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姓名:******

专业:*******

学号:*******

完成日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1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1.1.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图1 综合运输系统图

1.2.构成要素

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必须具备运载工具、通路、场站、动力、通信、经营机构等要素的配合,运输经营成功与否,服务质量能否令人满意,也取决于构成要素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及彼此能否密切配合。

(1)运载工具。运载工具的功能在于容纳与保护被运送的人和货。理想的运载工具应具备结构简单、安全、轻巧、易于操纵管理、造价低、宽敞舒适、耐用、少故障易维修、

容量大、振动小、耗用能源少、污染少等特性。

(2)通路。通路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中,连接运输始发地、到达地,供运输工具安全、便捷运行的线路。良好的通路应具备安全可靠、建造及维护费用低、便于迅速通性及运转、

不受自然气候及地理条件影响、使用寿命长、距离短等特性。

(3)场站。场站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出发、经过和到达的地点,为运输工具到发停留,客货集散装卸,售票待运服务,运输工具维修、管理、驾驶及鼓舞人员休息,以及运输过

程中转连接等场所。理想的场站应具备地位适中、设备优良齐全、交通便利、自然气

候条件良好、场地宽广等条件。

(4)动力。良好的动力设备应具备构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成本低、能源取得方便价廉、能源使用效率高等件。

(5)通信。通信设备的功能在于营运管理人员能及时迅速掌握运输服务的进展情况,遇有突发事件是能迅速处理,以确保运输持续与安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运输效率。良

好的运输设备应具备优良、迅速、操作简便、维修容易等条件。

(6)经营管理人员与运营机构。运载工具、通路、场站、动力和通信都是综合运输的硬件要素。实际上,具备了这些设施,还无法从事运输服务,更不足以成功地与运行运输

业务。一切管理事务的原动力和中心都在于人。所以人是综合运输的最重要的构成要

素。只有具有不同技能、不同功能飞人员的参与以及使用才能推动经营运输事业,提

供运输服务。

2 五大运输系统

2.1.水路运输系统

水路运输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最低。在有条件的地方,水路运输应成为大宗和散装货物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也可以承担沿海内河的客运任务。其发展及特性如下:(1)发展历程。是指利用船舶航行于水域,完成旅客与货物的运送的经济活动。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运输

船舶,大体经历了4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2)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性。水路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式最为便宜的运输工具,但运输速度最慢,其系统技术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单位运输

成本低、续航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以及受气候和商港限制且可及性低、航速低。

(3)水路运输的经营特性。水路运输(指海运)的经营,由于具有国际性,易受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外汇的影响,远较其他运输方式的经营困难。其经营特性如下:投资额巨

大且回收期长;国际化经营且竞争激烈;兴衰循环,运费收入不稳;舱位无法储存;要

尊重国际法律。

2.2.铁路运输系统

纵观铁路的发展与人类的科技文明,可以发现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铁路的铺设使得人类可以开发更多的资源,再利用这些开发出来的资源丰富人类的生活,致使科学技术更加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科技的发展而改善了铁路运输的技术层次,是铁路在行车控制与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都能更加趋于完善。然而,自19世纪末,小汽车开始逐渐普及以后,使得铁路在营运上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也促使铁路在营运与管理技术方面加以改善。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由于受到清政府的闭关政策的影响在发展时间上落后西方国家甚久,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展时期。铁路运输的特征如下:

(1)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铁路运输近200年的历史,从其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有其时代意义以及历史背景,铁路运输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是其他现代

运输工具无法取代的。它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好、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能耗

少、环境污染程度小、运输成本较低、资本密集且固定资产庞大、设备庞大不易维修

且战时容易招致破坏、有效使用土地等。

(2)铁路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这包括:车路一体;以列车为客、货运输的基本输送单元;铁路具有优越的外部导引技术;铁路运输设备不能转移;营运缺乏弹性等。

(3)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铁路车站、铁路线路与信号、机车及车辆设备、铁路行车制度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2.3.公路运输系统

公路运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机动灵活,可以对城乡广大地区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它是短途客货运输的中坚力量。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汽车技术的发展,公路运输在工农业产品以及短距离客运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公路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公路建设进入逐步现代化的时期,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期(1953-1957年);“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十年动乱时

期(1966-197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977年后)。

(2)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包括: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送达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

