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1. 已知A (-1,m )与B (2,33m +)是反比例函数k y x

=图像上的两个点 (1) 求k 的值

(2) 若点C (-1,0),则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 已知,在RT △OAB=90°,∠BOA=30°,AB=2.若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的直

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 在第一象限内,将RT △OAB 沿OB 折叠后,点A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 处.

(1) 求点C 的坐标

(2) 若抛物线2(0)y ax bx a =+≠经过C 、A 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 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 交于点D ,点P 为线段DB 上一点,过点P 做Y 轴的平行

线,交抛物线与点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四边形CDPM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 已知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像经过A(-2,0)、B (4,0)、C (0,3)三点,连接BC 、AC ,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对称轴与x 轴相交与点D

(1)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D 的坐标及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

(2)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Q 、D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已知点P 是该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个动点,请探求以点P 、C 、D 、B 为顶点的四边

形能否成为梯形?若能,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个数及其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4. 抛物线24y x x =+与x 轴分别相交与点B 、O ,它的顶点为A ,连结AB ,把AB 所

在的直线沿y 轴向上平移,使它经过原点O ,得到直线l ,设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

(1) 求点A 的坐标

(2) 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中,有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请分别直接

写出这些特殊四边形的顶点P 的坐标

(3) 设以点A 、B 、O 、P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 ,点P 的横坐标为x ,当

462682s +≤≤+时,求x 的取值范围。

例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 的顶点A 的坐标为(10,0)顶点B 在第一象限内,且AB=35,sin ∠OAB=55

(1) 若点C 是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求经过O 、C 、A 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 在(1)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以P 、O 、C 、A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若将点O 、点A 分别变换为点Q (-2k ,0)、点R (5k ,0)(k>1,为常数),设过Q 、

R 两点,且以QR 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N ,其顶点为M ,记△QNM 的面积为QNM S ,△QNR 的面积为QNR S ,求QNM S :QNR S 的值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 知识点: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 4 y x =-+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 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 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到拐点B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P、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为边、OQ为边,②OP为边、OQ为对角线,③OP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o.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 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2 )( (<

