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0%~80%[5]。对一些较新的抗菌药,如喹喏酮类药较为敏感,但已发现有耐药菌株,而目前喹喏酮类药F D A未同意将该药用于<18岁的儿童,Ma r t i n等[6]曾用头孢克肟5天疗法治疗索、志贺痢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头孢他啶与头孢哌酮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均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且肾毒性较小。我们的观察结果证实,头孢他啶与头孢哌酮钠治疗重型细菌性痢疾作用快,疗效好。目前未发现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钠耐药志贺菌株。头孢他啶与头孢哌酮钠疗效相当。使用过程中头孢他啶不需做过敏试验,使用比较方便,但价格较高。头孢哌酮钠做过敏试验,但较头孢他啶经济。可根据情况选用。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用头孢他啶后1~2天出现幻觉,2例均发生在有惊厥的患儿,停药后自觉症状消失。尚未发现头孢哌酮钠在治疗中的副作用发生。两组均未发现有过敏者,未发现有其它的副作用。总之,头孢他啶与头孢哌酮治疗重型儿童细菌性痢疾均疗效好,安全。

参考文献

1杨为松,闫荣,陈勇,等.细菌性痢疾.见:孙传兴,主编.临床

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83-184

2B h a n d a r i N,B h a nMK,S a z a w a l S.Mo r t a l i t y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a c u t e w a t e r yd i a r r h e a d y s e n t e r ya n dp e r s i s t e n t d i a r r h e a i nr u r a l

N o r t hI n d i a.A c t a P a d e d i a t r,1992,(S u p p l381):3-6

3H a l t a l i nK C,N e l s o nJ D,T i n gT,e t a l.D o u b l e-b l i n dt r e a t m e n t s t u d y o f s h i g e l l o s i s c o m p a r i n g a m p i c i l l i n s u l f a d i a z i n e a n d p l a c e b o.J P e d i a t r,1967,70(6):970-981

4H a l t a l i nK C,K u s m i e s z H T,H i n t o nL V,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d i a r r h e ai no u t p a t i e n t s.A m JD i sC h i l d,1972,124(4):

554-561

5贾辅忠.细菌性痢疾.见: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2-309

6Ma r t i nMJ,P i t e t t i R,Ma f f e i F,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s h i g e l l o s i s w i t h c e f i x i m e:T w od a y sv sf i v ed a y s.P e d i a t rI n f e c tD i sJ, 2000,19(6):522-526

[收稿:2002-02-05]

(本文编辑代小菊)

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362000泉州)张华平曾奕明叶虹虹*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5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10年者其感染率为38.77%;< 10年者为30.10%;合并慢性并发症者感染率为38.77%,未合并的为24.16%;血浆白蛋白≥35g/L,感染率为25.03%,<35g/L为45.08%。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感染组平均值为11.97m m o l/L,未感染组11.03m m o l/L,两组比较, P<0.05;餐后2小时血糖感染组为18.18m m o l/L,未感染组为16.15m m o l/L,两组比较,P<0.05。感染部位以肺部及上呼吸道多见,且肺结核菌感染明显高于其它细菌感染。结论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慢性并发症、低白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患者感染的易发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02)09-0809-02

糖尿病易于合并感染,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1527例糖尿病病例,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27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 O诊断标准,其中男848例,女679例;年龄14~92岁,平均54.4岁。1型糖尿病78例,2型糖尿病1443例,继发型糖尿病6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放射学及病原学等检查,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进行对比分析。感染组488例,住院前感染478例,住院后感染10例,平均年龄56.3岁,其中≥60岁204例(41.8%);非感染组1039例,平均年龄53.4岁,其中≥60岁401例(38.6%)。

1.2研究方法以合并感染的48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合并任何部位感染的10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c)、

糖尿病分型、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血浆白蛋白作为监测指标,其中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为入院后1周内首次检查测定结果,慢性并发症则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将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并发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感染与住院时间、血白细胞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因本研究绝大多数病例均未坚持规则治疗,故未进行规则治疗与无规则治疗间的对照研究。

