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报告(doc 18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报告(doc 18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报告(doc 18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报告(doc 18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传递各种成本压力。本文的分析还表明,虽然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

【关键词】目标成本规划邯钢经验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商品市场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一步被细化,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擅长开发新型的并能满足消费者质量与功能方面需求的产品。能够确保这种产品的开发并获取足够利润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的英文全称为Target Costing,国内有学者将其译为成本策划或成本企画,也有人称之为目标成本法。我们认为,前两种叫法忽视了目标(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种称谓又混淆了Costing与Cost的语意。

目标成本规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方法开始被欧美的企业所引进,并引起了欧美学者日渐浓厚的研究兴趣。1995年之后,我国学者对目标成本规划也开始给予关注,做了许多介绍和分析,并有学者认为邯钢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也存在运用了目标成本规划的案例。我们认为,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虽然存在许多偶合,但邯钢经验决不等同于目标成年规划。

为说明我们的观点,本文拟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一、目标成本规划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便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在日本,企业已经不再把目标成本规划看成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部分。由于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内部事宜,决定了在运用目标成本规划时可以存在许多不同的具体做法。但是,目标成本规划的共性又是什么呢?为了得到这个答案,美国管理会计学家库珀和斯拉莫得对运用目标成本规划较为成熟有效的七家日本公司(包括丰田和尼桑公司)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考察,在经过高度提炼和规范之后,将目标成本规划的过程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三个部分(Cooper and Slanmulder,1999)。(略)

目标成本规划的过程首先从如何满足市场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的要求入手。“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过程的关键是市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市场所允许的产品成本,再将这个可允许的成本所代表的竞争性成本压力传递到产品开发与设计者身上。“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过程就是要促使产品的开发设计者朝着“许可成本”的目标发挥创造力。企业一旦确定了产品层次上的目标成本,它又会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零部件的层次上,以此又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供应商身上。这样,供应商也必须想方设法去设计、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从而保证供应商在将零部件卖给企业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因此,“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将促使零部件供应商与产品的制造商一道向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共同努力。

从时间上看,目标成本规划的三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重叠的。除了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可以在产品的构思阶段就早早展开之外,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也并非要等到由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设计出市场可允许的成本之后才开始运作,而可以同时采取某些行动。比如,企业可以确定按照目前的设计工艺和企业管理水平制造产品的现行成本以及收集一些供应商方面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说,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调整优化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能力意味着企业要不时地返回到市场中来,以确信产品设计的调整没有偏离目标销售价格。因此,“市场驱动目标成本规划”与“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之间存在这么一种反复调整的关系。同理,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也必须在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过程中早早地开始,因为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供应商情况的估计(虽然正式的成本分解以及与供应商订立协商

供应价的行动应在整个目标成本规划过程接近尾声时才进行)。也就是说,这两个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之间也存在一种反复调整的关系,因为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确定的成本降低的规模有一部分是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必须满足的,而这种成本降低的目标又必须早早地根据供应商方面反馈的信息不断加以改进。

二、目标成本规划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

对目标成本规划的一般过程的描述和把握可以揭示这种方法或技术所蕴含的成本管理思想。我们认为,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相比,目标成本规划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目标成本规划的实施意味着成本管理的范围得以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扩张。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控制,这种做法与工业经济社会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在工业经济下的企业,其重复性扩大再生产和知识含量的低下,使得制造成本在产品中占有绝大多数的比重,其它如研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不具有重要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销售网络的复杂化、市场风险的增大以及管理思想与手段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的传统观念局限于产品的实体形式,而现代

营销理论提出了产品整体的新概念。美国有学者指出,现代产品包括了核心、形式、附加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略]),它们构成了产品整体(胡树华,1998)。同时,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及产品成本中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研发成本、服务成本或称后援成本(Support Cost)的比重日渐上升。据国外一家权威机构对其所选的高新企业的统计表明,产品成本的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其比例如表1所示(王威,1998)。

制造成本研发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技术后援成本

55%16% 8%15%6%

在这种成本结构中(非制造成本之和已高达45%),非产量驱动的研发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比重已上升到重要程度,此时,传统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进行扩张。可见,产品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成本都不能忽视,必须建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从全流程的角度实施成本跟踪与控制。而这种跟踪与控制恰好可从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一个过程中所确定的产品的目标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运作的起点。

