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破解高血压

破解高血压

破解高血压
破解高血压

破解高血压

一,治病别害了自己

任何研究,最重要的是其严谨性。猜想也好,推理也罢,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都要经过试验及验证。西医学的逻辑也好,中医学的的思维也罢,而最终都要经过病人的健康这一关。别管什么理论和办法,能把病治好了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医学的最高境界,不应该仅仅是治病,而更重要的是救人。不能老病没治好反而治出新病,或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有的研究出现偏差和失误,损失可以弥补。如果楼盖塌了可以重盖,汽车报废了可以重造。而医学呢,病治错了,身体还能恢复到原来吗?人死了能复活吗?所以医学的研究来不得偏和差,也来不得错和误。很多新研究新发现新论点,在检验正确与否之前要考证。即使现有的作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定论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需要考证。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有理有据,真理是要验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的是结果,权威也好,专家也好,理论说得再天花乱坠,逻辑性再强,说服力再大,但如果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那么“定论”就是错误的,就需要纠正。君子曰:己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自己不明白的,不能轻易乱对人讲,更不要轻易让别人去做。所以说,在我的研究发现中,凡是我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才把它写出来。关于我在文章里说出来的论点,都是在实践中先有发现,再经过分析判断,然后再经过实践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才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儿戏、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否则给人误导,害人害己。

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探讨高血压的,所以先在这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目的不是指责什么,主要是想通过我的阐述,对现有做法提出我的质疑,说明一下所谓“真理”的误导和害人。高血压病人都知道,降压药分为五大类:“扩张类”、“利尿类”、“镇静类”等。病人如果降压效果不理想的话,医生就会让加一类降压药。再不理想就再加一类,最后甚至搞出了个“联合降压”,几种药通通来点。这不是傻子疗法吗?还要医生干什么?到药店把各类降压药都买点、都吃点不就可以了吗?而且还都在总结联合用药的种种好处。病人看医生,就是因为医生是专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更明白,用药更精确。医生开的药吃了不管事,说明没给病人看明白。无论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相当多的病人,都是吃两三种降压药,再吃心血康、脑心通,再吃阿斯匹林。高血压,吃上几年药,多了心脏病,再吃再吃复方丹参片,再过一段多了糖尿病,再吃降糖药,再过一段,肝吃出问题来了再吃保肝药,肝没有保好缺又吃坏了肾。大家看看最后的结果就知道,有身体越吃越好的吗?病人为了治病,必须吃的药要吃,但不必要吃的也吃,我想这不仅仅是多花钱多遭罪的问题。人人皆知药有毒、副作用,不该吃的药却在天天吃,什么结果?

任何药物或者疗法,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救人一命。利用不好,也可以害人一命。

二,抗击现代流行病,别让魔鬼缠上你。

什么是流行病?简单地说,就是普遍病、多发病,对健康甚至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死亡率特别高的病。中国古代出了四个名医,其中张仲景被后人奉为“医圣”、“方祖”。不仅是他写了《伤寒论》,也不仅仅是他开创了“辩证论治”的中医之魂,更主要的是他选择和研究及解决的,是当时的流行病,拯救的是“芸芸众生”,功德无量。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这才是他对当时中华民族的贡献。智者善于研究最复杂的问题,勇者敢于抗击最艰难的挑战。所以他不仅是我们学医之辈的导师,更应是我们尊敬的医界英雄。流行病对人类的伤害,用“灾难”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奠定了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居然是毁于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瘟疫,罗马帝国的命运居然也系于此,甚至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拿破仑命运的转折居然都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大瘟疫”上……(摘自网文),这就是流行病的恐怖。

目前中国高血压病人1.6亿,全世界是7亿。仅仅我国每年脑卒死就600多万,死亡200万,40%高度致残,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些个数字给我们的警示: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就有将近30个发生突发事件而进医院(临床)抢救,这30个中有10个抢救无效必死无疑。每年死亡200万,是汶川地震的30多倍。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有40个是高度致残的。也就是说三个临床高血压患者中,一个必死,一个重残,一个轻残是侥幸。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病进医院,耗费轻者几万元,重者几十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人亡家破”的不是小数目。而对于条件好的家庭,安定祥和的幸福也即不在,每个家庭成员也被拖累得疲惫不堪,更何况对心灵的打击刻骨铭心。所以说,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对于个人来说是魔鬼,对于家庭是灾难,对于社会和国家是安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化”,十几岁的孩子就开始血压高,三、四十岁死亡的已见怪不怪,“三高”大军日益壮大。今天1.6亿,不久就会3.2亿,全民高血压离我们还有多远?看看现在每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几乎都让心脑血管病人包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只是围绕“药物控制”的思路转来转去,我们听不到新的声音,看不到新的曙光。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在等待中无奈地当了实验的牺牲品,无奈地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以,为了你的健康,你应该看看我下面的内容。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们将由浅而深,一步一步地破解高血压之神秘面纱。对文章里的见解和认识呢,如果你认为它是一缕春风,那么希望你多呼吸几口清新,荡涤已往那些陈旧的思维,让企盼奔跑起来,让畅想腾飞;如果你认为它是一场甘露,那么祝愿你多沐浴些许甘甜,沁润被病魔缠绕多年的肌体,唤回久违了的清爽,把梦想变真。

当然,如果能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笔者甚欣,患者福也,善莫大焉。

三,解剖高血压——大道至简

首先要阐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现代医学把高血压定为一种疾病,这本身是不科学的。这也是高血压“久攻不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为把它看成一种疾病,就缩小了研究致病机理的目标。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怎么也无法明确具体原因,无形中又增加猜测的范围和难度。好似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过去,一个人在田间劳作,突然就倒下死去了,中医把这称为“痹症”。那时候没有血压计,没有血压的概念,但那时候中医就知道是因为哪里“不通”造成的。其实,从中医学角度讲,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症在外而病在里”。发病原因是由身体内部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混合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的高血压可能是因为“栓”,那个人的高血压却可能是因为“堵”,第三个又可能是因为“挤”,这也是我们下面需要探讨的。因为不同病人的死亡原因不一样,有的是“溢血”,有的是“栓塞”,那么高血压的“内部机理”肯定不一样。如果我们遵循“辩证”的宗旨,一团乱麻就会越捋越清,最后真相大白。

我们先从头捋,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先看看血压是怎么回事。朋友们会说,谁不知道血压?这还用讲?其实,最复杂的问题就隐藏在最简单的道理之中。全世界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高血压,几十年仍捋不清头绪。为什么?就是把血压高想象的过于复杂化了。如果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血压高就不会那么神秘了。

什么是血压呢?血压就是血液在流动中对血管形成的“涨力”。什么是高压呢?当心脏收缩把心脏里的血液射出去,这个期间血管里的血液最多,称为收缩压,简称“高压”。什么是低压呢?当心脏舒展把一部分血液收进来,这个期间血管里的血液最少,称为舒张压,简称“低压”。那么,血压的“压力”取决于谁呢?主要是心脏的泵力和肌肉收缩,动脉血压的动力(向远端血管的递进力)来自于心脏的节律收缩(泵力)和血管的(弹性)收缩力,静脉血管的压力(末梢血管流回心脏的递进力),来自于血管的收缩力和肌肉收缩的辅助压力。

因此,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四个因素:(1)血管的容量及弹性。(2)心搏及心率,即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及心脏“跳动”的快慢。(3)血管外周的压力(血管外周阻力)。(4)血液的前行阻力。

首先提醒康友特别注意的是:人体一天的血压也是根据能量交换的需要而不断起伏变化的。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把血压初步划分为三种类型:

(1)生理血压——正常人的血压:白天属于人体活动期就会“昼高”,晚上属于人体静养期就会“夜低”。为什么人的血压会一天24小时不断变化呢?因为血液是管运输的载体,是负责人体能量交换的。血压的高低是跟着身体能量消耗的快慢而变化的,身体消耗快就需要补充得快,血液循环就得快,心率就得快。这就是生理血压,这叫血压的正常波动。清晨醒来后血压升高,至8~10时达第一高峰,至16~18时为第二高峰,午夜至凌晨2~3时降至最低谷。如果将一天的血压波动连成一条蜿蜒起伏的双峰低谷曲线,其形态像吃饭用的长柄勺。从早到晚的血压波动较小,其曲线就像“勺柄”,而午夜后2~3小时的低谷曲线便像“勺体”,这叫“勺形血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也遵循这种长柄勺形的双峰低谷的波动规律。另外还有少数特殊高血压的变化是“非勺形”高血压,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里探讨。

(2)行为血压——如果我们站着或坐着,这时候的血液循环是“上下循环”。大概有700ml 的血液“坠”向下肢,这时候测量(胳膊)血压较低(而如果测量脚腕血压则高)。当我们(睡觉)躺下的时候,血液变成“水平循环”。这时候没有了“下坠”情况,胳膊的血压变高而脚腕的血压变低,这叫“行为血压”。朋友们可以用“腕式”血压计,来做这个实验。如果我们跑上100米再量血压,就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快速消耗需要快速补充。这叫“应答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请康友们注意,这对下一步