环境等。

(3)公路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包括:车路分离;富于活动性;可实现“门到门”

的运输服务;经营简易等。

(4)公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公路、交通控制设施、普通道路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汽车、汽车站等。

2.4.航空运输系统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航空器运送人员、行李、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1)航空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航空运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如今航空运输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行业。我国筹办名用航空运输始于1918年,航空事

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30年里发展缓慢,成立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民航已

经拥有大中小各种类型的飞机配套的机群。

(2)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航空运输之所以在短短半个多世纪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征密不可分。它具有:高科技性;高速性;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安全可靠性

和舒适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等。

(3)航空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包括:飞行距离远;飞机与机场分离;适用广泛;具有环球性与国际性。

2.5管道运输系统

管道运输时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所输送的货物主要是油品(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煤浆及其他矿浆。

(1)管道运输的发展过程。我国是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流体的国家,就是使用打通的竹子。

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截至2002年,我国已经建成输油、气干线管道3.67万km.。

(2)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包括:运量大;占用地少;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耗能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运输费用低等。

(3)管道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包括:生产与运输一体化;上门服务;便于管理;作业自动化;运营灵活性较差等。

3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发展的新格局

3.1.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成倍成长,运输能力得以加强;技术状况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客货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显著提高,建立和发展结构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技术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运网规模已经达到354.17万km(见表1)。铁路已经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

“八纵八横”的铁路网基本形成;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分别占全国乡(镇)和行政村的99.3%和91.8%,“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已建成一半以上;民航已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枢纽机场,省会和主要城市为干线机场,干、支机场相配合的机场布局基本形成连接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网,以及通达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国际航线网;水运方面已形成了以长江、珠江、淮河和京杭大运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为骨架的内河航道网,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体为主体的沿海航运网,以及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的远洋运输航线网;基本建成东部地区的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网络。

综合交通体系所承担的运输任务逐期快速增长(见表2),且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结构调整取得了成效,过度依赖铁路的运输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见表3)。

表1 运网规模表

表2 综合交通体系承担运输量增长速度分析表

表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结构分析表

3.2.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

1)因忽视从宏观层面来系统的认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交通运输相互关系问题,运输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滞后,造成我国运输资源总量配置严重不足,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运输要求。

2)因缺乏从宏观层面来研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运输结构的发展变化问题,造成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速度不平衡,运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3)因缺乏从微观层面来研究综合交通体系运输通道网规划理论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都处在大发展中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缺乏系统规划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统一决策协调,难以形成网络布局的合理化。

4)因缺乏安组织综合运输要求,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中转”的理念来研究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枢纽规划和设计理论问题,各种运输方式各自规划。

5)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运载工具的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3.3.解决方法——可持续发展

综合运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及人口状况不同,因而环境的承载力也不同,资源的消耗速率也不尽相同,综合运输发展的临界水平及达到临界水平的时间也不同。中国式人口多而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国家,因此综合运输发展的资源环境容量相对会更紧张,运输供给极限和运输活动的领戒指的到来会更早。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制定我国的综合运输发展战略,提出今后综合运输发展的重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在旅客运输中,公共汽车、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污染小、能源效率高、占地少、输送和集散能力强、速度快等优点,是适合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在发展可持续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小汽车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弱。在货物运输中,航空和公路运输的可持续性较差,它们的能源效率低,污染大,而管道、水运和铁路的可持续性强。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性,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社会需求。在综合运输系统内部要充分考虑综合运输结构的合理性,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能协调均衡发展。

3.4.综合运输业的意义

综合运输是文明社会从混乱走向有序所需要的工具之一,它深入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从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来看,综合运输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

1)综合运输业的经济意义。良好的综合运输条件能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便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提高效率,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扩大消费和企业获取资源和产品的范围;

还能使厂家扩展其销售产品的范围,由此而促成地区专业分工和规模经济,并使消费者能有更宽广的机会来选择价廉物美的商品。

2)综合运输的国家意义。交通运输时人们得以便利地往来接触,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并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这都是一个国家各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更甚,国防是维护国家生存所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保持足以防卫国家安全的国防力量,交通运输就是这种力量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综合运输的社会意义。综合运输系统的作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旅游的发展,生产决策、消费者的决策都与综合运输密切相关。

4)综合运输的政治意义。综合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要依靠政府,当客货运输系统的成本过高,