2结果

2.1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共监测了10个与糖尿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这10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每一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感染率或平均值,其结果见表1、表2。从表1、表2可见,有慢性并发症、低白蛋白血症、病程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高者与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有显著关系(P< 0.05或P<0.01)。

2.2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类型本组1527例糖尿病并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

发各种感染488例,感染率为31.96%,其中并发2个部位感染32例,并发3个部位感染4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且肺部结核菌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细菌感染,其次为尿路感染及足部感染,感染的主要类型:肺部及上呼吸道感染124例

(25.40%),结核病(全部为肺结核)96例(19.67%),尿路感染72例(14.75%),足部感染42例(8.61%),生殖器感染40例(8.20%),皮肤及五官感染36例(7.38%),胃肠道感染32例(6.56%),胆道感染27例(5.53%),肝炎25例(5.12%),败血病10例(2.05%),阑尾炎8例(1.64%),疱疹8例

(1.64%),其他8例[感染恙虫病、骨髓炎、肛周脓肿及脑膜炎各2例(1.64%)]。

2.3血白细胞变化感染组血白细胞总数>10.0×109/L 有70例,仅占28.69%,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0.80者52例,占21.31%。

表1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关系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调查人数感染例数(%)感染率P

性别男84826230.90>0.05女67922633.33

年龄(岁)≥6060520433.72>0.05 <6092228430.80

病程(年)≥1027111040.59<0.01 <10125637830.10

分型1型781823.08>0.05 2型144347032.57

酮症酸中毒有2338034.33>0.05无129440831.53

慢性并发症有81531638.77<0.01无71217224.16

血浆白蛋白(g/L)≥3599925025.03<0.01

<3552823845.08

表2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关系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感染组平均值非感染组平均值P

空腹血糖(m m o l/)11.97*11.03<0.05餐后2小时血糖(m m o l/L)18.1816.15<0.05血糖化血红蛋白(%)9.729.80>0.05注:*其中住院前感染平均值为11.95m m o l/L,住院后感染平均值为12.32m m o l/L

2.4住院时间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14.4天,非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12.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住院、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感染已为人们所重视,其发生率仍达31.8%~55.9%[1~3]。本组病例感染发生率为31.96%,与国内报道相符。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与未合并感染进行对照分析表明,病程≥10年、有慢性并发症、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高、低白蛋白血症均为糖尿病患者易患感染的危险因素。除病程外,后四项均为可调控因素,与糖尿病患者未坚持规范化的治疗导致代谢紊乱有关,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及管理工作。据文献报道,年龄≥60岁、女性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3],而本研究表明上述二者与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类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高达45.08%,其中肺结核菌感染(43.64%)显著高于其他细菌感染,1527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达6.29%,显著高于正常人群[4,5]。近年来结核发病率迅速回升,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低下而成为易感人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其病灶多系渗出性干酪性肺炎,易扩展播散及形成空洞,排菌率高,因而成为传播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感染类型中排在第二位的为尿路感染,此二者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3]。但本研究胆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述报道,而足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原因可能与感染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及皮肤微循环病变发生率高有关,常引起肢端坏疽再合并感染,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治疗可明显减低致残率。此外,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感染,因感染不易控制而延长了住院时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本研究感染组中,血白细胞总数> 10.0×109者仅占28.69%,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0.80者仅21.31%,血象不能如实地反映炎症情况,推测其原因除与结核病患者所占比例大有关以外,还可能与蛋白质合成障碍、白细胞在血管壁粘附增多[6]、神经病变及组织细胞代谢紊乱致神经内分泌反射迟钝等有关,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以确认感染是否存在,及时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绝不能单纯根据血象武断地下结论,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翁新华,尹有宽,汪志立,等.糖尿病与感染.上海医学,1990,13

(12):701

2高立民,元文波.糖尿病并发感染162例临床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8,4(3):178

3姚君厘,傅华,杨永年,等.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4):147 4柯明耀,林静霓.糖尿病并发肺结核11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2):721

