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供应商质量控制计划审核表

技术资料获取

1. 供方处是否为最新更改水平的图纸?

2. 供方处图纸是否经最终用户正式批准?

3. 供方处图纸是否完整(耐久性、几何尺寸、外观、测量数据记录、产品关键特性,正确的定

位基准等)

4. 所有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标准及政府法规是否齐全?

是否应用了所有技术标准/零件技术标准/下级零件技术标准

5. 如果由供应商负责设计,使用设计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来产生生产流程故障模式和后果

分析么?(解释:该项目是要求项目,如果是供方负责设计,要求供方做DFMEA)

质量体系文件

6. 过程流程图是否可以接受(包括接收,返工,返修,贴标签,废品区,检验/检测/测量和运输)?

7. PFMEA是否可以接受(风险顺序数值, 编号与流程图一致,包括关键产品特性KPC)、和参数

(关键过程参数 KCC), 产品质量特性(PQC),过程监控点(PMP)等);

是否有证据有表明此文件动态更新?

是否有FMEA,令人满意么?(从潜在风险系数、与生产流程相符的数量,及是否包括生产和程序要求的规定等方面考

虑)有证据表明这一文件正在使用么?是否有证据表明该文件是一个变动的文件?(FMEA,无论DFMEA还是PFMEA,

都应该仔细的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个步骤,看是否合理,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失效的起因机理、现行控制方法、

严重度等。其中失效机理以及现行控制方法是关键,直接可以让人了解是否可以真正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FMEA是一个变动的文件,当接到顾客的抱怨或自己发现问题之后,应该进行分析原因,同时更新PFMEA,调整控制计划。)

8. 有无过程控制计划 (PCP),

是否合格并及时更新(编号与PFMEA和流程图一致,包括KPC/PQC/KCC,GP-12 -

适用时,最新的ODM)? 现行版本如涉及工艺、过程、材料等的更改,是否经富佳的书面确认?

过程控制计划是否有效并可以接受么?(数值与PFMEA和工艺流程相匹配、包括产品关键特性KPC/PQC/KCC、

如果适用的话,以及是否包括最新的工程修改单等方面的考虑。

(FMEA中提到的现行控制方法,看是否在PCP中有体现,着重应该查看KPC\PQC\KCC)

9. 是否PFMEA中所有“现行过程控制”项目在控制计划中具体规定?

10. 控制计划是否针对高PFMEA风险顺序数项目采取适当的过程控制?

11. 控制计划中所有的 KPC/PQC/KCCs 项目是否明确检测方法、频次和样本数?

12. 各工位检验频次和样本数是否合理?

质量体系实施

13. 原材料及零件分供方是否已经批准(与PPAP中的材料清单是否一致, CDF是否一致)?

14. 在生产使用前能否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15.当零件有追溯性要求时,是否可实现零件到最终产品的追溯?

16. 工作场所布置是否适当并与流程图一致?

17. 所有工装、量具是否可获得并正确标识、标定和验证?

18. 各工位有无适当的操作指导书以确保正确进行操作?

-- 足够正确操作,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 限度样件(BS)是否有效,操作者在工作中是否使用?

19. 是否所有量具/检具都附有操作指导书并置于明显位置?

20. 操作人员是否正确理解操作指导书,操作人员是否经适当培训?

21.是否有标准样品以确认检验和防错设施是否正常工作?

22. 有无针对设备和工装、辅助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是否按计划实施?

23. 操作指导书是否与控制计划一致?

24. 是否按照规定实施了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解释:法规、顾客要求符合性的检查)

25. 操作者是否注意到产品的关键特性(KPCs/KCCs)?

外购件的控制和检验

26. 对每一种产品或技术是否都有合格的二级供应商清单?

27. 选择新的二级供应商、取消或限制现有二级供应商的程序是怎样的?