破译高血压的分析至关重要。大多数人“下午的血压要比上午的高”,就是因为上午的“劳作”消耗的体能需要在下午的时候来补充。如果你上午忙得很劳累,而下午的血压又不比上午的高,说明你身体的“自救能力”下降了。

为什么要讲“行为血压”呢?值得着重说明的也是这一点,请康友一定要格外重视:血压高本身固然可怕,但“行为血压”才是诱发心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如果对二者定“罪”的话,起码要各打50大板。那么,典型的“行为血压”的危险因子有哪些呢?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这也是世界范围已经明确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关于其它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的探讨,也在后面补充论述。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行为血压”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的“高血压”将幸免于难。

(3)病理血压——就是血液循环出现了障碍,循环不通畅。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证实:一现象,二分析,三验证。

首先是第一个高血压之迷——右胳膊的血压为什么比左胳膊高?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血压类型。如果测量两个胳膊的血压会一样吗?很多人认为应该一样,其实不一样。通常量血压都是测量一个胳膊,我给康友量血压时都是量两个胳膊。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你咋还量两个胳膊?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测量两条腿上的血压。提醒康友注意的是:我们通常测量血压只是选择胳膊肱动脉血压为参考指数,其实它只是一个局部血压值,并不是全身血压都是这个数值,从大血管到小血管的每个不同阶段的血压是不一样的。可以这么认为,这里的血压值“正常”,并不代表全身其它地方也正常。血压不正常,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循环障碍”。即使有很多人和很多文章里也提出“高血压是循环障碍”的因素,但却没人试图从解决血液循环的角度入手。我们为什么不从血液循环入手呢?如果我们能从这个最基本的思路去研究,问题是那么的简单和直观。

正常人的血压,左胳膊的血压会比右胳膊的血压高5—10个点(毫米汞柱),这是正常的生理血压。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出现了,几乎所有的人的血压,右胳膊的血压要比左胳膊的血压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有的右胳膊要比左胳膊高20—30个点,这样的病人在高血压患者中并不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做个试验就明白了:如果把一个胳膊用绳子扎紧,再量另一个胳膊的血压,就会升高。这是因为扎住的胳膊血液循环不“通畅”了,血液前进受到“阻力”就会向其它地方“压”。我们通常一个姿势坐的时间长了,腿就会发麻。一会半会儿不能动,要缓解一段时间才能行动自如。这就是因为腿部受挤压,血脉不通畅造成“发麻”。这时如果测量胳膊的血压就会高,而麻腿的血压就会低,发麻是因为血液灌注不足。也就是说:血压高的患者肯定有血压低的地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解释。

到了这里,还仅仅是个逻辑推理,真相是不是如此呢?判断是不是有道理呢?一是看症状:血液从左心室泵出后上行于两个胳膊和头部。如果一个胳膊不通畅(一个胳膊脉弱,一个胳膊脉强),那么有一部分应该流向这个胳膊的血液就会流向头部及另外一个胳膊,这就是高血压(偏)头疼的原因。胳膊不通畅的症状判断,除了上面提出的脉弱、尺泽穴区域疼痛外,还有疼、痛、麻、凉、抓举无力、曲伸不利等症状或感觉,在胳膊上循经按摩,还会发现颗粒结节、脂肪纤维瘤、肌肉僵硬及部分粘连、汗毛孔粗大等现象。二是看验证结果:早期或轻度的患者,通过按摩、刮痧、拔罐,重者再加上“通宝液”经络包灸、穴位贴灸及堵塞点“泻瘀血”等方法调理,上述这些症状就可消除,血压也趋于正常还有一个旁证也可验证:

上面提到,胳膊的血液循环不畅通,就会引起头疼。同理,胳膊的血液循环畅通了,头疼也就立刻缓解或消失。

为什么说是缓解或者见轻,而不说是头一点都不疼了呢?因为高血压头疼不只是胳膊不畅通,还有颈椎部位的不畅通。这就是第二个高血压之迷---血压为什么有时高而有时又不高?请注意,这是生理血压之外的“反常”波动,也就是“病理波动血压”,也是高血压当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因子。这也是最难防范的一类高血压,它没正常规律可循。有可能几天不高,但说高一下子就“蹿”很高。有时一天不高,但说不准哪一会就“蹿”高。这就是因为“脊椎生理弯曲变形”引起的,特别是颈椎变型(增生、错位、粘连等)。那么颈动、静脉(椎体外)血管和椎动、静脉(椎管内)血管受到挤压,也可以想象圆血管被挤扁了,血液上行(动脉供养)或者下行(静脉携带废物)就会不通畅。血液循环为了冲破阻力,心脏就会加快,血压就会升高。而当脊椎恢复正常弯曲状态时,血管恢复原状。血液循环就恢复通畅了,血压就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有的患者血压高时,不是静休而是出门走一圈,血压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所以说这类高血压只是在身体某种姿势,造成脊椎变形时才高。怎么验证呢?方法很简单,如果采取下蹲姿势,膝盖部的血管就会受到挤压。这样量的血压就会比站姿或坐姿高,同时伴有心率加快。如果大幅度扭脖子或很低头、很仰头,血压也会升高。如果仔细查看颈椎,会发现颈椎增生、脖子粗大、僵硬、某侧肿胀、脑枕叶部位(风府穴周围)特别厚(好像多块肉,而且有的很硬,甚至高低不平形成横沟或竖沟)等现象,按压有痛感。这种情况的血压一般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这就是颈椎引起的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

具体又分两种情况:什么情况下收缩压偏高?什么情况下舒张压偏高?(1)如果受挤压的是动脉血管,那么血液上行受阻,反映的是收缩压偏高。它造成的是脑供养不足,所以这种情况会头晕、头昏、忘事、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症状。(2)如果受挤压的是静脉血管,那么血液回流受阻,反映的是舒张压偏高。这种情况血液上得快而下得慢,所以头就会“顶”得“咚咚疼”,“危险预后”就是顶破血管“脑溢血”。又因为是血液下行受阻“血流慢”,所以容易造成“杂质沉淀”,也就是通常说的瘀血,所以会形成脖子肿大、“脑枕叶部位特别肥厚”等情况。

为什么会形成沉淀呢?我们都知道河流里的泥沙,都是在水流缓慢的地方“沉沙”,水流急的地方是不会“沉沙”的。血液循环也是这样,正常的时候杂质是不会沉的。循环正常血压就正常,血液动力及流速就会“恰到好处”地保持“动脉供养”和“静脉回收”的最佳状态。

为什么容易在脊椎形成“沉淀瘀堵”呢?因为人的一生有接近一半的时间要睡觉,整个背部(脊椎)及后脑处于受“压”状态,这就造成背部血液循环的缓慢,就容易造成“瘀堵”。另外每个人都好某个姿势睡觉,长期一个姿势也会使脊椎的“异形”造成血管血液循环的“瘀堵”。特别是枕头的软硬、高低,造成后脑部位的“增生现象”。胖人重,对“后背”的压力就大,瘀堵也就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胖人容易血压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叫“椎源性高血压”。

我们知道了挤、压造成“瘀、堵”的原因,那么就到了第三个高血压之迷----血压为什么随着年龄而增长?如果我们沿颈肩和脊椎按摩查看,会有肉皮“硬厚”、“毛孔粗大”、“脓包”、“结节”等现象。特别是在颈七和胸一(大椎穴)部位会有巴掌大的肌肉僵硬粘连(又厚又硬,用手抓不动),另外舒张压(低压)过高的人,会有一个大疙瘩(女性低压过高者见多),这就是“瘀堵”形成的增生。而且增生面积、增生病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增大,那么“增

生”的里面是什么呢?做这个试验会让大家很惊奇:用“泻血针”在增生部位扎眼后拔罐,出来的是又黑又粘又稠的“瘀血”,我们也可以叫它“死血”。因为它已经不参与循环了,这是瘀堵在身体外部的。如果是瘀堵在身体内部呢?是不是形成肿瘤的因子呢?这是题外话,有待另外深入研究及探讨。大家会问:血液应该是红的,检查血脂也不高,血液也不粘,哪来的又粘又稠又黑的“瘀血”呢?这就是血液采样的问题,体检抽取的是血管里的好血,像包括“血糖”检测等很多检查指标不可全信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仪器没错,但操作仪器的是人,认知的不同和理解的偏差,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这就是检查的局限性,很多毛病查不出原因,可身体就是不舒服,就是因为“隐藏”的问题不能被发现,所以有的时候相信自己的感觉比相信仪器更重要。为什么毛细血管的血会是黑的粘的呢?有两个原因:我们知道炒菜的锅,要用开水烫才会“刷”干净,因为油都粘浮在锅壁上。身体的体温是越向外越低,血液也就越向外越粘稠,血液流速也就越向外越慢,就会粘浮在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栓塞”。我们煮粥的时候,粥稀不容易粘锅,粥越稠粘锅越重。古代的人一天吃多少油?过去我们一天吃多少油?现代我们一天又吃多少油?所以我们的血液越来越粘稠,所以得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另外一个原因,血液的杂质从动脉里“挤出来”,由于杂质的直径大于静脉血管的直径“挤不回去”了,就会造成“瘀堵”。我们知道,皮里肉外(身体远端)的都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血管,所以我们可以叫作“毛细血管瘀堵”。

