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 城镇化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导学案(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2节城镇化

1.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1.运用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一、城镇化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

城镇化:也称,一般是指人口向地区集聚和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①增加、②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③城镇扩大, 其中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镇化与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程度和发展水平。【探究活动】

读《图2.12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2014年)》,为什么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却很高?

城镇化的意义:①促进区域增长;②提高利用效率;③改善城乡;④增强区域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请根据“世界城镇人口的增长及预测图”绘制世界城镇化发展及预测曲线。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①之前,城镇化水平低,增长缓慢。②的工业革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③以来,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远远超过以前。④后,世界城镇化进入空前发展、扩散和全面繁荣的时期。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比较:

城镇化进程示意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环境以及经过的环境。

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 下降。

(2)交通,住房。

(3)城市发展,就业,人口多。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和。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4~2012年间,该市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3.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4.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

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

6.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该市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较快,故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第2题,过快增长的建成区面积与较慢增长的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相适应,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答案 3.B

解析第3题,由图中城区范围的变化可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答案 4.B

解析第4题,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5.A

解析第5题,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答案 6.D

解析第6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本身耕地少,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退耕恢复湿地作用有限,不能很好的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 【课程标准】 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一、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 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 、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 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 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 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更好的 ______________ ,改 善 ___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学案(新人教版)

世界地理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图中圆圈大小表示贸易总额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进口。)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国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均为进口大于出口 B.三国出口产品都以农副产品为主 C.甲、丙间贸易额大于甲、乙间贸易额 D.甲、乙、丙三国之间都有陆地部分相连 2.甲、乙、丙三国,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A.粮食作物都以水稻为主 B.均有本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C.均为雨热同期 D.都有本国最大港口 下图表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3~5题。 3.a、b、c三地()A.温度:a<b<c B.盐度:a>b>c C.湿度:a<c<b D.温差:b>c >a 4.如果a、c沿岸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和智利,则该海域()A.属西半球B.属印度洋板块 C.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D.0°经线通过 5.有关a、c沿岸附近的正确叙述是()A.c沿岸分布着热带荒漠 B.a沿岸不可能有热带雨林分布 C.c处投放的漂流瓶不可能在a处找到 D.a、c沿岸都有大范围渔场

读“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对该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B.图中A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 C.图中B处是亚马逊平原的一部分 D.图中C处是大分水岭的一部分 7.在E处附近海域,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向北凸出②.向南凸出 ③.向高纬方向凸出④.向低纬方向凸出 ⑤.受地形影响⑥.受洋流影响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8~11题。 8.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 9.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练习

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 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 C ) A.24小时B.12小时 a C.20小时 a D.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B ) A.太原 a a B.长春 a a C.南昌 a a D.昆明 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C ) A.4小时 a a B.10小时 C.20小时 a a D.24小时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3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C ) A.甲、乙B.甲、丁 C.乙、丁D.丙、丁 5.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C ) A.甲B.乙

C.丙D.丁 6.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A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各图中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甲图表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上海日落时间最早;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北极有极昼出现,丙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丁图表示北极有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 7.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夏至__(节气)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15__时(地方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B__,昼长是__18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45°W)__。 (4)图中ED表示__昏__线,DC表示__晨__线。(填“晨”或“昏”)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0°)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3:00__。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中阴影部分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第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B ) A.0°经线B.160°E经线 C.180°经线 a D.20°W经线 2.此刻,地球位于上面右图中公转轨道的位置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D )

高二区域地理导学案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 杜芹意教研组长签字: 肖平平包级主任签字: 赵连宏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 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 设计人: 杜芹意 学习目标: 1、地球得形状与大小;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3、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4、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重点: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得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南半球与北半球得划分;高、中、低纬度得划分 学习难点: 根据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得大致距离 课后反思: 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 表格1-经线与纬线对比 经线纬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相互关系间隔 指示方向 表格2-经度与纬度得对比 经度纬度起点线 划分 分布规律 表格3-区分0°经线与180°经线得两侧经度分布 经度区分向西为 ,向东为 , 向西为 ,向东为 , 经度变化向西 , 向东 , 向西 , 向东 ,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 探究点1: 经线与地轴得区别 探究点2: 在地图上如何辨别东西经度、南北纬度? 三、随堂训练: 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 A.任何地方,纬度差1°得经线长度都相等 B.经度差1°得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O°纬线得长度就是O°经线得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2.关于东西半球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东经度得范围都在东半球 B.本初子午线与1800经线就是东西半球得界线 C.1800经线在东半球 D.200W—00—1600E得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与160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得依据就是( ) A.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 D.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与欧洲得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知识拓展: 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得经线就是:( )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5、比较不同纬线得长度:( ) A、①线就是②线得1/2 B、②线比③线长 C、③线比④线长 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得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得就是:( ) A、E点 B、G点 C、H点 D、K点 保山第九中学“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二地理学科课堂(新课/复习)导学案设计活页 0°180°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word版可直接打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预习必备可直接打印)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①识记天体系统及其层次,理解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 ②了解太阳大气层的分层,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 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③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质疑: 一.宇宙 1.宇宙是和的统一体,是、发展的、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请阅读课本P3和图1-1-6天体示意图,列 出天体系统层次图 二.太阳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小行星带在之间。 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别为,每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两者的活动周期为年。 3.请列举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地球 地球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合作探究: 1.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2. 假设宇宙中某颗行星上有生物,它应该具备什么样有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只有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里 2.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是 ( ) A .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 .气温异常升高 C .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山体发生滑坡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因为有月球绕转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安全的 太阳光照 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 水存在。 适中,有大气层。 适中,地表温度的 变化幅度不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

