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原诗、主题、背景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

一、竹里馆/王维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

四、晚春/韩愈

一、《竹里馆》

【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李谪仙”,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为“李杜”。常以浪漫主义色彩诗歌反映现实,常在酒后写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主题思想】

本诗叙述了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

三、《逢入京使》岑参

【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作者】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

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背景】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四、《晚春》韩愈

【原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

小学到高中文学常识

小学到高中文学常识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需要学习许多的文学知识,那么你们还记得有哪一些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到高中文学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籍和名着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着。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着。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苏教版(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苏教版(学业水平) 1.《沁园春.长沙》词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一首豪放词,抒写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为任、激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在内容上是现代诗,形式上是旧体诗。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 2. 《劝学》散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3. 《师说》散文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另一人是柳宗元),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另有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著有《昌黎先生集》。另有代表作:《捕蛇者说》《马说》等。“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4. 《想北平》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因剧本《龙须沟》的创作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5. 《赤壁赋》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词开豪放派,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父苏洵、弟苏辙均以诗文著称,世称“三苏”。代表作品:散文《石钟山记》《喜雨亭记》《赤壁赋》,诗《题西林壁》《惠宗〈春江晚景〉》,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赋是介于韵文(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接近骈文的称为“骈赋”或“律赋”;接近散文的称为“文赋”。苏轼首先开创了“文赋”,像《赤壁赋》就是一篇传颂千古的“文赋”。 6. 《始得西山宴游记》散文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同领唐代古文运动,著有《河东先生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母潭记》《钴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7. 《我与地坛》散文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8. 《最后的常春藤叶》短篇小说欧.亨利,美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著有短篇精品《项链》《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著有短篇精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并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作品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另有代表作: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9. 《六国论》古代散文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嘉祐集》,“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以论证说理为主,《六国论》也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 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11. 《荷塘月色》散文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代表散文作品:《春》《背影》《欧游杂记》等。 12. 《祝福》短篇小说《拿来主义》杂文鲁迅,原名周树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阿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13. 《林黛玉进贾府》长篇小说节选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在我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后四十回由清代小说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1、学习从思想内容(情节、主题)的角度评论文学作品(主要目标); 2、品味作品幽默讽刺的语言(辅助目标)。 感知阶段 一、导入定向 (一)揭示教学目标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解决了“评论要知人论世”的问题。第二单元的学习,主要解决“评论的角度”问题。单元提示告诉我们,对作品的评论,可以侧重于思想内容,也可以侧重于艺术形式。以作品的内容为评论重点,可以从题材、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入手。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我们就侧重于思想内容,从情节和主题入手进行评论。 (二)设置“突破口” “警察与赞美诗”: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人,赞美诗是基督教徒祈祷时唱的歌。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有什麽用意和含义,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 二、整体认读 (一)了解作者极其创作特点 欧亨利,生活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善于描写平凡人物,特别是纽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文笔幽默,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我们读过他的《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又预习了《警察与赞美诗》,初步看出欧亨利的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怎样的显著特点?(常常在故事的最后,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二)概括小说的情节。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主人公是流浪汉苏比,作品分三部分:1、寒冬迫近,食宿无着,企求入狱;2、故意犯罪,警察不抓,无从入狱;3、听赞美诗,决意从善,被抓入狱。结局出人意料。 理解阶段 三、分析研读 (一)改写小说的结局,初析主题