国外有学者将产品成本的管理范围由制造过程转向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做法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管理。这种成本管理方法至少有以下三个优点:

①它强调与每一产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克服了传统成本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视上游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和下游领域(如客户服务)的成本。

②它突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成本发生比率的差异,有利于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

③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时间跨度只能以日历年度为极限(与会计报表的编制相对应)的主观做法,将其延长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与经济实质更相吻合。

2、目标成本规划中所确定的各个层次的目标成本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激烈竞争的市场,按照这种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明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而传统的成本管理的手段则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从内部确定各种成本标准,揭示各种差异,从而达到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的目的。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竞争地位的提高不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整个目标成本规划的枢纽部分是确定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该目标成本是由产品的联合开发设计小组根据市场信息、内部潜力的挖掘以及供应商的潜力挖掘和协作而确定的。这意味着成本管理的重点将由传统观念下的生产制造过程移至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

逐渐认识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产品的设计阶段所确定的,譬如,产品的功能设计得越复杂,制造成本也要相应增大。又譬如,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高,则对投入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的要求也可能越高。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产品,迫使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尽可能地根据顾客的需要提高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从而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的大小与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进一步说明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过程而非研发设计过程的做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这里有一个证据,即有位美国会计学家在对美国的制造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企业由产品的设计阶段所确定的产品的制造成本占整个制造成本的比例高达

75%至90%之间(Hertenstein,1998)。

4、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旨在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压力的一部分传递给为制造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提供货源的供应商身上,压迫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产品制造商联合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但可能由制造过程转向涵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更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使得在成本管理问题上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整合,同时提高产品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实力。日本许多先进的制造企业正在实施的“零存货”管理战略就是这些企业与其零部件供应商通力合作,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的实例。在美国,纺织品制造商、服务制造商和零售商组织了一个志愿产业通信标准委员会,通过使用一个大家共享的全产业电子数据网,使从共同的系统中压缩1200亿美元的库存变为现实(黄尚勇,1999)。

这是成本管理突破单个企业的界限,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共同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又一实例。

5.目标成本规划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必须改变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以战略性成本管理的观念。战略性成本管理所追求的是不损害企业竞争地位前提下的成本降低的途径,如果成本降低的同时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地位,这种成本降低的策略就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如果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则这种成本增加就是值得鼓励的。譬如,若市场调查表明顾客需要某种产品具备一种功能,则产品的设计者就必须为产品增设这种功能,虽然这种做法会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如果不增加这种成本,则企业的竞争地位反而会受到削弱。成本管理中的这种辩证思维在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中是很难找到影子的。原因很简单,即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事中和事后管理,完全忽视了事前管理。而目标成本规划旨在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成本,表明该方法或技术的落脚点完全是事前管理。至于说通过目标成本规划所确定的产品层次和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也可用来进行成本的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则与目标成本规划的三个过程本身是不相干的。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后文中对邯钢经验和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三、成本压力的设计与传递: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

要深刻地理解目标成本规划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贯穿于整个目标成本规划过程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设计并传递成本压力。目标成本规划中对成本压力的设计与传递的过程可用图3来表示(略)。

(一)可允许成本的设计与信息传递

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一个过程为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旨在确定一个为维护市场竞争地位而需要的一个可允许成本(allowable Cost),并通过可允许成本的概念将市场竞争的压力转移到产品设计者身上甚至产品零部件的供应商身上。来自于市场的可允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可允许成本=目标销售价格一目标边际利润。在确定可允许成本时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l.目标成本规划开始于制定企业长期销售和长期利润目标,其目的是确保开发设计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能为企业的长期利润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长期计划的可信度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两个因素:首先,企业应通过仔细分析所有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来制定长期销售和长期利润计划;其次,企业只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任何不切实际的考虑都要予以摒弃。

