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战略、技术、资金、信息、机器设备等都易于效仿,只有人力资源不可复制,并成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本文着重阐述了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员招聘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在中国企业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人员招聘构建方法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众多企业在21世纪最重要的目

标之一,而员工招聘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宝洁前任CEO所说,

“在公司内部,我看不到比招聘更重要的事了。”

目前,很多企业更多的从候选人的经验、学历、技能的角度去判断

人才,从未深入地分析候选人的内在特质、动机、意愿与需求岗位的匹

配性;此外,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也未掌握行之有效的招聘方

法,大多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在做招聘工作,导致招聘的效果大打折

扣。

而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时当今解决招聘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胜任力的概念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DavidC.McClelland于1973年在《TestingforCom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测量胜任力而

非智力)》中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总结,McClelland研究出了

优秀外交官与一般胜任者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从而找出了外交官

应具备的素质。

一、胜任力概述

McClelland教授指出,“所谓胜任力,指的是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

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特征可以是个体的动

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

它们既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并区别绩效

差异的个人特征总和。”

胜任力冰山模型如下图所示:

作为冰山水面下的部分,通常不容易被挖掘和感知,我们成为隐性

素质,这部分特征主导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并且不容易测量。

而水面上的表象部分,即人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则易于被感知,也是目

前企业招聘中着重考察的部分。

图1胜任力冰山素质模型

二、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

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

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胜任力模型建立的一般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与开发。首先选定职位,选择表现优秀的员

工与表现一般的员工,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收集数据、信息进行归类与

编码,提炼胜任力项目,描述胜任特征,建立胜任力模型。

2.胜任力模型的评估与确认。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估与验证,选

择标杆企业进行比较,最终确认胜任力模型。

3.胜任力模型的应用。针对某一职位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不仅可

以用于人员的甄选调配,而且可以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紧密结合,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绩

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想效果。

三、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1.行为事件访谈法。BEI访谈法,又叫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指以获

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的访谈方法。

为了解决被访者在面试过程中有美化或掩饰自己的行为和做法,

我们需要在BEI访谈法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STAR法,来判断被访者陈述的事件和行为的真伪。

STAR法将一个事件分为S、T、A、R四个部分,具体来讲:

S-situation:事件发生的背景

T-action: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

A-action:被访者为了完成任务采取了哪些行为及步骤

R-result:如果被访者能够描述某个事件的全部细节,则认为这个事件是被访者亲身经历过的,反之则不是。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信息的一种调

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

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从广泛被调查者中获得数据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出

于时间、预算、任职者的地理分布这些实际因素的考虑,HR很可能采用这种方法。

3.工作分析法。工作日志法又称工作写实法,指任职者按时间顺

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目的的一种方法。在现实中,多采用“工作日志”的形式。

四、胜任力模型在中国企业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目前也有部分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构建胜任力模型,例如,中

国电信集团公司开展领导力素质模型建立的项目、石化企业对其作业

人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等。这个来自美国的舶来品,逐渐在中国企业

中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必须谨慎的分析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中的实际

应用,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

3.1企业开发胜任力模型,必须基于对自身经营特点的了解,如果

片面追求形式和方法的模仿,缺乏对企业战略、文化理念等基本问题的

分析,则往往导致盲目模仿出来的所谓的胜任力模型中看不中用。

3.2与岗位分析混为一谈,指标提炼不科学。胜任力模型的重点在

于将优秀表现着与普通表现者进行比较,通过对胜任者的能力分析来

确定评价指标。目前有些国内企业在进行胜任力模型的指标提炼时,

仍然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结果是形似神不似。

3.3缺乏可信的数据支持。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有足够的样本,

因此这其中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众多处于成长期的

中国企业而言,获取样本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优秀的表现者的样本不

多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胜任力模型,是难以长久的。

参考文献:

[1]李宋岚.胜任力模型在Z公司人才招聘中的应用研究[D].长

沙:中南大学,2008

[2]韩奕.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熊彤.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实践中的异化[J].人力资源,2010.104

关于招聘专员的岗位职责、权重、胜任力要求一览表

南昌中环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招聘专员职位说明书

南昌中环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招聘专员绩效考核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日期:日期:

南昌中环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招聘专员胜任力模型 (二)指标解释 1、行业知识:招聘专员只有对房地产行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识别真正适合 的雇员。 2、法律知识:招聘专员应该熟悉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相 关法律,这是解决一些劳资关系和雇员管理的必备知识。 3、岗位知识:招聘专员应该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的知识,因为在招聘中要做到人岗匹配 就需要选择适合的人员测评方法和制定公平的选拔标准。 4、管理软件运用能力:招聘专员需熟悉数据库和人力资源资源相关软件的运用,提高 管理雇员资料的效率。 5、费用控制力:招聘专员应该具备制定招聘预算并且控制招聘费用的能力。 6、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内部协调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招聘专员需要和相关部门的同 事进行沟通才能更加明确各部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协调沟通在招聘流程 中对于识别人才也很重要。 7、冲突管理能力:招聘专员在招聘过程中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产生意见或分歧 时,能合理运用竞争、协作、回避或迁就等方法来解决冲突。 8、组织策划能力:招聘专员要能够安排好笔试和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并且策划考核的 形式和题目以挖掘候选人的潜力,因此组织策划能力很重要。 9、诚实性:招聘专员要为公司提供应聘者的真实信息,不能因个人好恶而淘汰适合公 司的应聘者。 10、情绪控制能力:在招聘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应聘者,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如应聘者当众诋毁公司形象)时,要求招聘专员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积极 乐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代表整个公司形象。 11、自主性:是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招聘专员要求积极 主动,在上级的指示下,创新性的完成任务。 12、应变力:遇到事情,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能只会依照计划进行,指招聘专员能 够根据在公司中或招聘中出现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13、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利益和整体 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招聘专员需要和公司各部门共同 合作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在其他部分的配合下为公司招聘合适的员工,因 此招聘专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14、亲和力:亲和力是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招聘专员需要给应聘者营造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

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实践

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实践 培训对象: 企业HR管理者、中高管等 培训目标: 1、帮助学员深度理解序列胜任能力的含义与建构价值; 2、帮助学员掌握企业岗位序列与胜任能力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工具; 3、成功企业岗位序列与胜任力模型应用实践案例学习研讨。 课程大纲: 一、胜任能力体系概述 1、为什么需要胜任能力? ●岗位、任职者与绩效 ●人才选育和发展 2、什么是胜任能力? ●定义 ●类型 ●发展阶段 二、怎样构建胜任能力体系 1、建立专业序列胜任能力模型 ●了解经营目标 ●寻找、确定胜任能力维度 ●定义并描述胜任能力各维度 ●确认胜任能力模型 2、评估胜任能力 ●评估方法:行为频率评估、专家团评估 ●评估流程 3、应用胜任能力 ●设计发展计划 ●评价发展结果 三、胜任力模型应用实践案例 1、管理者领导力模型 2、制造序列胜任能力模型 3、质量序列胜任能力模型 4、人力资源序列胜任能力模型 四、课程小结与问题交流