主要使用群体难以承担时,政府有责任进行资助,能形成公用运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公民。

5)综合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政治的巨大意义是以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在规划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损耗。

4.结语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综合运输系统将在国民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协调五大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均衡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发展各自邻域里的创新科技另一方面就是综合统筹发展,形成一个涉及全国、辐射世界的综合交通运输网。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正在向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思继,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综合运输工程学》2005.2

[2]郭瑞军,国防工业出版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2008.08

[3]张丽丽(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王绍周,机械工业出版社,《管道运输工程》2004.1 ISBN 7-111-13094-4

[5]沈志云,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运输工程学》2003.7

[6]百度百科

[7]谷歌翻译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法规类别】交通安全管理 【发文字号】交安监发[2015]20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5.02.10 【实施日期】2015.02.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安监发〔201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远、中海、招商局、中交建设、中外运长航集团,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部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平安交通”总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

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强化红线意识、守住底线,以建设“平安交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真正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 --坚持依法治理、明责履责。完善法规制度,明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定位,制定责任清单,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加强形势研判,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局,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17年“平安交通”五年建设阶段,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基本健全,责任更加明晰落实,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综合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2015年)

目录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标准类别及说明 (3) 二、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明细表 (5) (一)基础标准100 (5) 101术语与符号 (5) 102分类与编码 (6) (二)运输服务标准200 (7) 201客运服务 (7) 202货运服务 (8) 203邮政业服务 (10) (三)工程设施标准300 (10) 301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设施 (10) 302综合货运枢纽工程设施 (11) 303复合通道(路线与桥隧)工程设施 (12) 304交叉设施工程设施 (13) (四)安全应急标准400 (14) 401客运安全应急 (14) 402货运安全应急 (14) (五)信息化标准500 (16) 501通用 (16) 502客运服务信息化 (20) 503货运服务信息化 (21) 504邮政业服务信息化 (23) (六)统计评价标准600 (25) 601统计 (25) 1

602评价 (26) (七)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 (27) 701载运工具 (27) 702装载单元 (29) 703换装、换乘设备 (33) 704邮政业运输装备和产品 (34) (八)相关标准900 (35) 三、标准统计表 (41) 四、编制说明 (44) (一)编制依据 (44) (二)编制目标 (44) (三)编制原则 (45) (四)体系构成 (45) (五)其他 (46) 2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图1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 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安监发〔201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远、中海、招商局、中交建设、中外运长航集团,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部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平安交通”总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强化红线意识、守住底线,以建设“平安交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真正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

——坚持依法治理、明责履责。完善法规制度,明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定位,制定责任清单,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加强形势研判,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局,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17年“平安交通”五年建设阶段,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基本健全,责任更加明晰落实,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保障水平显著增强,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交通”建设的需要。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全面适应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需要。 三、重点工作 (一)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1.健全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结合行业和各地需求,对现行交通运输法规进行全面梳理,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安全生产法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方面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法规。 2.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突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按照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2017年底前,交通运输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一岗双责”、隐患排查治理、奖惩激励、

心得体会:全力以赴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全力以赴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新) 今年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春节后第一个全省性大会——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描绘了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要求全省上下认识要再深化、力度要再加大、工作要再创新、责任要再落实;吴政隆省长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办。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交通强省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局已开。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只争朝夕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 一、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更高标准谋划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对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在更高起点上以更高标准谋划综合交通发展。一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统筹建设两群三网。着眼于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

以及世界一流的轨道网、公路网、航道网,积极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重大枢纽合理分工、运输服务便利共享。深刻认识打造通州湾新出海口的重大战略意义,抓紧完善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通过竣工验收为契机,系统谋划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巩固(南京)禄口、提升(无锡)硕放、规划苏(州)(南)通的思路,统筹规划环沪机场发展,推动组建本土航空公司。继续打造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交通枢纽体系。积极推动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由高速公路向轨道交通转变,以规划层面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引领形成“四铁”层次分明、有效衔接的轨道网络,加快建成“轨道上的X”,推动城市群形成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二是凸显综合立体特征,强化多层面的统筹。着眼于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网络效应和整合效应,对未来30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编制《X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规划(2021-2050年)》,在宏观层面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立体互联,在中观层面加强通道资源的综合统筹,在微观层面加强枢纽空间的集约共享。三是更加注重扬我所长,着力打造X样板。着眼于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更加注重发挥X三大国家战略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doc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 (2019年)

