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

第一章绪论病原生物种类及主要病害特点

一、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意义:1、稳定产量、保证品质和保护环境--增加效益;2、现代作物生产:高产、优质、生态、高效、安全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抗病虫品种为主题,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

二、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特点: 1.病原物(虫)群体与寄主的协同进化;2.病虫害种类多样性;3.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区域性;4.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长期任务: 抗病虫基因的克隆、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病(虫)三角关系:只有当Susceptible Host、Pathogen、Favorable Environment三者都同时成立才能出现病害.

三、作物抗病虫遗传育种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1、作物育种历史=抗病虫育种历史

2、现代育种: 重要的育种目标(高产、优质等)---新品种审定和推广的重要内容;绝大多数作物病虫害抗性的理论和方法---育种成效; 基因表达和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3.展望:政府更加重视(人口增加,社会发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安全食品);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转基因技术,多学科交叉);国际和学科间的合作(病害流行,知识产权和WTO )

第一章病原生物的种类及主要病害特点(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菌原体、螺原体、类病毒等

一、病原真菌(菌物Fungous)

1、特点: 营养体通常为丝状菌丝与菌丝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异养/腐生或寄生(附着胞与吸器);通过孢子器产生孢子进行有性与无性繁殖的真核生物

3、症状症状的产生:病原菌、寄主和环境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一种病害可能有多种症状、不同病害会有相近的症状:斑点(粉霉层)萎蔫腐烂畸形4、病害循环: 侵染—潜伏—发病—繁殖—再侵染侵染源:当地和异地

越冬、越夏传播:风、水、种子、土壤、人类、动物

5、重要病害和病原物:稻瘟病、稻纹枯病、恶苗病;麦类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黑穗病;棉花黄(枯)萎病、苗期立枯、后期烂铃;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大豆疫病

二、细菌

1、一般特点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疵壁菌门

有或没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有核质区、…

繁殖以裂殖为主,20分钟一次,大部分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菌落,有些不能人工培养;异养/腐生为主,主要在基质上生长; 空气、土壤、水等到处都有; 繁殖速率快裂殖方式

4、传播和病害侵染循环: 带菌物体(材料); 水、风;昆虫和其他病原(线虫、真菌);动物和人类活动.

初侵染—潜伏期—发病—再侵染—寄主成熟收获后,形成休眠体或在其他寄主(杂草)寄生、土壤腐生、越冬越夏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番茄青枯病,甘蓝黑腐病,柑橘溃疡病

三、病毒

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上占植物病害的第二位。由植物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植物有:禾本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等。

1、特点:非细胞生物、蛋白质和核酸(RNA or DNA)组成; 形状:杆状、球状、多面体等

植物病毒的命名:以寄主英文俗名加上症状来命名,如烟草花叶病毒为Tobacco mosaic virus,缩写为TMV;黄瓜花叶病毒为Cucumber mosaic virus,缩写为CMV。

3、症状:花叶;矮缩;萎蔫;畸形

水稻黄矮病;水稻条纹叶枯大豆花叶病

四、线虫:

植物线虫是一类重要的病原生物, 其中有许多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有害生物如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香蕉穿孔线虫(R adopholus similis)、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 ) 和马铃薯金线虫(G. rostochiensis) 等, 全世界每年因植物线虫危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 000 亿美元

1.特点: 原生动物; 雌雄异体; 土居3、症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 一般在受害部位有线虫虫体和卵; 经常形成复合侵染:多种线虫或与真菌、细菌等

4、传播:土壤;水;动物;人类活动;种子

5、重要病原和病害:稻干尖线虫;大豆胞囊线虫

第二章病原物致病性变异及其遗传

一、致病性(pathogenicity)

1、病原生物(pathogen)侵入寄主(host)引起病害的能力:是病原物的一种基本属性,对特定的寄主,(寄生、腐生…)寄主范围的概念:专化性强、寄主范围窄non-host和non-pathogenicity

