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婺源建筑

婺源建筑

婺源建筑
婺源建筑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婺源建筑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一说浮梁县的游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婺源属之。婺源从建县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各代,隶属徽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婺源县直属安徽省管辖。所以婺源自740年建县到1911年推翻帝制,都是归属于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管辖的。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祠堂为古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即是祠堂的典范,见证了徽州文化的精华。千年古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婺源则是这个传统建筑流派的代表。

婺源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婺源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这些雕刻装点了民居的角落,使得这灰白建筑显得更加古朴典雅。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说完远的,就得说说近的了。

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省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管辖;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重属浮梁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区管辖至今。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文公山景区鸳鸯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

在“中国最美乡村”的头衔下,婺源旅游业迅速发展。来自中外各地的旅客纷至沓来,给这个古老的地方引入了很多新的东西。婺源的徽州建筑是一大特色,婺源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许多古村落被影视导演看中,成了影视拍摄的镜头。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可是时代终究在发展,有的古建筑功能有限且年岁已久,对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来说毕竟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现代化楼盘的修葺过程中,开发商还是会结合婺源徽派建筑的格调。它们大多采用白墙黑瓦,增高了楼层,室内进行现代化的装修。在商业用途的建筑中,还沿用了古窗,以显示了古香古色。同时还有一些小区内,则引进了很多外来的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徽州文化的束缚。

现在婺源的建筑正在朝多元化发展,但始终保持着古徽州的特色,一直结合着当代建筑科学在前进。

现在农村建筑中有很多80年代的建筑,是古建筑的延伸。外壳以青砖为材料,在用白石灰进行简单粉刷,年岁一久,并落上了斑斓的历史感;屋内是木质结构,框出各个房间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布局;地板也一般采用木质材料,但会出现木板腐烂而不得不铺上水泥的情况。不过已很少出现有天井砖雕这样的装饰,但会在外面的白墙大门之上写字或画图,用以驱邪祈福。还有些现代化建筑。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农村人始终保持着那黑瓦白墙的习惯,建设着自己的土地,守护着这份安宁。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2327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

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江西婺源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0123162 程晓强国民经济管理121 摘要:婺源主要产业以茶产业,旅游业,小水电业及县工业园区为主,其中尤以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根据婺源的综合发展条件,应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茶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婺源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发展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规划 一: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自然优势: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内有上千对鸳鸯。有着最为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优势;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有起源于缘故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别具风情的抬阁、灯彩、地戏等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 人文社会优势; 悠久的历史为婺源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遗址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窑址。古墓有江湾的春秋吴太子鸿墓,镇头镇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墓,紫阳镇朱熹的一世祖墓和文公山上四世祖墓和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等。古迹有浙源的龙天古塔、横槎古战场和古驿道等。这些遗址、古迹是婺源成为文化古城的历史名片。上世纪卅年代,婺源是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斗争的扩展地。抗日战争前夕,鄣公山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所在地,绿色婺源有着红色革命的史迹。婺源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以古村落为特色的宗祠、官宅、豪邸、廊桥、石拱桥、民居、戏台、井台、石碑等等徽派古建筑。县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珍宝上万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曾专程至婺源对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赏,高度评

江西婺源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江西婺源散文 篇一:【散文】走进婺源乡村 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婺源乡村,看这富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村落。离县城不远,即可见幢幢民居,绿树掩映。村头曲水环绕,水车、老樟树、石桥、洗衣女,一派幽静恬然的田园风光。有诗为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婺源,一个个村子,仿佛是绿色大海中的一叶白帆,犹如一幅泼墨山水。 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属徽派风格。这里古属安徽所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江西。徽派建筑特点是依山傍水,白粉墙黛青瓦,檐斗高翘状如马头。据说,婺源民居有三件宝(即石雕、木雕、砖雕)。山水灵秀、植物群落丰茂,木柴、茶叶、山货,连同石雕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活动的内容。他们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队伍;他们赚钱而归,建房盖屋,修路架桥。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民宅、官邸都讲究雕梁画栋,稍好者雕砖,再好者刻木,更好者凿石。于是,一件件一桩桩,或粗或细、或