28 对于不受来料检验控制的物料/原材料,对每一批发交:

- 是否有专门的控制和/或检验文件(例如理化分析和/或检验结果报告)或是否有已得到认

可的二级供应商所提供的合格报告?(解释:这是对来料质量控制检查,看供方如何保证产品质量。)29 在把外购件或原材料用于被评审产品的制造之前,如何对其进行认可?

(解释:查阅是否有相关文件、控制实施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如果该外购件或原材料经过了多付模具、多腔模,必须对每一付模具、模腔进行认可。)

30. 如何防止更改后的材料或零部件与更改前的材料或零部件混用?

(解释:物料断点控制的检查,以及FIFO的检查。)

31 是否确定并执行了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查看一致性)

32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使用特性控制检验(如:通规/止规)的物料/零件,供应商是否对首批

交付的产品实施了检验?并对以后的产品定期抽检,实施变量控制和统计分析(至少对重要的

特性而言)?(解释:这是对制造过程的检验)

33 对于待检、已收、退货和待处理的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有隔离制度?

(解释:避免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

制造

34 是否有产品实现计划(如:APQP),该计划是否考虑、发展和完善了所有的相关要求?

(解释:根据QS9000/TS16949的要求,进行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进行APQP可以减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35 对生产初期或正式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与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有1效的纠正措施?在

需要时,还要对相应的文件更新(例如: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等)

(解释:控制计划\FMEA\作业指导书,都是变化的,而且是持续改进,查看该文件,不仅可以查看

供方的持续改进情况,更能看出供方是否真正的在积累经验。)

36 在生产启动前,供应商是否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现在采用的工艺是否与顾客批准的一致?

如果是采用组合模具或经过多腔模制造的零件,则应对模具的每腔/每副模具进行认可。

(解释:供方是否真正理解了顾客的要求)。

37 重要特性的检测/试验数据是否记录并存档?(解释:记录的保存)

38 在生产启动/建立初期,是否已经确认产品符合技术规范?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

品与所确认的一致吗?

39 在生产流程中的产品、零件、半成品、原材料都正确地标识了吗(例如:图号/ 件号、版本号、

批次号、ROHS 等)?摆放位置与检验状态对应吗?如果有要求的话能保证其可追溯性吗?

(解释:检查过程控制、产品的追溯性。)