2、同一病原生物种内(群体)不同菌株(系strain)、分离物(isolate)的致病能力可以有强、弱之分:毒性(力) (virulence) 寄主对不同菌株的抗性表现专化性时,质的差别avirulence(无毒菌株) 稻瘟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锈病菌等;

侵袭力(aggressiveness) 寄主对不同菌株抗性表现非专化时,量的差别strong or weak。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麦类根腐病菌等

3、专化型(formal specials-f.sp.)、变种(variety-var.):病原真菌种内根据对寄主(种)的致病性差异划分的类型

4、致病变种(pathovar-pv.) :病原细菌种以下,对寄主(种)的致病性的差异而划分的单元

5、生理型(physiological type):病原物种(或专化型)内根据对寄主(种)的致病性差异划分的类型,寄主范围宽

6、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病原物种(或专化型)内根据对寄主(品种)的致病性差异划分的类型: 致病群(pathogenic group); 致病型(pathogenic type)

二、致病性变异(variation)

1、突变:病原生物生长(繁殖)在自然条件(寄主体内或田间腐生状态)下和人工培养基条件下都会产生突变,突变的方向可能是随机的或定向的;(包括形态、生理等); 田间分离时采集病斑(样),(分离单菌落、生长点细胞);稻瘟病单一病斑分离出多个小种,病毒病单斑分离

2、有性杂交:许多真菌的主要变异途径,菌丝体生长、分化成两性细胞;细胞接合、核结合、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再次侵染时萌发成单倍体菌丝体,致病性发生变异: 锈菌、黑粉病菌、小麦赤霉病等

3、准性生殖(体细胞重组):指异核体真菌菌丝体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不同来源的或突变引起的),可以结合(融合)形成杂合二倍的细胞核,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同源片段交换,以后又发生非整倍体分裂(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性状重组。

三、致病机制:病原菌致病过程:侵入、吸收养分、杀死细胞、组织解体、改变代谢途径、最后产生症状(symptom)等; 症状类型:斑点、萎焉、花叶、腐烂、畸形等

1、毒素(toxin):概念:病原物产生的、小剂量(ug/ml)对寄主有明显损伤和和致病作用的代谢产物(小分子化合物),包括多糖、多肽和糖肽等;许多真菌、细菌和线虫产生毒素(in vitro or in vivo)

寄主专化型毒素(host-specific toxin,HST):只对感病寄主(品种)表现毒性,对抗病寄主(品种)和非寄主不表现毒性,主要由植物病原真菌产生,

非寄主专化型毒素(non-host-specific toxin, NHST): 对寄主的毒性不表现选择性,多为细菌产生,少数真菌也产生,危害的植物种类比病原物本身能危害的要多,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 真菌主要是链格孢菌属

HST: 病原物致病所必需的,也称致病因子; NHST:在增加病害严重度中起作用,也称毒力因子; 在抗病遗传育种工作中,主要以HST为研究对象

鉴定标准:纯化毒素能重现病害症状;植物的感病性与对毒素的敏感性有关;遗传分析证明:病原物毒素基因与寄主植物对毒素的敏感性基因;致病性与病菌活体外产生毒素的水平有关,并能从病株中分离得到;

机理:毒素与寄主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相互识别作用;影响寄主细胞膜的透性,引起电解质泄漏;影响寄主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抑制寄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作为抗代谢物,抑制寄主某些生长必需的次生代谢物的产生

作用位点:细胞质膜、线粒体膜(氧化磷酸化解偶连)、叶绿体膜(光合作用失常)

2、胞外水(降)解酶(exo-hydrolytic enzymes)

概念和种类: 病原真菌和细菌产生的各种降解寄主细胞成分的胞外酶,在营养吸收和利用中起重要作用, 单独作用和协同作用,降解细胞壁和胞间层等.