讲师简介:王老师 原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原联想集团(惠阳)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EDP讲师 资历: 12年世界500强国际化公司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规划、培训、绩效、组织与干部梯队人才培养)管理经验;10年中外资电子信息行业制造管理经验、4年时尚行业服饰品牌供应链运营管理经验以及长期的企业培训与项目咨询经历。 在服装行业与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运营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咨询、培训服务经验。 培训与咨询客户: 电子信息行业:联想厦门移动、深圳TCL多媒体、美的环境电器、浙江吉利汽车、上海佳通轮胎、创维数字技术、航嘉驰源电气、万家乐佛山燃气具、安徽盛运环保设备、苏州星恒电源、广东奥马电器、佛山百威电子、顺德银河摩托车、深圳雅视科技、深圳宝龙达信息技术、深圳旺鑫精密工业、深圳辰明触控、深圳快易典电子技术、深圳旺博科技、深圳兴利源电子科技、深圳誉铭新工业、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东莞誉铭电业、东莞硕源电子材料、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等。 时尚与服务行业:上海拉夏贝尔服饰、广汽丰通物流、三星(上海)财险、上海艺浩霖服装定制、深圳欧康德化妆 其它:广州日报HR精英俱乐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联工商学院、广东汇才 培训与咨询项目: 培训与咨询方向:组织绩效与干部梯队人才培养 咨询项目:HR规划与干部梯队人才培养、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企业培训体系、企业内训师课程开发设计与呈现训练、认证等 培训课程: HR系列:《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执行》、《HR规划与干部梯队人才培养》、《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最佳实践》、《VUCA时代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如何开发并讲好一门课》 管理系列:《联想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中高管精益MTP实训》、《一线管理者执行力提升实训》、《新任经理管理技能实训》、《DISC与领导力》、《情境管理沟通》、《复盘与年终述职》、《问题本质与系统解决方法》 授课形式: 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演练、小组讨论、互动交流、游戏感悟、头脑风暴、强调学员参与。 ----------------------------------------------------------------------------------------------------------------------------- 报名回执(请务必于开课前7天回复) 姓名性别部门/职位课程名称Tel Fax Email/手机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F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二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 (一)胜任力的内涵及构成 1、胜任力的起源 1970年,当时美国政府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卫.C.麦克利兰(David C.Meaeu锄d)帮助他们甄选外交官。麦克利兰研究小组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收集信息,试图研究影响外交官工作绩效的因素, 即分析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外交官在未来工作中取得较大的成功。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总结,麦克利兰研究出了优秀外交官与一般胜任者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差异,从而找出了外交官应具备的素质。1973年,他发表了《Test.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IIIgence》一文。在文章中,他批评了当时美国采用智力测验、 性向测验及学术成就等标准来预测工作绩效及选拔人员的现状,而提出了 C0mpetencc的概念。Competencc一词的中文翻译有很多种,如“素质"、“胜任 素质特征’’以及“胜任力",综合考虑国内人力资源界在此领域的探索,并结合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习惯,本论文主要采用“胜任力"这一译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胜任力研究的出发点,已经从关注个人绩效发展到关 注组织绩效的提高。有研究者提出,未来的胜任力研究,不仅针对个体或组织的胜任力,而且还研究网络化的综合模式,它不仅能识别和发展个体和组织的胜任力,而且强调了二者内在规律的一致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需要建立高层管理者、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网络化胜任力结构模型。这就要求在进行胜任力研究的过程中,辨别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并结合其战略目标和组织文化来开拓胜任力的研究方向。 2、什么是胜任力 胜任力是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 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够将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才能成为管理学意义上的胜任力: (1)胜任力是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胜任素质模型10.1 人力资源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 10.2 人力资源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 职业素养原则性 指以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作为自己做事、做人的准则 自信心 一种对自己的观念、决定、完成任务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我 信仰 诚信意识以诚实、善良的心态行使工作权利、履行义务 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善于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满足对方需求的意识 主动性指在日常工作中不需他人指派,主动承担相应工作 亲和力 指个人形体上所具备的能让周围的人感觉其和蔼可亲,不受到职位、权威 的约束所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力量

10.3 人力资源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素质名称定义级别行为表现 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 公司文化(发展 历史、价值观 等)、组织结构、 基本规章制度 和业务流程等 1级 了解员工手册与职位相关内容,了解公司发展历史,熟悉与本岗位 有关的管理制度、流程 2级 了解行业状况,熟悉公司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管 理制度、整体运作流程,了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战略步骤3级 洞悉行业状况重大变化与趋势,能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战略 步骤对公司运作流程与制度提出系统、科学的建设方案,以支持、 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经 济学、人力资源 管理、战略管理 等 1级 初步了解管理学原理及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工作中能够理解企业的 一些人事政策、管理措施 2级 掌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等相关管理知识,能够进行 下属员工工作分配、落实工作计划、对工作结果进行考核评价等管 理工作 3级 在生产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等方面具备一定修养,精 通管理学、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为企业 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服务 法律知识包括公司法、税 法、经济法、证 券法及国家颁 布的有关财务 会计的规定,例 如会计准则、企 业财务通则等 1级 了解与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自己的工作合法、合规,避 免出现原则性错误 2级 掌握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其他法律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工作之 中,确保企业的经营在合法的条件下运行 3级 精通与公司运营、财务工作相关的全部法律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税务筹划、投融资等,控制经营 成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 人力资源知识主要包括三大 类知识,具体内 容请参考表 10-3 1级 了解A、B、C类知识的一般概念及内容框架、一般原理和方法, 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并能够独立处理人力资源工作 2级 1.掌握A、B、C中任意一两类知识的操作运用原理,对人力资 源工作有所了解,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1、知识 知识包含两个大的要素,一是学历,即具有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经历;二是专业知识,即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掌握的专业方面知识。包括:化工知识、产品知识、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质量管理知识、采购知识、环保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专业外语知识等。 学历级别定义: 专业知识级别定义: 2、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 工作技能是指实际操作技能,如配方设计能力、销售能力、设备维修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工作技能以外的能力。