文或野的雕刻,加上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庆、聪听、笃经、成义等,在民宅中保存下来,成为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延村的古建筑群最大,有56幢民居为明清时所建,其中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以及百叶窗式样,主人曾留学海外,带回了西方文化的别样风格。思溪也是建于宋庆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宽大,木雕精美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客厅隔扇门上,阳刻了96 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处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为木雕艺术的绝世精品。还有著名的百柱祠堂、通济桥等,融会了雕刻艺术之大成。 当然,还有文风鼎盛时期,据说这是撑起婺源村落的灵魂。 篇二:婺源作文 婺源深处是我家 拨开一座绿色流动的丛林,你几乎一步就跨进了婺源深处的一个小乡村。一走进它立刻就会被一种大自然神秘的气息所感染,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被一声声狗吠给震住,村子里的狗也是有灵性的,它会轻而易举的识别出远方客人的气味,以一种特别的姿势亦步亦趋的靠近你走进你,直到主人大声喝止才一步一摇尾巴的退后,爱干什么干什么去了。然而这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无疑有一种被接纳的优越感和归属感。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 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 从2015年7月14日至7月23日 考察过程: 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的乡村”,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住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 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李坑,我觉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李坑,让我觉得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李坑村就 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 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 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坑。这个以“理”为名的村子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科第蝉联,尤其在明代官宦 屡出其村,他们显官在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 以耀祖光宗。至今,以官邸宅第为主体的明清古建筑有130橦之多。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 服朱

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 我们主要对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对理坑诒浴堂通过测量, 调查,采访等方法对它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建筑面积,房屋尺寸等等的测绘。它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地,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左边上面是“满堂福”, F面是“三英战吕布”,右边上面是“九寿宫”下面是杨家将“穆桂英戏挑杨宗保”,人物栩栩如生,整个木雕图案突出“家和万事兴” 这一主题。 厅堂正上方照壁两旁门罩上雕有冰清玉洁的“冰梅图”,寓意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的商人是儒商,十分看重读书,经商的同时还不忘刻苦读书,提高文化修养。听完老一辈的爷爷们讲完关于诒浴堂当年商人们的背景后,心里油然生出一份敬佩之情。 在这里,我们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拍照,2人测量,一人记录 并现场画出草图,相互合作的非常协调,我主要负责拍照方面,从建筑的整体到房屋的屋顶,每一层的雕花,窗花,建筑结构,楼梯,走道都进行了全面拍摄,以备后期整理需要。其他三个成员也很认真, 都尽量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草图的清晰性,逻辑性。小组合作,让我体会到了人多就是力量。我们共花了7天时间对诒浴堂进行了测绘,时间紧迫,所以我们的时间也是不浪费,每一步都按照先前安排好的计划进行。测绘的同时,还感受着浓郁的乡间村落的气息。 婺源,这里聚集着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落,而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农村建筑的代表,通过这些天的了解调查学习后,对它的建筑群体格局特点做了以下的总结: 1.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站在村边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2.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 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3.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四稿)

最美乡村春潮涌风劲扬帆正当时 ----婺源县2010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婺源县,地处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2010年,婺源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生态优势为支撑,突出抓好旅游业、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度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目标,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7.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4.32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增幅达30.9%。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7.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乡镇经济不断壮大, 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乡镇6个,过亿元乡镇1个。 二是旅游产业提质提速取得实效。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婺源旅游综合服务

区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国际大酒店对外开张营业,裕和颐园度假酒店基本完工,水印长滩休闲度假酒店、国际赛车场、朱子龙尾砚文化园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有序推进,江岭、篁岭、五龙源、鸳鸯湖、洪村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景区品位大为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出台了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标准,倡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标准化服务。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机制,加强了旅游秩序整治,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促进了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积极开展旅游推介和展演活动,在全国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发人民画报婺源特刊,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民文化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2010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梦里老家”婺源旅游品牌推广荣获江西省旅游创意奖,婺源旅游线路被列入中国世博官方旅游推荐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0%、15%和37.7%。 三是低碳工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工业项目顺利推进。茶浓缩汁及茶粉深加工、新大泽藻类保健品、统一矿泉水、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有机硅等一批大项目顺利签约;中呈光电单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创盛电子绿碳化硅微粉、胜利塑胶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年内顺利建成投产;州际公司863电子芯片项目进行了试产;完成了游山水泥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和沃尔顿陶瓷、百源木业三个国家补助技改项目。“一园两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工业园区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基本完成主体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4篇 *目录2017年艺术考察报告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

