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人们会崇拜天才

为什么人们会崇拜天才

为什么人们会崇拜天才

作者:廖保平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0期

方舟子打韩寒的假还没结束,近日又将矛头指向了青年作家蒋方舟,认为蒋方舟有的文章也存在“代笔”。

在这里我不想对这两起打假事件说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无论韩寒还是蒋方舟,都是少得文名,都顶着“文学天才”的眩目名号。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报纸上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韩寒七门功课不及格,语文也曾没有考及格,但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之后又连续推出多部畅销书。正因此,两人获得很多人的崇拜。

可为什么人们会崇拜天才呢?一般来说,天才要么被视为天纵之才,他们是上天派下来的,带着先天的神性和魔力;要么被认为具有超人的遗传和秉赋。总之,他们的才能有先天性、先验性和神秘性,不是常人所能拥有,也不能用常识、理性、逻辑、规则去度量,天才本身就是反逻辑的、反常规的。所以,大哲学家康德说,天才不产生于科学领域,只产生于文学艺术领域。不过,他认为,能称得上天才的必须有两个基本特征:原创性和典范性,即天才必须识前人之所未识,创前人之所未创,思前人之所未思,同时天才的创造又有可接受、可理解的普遍价值。

康德对天才的界定既好理解,又让人困惑。假定天才不产生于科学领域,则爱因斯坦、牛顿都不算天才?他们身上那些不可学、难于论证的才能简直神来,他们的创造远非常人所为。另外,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文学艺术领域,都有一些大师,他们数十年孜孜以求,独有创建,为世人推崇,但他们身上确实没有什么无法用常识、理性、逻辑推理的天性,他们算不算天才呢?比如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年少时并未显出超人的才华,凭着“十年辛酸泪”的艰辛写作,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他算天才吗?反之,那些年少能写出不错的文章,却未必有什么识人之所未识,也没有什么创新独到的思想,就变成了天才?

当我们将天才定为无法用常识、理性、逻辑来解释时,崇拜天才几乎难以避免。因为天才被赋予神秘能力,而神秘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掌控的力量。对于神秘力量,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怀有无限的崇敬膜拜之情。人类崇拜和依附超人的神力,是因为自身力量微弱,为求得无所不能的神力的保护和赐予,自愿付出自己的一切,来维护崇拜对象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网络时代,对才天的崇拜演化成自愿、忠实地做他的粉丝,无条件地支持他,不管是非对错真假美丑,天才代替或代言着他们隐秘的望想。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天才是没有道理和常识可讲的,天才的存在岂不如同神的存在,是可以和常识抗衡的?对天才的崇拜岂不是如同对神异的崇拜?列宁说,“神的观念永远是奴隶状况的观念”,对天才的崇拜会不会显出常人的一种奴隶姿态?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大

程度上就是依靠科学和理性,在不断的祛魅中确立人的自我价值。对偶像,对天才的崇拜,恰恰是丧失自我。

还有一问题是,天才不天才,谁来鉴定呢?一匹马是不是千里马,非常人能判断,这需要伯乐。对天才的识别,往往交给专家权威,他们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样,他们的鉴定才具说服力,为普通人所认可。他们认为谁谁谁是天才,再经由舆论宣传,民众也就相信了。人们崇拜天才,往往不来自个人的独到识别,他们只需要从众地相信就可以了。

这样说并非没有道理,我们现在都知道梵高是被公认的天才,他的画拍卖价创世界纪录,可是,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也没有举办过个人画展,没有人认为他是天才。舒伯特现在也是世界公认的天才,可是他生前只举办过一次音乐会,不遇于时,直到死后被人“发掘”出来,才誉满全球。想来梵高和舒伯特生前估计会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没有遇到识货的伯乐,只能寂寂无名,穷困潦倒。要是遇到伯乐,伯乐又有能力“广而告知”,天才在生前就横空出世了。

如此则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那些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极有可能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为了政治、经济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把一个伪天才包装成天才吹捧上天。尤其在商业营销包装策划盛行的时代,某些伯乐挟裹在各种利益中,或自觉,或被利用,借助自己的权威,调动舆论来“生产”天才?这跟娱乐市场里的“造星机制”是一样的,凭空营造了一个“天才市场”,利益相关者在这个利益链条里赚得盆满钵溢,享受着“天才论”的美味佳肴。可见,浮躁功利,“出名趁早”,公共理性缺失,才是“天才”“神童”滋长的最好土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