1、改写结局并说明意图 我们在读第一遍时,大概谁也不会想到小说是这样的结局。预习时,要求同学们读到小说中写苏比第六次故意犯罪,还是不能“落入法网”,警察们“认为他是个不会犯错误的国王”时,想一想,要是让我们接下去写,故事将如何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设计的结局说出来。(讨论) 我们设计的结局,大体上分为悲剧、喜剧两类。悲剧结局有:冻饿而死;终于入狱;彻底堕落等等。喜剧结局有成为新人;爬到上层等等。这篇小说的结局应该是悲剧还是喜剧?(喜剧无批判意义,且有悖上文情节;悲剧具有批判意义,且是上文情节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请设计悲剧结局的同学说出你的意图。(冻饿而死,表现美国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终于入狱或彻底堕落,表现灵魂被扭曲。 2、研究改写部分与上文之间的联系,揭示小说的主题要点之一、二 既然我们设计的悲剧结局合乎上文情节的发展,那么上文是怎样表现穷人的“悲惨命运”的呢?请以有关描写为例回答。(小说用对比手法,写出社会的贫富不均,突出穷人的命运悲惨。如:冬天到了,富人想的是“海豹皮大衣”;而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把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所以,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安排苏比“冻饿而死”的结局。) 上文又是怎样表现穷人的“灵魂扭曲”的呢?(苏比企求入狱,是反常的心态;他为入狱所用的故意犯罪的种种手段,是反常的行为。)哪些手段?(1)骗食(未遂),(2)砸破橱窗,(3)白吃(挨揍),(4)调戏女人,(5)扰乱治安,(6)偷盗绸伞。从作品中找出一些描写其反常行为的句子来加以品味。如“调戏女人”的“表演”,“扰乱治安”的行动,写得幽默,富有讽刺性。这些行为都是“灵魂扭曲”的表现,在这些情节之后,安排苏比“终于入狱”或“彻底堕落”,是合情合理的,进一步表现他的“灵魂扭曲”。 (二)回到小说的结局,再析主题。 同学们设计的几种结局都不错,试图告诉人们,那个社会给穷人带来悲惨的命运,扭曲了人的灵魂。这也是欧亨利所要告诉人们的。可是,欧亨利为什麽不像我们这样安排结局,而要用赞美诗来感召苏比,用警察来抓苏比呢? 1、研究“警察”与苏比的关系,揭示小说的主题要点之三。 为什麽最终要写警察抓苏比?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小说第二部分写苏比6次故意犯罪时警察的反映。读出小说中有关的描写,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骗食未遂——警察不知;(2)砸破橱窗,“在警察的脑子里苏比连个旁证都算不上”——警察不信;(3)白吃挨揍,“警察先是笑了笑,顺着街走开去了”——警察不理;(4)调戏女人,警察“盯住他”,“还在盯着”,“老盯着”,苏比“懊丧地在警察身边走了过去”——警察不管;(5)扰乱治安,“警察让警棍打着旋,身子转过去背对苏比,向一个市民解释”——警察不究;(6)偷盗绸伞,警察“急匆匆地跑去搀一位穿晚礼服的金发高个儿女士过马路”——警察不暇。总之是警察不抓。 再来看看结局部分。警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抓苏比的?请听配有“赞美诗”音乐的朗读录音。听读时留意描写苏比心理活动的句子,分析苏比心理活动的层次。(听录音)这部分有层次地写出苏比的心理活动,有几层?(1)庄严虔诚的赞美诗唤起他对一生中美好时刻的回忆“生活中有母爱、玫瑰、

高中语文 知识大全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 文学常识 第二节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一)希腊 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娜,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7、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为《伊利亚特》《奥德赛》。《伊》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二)英国 8、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9、笛福,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为《鲁滨逊漂流记》,描写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英雄。 10、拜伦,伟大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 11、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等。诗剧表达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胜利的信念。浪漫主义诗人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 12、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3、柯南道尔,作家,主要作品为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14、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三)法国 15、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16、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迸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17、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林则徐(节选) 优秀教案

林则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爱国精神和光荣传统。 (2)了解电影文学剧本叙述事件、描写场景的特点及其同小说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电影文学剧本叙述事件、描写场景的特点。 2.电影文学剧本同小说二种不同的文学体裁的比较。 【教学过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对今天来听课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演说的同学是哪一位? 二分钟演讲。同学点评。教师小结。(3分钟) 一、导入新课(6分钟) 今天我们以《林则徐》为例,来学习一下电影和电影文学剧本的有关知识。 大家想一想,一个作家写好一部小说,能否直接拍成电影? 不能。这中间要经过剧作家的改编。为什么小说不能直接拍成电影呢? 这是由电影艺术特有的表现方法决定的。 二、检查预习。 课前,我们已做了预习。先请一位同学讲一下,电影艺术都有那些特点? (抽问,要求读完,屏幕显示要点) 明确: 造型性: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它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因此,电影剧本里的人物、事件、行动,都应该是可视性的、具象化的。也就是要通过影像的造型加以表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是造型性)

