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重点

River整理

1.肌理说:清人翁方纲的诗歌主张。他提出诗歌"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指义理和文理。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语言雅丽。企图以儒家思想的内容来补神韵派的不足。

2.荆、刘、拜、杀:指元末明初流行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原名《刘知远》)、《拜月亭》和《杀狗记》。

3.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三袁为湖北公安人,以此得名。他们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反对拟古之风。其作品多抒写闲情逸致。

4.桐城派: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由康熙时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后由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阴柔和阳刚来分析文章的风格。

5.“三言”:"三言"指明人冯梦龙所编著的三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种有40篇作品。其中有宋元明各朝的作品。都经过明人的加工改编。

6.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主张抒发性灵。又不满于公安派的浮浅,欲以幽深孤峭纠正之,以致于流于艰涩。

7. 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台阁重臣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其风格是雍容华贵,雕琢辞藻。内容是粉饰太平。代表作家为杨士奇、杨荣、杨溥。

8.简述《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形象。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青年。马二先生教育他正经做人,赞扬他孝顺父母;但是,马二先生教匡超人做八股文,却点燃了他的功名欲望。进学当秀才是匡超人道德面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把这个转折点和进学联系在一起,显然包含了对科举的否定。杭州的名士群如同一所社会学校,匡超人在那里很快就学会了自我吹嘘、撒谎骗人。斗方名士的穷酸生涯满足不了匡超人的金钱欲望,于是他又上了潘三的贼船。伪造文书、充当枪手。堕落是没有止境的,可塑性极强的匡超人就这样在环境的诱惑之下,把他父亲传给他的那份农家子弟的淳朴和善良,一点点地全部丧失掉了。

9. 简要分析红娘在《西厢记》结构上的作用。

红娘在剧中一方面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调节舞台节奏气氛。红娘一出现,舞台的气氛就活跃起来。每当情节难以向前发展的时候,常常是红娘将僵局打破。事实上,莺莺离开了红娘,她的爱情便毫无希望。每一次关键的前进都有红娘的功劳。老夫人发现奥秘以后,是红娘保护了崔、张。郑恒来争婚,是红娘来驳斥他。红娘的性格使她处处活跃着舞台的气氛。

10. 简述《赵氏孤儿》中程婴、公孙杵臼和屠岸贾的形象。

程婴和公孙杵臼表现出自我牺牲精神,前仆后继的复仇精神。为了复仇,为了保护赵国的孩子,程婴舍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公孙杵臼假作隐藏赵氏孤儿之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屠岸贾阴险狡猾,残忍毒辣。

11.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关羽骁勇善战,神武过人,为蜀汉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温酒斩华雄,写出他超群绝伦的武艺。单刀赴会,写出他的大智大勇。刮骨疗毒,写出他惊人的自制力。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关羽至此而到达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可是,谁能想到,这赫赫的战绩却成为关羽最后的辉煌。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走麦城,身死人手。关羽之死,荆州之失守,竟

成为蜀汉一路下滑的转折点。关羽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心胸狭隘,好听奉承。终于因为他的意气用事,轻敌麻痹,破坏了吴蜀联盟,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给蜀汉的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三国演义》的作者特别强调和赞扬了关羽的义。义的观念,建立在私人恩怨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2.如何看待《水浒传》中有关招安的描写?

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反抗,历来就有"剿"和"抚"的两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接受过招安。农民和市民在当时不可能产生从根本上否定皇权的思想。农民和市民盼望好皇帝。小说把招安的结局写得很惨,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七零八落,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招安。给人的感受是,无论忠君的一方如何委曲求全,却依然得不到宽容,依然没有好结果。这无论如何不能被看作是在肯定招安。《水浒传》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水浒传》的社会效果是鼓励造反,是替造反者撑腰壮胆的。《水浒传》之所以在后世被列为禁书之首,被责以"诲盗"的罪名,是毫不奇怪的。《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和宋元时期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民族危机十分严重,人民目睹朝廷的软弱,希望招抚宋江这样有才干的强盗去抵御外侮。

13. 何谓“南社”?

