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一、开设背景

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经讨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施制订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基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分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

其中,“文学欣赏、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素养的落实,体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重视。而“自然科技、音乐、体育、美术领域”等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实行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

四、课程实施的条件

(一)管理组织

(二)实施流程

教师申报----教务处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导处编班调整----课程开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

(三)实施过程

1.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课目。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2.教务处负责审定、汇编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

教务处指导教师认真编撰校本教材,准备教案讲义并分析教法、学生和实践,力争讲义在一年内逐步形成校本教材。

3.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年级组长协助教务处,负责做好年级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拓展教师能够跨年级任教)的联系和沟通。按时、认真地做好学生报名和编班(拓展性课程班)工作及上报教务处。

4.教务处负责拓展型课程的具体安排

在每学期开学初第一周列出拟开设拓展型课程目录和总时间表,由学生选课,所选人数10人以上准予开课,并列入学校课程表,准时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如遇学校重大活动,由教务处安排,通知暂停。教师如有请假、调课、增减课时等特殊情况,须报教务处,经核准后有效。并由教务处负责通知相关师生,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

5.建立正常的教学反馈和考核制度

经常关心、了解学生的课目参与度和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情况。教务处定期(期中、期末)检查上课情况。任教教师对学生出勤作好记录,并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拓展课结束时交年级组长,汇总后交教务处。

五、课程评价的方案

1.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符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为基础,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

2.课程开设要以教师的原有知识和个性特长为基础,收集资料、讨论和制定课程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设计、校本教材的

雏形讲义,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形式,试验探究的方案。

3.在教学过程中,任教教师应探索结合教学活动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比重一般应大于结果评价。经过组织听课和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了解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和教学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感受。

4.课程实施效果从年级组长、班主任、同行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了解实施过程中,是否达到注重拓宽知识,激发兴趣,促进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开发潜能,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11-1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目录 一、导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科目设计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 四、教学活动方案 五、学期总结 六、活动成果 七、活动评估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⑴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⑵发展主体意识,形成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⑶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⑷具有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⑸适应身心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⑴科目设计体例说明 ①科目目标:阐述科目三维目标。科目目标设计需体现本科目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定位。 ②科目内容:阐述科目内容组织形式、内容框架。内容框架可以以单元或活动为单位,说明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育价值。 ③科目实施:阐述科目实施的阶段性要求、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④科目评价:阐述科目评价原则、内容、方法。科目评价设计需指向科目的主要目标。 ⑵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①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前的准备条件。 ②活动目标:本活动预设目标。 ③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建议。 ④活动评价:本活动的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方法。 ⑤支持资源:提供本活动实施的参考性资源,可标明名称和来源。 三、科目设计 (一)背景 积木玩具是培养锻炼智力最好的玩具。它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孩子的脑部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摆搭之前要想好自己搭 些什么,要观察,思考选用什么样的块块才能体现他所构想的形象, 因此对儿童的想象力,结构思维,造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而且可发 展学生们的空间知觉,创造力,发挥儿童组织力和理解力,增强耐力 及对建筑科学的兴趣。

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附录2: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理论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高班级创造性人才是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上海二期课改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正体现了基础教育的课程要把面向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建立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观,把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统一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二期课改在课程实践上,把未来发展对人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突出地位,包括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都有充分的体现和要求。 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拓展型课程的实施从深度、广度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适应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和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的有效辅助途径,它的推广和实施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增强,逐步形成发展性学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学力(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

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拓展型课程”是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其着眼点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功能目标 拓展型课程在功能上,除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从横向拓宽,从纵向延伸外,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同时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换言之,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注重使学生获得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但也注意了使学生基础学力的进一步加深和创造性学力的提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为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证——使学生获得“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而且也要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宽泛的背景知识,为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科学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最终全体学生都能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同时,课程的开设也能在多学科多领域中培养拔尖人才,为向高等院校各专业,尤其是代表时代特点前沿的学科、综合学科和国家紧缺学科输送高质量的学生。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校的拓展型课程教学体系将不断更新、完善,使之既符合学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 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 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 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 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⑴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⑵发展主体意识,形成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⑶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⑷具有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社 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⑸适应身心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⑴科目设计体例说明 ①科目目标:阐述科目三维目标。科目目标设计需体现本科目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定位。 ②科目内容:阐述科目内容组织形式、内容框架。内容框架可以以单元或活动为单位,说明教学要点、教学过程、教育价值。 ③科目实施:阐述科目实施的阶段性要求、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④科目评价:阐述科目评价原则、内容、方法。科目评价设计需指向科目的主要目标。 ⑵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①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前的准备条件。 ②活动目标:本活动预设目标。 ③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建议。 ④活动评价:本活动的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方法。 ⑤支持资源:提供本活动实施的参考性资源,可标明名称和来源。 三、科目设计 (一)背景 积木玩具是培养锻炼智力最好的玩具。它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