这些血液不流通了,在身体里长期缺氧就会慢慢“变质”,就会越来越黑,慢慢干化和钙化,就会形成增生。皮下的就会形成老年斑,拱出来的就会形成“肉瘊”,腐化的就会形成“粉刺脓包”。“肉瘊”一般在脖子周围会大面积出现,糖尿病人多长在两个腋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栓塞的部位会越来越多,栓塞的长度越来越长,栓塞的面积越来越大,所以血压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怎么验证“栓塞”理论呢?看舌下体静脉血管(中医叫舌下络脉)。正常的情况是:一条、两条或多条大血管“不见粗长怒张或细短紧束,其颜色多呈暗红偏蓝色”,周围小血管清晰,栓塞越重者越混浊,颜色晦暗,就像“静脉曲张”一样。高血压病史越长者,舌下静脉血管栓塞越严重,特别是舒张压过高的患者。中度的舌头伸不出来,严重的舌头不能打弯。说话不利落,半身不遂,就是这样演变(恶化)而来。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舒张压(低压)过高的原因是由于栓塞呢?我们看下一步对高血压的详细探讨。

四,分解高血压——证据结论

科学研究也好,医学研究也好,最后要的是结论(根和据)。结论分推理结论、逻辑结论、试验结论、数据结论、证据结论。但所有结论,最真实的结论是证据结论,法律还讲“谁主张谁举证”,更何况人命关天的医学。现代医学的一些结论大都不是证据结论,所以很多病理研究和治疗思路也就可谓“盲人摸象”。证据结论又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尽管像小白鼠这类的实验,虽然算作证据结论,但属于间接证据。拿动物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人体,肯定大有偏差。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本身就相当大,更何况人与动物呢?事实也是如此,很多病人当了非证据结论的牺牲品,药物也是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所以医学的研究,最完美的要求是(直接)证据结论。

上章讲了三个结论,高血压的三个关键问题:

(1)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症在外而病在里。

(2)高血压的发病因子(病源或者病根)---“病理血压”---血液循环不通畅(挤压瘀堵论)。

(3)高血压的临床因子(诱发原因)---“行为血压”---生活习惯。

这些结论的正确性要用直接证据(人体)验证才更符合道理。第一点毫无疑问,那么我们从第二点开始探讨:

为什么血液循环不通畅会造成高血压呢?心脏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胳膊不通,血液就会压向另一个胳膊,这是按“生理血压”来理解,只是理论意义上的推理结论。事实上心脏的动力是要变的,不但要变而且还会变得相当明显,这也就为验证结论增加了说服力。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汽车上坡的时候要“轰”油门加大马力,不然上不去。血液前行中遇到阻力也要加大马力,心脏跳动就会加快,血压就要升高。干什么?要冲破“阻力”,这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应答血压”。它是人体的自然本能,是身体的“自救行为”。怎么验证这个结论呢?很简单,我们把两个大腿上(股动脉)用绳子紧紧地缠上几圈,流向下肢的血液就会“阻力”加大,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再测量血压,心率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这时候“阻力”以下的双腿就会“缺血”,就是血液灌注不足的地方,并且伴有或麻、或胀、或热、或酸的感觉,这时候测量腿腕的血压就会比缠腿之前低。按照“挤、压、瘀、堵”论,对高血压的两大疑团也各自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这两个疑团就是:“流行规律”和“靶器官损害”。所谓流行规律,就是高血压发病的根源——通过规律找根源。所谓靶器官损害,就是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目标)。

一代又一代的前辈,通过对高血压的研究,尽管没有彻底攻克高血压,但是经过不懈努力,总结出了高血压的一些普遍性特点。这对高血压防治的参考功不可没,但却始终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无法向更深一步迈进。而按照“挤压瘀堵论”,问题将变得豁然开朗。同时反过来又可验证“挤压瘀堵论”,也为今后高血压的防治打开了探索空间。

先看对高血压流行规律的探讨——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前文已论。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女性更年期之前每月月经流失血液,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冲抵了高血压的显现;并不说明没“瘀堵”,也不说明没有高血压。是因为血总量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没能力多为心脏供血,也就形不成“自救行为”。所以更年期之前女性的高血压界定标准要低,不能和其它高血压一样界定和判断。

(3)地理分布差异。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造成血压高有两个原因:一是缺氧,二是寒

冷。海拔高,空气里含氧量低,人体为了满足供氧,就要相应升高一部分血压。寒冷因素前文已论,寒冷影响的是体表“微循环”或“末梢循环”。这个因素还造成一个流行规律,前人没有发现,就是舒张压(低压)过高,将在下文“特征高血压”里详细论述。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气温越高代谢越好,血液循环越好,“瘀堵”越轻。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高血压是生活习惯病,而饮食习惯占生活习惯的主要成份,古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关于饮酒,“少喝为酒、多喝为药”,药是什么?“毒”。所以提倡“限酒”很对,大家都可以做个试验,看了结果,不怕死的才会再喝大酒。把身体泻出来的“瘀血”,放在白酒里面浸泡半小时,会形成一块像皮筋一样的胶质,用镊子夹起来不断,晾干后像石头一样硬。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其实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不宜造成“瘀堵”。脑力劳动吃得好动得少,领导干部和大老板得高血压的是不是多?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关于肥胖导致高血压,前面已经说了一个原因,胖人对脊椎的挤压变异因素。需要说明的另一个原因是,胖人的营养需求线扩大扩长,特别是解决对“末梢循环”的营养供应,身体需要增加血压。如果胖人的血压在一般人的正常水平,反而说明身体不正常。又因为心脏属于“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转,根本无力产生“自救行为”。所以胖人的高血压界定标准应该提高,当然是在检查心脑血管循环没有异常前提下,因此胖人的高血压判定和防治更要因人而异。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这个结论牵强:(1)高血压是后天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遗传是生殖基因携带,父母在生孩子的时候还没患高血压,哪来的高血压基因?谁又能确切描述染色体中哪个基因链含有高血压变异因子?所以说不准的不能随便说。这种说法很容易对高血压病人误导,很多人认为是遗传的,防治的信心就会消极。家族中存在高血压的多数致病危险因子(比方大人吃咸孩子也学得好吃咸等),也就是说,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就容易得相同的病。现代人用空调的多了,患高血压的就多了,这就是所谓的“遗传”。

(9)妊娠高血压。孕妇并不都发生“妊娠高血压”,有的有,有的没有。所以唯一的原因就是某种胎位对腹腔血管丛的“挤压”造成“循环不通畅”,“大肚子”胖人坐低座位久了,血压就会升高也是这个道理。

再看看对靶器官损害的探讨——

寻找靶器官的损害,视角偏重于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判断上。这恐怕是犯了一个思维性错误,因果倒置。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思路:高血压是凶手,靶器官损害是受害者。高血压是“因”,受害靶器官是“果”。

其实原来的研究达到这一步,已经接近了发现高血压成因的“蛛丝马迹”,只是我们没换个角度思考。既然临床及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靶器官损害,这说明它们肯定存在着因果关系。但谁是因?谁是果?那就天壤之别了。其实这些“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确实存在着混淆,如果详加甄别,无疑是柳暗花明。如果我们把靶器官看做“因”,把高血压看作“果”,这不就找到高血压的具体成因了吗?在已明确的“靶器官损害”中,像“脑出血”、“心室肥大”、“心率过速”等,是高血压本身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但像“冠脉病”、“肺栓塞”、“心肌缺血”等,血压越高对它们越有利,这种情况显然高血压不是“因”而是“果”。比方“肺栓塞”,肺动脉的压力就会增高,这种情况导致的血压高,我们可以叫“肺源性高血压”。这种情况不是“左心室”肥大,而是“右心室”肺大,就是右心室打出来的血液遇到阻力向回返把“右心室”憋肥大了,这也就反过来近一步验证了“挤、压、瘀、堵”论。

既然讲因果关系,那么从对“靶器官损害”研究就又带出来一个问题,这就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已找到具体原因的高血压。那么把高血压划分成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显然又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矛盾的是,怎样理解其划分的意义?是“有具体原因和无具体原因”还是“已探明具体原因和未探明具体原因”?(1)如果按“原发”字义理解,是没具体原因吗?但目前全世界都在找,实际上也是有原因,任何问题都有“因”和“果”,任何现象发生都不会无缘无故。这样,事实上又对绝大多数病人形成了误导,原发性高血压“终生不愈论”及“终生服药论”怎么解释?(2)如果按“有具体原因未探明”理解,那么这个“原发性”用词不当,不贴切。这样划分就不能自圆其说,课题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想不到的后人可以想出来,想错的后人可以给纠正,顶多是让后人多走点弯路。但是犯这样的超级“失误”会令后人笑掉大牙。

