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夏衍简介

夏衍简介

夏衍简介
夏衍简介

夏衍简介

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曾用笔名还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韦、黄子布、韦?、余伯约、司马牛等。

1914年毕业于德清县立高小,因家贫当过染坊店学徒。1915年9月进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毕业。次年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学习。1924年加入国民党,开始参加实际政治活动,任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的常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闸北区从事工人运动,并大量翻译文艺作品。1929年秋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29年翻译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1929年10月与郑伯奇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院。1932年进入明星电影公司担任编剧顾问。1933年党的电影小组成立后被任命为组长。此后集中力量从事电影事业,同时主编左翼戏剧刊物《艺术》、《沙仑》。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笔名发表短篇小说《泡》,刊载在《文学》杂志6卷2号。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选为委员,分管电影戏剧和音乐。1936年6月创作了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同年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反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揭露了满清政府的腐朽。此剧发表后曾引起争论。同年12月创作了歌颂女杰秋瑾的多幕话剧《自由魂》。1937年发表剧本《上海屋檐下》,它通过几个家庭的矛盾,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反映了上海小市民社会的人生。

1937年9月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2月漓沪,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同时创作了话剧《愁城记》、《心防》、《法西斯细菌》等,并把托尔斯泰的《复活》改编成为话剧。1945年创作的剧本《芳草天涯》描写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曾引起文艺界论争。他的剧作努力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时代,艺术风格朴质、凝练。抗战期间还写过大量杂文、随笔。

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先后担任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上海文化局局长。1954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曾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剧本,突出地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风采。

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运动。“文革”中度过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粉碎四人帮后当选为全国影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出版了《劫后影谈》、《懒寻旧梦录》等作品。

[著作书目]

高尔基传(传记)1932,良友

赛金花(话剧)1936,生活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1937,生活;1950,开明

日本的悲剧(杂文集)1937,上海大时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话剧)1937,戏剧时代出版社

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1938,黎明书局

包身工(报告文学集)1938,广东离骚出版社

一年间(话剧)1939,生活;改定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白云故乡(电影剧本)1939,大地

小市民(剧本集)1940,新知

愁城记(话剧)1941,剧场艺术社

此时此地集(杂文集)1941,文献

心防(话剧)1941,新知

水乡吟(话剧)1942,群益

长途(杂文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

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书店

戏剧春秋(话剧)与宋之的、于伶合著,1943,重庆未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话剧)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1944,重庆文聿出版社

边鼓集(杂文集)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离离草(话剧)1945,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话剧)1945,重庆美学出版社

劫余随笔(杂文集)1948,香港海洋书屋

春寒(长篇小说)1949,人间

蜗楼随笔(杂文集)1949,人间

夏衍剧作选1953,人文

考验(话剧)1935,人文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1959,电影

夏衍选集1959,人文

杂文与政论(杂文集)1959,北京

电影论文集1961,电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杂文随笔集1980,三联

劫后影谈(评论集)1980,电影

夏衍论创作(评论集)1982,上海文艺

杂碎集(评论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题材·创作(评论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剧作集(1—3册)1984—1986,戏剧

夏衍电影剧本集1985,电影

懒寻旧梦录(回忆录)1985,三联

保卫芦沟桥(剧本)阿英等著,整理,1937,时代

复活(剧本)改编,俄国托尔斯泰原著,1943,重庆美学出版社

我的一家(电影文学剧本)据陶承同名回忆录改编,1959,电影;1980年出版时改名《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改编,1979,电影憩园(剧本)改编,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详)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地狱(小说集)日本金子洋文著,1928,上海春野书店

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理论)日本本间久雄著,1928,开明

恋爱之路(小说集)俄国柯伦泰著,1928,上海作新书社

北美印象记(散文)日本厨川白村著,1929,上海金屋书店

牺牲(小说)日本藤森成吉著,1929,北新

初春的风(小说、戏剧集)1929,大江书铺

在施疗室(小说集)日本平林泰子著,1929,水沫书店

母亲(1—2部,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29—1933,大江书铺;多次改名《母》,1936—1947;1956,人文