普雄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普雄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指导思想: 上海市二期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性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其课程应该注重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在此背景下,学校必须有计划的开设课程,构建符合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实施方案如下: 二、课程实施目标: 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开发、实验和验证校 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努力创建办学特色。 2、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发展、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学习 需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特长和心理品质。 3、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努力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一专多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发掘和培养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的价值,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程实施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

高人文素养。 2、以课程整合为特点的课程构想 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教育资源,融合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3、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积极性,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4、以发展为标准的课程评价。 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人性评价,鼓励教师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有促进学生发展实效的评价方法。 四、课程组织实施与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拓展型课程领导小组。 副组长:吴钟铭(对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全面负责)组员:沈育龄、徐建华、朱郭勤、王静娜(检查与监督《拓展型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 各年级组长(落实组织与协调)、教研组组长、学科组长(指 导教师,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 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 五、课程类型与课时设置: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时按课程要求与课程特点分为限定拓展型课 程与自主拓展型课程,限定拓展型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年级全体参与,自主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德育”和“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意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75岁,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年轻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课程改革是有利的,但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困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学校情况分析 前店小学是“活雷锋”金正洪的母校,学校于二OOO年开展以“做太阳的一缕光精神”为主线的学正洪德育活动,曾编写过《可敬的一缕光》校本课程阅读材料,形成了“个个学正洪,人人当雷锋”的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还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3年5月出版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系列教材,(由全国优秀——少儿出版)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学校力行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以“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为理念,通过“阅读”和“德育”活动实践为导向,努力开发“德育,书香满园”的特色校本教育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校园和精神家园,成为一所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农村学校。 三、课程总目标: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杨浦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按不同需求夯实不同基础的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是必须修习与可供选择相结合的课程;是拓展基础型课程并为研究型课程作准备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具有自主学习、定向选择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并获得某一方面方面的定向发展,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兴趣爱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设置原则: 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来源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四、课程设置: (一)学科拓展型课程: 1、分层拓展课程:与基础型课程领域(学科)相同、内容层次不同的课程。 相关课程: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和高一、高二年级物理、化学学科中的分层内容。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2、分科拓展课程: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 相关课程:高三年级自然科学学科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3、分项拓展课程:在学科领域设置平行的项目。 相关课程:体育与健身学科中设置不同的项目。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设置,教师可以跨年级开设,学生限定选择。 4、自主拓展课程:为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课程。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一、课程理念 培训中心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 ●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改进德育方式,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各学习领域的德育作用,加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各类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班团队活动等,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3.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拓展型课程有那些特点? ⑴拓展型课程扩大了课程范围,具有广域性。 在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缩短,职业选择的变化周期在缩短的情况下,拓展型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课程范围:更注重提供与先进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需求。 ⑵拓展型课程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选择性。 以往学生学习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无需学生选择,学生也无法选择,而且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给了学生有较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修习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认识自我与社会,认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⑶拓展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具有层次性。 拓展型课程的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拓展型课程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均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生不学拓展型课程行吗?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

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小学拓展型课程方案 一、背景与理念 1、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58年,1988年起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爱满天下,活学活教。自主自理,动手动脑,培育真人”为办学宗旨,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活为理念,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加强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学校有教学班35个,学生1290人。全校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特长教师,在市、区拓展型学科教学评比中多次获奖。目前形成了桥牌、儿童诗、少儿辩论等学校特色课程,在区域乃至上海市享有一定的声誉。 此外,近年来,游泳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个亮点,在体教结合背景下,我们除了普及课程以外,还落实了高一层次的培养和选拔。 2、课程理念 (1)拓展型课程建设以“基于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积极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发展认知情感,力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彰显,成为善学习、会选择、能合作、多特长、有创新的学生。 (2)充分整合社区、学校及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及社会化的形成开辟渠道。 (3)通过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的衔接与融通,丰富的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助推力。 二、课程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特长。 2、进一步掌握动手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科学态度,丘疹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增强热爱生活、适宜社会的意识,提高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课程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书