3、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一方面指实际工作年限,另一方面指从事与本岗位职责要求相近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经验,能够考察任职者是否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还可以衡量是否具有承担本岗位职责而在专业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工作的技巧及规律的程度如何。 工作年限级别定义: 工作经验级别定义: 4、工作成果(研发、技术序列专用) 工作成果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其实际的工作成果上。工作成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附录2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库 一、专业知识库 包括化工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产品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环境管理知识、战 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 1、化工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主要包括:A、一般管理知识;B、全面质量管理;C、计量与检验; D、质量信息管理;E、可靠性知识。

包括:A类:生产安全、相关生产流程;B类:生产计划、生产调度;C类:现场管理、生产工艺流程;D类: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人员利用率);E类:工艺设备管理;F类:供应链管理。 包括A类:营销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CRM)、营销渠道管理、价格管理、终端管理;B类:预测与调研、营销信息管理、市场策划、品牌管理、广告学;C类:推销与销售技巧;D类:国际贸易。F类:竞争情报知识。

胜任力模型55510

一、关于胜任力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国内,胜任力的研究是日益流行。但是,胜任力的概念差异很大,国内学者以及应用胜任力的管理者更多的倾向于使用1994年spencer给出的胜任力的概念,即胜任力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够将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 由于对胜任力理论的构建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这两种研究范 式的理论构建分别是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1美国模式(以行为为基础的概念体系)的理论构建美国的hay/mcber 公司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胜任力理论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先驱,它运用的就是典型的美国模式的理论,又被称为卓越模式。我国大多数研究者和实践者多采用卓越模式的理论。这种模式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它是指胜任力是个体个性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显示了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够预测多种情景或工作中的行为。这种潜在特征能够预测在一定工作或情景中的、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如果某一特征不能预测优异绩效的话,它就不 是胜任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一定时期内的个体胜任力表现和工作的胜任要求来评价大多数的工作绩效。实际上这是一种归因方法,即他们是从高绩效者的行为来推断其胜任力。 McKenna(1999)对胜任力雨惰皂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做了以下描述:“当组织要想将胜任力转化为实际的成果时,它们将不可避免地以一系列生丁.核心价值的能力素质予以整合,从理论上讲,这些胜

任力通过开发最终将带来行为结果。” 表1个体输入——输出模型 2英国模式(以技能为基础的概念体系)的理论构建英国模式的基本假设为:管理确有卓越、一般和不合格之分,但胜任不能以卓越为起点,一般情况即称职就应该算为胜任,胜任力研究就是找出称职所需的基本能力和行为表现。由于这种模式的胜任力以一般表现为基准,所以又可称为职业标准模式。英国模式的理论建构认为,胜任特征是保证一个人胜任工作的、外显的行为的维度,如“努力取得结果”、“深刻理解”和“对他人的观点敏感”等。从行为上来构建胜任力理论模式,可以将胜任力看作是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这样就使个体的胜任力与自我概念、动机等深层次的潜在的部分相区分,这就有利于人们对胜任特征准确理解和统一认识 二、胜任力研究方法的探讨 1.胜任力建模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过程被称为胜任力建模。主要的胜任力建模方法有三种。 1)确定与组织核心观念和价值观一致的胜任力。这种研究思路揭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麦克里兰等人开创的古典建模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精准的建模方法,它最适用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但是经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发展,衍生了多种方法或工具对古典建模法进行补充。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它是企业的战略、愿景与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这种要求超越了岗位、专业乃至单个职能,它主要是反映企业宏观运营对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利用古典建模法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反而不太精准,因为绩效标准不好定义、样本不好选择(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古典建模法之前加入“战略气质分析”,目的是为核心胜任力模型、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然后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 企业战略气质分析 企业战略模式分析 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 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根据迈克·波特的战略划分,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 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这种价值创造模式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其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 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这种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采取这种价值创造模式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客户发现一些他们自己尚未明晰的潜在需求,能创造性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