5汪周坚.肺结核与糖尿病.广西医学,1989,11(6):351

6刘成玉,曲彦,贾兆通,等.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白细胞粘附功能及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的关系.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52

[收稿:2002-02-06]

(本文编辑代小菊)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糖尿病足重在预防 糖尿病足的治疗比较困难,做好预防工作,对于防治糖尿病足病则十分有效。国际糖尿病足临床共识亦强调,糖尿病足重点应放在预防上。 欧洲临床研究证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下降50%以上。 防治糖尿病足并不需要高深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需要的是医务人员的热情和认真细致。如果医生在接诊糖尿病患者时让其脱鞋脱袜子接受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许多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临床体检发现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应给予特别重视,加强筛查和随访并采取有效的糖尿病足的防治措施。 ?既往足溃疡病史。 ?神经病变症状(足部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和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导致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痉挛)。 ?神经病变体征(足部皮肤发热发红、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血管搏动较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足部血管搏动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 ?合并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术后、明显的视网膜病变)。 ?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但存在严重足畸形。

?其他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合并影响足功能的骨科疾病(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以及穿戴不合适的鞋袜。 ?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 随访及患者教育 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随访时注意复诊频率(尤其是足底溃疡的患者)和针对足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患者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患者足保护意识和技巧。患者应该学会如何识别可能存在的足部问题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在教育患者时,医生应进行示教。例如,为患者演示如何正确修剪指甲。内科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教育以提高处理高危患者的能力。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5T14:50:04.7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覃达政 [导读] 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30409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980例。将这些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构成比、医院感染率分布以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调查。结果 980例神经内科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48例,医院感染率为4.90%,感染部位构成比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分别为47.92、25.00%;患者年龄>60、男性、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治疗操作、合并有基础疾病、之前使用抗菌药物等均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若是能够控制好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前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超过48h后发生感染的现象,会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神经内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该疾病具有病情急、治疗复杂,病情进展多变等特点,尤其在年龄高、合并多种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过多等患者中,其医院感染率更高[1-2]。医院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对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构成比、医院感染率分布以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调查,并为预防感染性疾病以及对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合理科学依据,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免疫力低下、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62例,女性患者318例;年龄为18~79岁,平均年龄为(48.56±10.33)岁;住院时间不超过20天的患者780例,住院时间超过20天的患者200例。研究资料可知,患者的疾病类型为脑出血、脑梗死的总例数最多。 1.2方法 由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依据相关医院感染标准对9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制定调查表格,其中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原发疾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意识状态、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等,以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各项指标,病制定相关的预防政策。 1.3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医(2001)2号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患者在入院48h后,若是发生感染,即判定为医院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神经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在9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48例,其中呼吸道感染的例数最多,为23例,其构成比为47.92%。详细情况见表1。 2.2神经内科患者不同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率 在9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48例,其中脑出血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6.69%;其次为癫痫,

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社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群的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某区社区有效预防、诊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对本社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92例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家族史、吸烟等情况进行测定、记录、分析。结果65岁患病率最高40例,46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共有80例,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86.95%;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54例,占患病比例39.70%,多因素导致的糖尿病患者29例,占21.32%。结论糖尿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情况较普遍。因此,早期健康教育和宣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标签:糖尿病;社区;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累及人体多个器官,如心脏、肾脏、神经、血管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国民健康的慢性疾病,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预测,至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10%,糖尿病患者将超过1亿。为了解本区社区内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索糖尿病危险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对社区居民糖尿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本社区服务站服务的患有糖尿病的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1]。年龄20~70岁,平均(45.23±14.86)岁,男52例,女40例。 1.2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表,由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家族史、吸烟史等[2],糖尿病史以患者自我报告为准。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基本参数测定。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年龄分布结果20~35岁3例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40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4 3.48%,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病比例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同时46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共有80例,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86.95%。 2.2我社区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其他情况分布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

