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设心理学的学校

开设心理学的学校

开设心理学的学校
开设心理学的学校

全国开设心理学的院校有很多,招收研究生的心理学院校也很普遍,但是什么学校的心理学比较好,那些院校开设什么专业方向的心理学一直是考生比较关注的。在此,考研教育网咨询专家总结考研心理学院校各方面情况,为大家推荐如下开设方向比较齐全的心理学院校,开设的相关心理学方向也列出,供广大考生参考。

序号招生单位心理学专业方向

1 北京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2 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 浙江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4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5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6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7 天津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8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9 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 东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1 辽宁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2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3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4 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5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开设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吉林大学鲁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开设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

开设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中山大学

郑州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聊城大学

宁波大学山西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

开设基础心理学一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开设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济南大学厦门大学

开设应用心理学一个方向的研究生招生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潍坊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

扬州大学河海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

宁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西安政治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复旦大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创造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创造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以事物的图样或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并不带有创造性成分。 2. 动机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3. 思维定势效应 思维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思维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思维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4)灵感性:即思维在时间上以一种突然降临的情景标志是某个突破的到来,表现一个非逻辑性的品质。 (5)变化性:无论新意还是差异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来实现,旧的东西需要通过改变来变成新的。不能一直停留在旧思维的约束下,客服传统思维定式。 (6)联动性:思维结构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的品质。 2.政府的创新教育观念对创新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行政部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包括政府对人才的要求,政府对推进学校改革的支持。 (2)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创新教学的影响。

浅谈创造性思维(转)

儿童思维能力 思维看上去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其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方面:创造性 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出表现在:一独立性、二分散性、三是新颖性。思维训练小贴士是: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二,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系统性 系统性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统思维能力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专家介绍,在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应训练孩子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一是鼓励孩子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鼓励孩子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每当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其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假象所迷惑。” 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专家建议:“孩子要熟练掌握适宜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不要一味图进度快、难度高。在课堂上,要争取超前思维,在老师抛出问题后主动思考,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要限时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 “灵活性”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即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即能否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 三是概括和迁移能力,是否愿意和善于运用规律,能否触类旁通;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因此,从世界到我国的教育都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口号。本文立足课堂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势而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求是求知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它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可见,教师转变单纯把考试分数高和循规蹈矩的学生视为“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

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动辄训斥,使他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书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就要做到师生平等。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师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西中的用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中情感的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变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议的自由”。 以学生为本,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世界上不存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统一的模式少有变更,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模式,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做,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素质教育呼吁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