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十大类型目录 第一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第一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1. (2011吉林)如图,梯形ABCD中,AD∥BC,∠BAD=90°,CE⊥AD于点E, AD=8cm,BC=4cm,AB=5cm.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Q 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动点P沿A-B-C-E方向运动,到点E停止;动点Q沿B-C-E-D方向运动,到点D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s,△PAQ的面积为y cm2,(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 (1)当x=2s时,y=_____ cm2;当x=9 2 s时,y=_______ cm2. (2)当5 ≤ x ≤ 14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动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求出15 4 yS梯形ABCD时x的值. (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PQ与四边形ABCE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x的值. 2. (2007河北)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0,AD=75,BC=135.点P 从点B出发沿折线段BA-AD-DC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B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向上作射线QK⊥BC,交折线段CD-DA-AB于点E.点P、Q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当点P到达终点C时,求t的值,并指出此时BQ的长; (2)当点P运动到AD上时,t为何值能使PQ∥DC ? (3)设射线QK扫过梯形ABCD的面积为S,分别求出点E运动到CD、DA上时,S与t的关系式; (4)△PQE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压轴题---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含答案]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1(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模拟第24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a+1)x与直线y=kx 的一个公共点为A(4,8). (1)求此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 (2)若点P在线段OA上,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1)中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 (3)记(1)中抛物线的顶点为M,点N在此抛物线上,若四边形AOMN恰好是梯形,求点N的坐标及梯形AOMN 的面积. 备用图 答案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直线的解析式为y=2x. (2)如图1,当P为OA的中点时,PQ的长度取得最大值为4. (3)如图2,如果四边形AOMN是梯形,那么点N的坐标为(3,3),梯形AOMN的面积为9. 图1 图2 例2(2011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0)、C(0,12) 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4,设顶点为点P,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y=2x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是线段OP上的一个动点(O、P两点除外),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向点O 运动,过点M作直线MN//x轴,交PB于点N.将△PMN沿直线MN对折,得到△P1MN.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设△P1MN 与梯形OMNB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图1 图2 满分解答 (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y a x k =-+,代入A (2,0)、C (0,12) 两点,得40,1612.a k a k +=?? +=? 解得1, 4. a k =??=-?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 2 (4)4812y x x x =--=-+,顶点P 的坐标为(4,-4). (2)由2812(2)(6)y x x x x =-+=--,知点B 的坐标为(6,0). 假设在等腰梯形OPBD ,那么DP =OB =6.设点D 的坐标为(x ,2x ).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22(4)(24)36x x -++=.解得2 5x =或x =-2. 如图3,当x =-2时,四边形ODP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当点D 的坐标为( 52,5 4 )时,四边形OPBD 为等腰梯形. 图3 图4 图5 (3)设△PMN 与△POB 的高分别为PH 、PG . 在Rt △PMH 中,2PM t =,PH MH t ==.所以'24P G t =-. 在Rt △PNH 中,PH t =,1122NH PH t ==.所以3 2 MN t =. ① 如图4,当0<t ≤2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PMN 的面积.此时2133 224 S t t t =??=. ②如图5,当2<t <4时,重叠部分是梯形,面积等于△PMN 的面积减去△P ′DC 的面积.由于2 ''P DC PMN S P G S PH ??= ? ?? △△,所以2 22'2433(24)4 4P DC t S t t t -??=?=- ???△. 此时222339 (24)1212444S t t t t =--=-+-.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 2011年上海市闸北区中考模拟第25题 直线113 y x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OD ,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C 、D 三点. (1) 写出点A 、B 、C 、D 的坐标; (2) 求经过A 、C 、D 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 的坐标; (3) 在直线BG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A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思路点拨 1.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2.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配方法求顶点坐标. 3.第(3)题判断∠ABQ =90°是解题的前提. 4.△ABQ 与△COD 相似,按照直角边的比分两种情况,每种情况又按照点Q 与点B 的位置关系分上下两种情形,点Q 共有4个. 满分解答 (1)A (3,0),B (0,1),C (0,3),D (-1,0). (2)因为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3,0)、C (0,3)、D (-1,0) 三点,所以930,3,0.a b c c a b c ++=??=??-+=? 解得1,2,3.a b c =-??=??=?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x -1)2+4,顶点G 的坐标为(1,4). (3)如图2,直线BG 的解析式为y =3x +1,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3,因此CD //BG .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整理好的)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 科目: 数学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课 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列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探究活动和对例题的分析,感悟探究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教学内容 例题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 的坐标为(4,0),点P 是直线y=-2 1x+3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动点,设△OPQ 的面积为s 。 (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问s 是y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问s 是x 的什么函数,并求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 的坐标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等于直线y=-2 1x+3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练习: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6,0),另有一动点B 的坐标为(x ,y ),点B 在第一象限,且点B 的横纵坐标之和为8,设△OAB 的面积为s ,求: (1)s 与点B 的横纵坐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OAB 的面积为20时,求B 点的坐标。 例题2:在矩形ABCD 中,AB=6cm,BC=12cm,点P 从点A 开始以1cm/s 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 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以2cm/s 的速度沿BC 边向点C 移动, 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点Q 也随之停止。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设△PAD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运动到何时△PBQ 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3: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33y x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 (1)求点D 的坐标; (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 △的面积;