角质酶(cutinase): 角质寡聚体单体(脂肪酸)

果胶酶(pectic enzyme): 果胶甲基脂酶、果胶水解酶、果胶裂解酶

纤维素酶(cellulase):1,2- β-D葡聚糖酶(EG)、1,4 - β-D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

半纤维素酶(cellulase?): 木聚糖酶、半乳聚糖酶、葡聚糖酶和阿拉伯聚糖酶

蛋白酶(protease)、淀粉酶(amylase)、磷脂酶(phospholipase)和木质素酶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总论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32学时 适用对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遗传学、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涉及到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 1、概念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 第二节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1、作物品种的概念 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节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 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第一章育种目标(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高产 2、稳产 3、优质 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 5、适合机械化作业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特点。 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倍性育种详解

第九章倍性育种 植物的倍性育种是植物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1.单倍体的基因呈单存在,加倍后获得的个体基因型高度纯合。而常规育种需经多代 自交才能获得基因型基本纯合的个体。因此,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的年限。 2.同源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某些器官增大或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的特点,对于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作物及无性繁殖作物有极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3.人工创造多倍体也可以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遗传物质重组,育成新型作物。 第一节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多倍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据估计被子植物中约 50%以上是多倍体,禾本科中有75%,豆类中有18%,草类中有的物种80%为多倍体。蓼科、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和鸢尾科中多倍体最多。自然界存在的多倍体主要是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较少。 一、多倍体的种类、起源及特点 自然界的多倍体是由二倍体进化而来的。二倍体物种的染色体加倍,不同二倍体物种间杂交,染色体自发加倍是多倍体产生的主要来源(图9-1)。 (一)多倍体的来源 多倍体的发生可通过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也可经不同种属间杂交,而后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主要通过下列三种途径产生。 1 .合子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是二倍体产生少数四倍体细胞或四倍体组织。 2.分生组织染色体加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异常,染色体正常复制、分裂,但细胞不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发育成多倍性组织和器官。 3.不减数配子的受精结合 (二)多倍体的类别 根据多倍体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可将多倍体分为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同源异源多倍体、节段异源多倍体、异数的(混合的)异源多倍体和倍半二倍体等多种类型。育种上应用的主要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1 .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如同源四倍体黑麦(RRRR。 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主要有下列两方面的效应: (1)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同源多倍体最显著的效应是细胞增大。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有时会产生某些器官的巨型化及生理代谢产物的增加,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表明,气孔大小、比叶重(鲜重/单位面积)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递增,而单位面积的气孔数量有递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的相关性,剑叶净光合作用速率也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

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Ⅰ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知识要点 一、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抗逆生理、逆境蛋白概念、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了解渗透调节与抗逆性的关系、膜保护物质与自由基的平衡;了解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了解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了解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了解病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了解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了解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对植物的伤害,植物抗环境污染机理与途径,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必要性;了解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 二、知识要点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包括逆境逃避和逆境忍耐(图11.1 )。 图11.1 逆境类型 植物的抗性既受系统发生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个体发育中生理生态因素所制约。在逆境下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多种胁迫都会使自由水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缓,呼吸变化异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分解大于合成。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等可通过调节细胞的渗透势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在逆境下植物激素的相对比例发生改变,以不同方式使植物的抗性得以提高,特别是脱落酸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生物膜往往是胁迫的原初作用部位,逆境下活性氧的产生和消除失去平衡,而SOD 等膜保护物质通过清除活性氧等作用,对膜系统起保护作用。逆境下原有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形成一些逆境蛋白。逆境蛋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其中热击蛋白是最先发现的逆境蛋白。植物在经历了一种胁迫后,往往可提高对其他胁迫的抵抗力,这叫交叉适应,其原理有助于认识多种胁迫对植物影响的共同特点及植物抗逆性提高的本质。 寒害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使植物膜透性增加,膜相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原生质流动减慢,代谢紊乱(图11.2 左)。冻害主要是冰晶的伤害,结冰会引起细胞质过度脱水,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使植物受害(图11.2 右)。通过抗寒锻炼、化学调控和农业栽培措施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图11.2 冷害(左)和冻害(右)的可能机理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脂类液化、代谢失调,并可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造成热害。 干旱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原生质脱水是旱害的核心。而涝害的根本原因则是液相取代了气相,细胞因缺氧而受伤害(图11.3 )。 图11.3 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作物育种学_李仕贵_综合思考题

综合思考题 综合思考题(分章) 绪论 1.作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和意义 2.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我国作物育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一章育种目标 5.育种目标的概念及制定育种目标的重要性 6.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7. 制定育种目标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制定育种目标前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种质质源 8.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9.瓦维诺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哈尔兰的“中心和非中心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何在? 12.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遗传特点和利用价值。 13.如何搜集、保存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 第三章选择 14.选择是否具有创造性作用? 选择的遗传原理是什么? 15.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各有何特点?