其实,在现已发现的“继发性高血压”中,都能找到“挤、压、瘀、堵”论的症状。像“肾源性高血压”,说明“挤、压、瘀、堵”在肾血管。而所谓“原发性高血压”,只不过是暂时找不到“挤、压、瘀、堵”在哪里。一是说这些迹象已经显现了“挤、压、瘀、堵”论的端倪,只是我们没有进一步深入。二是不应该按“原发性与继发性”划分,所有高血压都是“继发性高血压”。按照“挤、压、瘀、堵”论,都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应该按“已知原因高血压”,“未知原因高血压”来划分,这从下面对高血压的进一步认识中将更为具体。

对“特征高血压”的思索与探讨——

什么是“特征高血压”呢?就是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特征。现行对高血压风险程度预后的分类为三级,尽管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但对具体防范的指导性尚显不足。有的高压180没什么感觉,也可能不出危险,而有的120没事130就难受得受不了,也可能突发高危险情。这就是不同特征的不同区别,这就要具体原因具体对待。而进一步划分特征高血压,主要的目的就是探讨不同特征对不同靶向攻击目标及风险预后的深化。不过对各种风险预后是针对比较严重的、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病的描述,主要是给康友及同仁点启一个思考判断的思路。

一,单纯收缩压高(高压高)。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或者说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知道,血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泵力”,那么离心脏越近的动脉血管压力就会越大。所以离心脏越近的动脉血管受“挤压”不通畅,收缩压(高压)就会越高。也就是说“高压高”的原因,在于动脉血管被“挤压”。怎么验证呢?用绳子扎住或用力压住一条胳膊的肘关节处的动脉网,等几分钟胳膊有麻、胀、木等感觉时,测量另一个胳膊的血压,高压升

的多而且明显。这时再测量被绑扎胳膊的腕压,血压则降低。单纯收缩期高压高,就会造成(脉)压差大。高压高有什么风险预后呢?(1)如果一条胳膊血压高,另一条胳膊血压不高,就是前文提到的情况。那么可能堵在颈肩或者锁骨下动脉,有一侧胳膊就会感觉麻、疼、皱,重者胳膊伸不直,风险预后:(偏)头疼、耳鸣、脑溢血。(2)如果堵在颈椎,那么头部就会供血不足,感觉是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失眠、记忆减退等。风险预后:脑血栓、面瘫、痴呆、脑萎缩、脱发、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脑缺血并发症。(3)如果堵在肺动脉或者冠脉,那么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心慌、心绞痛等,风险预后:心率过缓及二连律、三连率,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二,单纯舒张压高(低压高)。在舒张期,血压高低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血管的总容量和血管里的总血量。随着毛细血管的瘀堵及小静脉血管的栓塞,血管总容量逐渐缩小,低压也就慢慢升高,所以低压高在于静脉血管的“瘀堵”。怎么验证呢?在全身特别是胳膊或者背部查找僵硬、粘连的肌肉,轻者按摩,重者刮痧,再重者“泻瘀血”,血压就会下来,低压降得幅度大而高压降得幅度小。这也是降压药降高压效果明显,而降低压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低压高有什么风险预后呢?(1)如果堵在颈椎部位,那么头部回血不畅,在后脑枕叶部位有“瘀血沉淀增生”。就是前面讲的横沟、竖沟,脖子粗大、有肉猴,感觉是头皮厚(水肿)、头紧、(偏)头疼、头胀,风险预后:脑溢血、脑瘤、脑栓塞等。(2)如果堵在胸椎,偶有驮背现象,也就是体位性高血压的一种。一般在早晨起床时血压高,有的坐着高躺下不高,而有的躺着不高坐着高。背部有肌肉僵硬、结节、脓疖、“肉猴”,有胸闷、气短、心绞痛等感觉,特别是腋下有“肉猴”,伴有血糖高。风险预后:肺栓塞、冠脉栓塞、糖尿病、心肌梗死。(3)如果堵在腰椎,有腰椎变形现象,也是体位高血压的一种。腰疼、发沉、发凉,有皮厚、毛孔粗、脓疖,特别是在五节腰椎左右有增生,用手按摸就像肉瘤一样的钙化肿块,压迫坐骨神经。一般从腰到腿后侧(膀胱经)疼,蹲下起来困难,妇女还有从腰到腿外侧(胆经)疼。风险预后:下肢静脉曲张、肾病、子宫肌瘤、半身不遂。

三,“非勺型”高血压(晚上高)。除了胸椎、腰椎“瘀、堵“与“非勺型高血压”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尿潴留”(尿频、尿急、尿不尽)。那么膀胱膨胀就会挤压血管,白天随憋随尿,不存在这个情况。到晚上特别是冬天能憋尽量憋,所以晚上血压高。

怎么判断是否“尿潴留”呢?有的人排不空会有感觉,没感觉的可以实验:膀胱的容量是350——500毫升,一次排尿量低于300毫升或者更少就会是排不尽。怎么验证血压变化呢?晚上起夜排尿之前先量一次血压,等尿完再量一次就会发现血压降低了。风险预后:这种情况很矛盾,“高压事件”和“低压事件”都可能发生。如果不吃药,第二天早晨血压升高可能突发“高压事件”(脑溢血),如果晚上吃降压药,再赶上“生理血压”低峰,又可能突发“低压事件”(脑血栓或者心肌梗死)。其实,不仅仅是“非勺形”高血压,所有高血压也是这样,依赖药物降压都是有利也有弊。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接下来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探讨。

五,防治高血压——生死抉择

为什么要用“生死抉择”来形容高血压的防治呢?因为它是号称第一杀手的现代流行病。真的就像一个魔鬼,不仅让人天天烦恼痛苦,而且让我们防不胜防,稍有不慎“一命乌乎”。

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发事件”的发生。所以对防治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是关键,措施得当“无妨大碍”,措施不当“在劫难逃”。所以用“生死抉择”一点儿也不夸张,路选对了就能“生”,路走错了就是“死”。

(一)先看高血压并发症的探讨——

严格的讲,高血压的并发症来自两个方面:

(1)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并发症。上文已经讲了,多项“靶向器官损害”并不全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继发症”。其中,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心率过速、心室肥厚等。高血压的第一个并发症是“心室肥厚”,为什么会这样呢?心室为肺动脉和主动脉供血,因为血液循环的阻力超过了原来的正常阻力,为了冲破阻力心脏就要加快加劲。泵出来的血液受到阻力反过来又加大了反流力,久而久之把心室“憋”大了。如果左心室肥大,说明是主动脉循环障碍。如果右心室肥大,说明是肺动脉循环障碍。

(2)其余大都是因为药物降压造成的并发症。降压药物的并发症也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脾胃、心脑、肝肾的“毒”作用,我们都知道怀孕不能吃药,怕药的毒性大,对胎儿不好。可是正常人吃药,毒性就小了吗?对胎儿能造成伤害,对身体其它地方就没伤害了吗?其次是尚没被警觉的“副”作用,盲目抗压的反作用。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高血压是人体的“应答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吃药把血压是降下来了,但是把身体的“自救行为”给破坏了。身体在加油门,吃药却是踩刹车,真正的问题没解决,还会引发其它副作用。血压高的部位给降下来了,但血压低的部位却降得更低。所以高血压造成的各种不适感觉并没有减轻,甚至是加重,像耳鸣、头疼、头沉、头晕、局部没劲等。因为这些情况是因为血压低造成的,应该升高血压才减轻症状,所以全身整体状况会越来越差。

(二)再看降压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吃降压药不等于“治疗高血压”,只是控制高血压。很多人认为吃降压药是治疗,越吃对高血压越好。错了,吃降压药对高血压的好转一点儿帮助也没有,而是越来越重,慢慢加大服药量就说明这一点。

(2)高血压是“未明原因”病症,就是“糊涂病”。找不到具体病因,治本就无从下手,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有降压药都不是“靶向治疗”,也不是“功能修复”,这又是“糊涂治”。所以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是“糊涂病糊涂治”。

(3)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吃降压药是否就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不尽然,也值得探讨。高血压对心脑血管有三大危险:一是脑卒中,二是心肌梗死,而脑卒中又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问题来了,这三大危险是在血压“高”和“低”完全相反的状态下出现的结果。其一,“脑血栓”和“心肌梗死”是“低压事件”。我们都知道晚上最好不吃降压药,因为晚上血压处于低峰,如果吃药很容易“低上加低”,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很多人睡觉“睡过去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降压对“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突发事件不是减少而是增多。我们看看身边常常出事的病人,是不是发生这两大危险的多?他们就像“好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

作业一样”,天天按点吃、按量吃,可他们仍然“难逃恶运”。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琢磨琢磨”吗?其二,血压越高越容易造成“脑溢血”,这也不尽然。因为也有两种情况:如果堵在颈静脉上(血压上的快下的慢),那么越高越容易突发“脑溢血”。但是如果堵在颈动脉上呢(上的慢)?血压越高说明脑缺血越严重,流速越慢越容易形成“栓塞”。一样的道理,越吃药也就越增加“脑血栓”、“脑萎缩”、“脑瘤”、“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