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介绍 一、县情和旅游资源情况 1、县情概况。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商周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0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下辖18个乡镇,16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万人。 2、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婺源境内的古村落古建筑堪称一绝,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亭更是遍布乡野,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美誉。自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万余件,被誉为“全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婺源山青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林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2000余株。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四色”(红、绿、黑、白)特产。 特点:我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均以婺源优美的整体环境作依托,只有在婺源大环境中才能凸显特色和魅力。全县294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一个大公园、大景区。 3、区位特征。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位处三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之上,一条是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是我省重点推出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一条是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一条是黄山—婺源—千岛湖。婺源县城紫阳镇东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上饶市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黄山120公里。婺源周边有机场、火车站,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年内将建成通车,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东部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 基于以上因素,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明确了婺源旅游必须加快转型增效,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由休闲度假向最佳的人居环境转变,实现梯度发展的目标,使婺源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旅游胜地。

婺源史上最全景点介绍

婺源史上最全景点介绍 婺源景区主要分布在东线和北线,东线以古村落为主,北线以田园风光和山水风情为主。婺源景区门票主要为婺源旅游通票(含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2个景点)和其他各景区门票,价格在50-210元不等,网络购票有优惠。婺源交通指南:婺源县外交通:婺源每天都有32趟高铁列车停靠婺源站,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南昌、福州、广州、长沙、武汉等方向出发的游客可以乘高铁或巴士直达婺源,从常州和苏州方向出发的游客可以在南京或者徐州中转乘坐高铁前来婺源。婺源周边有景德镇罗家桥机场、黄山屯溪机场、衢州机场、南昌昌北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以及上饶三清山机场。 婺源县内交通:婺源高铁站和婺源汽车站均有公交前往婺源汽车老北站,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也可以打车前往,婺源汽车老北站有前往各景区的班车,根据景点远近时间和班车车次不一,在油菜花旺季均会增开班次,主要景点班车候车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由于婺源景区较为分散,人多也可以拼车或包车出行,更为方便,一般是一天一条线,旺季东线350元,北线400元,具体价格以实际为准。婺源每条旅游线路在不同季节均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令来此的游客流连忘返。

东线:春天赏江岭、篁岭万亩梯田油菜花海;夏天五龙源激情漂流;秋天篁岭农作物各种晒;冬天乡村过大年。 月亮湾:一弯如月的小岛、水墨婺源的经典代表、摄影者的天堂。月亮湾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李坑 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故名“汪口”,是国家AAAA级景区。汪口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文风鼎盛、群贤辈出,是婺源唯一的一个国家AAAAA级景区。江湾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是国家AAAA级景区。篁岭激情水世界一一石门山峡谷座落在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大鳙山下,与浙江钱江源共分山水。石门山峡谷紧邻篁岭景区,谷内飞瀑流泉、怪石嶙峋,峡谷幽深、峭壁如门,是一处纯原始的峡谷风光。石门山峡谷晓起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

江西景德镇旅游考察报告

江西景德镇旅游考察报告 篇一: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42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XX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

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 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1203611042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