东师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感觉后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2. 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3. 相关 指事物或信号之间的共享关系或因果关系。 4.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大脑两半球的区别与联系? 答:大脑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比世界上最高级的电脑还要复杂和充满奥秘。人脑重约3磅,它由两部分构成:左半脑和右半脑。这两个部分通过胼胝体相连接。胼胝体实际上是一束神经组织,负责协调左、右半脑的工作。它使两个半脑发生联系,使记忆和学习的传输活动得以实现。看上去大脑的两个部分——左半脑和右半脑长得很对称,就像互相在照镜子。然而,它们实际上是非对称组织,换句话说,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诸多不同。运动原皮层分布在左、右半脑的顶部,在结构上呈两边对称。运动原皮层下面是感觉区,同样有两边对称的结构,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来自皮肤、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肢体的运动。这一区域有时也被称为触觉区。大脑的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分工,是很专门化的:每一个特定区域都负责控制身体某一特定部位,左半脑控制右手和右脚,而右半脑则控制身体的左侧。 2.表象及其特征? 答: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直观形象性。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去知觉过的内容 2、概括性和片段不稳定。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3、可以被操作性。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可以是各种感觉的映象,有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嗅、味觉和触、动觉的表象等等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陈国强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25709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如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木质特征,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联想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探索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条件 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阶段,也可理解为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的思维形式,就其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而言,它与各种思维形式存在着种种交叉关系,很难说哪些思维形式是它的具体的纯粹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最木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即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又符合思维发展和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过程具有整合性和统一性。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自接动力,而灵感则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契机。 一、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因此,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而这种新颖、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自然也就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各种发明创造的源泉。 作为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想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想象的起因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有目的、按照一定计划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就是无目的、随便的想象,类似于遐想。尽管无意想象是随便的想象,然而许多发现、发明,往往产生于无意想象之中。从想象对创造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通过语言、声音、符号、图像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但它木身不具有创造性,只是创造性的前提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8037117.html,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作者:禤小云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9-0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都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能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就越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感,就对他所教学科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综合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各种教法的基本构成因素(如听、说、读、写等)一般都是相同的。依照现代教学论,将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基本因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组合,产生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刻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显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东师2020春季《创造心理学》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离线考核 《创造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发散型认知方式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2.逆向思维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维。因为客观世界上许多事物之间甲能产生乙,乙也能产生甲。 3.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 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在设计方面,我们通常要采用的“头 脑风暴”,每个不论可能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说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 最后总结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怎样通过人格来培养创造性能力? 有利于创造发挥的人格特征包括自信、好奇、乐观、坚持性、抗挫折等,那么通过培养这些人格特征来培养创新精神。 1)培养自信心 2)激发探索精神和动机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4)培养情绪的调节能力 5)培养独立性 6)培养勇敢的精神。 2.幽默的作用? (一)幽默感能够增强身心健康。 (二)幽默是快乐的杠杆,是生活幸福的源泉,是社交的润滑剂。 (三)幽默感是高创造力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幽默会让人更成功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 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主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则 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主张说明了什么?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摘要:面对现代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诸如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流畅性、抑制性、独特性、深刻性等。 关键词:创新怀疑思维思考联想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先大致了解这些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思维形式: 一、怀疑 怀疑是人类优秀的思维品质。任何新的理论的诞生,都有一个怀疑的过程。盲从和因循守旧永远不会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二、寻找怀疑的根据 只怀疑而不去寻找怀疑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幼芽就枯萎了。为了使怀疑这棵幼芽生长、开花、结果,就必须寻找怀疑的根据。寻找怀疑的根据,就意味着否定过去的学说、理论,建立新的学说、理论;寻不到根据,也可加深对自己已有理论的理解、认识。伽利略、戴维、莫顿、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寻找出怀疑的根据。怀疑和寻找怀疑的根据,是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 三、逆向思维 就是背逆常人思维的方向去思考。这表现了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人们歌颂小草,说它不用灌溉,不用施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尽绵薄之力打扮春天”。而我们则批判小草,说它与庄稼争水分,争肥料,造成庄稼减产,应该“除恶务尽”。这样思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是正确的。逆向思维,应仔细斟酌是否符合实际,否则逆向思维的结果便是错误的。因此,在运用逆向思维时,必须深入了解所否定的理论、学说是否具片面性或是否错误。如果怀疑、否定不符合社会实践的理论或学说,则必然产生错误。 四、多角度、多侧面思维 这种思维也包括逆思维。它的思维模式是:在寻找答案时不是只沿一个方向去思索。一道几何题的证明,往往不只一种方法,可以用几何法,也可用代数法和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曹冲称象。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呢?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20个技巧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20个技巧 思维就是有方法可循的。好的思维方法能更好地触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反复训练,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后,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让您变得更聪明。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就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您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瞧一瞧,想一想,往往您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维便就是其中一个特例。比如开发产品,最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就是不就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她们的情况,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您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与完善。 2、求同求异。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她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她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将她们一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就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与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就是思维的入口,就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如果您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您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比如,研究生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您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您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您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的提出,常常表明您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中公独家解读——科学心理学发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论二