(4)再看降压药物的原理:降压药的作用原理是借助调控身体的其它功能,达到“间接降压“的目的,并不是调理或修复身体本身自有的降压功能,这无疑是“饮鸠止渴”。利尿剂的原理是减少血液里的水份,就像用盐腌咸菜“摄水份”一样,也就是缩小血液的总容量。血压高是因为血液里的水份多吗?现代人的血液本来就粘稠,“粘上加粘”不更容易形成“血栓”吗?β-阻滞剂,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心率,让心脏跳得慢。心脏的快慢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而灵活机动的,心脏越慢越增加“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可能。心脏是什么器官,是全身的动力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钙拮抗剂,各个部位的钙密度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而自行调配进出的。高血压是因为钙游离吗?强行人为调配,身体不会乱套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不是抑制就是阻滞,道理也是一样,都是以牺牲身体其它正常功能和人体正常平衡为代价。而且代价相当大,甚至对身体各系统的伤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吃降压药的人几乎都“阳萎”,性功能下降甚至衰竭。阴茎“勃起”是充血过程,吃了降压药供血减少就硬不起来,硬不大会儿。我们都知道,“伟哥”药原来是治疗心脏病的,在临床却发现可提高性功能,又成了非常知名的“性药”。什么原因呢?降压药是把身体的正常供血量给降低,而吃了伟哥增加了身体的供血,所以性功能又“奇怪”地好转了。那么,降压药干扰的只是性功能吗?身体其它功能呢?如果我们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很多类似问题存在。这就是药物对身体的“胡乱干扰”,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个醒,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仅仅是临床发现的这些。所以药物降压在防止心脑血管病上,全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到底是哪里不通畅?而“千人一方”、“万人一药”严重背离了“对症下药”的医学宗旨。对有的患者是功,对有的患者却是过,并不全是利,甚至“弊大于利”。现行的高血压治疗思路和办法,显然是给身体帮了很多“倒忙”。本来在自救的过程中起码还能冲掉一些沉淀,起码能延缓“瘀、堵”的加重。而人为的药物降压,不但原来的“阻力”不能冲破,本来“瘀、堵”的地方反而会因为压力变小越堵越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再向下分析,就不是仅仅给身体帮“倒忙”这么简单了。它打乱了身体很多原本正常的程序,本来身体出现了一个毛病,现在帮来帮去却帮出一大堆毛病。

(三),如何避免突发事件?

我们已经讲过,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说“病理血压”是突发事件的“定时炸弹”,那么“行为血压”就是造成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只要不点燃“导火索”,炸弹就不会爆炸。那么如何避免灾难的发生,研究“导火索”至关重要。生死系于“一念之差”,关键是我们要对这些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采取积极得力的防范措施,生命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魔鬼时间:魔鬼时间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早晨6点—9点,也就是起床前后。为什么这个时间容易发生危险呢?因为这个时间血压是全天最高峰,而造成血压高峰的原因有三个“不通畅”:1,睡觉时脑枕部长时间压于枕头造成该部血液循环不通畅,最好改用带孔枕头或麻将枕头。参考“长寿枕头”。2,颈椎因改变姿势造成动脉或静脉循环不通畅,最好把枕头的高低调整合理。3,晚上睡觉整个背部压在床上造成背部微循环不通畅,最好侧身睡或变换

姿势睡。另一个魔鬼时间是晚上睡觉中,特别是子夜前后,为什么这个时间容易发生危险呢?因为这个时间血压是全天最低峰,再加上三个“不通畅”,就很容易造成“血栓”。特别是心脏部位发生“血栓”的话,人就睡过去了,最好晚上不吃降压药。特别不能喝“大酒”,酒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如果晚上喝大酒喝到到半夜,“酒劲”老是下不去,血压就老是上不来,很可能就“醉死梦乡”。

魔鬼季节:魔鬼季节也有两个时间段。一是秋末冬初(加衣服的季节),一个是冬末春初(减衣服季节)。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冷热交替季节,人们换衣服不及时,容易受风寒的侵袭。高血压主要是怕寒冷,哪里怕寒冷呢?头、颈椎和脚,脚冷导致下肢循环不好,引起血压升高,一定要让脚感到热乎。特别是头和颈椎怕寒冷,因为它们的外部毛细血管里的瘀血本来就很粘稠(像果冻一样),流速本来就已经缓慢了,再加上强烈的寒冷,特别是长时间在室外,血液流动就更加缓慢,极易诱发“血栓”。冬天里室外的水管都要用防冻的东西包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外出一定要戴帽子和围巾,只要保护好脖子和头,就会避免危险的发生。

魔鬼行动:主要是生活习惯,前文已经说过,诱发高血压突发事件的因素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另外需要补充的还有几个方面:(1)降压药选择:一定要看说明书,了解降压药的原理,最好有自己值得信赖的专家指导用药。绝不能看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跟着吃,特别是不能自己到药店随便买药。就像前面分析的,如果心率正常的人,吃了降低心率的降压药,造成心率过缓,就更容易“血栓”及“心梗”。(2)降压药的数量:降压药的作用就是降压,高的时候吃,不高的时候可以不吃。关键是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特点,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很多患者家里连几十元钱的血压计都不备,夏天不知道减量,冬天不知道增量。好像吃药是为医生吃的,天天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能不出意外吗?(3)服药时间:一般降压药起效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所以要掌握自己的血压高峰以前吃。等感觉难受,量血压高了再吃已经晚了。再一个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晚上不吃降压药。(4)喝大酒:前文也说了,如果晚上喝大量的白酒,血压会“低上加低”。特别要强调的是,把泻出来的粘稠“瘀血”放在白酒里浸泡会形成“皮筋”一样的胶质,这或许就是全世界都在寻找的“血栓因子”。(5)输液:中国人好“打吊瓶”,一有点毛病就喜欢输液。如果长时间输液再加上排尿不方便、不及时,液体大量进入血管,血压就会升高,很容易突发“脑溢血”。(6)喝冷饮、冷啤、吹空调:喝冷饮、冷啤进入胃里,会造成周围毛细血管拴塞。经常开空调,会造成末梢循环缓慢,瘀堵越来越重,身体内里也会因为循环缓慢造成“血栓”。

六,高血压的康复有很多办法

首先对两个定论进行探讨:一是“高血压不愈论”,二是“终生服药论”。这两个定论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目前没找到真正的发病原因。但是没找到不能说永远找不到,现在的“药物疗法”只能抗压。现代医学不仅把高血压、糖尿病定为“终生不愈”,对付像失眠、头疼、气管炎、鼻炎、颈腰椎等等很多“慢性功能性病”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病人和医生各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一是病人为什么得病?是因为在“生活习惯”上违规太多,这是病人的错。二是医生在治病时不重视和利用人体的“自愈功能”,企图用医疗战胜或代替人体自愈,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又是医生的错。错上加错,终生不愈论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对付高血压,药物降压并不是唯一的办法,采用其它疗法康复的大有人在。不要因为一叶障目而挡住我们的视野,只是没人专门收集、总结、推广。

早期高血压,坚持游泳和放风筝或者走步就能康复,大家信不信,不信就试试。当然时间要长,只要有效果就继续,要长期坚持。如果再不信高血压能康复,那么再告诉大家一个“回归疗法”: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出苦力、流大汗,看看还有几个高血压不能康复?其实说白了,高血压就是“富贵病”、“生活习惯病”。只要改变生活习惯,天下无“高”。但现在的生活充满诱惑,没几个人愿意再回到从前。

那么大家就尝试我介绍的“自诊自疗”,高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帮助或者辅助身体净化血液、清理淤堵、解决“阻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我介绍的办法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又很复杂。说简单就是道理简单: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就是“瘀堵”,调理的目的就是“疏通”,调理的办法就是“活血化瘀”。说复杂就是做法复杂:因为“瘀堵”也可能在胳膊,也可能在腿,也可能在颈椎,也可能在胸椎,也可能在腰椎,也可能在骶椎,也可能在一条经络或几条经络,也可能在某个器官或多个器官,这就是“辩证”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症状细心地查找堵点,每个人也可能有一个堵点,也可能有多个堵点。对这些堵点怎么理疗呢?就是应用“自然疗法”。自然疗法几十种,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与大自然作斗争,与病魔作斗争而积累总结出的瑰宝。以效果好而快,又被人们愿意接受的,就是常用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温灸、清瘀等几项。对脊椎变形的,我们可以按摩加温灸进行复位。对肌肉僵硬粘连的,我们可以刮痧加拔罐使其松弛、剥离。对增生肿胀的,我们可以穴位贴灸和经络包灸,也可以清瘀。总之,针对各种症状,可以用一种疗法,也可以联用几种疗法。理疗的效果好,速度快是目的,所以要灵活运用。不同病症的具体理疗措施,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

