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合集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合集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合集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合集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合集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自1981年大学毕业走进太行山,李保国30余年如一日,心无旁鹜致力太行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每年在山里“务农”200多天,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带动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今年4月10日,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报告会上,李保国同志生前的好友、亲人以及同事用质朴的言语、感人的事迹追忆着这位扎根山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时代楷模。在聆听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过程中,很多干部群众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务实拼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全场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20XX年4月13日,在临城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科技园,李保国教授为群众现场演示薄皮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岗底村漫山的苹果花开了。

葫芦峪成片的核桃林绿了。

而他,却走了。

20XX年4月10日凌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年仅58岁。

在我省临城、内丘、平山、阜平、唐县等地,农民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

在网络上,上百万人怀念祭奠他,29万多网友在手机微信中为他点亮烛光。

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老乡们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土地上。

老乡们说,秋天到来的时候,硕果结满枝头,他会含笑看到。

为什么,他让无数农民如此信赖、如此尊崇?

为什么,他让老师学生这么不舍、这么爱戴?

为什么,他让社会各界深受感动、为其点赞?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

得体会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于20XX 年4月10日因病在保定逝世,享年58岁。30多年来,李保国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率先垂范,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构建起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太行山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报告会上,李保国的家人、同事和学生回顾了30多年来,李保国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心系山区群众,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的感人事迹。

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立足本职岗位,谋富民之策,行为民之举,切实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全省决胜十三五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保国同志是一名无私的共产党人。他是燕赵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扎根深山,开垦荒山种果树,带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2016年4月10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观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 对待工作, 30多年来,他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区县。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河北农大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山区脱贫致富攻坚战,形成了坚实的“太行山道路”。李保国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对待自己的学生非常严厉,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农业方面的人才。 对待家庭,在会议上,他的妻子说道,他们有三个家。他与妻子生活俭朴,去考察的时候,条件艰苦经常睡在车里。他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和他在山里生活了几年,当有领导去慰问李保国临走时,他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回城市里的家。可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李保国同志宁愿牺牲家人的利益,也要坚持在山区做研究,舍小家为大家。 对待人民,李保国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当地人民生活的更幸福。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对待国家,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的崇高境界和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表彰李保国同志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的卓越贡献,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带动作用,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从李保国同志身上,闪现出了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学习。他爱党敬业,为人民服务,牺牲个人利益,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经验应用于帮助人民脱贫致富。他还说要把所有的当地农民教成李保国,就是把自身的技术经验无偿的传授给他人,不求回报。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强大自身为他人做贡献。

2020李保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观看李保国时代楷模感悟

2020李保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观看李保国时代楷模感悟 《李保国》电影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的无私精神,让人钦佩,让人感动,让人难忘。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xx 李保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xx李保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作者:李树伟承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在翻滚: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 电影《李保国》就告诉了我:他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 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具备工匠精神?就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你看,自1981年起他去山区搞起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什么才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它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李保国在34年的教研中,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走遍太行山区,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

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李保国》的电影随已散场,但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异常强大,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改革前进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李保国用他的亲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谋事创业道路上,守着最初的梦想,带上爱国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进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依靠工匠精神,积极发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用实践指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部优秀电影《李保国》再次告诉了我们:想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就要以"愚公移山"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要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就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事业才可以取得成功。我们要接过李保国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领域中踏下心来,认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贪快求成而走捷径,实实在在做事,为燕赵大地脱贫攻坚奋发作为。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 电影中的那一幕:李保国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保国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的神态。让我永久难忘。电影中有这么一段道白,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

2018年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2篇

2018年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2篇 李保国事迹材料 李保国,男,1958年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4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2月,李保国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结合易县望隆村与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情况,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雹土壤瘠雹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