新兴文学论(理论)苏联柯根著,1929,上海南强书局

戏剧研究(理论)日本菊池宽著,1929,良友

乱婚裁判(剧本)苏联台米陀伊基著,1930,上海水沫书店

败北(短篇小说集)日本介川龙之介等著,1930,神州

奸细(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0,北新,后改名《没用的人生》,1943,桂林春草书店;1954,新文艺

日本关于艺术价值的论战(理论)1930,光华

戈理基文录与冯雪峰、柔石、鲁迅合译,1930,光华

伟大十年间文学(理论,《新兴文学论》续编)苏联柯根著,1930,上海南强书局

战后(上下卷,小说集)法国富马克著,1931,开明

沉醉的太阳(长篇小说)苏联格拉特考夫著,与杨开渠合译,1933,现代

平林泰子集(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重印本改名《新婚》,1938,文光

有岛武郎集(中篇小说集)1935,中华

未死的兵(中篇小说)日本石川达三著,1938,南方

敌兵阵中日记与田汉合作编译,1938,广州离骚出版社

两个伊凡的吵架(剧本)俄国果戈里著,1940,上海旦社

三兄弟(话剧)日本鹿地亘著,1940,南方

[研究资料书目]

夏衍戏剧研究资料(会林、绍武编)1980,戏剧

夏衍研究资料(上下册,会林、陈坚、绍武编)1983,戏剧

夏衍创作简论(陆荣椿)1984,重庆出版社

夏衍的生活和文学道路(陈坚)1984,浙江文艺

夏衍传(会林、绍武)1985,戏剧

(超冰)

田汉先生作品介绍

田汉先生作品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此外他还创作了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坏,田汉与阳翰笙、杜国庠等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被软禁于南京。同年秋,华北事件发生,田汉与应云卫、马彦祥组织中国舞台协会。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员,在南京举行了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汉创作的《回春之曲》、《械斗》(与马彦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期间曾拒绝国民党政府参与其事和给予经济补助。翌年,改编并演出了6幕话剧《复活》,创作了独幕话剧《阿必西尼亚母亲》、《女记者》和戏曲剧本《土桥之战》。1937年春,据鲁迅小说改编5幕话剧《阿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

夏衍的作品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 领导者之一。[1]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 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 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 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 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1994年,夏衍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 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有:《秋 瑾传》《上海屋檐下》。出版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 身工》。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冈的沈端先(夏衍)将一篇旧作重新修改,题名《新月之下》寄回上海,刊登在《狮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这是夏衍发表的第一小说,作品描写 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对未婚妻的思念。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 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 《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 《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张之路简介(附图)

张之路简介(附图) 张之路,作家,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 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 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 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我国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主要从事电影 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作品不仅屡屡 在国际国内获奖,而且绝大多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风靡全国,拥有广大的读者。 其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四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四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两次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还曾获电视剧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童牛奖。国际儿童读书联盟(IBBY)优秀作家奖。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在台湾地区共出版了12本书,并多次获得“好书大家读”优秀作品奖。 第一位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最近出版:张之路非常“感动”、非常“可笑”、非常“神秘”三大系列作品。 张之路非常神秘系列: 《非法 智慧》、《霹雳贝贝》《魔表》《螳螂 一号》。 张之路非常感动系列: 《第三 军团》、《惩罚》《最后一场是暗杀》 《傻鸭子欧巴儿》。 张之路非常可笑系列: 《野猫首 领》《奇怪的纸牌》《乌龟也上网》、《我 和我的影子》《足球大侠》《有老鼠牌 铅笔吗》 。 三个系列风格各异,“张之路非常 可笑系列”幽默风趣,令人捧腹;“张之路非常感动系列”情感真挚,催人

落泪;“张之路非常神秘系列”惊险奇幻,引人入胜。这些作品均为精心挑选的张之路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极具可读性。 另著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暗号》、《扬起你的笑脸》、《傻鸭子欧巴儿》、《足球大侠》、《妈妈没有走远》等。电视连续剧本《第三军团》、《非法智慧》《妈妈》、《好玩,佳佳龟》等。 《霹雳贝贝》《魔表》电视剧曾在央视热播,《非法智慧》现已被央视改编成电视剧即将播出。