磁共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磁共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改进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针对科室现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通过落实相关措施,全科人员积极参与并重视此项工作,大家增强了预防意识,从而推动了科室预防感染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标签:磁共振室;医院感染;预防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磁共振以其检查过程安全、诊断准确的优势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病患所接受,加强预防磁共振室感染的管理工作已成为日常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我院MRI室现有状况综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危险因素 1.1环境因素核磁共振是医学影像检查,候诊人数多,病种复杂,健康体检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处一室,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1.2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我院是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检查人数约在100人次,医务人员因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皮肤损伤、工作时间紧等因素,普遍存在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的问题[2],不能做到每位患者摆放体位后洗手、消毒。 1.3检查床污染扫描间是强磁场,不能多安装门窗,空气流通不畅,是多种病原微生物汇聚之地:有些急、重症、开放性损伤患者,因为病情变化或体位移动等因素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分泌物及血液、体液污染检查床,因为时间紧急医务人员可能暂时只做初步清洁、更换床单,不能做彻底消毒,留下了交叉感染的隐患。 1.4 侵袭性操作不规范为明确诊断很多患者需要做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到达靶器官以提高图像分辨率,此过程在扫描间完成,护士操作存在着无菌操作不规范现象或因洗手不便未能做到每次操作后立即洗手,注射针头由于磁场引力容易反弹扎到自已,职业暴露风险高。 2预防措施 2.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认知度,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范围,每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俞伟飞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俞伟飞 发表时间:2019-09-04T16:10:35.01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作者:俞伟飞 [导读] 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人们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饮食的注意和锻炼的加强,使得人们的寿命较之前有了延长的迹象。但是仍有很多的人健康意识较差,使得脑血管、高血压等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其医院的住院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就诊的14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一年中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其中男8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5±5.5岁左右;平均住院时间(26±12.4)天,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病毒性脑炎、脑梗死等。医院感染被定义为:“患者住院后超过48小时后所发生的感染被定义为医院内感染”。 1.2研究的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并通过查看调查表,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性别、年龄、住院的天数、基础疾病诊断、侵入性操作的名称、发生感染的次数、感染的季节等。同时,调查人员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的分析,对有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符合本次调查的患者的病例录入了表格中,以便找出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菌等,在对这些进行整合,逐一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各项数据的分析,其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该项的研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发生的情况汇总研究的结果显示:对这140例患者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后,发生感染的人数35例,其发生率为25%。其中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患者、脑梗患者发生的感染率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分别为18.25%、9.36%、7.65%。 2.2病原菌检出情况 通过对患者血液和尿液、分泌物、脑脊液等检测,共监测出病原菌共有32株。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其病原菌检测出最高的为革兰阴性杆菌56.3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位居前列,分别为25.36%、22.36%。革兰阳性杆菌检出率为44.69%。 2.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神经内科患者共有14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人数占25%。其中根据调查报表中的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感染季节、酗酒、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和有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有吸烟史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没有吸烟史和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究其原因,这些患者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能够抵抗细菌的能力也较年轻人低,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侵入性操作主要包括:插管、气管、插入胃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等均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可能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危险因 素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由于对三代头孢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常导致严重的医院感染,使抗感染治疗相当困难。研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是早期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作者对一组呼吸系统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病例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医院感染肺炎由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41例作为病例组,非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引起59例作为对照组。医院感染肺炎诊断标准按文献相关标准[1,2],主要条件为咳嗽、咳痰,双侧或单侧肺有湿音或叩诊浊音,肺部X线胸片显示新的或进展性渗出病灶,次要条件有发热(体温≥38℃),周围血白细胞(WBC)≥10×109/L,深部痰细菌培养阳性。 1.2 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用统一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袭性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鼻饲管)、抗菌素使用等项目;住院时间为入院至分离鉴定出菌株的时间;抗菌素使用为分离鉴定出肺炎克雷伯菌株时的前15d情况。(2)标本采集:清晨嗽口后用力咳痰,立即送检,连续2~3d,或经吸痰管或气管插管吸引,或用防污染毛刷刷取痰液。合格标本为痰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3)细菌鉴定、药敏及ESBLs检测: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学培养,采用英国先德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粪肠球菌ATCC33186进行质控;ESBLs菌株的确证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采用抗菌药物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μg/10μg)与头孢噻肟抑菌圈直径差值、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μg)与头孢他啶抑菌圈差值来判断,当二种抗菌素中任何一种加克拉维酸后抑菌圈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mm时,判定为ESBLs阳性。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进行质控。 1.3 统计学分析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雪倩 1253296 指导教师:张丽娟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病率及妊娠结局,研究与GDM 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361例孕妇,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 GDM 组,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61例研究对象中,诊断GDM 为50例 (GDM 组),患病率为 13.9%,年龄、人工流产史、产次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史、初产妇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妊娠早期对GDM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和识别,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预防GDM发生、改善GDM病人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Analysis occurrence status quo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 〔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Shanghai,study the high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DM. Methods:361 pregnant women were collected in Shanghai First Maternal and Infant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the pregnancy outcome was followed up.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GDM group,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Results:50 pregnant women were diagnosed with GDM in 361 study subjects,the prevalence of GDM was 13.90%,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ge,the history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pa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of GDM include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本研究通过列举口腔科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给出了如何在工作中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最终通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防护,加强消毒灭菌,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危险因素;分析;对策;消毒;灭菌 口腔是各种细菌和病原体的栖居之所,这些病原体,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去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病原性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1],使医院感染率上升。本研究就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危险因素 1.1 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 医生在口腔治疗时,高速旋转的手机,形成气流,将带有病菌的飞沫、粉尘吹入空气中,血液、体液也会发生飞溅,进入空气,物体表面污染,病原菌通过呼吸道、气味进入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体内,造成医院感染。 1.2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表皮污染,诊疗结束后,由于患者多,洗手不彻底或者忘记洗手直接为下一个患者诊治,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或用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手触碰了台面上的棉球缸、镊子杯等,之后诊治下一位患者时没有及时充分地消毒物体表面,造成交叉感染。 1.3 器械、材料消毒不彻底 (1)口腔诊疗中使用的手机,它的机头、轴承间有一定的腔隙,内部有大量的细菌芽胞,手机灭菌时如不采用3次予真空高压灭菌,就不一定彻底灭死细菌芽胞。用前未能空踩30s排菌,容易造成感染。 (2)在制备牙齿,或为患者开髓,或为患者取模时,常会有患者的血液、体液留在材料上,污染口腔托盘[2],如不严格消毒灭菌,会造成交叉感染。 1.4 消毒物品的污染 口腔科常将消毒溶液放置于小滴瓶中以方便医生使用。但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口腔诊疗中有时滴管触碰了其他物体,被污染而不能及时更换;(2)滴管上的橡皮帽经常消毒不合格,有时甚至直接套上使用[3];(3)滴瓶不能按