最新胜任力模型教学文案

一、讲述大纲 1、素质(含胜任力)模型提出的背景 2、素质(含胜任力)模型的主要内容 3、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二、具体内容 1、胜任力模型提出的背景 (1)不同提法 国内在素质(Competency)与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1)方面提法很多,如:资质与资质模型、能力与能力模型、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等,给人的感觉有些乱,而且对含义的诠释也很不相同。有必要从源头上去理一下。从源头上说,“素质”、“胜任力”和“胜任特征”都是Competency的不同中文译法。 (2)泰勒:科学管理 早在1911年,泰勒就认识到优秀工人与较差工人在完成他们工作时的差异。他建议管理者用时间和动作分析方法,界定工人的素质的构成要素,同时采用系统的培训和发展活动去提高工人的素质,进而提高组织效能。 20 世纪50 年代人们对20世纪前半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 生理因素。一个人的生理因素可能是形成其管理品质的中心,这些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容貌、体格、风度等等。 能力因素。智力对管理者效能的影响力较大。 兴趣因素。这是探究并乐于从事某事物的倾向,也是管理者的重要品质。 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决定了管理者的一些方面;技能:较多地提到运动技能的作用。 性格。主要是自信度、适应性、支配性、外倾等。 但是,人们认为这种理论缺乏根据,著名领导心理学家斯多蒂尔在研究领导者的素质时就宣称:没有所谓领导者的特殊个性,更没有什么天生的领导者。此后,学者们将注意力转到研究行为的强化或发展上。 (3)诞生 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影响工人绩效的根本原因,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这时,以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nad)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而且上述测评方法通常对少数民族、妇女和社会较低阶层人士不尽公平,他们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称为素质的东西。

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

IT企业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招聘中的应用IT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劳动是IT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今,IT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如何激发研发人员全力地为组织创造价值。研究发现,最直接的解决对策之一就是寻找和挖掘产生高绩效的研发人员的能力特征,构建研发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拔适合IT 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优秀研发人员,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配置,培养和发现核心人才,对研发人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一、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 自麦克里兰提出“胜任力”概念和模型以来,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目前最具有代表性且广为人们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Spencer提出的。Spencer(1993)认为,胜任力是指与参照效标(一般绩效或高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基本特质。基本特质是指个人个性中最深层的且长久不变的部分,不仅与其工作所担任的职务有关,也可借此了解其预期或实际反应,以及影响其行为与绩效的具体表现。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描述的是在组织中有效地充当一个角色所要求的与高绩效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性格特点等素质的特殊组合,这些素质是可分级的、可测评的,是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的,通常由4"--6项素质要素构成。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通过对胜任力的一系列具体素质的描述而确认胜任力要素的过程。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研发人员招聘的关系 (一)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人员招聘的意义 传统的招聘选拔方式注重考察人员的外显特征,多停留在以教育背景、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以往经验而非以能力来做出聘用的决定,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来挑选员工,而员工核心的动机和特质又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来解决的,所以往往会导致选拔的人员不能胜任工作。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选拔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避免由于人员挑选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的培训支出。概括起来,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甄选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给出全面的工作要求,帮助把可培训的胜任力和那些难以开发的胜任力区别开来; (2)保证更系统化的面试过程;(3)更有可能减少在达不到企业期望的员工身上进行(时间和资金)投资,更有可能雇用到具有成功潜力的员工。我们可以用图1简单表示胜任力模型与招聘甄选的逻辑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胜任力模型主要用在图中被方框框起来的环节,即培训测评师,使其了解目标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并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设计测评题库,然后由这些测评师用胜任力模型去“确定候选人”与“甄选人员”。 (二)研发人员工作特点分析 IT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特点与其他系列的员工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1.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2.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3.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4.工作选择上具有高流动性。 5.研发人员是IT企业发展的灵魂。 为此,IT企业必须形成良好的选人机制,应用胜任力模型这个统一标准,在企业内部为研发人员搭建良好的职业生涯通道,同时从企业外部寻找到企业需要的研发人才,为研发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三、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体系的构建 下面以某IT企业C公司为例,研究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问题(这里所针对的研发人员不包括带有管理性质的各研发分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C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信息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IT公司,也是国内最早从事TD—SCD—MA移动终端研发的单位之一。C公司首批参与我国TD—SCDMA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被确定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C公司现有员工近1000人,90%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从事研发的人员有300余人。C公司是典型的IT企业,C公司研发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在IT企业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可参考性。C公司构建的研发人员胜任力模型如下(见表1)。 四、该模型在招聘中的应用 (一)设计测评方案