戏剧的创作

戏剧的创作 中国当代戏剧 回顾建国三十年的戏剧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即十七年创作期。 创作方法:由于受政治气氛及文学的政治要求,作家的创作基本上是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进行的,无论是老作家,还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的都始终沿着这条路走。在理论界起决定性作家的是陈涌。 时间:57年以前是戏剧的发展阶段,有多样的题材,多样的形式,而且创作热情很好,57年到66年是戏剧的繁荣时期。 1、57年前的创作。戏剧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政府的态度上。49年10月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1951年文化部做出了“整顿和充实”文工团的决定,并在这一年6月的全国文工团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各大行政区及大城市设剧院或专门化的剧团”,“以逐步建设剧场艺术”。在此前后我国有名的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人艺、中青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等)相继成立,并且上演西方古典和我国四十年代的话剧创作,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因为戏剧本身就比其他文学样式在情感上更容易交流,它是集作家、导演、演员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白毛女》演出时小战士拿枪要打死黄世仁的扮演者(吓得一身冷汗),群众用土块、白菜叶扔他。 57年前的戏剧创作的重点在话剧上,在创作上出现了三部有影响的作品。①、十七年第一部有影响的话剧《红旗歌》。由刘沧浪创作,鲁煤执笔。描写工人的生活,赞扬了工人在工作中的热情,表扬了工业上的民主制度,批判了工人中存在的落后作风,这部作品为以后的戏剧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经验。②、《战斗里成长》胡可编剧,描写解放前夕部队生活。③、《龙须沟》老舍。1952年1月在北京人艺上演,通过北京的变化和新旧社会的对照歌颂新社会和人民政府,是解放初轰动剧坛的作品。以上三部戏剧被称为当代戏剧的开山之作。 1953年到1957年被称为十七年戏剧创作的第一个丰收期,也是戏剧创作的进一步阶段。这时期比较集中的是反映工业战线和工人、农民劳动的作品。1956年3-4月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对整个话剧创作,以至戏剧界的创作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多题材、多形式的内容。①、反映工业战线的话剧。《考验》夏衍。优点: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用典型人物反映典型事件;《刘莲英》崔德志;《幸福》艾明之。②、反映农村合作社运动的话剧。《妇女代表》孙芋;《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③、反映抗美援朝和海防事迹。《战线南移》胡可、《保卫和平》宋之、《杨根思》沈西蒙。④、反映革命烈士斗争的话剧。《万水千山》陈其通。⑤、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在康布尔草原上》汪钺。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明朗的天》曹禺。⑦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新局长到来之前》何求。⑧、儿童剧。《马兰花》任德耀。另还有歌剧等。 2、57年-66年的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比较特殊。从57年下半年起,话剧的创作出现波折。文艺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其后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社会思潮使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受到干扰。这时期的话剧创作除了胡可的《槐树庄》、王炼《枯木逢春》等少数反映现实的成功之作外,大量的作品都走上脱离现实、粉饰生活的歧途。而57年以前的那些触及社会矛盾的优秀话剧如《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等则受到不应有的粗暴批判和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剧作家对反映现实生活矛盾有所顾忌,纷纷转向古代和现代历史去挖掘题材,致使历史剧兴盛一时。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60年代初,随着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戏剧创作出现转机。首先是话剧,有一批好作品:①、反映工业生活。《第二个春天》刘川。②、反映农村生活。《龙须江》江文等,《青松岭》张仲明。③、反映部队和边防。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共同创作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陈喜,春妮,指导员路华,连长鲁大成)。④、再现革命历史斗争。《杜鹃山》王树元。⑤、反映青年一代教育问题。《千万不要忘记》丛深。⑥、反映少数民族斗争生活。《赫哲人的婚礼》乌·白辛。⑦、儿童剧。《草原小姐妹》葛翠林。等等这些剧目,在1963年-1965年各大区举行的戏剧观摩演出和调演中普遍受到好评。 其次是戏曲。我国的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但由于戏曲是在漫长的社会中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封建思想的侵袭,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因此,在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各