不见林的重大难题,李保国在望隆村和前南峪村进行了爆破整地技术研究。 1990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完成。 从1999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李保国每天起早赶晚冒着隆冬寒冷的西北风,不顾满身寒霜、泥土和挂衣服的鬼针刺,踏遍没有道路、满地乱石、荆棘丛生的荒岗,调查十几万亩荒岗的植被、土壤、地质等情况,并制订了开发规划,完成“干旱丘陵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术”、“优质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选育”等研究课题,创造“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 ,在南和县,他开始了红树莓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 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奉献的力量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奉献的力量 “李保国教授走了,但‘太行新愚公’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收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奉献精神,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让李保国精神在燕赵大地发扬光大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生根了。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如一日,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的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李保国用扎根山区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奉献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太行山区“旱、薄、蚀、穷、低”的艰险面貌,李保国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中。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李保国带领团队用数年的时间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使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过往的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 奉献就是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授,李保国坚持将科研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最需要、最受益的选题上,“老百姓需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共20篇)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共20篇)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共20篇) 第1篇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一李保国,男,1958年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2月,李保国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结合易县望隆村与邢台县前南峪村的情况,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层薄.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

重大难题,李保国在望隆村和前南峪村进行了爆破整地技术研究。1990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完成。从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李保国每天起早赶晚冒着隆冬寒冷的西北风,不顾满身寒霜.泥土和挂衣服的鬼针刺,踏遍没有道路.满地乱石.荆棘丛生的荒岗,调查几万亩荒岗的植被.土壤.地质等情况,并制订了开发规划,完成“干旱丘陵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术”.“优质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选育”等研究课题,创造“一年栽树,两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年,在南和县,他开始了红树莓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 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 35.3亿元,实现山区农民增收

大国工匠李万君先进事迹材料

大国工匠李万君先进事迹材料 【大国工匠李万君先进事迹材料】焊工是最平凡的工匠。被誉为“没有翅膀的飞机”的高铁,却离不开他们非凡的双手。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看来,工匠精神有两种。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李培斌,是一个无解的方程。他让人在驱驱行役中,抽出心思,低头凝想,再举目远望。他让人意识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纯粹的活法:在金钱与声色之外,在付出与奉献之中。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他已经拥有了无比的充实和满满的快乐。这快乐是那样醉人,那样纯粹,让他心甘抛却其他的一切欲望。也许,唯其纯粹,才这样无我,这般恒久。 每一天,工作了29年、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李万君,都在手握焊枪、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两件事。 “入了党,就要发挥更大作用” 1987年初入职场,李万君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和工友们在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的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

李培斌同志的大境界,体现在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上。"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保持品格和信念上一个"净"字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的准则,因为只有在内心干干净净、坦坦荡荡,才能在对待名利、荣辱、是非上清清白白、清清楚楚。李培斌同志一生清贫:工作三十年来,他一直租房度日,而且租的还是窑洞,只为价格便宜;四年前,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李培斌才借了5万元盖起了四间砖房;上级给他配的一辆轿车,他不但自己很少用,"他的妻子唯一坐过一次他的小车,竟是从市里接他的骨灰盒"……李培斌同志正是用这些点滴小事、小节,树立了守纪律、讲规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这样的精神,正是全省上下值得学习倡导的精神。农业系统干部要学习姜仕坤同志议大事谋大事的工作方法,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多为百姓找出路,念好农字真经。” 的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名服务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责任。时刻与人名群众在一起,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局各项工作每年都有新发展和新局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以观念更新促进国土管理各项工作的创新。目标是方向,制度是保障。局党支部出台了

李保国先进事迹汇报会侧记及感悟体会归纳篇

李保国先进事迹汇报会侧记及感悟体会归纳篇 2016年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及心得体会汇总篇苹果花开的季节,李保国走了,走得让人牵肠挂肚! 当了20多年的记者,采访了无数的典型人物,李保国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2016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他曾帮扶过的邢台县浆水村的农民都要来参加告别仪式,村干部给大家做工作,最后选了近70名村民代表。他带过的6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从各地赶来,跪倒在告别大厅,哭送这位情重如山的恩师……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来村里作指导啊?”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 内丘县岗底村有个农民叫杨会春,干活实在,就是脑子转得有点慢。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为他重点讲解示范;李保国说一他不二,道道工序都能落实到位,后来,他成了行家,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国在邢台市作课题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果树冬季剪枝问题,听说他在市里,就邀请他去村里做指导。本来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儿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应了下来,说第二天上午挤时间去看看。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人员都劝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才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等等。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又没说清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

保国先进事迹材料(一) 保国,男,46岁,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省的一系列奖项,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获原林业部“国家七五重大攻关成果荣誉奖”,“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并获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一)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获原林业部“国家七五重大攻关成果荣誉奖”,“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并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国讲:“我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农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他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他主动和学习后进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努力上进,完成学业。别人不愿意上的课他去上,别人不愿意管的班他去管,别人认为是“刺儿头”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些毕业十几年的学生,有了困难他仍然一如既往给予帮助。