40. 是否所有的内部的和客户抱怨的质量趋势(报告、索赔、故障等)都被有效的监控、

及时更新并且符合相应的指标?(解释:供方对顾客问题的态度。)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案 1.目的 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满足XXXX建设对物料质量的要求,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促使供应商过程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双赢。 2.范围 限于2015年入围并提供物料的供应商,不涵盖服务和施工供应商,不涵盖XXXXXXXXX供应商。 3.职责 3.1 管理组职责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策略规划和方向指引,提供必要的资源,指导和支持工作组的工作;组织工作组开展活动并对工作组的活动计划或总结等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协调或帮助工作组解决在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内部或外部障碍。3.2工作组职责 审查供应商产品的型式试验和产品认证情况、设计(图纸和技术协议的转化)和工艺(设备能力、工艺流程、作业方法等)能力及变更控制的管理情况;(技术人员) 审查供应商资信情况、财务三表和融资等财务运作能力;(财务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生产周期、成本控制和服务政策;(采购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体系人员) 审查供应商的重点过程质量控制情况,如:来料、过程、成品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资格;设备点检、维护和保养;检测仪器或设备的检定校准;现场作业文件;半成品或成品的贮存和防护、标识和追溯;不合格品或异常处理等。(质量人员) 对供应商的审查结果做出评定或总结,必要时对部分供应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管理方案 4.1启动 4.1.1编写质量提升管理方案 由安全质量部编制供应商质量管理提升方案,报送部门主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相关部门进行会签,确认无误后,报送公司领导签字发布。 《供应商质量提升管理方案流程图》见附件。 4.1.2成立管理组和工作组 经公司授权成立供应商质量管理组,由公司领导担任管理组组长,主管质量工作的副总任副组长,成员由质量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试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 目的 为确保试验室所提供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试验室向委托方提供检测数据的检测过程的控制和仪器校准。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任务,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检测结果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年末对年度检测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 3.2 试验员负责按计划进行实验,上交结果,必要时写出试验报告、对样品复测。 4 质量控制方法 4.1 统计技术 4.1.1由质量负责人从检验项目中选择几个常检项目,指定试验员采用性质稳定、状态均匀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同一方法进行定期检测,一般每两月一次。 4.1.3当某次结果超出警告线时,应及时对检测过程和环境、材料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预防超差的发生。 4.1.4如果检测结果连续位于标准值同一侧,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应对检测环境进行检查. 4.1.5如果某次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应立即停止检测,按上述方式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找出原因,同批样品全部复测;对上批的结果应进行抽查,若有问题也应复测。 4.1.6检测人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形成报告交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整理、汇总后与原始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4.2能力验证和试验室间比对 每年定期参加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来验证检测能力的准确可靠性。4.4 样品复测 4.4.1 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不定期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或两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提供给委托方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4.2 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安排试验员进行复测。 4.4.3 若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查找原因,并对与错误结果同批检测的样品进行复测。 4.5 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 4.5.1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 4.5.2由质量负责人不定期的安排承检室进行相关性检验。 4.5.3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5结果评价及后处理 5.1 若经确认检测结果错误,且结果已发至委托方,应尽快与委托方取得联系,发更正报告,以避免或挽回由此引起的损失。 5.2 质量负责人对上述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下一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5.3质量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和重大检测差错及时报技术负责,并将质量控制情况汇入本年度检测质量汇总报告。 5.5 有关检测原始记录、试验报告、汇总报告、结果评价资料一并归档。

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质量管理正在发生裂变:由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向全集团(含供应商)质量管理转变, 供应商质量成为集团公司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完善的质量体系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只有加强供应商质量体系的管理,质量才有根本的保障。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供应商开发选择的十大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1、系统全面性原则 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2、简明科学性原则 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3、稳定可比性原则 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5、门当户对原则 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6、半数比例原则 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 正常运行。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7、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

质量体系材料-试验室质量监督计划网上范本

2016年度质量监督二〇一五年十月

2016年度质量监督方案 一、监督目的 为贯彻公司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方案。 二、监督范围及工作职责 (一)监督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试验检测工作。包括合同评审、人员持证资格及资格保持、检测方法选择、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检测样品保管和流转、试剂和消耗性材料采购、采样方法、安全防护、检测报告、结果评价、数据库和其他检测信息存储控制等。 (二)工作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并对质量监督结果进行评价; 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的技术考核; 3、质量控制室负责检测标准、规范等文件的跟踪查新; 4、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 三、监督的实施 (一)日常监督 1.质量监督员根据各自分工对被监督对象的某一操作全过程或其中某一完整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2.监督方式以随机的、预先不通知的动态监督为主。 3.监督频次视实际情况掌握,一般对每名被监督对象的监督不少于2次/年,如出现不符合数据和影响数据质量的不符合工作时应加大监督频次,