[核心知识回顾](教师用书独具) 一、人口的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时间上: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上:地区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划分: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 (2)分布: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但有一部分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中间类型。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 3.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现象。 (2)分类: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5.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本地及他地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生活消费水平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三种观点:乐观、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 6.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条件: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的生活质量。 (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同类活动的高度集聚。 (2)城市功能分区 ①特点:一般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形成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 ②其他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 ①初期:各个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②后期:各功能区逐渐分类布局。 3.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①标准: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级高,职能多,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4)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资源、交通等。 4.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含义: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 (2)特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5.什么是城市化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3)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 1.理解新工业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代表性的工业区。 2.了解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3.知道美国硅谷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4.通过对意大利和美国新工业区的学习,以及与我国相关工业区的比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结合新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并分析新工业区新在哪里,知道新工业区不等同于高新技术工业区;复习传统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列表比较新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不同。 2.结合教材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特点及工业小区的优势。结合我国温州乡镇的发展模式,分析二者的异同及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意大利新工业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结合教材案例5“美国‘硅谷’”,分析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知道科技和交通是高新技术工业布局的决定因素,而军事订货是硅谷特有的条件。对于硅谷的气候特征,要结合必修1中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我国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硅谷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新工业区的特点。 2.意大利新工业区和美国硅谷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相关工业区的借鉴意义。 本节课要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法教学,因此教师要准备有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萨索洛瓷砖生产、美国硅谷、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北京中关村、微软、斯坦福大学的资料,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区位优势。 对比传统工业区,引导学生分析新工业区的“新”,列表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不同,注意区分新工业区与高新技术工业区的不同。结合教材图4.15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结合教材图4.17“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的优点;同时对比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对于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教材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课标细化】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态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陆地水包括、、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 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3、水循环类型:、、 4、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3)是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

【课内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探究材料一: 黄河断流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叹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他曾想到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黄河居然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自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39期》 探究材料二:教材P55【活动】 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讨论黄河之水是不是真的“奔流倒海不复回”?黄河水参与哪种循环类型,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归还地表? 2.结合材料回答,一泻千里的黄河为什么会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由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奔流不到海”的现象?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章章末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 (教师用书独具) 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原始型 ②现代型 ③经济因素 ④国际人口迁移 ⑤环境承载力 ⑥自然资源 ⑦人口合理容量 [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 专题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的高低。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人口增长。 (3)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迁入率高于迁出率则人口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只是对世界的局部地区而言,对全球化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2.人口增长影响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常见的人口年龄失调有两种情况: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素质总体过低→ 不利于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 → 国家要加大劳动者 的职业技能培训 [对点训练] 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17252022】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2:4.3.2 新工业区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2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新工业区概念及其分布。 2.识记不同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自主预习』 二、新工业区 1.兴起的时间:20世纪____年代之后。 2.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______”等。 3.典型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大批______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______;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2)主要特点:以______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________。 (3)实例: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 4.美国“硅谷”新工业区: (1)高技术工业的生产特点:从业人员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产品面向市场。 (2)主导产业:。 (3)区位优势:地理位置;气候;交通;市场;环境和文化。 『自我检测』 1.美国“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B.交通便捷C.军事订货多D.环境优美 2.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A.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B.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3.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传统工业() A、增长速度慢 B、更新换代周期长 C、生产规模大 D、研究开发费用高 4.有关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冷热不均就是引起大气运动得根本原因; 2, 能够简单掌握热力环流得原理。 3,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得理解; 4, 能运用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得大气现象。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难点:理解与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了解各个类型得热力环流。 2, 突破: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相互结合。通过练习加强对重难点得理解与掌握。 【学习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大气压强部分内容,自主掌握气压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 布规律。 2, 合作探究,对热力环流得应用部分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全面得分析热力 环流原理并熟悉其应用。 【自主学习】 一、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得分布规律。 .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 界所承受得空气柱得总重量,单位:百帕(h Pa)。右图 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与丁地海拔相等,乙得气压_ ____丁得气压(“<”、 “>”、“=”);气压最大得为_____,最小得为_____;因此,气压得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 越高,气压越_____。 2、运用气压得概念与分布规律,在图中右侧气柱上标 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得 A 地。 二、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得分布规律(这里得高压、低压就是相对于同一高度而言得)。 1,图中同一高度得A 、B 两点, A 点位于等压面下方,推测A 地为 压, B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方,推测B 地为 压。(高/低) 2,观察等压面得弯曲情况,A地等压面向 处弯曲,B地等压面向 处 弯曲。(上/下) 100020003000高度(m 百帕

3,总结规律:在等压面图中高压等压面 ,低压等压面 (凹起/凹 陷)。 4,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空气会从________流向________(高压/低压), 因此空气由______处(A/B)流向______处。 三、热力环流得形成 各类型得热力环流以及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与组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假如您就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您就是否同意一厂长在甲处(见下左图) 办水泥厂。(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主要考虑污染。 ◆ 结论: 理由: (2)从威海度假回来得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得感受:白天空气潮湿,夜晚比 较干燥。您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 ◆ 结论: 理由: 【当堂检测】 1,关于热力环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 、空气上升或下沉,引起地面冷热不均 B 、空气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 、热力环流得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形成 大气得水平运动 2,大气运动最简单得形式就是( ) 城区郊区郊区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提示: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2)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以某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 (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服务中心。 (5)工业区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读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4.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读我国某城市新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