=2

恰有两个交点.首先要弄清楚y =)(x g ,

x ∈[a ,b ],进而作出它的图象.

容易求出奇函数y =)(x f 在x <0时的解析式是)(x f =x x

22

+.即 )(x f =?

??<+≥+-)0( 2)

0( 222x x x x x x

函数y =)(x g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a

b 1

,1],其中a ≠b ,a 、b ≠0,这表明

???

??<

b a 11 可见a 、b 同号.也就是说y =)(x g ,x ∈[a ,b ]的图象在第一或第三象限内.根据)(x f =)(x g (x ∈[a ,b ]以及)(x f 的

图象可知,函数)(x g 的图象如所示曲线的一部分. 值域与函数的单调状况有关,又与定义域有关.如果只

考虑0<a <b <2或-2<a <b <0两种情况,不能准确地用,a 、b 表示出值域区间的端点,因此要把区间(0,2),(-2,0)再分细一些,由图中看出,当a 、b >0时,考虑以下三种情况较好.0<a <b ≤1,0<a <1<b ,1≤a <b <2.

如果0<a <b ≤1,那么

a

1>1.但是x ∈(0,1]时,)(x f ≤1,这与)(x g 的值域区间[a

b 1

,

1]

的右端点大于1矛盾.可见不出现0<a <b ≤1的情形.

如果1≤a <b <2,由图看出)(x g 是减函数,可见???

??+-==+-==a a a g a b b b g b 2)(12)(12

2

整理得

???=---=---0)1)(1(0)1)(1(2

2b b b a a a ,考虑到1≤a <b <2的条件,解之得??

?

??+=

=251 1b a . 完全类似地,考虑到-1≤a <b <0,-2<a <-1<b <0,-2<b <a ≤-1三种情况后,

可以在-2<b <a ≤-1的情况下通过值域条件得出 ??

???-=--=

12

5

1b a ,这就得到了函数

???

???

?-≤≤--++≤≤+-=')1251( 2 )2511( 2)(22

x x x x x x x g 对于某个m ,抛物线与函数)(x g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时,一个交点在第一象限,一个交点在第

三象限.因此,m 应当使方程x x m x 22

2+-=+,在[1,

25

1+]内恰有一个实数根,并且使方程

x x

m x

22

2

+=+,在[

1,2

5

1--

-]内恰有一个实数根.问题归结为求m ,使

??????

?---=+=+-)2(]1,251[ 21 )1(]251,1[ 0222

内恰有一个实根在内恰有一个实根在m x m x x 由(1)得,方程m x x =-222在]25

1,1[+内恰有一根,设2

22)(x x x h -=,则)1()25

1(

h m h ≤≤+即02≤≤-m ,由(2)得

12

12

51-≤≤

-

-m ,即251-≤≤--m ,∴m =-2.易证,抛物线22

-=x

y 与函数)(x g 图

象恰有两个交点(―1,―1)和(

)2

15,

2

15-+

综上所述:题目条件下的实数m =-2.

说明:解题过程可分为“求函数)(x f y =”,“求函数)(x g y =”,“求m ”三个阶段.求函数

)(x g y =的关键步骤是求b a ,的值.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分类讨论的运算过程,最终把求m 的

问题化归到求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一定范围内有解的问题.

可以看出,当m ∈(-2,0)时,抛物线m x y +=2

与函数)(x g 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个交点,当m ∈[

)

2,51--

-时,在第三象限内有一个交点.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角)(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 角)(人教版)(专题)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 1.已知函数的图象为直线,点P的坐标为(2,1),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3上运动,则线段AB最短为( )

A. B. C.4 D. 答案:A 解题思路: 当AB垂直于直线y=x-3时,线段AB最短,如图, 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3,0).对于直线y=x-3来说, ∵k=1, ∴∠ACB=45°,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3,0), ∴OA=1,OC=3, ∴AC=4, 在Rt△ABC中,∠ACB=45°, ∴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3.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连接AC,=75°,则点B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对于直线y=x+b来说, ∵k=1, ∴∠ABC=45°, ∵=75°, ∴∠OAC=30°. ∵点A的坐标为(5,0), ∴OA=5, ∴, ∴, ∵点B在x轴负半轴上, ∴点B的坐标为.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且∠BAC=90°,则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OC=9,将纸片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B′,折痕为CE,已知,则折痕B′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一次函数K与b的意义