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4.对新进/转岗等在培人员和合同制工作人员的监督应作为重点,适当增加监督频次。 (二)特定目的的监督 在客户有特殊要求、客户投诉、方法偏离、新方法/新项目开发、新设备试运行、承担重要的检测任务等情况下,各室质量监督员应按照监督计划对上述工作进行相应监督。 1.客户有特殊要求或客户投诉时,由接受要求或客户投诉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开展监督工作,并明确监督要求。 2.方法偏离时,由实施检测的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检测过程进行监督。 3.开展新方法/新项目时,由本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新方法/新项目承担人员从其开发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4.新设备试运行(初期使用)阶段,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安排质量监督员对使用新设备的人员实施操作全过程监督和记录的检查。 5.参加能力验证及其它重要的检测任务,应对检测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监督由项目承担部门安排。 (三)监督记录 1.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本室检测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每次监督都应有记录,并对被监督对象在监督范围内的胜任能力作出适应性或持续性的评价,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 2.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汇总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如何对供应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 选择优秀供应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生产优秀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优质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需要优秀的供应商来提供。因此,供应商的选择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很难想象一个管理松散、设备旧、人员素质低下的供应商可以提供出优秀的产品来;也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闭塞、言而无信、财务紧的供应商可以及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产品。那么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呢? 1.1 对供应商进行基本情况调查 (1)如果供应商是企业的老供应商,现在要扩展新供货品种,则可查询企业对该供应商的评定资料。评定资料应包括该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2]、供货及时性、财力状况、对质量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及其它相关信息。 (2) 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准备开发的供应商,企业没有关于该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可调查其他企业或企业其他分公司对该供应商的评审资料。这些资料会告诉你该供应商在同种或类似产品上的各类信息,甚至可能包括该供应商的技术开发实力或在哪方面具有合作优势。 (3)进行直接调查。企业可根据产品和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容应包括企业规模、生产规模、主导产品、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人员和设备、过程能力指数、体系认证情况、主要原材料来源等。调查表应尽可能地全面、具体,尽量用数据或量值进行表述,同时应注意调查容便于进行现场审核。对任一新产品应同时调查若干有意向的企业,并由其主要领导签字确认调查容的真实性。 1.2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 必要时,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到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和调查。企业应有自己的审核标准,把握关键要素和过程。对已通过体系认证的,可关注其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审、纠正/预防措施、检验与试验等较易发现问题的过程。如果这些方面处理得好,该企业应该具有较好的合作潜力。对未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应着重从控制的有效性入手,关注其采购、设备、人员、检验等重要过程。企业未通过体系认证,只是说明其可能未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体系,这并不意味着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更不意味着它没有管理体系。只要企业对关键要素和过程控制良好,产品质量能够达到企业要求,就具备合作的基本条件。 审核过程中还应对被审核方的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过程能力、职工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调查。审核和调查应形成明确详细的审核报告和调查报告。审核结束后,企业应对供应商相关合作经验、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后勤保障能力、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择优开发。 1.3 样品鉴定与验审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5)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校验。 (6)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他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 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

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

施工单位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控制重点.doc

2013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为稳步提高公司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并有效进行;促进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质量管理工作指标,特制定2013年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质量目标: 为了确保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围绕公司机关质量管理工作总体部署,特制定如下目标:(1)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100%,技术服务作业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用户满意率95%,顾客满意度90分以上; (3)强检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达到100%; (4)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为零; (5)工序(分项工程)一次合格率 90%。 二、主要工作 (一) 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夯实质量工作基础。把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公司的实际,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公司主管领导纵向负责和质量人员横向专门管理的网络,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完善各级岗位人员质量管理职责,做到责任内容明确。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负全责。同时要层层分解质量管理和控制目标,并落实到每一级管理人员身上。只有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内部沟通。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实现质量目标,公司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质量分析会,简报、组织专题活动(质量月、百日竞赛)等、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时上报质量月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应进行分析,详细说明质量问题整改情况。公司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阶段性质量管理工作、工程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四)加强质量诚信管理,全面开展创建用户满意工程。公司要切实本着改进质量,提高服务为目的,确保“三个落实”,一是措施落实到位,公司要完善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控制措施,检查落实“三检制”等措施实施情况;二是监管手段落实到位,检查人员要制定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计划,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控制点必须进行监控检查;三是责任目标落实,要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分解到各机组(作业队),明确责任人确定管理职责,形成责任管理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针对顾客的明示要求(合同、图纸)和暗示要求(进度、质量),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注重用户反馈问题的整改和效果的跟踪,切实达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的效果,达到顾客满意。对于用户反映强烈,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将一查到底,对相关负责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做好职工培训。公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影响质量的管理人员、质检员、技术人员进行强制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工程质量方针、目标、标准、规范和方法,确保工程中间环节的质量管理得到有效控制。 (六)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公司主管领导应亲自组织参加选题,认真分析和查找生产过程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消除质量事故,选择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课题,选题要讲求实际,要紧密结合生产施工特色,合理确立活动目标,开展质量管理qc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3月底前完成qc小组注册工作并上