因为每个人的病情都不尽相同,我不可能把每个人想要的都介绍得面面俱到,这里只是简单说明要点。如果认为我是“授人以鱼”那是幼稚的。把它理解为“授人以渔”,那么大家在自诊自疗中才不会感到“束手束脚”,应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庄子》里讲一个做车轮做得特别好的老木匠,告诉徒弟说,我可以教你怎么刨、怎么削,怎么弯,但是刨、削、弯到什么程度,这个感觉,我教不了你。

很多人认为自然疗法登不上大雅之堂,不相信高血压能康复。那么就用事实说话,按照我的理疗办法,一般高血压,3—5天就会有明显的下降,随降随减降压药,一般15天就能彻底停药。中度1—2个月,重者(病史及服药史长),3—5个月彻底停药,况且身体的其它不适都相应地减轻或消失。当然,我说的时间需要长,是考虑到承受能力和休养需要,要循序渐进而不能操之过急,一是身体调整需要时间,二是减药停药身体有“戒断反应”。我的座右铭是“治病忌埋患”,不能为了治病把身体搞垮了,一切都应向好的方面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能治好病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有时一碗水能救人一命,对于这人来说,水就是最好的药。自然疗法能把高血压治好,自然疗法就是最好的药,身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再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就是好药,再高明的医术治不好病就不是好医术。

很多人好问,这样调理高血压是根治吗?你解决的是根本问题,当然是根治。不仅高血压是根治,连冠心病、头疼病、心率失常等心脑血管病都相应得到根治。因为高血压是“罪魁祸

首”,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抓住问题的源头,系列问题一应而解。能撑多长时间?你只要改变生活习惯,想撑多长时间就能撑多长时间。一辆汽车,在好路上跑出毛病就会少,在孬路上跑出问题就会多。带着毛病跑,报废得就快。人也是这样,汽车还要三级保养,何况人的健康呢?更需要自己精心呵护。所以健康在病人自己,自己对不起自己的身体,反过来身体就要惩罚自己。

大家一路看下来,肯定感到压抑,我也感到压抑。但有些话不得不讲,换个轻松的话题作结束语:毛泽东出身一介穷书生,带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又有飞机又有大炮的八百万蒋家正规军。蒋介石可有数不清的战将,又都是科班出身,为什么败给了一帮“泥腿子”?关键是毛泽东思想。他成功了,成了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他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在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个神话。凭得什么?凭得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活学活用”。他饱览群书但从不拘泥于书中所教,都是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发挥。

学书之人分三等:普通人,学知识、学经验。聪明人,学技巧、学方法。高明人,学思想、学智慧。

高血压回访问卷

老年病科高血压病出院病人随访问卷 问卷题目 第1题:电话接通情况:( ) A成功 B无人接听 C无法接通 D 关机 E号码有误、过期、空号 备注:开场话术:您好,我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保健中心的医生,您X月X日在我们医院心内科住院,现在我需要给您做个随访,大概需要5-10分钟,了解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以及为您介绍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您现在方便吗? 第2题:接受随访者身份:( ) A患者本人 B患者其他联系人 备注:如果接电话者为病人家属,要询问患者本人能否清晰表达,如能尽量取得病人本人的电话,同时修改随访档案记录,患者不能自行表述或无法提供病人本人电话的,再对家属进行随访,原则是对患者情况了解的人进行回访。

第3题:目前有哪些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不适? ( ) A头痛 B头晕 C恶心、呕吐 D 耳鸣 E视力模糊 F呼吸困难 G心悸、胸闷 H鼻衄 I无明显不适 J不清楚 备注:不适症状持续而明显时,提示病人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即使现在没有,提醒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至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主要指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不适,其他疾病如声带息肉等导致的不适另外记录在“随访内容”处。 第4题:其他与高血压病相关的不适记录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接受随访者反馈的患者的不适症状或体征,若在前一题选项中未包括的,可记录在此题中。譬如肢体麻木、语言、运动障碍等。如没有则不填。同上题,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至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主要指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不适,其他疾病如声带息肉等导致的不适另外记录在“随访内容”处。 第5题:出院后是否有定期监测血压? ( ) A基本没有 B偶尔,不定期(想起就测1次) C每周3次以下 D每周3次以上 E每天 F不清楚

高血压常用术语

高血压常用术语 ●历届全国高血压日宣传 第一届1998.10.8 :了解您 第二届1999.10.8 :控制高 第三届2000.10.8 :普及高 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第四届2001.10.8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第五届2002.10.8 :控制高血压 从社区做起 第六届2003.10.8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第七届2004.10.8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常用术语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影响血压的因素:1、增减血容量,2、血管的收缩或扩张,3、心肌的收缩力。平常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对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高血压: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脉压: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KPa: 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 毫米汞柱,人们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 (毫米汞柱)=0.133kPa (千帕斯卡) 7.5 mmHg (毫米汞柱)=1 kPa (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应<130mmHg,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病例分析——高血压

第三章 病例分析 ——高血压病 一、概述 1.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症状,长期高血压更可以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或两者都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病因及危险因素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及基因因素 (2)环境因素 饮食中高盐、钾、钙摄入不足;体重超重、中度以上饮酒、胎儿营养不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4.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 危险度的分层可以血压水平结合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降压,还要考虑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及逆转。

二、诊断依据 1.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均高于正常。 2.除外症状性高血压。

3.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 4.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 5.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三、鉴别诊断 1.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明显的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高血压。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价值。糖尿病肾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肾血管疾病 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特点为病程短,为进展性或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明显(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连续性或收缩期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两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可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动脉造影等以明确。 3.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典型病例常表现为血压的不稳定和阵发性发作。发作时除血压骤然升高外,还有头痛、心悸、恶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视力减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发作可由于情绪改变如兴奋、恐惧、发怒而诱发。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可乐定试验等药物试验有助于作出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①轻至中度高血压;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发作性肌无力或瘫痪、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凡高血压者合并上述3项临床表现,并有低钾血症、高血钠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 降低。 5.皮质醇增多症 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所致,表现为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血糖增高,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17羟或17酮类固醇增高,肾上腺超声可以有占位性病变。 6.主动脉缩窄 多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如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缩期杂音,应怀疑本症存在。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主动脉造影可

【免费下载】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一、高血压病概述 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在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 为舒张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非同日连续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压达到上述标准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的会计、司机及肥胖者、摄盐较多者等一些人群属于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比较高,他们最近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25岁以上、40岁以下人群,正常体重下患病率只有 11.3%,而肥胖者患病率达到44.5%;40岁至60岁年龄段,正常体重患病率为29.1%,而肥胖者则高达 54.1%;60岁以上年龄段,正常体重的人,患病率为 54.2%,而肥胖者则高达72.1%。 调查还发现,精神紧张者患高血压病的较多。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例如驾驶员、证券经纪人、售票员、会计等人群,如果再缺乏体育锻炼,易患高血压病。 摄入食盐较多者是一个突出人群,这类人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低钠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严格限制摄盐后,血压有所下降。 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因此父母患有高血压病者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病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 另外,长期饮酒吸烟者、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也都是高血压病高发人群。 三、高血压病人日常须知 如果发现了血压增高,那么就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到底是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做好高血压的防控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任务之一。防控高血压是一项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系统工程和惠民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大事。 一、目标: 1、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水平。 2、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提高高血压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比例。 3、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血压,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高血压患者的筛出 1、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 2、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

三、社区高血压防控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高血压防治能力 (1)建立、理顺和协调好中心、服务站、医院三者的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便捷的双向转诊条件,减少转诊环节,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2)邀请协作医院相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进行技术“帮扶”或坐诊,或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高血压诊疗服务。 (3)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建立高血压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2、高血压的药物防控和非药物防控。 高血压的药物防控主要是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继发性高血压或是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其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给出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控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1)增加日常活动量,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高血压病合理选药及常见治疗误区概述