2.在确定目标售价时应时刻牢记,销售价格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顾客对产品追加价值的看法,这些追加价值或来自于产品的功能或性能的提高,也来自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开发设计的新产品只有在功能或质量上不但超过了旧产品,而且超过了竞争者的同类产品时,才可以提高售价。另外,考虑到目标定价在整个目标成本规划中的重要性,企业也应十分谨慎地制定尽可能切实可行的目标售价。

3.确定目标边际利润的目的是要确保企业长期利润计划的完成。设置边际利润的通常方式是紧紧依托旧产品的实际边际利润,然后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整。譬如,日本的尼桑公司采用这种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售价与利润的关系,然后从这种经验关系出发,根据事前制订的目标售价,反过来确定新产品的目标边际利润。这种详细分析的目的就在于设置切实可行的边际利润,以保证企业长期利润计划的完成。要注意的是,如果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或者预计某种产品的售价或成本在其生命周期内会有重大的变化,则企业就应对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获利能力进行谨慎分析,并相应调整目标边际利润。倘若没有这种调整,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决策风险,有可能生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没有足够回报的产品。

设计可允许的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向产品的设计者和产品零部件的供应商传递来自于市场的成本压力的信号。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可允许成本的计算是以企业自身切实可行的长期利润目标为基础,因此:①可允许成本只表示企业有什么样的竞争方向,并不能做为衡量企业与其竞争者的竞争实力大小的基准。要使可允许成本有这种作用,就必须设置以同行业最先进的获利能力为基础的目标边际利润;③可允许成本的计算并没有考虑产品设计者以及产品零部件供应商降低成本的实际潜力,从而不能保证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与代表着市场压力的可允许成本完全相吻合。

(二)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设计及其信号传递

在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二个过程,产品设计者应干方百计地在可允许成本的水平上开发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但事实上,产品设计者并非总能成功。因此,在给定的企业能力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条件下,设计出的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往往是对可允许成本有所放大的结果。计算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的公式为:产品层次目标成本

=现行成本一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

新产品的现行成本指的是在没有采取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并且对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变化情况予以调整之后的现行制造成本。这个数字完全是通过经验估计而来的。之后,就可以通过总工程师、产品设计者和主要的供应商等方面人员的协同努力来确定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的数额。仅就产品的设计者而言,有几种工程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者降低成本,如价值工程(VE)、生产组装线的设置(DFMA)、质量功能分解(QFD)等等。VE是一种综合的使顾客价值最大化的产品设计方法,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的功能。相对而言,DFMA在节省成本方面更注重改进产品的生产或组装方式,同时保持产品的功能水平。QFD是一种老方法,用来保证顾客的需求至上。由此可见,在目标成本规划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和市场可允许成本的差距,企业不但常常把技术与生产程序推向一个极限的位置,还必须在其它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如与供应商进行零存货安排等等。

如果产品设计不能够实现市场所允许的成本,企业的长期利润就会下降,

由此说明企业没有达到竞争环境所要求的效率水平。此时,若将现行成本与可允许成本之间的差额看作是成本降低的总目标,而把成本降低的总目标与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之间的差额定义为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话,以下几个问题就值得特别注意:

1.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划不能过大,否则就表明新产品不值得开发。

2.如果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可行性,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模也不能过小,否则会使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过大,从而有可能使得有关人员面对过度的成本降低目标,导致生产力的崩溃,并最终使得目标成本规划系统失灵。

3.在新产品值得开发的前提下,可实现的成本降低目标和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都将作为对供应商施加压力的依据以及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考评的依据。

4.在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的规模适宜的情况下,该目标将给予产品设计者和企业的供应商一种额外的压力——即在下一代产品身上应将这种潜在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如果企业在下一代产品身上不能做到这一点,则企业将不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三)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的设计与信号传递

企业一旦确定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就可以衍生出该产品各零部件的目

标成本。对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进行规划可以将来自于市场的竞争性成本压力明确转移到供应商身上。这个过程的目标成本规划只所以很重要,是因为现代企业大都是水平式而非垂直式的集合体。这种企业一般向企业外部而不是内部购买大部分的原材料和部件。