(完整版)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

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一) 一、什么是糖尿病?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在人体内,葡糖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血糖有一个正常范围,人体只有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不足都可引起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体内多余的糖就从尿液中排出。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葡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三、胰岛素的功能有哪些? 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所分泌,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脂类、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四、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蛋白质、脂肪及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糖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途径: 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同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进入肌细胞变成肌糖原储存起来。 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五、糖尿病如何分型? 糖尿病主要分两型,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下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才得以生存。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病人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 六、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 述?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潘 革1,熊 靖1,韦香妮1,审校 罗建明2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3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31)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529(2003)1221194203 随着现代医学快速发展,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老年人口及慢性病、癌症患者的增加、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近年来,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 I)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1998~1999年的126所入网医院的N I发病率为3192%,N I例次发病率为4113%1。美国每年有200多万例N I患者,花费415亿美元2。文献报道1,比利时N I发生率为1418%,澳大利亚为816%,法国为910%,英国为1112%,泰国为716%,1997年,香港玛丽医院N I发生率为2111%,心脏骤停以及心肺复苏术后N I发生率为6019%,气管插管术后的N I发生率为5015%,N I患者病死率达3214%3。可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就近年来N I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 N I的危险因素 111 年龄 Richards等报道4,血液感染和外科感染以约1~2个月婴儿多见;尿路感染多见于>5岁儿童;国内陆佩芳等5认为,年患者的年龄与N I发生率呈正相关(P<0101 ,因年龄越大,生理防御功能越差,N I的发生率越高。 112 基础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方式 11211 内科 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N I为多5。 11212 外科 Harbarth等6报道外科患者N I发生率为1612%,比非外科患者(816%)高;Papia等7报道在563例外伤患者中,有209例发生N I(37%),经多变量分析,与N I 相关的因素有:使用机械通气(OR=216,P<01001 、多次手术(OR=218,P=0102)、多次输血(OR=213,P=0104)合并脊髓损伤(OR=510,P<01002 ;Michalopoulos等8报道2615例成人心脏外科复杂性手术,共发生严重脓毒血症41例,最常见的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瓣膜手术,41例严重脓毒血症与无脓毒血症病例(n=2574)比较进行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因素有: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出血或重做手术或大量输血(P<01002)、发生低心脏输出量 收稿日期:2002212220; 修回日期:2003205211综合征;Khaodhiar等9研究手术前高血糖与N I的关系,认为高血糖可以是组织炎症性反应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感染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免疫活性反应结果程度的指标,而手术前高血糖也是N I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11213 儿科 Avila Figueroa等10报道在1d内调查全国21所公立医院的1183名住院儿童,N I率为918%(CI95%, 811~1116),用回归逻辑分析法发现有4个独立的N I危险因素:中央静脉导管(OR313;CI95%110~519)、全肠道外营养(TPN)(OR211;CI95%110~415)、呼吸机辅助呼吸(OR213;CI95%112~411)及低体重儿(OR216;CI95% 110~618)。总的死亡率为418%,有N I的死亡率比无N I 的死亡率高2倍(OR216;CI95%113~511);Gray等11研究认为:患高血压母亲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增加N I的风险度,而且发现这些新生儿的N I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 11214 ICU 李革等12报道综合性ICU N I率为29133%, ICU患者发生N I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 Barrios Perez等13根据美国国家N I监测系统(NN ISS)的要求,对在ICU3个月内确诊的308例N I进行统计分析,其感染发生率为814%,发生密度为在ICU每停留1000d发生N I1219例次,机械相关感染率(device2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为每使用呼吸机1000d,发生肺炎2819例次,每导尿1 000d,发生尿路感染513例次,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 1000d,发生菌血症014例次;Richards等4对美国1992年1月~1997年11月间全国61个PICU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N I发生率为5168%,几乎都与使用侵入性机械有关,认为PICU的分布与成人ICU不同。