年度质量培训计划表【最新版】

【仅供参考】 年度质量培训计划表 部门: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4 页

年度质量培训计划表 活动主题与目的 1、主题 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中央与国家五部委 扎实质量工作,奉献优质工程――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2、目的 响应国家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从xx年9月至11月份,在公司范围内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在9月份,把总公司质量月主题活动推向高潮,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关心质量、全员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努力提升工程工艺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扎实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实现持续改进、创建一流电建公司,为社会奉献精神优质工程。 三、总体时间安排 1、质量月活动动员大会 8月26日在公司总部红荔会议中心召开协调扩大会议暨开展质量月活动动员会各部门、项目经理公司质量部、行政部 2、质量知识及各种质量工艺标准培训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xx年版培训各项目部质检员、工程师、技术员公司质量部9至11月公司总部2《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培训各项目部质检员、工程师、技术员公司质量部9至11月公司总部 3《xx年版达标投产管理办法》培训各项目部质检员、工程师、技术员公司质量部、工程部9至11月公司总部 第 2 页共 4 页

4xx年第二次质检员取证培训班各项目部施工人员公司质量部、行政部10月公司总部 5送变电工程竣工资料编写、整理、归档要求培训各项目部资料员公司质量部9至11月公司总部 四、质量月活动宣传标语 1. 创新提升质量,名牌促进发展 2. 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牌 3. 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 4. 扎实质量工作,奉献优质工程 5. 以质量优良为荣,以质量低劣为耻 6. 质量关系你我他,提高质量靠大家 7. 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8. 抓专项质量控制工作,促全面质量保证工作 9. 科技创新提升质量水平,质量提升创造著名品牌 第 3 页共 4 页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采购方的要求,采购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制定联合质量计划 采购现代商品,不仅购买商品本身,而且还要购买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帮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购买供应商的这种能力,需要把供需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等三个方面。 (1)经济方面。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进行价值分析,以便协助采购者从合同中取得最大的价值;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以便实现最佳成本;对使用费用进行审查,使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共同制定经济方面的计划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担保条款或现场服务的条款。 (2)技术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计划,这涉及到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各自职能。主要包括: ①产品设计。在这方面的计划是搞清技术条件要求的含义,识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质量特性,拟定关于可靠性及其他有关的要求,必要时还要提供感官检验标准。②工艺设计。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在供应商内分配生产作业,共同使用高、精、尖设备,明确关键工序的参数及其含义,建立识别和追查的体系。当采购方认为双方共同协商的工艺设计对它的独特需要是必不可少时,可以提出要求,没有得到采购方的认可,事先不得擅自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 ③生产。这方面的计划是指对人员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装置的标准,加工控制程序表,设备维护保养表,资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检验与测试。这方面的计划是指涉及计量、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测试设备的能力及定期检验,此外还涉及质量标准。 (3)管理方面。这方面的计划主要是识别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并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来进行活动。此外,还要进行沟通买卖双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变单向交流沟通为双程式多向沟通。在复杂的合同中,各种程序和制度也相应地变得复杂起来,需要绘制流程图和规定特殊的条款,以保证沟通路线畅通无阻。 2)向供应商派常驻代表 为直接掌握供应商商品质量状况,可由采购方向供应商派出常驻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向供应商提出具体的商品质量要求,了解该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有关情况,如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产品设计、生产、包装、检验等情况,特别是对出厂前的最终检验和试验要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出具的质量证明材料要核实并确认,起到在供应商内进行质量把关的作用。对具有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建立固定的购销关系,采购批量大、技术性强、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供应商,采购方还可派出质检组常驻供应商,不但对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而且还要监督买卖合同的全面执行,保证及时生产、及时发货,满足采购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时质检组还可向供应商反映已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产品新的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开发用户所需要的新产品。 此方法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检查和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了供应商的质量成本。 (2)从源头发现问题,便于快速反应,对企业获得优质采购商品有利。 (3)可根据本企业实际使用情况及进货质量控制IOC情况,专门严格检查某个项目,针对性强。