中公心理学专家徐富宾在上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及其理论,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徐富宾老师了解下冯特的其他学生。 在冯特众多的学生中,有那么一位和他的关系是非常暧昧的——不要误会,这里的暧昧是指关系比较复杂——那就是霍尔。 斯坦利·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实际上霍尔和冯特的关系很是复杂,在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前一年,也就是1878年,斯坦利·霍尔在哈佛大学获得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而授予他博士学位的正是冯特的师弟——威廉·詹姆士,这也是同样伟大的心理学家,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介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霍尔可以算是冯特的师侄。 另外,在霍尔到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之前,他先去了柏林大学跟随赫尔姆霍茨学习了生理学,注意这个人——赫尔姆霍茨,这个人严格来说算的上是冯特的老师。1857年,冯特从柏林大学深造后回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讲师。1858年,赫尔姆霍茨来到该校,创办了一所生理学研究院,冯特担任其实验室助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的话,霍尔又算是冯特的师弟。 霍尔虽然是冯特非常出色的学生,但他并不像铁钦纳那样继承了冯特的观点,他的研究大多沿着生理学的方向进行,比如他提出的复演论,也就是基因复制。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他认为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状,代表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时期;婴儿期的爬行代表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青年期情绪不稳定代表人类进化的混乱期;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化的文明期。 另外霍尔可以说是冯特的弟子中开枝散叶最广并且成就也是最高的了。霍尔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克拉克大学任教,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教过许多学生,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杜威。后来在克拉克大学任教期间,霍尔还培养出很多的心理学博士,其中包括了著名心理测验学家推孟和格塞尔。推孟也被称为“智商之父”,因为他把比奈-西蒙量表修订为了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广为人知。 至于杜威,我想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他是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家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家。 杜威反对赫尔巴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提出了新三中心即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五步教学法。并且他还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杜威的代表作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等。 和冯特一样,杜威的影响不仅在于自身的著作观点,更在于他的学生们。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创造潜能是每个大脑健全的学生都具备的,要使这种潜能变成一种创造能力,关键问题是要引导、激发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鉴于小学生生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其思维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本文拟就这一特点,谈谈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引导探索思考,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造思维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倡导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作基础,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探索,做到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真正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从而获取新观点、新认识、新途径、新方法等。当然这种“疑”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地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最好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则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积极思维。可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也只有当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候,创造才有可能实现。如: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既不等底又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教具,分别交给3名学生,让他们上讲台做实验演示。结果只有王明用圆锥体装沙,正好填满了圆柱体,而李方三次后有余,余晶三次后不够,学生个个细细观察,专心思考,兴趣盎然。教师乘机发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王明同学为什么正好三次填满?同学们讨论异常激烈……老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1/3”规律顺势推出——你能够计算出直径为4分米,高6分米的圆锥体的体积吗?接下来学生围绕“1/3”进行顺向和逆向思维。有的学生再次要求自己上台做实验,试图从实验中加深领悟,找出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学生发问一个接一个,有的说,圆锥体与圆柱体在不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高与底怎样变化,才能使圆锥体的体积仍然是圆柱体体积的1/3呢?教师对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在质疑问难的探索中,燃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讲究激活思路,着力分析比较,促成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激活学生思路,以尽量创造条件由浅入深,多视角、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到主体参与的地位上来。所谓激活思路:一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勇敢参与;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始至终投身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促使学生边学习、分析、比较、总结、创新。在激活学生思路的前提下,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去分析已知、未知,比较其异同,当然,比较离不开分析,有分析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比较的引导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①苗苗幼儿园大班有学生50人,男生占全班3/5,全班有多少人?②金苹果幼儿园大班有男生30人,占全班人数的3/5,全班有多少人?教师只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从而就掌握了题型结构特征,也就不难解答了。又如:甲车间要生产800支铅笔需要4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总任务的几分之几?800÷4÷800=1/4 乙车间要生产1600支铅笔需要4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总任务的几分之几?1600÷4÷1600=1/4 丙车间要生产2500支铅笔需要4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总任务的几分之几?2500÷4÷2500=1/4 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学生发现虽然生产的铅笔不一样多,但最后的结果都是1/4,教师随即再举例:某工厂生产一批铅笔需4小时完成,每小时生产几分之几?这时候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生产铅笔的总量是多少,我们都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对题目中条件的刺激,增加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激活学生解题思路。三、注重拓宽思维,倡导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思维的独特性。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好奇。 如果我们把“人类第一次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好奇”这个事件,视作心理学的生命之初,比作人类的受精卵,那么,时至今日,心理学这个“生命体”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岁。 单就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而言,其可追溯到的最早的源头,始于古希腊前哲学时期。那时人们通过神话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其中,对自然事件的传说是未来的物理学,对人性的传说则是未来的心理学。由于产生得早,发展得也早,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先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内心世界时所产生的痕迹,就已经有了文字的记载:当时,是由一群西方哲学家执笔,时间跨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中世纪,人物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人为代表。对世界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整个世界,而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对人本身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人的内心世界……当他们把这些思索的痕迹记录下来,其中一部分涉及“对灵魂的功能的思考”——这,就是心理学史中最早的,关于心理研究的文字记载了。 尽管当时这群哲学家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他们所思索的这些,后来竟会脱离于哲学之外,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来的心理学史家们把这一阶段追认为“官能心理学阶段”。 后来,心理学还经历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和联想主义心理学这两个

阶段,但始终是在哲学的范围内被研究和讨论,还未能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879年12月,时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了科学心理学脱离哲学,正式独立。 从心理学史上说,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世界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这段时间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这些心理学思想,却没有被组织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也因此,这段时期内,心理学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也说过,在心理学正式成立之前,心理学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就像个流浪儿。 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说:“当中心思想已全部产生,某一个提倡者便掌握它们,组织它们,补充那些在他看来是基本的东西,宣传和鼓吹它们,坚持它们,总而言之,就是‘建立’一个学派。” 而冯特,就是这个提倡者。这个有着医学基础并且深入研习生理学的青年,在担任大学生理学讲师的期间,对心理学问题(虽然当时被认为是哲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后来,便一心一意要为之建立一门新的科学。 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他总结了哲学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宣称要建立一门新学科——生理心理学,亦即实验心理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