Robertson等14对ICU中的100名患者、100位监护护士及500名献血者的血标本(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血清学检查,严重患者HP血清的阳性率(67%)显著高于对照组(39%)(P<01001 ,监护护士组HP血清学阳性(40%)显著高于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19%)(P<0102 ,监护的持续时间与血清学阳性呈显著相关(P<0102),提示HP可以在医院内传播。 11215 化疗或抗生素治疗 Kremery等15报道,105例真菌感染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治疗后,8219%的真菌感染患者肠道厌氧菌群受到抗生素影响,其中4415%的患者接受了氧氟沙星的预防性用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糖肽类和广谱青霉素类比使用保护肠道厌氧菌 ? 4 9 1 1 ?Chin J Nosocomiol Vol.13No.122003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5:07:4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娄书华薛书峰张伊辉刘辉曹玉娥王晓菲 [导读]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 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546例2型糖尿病患者VPT,分析VPT异常情况,并进行其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329例)患者VPT在正常范围(双脚VPT<15V),30.4%(166例)患者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9.3%(51例)患者重度异常(任意一脚 VPT>25V)。三组间比较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SBP、DBP水平差异明显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出现异常,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震动感觉阈值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危险因素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坏疽、致残的主要原因。震动感觉阈值(VPT)是一种有效监测周围神经病变的工具[1,2],本研究利用VPT评估2型糖尿病患下肢神经病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引起VPT异常的危险因素,以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以期预防或减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住的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546例,男288例,女258例,年龄36~85岁,平均58±14.3岁。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病病史,且无认知功能障碍。入选时双足无溃疡、感染及水肿。 1.2方法 1.2.1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测定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用为Backman LX12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 血压、腹围于入院时根据标准方法测定。 1.2.2使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所用为北京澳尔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PT-1震动感觉阈值监测仪,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重复2次,取平均值。 1.2.3 分组: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双脚VPT<15V),轻度异常(双脚VPT 16—24V),重度异常(任意一脚VPT>25V)。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 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评价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46名患者中329例(60.3%)患者VPT在正常范围,166例(30.4%)患者轻度异常,51例(9.3%)患者重度异常。 2.2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和正常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率、饮酒率以及FBG、TG、LDL—C、HbA1c比较,差异明显(P<0.05)。 2.3.Logistic多元回归评估随访VPT的影响因素:以VPT异常为自变量,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以及FBG、TG、LDL—C、HbA1c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37、1.053、1.200、1.851、2.834、1.661、2.370,均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床报道DPN患病率由20%到90%不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糖尿病10年内常有明显的DPN发生,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患者无症状[3]。 针对糖尿病DPN的早期诊断,各国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比较传统的方法单丝检查、音叉振动觉及足底压力测定等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缺乏精准性,重复性很差。神经电生理检查虽然准确,但因其价格昂贵,要求条件高,难以广泛开展。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是定量感觉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简便、易行、无创、重复性好、患者顺应性好,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能较准确和稳定地评价DNP的程度【4~5】。近年国内也有不少研究证明VPT在诊断DNP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6~9】。本研究检测了546例糖尿病患者的VPT,发现39.7%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其结果与国内报道的发病率偏低,可能是本研究收录了大量初发和病程较短的患者。 DPN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足部溃疡,往往经久不愈,严重时甚至需截肢。研究显示合并DPN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高达7.2%,是普通糖尿病患者的3倍多【10】,DPN的早期筛查固然重要,针对发病机制进行预防,即从上游阻断DNP发病的链条应该是重中之重。 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不良是公认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通过对众多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血压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以及LDL—C、HbA1c均为VP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给我们的提示:对于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我们一方面要更加重视DPN的筛查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控制血糖、血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 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护理习题

