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解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

如何解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

2018年第2

【摘

要】马克吐温的幽默描写是其作品的特

色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解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指出其经常采用第一人称和孩童的视角进行描写,并善于运用幽默结尾和丰富的幽默技巧。希望通过以下分析,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马克吐温;作品;幽默;艺术特色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幽默作家,他被许多人称赞为美国文学之父。他有不少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中,经常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现实社会进行讽刺和抨击。针对其作品中的幽默特色和描写方法展开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一、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幽默描写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采用直观明了的第一人称进行幽默描写,带给读者特别的感受。其实,这也正是马克吐温的独到之处。许多作家在创作时都不会使用第一人称,这是因为第一人称会对故事的时间、地点描写造成限制。但马克吐温却非常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并且能以此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第一人称的运用可以提升故事的真实性及可读性,让故事融进读者内心,进而在读者和作家之间构建起一架沟通的桥梁。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故事讲述时,也更加容易让读者领会到其中的幽默内涵,并读懂其包含的深意。此外,马克吐温的作品中还营造了一些幽默的场景,只有读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感受。比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生动活泼且又天真无邪的语气,道出了一位少年对现实的看法。所以,这一描写方式可以让故事的幽默性表现得更加到位,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1]

二、采用孩童的视角进行幽默描写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一些关于孩童的描写。例如《王子和贫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这些儿童作品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要描写儿童,而是站在孩童的视角,讽刺并揭露现实社会中丑陋的现象。所以,马克吐温对于一部分文学作品当中孩童形象的描写,也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其实,这些儿童作品基本都是在他创作的巅峰时期完成的。他以孩童纯真的眼光审视当时的社会,使人在强烈的对比之下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黑暗与庸俗,进而激发人们的反思与批判。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中,他对孩童形象的描写并未只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孩童的内心,对其思想进行了表述。[2]所以,这类儿童作品的创作实际上也是运用了独特的幽默描写手法,让孩童来完成一些成年人做的事情。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描写了汤姆和贝奇同桌的时光,其实是对成年人求爱方式的讽刺。他巧

妙地将孩童作为了描述对象,使得幽默的讽刺力度进一步加强。

三、采用戏剧化的幽默结尾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不单单表现在语言和技巧方面,并且还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也有所展现。他所设定的故事情节,通常都会发生令人惊讶的结局,从而达到戏剧化的幽默效果。马克吐温的小说作品,其情节一般都具备规律性的特点,他经常是预先设计好故事的总体结构,再利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线索将其串联起来,一步一步地将读者引入到故事内容当中。但是,每当故事发展到尾声的时候,他就会突然来一个颠覆性的结局,比如原本善良的人物变成了反派角色,从而推翻读者的认知,使读者的常规思维模式发生重大转变。这样一来,也能够产生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赋予小说浓厚的戏剧化色彩。比如《竞选州长》,主人公本来应该拥有完美结局,却在最后成为了“伪证犯”,这就是戏剧化的幽默结尾。虽然出乎读者意料,但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马克吐温正是运用了这种方式,表达出对当时美国选举虚伪现实的嘲讽。[3]

四、采用丰富的幽默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马克吐温经常运用夸张、对比、双关、比喻、飞白等多种手法,营造出独特的幽默效果,让读者原本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和舒缓。他有时甚至会采用一些不和谐乃至于矛盾的事物,通过对比来表现出幽默的写作风格。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猫和狗在庄严的教堂中乱跑,这就是明显的矛盾对比。再比如《政治经济学》中,采用了极为夸张的手法描写人们观看避雷针这一事件,使人体验到一种极致的幽默感。而在《竞选州长》中,他将情色的流露和幽默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西方文化中独有的幽默感,令人印象深刻。但他在作品中对于幽默的表达,并不是为了要让读者发笑,而是为了对丑陋的现实进行讥讽。他的幽默总体来说就如同火山爆发一般,让人产生不可思议而又淋漓尽致之感。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马克吐温经常在作品中采用幽默的手法进行故事描写,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深入研究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有助于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薛丽萍,张永美.浅谈马克·吐温作品中的美国式幽默[J].中国西部科技,2012,8(08):81+83.[2]陈佳雷.从幽默到讽刺———小论马克·吐温文学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英文)[J].科技信息,2013,(17):196+215.