2020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心得体会观后感600字四篇

《厉害了,我的国》是以记录片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那股自豪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2 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心得体会观后感6 字。 2 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心得体会观后感6 字四篇 厉害了我的国小学生观后感 今天,翟老师组织我们做了一件很酷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包场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这是一部纪录片,虽然没有明星阵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却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 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世界,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号称“海上巨无霸”,它建在海上,有37层楼那么高,甲板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在远处看,它就像一个小岛矗立在海上,可以深入海底几千米工作,可以探测到海底的生物和矿产,真是酷毙了!跨海大桥更是让我眼睛一亮,那么长的一座桥,建在海上,我在想,那么深的海,是怎么将桥固定在海上呢?我国的技术真是太厉害了!还有我们的“天眼” A ,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望远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遥远的外太空。它只用五十二秒就能听见一六千光年以外的声音,还能在高空精准定位。我可真想用我们的“天眼”,去观看一下外太空,说不定能看到外星人呢! 影片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四个小时就能到达。我们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更多的穷苦的人住了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让更多山区里的孩子上了学。我们国家的军队,当我们在国外有危险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将我们接回去。 看了这些震奋人心的镜头和画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禁不住大喊“厉害了,我的国!”看着那些忙碌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我也真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厉害了,我的国!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听说了这个宣传片,我一直都很期待观看这一部电影,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跟着翟老师一起,全班一起来观看这一部电影。 电影开始了,港珠澳大桥屹立在我们眼前,影片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最后沉管合龙的紧张和严谨。我们中国还建造了跨海、跨江大桥以及跨峡谷大桥。当那一幕幕精美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心潮澎湃。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连霍高速,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新疆霍尔果斯,全程4395千米,途经六个省、自治区,是国家一带一路计划上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接下来介绍了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后的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这些年来是我国最繁盛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干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是中国人民梦想得到的事情,比如说我国发明的“天眼”让我们观察好几光年外的天体,让我们观察到宇宙是多么的奇妙!

大学生观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悟

大学生观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悟 大学生观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悟 名和利,我不追求,只要你做,总会有人认可的,干就完事了。李保国老师这种不追名逐利的品格值得我们敬佩,更是我们现在的青年人需要好好学习的。我们正处在最好的年华,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技能,理论终究还是要落到实处,我们要将学以致用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向李老师致敬! 李保国同志作为时代楷模的典型,他的故事可亲可敬,更是可复制的。他见不得农民们受穷,他要让老百姓们过上好的生活。他与农民们,建立了如同亲人般感情基础。我们未来作为理工学科的从业者,虽然未必能够像他那样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坚守精神,不忘初心,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力量。 在李保国同志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精神,还看到了他自身上值得后人学习的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工作方法。为了治理太行山,三十五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帮助农民一起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李保国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事业却不会停止,他的精神也从未远去。作为两学一做的楷模,青年党员们应当发扬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认真、执着、亲力亲为是他的标志,牛人铁人凡人是他的标签,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是他的动力。年轻的他肯干脏活累活,处在高职位的他却是学院调课率最低的老师,一年中有二百多天待在乡下的他几乎踏遍了太行山所有的山区县。李保国同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公精神令人动容,苹果花开的季节我们失去了他,但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铭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该树立他这样的精神价值,锻炼自己的意志,积极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品质作风。 以李保国为镜,自觉为民造福。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 这是李保国内心深处的呐喊。他一心一意为民,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挂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一年里,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让140万亩荒山换了绿装,带领10万农民脱了贫致了富。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贫困群众不斩穷根、祛穷病,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决胜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学习李保国精神为契机,大力发扬敢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激发迎难而上、攻城拔寨的勇气,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改善基本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最触动我的还是李保国教授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说到做到的坚忍作风。李保国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活跃在太行山间的村庄里,和乡亲们同吃同住,戮力同心,把自己的技术和乡亲们的劳作结合在一起,几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对几个村庄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让他们福起来,自己却分文不取,最终在田间地