运动性:电影是由一系列活动的画面组成的,这些画面要具有运动感。如果是静止的话,那就是绘画了。怎么才能产生动感呢?动感产生的来源——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要求学生读出) 综合性:电影既是时空艺术,又是视听艺术。电影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电影文学剧本也必须体现电影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读出) 我们了解了电影艺术的三个特点,接下来在看过电影《林则徐》的基础上,再来欣赏一下根据课文内容节选的电影片段。请大家边看边思考电影中的哪些镜头集中的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哪个特点? 三、按要求观看电影片段并讨论(13分钟) 欣赏电影片段。(9分钟) 电影片段看完了。接下来把书翻到81页,刚才看的片段就是从课文《林则徐》电影文学剧本中节选的部分。我们知道,电影是根据剧本拍摄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也必须体现电影艺术的特点。那么在电影文学剧本中,又是如何体现电影艺术三个特点的呢?请大家在剧本中找出几个典型例子。可以前后左右展开讨论。(4分钟) 四、交流讨论情况(抽问几位同学,8分钟) 我们先看一下造型性这一特点在剧本中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造型性:例(1)开头的画面海面、岩顶、渔村、城楼、古庙——渲染了战争爆发前的紧张气氛,将对方步步紧逼,我方严阵以待对照地表现出来,一场激战即将展开。读第3—7节。 例(2)如三双脚的画面——既作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又直观式显示了一种对抗性的矛盾。读第12节。 例(3)如义律举望远镜眺望的画面——通过义律的视点展示画面,充分表现侵略者对环境的生疏感,内心的胆怯。读第27节。 因为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所以电影文学剧本中的事件、场景都是可视性的,具象化的。这是电影文学剧本的一个重要特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运动性这一特点在剧本中是如何体现的? 运动性:包括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 (1)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如开头第一节——通过船只由远及近的运动表现侵略者的步步紧逼。读第1节。 (2)摄像机的运动——如望远镜中的虎门要塞“……视线移向……视线又移向……。读第9节。 电影是由一长串连续不停的画面组接而成的。因此,剧本也必须体现这个特点,要让描写

警察与赞美诗 中英文剧本

The cop and the anthem (警察与赞美诗) SCENE 1 At the gate of a prison Thief Policeman P: (pulling the thief out of the gate) Ah, Mr. Black!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 But officer! I want to stay here in prison. It’s too cold, and I have no place to stay. Let me stay here in prison! (Walking into the gate) P: (pushing him away) Get out! You lazy thief! Go and look for a job! You’ll have some food and a room to live in. T: But what can I do? I can’t do anything. P: That’s your problem. We can’t help you. (The wind starts to blow hard and the thief trembles with cold.) SCENE 2 Outside a shop Thief Policeman T: Oh, here’s a shop. The shop window is large and bright. I know what to do. (He picks up a stone and throws it at the window. The window is broken. Then he walks about with his hands in his pocket and whistles) P: (Running to the window) Hey! What’s happening? Who broke the window? T: I did! P: What? You? You broke the window? T: Yes, of course, my dear policeman, I broke the window a minute ago. P: Go away! What do you think I am? T: I think you are a policeman and you should catch me! I am the one who broke the window. P: If you had broken it, you wouldn’t be standing here now! Get out of my way! (pushing him away) T: (running after him) But I did it! I did it! (sighing) Oh, he is gone. It’s no use. I have to try again. SCENE 3 Near the chair in a park Thief Old man Policeman (An old man is sleeping in a chair. The thief notices him, walks near him and takes away the bag from him.) O: (jumping up) Hey! What are you doing? That’s my bag! T: Yes, your bag. Now it’s in my hand. Go and tell the policeman! O: (Getting back his bag and catching the thief) Come with me to the police station! T: Thank you, sir. Thank you. O: (surprised) What? T: You know I have no food and no home. And it’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So I want to stay in prison. Please help me. P: (Feeling pity for him) Oh, what a poor man! Let me help you. I have some bread and some money. Don’t be a thief anymore. Poor man, poor man! (He gives the thief some bread and some money, then leaves) T: (worried) But what should I do? Where should I go this evening?