目录 目录 ............................................................................................. 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明细表 (7) 100 基础通用 (7) 101 术语及符号 (7) 102 分类与代码 (8)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 (14) 104 通用规则 (22) 200 基础设施 (24) 201 硬件设备 (24) 202 网络与通信 (35) 300 数据资源 (44) 301 数据表示 (44) 302 数据采集 (48) 303 数据交换 (50) 304 数据管理 (65) 400 信息应用 (66) 401 技术要求 (66) 402 测试维护 (107) 500 网络安全 (112) 501 安全技术 (112) 502 安全管理 (113) 503 网络信任 (114) 504 安全服务 (115) 600工程规范 (115) 601 工程建设 (115) 602 工程管理 (120) 603 工程运维 (122) 三、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统计表 (123)

四、编制说明 (124) (一)编制目的。 (124) (二)编制依据。 (124) (三)编制原则。 (125) (四)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范围界定。 (126) (五)标准体系构成。 (126) (六)其他 (127)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 交通运 输信息化 标准体系 200 基础设施 202 网络与通信 100 基础通用 201 硬件设备 300 数据资源 400 信息应用 402 测试维护401 技术要求 500 网络安全 504 安全服务501 安全技术 502 安全管理 503 网络信任 600 工程规范 102 分类与代码 101 术语及符号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 104 通用规则 301 数据表示 302 数据采集 303 数据交换 304 数据管理 603 工程运维601 工程建设 602 工程管理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精编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二是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治理子系统。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壹是常规公交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轮渡等;二是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地铁等;三是市郊铁路,即城市利用铁路干线开往市郊的铁路列车;四是公交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轨道交通车站和调车场等。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壹是公交线网规划和站点选址;二是公交票制、票价和票务管理;三是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监督;四是公交日常营运调度;五是公交车辆保养和维护。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发展理念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要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新技术经济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最大可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总成本。不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成本,更要充分体现

社会的进步性,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以实现整个大系统的高效运转,更有效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详细包括: 1、重视公众需求,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交通拥堵是世界大都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简朴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供应且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假如形成和小汽车相耦合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仍会陷入“拥堵—增加基础设施供给—交通状况改善—刺激更多需求—再形成拥堵”的恶性循环。为此,城市公交系统不能仅从交通流和基础设施的平衡来进行规划和构建,必须从公众需求角度考虑,重点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 2、以人为本,提供壹体化运输服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仅是供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更是为公众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和“壹体化运输服务”的思想必须贯穿到城市公交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从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开始直至运营组织、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和落实安全、便捷使用、恬静、智能、公平、服务等各方面。要建立壹体化运输的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管理软件各方面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连接和壹体性,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和连续性。 3、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增量供给和增强安全保障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公交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公交系统各环节都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集约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壹次性资金投入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比较中,要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浅谈如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1587680.html, 浅谈如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作者:李长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不断优化,但目前仍 存在部分问题。在对我国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交通运输地域发展不平衡、衔接不连贯、市内交通运营效率低下和交通运输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由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一、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 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元素交通运输方式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改革下,我国也取得大量成就,如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首条热带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以及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等等。但我国总体交通运输体系规模较小,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分布不合理,大量污染等问题带来了社会经济压力。所以,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事业还有待完善。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存问题 (一)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地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部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西区相较于东部而言在经济、技术和地理因素上差距较大,这直接导致了西部交通运输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西部地区的工作和生产力效率。东部地区在机场、水运、海运和铁路网络的建设上较为完善,交通运输效率较高,为东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较大的动力。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内陆水运、海运和铁路建设上存在较大的限制,目前交通不方便。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数量和市内综合运输方式也较不完备。 (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不连贯 一方面,在大部制改革之前,各类交通方式处于各自管理,尚未呈现统一、协调的发展战略布局。铁路运输和建设由铁道部管理,航空运输由民航总局统一指导建设,水路、公路则由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协调,各部门的专有化管理导致了各类交通方式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并且,在大部制改革之后,并未有明显的改善,仍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各类交通设施前期规划建设的问题,車站、转运区域尚未形成融合,在物流和人力的转运上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较高,降低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项目将优化珠海市交通资源配置,有机整合我市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深入挖掘我市交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立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支持我市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市政府已把这个规划作为珠海今年的一个重大规划来抓。 2009年7月,我市成立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珠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2009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0年3月,经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为基础资料调查、交通需求特征调查、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三大类,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交通调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部门多。该规划的编制涉及交通、规划、公安、宣传、统计、口岸、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和各区政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二是调查内容多。调查工作包含20个调查项目。三是调查对象多。交通调查将会在1天内进入近万户居民的家中调查,同时观测全市100多条道路,调查我市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四是调查人员多。交通调查共需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需要大量交警和政府工作人员配合。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为确保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如下保障工作:一是要成立机构。各区政府已成立由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各街道、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也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承担的交通调查工作。二是要配备人员。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

