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突破口的选择

语文教学突破口的选择

语文教学突破口的选择

作者:陈成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1期

《孙膑兵法》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一次作战归来,主帅问军师孙膑,这次作战,我方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为什么不能攻下对方的阵地呢?孙膑回答说,因为“阵无锋”,即没有找到适当的攻入敌方阵地的突破口。可见在两军的作战中,寻找切入点,突破它,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战术。

作战如此,语文教学也如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要使阅读教学富有成效,就要很讲究突破口的选择,注意找准突破口。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说得好:“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所教文本的熟悉,二是找到破译文本的突破口。”(见《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8期P23)可见突破口的选择对于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可以是对典型人物的分析,可以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可以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是对文章独特结构的把握,可以是某种生动的语文训练形式。例如鲁迅的《药》是一篇老课文了,怎么切入?有的老师从文章的标题切入,问:这药是指什么?病人是谁?药效如何?何人开的药方?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主旨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有的老师从小说的线索切入,要求学生顺着华老栓一家的遭遇这条明线理出如下情节: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们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顺着夏家的遭遇这条暗线,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如下的情节: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论夏瑜——夏四奶奶上坟。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理解作者这样设计文章线索的匠心:作者是要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反衬革命者的悲哀。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已学过《祝福》这一情况,采用比较法,将夏四奶奶、华大妈与祥林嫂进行比较,寻找三位女性命运的共同点,理解二十世纪初叶,挣扎在贫困线上受着深重压迫女性的悲惨命运。有的老师从文章的结局切入,引导学生依果溯因,追根寻源,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这些都是常见的切入文本的方法。应当肯定,这些教法往往都是有效的。

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破译文本的切入方法呢?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很注意选择文章的细微点切入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老师在教《药》一文时,他是从阿义的一个耳光切入的。他先把夏瑜在狱中对阿义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和阿义听后不但不受到启发反而打了夏瑜一个耳光这件事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过之后,他提了一个问题:怎么理解这个“耳光”?这一问,把学生的心拎起来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接着,蔡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除了阿义打耳光之外,别的人还有没有与此相类似的行为?学生听了,很快又列出花白胡子诅咒、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乃至夏瑜被杀等事实,学习劲头很足。在这之后,蔡老师才引导学生由小说的具体内容转到理性分析上来。蔡老师所选的这个切入点不可谓不奇特。还有位叫张永谊的老师所选的切入点更是出人意料。张老师在启发学生质疑时,有许多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提出质疑:“为什么在阴森可怕的夜里,

遇到狗会一只也不叫呢?”张老师因势利导,将“狗叫”这个看来完全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作为破译这篇文章的“突破口”,反问学生:“假如狗叫了,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和现象呢?”并要求大家紧扣课文情节合理想象。于是,一生说:“狗汪汪乱叫,扑上来咬老栓,被老栓痛打了一顿。”一生不同意:“老栓善良而懦弱,他不会去打狗,只会被狗咬伤。”老师接着问:“这些情节若引入作品,对作品有什么影响?”学生很快悟出:“老栓因与狗的纠缠,耽误了与康大叔约定的时间,买不成药。”“老栓被狗咬伤,也许就不能买药。”“小说的情节会因此而中断。”接着老师又问:“作品若插叙老栓与狗的搏斗场面,你认为怎样?”一番酝酿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是写“药”的,这些与药无关,写了是节外生枝,不利于主题的集中;这样写太热闹了,与文章展现的寂静阴森惨淡的环境气氛不协调。老师乘势追问:“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非要让老栓遇见狗呢?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不写这一笔不行吗?”学生在一番思索后说:“阴森的夜晚,灰白的路,加上游动的狗,更烘托了一种悲剧气氛。”结合人物刻画,另一生说:“老栓分明地感到有只狗,可见他的心情是豁亮爽快的。人血馒头给了他无限的希望,这样更衬托出人物的愚昧麻木。”老师继续启发学生:“狗是一种灵敏性很强的动物,可这里的狗为什么会不叫呢?”学生经过思考,终于明白,这时虽是夜晚,这里虽有那么多鬼鬼祟祟的人,但狗对此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教师乘势强化:“这是怎样一种习以为常啊!今夜夏瑜被杀,昨夜,昨夜的昨夜不知有多少革命者在这里被杀害!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是何等的疯狂!何等的残酷!”对文学作品“研之精则悟之深,悟之深则味之永,味之永则神相契,神相契则意相通”。为求得深化理解,老师要求学生继续研读,指出类似的描写文中还有哪些。学生很快找到了开头的夜,结尾的丛冢、花环、乌鸦等,对这些内容一一品味,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这一教学片断既反映出张永谊老师善于驾驭课堂,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情况,也反映出张老师在课文突破口的选择上很具功力。

选择文章的细微之处作为破译文章的突破口,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如蔡澄清老师选择一个耳光作为突破口,是为了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进行学习。而张永谊老师选择“狗叫”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学生在自读时对此困惑不解,提出了质疑,教师顺学生学习之势而为之。切不可一味求“细”而排斥寻找其它形式的突破口。

陈成龙,语文特级教师,现居福建宁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