婺源话

婺源话 第一组: 晚上(夜家)老头(老仂)闪电(火线)阵雨(时切)勤快(办得)结实(户作)左手(反手)丢脸(跌鼓)肥胖(滚胀)傻瓜(痴仂)吹牛(抄天)午饭(昼饭)早饭(朝饭)很淡(痞淡)太阳(日头)玩(嬉)不得了(没着格) 不道德(不打相)没作用(白白理)吃饭(恰饭)出嫁(分人家)黄昏(挨夜边)第二组: 妹妹(娌妹)女婿(男庄)省俭(做人家)不得了(没煞格) 肮脏(污秽)干净(伶俐)哪里(何凼)大概(大模料) 很多(亿啦)很少(亿吊儿)水坑(水凼)能干(扎筋) 蝴蝶(扑翼)老鹰(麻翼)溺爱(咸鱼)麻雀(同梁) 第三组: 法律(拂讷)道德(特答)大家(托锅)生活(商卧) 学习(浩擦)无聊(没者也)笔墨(爸骂)读书(兔需) 我、你(噢、嗯)他吃酒(茄恰宰)请假(厂果)真巧(蒸烤) 冷热(懒聂)手足(洒炸)领导(朗托)徽州(需喳) 下岗(祸甘)做生意(竹商姨) 第四组: 鸡蛋(接子)玩(西)他(靠)书皱了(输尿哩)藏起来(居奢哩) 早上(朝沟)上午(上昼)中午(当杂、碟新)晚上(夜家)夏天(聂天) 学习(耗差)苹果(盘狗)西瓜(say沟)开心果(k三狗)美女(迷你) 玉米(苞茹)扔掉(剐哩)螃蟹(水火、南眼)不是(不喜)撞车(唱切) 第五组: 猜(切)这里(一里)那里(咩里)讲(敢)什么(没仂) 自行车(次喊切)色鬼(绍举)雷鸣(罗盲)睡觉(困告)冬天(年冬) 找工作(沉肆)下雨(闹雨)做服装(祖衣裳)热死啦(蹑死哩) 喝水(恰许) 婺源县(务年现) 随州(齐摘)随县(齐现) 湖北(胡爸)江西(刚些) 第六组: 女孩(灵)男孩(小)坏小伙(罗银窝)美丽(好肯)春天(坤天) 秋天(抽天)旅游(里由)下雪(捞谢)夫妻(夫切)故意(娟事) 突然(突银)痴心(吃成)下雨(捞雨)失眠(困报着)午睡(中告) 假装(章鸽)懒人(蓝期)不要脸(别屁命)情人(成银)家庭(郭旦) 第七组: 房间(防甘)放假(防果)时间(时甘)电灯(定单)潘婷(攀单,单发第二声)起床(差劳)日本(尼本)回家(靠锅)分手(分小)失眠(困抱着) 北京(爸间)电视(定式)电影(定眼)电视剧(定式求)音乐(因闹) 头像(抬呛)语音(与烟)视频(式盘)电话(定窝)忘记(盲即) (欢迎补充) WPL搜集

婺源考察报告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指导教师: 2 3 4 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 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 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 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 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 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 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 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 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 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 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 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 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 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 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 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 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 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 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 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 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 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 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宗祠构造十分宏大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 江西婺源县可持续发展2007-12-07 12:42:0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 江西省婺源县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 实验区工作总结 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辖区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素有“书乡”、“茶乡”的美誉。境内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风光旖旎,天人合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田园诗般的婺源四季风光迷人。春天,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和绿意盎然的茶园交相辉映,清新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甜润的清泉中

流淌着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夏天,古木参天,浓荫蔽日,蜿蜒的清石板古道忽而与清澈的溪流并肩前行,忽而穿过廊桥亭阁伸入山隐没于密林中,粉墙黛瓦的民居村落掩映在山麓水畔,远离了喧嚣与燥热,这显得那么恬静、闲适;秋天,金黄的稻田,如火的红枫,挂满枝头的野果,碧波中色彩红艳、背高腹宽的荷包红鱼,与挑筐提篮满脸笑靥的人们构成一幅绚丽的丰收图;冬天,成群成片的鸳鸯红嘴翠羽,如鲜花盛开于山塘湖泊,或嬉戏觅食,或比翼蓝天,或“咕咕”私语,充满温馨。更有那传统傩舞、徽剧、灯彩、地戏在青山绿水间生辉,犹如一幅热闹的迎春图。 婺源,是一首隽永的田园诗,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婺源的秀美,源自于千百年来一代代婺源人对生态的精心呵护。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全国造林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科普示范县等称号,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婺源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1268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6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2元。现就婺源县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上下协调全民参与 一是我县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议程,多次召开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创建”涉及的具体问题。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创建工作一开始,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科技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小组,并安排相应的办公场所和活动经费。三是上下协调“创建”工作涉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求有关部门在县科技局的统筹下,各有关部门各自负责相应的项目,形成“创建”的合力。