人力资源专业胜任力模型及应用

研究人员已经更新了评估高绩效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指标。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在其职业发展中最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专业技能呢? 从1988年开始,密歇根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戴夫?尤里奇(Dave Ulrich)和他的同事们就一直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他们最近发布了全新的2007年度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HRCS)报告。HRCS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研究范围最广的一个人力资 源研究项目,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和RBL Group(领导力顾问咨询公司)、以及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国以及澳大利亚这些区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 尤里奇指出:“人们希望知道高绩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该在哪些专业技能方面做得更好。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至少为今后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专业指导。” 参加过此项研究的可口可乐公司资深副总裁辛西亚?麦卡古(Cynthia McCague)说:“对于人力资源职业,HRCS项目确实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思考如 何提升组织经营绩效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思维框架。” 新胜任力指标 研究人员为高绩效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定义了6项核心胜任力,它取代了2002年最后一次发布的5项胜任力,这种变化反映了人力资源职业持续不断的进步。每项胜任力都被细分为具体的表现元素。 SHRM项目调查组主管埃孚森?埃森(Evren Esen)说:“这是我们第5次进行人力资源 专业人员胜任力调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参考对比过去的胜任力模型,找出当前人力资源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这一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一些人力资源的核心领域并没有改变,但在其他基于如何评估和理解人力资源职能的内容方面却是新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指标的一次大洗牌。新旧胜任力指标有一些重要的不同点。 5年前,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角色还被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胜任力指标中。今天,它的重要性使它成为独立的胜任力指标。2002年时,技术知识被定义为一个单独的胜 任力指标,现在却被归类到商业盟友(Business Ally)胜任力指标中。 为了更好地说明胜任力指标,最好将这些指标看作一个三层结构的金字塔,位于塔顶的胜任力指标是可信任的参与者(Credible Activist)。 * 可信任的参与者 这一胜任力指标是预知研究对象是否能够有整体杰出绩效表现的最重要的指标,建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最好首先实现这一指标。尤里奇表示:“卓越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在所有指标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可信任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但仅仅成为一名可信任的参与者也是不够的,你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 RBL Group公司负责 HRCS项目的主管丹尼?约翰逊(Dani Johnson)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如果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够让自己走到前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那么他或她的职业前途就会毫无希望,这一重要能力的缺失会影响到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可信任的参与者”胜任力指标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否成为高效人力资源领导者的核心要素。全球著名“比萨连锁企业——棒!约翰”(Papa John’s International)的资深人力资源主管,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认证协会的前主席(Human Resource Certification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8622288.html,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继志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到越来越至关重要的 作用。高素质的员工能够产出高的工作绩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准确识别和培养员工的胜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胜任力模型在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胜任力;招聘;胜任力模型 1引言 随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更加被企业所重视,传统的招聘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胜任力理论的被开始推广利用。在员工的招聘环节中,设计合适的企业员工招聘胜任力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招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构建招聘的胜任力模型可以将员工的内在素质(价值观、动机、个人角色认知等因素)与所从事的岗位进行有机地匹配。本文以移动通信行业的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切入点,以员工招聘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为研究对象,对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的应用实践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David McClelland(1973)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麦克利兰在文中界定胜任力的概念是指“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个体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麦克利兰认为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总和。一方面,胜任力是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既然是深层次特征,那么肯定是难以衡量的,如动机、价值观等,而知识、技能这些非常容易观察和衡量的特征,如金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不属于胜任力的范畴。另一方面,胜任力是真正区别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个人特征。岗位胜任力不是从事某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必要条件,它是在该岗位表现优秀的充分条件。所以,岗位任职资格可以筛选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都优秀;而岗位任职资格可以筛选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都优秀;而岗位胜任力则是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员工。此外,胜任力是刚性不变的,岗位胜任力表现在每位绩优人员身上都是一样的,固然,有些时候看起来绩优人员比一般人员学历高、知识丰富,但这只一个表象,因为其他并不具备同样知识背景的人绩效也可能会很优秀。 3胜任力在招聘中的应用现状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工作职责的梳理和借助能力素质辞典等方式初步构建适合目标企业的能力素质库;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确定各序列的备选能力素质;第三步,通过专家评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最终确定各序列的通用能力素质。最后是进行序列专业能力素质的