高血压病合理选药及常见治疗误区概述 发表时间:2016-01-22T15:53:22.8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司武银 [导读] 新疆塔城裕民县江格斯乡卫生院新疆塔城如何合理选择高血压药物给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几类高血压药物选择基层低年资医务人员存在困惑。 司武银 (新疆塔城裕民县江格斯乡卫生院新疆塔城 834800) 【摘要】高血压病是现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不能遵医嘱用药,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导致控制率低,并发症升高。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治疗方面分析,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合理用药;治疗;误区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87-02 随着高血压病患者日益增多,高血压病用药选择及用药不合理存在较多的误区[1]。如何合理选择高血压药物给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几类高血压药物选择基层低年资医务人员存在困惑。为了合理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控制高血压在合理范围内,使血压达标,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品质。本人现三年对18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及随访及存在的误区概述一下: 1.对高血压病患者未进行高血压分级或血压测量一次就药物干预,临界高血压进行药物干预,没有明确并发症和血压升高选择短效钙拮抗剂,慢性中度高血压病人同时使用短效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2.对患者降压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对于部分血压显著增高乙达多年或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不调剂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否则会引起不适,诱发脑血栓形成,心绞痛,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3.另一误区: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不针对病情恰当用药,用药剂量或次数随意调整,药品种类频繁更换,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敢用药。原发性离血压的治疗药物,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所以,患者不可擅自减量。另有患者感到效果不佳,擅自加量服药,结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肾功能损害。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或医药知识欠缺,部分患者甚至在血压降至正常后断药,结果过段时间血压再次升高,再服药降压,人为的造成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大幅度波动状态,不但没有治疗效果,反而使病情恶化,甚至会导致“高血压危象”以及严重的并发症。[2] 4.药物联合选用不当,同类降压药物联合(例如尼莫地平与其它CCB联合)利尿剂联合除外。有不少患者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要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不良反应;也有的是受周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如前面说的,别人吃什么药自己也盲目跟着吃。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CEI+ARB重复用药,如(含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加用噻嗪利尿剂)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5.忽视血压参数变化,对于血压24h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选择长效的缓释片或控释片。不能因为血压2~3天无显著降低而否定药物疗效。 6.降压药物用药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临床医师对降压药禁忌掌握了解不足,或只是重视药物作用,忽视其它的不良反应。对诊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考虑不足,对各类降压药物的相对优势了解不足,因此无法做到恰当的个体化治疗。事实上,降压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甲基多巴可出现嗜睡、眩晕、腹胀等不良反应;优降宁的不良反应更多,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多梦、定向障碍等,恶性高血压及肾衰晚期、甲亢、精神患者应忌用;卡托普利可出现咳嗽、皮疹等,孕期及哺乳妇女不宜服用[3]。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7.下列优选方案请结合患者病情可选择: (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死选择β受体阻滞剂+ACEI。 (2)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优选ACEI+β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优选ACEI或ARB,对于反复低血糖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 (4)合并慢性肾病优选ACBI或ARB,如血肌酐短期升高到基础值的30%以上,要慎用ACBI,ARB或停用,选用袢利尿剂。(5)高血压并发支气管哮喘,选用ACBI或ARB,禁用β受体阻滞剂。 (6)高血压并发消化性溃疡,抑郁症优选ARB,不选用利血平复方制剂。 总之概括:对于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视血压的控制程度采用联合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尽最大能力控制好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均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5,09:31-33. [2] 许好良.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07:191-192. [3] 朱艳,刘亚红,仇晓峰.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中国药业,2015,04:51-54. [4] 孙立峰.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2):16-17.

盐敏感性高血压药物治疗选择

盐敏感性高血压药物治疗选择 作者:牟建军[1]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文章号:W109800 2015-10-15 1:14:16 “咸者,脉弦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盐的过多摄入与疾病间的关系。近代研究进一步证明,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患危险直接相关,而且减少盐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也能相应降低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率。与此同时,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盐与血压的关系还存在盐敏感性(Saltsensitivity)问题。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一、盐、盐敏感性与高血压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促使机体保存电解质的自然选择性压力一直持续性地存在着,其重叠效应是强化保留从食物获得的钠。随着盐作为食品的保存手段和现代快餐食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盐的摄入成倍增加。盐的摄入过多促进和维持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近百年来,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了钠盐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且盐与血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北方地区平均约为12-16克/天,南方地区约8-12克/天,且青少年与儿童盐摄入量也显著超标。与此同时,膳食中钾摄入量或钾:钠比值明显偏低。可以说,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偏低,钾:钠比值偏低一直是我国人群传统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减少饮食钠的摄入有降低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个体血压的临床效果,甚而减少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2006年W HO“法国巴黎论坛和技术报告”建议把盐(氯化钠)的每日摄入量少于5g(或2g钠)作为人群营养摄入的目标。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人类电解质保留机制对自然选择的相对有效性不匀称,造成人们对盐负荷的血压反应呈离散性分布,有着显著的群体性差异;同样,在一个人群内个体间的血压对限盐亦呈现不同的反应。这种有效潴钠机制的不均匀分布可以解释对血压盐敏感性的显著群体差异性。一个个体的血压对于盐摄入的反应是由基因因素、年龄、体重指数、伴随疾病等因素决定。血压的盐敏感性是指相对高盐摄入所呈现的一种血压升高反应,与此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通常涉及人口、民族和社会因素、肾脏功能、激素和饮食习惯,盐敏感者在血压正常人群中的捡出率从15%到42%不等,高血压人群为28%到74%。在我国北方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盐敏感者占58%,高血压家族史阳性青少年中约4 0%为盐敏感者。我们对陕西“儿童高血压队列”中盐敏感儿童的18年随访结果显示,盐敏感组18年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大于盐不敏感组,提示盐敏感性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易患因素之一。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调查显示,盐敏感者的远期生存率及无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不论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患

简述高血压

简述高血压 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在中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而其中高血压就有2.7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概述 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当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就说明可能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和(或)80~90 高血压≥140 和(或)≥90 1级高血压140~159 和(或)90~99 2级高血压160~179 和(或)100~109 3级高血压≥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 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或简称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约有1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升高是因为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一种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与很多疾病不同,高血压对人体的感觉影响并不大,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这很容易让人对它掉以轻心。“三高三底”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点,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底。而事实上,高血压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坏,最终可能危机生命。 高血压可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动脉、心脏以及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视网膜。

高血压问卷调查表

高血压综合管理调查问卷 给调查对象的一封信 尊敬的居民: 您好!我们是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护理本科的学生,为了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您关于高血压相关的情况,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害因素,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您的回答对我们很重要,希望您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您的回答将给予保密。谢谢! 填表说明 1.如有需要者问卷上所有调查问题可由调查员边询问边同步将调查结果填写在问卷上的方格内。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右边方框里,或在横线上填写所要求的内容。 3.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第七题为问答题,请被调查者在题目下面写出自己的建议。 5.调查完时调查员要认真核对,防止遗漏问题。 一、基本情况 1、您的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 2、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3、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及以上 4、身高: cm 体重: kg 5、您目前血压是: / mmHg 6、您何时被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年月 7、你居住在什么地方? A.县城 B.乡镇 8、你有经常测量血压吗? A.有 B.没有 9、您最近一次测量血压是什么时候? A.最近3个月内 B.3-6 个月前 C.6个月至1年前 D.1年多前 E.我不记得了 F.我从未测量过血压 二、高血压的知识 □1、您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多少吗? ① 140/90mmHg ② 160/95mmHg ③145/95mmHg ④不知道 □2、您知道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吗? ①知道②不知道 □3、您认为缺乏体育锻炼者易患高血压吗? ①容易②不容易 □4、您认为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 ①只需药物治疗②只需非药物治疗③两者均要④不知道 □5、高血压治疗方案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①只看血压水平②综合考虑进行危险分层③不知道 三、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 1、您的家人有高血压病史吗?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中国高血压有“三大”特点,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 该做什么检查 根据现有证据,我国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需降至150mmHg以下,但并不是说,150mmHg 是最佳血压,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到140mmHg以下。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治疗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预防和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发病和和死亡。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1老年人高血压 治疗原则: 1.老年患者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但应逐步降压,尤其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 2.应测量直立位血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并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 3.许多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心血管情况,选择药物要非常慎重。 4.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难度大,许多老年患者需要两种或更多药物控制血压,老年人的收缩压目标为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2 妊娠高血压 1.治疗原则:①镇静防止抽搐。②积极降压。③终止妊娠。 2.降压药应用:当血压升高>170/110mmHg时,积极降压,以防中风及子痫发生。 紧急降压药物:硝苯地平:10mg含服,必要时再给药。拉贝洛尔:25~100mg加入5%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15分钟后可重复。 缓慢降压药物:阿替洛尔:100mg,1次/日(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甲基多巴:0.25~0.5mg,3次/日;肼苯达嗪:口服25~50mg,3次/日;依拉地平:2.5mg,2次/日。 (注意:钙拮抗剂不能与硫酸镁合用,潜在协同作用可致低血压) 3.孕期不宜使用的降压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引起胎儿畸形。利尿剂: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先兆子痫妇女血容量减少,除非存在少尿情况,否则不宜使用利尿剂。 3 合并脑血管病 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降低的本身,目标血压应<130/80mmHg,因此所有合理的药物治疗都可以采用。现有的证据表明,吲哒帕胺或培哚普利加吲哒帕胺长期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危险。钙拮抗剂可降低脑卒中发生。 缺乏有关对急性卒中降低血压是否有益的证据,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卒中后临床情况稳定下(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天)才可开始。 4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极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患者中证实,β-受体阻断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能明确预防心血管事件,延长寿命。这种效果与血压下降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 国外几项大规模试验研究也提示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事件两者相似。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其他降压药效果一样,在降低试验的联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衰和卒中)的比较中,与利尿剂的作用相当。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作用除了与降压有关外还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5 难治性高血压 指用3种以上足量降压药(其中必须包括1项利尿剂),血压仍未降至<140/90mmHg。 处理原则:在所有努力失败后,在进行严密观察下停用现有降压药,重新开始应用一种新的简单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6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除控制体重,限制盐量,积极降低血压外,ACEI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舒张期心力衰竭在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是常见的,并且预后不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断剂。除非有其他适应症(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否则在舒张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洋地黄。 当发生收缩功能不全时,除降血压治疗外,利尿剂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洋地黄类药物虽然也可改善症状,减少因心衰而住院,但并不改善预后。如无禁忌证,应积极使用ACEI及β-受体阻断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不要使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断剂。在重度心功能不全服用ACEI