婺源县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及简介

婺源县县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至2016年11月止) 第一批:县级(21项): 婺源傩舞婺源徽剧 婺源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 婺源茶艺婺源抬阁 婺源豆腐架婺源乡村文化 婺源民间故事婺源楹联、匾额 婺源谚语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婺源民歌婺源祠堂建造技艺 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婺源小吃和糕点制作技艺 婺源徽菜制作技艺新安医学 婺源灯彩民间祭祀活动 婺源孝亲敬老习俗 第二批:县级(10项) 婺源皮纸制作技艺婺源徽派民居营造技艺婺源徽墨制作技艺婺源鼓吹 婺源坑头水酒酿造技艺婺源乌饭制作技艺 婺源酥月制作技艺婺源方言 婺源汪以成九叠篆浙源查氏酿酒技艺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1、婺源傩舞(国):俗称“鬼舞”或“舞鬼”,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表演上保留古朴、粗犷、夸张、简练的独特风格。音乐伴奏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婺源傩舞是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婺源傩舞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婺源徽剧(国):是京剧的鼻祖。其表演技法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并通过动作和神情予以外化;还特别讲究身段、亮相的造型,让人产生一种雕塑美的感觉。其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简练,动作性强,雅俗共赏。婺源徽剧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婺源三雕(国):作为徽派建筑最精彩的艺术亮点,集美学、力学、文学、民俗学于一炉,极具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考察价值与观赏、审美的精神价值,同时也为当代建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研究和借鉴价值,对当代建筑艺术有巨大的影响。婺源三雕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婺源歙砚制作技艺(国):婺源龙尾砚又称歙州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早在南唐时歙砚就享誉砚坛,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龙尾砚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清,复兴于现代。婺源砚雕技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婺源茶艺(省):起源于唐,盛行于南宋。它依靠民间饮茶风俗,更多地溶进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追求"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其农家茶纯朴亲切,文士茶儒雅风流,富士茶气度雍容,各具特色。由于茶道包含着艺术、哲学、道德等因素,

城市规划-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精品

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 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XX-7-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标 为实现2020年婺源县坚持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建设“生态婺源、开放婺源、小康婺源、文明婺源”的总体目标,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建设上提供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的统一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1、加速中心城区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的培育作用。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规模推进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信息传递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加强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共建共享,提高县城的整体性和开放度,提高空间运行效率。 2、充分评估景婺常、景婺黄高速公路及九景衢铁路的修建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关系。 3、以人为本,以山水为根脉,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把婺源建成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2条规划依据(略) 第3条规划理念 本次总体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婺源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县城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 第4条: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XX—20XX年 远期:20XX—2020年 第5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紫阳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以及高砂乡、秋口镇的部分地区。规划控制区面积约48.61平方公里。第6条规划效力 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婺源县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从事涉及城市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行为均有法律约束力。 第7条规划文件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战略 第8条发展目标 按照“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家园”的要求建设“绿色婺源”,加速婺源城市化进程,集中力量把县城建设好,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天人合一”的生态婺源。 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建设“双向互动”的开放婺源。 三、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建设殷实富裕的小康婺源。 四、努力铸造新的“文化力”,建设先进繁荣的文明婺源。 第9条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八大工程”: 1、工——生态工业建设工程。 2、农——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3、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建设工程。 4、城——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工程。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婺源县情简介

县情简介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7万亩,耕地33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6万。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留下历代文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延村、虹关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清华彩虹桥、婺源宗祠、理坑村民居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93个,有草、木本物种500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共80余种。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监测,婺源县城负氧离子浓度为6.63万个/cm3、江湾9万个/cm3、卧龙谷景区达13.34万个/cm3,为世界罕见。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

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婺源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 婺源,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岛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车程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已正式建成通车,京福客运专线铁路已开工建设,九景(婺)衢铁路即将开工,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前沿。 婺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国首届平安建设先进县。沿袭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家乐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富庶平安和谐的社会景象。 婺源,倍受各级领导关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视察,中央部委领导经常来婺源考察调研,省、市领导对婺源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上下呈现出创先争优、进位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婺源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战略,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