一次函数K与b的意义 尹敏华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b/k,0)的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上的点满足函数关系式,满足函数关系式 的点都在直线上. 在一次函数y=kx+b(k≠0)中, 当k>0,b>0时,则图象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则图象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则图象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则图象过二,三,四象限.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当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当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在x轴上的点,y=0,则kx+b=0,则x=-b/k.点的坐标为(-b/k,0). 在y轴上的点,x=0,则b=y.点的坐标为(0,b). 例:教室里放有一台饮水机,饮水机上有两个放水管。课间同学们依次到饮水机前用茶杯接水,假设接水过程中水不发生泼洒,每个同学所接水量都是相等的,两个放水管同时打开时,它们的流量相同,放水时先打开一个水管,过一会儿, 再打开第二个水管,放水过程中阀门一直开着,饮水机的存水量与放水时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出饮水机的存水量y(L)与放水时间x(min)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打开第一个水管后2min时,恰好有4个同学接完水,则前22个同学接完水共需要几分钟? (3)按(2)的放法,求出在课间10min内班级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能及时接完水? 分析:先审清题意,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段解析式。再利用斜率k的几何意义,验证所求结果。

解:(1)设线段AB为:,把A(0,18),B(2,17)分别代入可得: 即 所以线段AB为: 。 设线段BC为:,把B(2,17),C(12,8)分别代入可得: 即 所以线段BC为: 。 注:在求线段AB时,由b的几何意义可知:b=18,验证所得结果。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年八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运用新课标理念,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首先先进行教材分析,它分为三个方面: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函数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是在继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学习的又一类新的函数。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是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反比例关系和分式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为以后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呈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课特点,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与态度 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内涵。 教法学法分析 众所周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法促进学法的形成,学法促进教法的发展。 教法选择讲解与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由于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通过听、看、做、交 谈相结合获得的知识保持率最高,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仔细看、勤动手, 多交流用心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初中数学_第五章 二次函数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复习(1)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学习准确理解二次函数相关概念。 2、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梳理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解决与图象性质有关问题。 3、以小组合作方式归纳a、b、c及常规符号的确定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发现解题技巧。 4、通过例题解答掌握平移规律,灵活解决平移问题。 一、知识回顾 考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1)一般式:y=ax2+bx+c(a≠0). (2)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为顶点坐标. (3)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0),(x2, 0)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例2: 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

对称轴是_________,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考点2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考点3 a,b,c及相关符号的确定 对应练习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开口向上,图像经过点(-1,2)和(1,0)且与y轴交于负半轴. 1)给出五个结论:①a>0;②b>0;③c>0;④a+b+c=0; ⑤a-b+c>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2)给出四个结论:①abc<0;②2a+b>0;③a+c=1; ④a> 1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考点4 抛物线的平移法则 2 -1-x y .2 1-x y .2 3x y .2 -3x A.y 42x 1-x 2x y .2017422222)()()()() 表达式是(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向右平移轴的图象沿淄博)将二次函数、(例=+=++=+=+=D C B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顶点式)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等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较新课学习时已有明显提高,也具有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面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打好了基础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初中数学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o o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2. 2y ax c =+的性质: 结论:上加下减。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0,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0,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0.

总结: 3. ()2 y a x h =-的性质: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c ,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有最小值c . 0a < 向下 ()0c , y 轴 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x =时,y 有最大值c .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0a > 向上 ()0h , X=h 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有最小值0. 0a < 向下 ()0h , X=h 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h =时,y 有最大值0. a 的符号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性质

一次函数应用题(交点的实际意义)(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一次函数应用题怎样借助函数图象理解题意? 一次函数应用题(交点的实际意义)(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2道,每道16分) 1.甲、乙两地距离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 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关系,折线BC-CD-DE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 y(km)与时间x(h)之间的关系,由图象知,轿车出发后( )小时,轿车追上了货车. A.3 B.4 C.4.5 D.5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应用题 2.小亮骑自行车匀速从甲地到乙地,在途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仍按原速行驶.他距乙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折线AB-BC-CD所示.小明骑摩托车匀速从乙地到甲地,比小亮晚出发一段时间,他距乙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线段EF所示.则小明出发( )小时与小亮相遇. A. B. C.5.5 D.0.5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应用题