要进行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首先要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的主要功能层次上。比如,汽车的主要功能部分包括:引擎、冷却系统、空调系统、传动系统以及音响系统等等。然后,再由总工程师负责设立每一个主要功能部分的目标成本。各功能部分目标成本的确定通常是通过总工程师与设计小组成员进行广泛的协商而完成的。一般来说,企业要以以往的成本降低率水平为基础来制定这些主要功能的目标成本。一些企业采用相对简单的经验归纳法确定成本降低目标,而另有一些企业采用了更复杂的方法,如功能分析法和生产能力分析法等等。一些日本企业在制定功能层次的目标成本时,还会因安全性考虑设置一种“生产管理的缓冲数”,目的是为了允许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因某种设计问题所导致的一些少量的成本超支。如同对待战略性成本降低目标那样,这个缓冲数的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企业一旦确定了主要功能的目标成本,就可以适当地将其分解为组件或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目的是为了对主要的外购零部件设立一个合理的购买价格。一般来说,将功能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至主要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可以由各功能设计小组负责完成,每个设计小组负责实现其自身的预期成本降低目标,对零部件、原材料种类的设计以及制造程序的设计都由他们自行处理。总

工程师只是偶尔指定某些特定部位,特别是高成本部位的成本降低目标。

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设定以后,成本压力的一部分将最终传递给零部件的供应商。如果供应商的报价太高,企业便可以和供应商进一步协商直到达成某种协议。如果达不成协议,则表明该供应商可能不具有竞争力。另外一种情况是,在目标成本规划中,如果供应商通过积极的努力提出的报价低于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企业可给予供应商一些额外的回报,从而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而且,即使供应商的报价并不比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低(假设刚好等于),但与以前的报价相比降低了较大的幅度,企业也应给予供应商适当的鼓励,以便企业在开发另一种新产品时,因新产品的零部件成本还将面临不断降低的压力,从而要求供应商不断地予以配合。

四、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

1996年在全国推广的邯钢经验,归纳起来有两条,即“模拟市场”和“成本否决”。所谓模拟市场,指邯钢只是采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来“模拟”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模拟市场”并不是为了对内部单位作出最佳的“外购抑自产”的决策,而是为了全公司齐心协力地得到更高的利润(韩李瀛与杨继良,1998)。邯钢“模拟市场”的具体过程为,首先以钢材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减去税金和目标利润之后为钢材的目标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即为全厂应挖掘的潜力。班组再把指标落实到人,形成一个以保障全厂目标利润为中心由十几万个指标组成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与厂内各

部门和个人密切相关,成为一个严密的责任网络。这样,由于目标成本的测算是以市场价为基础的,是客观存在的,市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如果分厂、班组或职工对下达的指标有异议,他们可以找市场去核实,而不必去找厂长讨价还价(王世定与李润等,1997)。

邯钢经验的第二个特点是“成本否决”。也就是说,无论其它指标完成得再好,只要突破了分配给分厂、班组或个人的目标成本,工资和奖金就要受到影响。这样,邯钢就树立起了“成本权威”,并将成本作为影响、诱导和矫正人的行为的杠杆(刘小明、于增彪和刘桂英,1998)。

从对模拟市场的引入过程来看,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中出现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的概念与方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法,是“成本策划”法在我国已经萌芽的证例。其市场、倒推、全员、否决的基本模式与成本策划活动程序基本相同,各个环节的指导思想实质卜也同‘“成本策划”的观念完全一致(王寅东,1998)。而我们认为,邯钢经验虽然在某些做法上与目标成本规划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相类似,但两者在本质匕并不是一回事。理山如下:

1.邯钢经验是在首钢等其它企业早已实行的一套内部核算经验的基础上,添加了“模拟市场”和“成本否决”的内容(杨继良与徐佩玲,1997)。添加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以成本作为控制和业绩评价标准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换言之,“模拟市场”和“成本否决”的引入是为了更有效地对成

本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不可否认,邯钢经验所采取的控制标准直接来源于内场而非企业的内部,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邯钢经验就是美国的“泰罗制”,邯钢经验的“成本否决”就是“泰罗制”的标准成本制度,它们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或作业效率。因此,邯钢经验不适合那些产品没有市场或销路有问题的企业刚小明、于增彪和刘桂英,