十月份理论考试 一、选择题 1.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尿糖D.糖化血红蛋白 2.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范围是 A. 2.8-4.4mmol/L B. 4.4-6.1mmol/L C. 6.1-7.0mmol/L D. 7.0-7.8mmol/L 3. 下列哪项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足 C. 糖尿病肾病 D. 眼底出血 4. 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5.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7. 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A.两年一次 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8.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B.周围神经病变常以下肢最先出现C.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管病变 D.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 9.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以下哪项正确 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宜控制饮食 C.使用胰岛素者要给高热量饮食 D.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 10.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和关键的措施是() A 防治诱因 B使用小剂量胰岛素C补液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E纠正脑水肿 11.I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为() A酮症酸中毒B严重感染C心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可选择多个正确答案) 1.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肥胖;B:高血压;C:血脂代谢紊乱;D:重体力劳动 2.2型糖尿病的特点有 A.通常起病隐匿 B.大多数患者肥胖 C.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表现 D.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3. 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 A.高血糖 B.高血脂 C.高血压 D.吸烟 4.低血糖的危害有 A.导致血糖波动 B.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C.持续严重低血糖可导致大脑不可逆性损伤 D.加速胰岛功能衰竭 5、糖尿病患者筛查,最能尽早反映血管病变的检查是()。 A:心电图检查;B:眼底检查;C:肾功能检查;D:动脉多普勒检查。 6、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是()。 A:尽早、尽可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紊乱;B:控制血压、戒烟;C:增加运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