16.作物有哪几种选择方式?各有何不同特点? 17.作物育种有哪两种基本选择方法? 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如何应用这些选择方法? 18.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选择的效率?如何提高选择的效率? 19.选择中可应用的遗传参数有哪些?它们有何意义几种何应用这些遗传参数? 第四章作物繁殖方式与育种 20.作物有哪些繁殖方式?作物的繁殖方式是如何划分的?怎样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不同繁殖方式作物有何遗传特点?应采用的育种方案有何不同? 21. 作物品种分为那些遗传类型 ?各有何遗传特点和栽培特性? 第五章引种 22.什么叫引种?引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3.引种为什么要进行检疫和试种? 24.什么是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它们与引种是关系什么? 25.引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引种为什么有时会成功,有时会失败? 26.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和生态适应性? 27.引种工作的步骤是什么? 第六章系统育种 31.什么叫系统育种?我国系统育种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32.系统育种的变异来源有哪些?-它与杂交育种法比较有何主要不同? 33.系统育种法的程序是什么? 34.系统育种中选择优良单株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章杂交育种 35.什么是杂交育种?它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36.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 37.什么是自交,单交,复交(包括三交,双交,四交,聚合杂交)、回交?

第十五章 倍性育种

第十五章倍性育种 提要:倍性育种是通过改变染色体组的数目,培育作物品种的一项技术手段和育种方法。倍性育种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利用染色体组加倍的多倍体育种,二是利用正常双倍体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倍体育种。本章要点:(1)多倍体的类型、特点、诱导(育种)方法及育种利用价值,(2)单倍体的诱导、鉴定及育种利用。 第一节多倍体育种 倍性育种是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是整倍体,其中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染色体数加倍的多倍体育种;一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倍体育种。此外,在品种改良上也可利用非整倍体(如单体、缺体、三体等)作为特殊的育种材料。 一、植物的多倍性及其育种意义 (一)多倍体的概念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一切生理活动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而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一个属内各个物种所必需持有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一组染色体内的染色体数目称染色体基数(x)。每个种的染色体基数都是恒定的,并且一个染色体组内各个染色体的形态、性质均不相同,它们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整体。其中任何一条染色体的缺失,都会引起生物生长发育的异常,甚至死亡。植物不同属的染色体基数不同,如稻属x= 12,高粱属x=10,棉属x=13,小麦属x=7等。同一属的染色体基数相同,并且同一属的种或变种不仅染色体基数相同,而且彼此间在染色体数目上常与基数存在倍数关系,如小麦属的一粒小麦2x=14,二粒小麦4x=28,普通小麦6x=42等。因此,凡体细胞中具有2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称多倍体(polyploid)。 (二)多倍体的种类 根据染色体来源的异同,多倍体可分为两大类: 1、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 含有2组以上同一染色体组的个体。多由二倍体直接加倍而来。如四倍体黑麦2n=4x=28(RRRR)。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1)多数是多年生且无性繁殖。

遗传育种作业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期末论文 专业:园林 班级:08级一班 姓名:方厚春 学号:200806054042