二、填空题(共4道,每道18分) 3.某地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万件),供应量(万件)与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满足 下列函数关系式:.需求量为0时,即停止供应.当时,该商品的价格称为稳定价格,需求量称为稳定需求量. (1)该商品的稳定价格为____元/件;稳定需求量为____万件. 答案:30, 30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知识点:一次函数应用题 4.(上接第3题)(2)当需求量高于供应量时,政府常通过对供应方提供价格补贴来提高供货价格,以提高供应量.若要使稳定需求量增加4万件,政府应对每件商品提供____元补贴,才能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 一.定义: 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 ;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 叫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 )点. 二.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课题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本次课授课目的及考点分析:授课目的: 1、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主要性质; 2、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在y=kx+b中,k和b的数与形的联系; 二、本次课的内容: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错题回顾: 二、教授新课: (一)复习 1.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当k>0,k<0时,图形的位置怎样? (二)新课 这些函数的共同的特点都是含自变量的一次式. (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一般地.如果y=kx+b①(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当b=0时,①式为y=kx是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3)两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式.因为一次函数含有两个系数k,b.而要求两个系数k,b需要列出两

个独立且不矛盾的方程,也就是说要想求出一个一次函数式,需要两个条件. 例1已知x是自变量,a,b是常量,下面各式中,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 (A)(1) (B)(1),(5) (C)(1),(2),(4) (D)(1),(2),(4),(6) 这六个式子是 (1)y=3x+5;(2)3x+5;(3)y=3x2+5; 分析:(3)是二次函数,(5)是分式函数,这两个都不是一次函数.容易被认为不是一次函数的是(4)3a+5x,因为其中没有y,即不是y=3a+5x形式.其实3a+5x本身就是x的函数,y=3a+5x只是用字母y来表示3a+5x而已,所以本题应选(D). 例2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当x=3时,y=5;当x=2时,y=2;则x=-2时,y=______. 解:设此一次函数式为y=kx+b.由已知,可列出方程组 所求的一次函数为y=3x-4,所以x=-2时,y=3(-2)-4=-10. (4)一次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我们从下面的列表,观察、归纳.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说课稿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次函数的意义

18.3 一次函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体验函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 导学设计一(多媒体演示) 1 、列出下列函数关系式,找出其结构的共同特征.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底边长为y,腰长为x,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小红的爸爸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如果年利率是1.98%,x年后取出的本息和为y(元)(扣去利息税),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一根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匀速燃烧,每分钟燃烧0.2厘米,燃烧x 分钟后剩下的蜡烛长为y(厘米),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某种商品每件进价100元,售出每件获利20%,售出x(件)的总利润为y(元),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这个共同特征吗? 导学设计二(多媒体演示) 仔细阅读课本P34-35 1、完成课本中所有问题。 2、你能举出一次函数的例子吗?(可以是关系式,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3、说说你对一次函数的认识 ①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是什么? ②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何关系? 交流释疑 1、问题一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图形可知:s=570-95t(0≤t ≤6). 北京s 95t 570 A 2、一次函数的认识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整式,可统一表示为y=kx+b 的形式,其中k 、b 为常数,且k ≠0. 特别,当b=0时,一次函数y=kx(k ≠0)也叫正比例函数. 训练设计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并指出相应k 、b 的值? (1)73-=x y 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米耗油9升。 (1) 完成下表 汽车行使路 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2) 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x x y 3622-=()x y 83=()x y 914+=()x y 6 5=()8 536-=x p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总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掌握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会识别反比例函数, 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同时, 并会建立反比例函数基本模型, 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向反比例 函数认识转变,两个变量对应关系(比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区别。通过回顾已有知识, 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 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时间与 速度的关系式, 为后面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基本模型做铺垫。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讨论,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使学生用函数观点从新认 识日常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能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 初步建立反比 例函数表达式基本模型。最后让学生从上述不同关系式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情形,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数学思考问题方法,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从而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在理解. 掌握要注意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本节教学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学生探究的问题愈来愈有挑战性,教师适当点拨和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共性, 形成共识, 教师利用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设置由浅入深一些练习题,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通过例题学习, 习题的训练, 归纳出求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步骤。二、不足方面 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理解不透,不明确 x 与 y 之间关系,对 y=KX 与 y=KX 易混淆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另外,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的 审题, 不能准确的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能正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解决 问题, 还有不明确两个变量的意义, 也就是题目中给定数据不知道哪一个变量对应 的数值,还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