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胜任力特征(Competency)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的概念,是指“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个体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总和。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则是胜任力概念在管理科学中的实际应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对个体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发展,人力资源已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胜任力模型正是基于对人才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管理中的各项实践工作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等具有深远的影响。国内外企业也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胜任力模型,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 针对不同的企业,胜任力建模的步骤及方法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胜任力模型的建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模型开发的层级(目标对象);甄选绩优员工与一般员工,明确绩优的胜任力特征,定义胜任力特征,描述评鉴等级及标准,建立基本模型;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指标效度验证;专家评议小组论证修正;反馈面谈。 在胜任力建模中,较多采用的方法工具有: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BEI)、360°评估法(360°问卷调查、360°评估者访谈)、指标效度验证、专家评议小组、反馈面谈等。胜任素质方法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许多著名企业的使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强化组织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课程大纲 一、关于胜任力模型:什么是胜任力模型 1、深层特征与高绩效特征 2、胜任力模型的构成:集成检索系统 a)一级检索:职位说明书 b)二级检索:模型手册 c)集成描述:能力词典、能力定义、行为描述 d)培训检索:自我发展方案、培训提高方案、行为指导方案、思维启发方案 二、关于能力: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1、能力的层次:冰山模型 2、能力的发展 三、能力词典:如何定义和描述能力 1、心理素质:情绪智力、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资源管理、压力调节、问题处理 2、工作能力:职业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人际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行业知识 3、管理能力:目标管理与决策、过程控制与执行、资源管理与效率 4、领导能力:授权能力、下属激励、培养他人、团队管理 四、模型开发:如何开发胜任力模型 1、建模方法 2、胜任力层次 a)核心能力:基于企业战略 b)通用素质:基于企业文化 c)绩效特征:基于优秀个人绩效 d)继任特征:基于优秀组织绩效 3、建模过程 4、能力检索体系建立 5、模型更新与数据库维护 五、模型应用:胜任力模型的实际应用 1、招聘甄选 2、绩效管理 3、生涯管理 4、培训开发 5、管理开发方案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研发人员素质模型

研发人员素质模型 研发素质模型――思维能力 定义:思维能力指个人对于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一系列认识活动,它主要包括分析推理和概念思维两方面,是在优秀研发员工身上表现最多的素质。 分析推理就是理解问题时将其分拆成更小的部分,通过一步一步的符合逻辑的演绎,排除不相关的资料,找出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推理也被称作演绎推理、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以及实践智力等等。 概念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理论作归纳性的推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从中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或存在的模式,概念思维也称作模式认识、悟性、批判性思维等。 评价等级: 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 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 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 行为描述 0---不能准确而周密地考虑事物发生的原因,或者不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1---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使之更容易把握,根据经验和常识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2---发现事件的多种可能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或找出复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水平上,思维能力表现为认识到事件的多种可能性的原因和行为的不同后果。在研发的过程中,表现为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通过实验排除不太相关的信息,实现对问题的精确定位。 3---恰当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方法、技术等多种手段找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