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先进事迹观后感 近期通过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谈一下观后心得体会。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扎根基层,深入太行山区,三十年如一日的为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奉献毕生心血和汗水,最终积劳成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李保国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向李保国教授看齐,要化悲痛为力量,弘扬他的高尚精神,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追记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 私奉献……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 学习的活动。 ——赵克志 羊肠险径上的探索,乱石荒坡旁的谋划,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苹果树下耐心的身影……这些艰难也好,繁重也好,都刻印着一个 共产党员坚实的足迹。 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太行山片麻岩山地综合开发治理技术,富岗苹果,绿岭核桃……这些技术也好,品牌也好,都凝聚着一个 共产党员辛劳的汗水。 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疯子……这些赞誉也好,绰号也好,都是一个共产党员长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5月19日,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河北会堂举行。两千 多名省会各界干部群众聆听报告。河北日报记者陈腾飞摄 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 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一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李保国说。

1981年2月26日,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后并入河北农 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3月6日,他就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原本农家子 弟出身的他苦读之后又回到农村,心中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我学的东西,只有农村用的着啊。” 初到前南峪,这个900多口人的小山村竟然有100多条光棍汉,因为穷啊。这里的山地土层薄,不涵水,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 林不见林。初生牛犊不怕虎,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 坎坎,记录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 上啃干粮”,这莫说比安静的校园生活,就是比入学前在老家武邑 县机电局的工作状态都艰难了许多。但他似乎没想过这些,天天精 神饱满,忙得团团转,村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李疯子”。 靠着这股疯劲儿,李保国和课题组摸透了山地的脾性,提出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截流。当时,条件有限,开沟爆破的炸药需要自 己炒制,李保国主动接下了这个危险的工作,从原料配比、炒制、 爆破实验,样样亲自干。一次,他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在一片土地安 装了几十眼实验炮。随着“嘭嘭”的闷响,炸点连续起爆,但细心 的李保国发现有一眼没响,“怎么回事?”李保国不禁起身走出掩体。“危险!”同事们见状着急地呼喊他回来,他只转头挥挥手,继续走 近哑炮,扒开土小心地拆掉了引信。此时,他已汗湿衣背,同事们 也惊出一身冷汗。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李保国不断加深着对党的认识。1989年7月,在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林学硕士学位的同时,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服从组织的意识,悄然升华为忠 诚组织的品格,个人的价值与意义,紧紧结合进了党和人民事业的 发展与进步。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李保国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顺山势每隔4米开一条宽1.5—2米深1米 的条状沟,利用深眼闷炮技术疏松下方土后蓄水,把周围的土层充填 到沟里,下雨时,雨水也能汇进沟中得以保留,树木成活率由10% 提高到90%。这项技术,使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140

李保国先进事迹总结

李保国先进事迹总结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xx年4月1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走遍太行山的旮旮旯旯,随手指向一片果园,他都能脱口说出是谁家的。从邢台县前南峪村到内丘县岗底村,从临城县凤凰岭再到平山县葫芦峪,每道沟沟坎坎都留下他的足迹。绵延80公里的燕赵太行山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都是他的朋友。 有人把他誉为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引领大家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有人把他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愣是把世代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林果基地。在大学校园里,在各地讲台上,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可到了太行山区的村庄里,他就成了地地道道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尘土飞扬的荒坡秃岭、田间地头,就是他30多年最为珍视的课堂。

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农民举办各种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直接帮扶100余个村庄,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使贫瘠山沟里的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___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___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xx年,他对苹果修剪技术进行更新。用不用新技术,农民犹豫不决。 "今年先试一根条子行不行?"在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苹果 树上,李保国做起试验。一根两米多长的枝条拉下来,第二年结了76个大苹果,没一个小于半斤的。现场观摩后,农民对新技术心服口服。 "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对农民死盯、盯死。"李保国说。 那一年,疏果的时节到了。李保国在岗底村搞培训,要求一条枝上每隔25厘米留一个苹果。村民杨海堂却打了一个小折扣,每10厘