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标准是指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为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的标准,涵盖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及邮政等交叉领域。 各运输方式单独使用和单一服务所涉及的标准应与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协调配套。 第四条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 (二)组织制定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有关政策制度、发 展规划、标准体系和计划; (三)组织制定、修订、实施交通运输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四)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五条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依法行政、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原则,促进科学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第六条鼓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将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间的转化运用。鼓励将有推广价值的中国标准翻译成外文版标准,推进其在国际上的应用。 第七条积极配合国家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提升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积极推动在交通运输国防建设中采用民用标准,并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交通运输部建立交通运输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统筹协调衔接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研究审议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重大政策和重要事项。 管委会设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管委会审定的重大政策和部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交通运输系统信用体系建设

准格尔旗交通运输局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旗实际,编制准格尔旗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目标,以促进经营者遵章守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为重点,发挥行政推动与市场引导双重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和信息化支撑,推进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信用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至2020年底基本建成与我旗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框架,市场信用体系规范有序,交通运输经营者诚信意识显著增强,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行业公信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质量信誉考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为基础,《道路运输企业

质量信誉考核办法》、《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等部颁规章制度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运输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出租汽车企业、机动车驾驶培训等质量信誉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为补充,加强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梳理现行的行业质量信誉考核的内容,逐步扩大考核范围,完善相关考核指标,严格实施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信用考核评价,逐步建立运输管理机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权威性。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奖惩措施,明晰不同考核等级的约束条件,以考核结果有效约束市场准入及运力投放等。 责任单位:运管所、维修所;配合单位:执法局、交通行业协会。 (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用信息互通互联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尝试建立企业信用库、从业人员信用库及相关奖惩制度的“二库一制度”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二库”,即企业信用库和从业人员信用库。企业信用库涵盖水陆客货运输、驾驶员培训、运输服务、交通建设等交通运输相关企业,信用内容包括主要服务范围、企业资质、经营信誉等;从业人员信用库涵盖交通运输行业各相关从业人员,信用内容包括从业资格、服务质量、违章情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附件1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 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提出的任务,推动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和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根据本专项实施方案部署以及国家科技需求发展趋势,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 1.1机场飞行区设施智能监测与互联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实时三维重构的飞行区活动态势精确感知技术,跑道、滑行道设施智能监测、状态评估及道面性能快速恢复技术;研发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及多元宽带互联的飞行区多设施系统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技术;研究基于局地气象大数据的场区雷暴等特殊气象实时精准预报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飞行区主动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研发面向机场运行的智能决策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构建三维可视化的飞行区活动目标、运行态势精确感知软件平台,实时动态识别滑行冲突、道面异常、围界入侵等4种以上安全风险,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0%;研制飞行区道面健康状态智能化监测系统,监测准确率不低于90%,形成道面损伤快速修复方法与工艺;研制飞行区多系统设备物联网系统,支持3种以上2000个以上重要设备的信息互联互通,运行事故事件主动防范率达到80%;研制飞行区雷暴、冰雪、低能见度、强风切变等特殊气象预报及评估系统,雷电监测预警准确率不低于90%,特殊气象预报周期缩短20%以上;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在1个民用机场(年吞吐量大于2000万人次)进行综合应用验证。 1.2超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智能化设计软件与核心技术标准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超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新型结构体系,突破强风、地震与极端环境下的智能结构分析核心基础理论;研究基于荷载非线性特征及复杂环境多荷载场耦合影响的结构智能化离散、分布式计算、结果自检验、人本化后处理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高复杂度超大桥梁全过程设计智能化软件系统;研究超大型桥梁设计、新型材料、智能建造及验收的国家标准体系框架,编制超大跨径桥梁设计核心技术标准。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