梯形中的动点问题

中考压轴题中的动点问题: 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的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出。第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相应的图象。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从数学知识点来看,一般考察几何图像的判定和性质(如梯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以及函数和方程的知识等综合性很强. 从数学思想方法看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方程的数学,函数的思想方法等关键:动点中的分类讨论:抓住运动中的关键点,动中求静.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4,∠A=120°.动点P、E、M分别从B、A、D三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A向终点A运动,点E沿AD向终点D运动,点M沿DC向终点C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每秒2个单位.连接PE、PM、EM,设动点P、E、M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PEM 的面积为S. (1)判断△PAE与△EDM是否全等,说明理由; (2)连接BD,求证:△EPM∽△ABD; (3)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EM的面积的最小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梯形。 解答:解:(1)△PAE≌△EDM, 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BP=AE=DM=2t, ∵AB=AD=DC=4,∴AP=DE=4﹣2t(1分)∵在梯形ABCD中,AB=DC, ∴∠PAE=∠EDM;(2分)又AP=DE,AE=DM,∴△PAE≌△EDM.(3 1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1(上海市中考第24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1),一次函数 3 3 4 y x =+的 图像与y轴交于点A,点M在正比例函数 3 2 y x =的图像上,且MO=MA.二次函数 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M.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在 一次函数 3 3 4 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 图1 满分解答 (1)当x=0时, 3 33 4 y x =+=,所以点A的坐标为(0,3),OA=3. 如图2,因为MO=MA,所以点M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点M的纵坐标为3 2 .将 3 2 y= 代入 3 2 y x =,得x=1.所以点M的坐标为 3 (1,) 2 .因此AM=. (2)因为抛物线y=x2+bx+c经过A(0,3)、M 3 (1,) 2 ,所以 3, 3 1. 2 c b c = ? ? ? ++= ?? 解得 5 2 b=-, 3 c=.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5 3 2 y x x =-+. (3)如图3,设四边形ABCD为菱形,过点A作AE⊥CD,垂足为E.在Rt△ADE中,设AE=4m,DE=3m,那么AD=5m. 因此点C的坐标可以表示为(4m,3-2m).将点C(4m,3-2m)代入25 3 2 y x x =-+,得2 3216103 m m m -=-+.解得1 2 m=或者m=0(舍去).因此点C的坐标为(2,2).

图2 图3 考点伸展 如果第(3)题中,把“四边形ABCD是菱形”改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如图4,点C的坐标为 727 (,) 416 . 图4 例2(江西省中考第24题)将抛物线c1:2 y=x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2,如图1所示.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2的表达式; (2)现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向右也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 ①当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时,求m的值; 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2 y= (2)抛物线c1:2 y=+x轴的两个交点为(-1,0)、(1,0),顶点为. 抛物线c2:2 y=x轴的两个交点也为(-1,0)、(1,0),顶点为(0,. 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顶点M的坐标为(m -,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1,0) A m --、(1,0) B m -,AB=2.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十大题型

1、如图,已知AB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 AB AC △中,10 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 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全等? △与CQP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 运动,364y x =-+A B 、P Q 、O A Q OA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P O B A A B 、Q t OPQ △S S t 485S P O P Q 、、M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第3讲动点产生的菱形梯形、相切

中考压轴题专题训练第3讲动点产生的菱形梯形、相切 【知识梳理】 1、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梯形的形状,确定相关点的坐标 2、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作出临界条件下相切的圆的形状(分情况讨论),找出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求解 题型一动点产生的菱形问题 【例题精讲】 例1.(2012黑龙江龙东地区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122,点C的坐标为(-18,0)。 (1)求点B的坐标; (2)若直线DE交梯形对角线BO于点D,交y轴于点E,且OE=4,OD=2BD,求直线DE的解析式;(3)若点P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点B作BF⊥x轴于F, 在Rt△BCF中 ∵∠BCO=45°,BC=122,∴CF=BF=12 。 ∵C 的坐标为(-18,0),∴AB=OF=6。 ∴点B的坐标为(-6,12)。 (2)过点D作DG⊥y轴于点G, ∵OD=2BD,∴OD=2 3 OB。 ∵AB∥DG,∴△ODG∽△OBA 。