实验室质量监控计划3篇

实验室质量监控计划3篇 (634字) 1.目的 (933字) 一、目的:通过计划的实施,促进中心各科室的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对检测的有效性进行监控,确保中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依据:按《质量手册》第三版第18、19章“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程序文件》第二版syxcdc/cx31“内部质量控制”要求编制此计划。 三、实施方案: 1.外部质量控制: 在20xx年度无条件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以及国家认监委(cnca)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参加省计量部门,国家或省、市cdc等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 2.内部质量控制: (1)科室制定科室内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要求覆盖各大类、全年各时间段。各科室选取1-2个经常性检测项目建立"质量控制图"。在2月底前将计划报质量管理科。计划应包含类别、样品名称、项目名称、所用仪器、检测方法、质控方式、人员、实施时间、评判标准等内容。质量管理科负责监督、协助各科室计划的实施。 (2)质量管理科负责对中心各科室进行考核,在4月以有证标准物质以盲样形式对检验科进行考核,5月采用人员比对方法对微生物检验室、消毒与病媒实验室进行考核,适当时组织理化、微生物实验室参加全市的实验室比对活动。临床实验室按要求参加国家及省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及考核活动,按hiv检测规范要求以质控图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3)根据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活动结果、日常质量监督结果以及内部考核情况,在10-11月由质量管理科对必要科室以盲样或留样再测方式进行考核。 3.结果判断: (1)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 (3)当进行仪器比对时,对2/多台仪器测定的2/多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当2/多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为合格。 (4)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三、管理范围 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 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对人员的要求控制、实验室设备要求、料、法、环)1.1人员的质量控制: 1.1.1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受过其所承担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具有相应资格管理和检测的人员,确保其检测工作质量。人事管理要求验证、检查、评价,以保证满足本实验室对人员的要求。对以上相关资料予以存档。 1.1.2技术负责人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各项培训(岗前、方法标准、设备操作、安全作业、法律法规、安全和防护等)。培训合格,签订设备操作授权书,准许上岗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1.1.3对检测过程,检测工作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执行《监督工作控制程序》。 1.1.4授权签字人由实验室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给予授权。 1.2设备的质量控制 规范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满足检测工作要求。 1.2.1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满足实验室核查要求。

1.2.2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计划、记录。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程序》 1.2.3设备管理人及设备使用人相互配合做好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1.2.4做好设备的校准工作,依据《量值溯源程序》进行校准核查工作,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标明“三色”标识。表明设备所处的校准状态。 1.2.5完整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周期检定记录及计划、设备的保护工作。 1.3试验溯源性控制 1.3.1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及辅助设备和标准物资,在投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前期校准和检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量值溯源程序》,实现检测数据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溯源性要求。 1.3.2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执行《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及《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定期做好测量仪器及设备的校准检定工作。 1.3.3保证使用标准物质具有证书证明其溯原性。 1.4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 严格按照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制定的《检测工作控制程序》执行检测工作流程。保证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工作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 1.4.1保持现行有效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可查参考资料。 1.4.2除客户特殊要求,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新检测方法由技术负责人主持验证工作,保留验证记录,具体执行《开展新项目管理评审》。非标准方法技术负责人按《方法的选择和确认程序》进行验证,通过评审方可执行。

供应商质量管理(SQM)