夏衍代表作

夏衍(1900.10.30—)本名沈月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曾用笔名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韦、黄子布、余伯约、司马牛等。 1914年毕业于德清县立高小,因家贫当过染坊店学徒。1915年9月进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毕业。次年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学习。1924年加入国民党,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任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的常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人中国共产党,在闸北区从事工人运动,并翻译大量文艺作品。1929年秋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29年翻译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1929年10月与郑伯奇等人组织上海艺术剧社。1932年进入明星电影公司担任编剧顾问。1933年党的电影小组成立后被任命为组长。此后集中力量从事电影事业,同时主编左翼戏剧刊物《艺术》、《沙仑》。1935年2月第一次用夏衍的笔名发表短篇小说《泡》,刊载在《文学》杂志6卷2号。 1935年10月重新建立“文委”被选为委员,分管电影戏剧和音乐。1936年6月创作了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同年创作了多幕话剧《赛金花》,发表后曾引起争论。同年12月创作了多幕话剧《自由魂》。1937年发表剧本《上海屋檐下》。 1937年8月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2月离沪,辗转广州、桂林、香港、重庆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同时创作了话剧《愁城记》、《心防》、《法西斯细菌》等,并把托尔斯泰的《复活》改编为话剧。1945年创作的剧本《芳草天涯》,描写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曾引起文艺界争论。 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先后担任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上海文化局局长。1954年调任文化部副部长。曾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剧本。 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运动。“文革”中度过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粉碎四人帮后当选为全国影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出版了《劫后影谈》、《懒寻旧梦录》等作品。 著作书目: 《高尔基传》(传记)1932,良友 《赛金花》(话剧)1936,生活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1937,生活;1950,开明《日本的悲剧》(杂文集)1937,上海大时代出版社《上海屋檐下》(话剧)1937,戏剧时代出版社《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1938,黎明书局《包身工》(报告文学集)1938,广州离骚出版社《一年间》(话剧)1939,生活;改订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白云故乡》(电影剧本)1939,大地《小市民》(剧本集)1940,新知《愁城记》(话剧)3941,剧场艺术社《此时此地集》(杂 文集)1941,文献《心防》(话剧)1941,新知《水乡吟》(话剧)1942,群益《长途》(杂文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书店《戏剧春秋》(话剧)与宋之的、于伶合著,1943,重庆末林出版社《草木皆兵》(话剧)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1944,重庆文章出版社《边鼓集》(杂文集)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离离草》(话剧)1945,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芳草天涯》(话剧)3945,重庆美学出版社《劫余随笔》(杂文集) t948,香港海洋书屋《春寒》(长篇小说)1949,人间《蜗楼随笔》(杂文集)1949,人间《夏衍剧作逊1953,人文《考验》(话剧)1955,人文《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1959,电影《夏衍选集》1959,人文《杂文与政论》(杂文集)1959,北京《电影论文集》1961,电影《夏衍近作》1980,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 2009-05-25 11:29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已》《药》《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1)作品集简况: 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⑤杂文集十六部: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2)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免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涓生、子君》《弟兄》《离婚》。 ③《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三十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职,著有《自己的园地》及《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文学家、学者。首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序幕;发表新诗集《尝试集》。对“五四”运动有一定贡献。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等。 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署郭鼎堂。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

作者简介

第一单元情感呵护: 《散步》作者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中篇小说《陪都旧事》、中篇小说《花样年月》、中篇小说《六弦的大圣堂》、中篇小说《诗礼人家》、中篇小说《隐身代理》等。2008年又成就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我国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出过很多儿童读物。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电影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其中《羚羊木雕》一文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创作并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暗号》、《足球大侠》、《扬起你的笑脸》、《疯狂的兔子》、《妈妈没有走远》、《危险智能》、《我要做好孩子》、《乌龟也上网》等。电视连续剧《第三军团》、《妈妈》、《好玩佳佳龟》、《有老鼠牌铅笔吗》等。曾多次获电影华表奖、多次获电影童牛奖、三次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等多项奖励。著有电影理论专著《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作者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