语文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设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改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在语文课程的主张指引下,以单元整体开发建构为基本方法,梳理整合课程目标,融通课内课外语文内容,开展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施理念,梳理细化课程目标体系,整合构建课程实施内容,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策略,建立学习助力机制,建立实施学业评价方案,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通过参与研究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收各种教育思想的精华,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促进教学技艺、实践智慧的真正提升。 3、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学生听、说、读、写、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细化目标

1、优化课程实施理念。 2、梳理课程目标体系。 3、架构课程实施内容。 4、探索课程实施策略。 5、建立学习助力机制。 6、实践学业评价方案。 三、实施框架 (一)优化了课程实施理念 语文课程需要理念的引领,需要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 1、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用童年生活的精神烛照语文教学,让语文融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2、语文课程的建构原则:在语文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和整合融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梳理了课程目标序列 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清晰的课程目标引领和观照。现有的课程标准有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但没有细化到每个年级具体应达到的目标,因而对于教师实施语文课程造成了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仔细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发现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了识、写、读、作、说等语文基本能力,而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道德、个性人格等都是与能力培养同构共生的。与2011版课标相比,更强调了适应实际生活需求。因此,我们以“写漂亮字、磨好口才、品优美文、写生活作、做博雅人”这五个指向生活运用的指标作为课程的目标框架,

【优质文档】初中地理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地理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实施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 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初一年级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世界地 理的学习和了解,初二地理主要侧重于中国地理地理要素和区域地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中考会考的压力导向,初中地理课程学习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地理知识掌握与读图识图能力的 训练与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区域发 展和以主人公思考解决问题意识.我校作为经区最大学校,3100名学生70%属于外来务工子弟,应该说作为学校主体的务工子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复杂异常,基于此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促进学生的德智发展,挖掘孩子内在强大的生长力,重要举措就是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也就应运有了初中地理拓展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开发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 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视野和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 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 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年级的小学拓展型课程.doc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 目录 一、导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科目设计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 四、教学活动方案 五、学期总结 六、活动成果 七、活动评估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 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发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 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 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2.课程理念 ⑴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⑵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⑶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 ⑷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 ⑸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⑴拓展和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 ⑵发展主体意识,形成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⑶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⑷具有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精神。 ⑸适应身心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二、科目与活动设计体例说明 ⑴科目设计体例说明 ①科目目标:阐述科目三维目标。科目目标设计需体现本科目的核心价值与独特定位。②科目内 容:阐述科目内容组织形式、内容框架。内容框架可以以单元或活动为单位,说明教学 要点、教学过程、教育价值。 ③科目实施:阐述科目实施的阶段性要求、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实施的软、硬件条件。 ④科目评价:阐述科目评价原则、内容、方法。科目评价设计需指向科目的主要目标。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一、开设背景 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经讨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施制订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基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分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

其中,“文学欣赏、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素养的落实,体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重视。而“自然科技、音乐、体育、美术领域”等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实行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 四、课程实施的条件 (一)管理组织

(二)实施流程 教师申报----教务处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导处编班调整----课程开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 (三)实施过程 1.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课目。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2.教务处负责审定、汇编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 教务处指导教师认真编撰校本教材,准备教案讲义并分析教法、学生和实践,力争讲义在一年内逐步形成校本教材。3.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年级组长协助教务处,负责做好年级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拓展教师可以跨年级任教)的联系和沟通。按时、认真地做好学生报名和编班(拓展性课程班)工作及上报教务处。 4.教务处负责拓展型课程的具体安排 在每学期开学初第一周列出拟开设拓展型课程目录和总时