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的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发起,1909年成立于苏州。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反对清朝的专制,反对袁世凯称帝。早期成员多同盟会会员。后来成员趋于复杂,在政治上逐渐分化。1923年停止活动。社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22集。

14. 何谓“一人永占”?

清初李玉的四个传奇剧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和《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

15.简要分析《拜月亭》中女主角的形象。

《拜月亭》中的女主角是王瑞兰。这是兵荒马乱中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蒋世隆、王瑞兰患难邂逅,相互救助,彼此相爱,自主成亲。有感情基础,不同于一般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王瑞兰有情而并不轻浮,富贵而并不势利。显出热烈中的冷静,泼辣中的矜持。瑞兰作为一个千金小姐,战乱之中,忽然变成一个无助的孤女。遇到了蒋世隆,看来暂时是个依靠。蒋世隆说男女同行诸多不便,她不得已同意,说有人问的时候,权说是夫妻。但是,到了招商店,当蒋世隆提出要和她结为真夫妻的时候,她还是不想轻易地答应。这位千金小姐有很多顾虑。于是她以金银、高官为事后的报答,但世隆不同意。她又提出见了父亲以后,再"教个媒人说合成亲"。最后经店主人说合,蒋世隆对天明誓以后,瑞兰才同意。

16.分析贾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是悲剧的中心人物。他生活在温柔富贵乡里。但是,他讨厌家庭加给他的种种精神上的枷锁,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一群天真无邪的女孩子生活在他的周围,她们的纯洁和善良感染着他,她们的不幸启发着他。酷爱自由的性格使他对一系列的封建教条产生了怀疑。他否定读书做官的科举道路,鄙弃功名富贵。喜欢读《西厢记》、《牡丹亭》等,不肯读四书五经,不讲八股文,不愿和贾雨村等名利之徒交往,不爱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他毁僧谤道,褒贬忠孝,与封建教育的一套格格不入。他大胆地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同情被压迫被侮辱的女子。贾宝玉开始也沾染了一些贵公子的坏习气。一系列事件的教育,使他逐渐地清醒和成熟,他对爱情的态度也越来越严肃和专一,对林黛玉的理解和爱情也越来越加深。贾府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这个命根子的身上,他却坚决不走封建家长给他规定的人生道路。贾宝玉违背家长的意愿,爱上了"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的林黛玉。这种带有叛逆色彩的爱情成为贾宝玉克服自身弱点的一种精神力量。可是,贾宝玉是用个人的力量去反抗家族,反抗社会。他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他的反抗是软弱的。他热爱生活而又悲观厌世,他努

力反抗却又找不到出路。

17.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女主角的思想性格。

杜十娘身陷风尘,一心从良。她为此作了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一方面要瞒过鸨母,一方面要考验李甲。看他是否是一个志诚的人。从良一段,写出杜十娘的用心良苦,写出她的精明老练。她对李甲爱得很深,我们看到她的温柔多情。孙富的介入,使杜十娘痛苦地看清了李甲的真面目。原来李甲是一个冷酷、自私而又虚伪的人。家乡日近,想到严父的可怕,想到自己的前程,他越来越觉得杜十娘是一个必须摔掉的包袱,孙富的计划正好合了他的意。杜十娘的性格是刚烈的,在问明了事情的真相以后,她固然是非常悲痛,但却是非常镇静。她依然在观察李甲,直到看到李甲微有喜色,这才绝望心死,下定了沉江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幻想的破灭,使她献出了年轻美丽的生命。

18. 分析《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桃花扇》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的结构是服从于这一创作意图的。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处处与南明的政治风云连在一起。李对侯的爱,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作者一面写马士英、阮大铖对李香君的迫害,写出南明的腐败。一面写侯方域的活动,突出南明王朝内部的勾心斗角。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揭示南明王朝夭亡的原因。扇为联结全剧之物。以事为线,以物为线。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针线细密,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一丝不漏。赠扇时,扇是侯、李的定情之物。扇上的血迹是李拼死反抗阉党的见证。血迹画成的桃花象征着香君的坚贞的人格,点破剧本的题目《桃花扇》。寄扇时,扇子是李寻找侯的信物,香君说:"奴的千愁万苦,都在扇头"。撕扇时的扇子,是国家兴亡压倒儿女私情的象征。

19. 李渔的戏曲理论有哪些重要内容?