(完整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无疑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语言运用的别具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的戏剧结构设计的别具匠心,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讨论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产生独特戏剧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对《茶馆》和《龙须沟》等作品的分析,从戏剧冲突、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阐述老舍戏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老舍、戏剧创作、艺术特色、戏剧冲突、朴素自然、结构、语言幽默、民族性、今京味护话剧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六六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作为中国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话剧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经典。作者生活的年代为十九世纪末到文化大革命,创作期由1924年开始到1966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动乱的时期,而老舍更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社会变革,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所以老舍的作品是时代历练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结晶。他虽然在话剧创作的时间上晚于田汉、曹禺、夏衍,而且开始创作的多为抗战宣传剧,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田、曹、夏三人,但他却后来居上,在社会体制大转型、意识形态一体化的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传世精品,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时代。 老舍对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有着直接、集中、鲜明、突出的影响,它甚至形成了一个“茶馆派”。比如苏叔阳、李龙云和何冀平等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都深受以《茶馆》为代表的老舍剧作的影响,表现出类似的文学见解、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同的文学风格,自觉地向老舍先生学习。也就是说,与《茶馆》等老舍剧作一样,他们的创作也以北京中下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塑造人物群体的时候充分使用了现实主义描写手法,使得每个主体形象都十分鲜活,通过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生活上的变迁,进而反映社会的变迁,表现出深沉的民族情感与历史意识。《茶馆》等老舍著名剧作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戏剧创作的深远影响,是以往任何作品所难十比拟的。“如果说老舍抗战期间的剧作中所表现出的京味特色还没有被人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现象引起足够关注的话,五十年代老舍的话剧则以数量多,社会反响大而第一次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刮起了‘老舍风’。老舍的京味话剧以它的高品位使京味话剧在发展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京味话剧也第一次有了公认的权威性的代表作家,京味话剧作为话剧的一种风格流派,从此令世人刮目相看。”作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老舍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后来又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

夏衍主要著作

【夏衍主要著作】 高尔基传(传记)1932,良友 赛金花(话剧)1936,生活 自由魂(后改名《秋瑾传》,话剧)1937,生活;1950,开明 日本的悲剧(杂文集)1937,上海大时代出版社 上海屋檐下(话剧)1937,戏剧时代出版社 血写的故事(报告文学集)1938,黎明书局 包身工(报告文学集)1938,广东离骚出版社 一年间(话剧)1939,生活;改定本更名《天上人间》,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白云故乡(电影剧本)1939,大地 小市民(剧本集)1940,新知 愁城记(话剧)1941,剧场艺术社 此时此地集(杂文集)1941,文献 心防(话剧)1941,新知 水乡吟(话剧)1942,群益 长途(杂文集)1942,桂林集美书店 风雨同舟(剧本,又名《再会吧,香港》)与田汉、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书店戏剧春秋(话剧)与宋之的、于伶合著,1943,重庆未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话剧)与于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细菌(话剧,又名《第七号风球》)1944,重庆文聿出版社 边鼓集(杂文集)1944,重庆美学出版社 离离草(话剧)1945,昆明进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话剧)1945,重庆美学出版社

劫余随笔(杂文集)1948,香港海洋书屋 春寒(长篇小说)1949,人间 蜗楼随笔(杂文集)1949,人间 夏衍剧作选1953,人文 考验(话剧)1935,人文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评论集)1959,电影 夏衍选集1959,人文 杂文与政论(杂文集)1959,北京 电影论文集1961,电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杂文随笔集1980,三联 劫后影谈(评论集)1980,电影 夏衍论创作(评论集)1982,上海文艺 杂碎集(评论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题材·创作(评论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剧作集(1—3册)1984—1986,戏剧 夏衍电影剧本集1985,电影 懒寻旧梦录(回忆录)1985,三联 保卫芦沟桥(剧本)阿英等著,整理,1937,时代 复活(剧本)改编,俄国托尔斯泰原著,1943,重庆美学出版社 我的一家(电影文学剧本)据陶承同名回忆录改编,1959,电影;1980年出版时改名《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电影文学剧本)据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改编,1979,电影憩园(剧本)改编,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详)四川人民