∵ DG OD OG 2 AB OB OA 3 ===,AB=6,OA=12,∴DG=4,OG=8。∴D (-4,8),E (0,4)。 设直线DE 解析式为y=kx+b (k ≠0) ∴ 4k b 8 b 4-+=??=? ,解得k 1 b 4=-??=?。∴直线DE 解析式为y=-x+4。 (3)结论:存在。 点Q 的坐标为:(22 ,-2 2),(-22 ,2 2),(4,4),(-2,2)。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F ,求出BF 、CF 的长度,即可求出B 点坐标。 (2)已知E 点坐标,欲求直线DE 的解析式,需要求出D 点的坐标.构造△ODG ∽△OBA ,由线 段比例关系求出D 点坐标,从而可以求出直线DE 的解析式。 (3)如图所示,符合题意的点Q 有4个: 设直线y=-x+4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E 、点F , 则E (0,4),F (4,0),OE=OF=4,EF=42。 ①菱形OEP 1Q 1,此时OE 为菱形一边。 则有P 1E=P 1Q 1=OE=4,P 1F=EF -P 1E=42-4。 易知△P 1N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 1N=NF= 2 2 P 1F=4-22。 设P 1Q 1交x 轴于点N ,则NQ 1=P 1Q 1-P 1N=4-(4-22)=22。 又ON=OF -NF=22,∴Q 1(22 ,-22)。 ②菱形OEP 2Q 2,此时OE 为菱形一边。此时Q 2与Q 1关于原点对称,∴Q 2(-22,22)。 ③菱形OEQ 3P 3,此时OE 为菱形一边。 此时P 3与点F 重合,菱形OEQ 3P 3为正方形,∴Q 3(4,4)。 ④菱形OP 4EQ 4,此时OE 为菱形对角线。 由菱形性质可知,P 4Q 4为OE 的垂直平分线, 由OE=4,得P 4纵坐标为2,代入直线解析式y=-x+4得横坐标为2,则P 4(2,2)。 由菱形性质可知,P 4、Q 4关于OE 或x 轴对称,∴Q 4(-2,2)。 综上所述,存在点Q ,使以O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点Q 的坐标为:Q 1(22, -22),Q 2(-22,22),Q 3(4,4),Q 4(-2,2)。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 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 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 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 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2)当90 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 ∴AB=4,AC ∴AO= 1 2 AC .在Rt△AOD中,∠A=300,∴AD=2.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备用图)C B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2014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_1.6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苏州29”,拖动点C 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HA 与△COB 保持相似.点击按钮“C 、D 、E 三点共线”,此时△EHD ∽△COD .拖动点P 从A 经过C 到达B ,数一数面积的正整数值共有11个.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苏州29”,拖动点C 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HA 与△COB 保持相似.点击按钮“C 、D 、E 三点共线”,此时△EHD ∽△COD .拖动点P 从A 经过C 到达B ,数一数面积的正整数值共有11个. 思路点拨 1.用c 表示b 以后,把抛物线的一般式改写为两点式,会发现OB =2OC . 2.当C 、D 、E 三点共线时,△EHA ∽△COB ,△EHD ∽△COD . 3.求△PBC 面积的取值范围,要分两种情况计算,P 在BC 上方或下方. 4.求得了S 的取值范围,然后罗列P 从A 经过C 运动到B 的过程中,面积的正整数值,再数一数个数.注意排除点A 、C 、B 三个时刻的值. 满分解答

2014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_1.5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1.5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1 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已知直线y =3x -3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抛物线y =ax 2+2x +c 经过点A ,B .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 点坐标; (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C ,若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 ①求点D 的坐标; ②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 ,其对称轴与直线y =3x -3交于点E ,若7 3 t a n = ∠D P E ,求四边形BDEP 的面积.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松江24”,拖动点P 向右运动,可以体验到,D 、P 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保持不变,∠DPE 与∠PDH 保持相等.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松江24”, 拖动点P 向右运动,可以体验到,D 、P 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保持不变,∠DPE 与∠PDH 保持相等,tan 0.43DPE ∠≈,四边形BDEP 的面积为24. 思路点拨 1.这道题的最大障碍是画图,A 、B 、C 、D 四个点必须画准确,其实抛物线不必画出,画出对称轴就可以了. 2.抛物线向右平移,不变的是顶点的纵坐标,不变的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 3.已知∠DPE 的正切值中的7的几何意义就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那么点P 向右平移到直线x =3时,就停止平移. 满分解答 (1)直线y =3x -3与x 轴的交点为A (1,0),与y 轴的交点为B (0,-3). 将A (1,0)、B (0,-3)分别代入y =ax 2+2x +c , 得20,3. a c c ++=?? =-? 解得1, 3. a c =?? =-?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2x -3. 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为(-1,-4). (2)①如图2,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的坐标为(-2,-3). 因为CD //AB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b ,