[3]刘敏.从轻松的幽默到辛辣的讽刺———浅析马克·吐温几篇作品中的讽刺和幽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5-27.

如何解读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

申晶

(长沙市南雅中学,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大家都知道,法学中国化的过程非

常漫长,针对这个过程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加强我们科学和民主的法制观念,同时还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较多的方式与途径,以至能够进一步了解法学中国化。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述入手,介绍了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现状,并对法学中国化进行了有关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在当前阶段的法学领域中,人们也慢慢开始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针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指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最为基本的原理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应用,同时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结合在一起,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中国国情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则是其最为关键的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概述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非常注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决定。在这之中,

上层建筑中的关键内容就是法学,因而,必须根据经济基础来做出决定。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法学也一样会对经济基础造成影响,在这之中包含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

第二,批判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针对资本阶级民主和法制本质给予真实的揭示,受到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因此,资产阶级一直提倡的平等和法制,并不属于真正的平等法制,其实际上是在不平等条件中的平等。第三,马克思法制蓝图。在马克思理论方面,要求必须明确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责任,将苏维埃工作人员和机关的责任高和责任心加强。因此,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言,想要对政治上的平等法制加以实现,马克思已具有自身的见解。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现状

(一)理解和把握法学的概念

给予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较多的词汇,同时被加以运用。不过在马克思主义中,对于资本主义国家重视的自由民主,其从本质的角度来说,仅仅只是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剥削,并且还对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进行剥夺。

以至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时推动了自身灭亡和崭新生产模式的出现。但是,中国法学领域针对此概念的认知和应用,则是法学中国化的过程。

(二)法学中国化研究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内容和中国的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主要围绕实践为中心。然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科学且合理的摒弃有关文化。从马克思法学内容的角度考虑,由于这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的一部分,因而,中国化过程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必须保持相同。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一)不断将法学实践加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学,一直以来都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并且对自身加以丰富的一种状态。马克思也曾经明确的表示,只有法律成为实际法律时,也就是成为人具体自由存在,而必然会成为人实际自由存在。[1]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考虑,其实质上法律本身就是对自由和平等的一种追求,不过关键宗旨则是对人类的自由发展加以实现,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平日生活与社会实践,以至使法学实践得以丰富,只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的法学中国化进行了解。经过把马克思法学理论与我国国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我们可以对法学的中国化给予更加准确的理解。

(二)把经典著作和文本进行阅读想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其理论内容,那么就一定要阅读与理解经典著作与文本。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条件中,我们能够利用很多途径和方法,对经典著作与文本加以阅读,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让自身对马克思法学中国化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将正确的学习意识加以树立。

从而保证可以更好的掌握法学的中国化过程,并准确的理解其中的内容,进而通过法学的中国化促进我们自身的学习。

(三)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法学分支的关系加以重视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属于马克思主义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对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加以重视,同时从整体角度更进一步对法学理论内容做出研究,绝对不能准许把两者进行分离。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上面两者的关系能够看出,法学中国化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中国化体现出来。因此,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必须要积极的对其最新的成果加以吸收,确保可以跟随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发展。不过,作为高中阶段的我们来讲,想要更深层次的对马克思法学中国化进行理解,就必须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加以重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正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够把它们分离,只有马克思理论和其他的法学分支关系进行合理处理,这样才可以对法学中国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针对中国的发展来讲,马克思主义法学对其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并,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可以被传统意识限制,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而是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最终目标的角度,进而做出分析和思考,把以人为本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宋若愚.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J].祖国,2016(14):261-261.

[2]胡慧华.探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J].卷宗,2014(7):460-461.

浅议法学中国化

张雨雯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湖北武汉430060)

文化

104·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