小学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构建润泽课程实施浸润教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浙江省教育厅日前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观我校课程建设现状,在进一步梳理学校办学思想的同时,我们认为依托课程建设,能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内涵,助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精彩的世界。基于此,从当前学校办学思想、师生发展诉求、现有课程资源出发,遵循《意见》相关精神,构建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经验与优势 温州市江岠小学是一所老学校,坐落在杨府山涂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创办于1946年,随着体制改革,2001年由村小变为鹿城区区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79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753平方米,绿化面积约达1000平方米,校园布局比较合理,一年四季洋溢着花香,2004年获得“温州市绿色学校”称号,是一所有着园林特色的学校。20xx年又被评为“温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8个,667多名学生,50名专任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有37人,专科毕业有12人。“绽放心中的爱”是我们的校训,“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和谐”是我们的校风,“乐于奉献乐于探索乐于分享”是我们的教风,“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生存”是我们的学风。学校目前正引来学校发展的最大机遇,随着鹿城新城新金融区的建设,学校将拆迁重建为与金融区匹配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办学理念,以“绽放心中的爱”为校训,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在学校管理方面,倡导规范加特色;教师管理方面,倡导达标加专长;学生管理方面,倡导合格加特长。 同时,学校基于教师特长、学生兴趣爱好,由学生、教师双向选课产生所开设的20个社团活动以及各文化节活动都趋于课程化建设,这为我校20xx学年的拓展性课程设置提供了参照版本。 学校要努力让孩子喜欢上学、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幸福、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欢乐,使学校焕发出了“爱“的华彩。 (二)问题与挑战 1、从课程结构看,之前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开发较为单一,只依赖于三爱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微型化有待加强,如德育课程,艺术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的开发步伐尚未跟上。关于特长类课程本校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比较低下。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稿 》的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拓展型课程有那些特点? ⑴拓展型课程扩大了课程范围,具有广域性。 在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缩短,职业选择的变化周期在缩短的情况下,拓展型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扩大了课程范围:更注重提供与先进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更注重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需求。 ⑵拓展型课程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选择性。 以往学生学习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无需学生选择,学生也无法选择,而且课程的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给了学生有较充分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修习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选择中,学会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阳光德育”和“阳光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意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31.75岁,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年轻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对新课程改革是有利的,但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困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学校情况分析 前店小学是“活雷锋”金正洪的母校,学校于二OOO年开展以“做太阳的一缕光精神”为主线的学正洪德育活动,曾编写过《可敬的一缕光》校本课程阅读材料,形成了“个个学正洪,人人当雷锋”的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还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于2013年5月出版了《打开童书学写作》系列教材,(由全国优秀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学校力行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学校开设以“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为理念,通过“阳光阅读”和“阳光德育”活动实践为导向,努力开发“阳光德育,书香满园”的特色校本教育课程体系,把学校打造成广大师生生命成长的阳光校园和精神家园,成为一所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农村学校。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一、开设背景 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经讨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施制订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基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分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

其中,“文学欣赏、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素养的落实,体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重视。而“自然科技、音乐、体育、美术领域”等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实行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 四、课程实施的条件 (二)实施流程 教师申报----教务处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导处编班调整----课程开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 (三)实施过程 1.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课目。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2.教务处负责审定、汇编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

松江区叶榭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精品

松江区叶榭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案、目录、情况、方法、条件、成绩、空间、领域、计划、问题、团结协作、有效、自主、主动、深入、充分、整体、良好、健康、沟通、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加深、建立、发现、掌握、了解、研究、措施、规律、特点、局面、网络、意识、思想、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需要、素质、环境、资源、体系、能力、需求、制度、方式、特色、作用、标准、结构、水平、主体、秩序、设置、增进、分析、衔接、着眼、逐步、形成、拓展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主要由国家及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如此规定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拓展型课程是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为核心,并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性学习的提高,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拓展型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与理念 自2005年9月二期课改在我校全面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的同步建设,全校上下形成了三类课程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花卉》、《篮球》、《礼仪》等一系列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为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全面实施提供了保障。 按照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我校在拓展型课程的设置上力求综合性、选择性,既有单学科知识扩展,又有跨学科知识结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与必修学科内容衔接紧密,与科学知识、能力、态度加强联系,并呈现出纵向加深、横向拓宽,纵横补缺矫正的分层次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课程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