试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在森林重庆建 设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园林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现代育种技术。并诠释了遗传育种的意义,了解森林重庆的要求和工作方向;了解了森林重庆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宜居环境,对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并阐述园林遗传育种工作的特点;说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在森林重庆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字:植物遗传育种森林重庆效益建设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genetics is the main principle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garden plants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the basic law, an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of ornamental varieties of basic approaches and a series of methods, especially the modern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tic breeding significance of forest in Chongqing,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and working direction; to understand the Chongqing forest construction is to improve the city's ecological, landscaping livabl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the garden of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 description of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garden plants in Chongqing forest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 Keywords: plant genetic breeding benefit construction of forest in Chongqing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六)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六)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交种品种 2.引种 3.近等基因系 4.育种目标 5.—般配合力 6.远缘杂交 7.群体改良 8.异附加系 9.群体改良 10.原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含义是( ) A) 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 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2.下列品种属群体品种的有()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B)玉米单交种 C) 水稻恢复系 3.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 A) 区域试验结果B) 农民反应 C) 领导部门意见D) 已种植面积 4.同二倍休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 A) 上升B) 正常 C) 下降D) 不一定下降 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品种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互为( ) A) 同核异质休B) 同质异核体 C) 同质纯合体D) 同质杂合体 6.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主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称为( ) A) 抗侵入B) 抗扩展

C) 抗生性D) 耐病 7.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 A)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晚熟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 C) 由南向北引种表现早熟D) 南北之间可以长距离引种 8.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足( ) A) 小麦B) 玉米 C) 水稻D) 马铃薯 9、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 A)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B) 只能测出特殊配合力 C) 能测出两种配合力D) 不能同时测出两种配合力 10.在(AXB)X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 A) 1/3、1/3、1/3 B) 1/4、1/4、1/2 C) 1/2、1/4、1/4 D) 1/4、1/2、1/4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作物育种的一般目标是( ) A) 高产B) 优质 C) 多抗D) 生育期适宜 E) 改善人民生活 2.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 A) 广泛收集B) 妥善保存 C) 深入研究D) 积极创新 E) 充分利用 3.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A) 温度B) 光照 C) 纬度D)海拔 E) 作物的发育特征 4.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 A) 从F2进行严格的选择 B) 分离世代不选择 C) 对质量性状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 在同等土地上可保留更多多样化类型的植株 E) 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的优系

作物育种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第一章育种目标 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 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 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

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 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 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种质资源 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 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 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

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 第四章引种与驯化 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 第五章选择育种 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 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 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 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植物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思考题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 无性繁殖作物进行杂交育种时,大体上要作哪些工作,才能育出品种? 2. 试述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 3. 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 为哪几种群体类型? 4. 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特性? 5. 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 2.简述本地资源、外地资源、野生资源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3.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4.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 5.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第三章育种目标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2.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3.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4.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5.对你所熟悉的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交说明理由。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1.如何提高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2.根据你熟悉地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需要怎样尽快的将外地小麦或水稻品种引入到生产 中,请说明步骤及理由。 3.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某种农作物品种有何共同特点? 4.简述引种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引种规律。 5.比较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差别,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五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 2.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亲本品种,试设计一个三品种三交及三品种双交的育种方案。①假 设亲本并注明其主要特点;②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及各世代工作重点,并说明理由;③方案要求写出杂交到品种比较试验,并注明世代年限。 3.杂交育种工作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为单交和复交,两种杂交方式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 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 5.简述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特点,并比较它们各自 的优缺点及应用。 第六回交育种 1.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它们各有何作用?在选用轮回亲本和非轮 回亲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A品种丰产不抗病,B品种抗病(为单隐性基因控制)不丰产,试写出通过回交改良的步骤。 3.A品种丰产不抗病,B品种抗病(单显性基因控制)不丰产,试写出通过回交改良的步骤。 4.今从国外引入小麦“苏早不育系”及保持系和T808恢复系。但“苏早不育系”晚熟, 植株太高,不适于华北地区种植,试设计一个改良利用“苏早不育系”的方案。 5.A品种为一丰产的优良品种,但已经丧失抗病性,欲加以改良使之抗病,你认为采用何种 方法能有效改良?设计一具体改良方案。(考虑抗病基因为显性和隐性遗传两种可能性)。 6.多系品种的培育在植物抗病育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 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抗锈病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家的永久课题,小麦的抗锈病基因有的为显性,有的为隐性。假设你是一个小麦育种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一套小麦抗锈病的近等基因系,进而培育多系品种,你会怎样做?试详细说明。 第七章诱变育种 1.试述化学诱变与物理诱变特点。 2.诱变育种M1为何需要密植? 3.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如杂交育种)相比,在后代处理上有何异同?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1.试说明远缘杂交不易成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2.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品种间杂交杂交的后代分离有何异同?并阐述远缘杂交“疯狂分