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真题【00—12年】

2000年真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 1.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及其主题表现。(25分) 2.述评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25分) 3.简述仇虎的复仇悲剧及其象征意义。(25分) 4.简述赵树理小说与二三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并请简要阐释“赵树理现象”的消极意义。(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羊的门》 2.荒诞川剧《潘金莲》 3.“第三代”诗 4.苏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比较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异同 2.简述张洁“女性小说”的发展演变 3.谈谈余光中“现代散文”的艺术追求 三、论述题(第1题和第2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新写实小说的“生存”视角对八十年代末以来的小说创作有何影响?试联系创作实际论述之 2.试述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的基本走向 3.以《创业史》、《芙蓉镇》、《白鹿原》为例,论述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审美视角的嬗变。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的民族形式 2.形象思维 3.艺术风格 4.典型人物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2.简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文学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 4.简述诗歌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试论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 2001年真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鲁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里回顾“五四” 退潮后的创作经历时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便将平时的“小感触”写成了《野草》。接着写道: “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谈谈你对以上这段话的理解。(20分) 二、朱自清称赞冯至的叙事诗“堪称独步”。请结合冯至的作品对这一评价予以阐释。(20分)

阿英先生作品简介

阿英 - 中国内地作家、文学理论家 阿英(1900-1977) ,安徽芜湖人。即钱杏邨,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主要笔名还有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芜湖逃亡到武汉后到上海,长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与蒋光慈等发起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救亡日报》编委,《文献》杂志主编。1941年去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 阿英1900年2月6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肄业于上海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芜湖逃亡到武汉后到上海,长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与蒋光慈等发起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倡导无产阶级文学。1930年冬,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建工作,在“左联”成立大后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和执委会常委,后又被选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务。1933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左翼电影小组”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救亡日报》编委,《文献》杂志主编。1941年去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 1946年任中共华东局文委书记,后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委书记,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一生著述丰富,涉及文学、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戏剧、电影文学史、美术史等多方面,又重视俗文学及曲艺资科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弹词方面曾著有《弹词小说评考》、《女弹词小史》等。有关小说、弹词的著述,今己搜集在《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等著作中出饭。编集的《晚清文学丛钞》、《鸦片战争文学集》等著作中,都有曲艺、弹词作品及资料。著有小说《义冢》,散文《夜航集》,剧本《碧血花》、《李闯王》,论著《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现代中国文学论》、《中国年画发展史略》。辑有《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晚清文学丛钞》等。1977年6月17日逝世。 电影创作 1932年,与夏衍等人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任编剧顾问。他是1933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之一。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赤色作家”通缉名单。1934年被迫退出明星公司。先后和夏衍等人合作改编、创作电影剧本《盐潮》、《时代的儿女》、《三姊妹》、《女儿经》等,还独立创作了电影剧本《丰年》,发表了《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以及《电影批评上的二元论倾向问题》等文章。

