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国际金融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美英于1945年12月签订的《财政协定》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援助,但前提条件是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并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和帝国特惠制,而且贷款必须以购买美国货物的形式使用。由此可知,美国的“援助”( )

A、体现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

B、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体现

C、意在巩固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D、有利于推动美国经济转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A、经济“滯胀”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二战后,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世界经济应该是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B、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

C、美国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美国想帮助各国恢复经济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

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上述数据说明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保持贸易顺差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矛盾

B、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D、美元中心地位的确立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漫画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制度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13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

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重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材料三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

""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客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并概括这种趋势的具体表现。

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空格①、②填写完整,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

【答案】:

【解析】: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练习三十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练习三十 第1题【单选题】 A、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C、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有误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出有误 A、中国经济中心的转移趋势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D、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6年6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诉印度限制进口农产品措施案的上诉机构报告,裁定印度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农产品采取的限制措施违反了相关世贸规则。这说明了( ) A、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已经建立 B、美国等大国操纵世界贸易组织 C、WTO仲裁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 D、印度加入世贸不利于产品出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一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诗词俗语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②“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④“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A、①②④③

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

历史必修二复习要点(经济成长历程) 第二单元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⑴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动机)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④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 ⑵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西班牙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麦哲伦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对欧洲: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④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新航路开辟后,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二、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的殖民扩张(必修二P37) ①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②从贸易范围上看,主要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③从手段和方式看,主要是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1602年成立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及后来成立的西印度公司; ④从殖民扩张范围看,一是在亚洲,还一度侵占中国的澎湖、台湾;西印度公司在美洲侵占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 ⑤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 ⑴手段:①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进行商业战争。 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④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⑵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一篇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九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有学者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上具有创新价值,这主要体现这一自由贸易区( ) A、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B、由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 C、实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模式 D、商品、劳务、资本自由流通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当面临在集团内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中心国家”时,历史上受到强国欺凌而产生的对他国的恐惧或警惕就会动摇这些国家加入集团的想法。这反映了(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民族矛盾 C、国际霸权主义的威胁 D、民族主义阻碍区域组织发展 【答案】:

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后辅导练习

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后辅导练 习 第1题【单选题】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 C、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 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的是( ) A、出现了金属工具 B、出现了积肥、施肥技术 C、出现了农田治虫、灭害 D、实行刀耕火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宋代有“千年土地八百主”之谚,明清时期也有“百年土地转三家”的说法,甚至有“十年之间易数主”的记载。这说明宋代以来( ) A、土地的流转速度加快 B、土地兼并的状况缓解 C、封建土地私有制解体 D、出现农业商品化现象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习题精选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时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时宪历》,杨光先被革职。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B、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C、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霄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答案】: 【解析】:

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巩固辅导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 版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其中开辟A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

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此材料( ) A、其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上海轮船招商局 B、表明洋务派认为创办机器工业是抵抗侵略的自强措施 C、是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思想在清政府内部的反应 D、可论证洋务派希望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事新报·图画新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该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 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答案】: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大改变交通运输条件的发明创造应该是( ) A、珍妮机和蒸汽机车 B、蒸汽机车和轮船 C、内燃机和蒸汽机车 D、蒸汽机车和汽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答案】: 【解析】: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 对外开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复习巩固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城市既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又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 A、深圳 B、长沙 C、重庆 D、北京 【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巩固第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请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曲辕犁;②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③灌钢法;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这里的“三服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 ) A、民间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 A、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B、市场对铁器需求大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世界三大区域集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难点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教材知识结构明了,而且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除了让学生了解以上三个区域集团,还应提到东盟,联系博鳌亚洲论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一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复习巩固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复习巩固 第1题【单选题】 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不属于上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是 A、世界贸易自由化体系推动 B、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C、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D、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 A、稳定国际汇率 B、提供全球性援助 C、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致力于经济复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89~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相继宣告成立。这一重大现象直接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 【解析】:

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精品文档

论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讲,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了。列宁在本世纪初期也指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现在看来,早就被判了死刑的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经济保持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增长,资本主义世界还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社会历史规律不成立了呢?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有着它现实的立足点。 一、唯物史观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的发明,在人类思想史上造成了一次革命性变革,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进而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就能继续发展,整个社会形态也能得以存在;相反,当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这种生产关系必然要被取代。生产关系又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候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发展呈现为一种同自然运动相似的过程,人类历史总体体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演化。不管人类社会这个演化过程多么曲折,其总的趋势是从低级走向高级,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既然人类历史处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之中,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与暂时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虽然呈现出暂时繁荣发展的表象,但它不可避免地要被一个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正如在历史上它不可避免地代替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一样,人类社会必将向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我们仅仅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来把握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还不够具体,因为这样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特殊社会形态有着它特殊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因此我们只有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完整地、具体地把握资本主义必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最新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中国早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 A、并列发展,互不影响。 B、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 C、互相吞并,由多元走向单一 D、单一发展,不断传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宦官田全操凭借辟仗使之权,强征休祥坊民的地课。坊民300余人聚集抗议,后又与田全操手下的吏卒发生殴斗,事件以坊民获胜而告终。这表明当时( ) A、城市平民经济实力和自信心增强 B、市民力量增强能够左右政局发展 C、传统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D、晚唐宦官专权受到民众有效制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北宋时,苏南已经一年稻麦两熟,南宋时,一年稻麦两熟在江南很普遍,亩产一般都能达到200市斤(脱壳后的粮食)。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剩余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影响是(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手工业和商业活跃 D、农民生活较为富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明中叶以后,“福建地区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畛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变,罗而取之”。材料反映了( ) A、土地私有遭到破坏 B、重农抑商逐渐松弛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闭关锁国得以延续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 A、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B、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租佃关系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复习巩固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复习巩固 第1题【单选题】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鑱,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鑱,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 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 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 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 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答案】: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2.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范围大,时间长,破坏性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3.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及效果 二、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本质的能力。 2.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要求学生情感、品德、价值观的认识: 通过“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使同学们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发展推动社会变化这一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法建议: 1.本课内容较多,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以增强直观效果。 2.本课内容较难,理论概念问题较多,故事情节较少,缺少趣味性。讲述时要尽量掌握好分寸,可多采用问答方式,以激发和推动学生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3.可布置课外作业,对罗斯福进行评述。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课后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一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发展国内经济,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是本课、本目的难点。可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还可简略介绍抛售股票的情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1929年10月24日上午,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涌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天抛售额创股票交易所纪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第40页《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门前的人群》形象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课本中编者已用图表的形式,对这次危机的特点加以归纳和表述,指导学生进行观看阅读。还可把图表的要点制作成PPT,可增强直观效果。 危机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在讲述时,可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以突出这次危机的特点: 1)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2)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种下了祸根 2.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备受指责。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下列是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美国煤炭工人家中的一段对话。小孩子对妈妈说:“现在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又失业了,没有钱买煤啊!”“妈妈,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从“因为煤太多了”这一信息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C.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4.(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仔细观察下表: 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 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概念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主要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一)欧洲联盟 1.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1)相似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 (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地位下降; (4)美苏争霸局面下,只有联合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应对苏联的威胁; (5)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 (6)法德和解。 2.形成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3)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4)1967年,欧洲共同体(性质:经济实体) (5)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6)1993年,欧洲联盟(性质:经济政治实体) 3.意义 (1)经济: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实力 (2)政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国际关系: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原因)) 2.过程 3.宗旨 4.特点5作用 6.存在的问题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2.过程 3.宗旨 4.性质 5.特点 6.成就 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 1.现代科技、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强; 2.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3.冷战结束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以应对国际竞争; 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分歧与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2.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3.从整体上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中的依赖关系。 消极影响: 1.具有排他性,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流动; 2.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知 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A、海上贸易突飞猛进 B、成为“世界工厂” C、已经掌控世界市场 D、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C、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 A、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西欧囤家从事黑奴贸易 C、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答案】: 【解析】: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客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 A、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B、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四十三篇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岳麓版习 题精选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句歌词表达了广大华人热爱祖国的共同 心声。“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新文化运动以后 D、新中国成立以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发明与孙中山有关 B、综合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 C、其设计带有反专制统治的政治意义 D、体现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彻底决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 )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 ) 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 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 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我国古代的农业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古代主要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分析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我国古代的农业是怎样出现的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五谷”:稻、稷、黍、麦、豆。 2、井田制及其瓦解过程 (1)什么是井田制? 商周时期我国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土地不得买卖。 (2)井田制是怎样瓦解的? ①春秋时,井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②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税制改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③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3、我国古代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耕作方式和评价 战国以后,我国的土地逐渐变为私有土地,主要有三种私有方式: (1)君主私有。 (2)自耕农私有。出现于春秋时期,拥有部分土地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耕种,男耕女织,这种小农经济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小农经济和简单的性别分工,近代后阻碍生产的发展;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负担者。 (3)地主私有。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由于政府的“均田”、“限田”措施,明清之前一直不占主导地位。实行租佃制进行经营,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评价:佃农遭受地主较重的地租剥削,但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古代的主要农具和水利工程 (1)耕作工具: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曹魏马均的翻车;唐代的筒车。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评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 1、冶铸业成就:(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钢。(3)汉代用煤作冶炼燃料。(4)南宋以后逐渐用焦炭。 2、丝织业成就:(1)上古时代,养蚕缫丝。(2)汉代,丝绸远销欧美,获“丝国”称号。(3)唐代缂丝技术。 3、棉纺织成就:(1)元代黄道婆推广纺织工具,发明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