活动名称: 供应商质量管理(SQM) 活动开始时间: 2012-03-16 09:00 活动结束时间: 2012-03-17 16:30 主办方: 北京冠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报名截止: 2012-03-15 09:00 活动类型: 培训 活动地点: 广州市 活动费用: 2880 限制人数: 20 活动UR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1579101.html,/show/1390 活动描述: 时间:3月16-17日 地点:广州 培训费:2880元 授课对象 生产厂长、生产总监、生产经理、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工程师、品质工程师、品质经理、(SQM)供应商品质管理人员、IQC人员、兼任(SQM)职能的品质工程师/经理、与(SQM)供应商品质管理相关人员等等。 培训目标 本课程是一次培训,更是一次实战演练,课程将观念革新和实务技巧进行融合,专门针对企业采购部门和品质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而开设。课程结合案例研讨、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针对性课堂咨询等体验式教学方式,并借鉴和分析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流程与案例,使学员: ·掌握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中供应商管理的理念、方法、技能; ·掌握供应商调查、开发、选择和评估的科学流程体系; ·掌握如何建立并强化企业的供应商品质,并实施品质改进 ·提升监控供应商品质的能力,掌握发生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技巧(突发性与预防性),最终推动供应商与企业由孤立检查产品到监控工序能力发展为自主保证体系。 课程背景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许多企业目前已认识到这一点,但持续关注内部品质,建立了相应的品质保证体系后,企业仍频繁发生品质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品质管理成本的逐年上升,品管人员仍旧四处救火,疲于奔命。为什么企业最初采购低价格物料所带来的喜悦,却被频繁的客户抱怨和更高昂的代价所代替? 通常我们讲品质的管理和控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可是品质管理中著名的“10倍法则”告诉我们: 企业经济损失: 1元 10元 100元 1000元 10000元无限代价 工序进展:供应商进货生产1 生产2 出货客户

2012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2012 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

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 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V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 .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11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14.医疗废物的管理;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二、改进措施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

检定、校准、测试质量控制计划

2013年检定、校准、测试质量控制计划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确保检定、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现行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明确作出了相应规定“……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根据上述要求,现制定我所授权开展的检定、校准、商品量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按JJF1033要求,对所有开展项目的标准器或标准装置每年都要选择一稳定的被检样进行重复性、稳定性实验,实施内部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方法比对、重复性或重现性试验等,以确保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标准器随时间变化保持恒定计量性能的能力。 二、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在没有适当的能力验证活动时,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技术负责人应结合本实验室检测/校准项目的特点和实际状况选定本年度实验室间比对的项目,尤其是技术能力薄弱、亟待验证项目、新项目等缺乏信心的项目,至少应选一家同类、同项目、技术能力可靠的实验室作为参比实验室。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1)计划中确定的实施部门/人员应制定《比对方案》,《比对方案》应当包括针对的参数、目的、方法、样品或传递标准、路线及时间安排、技术要求、结果评价方法等,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2)比对完成后,实施部门/人员应及时收集参比的所有实验室比对的相关记录,包括: ①检测(检验)报告或校准(检定)证书。 ②比对数据复印件,数据有删改的,应当保留删改痕迹。 ③必要时,比对结果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④比对使用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复印件,或检测设备检定、校准证书。 ⑤计量授权证书/实验室资质认定证书/实验室认可证书及其批准项目附件。 (3)实施部门/人员应根据参比实验室比对结果,编制《比对报告》,包括: ①比对概况及相关说明。 ②样品/传递标准的技术状况,包括稳定性和运输等相关要求。 ③比对数据记录及必要图表等原始记录的汇总。 ④必要时,比对结果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包括各参比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⑤比对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三、每年选择1-2个项目参加省内市级法定计量所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具体参与比对项目由总师办负责与相关地市计量所联系后确定。 四、每年由所质量负责人负责的内审工作作为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监督员有权中止违反检定、校准和检测标准和程序的不符合工作,对严重不符合工作有权向技术负责人报告;同时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具有否决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