李渔具有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演出实践,他在《闲情偶寄》一书的"词曲部"、"演习部"里提出了系统的戏曲理论。总的特点是强调"结构第一",讲究舞台演出效果,所谓"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既不是强调文辞也不是强调音律,而是强调结构,这是戏曲发展的必然。实际上接触到了组织戏剧冲突这一核心问题。李渔认为,剧本应该"减头绪","立主脑",应该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李渔提出“密针线”,强调剧中情节要编织得天衣无缝,使观众找不到破绽。李渔提出"审虚实",要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要正确对待艺术虚构的问题。李渔认为,戏剧语言要"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他认为要向元杂剧学习,从生活中去提炼语言。对演出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譬如象演唱和伴奏的关系,锣鼓的作用,演唱的训练等等问题,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20. 分析《西游记》中描写神魔的主要方式。

《西游记》描写神魔的主要方式是神性、人性和动物性的和谐结合。写孙悟空,是猴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写孙悟空的外形,是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这都是猴子的特点。好动,爱吃桃,灵活,也不离猴子的属性。即便是72变,那条猴子尾巴还是不好处理。他生性好强,讲名头,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孙悟空有正义感,嫉恶如仇,这些又都是孙悟空的人性。至于猪八戒,那是猪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向前拱着的大嘴,两只大扇似的大耳朵,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贪吃好睡,不怕脏,这些都是猪的外表和属性。猪八戒也能变化,有36变。碰上本事不济的妖精,猪八戒也能上去抵挡一阵。这又是猪八戒的神性。猪八戒的好色、恋家、好占小便宜、懒散等一大堆缺点,又是他的人性。《西游记》创造了离奇多幻的神话世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孙悟空得道以后,身上有84000根毛羽,根根能变。《西游记》对后世神魔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分析《牡丹亭》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用大量篇幅去描写杜丽娘的身世、家庭和教养,并揭示出由此而形成的杜丽娘的思想性格。围绕杜丽娘的环境,是一种理学的、礼教的、舆论的压迫。杜丽娘对自由爱情的渴

望,集中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明中叶以后涌动着的个性解放思潮。在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上突破了一般的爱情故事。杜丽娘的性格不同于崔莺莺,她比崔莺莺的反抗性强得多。崔莺莺离开了红娘,她的爱情便毫无希望。而杜丽娘则凡事自有主张。从游园到惊梦,从惊梦到寻梦,她的反抗性越来越加强。还魂以后,她宁可不做杜家小姐,也不离开她的心上人。杜丽娘的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反映了当时反礼教、反理学的普遍要求与强烈情绪。当然,杜丽娘的斗争局限在精神生活的领域。从剧中可以感到一种浮生若梦的虚无情绪。其实是一种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悲哀。从艺术上看,戏剧冲突的曲折多变,浓郁的抒情色彩,优美的曲词,杜、柳爱情主线和杜宝抗金副线的交叉,生旦排场和金鼓排场的冷热相济,剑拔弩张和缠绵悱恻的节奏调节,严肃中的诙谐,悲剧中的喜剧因素,极认真的写实,结合极大胆的虚构与想象,都是《牡丹亭》的特色。