(完整版)警察与赞美诗教案__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其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来进一步地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介绍: 作者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乡镇医师家庭,从小受教育少,一生经历曲折而丰富,是个多产的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套中人》、并称为“欧美短篇小说三大家”。他的小说常常通过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收到“含泪的笑”的艺术效果。被人称为“欧?亨利笔法”。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三、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我们很喜欢看小说主要是被其中的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那么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请同学阅读小说,来分一下。 明确:学生议论、思考并回答: 1、故事开端(第1-5自然段: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自有一位识相的推事来料理),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筹划着怎样才能被捕入狱。 2、发展(第6-38自然段:苏比离开长凳——而我们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苏比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 3、故事高潮(第39-47自然段: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那你跟我来。”警察说)。苏比伫立于教堂外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时,突然被捕。 4、故事结局(第48自然段),苏比被判入狱三个月。 四、分析开端部分 1、朗读课文的第一二,思考这两段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是环境描写。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亢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为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这里的环境描写点明了小说发生的季节是哪一个季节? 明确:句中写到了“雁群”“高鸣”南飞,暗示了季节——冬天将近。 3、那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还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反侧”,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明确:“海豹皮大衣”反衬苏比生活的窘迫,“长凳上辗转反侧”点明了主人公生活的贫困与无奈,这些描写不仅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凄清寒冷的自然环境,还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揭示下文苏比6次为非作歹的原因,展示了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显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所

警察与赞美诗剧本

警察与赞美诗 第一幕出场人物:索比Soapy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 旁白: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索比发现一片枯叶落在自己的大腿上。索比起身,嘴边叨唠道) 索比:“噢,该死的冬天。但愿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还有我的位置。”(顺手扔开盖在身上的报纸,继续说道) 索比:“去它该死的慈善机构,我只想在岛上待三个月,那里有吃的,又暖和,还不用经历那些该死的救济程序,我可是有身份的人,才不会去那所谓的慈善机构。” (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装和领带)(索比做思考状) 旁白:索比越冬的抱负并不算最高,他梦寐以求的只要在岛上待三个月就足够了。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警察的侵扰。而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只需要去扰乱一番社会治安就足够了。 索比:“也许我应该去大吃一顿。”(索比离开长凳,踱出广场) 第二幕出场人物:索比侍者甲 索比走进一家并不怎么起眼的饭馆,没有注意他那双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裤子。他吃饱喝足之后,一名侍者上前来收费。 侍者甲(露出甜甜的微笑):您好先生,请问你吃得还好吗? 索比(摩着肚子,打个嗝,):恩,还行。 侍者甲:谢谢你的光顾,一共五英镑。 索比:没有 侍者甲(很疑惑):我是说一共五英镑。 索比:这个真没有。你手脚麻利点,去把那个全镇最矮的警察给大爷我叫来,唉唉唉,别让你大爷我等太久啊,爷忙! 侍者甲(声音甜得似蜜一般)我看,其实用不着惊动那警察老爷。喂,小冬子!(招手)(一顿爆打,自由发挥。) 第三幕出场人物:索比,路人,警察甲乙 旁白:可怜的索比一次次地失败着,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嗯,我想,只能说它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不过也同样是个倒霉鬼。索比看到雪茄烟店里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正对着火头点烟。那人进店时,把绸伞靠在门边。索比跨进店门,拿起绸伞,漫不经心地退了出来。点烟人匆匆追了出来。 路人:“(厉声)我的伞!” 索比:“(冷笑)呵,是吗?好哇,那你为什么不叫警察呢?没错,我拿了。你的

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教学案 教学三维目标: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道 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重点:学习这篇小说的情节艺术。教 学难点: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教 学时数:2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个教案 一、课前预习单: 1、字词: 转辗反侧游弋冬狩素昧平生近在咫尺冬蛰轻佻啁啾摇曳醍醐灌顶煊赫娴静文雅天翻地覆 2、作者简介: 作者欧亨利,19 世纪美国批判形式主义作家,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 桑、俄国的契诃夫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 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他有 “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尤其体现欧、

亨利小说特色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 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二、课堂探究单: 活动一、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 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 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来进一步地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 活动二、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那么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 明确: 1. 故事开端(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自有一位识相的推事来料 理),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筹划着怎样才能被捕入狱。 2. 故事发展(苏比离开长凳——而我们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苏比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 3. 故事高潮(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那你跟我来。”警察说) 。苏比伫立于教堂外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时,突然被捕。 4. 故事结局(小说最后一自然段),苏比被判入狱三个月。