8-14章育种学复习材料

第八章诱变育种 本章重点:诱变育种的概念、诱变方法,诱变育种程序。 思考题 1,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有哪些特点? a//诱变育种的概念: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或新材料的育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诱变) b/特点(会考) 优点:—— 提高突变率,变异范围广。 突变类型多,还可能产生新基因。 对单一性状改良有效。如早熟性、株高等。 多点突变和隐性突变,易稳定,育种年限短。 局限—— 有利变异少。 难以综合改良。 诱变的方向和性质尚不能控制。 ,2.,.解释术语:突变率;诱变效率;诱变功效;内照射;外照射;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临界剂量 只要掌握3个即可~(会考) 1、外照射:指受处理的材料暴露在射线下进行照射。 2、半致死剂量:LD50,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3、诱变育种:同上。 3.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在后代处理上有何异同?(了解,考选择。) 第九章远缘杂交育种 本章要求:熟悉远缘杂交的概念,掌握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种后代分离无规律等困难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远缘杂交?举例说明远缘杂交在作物育种中有何特殊作用。(会考)a/远缘杂交的概念: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的有性杂交。 b/1、实有利基因转移。 小偃6号[1979]高产、优质、抗条锈病、抗逆(耐干热风) 竹稻:30年磨一剑广东梅洲市农校 .2、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不同种、属杂交,染色体加倍,创造人工物种 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含双亲全部染色体组): 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AABBDDRR 六倍体小黑麦AABB×RR→AABBRR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双亲的部分染色体组不全) 八倍体小偃麦AABBDD×BBEEFF→AABBDDEE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复试-作物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20分) 基因型频率:在群体遗传学中,某一种基因型个体数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基因型频率 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完全不同。 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是由DNA与蛋白质组合成的复合物,也是构成染色体的结构。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座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自花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能受精结实的特性。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近等基因系:除了某一两个基因外,其他基因都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品系)。 轮回亲本: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 二、简答题(45分) 1、相互易位杂合体半不育的原因。 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3、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4、同源三倍体不育的原因。 5、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及远缘杂交存在的困难。 6、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7、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各类型的育种特点。 8、人工诱导产生单倍体的途径。 9、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每种方法举出一两种作物为例。 三、论述题 1、论述基因概念的发展与演变。(20分) 2、由于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某作物品种丧失对某病害的抗性,其一近缘植物由此抗性基因,且抗性为显性。是设计完整的改良这一品种的育种技术方案。(15分)

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农学概念及学科设置 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农学门类,包含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其中作物学2个、园艺学3个、农业资源利用2个、植物保护3个、畜牧学4个、兽医学3个、林学7个、水产3 个。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2、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服从国家需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作物学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作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拓宽有关作物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或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生产现场指导和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范围内能较熟练地阅读、翻译和写作;通过论文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业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及管理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作物种质资源创新 02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0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 04作物分子育种及细胞工程 05作物基因组学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 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院校推荐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招生限制农类专业对考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课程编号:08112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后续课程:种子工程学 总学分:4.5,其中实验学分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作物遗传育种学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及规律的科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作物育种学以遗传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总体进程,结合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实践性教学,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基本要求是: 1、遗传学部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遗传学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作物育种学和有关分支遗传学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育种学部分要求了解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方法的关系,掌握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与利用、引种的基本规律、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虫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自交)技术、育种程序及选种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作物遗传学(32学时) 绪论(1学时)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本章难点:无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学时) 第一节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第二节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形态 二、染色体的结构 三、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第四节高等动物与植物的繁殖