22.分析《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

武松的豪爽勇猛,精细过人。武松是在市民中间长大的,他的身上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武松自小闯荡江湖,见多识广,眼疾手快。是个孤胆英雄。凡是大事,前前后后算计好了,就果断地去做。武松的个人意识非常强烈,时时处处觉得自己是个英雄。武松的个人恩怨观念特别重。知县抬举他当了个都头,让他把自己搜括来的金银押去东京送礼,"谋个升转"。武松一口答应。施恩事事照顾武松,免了武松的杀威棒,好酒好菜招待他,他就替施恩去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的买卖。张都监收他为"心腹",给他赏赐,提拔他,还要把养娘玉兰嫁给他,武松感激涕零,完全丧失了警惕。后来发觉是上当,这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落草当了强盗。作者浓墨重彩描写了这样一个出身市井的英雄。写得性格饱满、真实可信。武松成为民间十分喜爱和景仰的英雄。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3考试重点

1、杨维帧:牛鬼蛇神。鉄崖体,诗文标新立异,义象大,用语奇,题材有所开拓。风格秾丽瑰奇,纵横豪气而又沉沦妖治之气。《题苏武牧羊图》“牦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2、《琵琶记》艺术成就:形象塑造以情动人;情节双线;文辞有神韵、语言个性化、心理描写;格律独创吻合剧情;扶植人伦,注重教化作用。 3、《窦娥冤》:悲剧审美;戏剧结构单纯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窦娥性格发展;语言自然本色。 《西厢记》:体制创新,五本二十一折适应复杂剧情;结构起伏,悬念;人物刻画;语言本色中又见典雅富丽,点染名句,诗化,叠字排比等修辞。 4、关汉卿豪放派,叠字衬字,情感细腻,玩世态度,倔强性格。马致远清丽派,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5、茶陵派李东阳,追求典雅流丽,师法先秦古文,诗宗杜甫。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文擅韩欧,唐宋古文。归有光,感情真挚动人者深;讲究剪裁布局,其文简明扼要。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具无足观。文学结派斗争,拟古恶流。 6、公安派袁宏道,反对贵古贱今剽窃,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作家个性,发展观点反抄袭);推崇民歌小说通俗文学。局限,琐事,缺深厚社会内容;过于率直浅俗。竟陵派钟惺谭元春,通变标新立异;深幽孤峭的诗歌风格。 7、沈汤之争吴江派,合律依腔;语言本色通俗质朴。沈璟吕天成王骥德。临川派,至情论;意趣说;不妨折拗了天下人的嗓子。 8、《三国》主题:拥刘反曹(对比名义;执政思想;内部关系。正统观,底层人民愿望。)忠义,诸葛亮关羽。艺术:七实三虚(移花接木、添枝加叶、凭空造影)人物塑造(对比,夸张渲染,类型)结构(纵式,主线,横面设计,重要场面人物)语言通俗,人物刻画简略 9、《西游》成书:三藏取经;民间流传与创作(历史与传统融合;宗教色彩淡化,神话世俗色彩加重;个人集大成)。思想内容:隐喻现实(三国度);三教观念;人性多重组合;悟空反抗;思想矛盾。艺术:奇人事境,人物神物人性;幽默讽刺手法;线性结构,小故事,主线 10、《金瓶梅》西门庆:金钱权势色欲。典型意义:真实立体的人性,时代人物(官商霸,好货食利的市民社会,纵欲主义的时代潮流)艺术: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新题材,开两大流派);网状结构,辐射;类型化向典型化。 11、“三言”主旨:爱情,统治黑暗,友谊,市民生活。艺术:市民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情节奇;语言口语化;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人情世态描绘,心理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X“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X“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 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X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XX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 11、“三吏,三别” : 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12、诗圣: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及对现实矛盾、人们痛苦做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4汉语言田昭波 一、填空 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 ,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叫做宾白。明《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

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名句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 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 先秦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 诗:古体诗、近体诗 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 词 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戏曲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 1 识记繁体字 2 断句与标点 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 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1 熟读多背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 2 掌握线索 第一讲唐诗概论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 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 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 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 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 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 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 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 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 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 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