第二讲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

第二讲 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再现: 1.函数的定义: ,记为A x x f y ∈=),( 2.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3.函数的三要素: 、 、 4.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 、 ,注意:分段函数 ◎例题精讲: 例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x y =相同的是( ) A .y = (x )2 B. y = C. y =2x D. y=x x 2 变式:与函数) 12lg(1.0-=x y 的图象相同的函数是( ) A.)21(12> -=x x y B.121-=x y C.)21(121>-=x x y D.|121 |-=x y 例2、函数=)(x f )4323ln(1 22+--++-x x x x x 的定义域为( ) A.),2[)4,(+∞--∞ B.)1,0()0,4( - C. ]1,0()0,4[, - D. )1,0()0,4[, - 变式:设()x x x f -+=22lg ,则?? ? ??+??? ??x f x f 22的定义域为( ) A. ()()4,00,4 - B. ()()4,11,4 -- C. ()()2,11,2 -- D. ()()4,22,4 -- 例3、函数)(6242 R a a ax x y ∈++-=,若0≥y 恒成立,求32)(+-=a a a f 的值域 变式:若函数()y f x =的值域是]3,3 2 [,则函数()()1 ()F x f x f x =+的值域是 例4、函数|1|| |ln --=x e y x 的图象大致是( ) 例5、设1()1x f x x +=-,又记11()(),()(()),1,2,,k k f x f x f x f f x k +===???则2010()f x =( ) A .11x x +- B .11x x -+ C .x D .1x -;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二次函数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这章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来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初步知识。本章采用由简入繁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函数的平移,从而对函数的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中,要求了三种形式,而且对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要求的也非常具体。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中,也与旧教材有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节中,一直采用探究的形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教材中大胆采用了前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让人感到紧跟中考方向。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虽然比旧教材的题目减少了,但是题目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这给教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是一个大的考验。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难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究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理解二次函数的应 用之广泛。 五、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本章主要采用讨论探索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先对基本的题目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用班班通媒体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课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 3课时 小结 1课时 第二十二章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一次函数图象在物理中的作用

一次函数图象在物理中的作用 元济高级中学 ( 314300 ) 钱少林 2001年理科综合考试考纲(物理部分)明确提出,考生应具有“必要时能应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如此具体的要求在以往的考纲中是没有的,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一线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我在回顾小结了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数学函数图象后,认为最重要的函数图象有两类,即一次函数图象和正弦类函数图象,其中尤以一次函数图象最基础、最重要,应用也最广泛,所以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或研究的重点。下面我就一次函数图象在物理中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它能直观地反映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文字描述、公式表示(即数学表达式)、图象描述。而图象描述更具有形象、直观、简明等特点,这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中学物理中的概念、规律,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大半具有一次函数的特征,通过赋予数学变量X 、Y 以不同的物理意义,即可直观地反映出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 例如,初速度为V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公式表示为at V V +=0, 而用函数图象t V -图表示即为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增大的关系,非常直观、形象,其截距即表示其开始时的初速度V 0,如图1所示。 又如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中,当质量m 正比的关系,如图2所示,也非常直观。还有欧姆定律I —U 图线,如图3;简

谐运动概念F 回与X 关系图线(大小成正比,方向反向),如图4;电容器带电 量Q随两极电压U 关系图线(成正比),如图5;再如竖直上抛运动的t V -图线,其速度V 图4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次函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语的。 二、它能深层地蕴含一些物理特征或意义 一般函数图象都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映二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物理量间的联系或物理规律往往是多维的。作为一次函数图象能够反映物理规律,不仅在于体现它能直观反映两个坐标物理量间的关系,还体现在它所蕴含的深层的物理含义之内,能够反映出坐标量以外的其它物理量的特征。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V -图,如前图1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即蕴含着加速度a 的概念,即αtg k a ==(此处α为其倾角,但不能简单地用量角器量取,下同),某一时间内图线与横轴t 所围成的梯形面积,即蕴含着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 。又如图7,由图可知A 、B 均为匀变速运动,初速度B A V V 00<(截距可知),A 、B 的加速度大小B A a a >(倾斜程度可知),进一步分析可知开始时S B >S A ,即B 在前,A 在后(假设由同一地点出发),且1t 时两者速度相等、相距最远(阴影部分“面积”),此后,A 逐渐靠近B 并在t 2时赶上B (PMN ?部分“面积”等于“阴影”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 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 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 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 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 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 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v t 1463 = (2)x y 1000 = (3)n s 4 1068.1?=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x k y =的形式,其中k 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立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 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 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v t 2000 = (2)s h 1000 = (3)s p 100 =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 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

第二讲 函数和函数的连续性答案

一、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例1 已知当10≤|)(|0.由M 的任意性,取M=n ,相应地存在],[b a x n ∈,使得n x f n >|)(|,此 第二讲 函数的连续性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

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