抗病虫育种

抗病虫育种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 教学内容: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品种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抗病虫性的遗传;熟悉抗病虫性的鉴定方法;重点掌握抗病虫育种的方 法。 教学重点: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方法。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1 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 (1)抗病性:农作物某品种对某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可称具有抗病性。 (2)抗虫性:指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御或减轻某些害虫的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2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1)抗病虫育种是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比其他防治病害的方法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稳定,而且也没有药剂引起的公害。 3 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抗病虫育种不仅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而且与寄生物或有害生物的遗传,作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有关。 寄主植物和寄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进化的关系。 4 基因对基因学说 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迟或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二作物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1 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变异 (1)致病性: a 毒性(virulence):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性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性状,又称为专化性致病性。 b 侵袭力(aggressivenese):指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率和强度,是一种数量性状,又称非专化性致病性。

作物遗传育种学

作物遗传育种学 一、作物育种学的意义 作物生产可以看作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即要使农作物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优良的品质,较强的抗逆性,这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的内因,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就是育种。 二是如何通过各种措施,使农作物获得最高的产量,例如: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这是获得高产的外因,是属于栽培学的范畴。 发展作物生产,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基本上是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两个相互结合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选育的一定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群体内的个体间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一致性,并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的,人工选育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植物分类上,作物品种虽然也隶属于一定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变种。变种是自然选择,自然进化的产物,一般不具有上述特性和作业。 农作物的每个品种都有其所适应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作用,因此,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不同,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要不断地培育新品种以更替原有的品种。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作物育种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创造优良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又多又好的优良品种的种子,从而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业。 二、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 近一、二百年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现代育种技术、化肥和施肥技术、农药合成及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作物生产中,新品种的应用、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个改善管理等方面,品种的作业最大。据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估算,新品种的应用在提前农作物产量方面占40%。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兴起与成功就得益于我国水稻矮脚南特、低脚乌尖以及小麦农林10号矮杆种质的鉴定及利用。有充分理由说: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仍将是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气候,土壤条件复杂,水稻,大豆,粟,糜,荞麦等许多作物都起源于我国。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很早便开始作物育种工作,选育出各种作物的许多品种,积累了宝贵的育种经验。例如,《齐民要术》,对选种留种就曾做系统详细的记载。但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育种工作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种子工作的重视,在品种资源的收集和研究,良种的选育和育种理论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大成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良种面积还不到当时的5%。由于新品种选育和当地品种评选,开展区域试验和积极推广良种,1957年良种面积已达作物生产总面积的50%以上,1959年占全国作物播种总面积的80%以上,许多农作物基本上达到良种化。现在,主要农作物的优良品种覆盖率均在85%以上。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我国在作物育种上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是虽然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适应育种工作现代化的要求,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在总结我国育种工作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成就,以提高和改进我们的育种工作。

06作物育种学(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 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382作物育种学(总分:100分)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一.简述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程序(20分) 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这里以杂交育种为例,介绍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程序。整个杂交育种过程,有几个连续的选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种植材料的来源、性质、工作内容和选育上的要求,形成以下几个试验圃: 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种植从国内外收集来的各类材料,按类型分类种植,每一个材料种植几十株,严防机械混杂和天然杂交,保持其纯度和典型性。 2、选种圃:种植杂种各世代当选株系或杂种混合群体,在杂种分离世代中连续选拔优良单株,直至选出优良一致的株系升入鉴定圃。 3、鉴定圃:种植从选种圃升入的优良品系,对各品系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性状的优劣和一致性作进一步的评定。 4、品种比较试验:在较大面积上对品系进行更精确、更具代表性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各品系的生育期、抗性、丰产性和栽培上的要求等作更为详尽的观察研究。 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在自然条件不同地区进行多点试验,并结合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以进一步考察供试品系在广大地区、多种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6、种子区和繁殖田:对表现优异的品系建立大面积繁殖田,生产较大量的种子,共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之用。