文学常识填空

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考题回顾] 1、(200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言论、事迹的史料汇编。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列宁曾称他为十一世纪的政治家。 C、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洵、苏辙。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2009)《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 3、(200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韩愈,倡导与骈文相对的散文,主张文以载道,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等都是词牌名,它们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C、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著名的叙事长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长篇七言律诗,篇幅较长,容量较大。 4、(2007)填空 ①《山木》一文,作者的观点表现在一句。 ②《都江堰》选自,作者是。 5、(200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B、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代表剧作有《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 C、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 D、“四书”是《论语》、《孟子》、《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的合称。 6、(200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纪传体史书是以传记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纪传体史书。 B、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C、《再别康桥》是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先生的著名诗作。 D、《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 7、(2006)《十首足矣》的作者是。 8、(2005)下面的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所著《师说》是一篇人物传记。 B、蒲松龄,清朝著名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名。 C、《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两个儿子合成“三苏”。 9、(2005)《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压迫被迫害的旧中国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 [强化训练] 1、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 2、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作者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4、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作者曹丕,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 5、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名潜,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6、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作者干宝,东晋史学家、散文家。 7、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8、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其中涉及创作的许多问题。9、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作者钟嵘,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10、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赤壁之战》选自其中。 11、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这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12、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著有《漱玉词》。 13、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代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1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 15、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弘)祖,号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家和游记散文作家,此书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 16、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促织》选自其中。 17、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1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19、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20、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崤之战》选自其中。 21、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女神》,作者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开了一代新诗风。 2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子夜》,作者茅盾,现代杰出作家,另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名著阅读之《警察与赞美诗》内容梗概及片段阅读

警察与赞美诗 (美国)欧·亨利著 罗金佑(据原文版翻译) 内容梗概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 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 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 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苏比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 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 天迫在眉睫了。 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①的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为此,他在 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 苏比的冬居计划并不过奢。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 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他衷心企求的仅仅是去岛上度过三个月。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 过于此了。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②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 天要买票去棕榈滩③和里维埃拉④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现在,冬狩时候到了。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广场喷泉和近的长凳上,把三份星期天 的厚报纸塞在上衣里,盖在脚踝和膝头上,都没有能挡住寒气。这就使苏比的脑海里迅速而 鲜明地浮现出岛子的影子。他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

警察与赞美诗教学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对《警察与赞美诗》一课的教学反思 辉县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秦兴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讲授过《警察与赞美诗》一课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文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有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课文内容不长,但是里面却有好几个不太好认好懂的词语,如:狩、弋、肇、曳、啁啾、怏怏等,于是,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解释,学生自己动手去查,印象当然深刻,比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我上课提问的时候,学生全部都能回答出来。 同时,对于欧·亨利这为短篇小说巨匠,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他有深刻的印象呢?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上网查找的题目,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关于他的一些资料,学生对我布置的作业也很感兴趣,做的很认真,他们查到的资料全面得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由此,我认为,学生还是具有相当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师尽可以放心地把一些题目交给学生去处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进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古人也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且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把小说改编成一个能够进行现场表演的话剧,让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演。这是一个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题目。首先要读,对课文内容相当熟悉,其次要写,对读到的内容进行再创造,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再次是说,要把改编好的剧本在班上“说”出来,再加上动作、表情等,这个难度也是很大的,另外还有听,其他同学对表演同学的台词要认真听,看它的情节与课文内容有没有出入等。这一表演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效果良好。 3、积极进行辨证思维,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时候,我重点教给了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苏比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有堕落、高傲的一面,也有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他原本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年,后来才沦落为一个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的流浪汉。所以,对于苏比这个人物,要引导学生进行辨证分析,从而使学生养成辨证分析问题的习惯。 4、了解文体特点,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每一种文体都有它自身的要素,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小说有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在学习这些不同文体的文章时,要从它们的要素入手进行学习,学习本课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小说的要素入手去把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国现实主义时期文学家及其作品

美国现实主义时期文学家及其作品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1892年),生于纽约州长岛,他是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他创造了诗歌中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 ,l811年-1896年),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她对黑人奴隶的遭遇十分同情,她写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揭露了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小说赞扬了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作的斗争,同时也推崇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小说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但也遭到奴隶主的诋毁。1856年她发表了根据黑奴起义领袖德雷德·司各特的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 艾米莉·狄金森(又称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886年),美国传奇诗人,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作品有《我一直在爱》《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狂野的夜》《风暴之夜——激情之夜!》《头脑,比天空辽阔》《神奇的书》等。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910年),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1916年),19世纪美国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欧·亨利(O. Henry,1862年-1910年),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贤人的礼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