夏衍戏剧人物分析之匡复

夏衍戏剧人物分析之匡复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1937年的一部多幕话剧。剧中每个人物都极具鲜活的个性特征,在同一屋檐下、自我的生活状态中,以各自的方式与他人发生着联系。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幢底层的弄堂房子里居住的五户人家,他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和悲辛的命运,剧中刻画了失业的大学生、沉沦堕落的女性、穷困潦倒的教员、失去儿子的老报贩等人物。这些人与林家的人们共同谱出了一曲苦闷社会环境中小人物的交响曲。本文通过戏剧情节的展开,对主人公匡复所产生的情感变化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戏剧人物夏衍作品多幕剧本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浙江余杭人,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端先。早年留学日本,三十年代发起成立上海艺术剧社,创作了许多话剧和电影剧本。夏衍是一位十分多产的作家,一生发表的作品无数,其中有小说、戏剧,诗歌等,这些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 1937年,经过潜心思考,夏衍创作了多幕剧《上海屋檐下》。尽管中日战争爆发在即,该剧本身并未涉及政治性很强的事件,而是通过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心理特征,透视出文化背景,传达出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信息。上海屋檐下剧中每个人物都极具鲜活的个性特征,在同一屋檐下、自我的生活状态中,以各自的方式与他人发生着联系。南方夏初的雨季,阴雨连绵,周天晦暗,空气沉闷,因此时梅子正熟,故称“梅雨”。《上海屋檐下》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小人物在动荡不安的处境中的苦闷、悲伤和希望。 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幢底层的弄堂房子里居住的五户人家,他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和悲辛的命运,剧中刻画了失业的大学生、沉沦堕落的女性、穷困潦倒的教员、失去儿子的老报贩等人物。这些人与林家的人们共同谱出了一曲苦闷社会环境中小人物的交响曲,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和顽强。 被捕入狱的革命者匡复,八年后重获自由,来到好友林志成家,向他询问托其照管的妻女的下落。而此时,林志成因听说匡复已死,故已与匡妻彩玉同居。于是,三个人之间发生了痛苦的感情纠葛,并陷入了复杂而细腻的内心矛盾。彩玉欲与匡复重新结合,同时又对患难与共的林志成心存不忍;林志成心怀内疚,试图出走,又受到了彩玉的真情挽留。匡复理解了他们,最后在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歌声的感召下,他克服了自身的软弱和伤感,满怀信心毅然远行。 戏剧的第一幕中小同伴阿牛称葆珍为”阿拖,拖油……”这时“一抹阴影从她(彩玉)的脸上掠过”,对葆珍、志成和彩玉的关系使人有了诸多的猜测,葆珍的生父成了悬念……随着剧情的展开,匡复的出场揭开了葆珍的生父之谜,也引出了十年前匡复入狱的事件,匡复好友志成因此代为照顾其妻女,二人日久生情,并误以为匡复已死,最终同居生活在一起的事实。匡复入狱时,葆珍尚小,撇下毫无维持生计能力妻女,实属无奈,便将妻女托付给好友照顾。因此,匡复这十

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现当代文学

1998年现当代文学考题 一,名词解释(20) 1,语丝文体 2,革命浪漫蒂克 3,政治抒情诗 4,新写实小说 二,简答题(20) 1,夏衍抗战时期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2,陈奂生形象的社会意义。 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分析《伤逝》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 2,试论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特色。 B 1,以《沉沦》为例,谈谈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 2,试论张炜的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C 1,试论穆旦的诗。 2,试论新时期现代主义艺术试验的利弊得失 1999年现当代考题 一,名词解释(20) 1,新诗戏剧化 2,于质夫 3,大连会议 4,第四种剧本 二,简答题(20) 1,鲁迅《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2,结合《哦,香雪》,《白色鸟》分析80年代小说诗化特征. 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2,80年代“归来”诗人的几种主要类型。 B 1,老舍创作的“北京味儿” 2,80年代知青文学的发展演变 C 1,曹禺《雷雨》所受外国戏剧的影响。 2,比较分析王蒙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的创作

2000年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文明戏 2.《中国新诗》 3.肖也牧的创作倾向 4.轰动效应 二、简答题(20) 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 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 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比较分析李准,王汶石的短篇小说创作。 B1.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艺术特征。 2.马原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 C1.曹禺《北京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2.高行健的话剧所受外来影响。 2001年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汉园集》(新诗集) 2、《人啊、人!》(长篇小说) 3、太阳社 4、西部文学 二、简答题(共20分) 1、30年代京派小说的总体特征 2、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三、论述题(共60分、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鲁迅《野草》的艺术特色。 2、90年代“大散文”的艺术特色。 B1、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成就。 C1、为什么所郭沫若的历史剧比后时期的历史剧更有艺术魅力? 2、为什么说《龙须沟》是老舍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