(挑战)中考数学 压轴题第六版精选 1.5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1 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已知直线y =3x -3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抛物线y =ax 2 +2x +c 经过点A ,B .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 ,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C ,若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四边形ABCD 为梯形. ①求点D 的坐标; ②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 ,其对称轴与直线y =3x -3交于点E ,若7 3 tan = ∠DPE ,求四边形BDEP 的面积. 图1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松江24”,拖动点P 向右运动,可以体验到,D 、P 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保持不变,∠DPE 与∠PDH 保持相等. 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松江24”, 拖动点P 向右运动,可以体验到,D 、P 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保持不变,∠DPE 与∠PDH 保持相等,tan 0.43DPE ∠≈,四边形BDEP 的面积为24. 思路点拨 1.这道题的最大障碍是画图,A 、B 、C 、D 四个点必须画准确,其实抛物线不必画出,画出对称轴就可以了. 2.抛物线向右平移,不变的是顶点的纵坐标,不变的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 3.已知∠DPE 的正切值中的7的几何意义就是D 、P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等于7,那么点P 向右平移到直线x =3时,就停止平移. 满分解答 (1)直线y =3x -3与x 轴的交点为A (1,0),与y 轴的交点为B (0,-3). 将A (1,0)、B (0,-3)分别代入y =ax 2 +2x +c , 得20, 3.a c c ++=?? =-? 解得1,3.a c =?? =-?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x 2 +2x -3. 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为(-1,-4). (2)①如图2,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的坐标为(-2,-3). 因为CD //AB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b , 代入点C (-2,-3),可得b =3.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图 13 图 14 图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 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动点问题(双动点类型)解析

1(11吉林)梯形ABCD 中,AD ∥BC ,∠BAD =90°,CE ⊥AD 于点E ,AD =8cm ,BC =4cm ,AB =5cm .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 ,动点P 沿A →B →C →E 的方向运动, 到点E 停止;动点Q 沿B →C →E →D 的方向运动,到点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 ,△PAQ 的面积为y cm 2 .(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2s 时,y =_________cm 2 ;当x = 9 2 s 时,y =_________cm 2 ; (2)当5≤x ≤14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动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求出使y = 4 15 S 梯形ABCD 的x 的值; (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PQ 与四边形ABCE 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x 的值. C D A B E 备用图

2.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0cm,OC=6cm.动点P、Q分别从O、A同时出发,点P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作匀速运动;点Q在线段AB上沿AB方向作匀速运动,已知点P的运动速度为1cm/s. (1)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1 2 cm/s,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CPQ的面积最小时,求点Q的坐标; ②当△COP与△PAQ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a cm/s,是否存在a的值, 使得△OCP与△PAQ和△CBQ都相似?若存在,求出a的值,并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1.如图5,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 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5 2.如图6,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6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1.如图:二次函数y =﹣x 2 + ax + b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 1,0),B (2,0)两点,且与y 轴交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BC 的形状; (2)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且A 、C 、D 、B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请直接写出D 点的坐标; (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C 、B 、P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2,0)、C (0,12) 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 =4,设顶点为点P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 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 y =2x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OPBD 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 是线段OP 上的一个动点(O 、P 两点除外),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 向点O 运动,过点M 作直线MN //x 轴,交PB 于点N . 将△PMN 沿直线MN 对折,得到△P 1MN . 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设△P 1MN 与梯形OMNB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图1 图 2 A C B 第1题图

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点问题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 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 2.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 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 (1)试说明EO=FO;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证明出结论(1),再利用结论(1)和矩形的判定证明结论(2),再对(3)进行判断.解答时不仅要注意用到前一问题的结论,更要注意前一问题为下一

问题提供思路,有相似的思考方法.是矩形的判定和正方形的性质等的综合运用. 3.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 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 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 此题繁杂,难度中等,考查平行四边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考查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 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x≠0),则AP=2xcm,CM=3xcm,DN=x2cm. (1)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或BC)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2)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6、因动点问题产生的面积问题

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图1 满分解答 (1)b =1 2 c + ,点B 的横坐标为-2c . (2)由2111 ()(1)(2)222 y x c x c x x c =+++=++,设E 1(,(1)(2))2x x x c ++. 过点E 作EH ⊥x 轴于H . 由于OB =2OC ,当AE //BC 时,AH =2EH . 所以1(1)(2)x x x c +=++.因此12x c =-.所以(12,1)E c c --. 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 EH CO DH DO =.所以1212 c c c --= --. 整理,得2c 2+3c -2=0.解得c =-2或1 2 c =(舍去).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 222 y x x =--.

初中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答案)

初中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答案)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1.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 ∴B C ∠=∠,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 33 BP t = =秒, ∴515 443 Q CQ v t = ==厘米/秒. ·······················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 15 32104x x =+?, 解得80 3 x =秒. ∴点P 共运动了80 3803 ?=厘米. ∵8022824=?+, ∴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