观看李保国心得体会

观看李保国心得体会 观看李保国心得体会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这一扎就是34年。30多年来,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他在当地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亿元,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国同志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李保国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使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早日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长期安家偏远山区,立志改变贫困面貌,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李保国同志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实用技术,致力于让农民变成技术能手,许多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因此甩掉“穷帽子”。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李保国同志将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苦苦钻研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李保国同志把科研成果写在了太行山上,虽积劳成疾、多病缠身,他却毫无怨言。他不计个人得失,但对群众却是有求必应,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 观看李保国心得体会 李保国35年来扎根太行山区,一门心思搞山区开发研究。他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完成研究成果28项,建立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山区农民纯增收亿元,农村发展需要这样的“老山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在李保国身

李保国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李保国真的走了?!跟邢台市南和县“中国树莓谷”产业园负责人通完最后一个电话,他只睡了两个小时——就再没醒来。 他的手机还是响铃不断——那些还想向他咨询果树种植技术的太行山老乡们不知道,那热情又利落的声音,他们已再也不能听见。 他的电脑里,还有没写完的论文;他的办公桌上,没完成的农业项目规划和正在批改的学生作业依然静静摊开——然而,它们都等不到了,等不到那个见缝插针的人了,等不到那个字斟句酌的人了,等不到那个出了名严格的人再来了…… 一定是他太累了,想歇歇。 是的,他是该歇一歇了。他来不及告别,就把一身疲惫和劳累抛却,匆匆而去,未曾留下半句话。 2016年4月10日凌晨,阳光依然灿烂,春风依然和煦,姹紫嫣红的春花依旧,而李保国却悄悄地走了。他又去看他难以割舍的太行山了,他又去看那漫山遍野的果园了,他又去看他相濡以沫的老区乡亲们了…… 走遍太行山的旮旮旯旯,随手指向一片果园,他都能脱口说出是谁家的。 从邢台县前南峪村到内丘县岗底村,从临城县凤凰岭再到平山县葫芦峪,每道沟沟坎坎都留下他的足迹。 绵延80公里的燕赵太行山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都是他的朋友。 有人把他誉为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引领大家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有人把他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愣是把世代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林果基地。 在大学校园里,在各地讲台上,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可到了太行山区的村庄里,他就成了地地道道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尘土飞扬的荒坡秃岭、田间地头,就是他30多年最为珍视的课堂。 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农民举办各种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直接帮扶100余个村庄,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使贫瘠山沟里的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实际行动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山上! 他生就一副朴实之相,纵使光环满身,脚踩的依然是太行沙石和燕赵故土,手拿的依然是钢锯和剪刀。 一 “你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你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 2015年12月16日晚,“燕赵楷模发布厅”节目在河北电视台现场录制,主持人采访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后,用充满深情的声音,宣读了以上颁奖词。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登台为他献花并颁奖。台下观众被他的事迹感动,掌声雷鸣般响彻演播大厅。 现场熟悉李保国的人却有点诧异:“李保国咋变了模样?” 原来,一向穿着随意、不注重打扮的李保国,今天却像“大姑娘上轿”一样好好打扮了一番。他刮净胡子,理了发,还穿着一件崭新的白衬衣,那是录像前一天晚上妻子郭素萍临时给他买的。这么多年,李保国身上常穿的都是劳保迷彩服和那件破旧的深灰色大袄,最好的衣服也只是一件红色运动服。 李保国诙谐地说:“俺本来脸就黑,再穿件白衬衣,岂不显得脸更黑!”导演为了追求录制效果,希望李保国最好能系上一条领带,被他拒绝了:“系那玩意儿干啥?束缚得很,纯属多余!”他坚持还是不系

时代楷模李保国先进事迹图

时代楷模李保国先进事迹(图) 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赢得山区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李保国先进事迹广为流传。 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 XX年4月10日,我校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教授,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噩耗传来,学校师生和太行山区的农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他生前服务过的山区农民一批批来到家中吊唁,多地农民自发设置灵堂为他守灵,为什么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去世,会让这么多山区百姓悲伤和不舍?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领导,我目睹了解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执着于太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有强烈的大局观念,时刻听从党的召唤,1981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李保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

发研究;1996年,河北中南部发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报名参加省科技救灾组;XX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作为知名的山区治理专家,他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在全省脱贫攻坚下乡干部培训大会上作首场报告,还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是为农户、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还时常自己搭路费。我曾听到有记者问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又常年奔波在外,每年至少也得有上百万收入吧。”他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他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以超常的意志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老师生前获得过诸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刻着“共产党员先锋岗”的标牌,一直摆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他曾讲:“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经常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手把手地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