二.简述作物育种中创造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20分) 诱变:辐射、航空、 杂交: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 三.简述作物育种中常用的选择方法(20分) 作物育种有许多选择方法,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同。不论那种方法,都是从自然或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然后进行比较鉴定,育成新品种。按照对当选材料的处理方式,可将选择方法分为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两种基本方法。在育种实践中,为了提高选择效果,从这两种基本方法演变出了许多其他选择方法。 1、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法又称系统选择或个体选择。其做法是根据育种目标,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脱粒,下次分别种植,每一单株种一个小区,并同时种原始群体和对照群体进行比较,淘汰不良株系,选出优良株系。再经连续的比较鉴定,选出优良品系,最后培育出新品种。单株选择法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前者适用于水稻、小麦、大豆等自花授粉作物,后者适用于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是作物育种的主要选择方法。(教科书33-34) 2、混合选择法:根据育种目标,在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外部形态基本一致,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个体,混合脱离播种,并与原始群体和对照品种比较,选出优良的混合群体。根据选择的次数,混合选择也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多次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在育种实践中,为了提高选择效果,混合选择又演变成了集团选择法、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课程学习总结 姓名:谢桂兰班级:农学201302 学号:20136615 1.课程内容综述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我对作物育种学这门学科有了初步的接触与了解,使我初步掌握了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的理论知识,为今后进行作物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本书全面的介绍了作物育种目标,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包括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等),主要目标性状(包括抗病虫,抗逆性)的育种方法和原理和种子生产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全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门课程进行介绍。 1.1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是以遗传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研究选育和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在研究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取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此外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1.2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鉴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主要特点有:1.以作物育种原理,育种方法和重要目标性状选育为核心,体现“一个基础(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三个结合(传统育种理论,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理论与现代育种实践的有机结合;传统育

第十二章 抗病虫育种

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 第一节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1.稳定产量 ①例如1845—1846年爱尔兰曾因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导致几十万人饿死,150万人逃荒迁移美国;②1942年孟加拉国因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使 200多万人饿死;③1950年因小麦条锈病大流行而使我国小麦产量减少15%-20%;④1970年因玉米小斑病的流行使美国玉米减产15%。 2.保持品质 3.保护环境 4.节本增效①抗病虫品种的利用投资少、收效大。据估计,抗病虫育种的产出与投资比通常在50~500倍之间,在美国推广抗玉米螟的玉米杂交种1 200多万hm2,年增加产值在1.5亿美元以上。②在欧洲,至少有21种农作物主要通过种植抗虫品种来防治其中30种害虫。③国际水稻研究所在20世纪60年代选育的抗二化螟和二点黑尾叶蝉的IR20,在东南亚国家推广,每年节省化学防治费用就达上千万美元,显著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因化学农药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IPM):(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注意到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易导致环境污染,一些有益生物被毁灭,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在多学科合作研究基础上,逐渐发展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IPM),)把采用抗性品种、栽培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综合应用,以便将病原菌和害虫种群数量压低到经济允许的阈值以下。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是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基础,它既可抑制菌源数量和虫口密度,降低病虫危害,提高防治效果,又可减少因化学药剂的滥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保持生态平衡,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流行性强的气传病害如稻瘟病,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顽强的土传病害如棉花的枯、黄萎病,多种作物的萎蔫病、根结线虫病,烟草黑胫病等;以及用其他方法难以防治的病害如油菜的菌核病和许多作物的病毒病等迫切需要培育抗病虫的品种。 二、抗病虫育种的特点 1. 抗病虫育种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比高产、优质育种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 不仅要求品种的抗病虫性持久,又要求能多抗(广义的多抗,即抗多种病虫害;狭义的多抗,即抗同一病原菌的多个小种或害虫的不同生物型)。 2. 病(虫)害的发生是由寄主遗传、寄生物(病虫)和环境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3. 寄主与寄生物各自存在独立的遗传体系,并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①就群体而言,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程度的群体抗病性或抗虫性,以适应寄生物这一不利的外界条件;②而寄生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致病性或致害性,以繁衍其种族,从而形成大体上势均力敌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