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 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 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 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 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 后期(咸通——唐亡) 四《全唐诗》 第二讲初唐诗歌 一沈宋 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二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勃代表作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代表作为《从军行》。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第三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隐逸文化 1 隐逸的文化根源 2 盛唐时期隐逸的表现:中国古代隐逸方式的多元化 由隐而仕 由仕而隐 边仕边隐 二王维的《渭川田家》与《山居秋瞑》 诗情:清淡幽静、缥缈空灵的诗歌境界 画意: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 音乐美:善于捕捉自然的音响与声息 禅趣:超然出世的情怀与寂静的境界 三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 一盛唐边塞诗繁荣的文化背景:盛唐时期的边塞战争 1 唐代的对外用兵政策 2 文人们的从军风尚 二高适的《燕歌行》 《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古代文学史三

古代文学史三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一、名词解释 西昆体: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题材狭隘,主要是咏史、咏物和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独具面目的诗体,因其字诚斋而得名,严羽《沧浪诗话》中称为“诚斋体”。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其风格特征是细腻小巧,富有情趣,生动活泼;想象奇特,立意轻巧;善于调侃戏谑,作品幽默风趣;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 3、山谷体:北宋诗人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因此被称为“山谷体”。黄诗中有丰富的人文意象,诗歌创作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章法回旋曲折,善用修辞手法,重视炼字造句,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同时也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的缺点。晚年诗作体现出归真返璞的倾向。 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二十五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因南宋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集中之作者,大多为落第文人,穷愁潦倒,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分风格并不相同。其中成就较高者有刘克庄、戴复古等人,他们的作品表现了爱国情操,反映了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陆游的精神。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 辛派词人以辛词为榜样,有意识地学习苏轼,有共通的爱国主义倾向。“以文为词”的表达方式。议论纵横,豪迈奔放,恣肆粗狂的创作风格。代表人物:张孝祥,刘克庄,刘辰翁,陈亮。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代表剧作家为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题材较多为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在南方戏剧圈中除了演出从北方传入的杂剧剧目外,较多剧作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散曲:元人多称之为“乐府”、“今乐府”,是与戏曲相对而言的。是即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不同于有科白的戏曲。在元代,散曲一跃而起与诗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诗坛上的主要诗歌体裁。作为一种新诗体,散曲形成于宋今时期,主要体裁有小令和套曲。 ?马致远,号东篱,元初作家。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品位。他的散曲以豪放为主,兼有俊逸的特点。语言凝练优美,简洁明快,又能挥洒自如,机趣横生。《天净沙·秋思》是写景抒情名篇,是秋思之祖。前三句以九景设境,全属静字,颇得含蓄幽邈之味。以景物点染“秋”,亦已景物表达“思”。通过描写苍凉微茫的景色,表达旅人漂泊无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与景。“断肠”点明情感,“天涯”概括全景。 《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元散套中的绝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杂剧:形成于金王朝,兴起于我国北方。是一种体制严格的剧种,基本结构是四折一楔子,主要脚色有净、末、旦、杂等,以曲辞为主要部分,以宾白和科泛为辅助部分。 戏剧的三大繁荣期:元代杂剧的博兴,明中叶以后传奇的繁荣,清中叶以后花部的鼎盛。

?关汉卿:号已斋,金末元初人,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作品按思想内容分:一、历史剧,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 二、公案剧,揭露社会黑暗和官场腐朽,歌颂人民反抗。《窦娥冤》三、表现妇女生活的社会剧和爱情剧。《救风尘》《拜月亭》 作品的艺术特点: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二、戏剧的完整。三、重视舞台效果,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五、语言质朴本色。 《窦娥冤》的思想主题:通过描写一个蒙冤而已的妇女的满腔怨愤而使天地发生异常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的政治,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语言本色。三、宣扬封建思想:忠孝节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窦娥:善良,刚强。 ?《西厢记》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一部爱情剧。是我国较早的以多场杂剧表现一个故事情节的戏剧。 王实甫,名德信,与关汉卿生活年代相同或稍晚。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唐《莺莺传》或《会真记》,男子负心,始乱终弃,宣扬女人是祸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初王实甫《西厢记》,“愿天下有情的终成了眷属”“从今至古,自有佳人,合配才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