1998)。与此相对照,目标成本规划的根本目的却是帮助企业开发与设计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的功能或性质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虽然在目标成本规划中也用了“倒推”的概念,即将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功能层次直至零部件层次,与邯钢经验中将来自于市场的目标成本采用倒推的办法分解到分厂、班组或个人的具体做法相类似,但分解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大相径庭的。另外,虽然目标成本规划过程中所确定的各个层次的目标成本也可以作为在产品投产以后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依据,但就目标成本规划的本意而言,其落脚点却完全是事前控制的概念。

2、按照我们对目标成本规划法的理解,与其说该方法是为了对成本进行规划,倒不如说是为了对产品进行规划。而邯钢经验却与产品规划毫无关系。

3.邯钢经验中含有全员参加这个特点,指的是各分厂、班组和个人都面临着一定的目标成本的压力。邯钢经验中的个人的确关系到了企业的策划。设计、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等各个部门中的每一个人,从而形成了全员参加的特点。但在目标成本规划中,虽然为了确定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也关系到了一个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因为要对各个部门中有可能发生的与规划中的产品有关的成本提前进行估计),但目标成本规划过程所涉及的人员主要是联合开发与设计小组中的成员,而不是整个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就邯钢经验和目标成本规划而言,“全员参加”的含义完全不具备可比性。要说明的是,按照日本和欧美企业的经验,在目标成本规划中,联合开发与设计小组中的成员应来自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营销和会计人员),但组长却无一例外地由工程师所担任。

4.由于目标成本规划的落脚点在于事前管理,故此,对成本管理实际成绩的评价不可能成为目标成本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邯钢经验中“否决”的概念就与目标成本规划无关。

5.在目标成本规划的三个过程中,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过程起着枢纽的作用。要完成这个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主要取决于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如何进行设计,以及如何对与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有关的成本进行把握。而邯钢经验并不涉及开发新产品的问题,该经验的产生是以邯钢大量生产的产品比较标准化、技术规范稳定为前提的。因此,如何改善成本管理,加强对成本的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就成为邯钢经验产生的催化剂。

6.目标成本规划比较适用于制造业(如汽车、精密机械、电器和机械制造业入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照市场信息来改变产品设计,不需要另起炉灶。钢铁工业则大不相同,一旦确定了产品方向和生产流程,就很难改变,除非另觅

投资,大量更新设备,以创造新的、大量出现需求的、能创造更多“净增值”的产品(韩季瀛与杨继良,1998)。而在国内对邯钢经验的大量介绍和总结中,却根本看不到邯钢在产品设计的改良方面是如何有所作为的。

7、根据日本企业的经验,目标成本规划要实施成功,最关键的因素除了市场定位和如何设计产品的功能与质量之外,就是如何与其它相关企业一道,找到共同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对邯钢经验的大量介绍也绝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创业计划书成本分析_创业计划书.doc

创业计划书成本分析_创业计划书?确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 1.明确目的 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点。 第二,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第三,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确定对象 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