高血压最可怕的八大危害

高血压最可怕的八大危害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有人预测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将一直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因此,高血压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病的主要根源。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 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糖尿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 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血脂 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肾脏疾病 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 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左室肥厚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 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高血压有许多合并症或与许多疾病并存,若不及时坚持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认识问答

高血压认识问答 *导读: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1、问我国目前高血压现状是什么情况? 答现在高血压在全世界的患病率都越来越高,而且年龄越来越低,总体来说高血压有四个特点,一历史最久,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二流行最广,全世界所有地区都有;三危害最大,造成心、脑、肾病变,残疾死亡都是第一位;四隐蔽最深,往往没有症状,所以高血压值得高度重视。 2、问有关高血压通常会提到三率,三率是什么概念? 答主要指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现在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 3、问我国现在约有多少高血压病人? 答 2002年全国做调查,2004年公布数据,中国高血压病人有1.6亿,最近根据阜外医院卫生部专家委员会的研究,高血压病人已经到了两亿。从2002年的1.6亿到2006年两亿,一年增加

将近一千万病人,这个数字非常严重,后果非常可怕。 4、问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是他们对身体状况不关心吗?还是有其它原因? 答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没有什么症状,很多人得了高血压后也不在乎,有人比较在乎,但因为没有影响生活,而且身边又有那么多人都是高血压,所以没有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还有是没有很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大、工作忙,比较容易患上高血压。 5、问现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标准是多少? 答正常的标准是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为正常。 6、问有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血压应该高一点,这种想法对吗? 答以前觉得岁数大的人高压可以高一些,但现在研究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血压升高都有危害,因此现在把140/90定为界限,但是正常标准是120/80mmHg,理想血压是110/70,介乎120/80到140/90之间,是偏高,但还不算高血压。

高血压社区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也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 一、什么是高血压病、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社区管理、做点什么? 我们讲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注意:以前讲是病,现在是综合征,说明它不单单是一个器官或者局限的病状,而是有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影响。主要损害的是全身细小动脉血管(像眼底、肾、心脏的冠状血管,脑血管和末梢循环等等)非同日(间隔7天左右)平静状态下测量3次血压均超过140/90,不管上压还是下压,有一个超过标准就可以诊断高血压。高血压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他的并发症(高血压本身不致病,关键是血压高了以后对小血管的损害,时间长了,血管变硬、变细、变脆了,波动一大,血管破了或塞住了,相应部位就出问题了),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像脑梗塞、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很多就是高血压长时间不控制慢慢演变而来的,而且高血压病人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无声无息很多人也比较容易忽视,但这恰恰就是他的可怕之处,可能有的人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已经是在有相关并发症出现时了。“无声杀手”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看到了一方面高血压无声无息,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另一方面,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的危害,脑卒中、冠心病发生后的高致残、致死,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广大居民的关注。同时,由于高血压呈现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目前我们大医院的专科诊疗也日渐饱和,已经无法满足高血压的防治需要,正因为如此,高血压在社区的预防、治疗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社区管理同专科医院存在着区别,专科医院对疾病本身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更加侧重,等着病人上门,属于被动式医疗服务,受众相对局限。社区高血压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发现及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指导(35岁首诊测血压,结合卫生平台及社区人员体检新检出血压异常者,肥胖、I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患者、明显家族史的),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对个案进行分类干预,以及提供药物治疗意见。同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受众人群庞大,也决定了它更多的是走出去、面对面、更细致、更丰富的主动式指导服务。 二、高血压有如此的危害,那我们如何治疗和控制好血压? 首先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进行。社区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详细制定治疗方案。基药实行以来,社区中高血压药物还是比较全面,基本能保证大众需求。药物举例:而且社区配药更便捷,诊疗费优惠等 讲到治疗,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用什么药,在社区门诊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病人吃的高血压药不是医生开的,而是邻居朋友吃什么药,自己也吃什么药。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我们讲高血压用药要个体化,别人有效的药你吃了可能效果不好,别人吃了没什么反应你吃了可能会有不舒服。临床上常用高血压药分5类:类别、基药代表药物、适应患者、禁忌患者 我们在社区也经常听到一些患者关于用药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有的从别人那听来的,不知道对不对。举个例子:1得了高血压,即使很高也别急着吃药,会吃上瘾的,戒不掉的;2、刚开始吃药吃得差点的,不然以后吃其它的不管用的3、只吃一种药就够了,病情严重的才吃两三种。这些其实是患者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 1、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尚无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稳定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谓的 长期规律用药,停药后就会又反复。 2、高血压药不分好坏,但临床还是建议尽可能选用长效、一般的降压药物,有点病人吃心痛定、 复方降压片,吃是可以吃的,但有的人容易忘记,应该吃3次的只吃1次,而且从医生角度来看,长期服用这类药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打个比方:河流)像老年人比较适合长效药物如国产钙离子拮抗剂(施慧达、安内真)或利尿剂(寿比山、武都力)一天一次,费用在1元/天内。 即经济又方便 3、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恰当的联合用药产生的降低血压效果是单独治疗所获效果的两倍。 而且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抵消或减少单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例如:施慧达(脚肿)+武都力(退肿),既更有效的降低了血压,也消除了施慧达引起的脚肿问题。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新进展 摘要目前高血压有两大趋势,一是患病率和发病率上升,并发症加重。二是发病年龄降低,中青年患者增加。本文叙述了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表现、典型病例及预防和护理等。解释了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提高的原因,并提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上存在哪些问题和阻碍,有哪些进展,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高血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例进展护理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1]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高血压与遗传、饮食、环境、肥胖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遗传遗传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病率为40%[2]。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病者则高2~3倍,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虽然生活环境相同但前者更易患高血压[3]。 (二)饮食高脂、高盐、低价低钙低镉饮食和长期饮酒等都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1.盐类与高血压最密切相关的是Na+,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在摄盐较高的侰,减少每日摄入食盐量可使血压下降[4]。2.饮酒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可能与饮酒促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三)环境职业和环境流行病材料提示,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环境噪音及不良视觉刺激者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基本知识问卷调查表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表 各位居民:您好! 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本人的知晓情况如实回答,谢谢! 性别:男女年龄:岁 以下均为单选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打“∨” 1. 您认为血压值大于多少可判断为是高血压? A 150/100mmHg B 140/90mmHg C130/80mmHg D 130/90mmHg 2. 您知道血压的波动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吗? A 运动 B 肥胖 C 气候 D 情绪变化 E 吸烟、酗酒 F 以上都有影响 3.您认为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吗? A 是,不能治愈,但多数能控制在良好水平 B不是,能治愈 C不知道 4.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A 超重或肥胖 B 遗传 C吸烟酗酒、食盐摄入量过多 D 以上都是 5.您认为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发展成下列哪些疾病? A 冠心病 B脑卒中(中风) C肾功能不全 D 以上四种都可能 E 高血压是独立病,不会发展成其它病 6.您知道预防高血压有哪些方式吗? A 低盐饮食 B 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C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D 以上都是 7.您知道健康人群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是多少吗? A 10克 B 8克 C 6克 D 4克 F 不知道 8.您认为一个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时,是否有必要继续服药? A 是,必须坚持用药 B 否,血压控制不好时再吃药 C 不知道 9.您认为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血压是否降得越低越好? A 当然越低越好 B 不太清楚 C 根据年龄、脏器损坏程度而定 10. 您认为高血压可能对哪些器官会造成危害?

A 心 B 脑 C 肾 D眼 E 以上都可能 F不知道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

XX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XX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书 一、概述: 高血压是世界高发的流行病之一。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每10年上升的速度达到25%。中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据资料显示我国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患者总数的30.2%,进行治疗者24.7%,得到有效控制的仅为6.1%。相当于美国20年前的知晓水平。因此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促进教育,对我们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并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社区现存问题 1.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本身重视程度不够,尤其知识层次较低,经济收入较少的家庭对自己疾病的知晓率低,治愈率低。 2.高血压病需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而一部分患者只采取药物治疗而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克服相关因素,疾病控制满意率低。 3.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坚持长期治疗药物忽停忽用,疾病控制满意率低,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高钠盐饮食:据我们调查社区居民平均摄盐量17~17g/d,明显高于生理需要量和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 紧张刺激:紧张刺激引起一系列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此期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 超重与肥胖:体重增加所导致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首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酒:饮酒过量 吸烟:吸烟可在短期内使血压急剧升高,高血压患者戒烟后可大大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缺少锻炼: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脏功能。 遗传因素:高血压是多种遗传性疾病,这种病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环境因素有关。 三、目标 总体目标: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具体目标: 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数/辖区高血压人数×100%) 四、对象: xx社区18岁以上职工及家属。 一级目标人群:高血压患者、家属、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二级目标人群:社区医务人员、同事、朋友 三级目标人群: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