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及时。数据不及时会误导决策。比如,生产部领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经到了生产现场,但是信息化经销圈系统没有开单或审核,系统没有扣账,账面上有2000公斤,但实际上只有1000公斤。如果用2000公斤来分析,就会误导企业的采料,导致库存呆滞。 第二,完整。数据完整非常关键。比如,做成本对比时,分析的结果是某月工资成本下降,而实际上有一项费用没加进来,这会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正确。很多企业的相关部门不太重视数据,甚至连财务部都不清楚报表数据是否准确,得出的结果也就很难保证正确了。 点提示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①及时;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第1期评选出世界十五位最杰出经理人,日本首家税前盈余超过1万亿日元(87.4亿美元)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张富士夫(Fujio Cho)名列榜上。在日本经济被人形容为“处在黑洞看不见曙光”之际,张富士夫此时能获选,意义非同寻常。 丰田公司成立于1933年,目前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10%,是仅次于通用、福特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丰田为什么能历经60年而充满活力、旺盛不衰?就管理会计制度而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著名的丰田原创——目标成本法。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述 很多人熟悉丰田式生产管理体系的代表——“及时制”(Just In Time,JIT)。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国内及欧美各国,丰田创始的管理会计制度——目标成本法所受到的重视并不亚于JIT,甚而有超越JIT的说法。那是因为JIT仅为生产阶段的生产管理制度,而目标成本法则是进入生产阶段前降低成本与利润管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经过几十年努力探索出的成功杰作,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和工业工程技术开创的具有日本文化内涵的成本管理模式。 根据丰田公司的定义,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的基本构想、设计至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及实现利润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需要由包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进行。日本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并非是要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激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全体雇员实现他们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目标。 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有3个阶段: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务部门充分讨论(考虑市场变动趋向、竞争车种情况、新车型所增加新机能的价值等)后而加以确定的。开发提案经高级主管所组成的产品规划委员会核准承认后,即进入制定目标成本的阶段。 (2)制定目标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分解 公司参考长期的利润率目标来决定目标利润率,再将目标销售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即得目标成本。然后将成本规划目标进一步细分给负责设计的各个设计部,例如按车子的构造、机能分为:引擎部、驱动设计部、底盘设计部、车体设计部、电子技术部、内装设计部。但并不是各设计部一律均规定降低多少百分比,而是由产品经理根据以往的实绩、经验及合理根据等,与各设计部进行数次协调讨论后才予以决定。设计部为便于掌握目标达成活动及达成情况,还将成本目标更进一步地按零件予以细分。 2.在设计阶段实现目标成本 (1)计算成本差距 目标成本与公司目前的相关估计产品成本(即在现有技术等水准下,不积极从事降低成本活动下会产生的成本)相比较,可以确定成本差距。由于车子的零部件大小总共合计约有2万件,但在开发新车时并非2万件全部都会变更,通常会变更而须重新估计的约5000件左右,因此公司目前的相关产品成本可以现有车型的成本加减其变更部分的成本差额算出。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的差额为成本差距(成本规划目标),它是需通过设计活动降低的成本目标值。 (2)采用超部门团队方式,利用价值工程寻求最佳产品设计组合 接着,进入开发设计阶段,为实现成本规划目标,以产品经理为中心主导,结合各部门的一些人员加入产品开发计划,组成一跨职能(cross-functional)的成本规划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设计、生产技术、采购、业务、管理、会计等部门的人员,是一超越职能领域的横向组织,展开两年多具体的成本规划活动,共同努力合作以达成目标。 后,各设计部就可以开始从事产品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分析各构件是否能满足产品规划书要求的性能,在满足性能的基础上,运用价值工程降低成本。如果成本的降低能达到目标成本要求,就可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需要

目标成本管理规划解析(doc 26页)

目标成本管理规划解析(doc 26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 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传递各种成本压力。本文的分析还表明,虽然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商品市场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一步被细化,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擅长开发新型的并能满足消费者质量与功能方面需求的产品。能够确保这种产品的开发并获取足够利润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标成 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的英文全称为Target Costing,国内有学者将其译为成本策划或成本企画,也有人称之为目标成本法。我们认为,前两种叫法忽视了目标(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种称谓又混淆了Costing与Cost的语意。 目标成本规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该方法开始被欧美的企业所引进,并引起了欧美学者日渐浓厚的研究兴趣。1995年之后,我国学者对目标成本规划也开始给予关注,做了许多介绍和分析,并有学者认为邯钢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也存在运用了目标成本规划的案例。我们认为,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虽然存在许多偶合,但邯钢经验决不等同于目标成年规划。 为说明我们的观点,本文拟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一、目标成本规划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

项目成本分析报告样板

项目成本分析报告样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项目成本分析报告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概况: 施工承包内容: 合同开工日期:实际开工日期:竣工日期:三、分析依据 《施工承包合同》 《工程投标清单》 《项目部统计台帐》 《内部承包协议》 《工程结算书》 《工程结算审计单》 《工程收支台帐》 四、各项费用分析表

间接费 二、管理 费用 盈亏分析: 主要材料分析明细表 材料名称单位预算数 量 实用数 量 预算价实际价节约额节约率 五、结论 依据已掌握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该项目利润少的原因有几下几点 1、总投资小自己掌握部分仅有XXXXXX. XX3万元虽投资小但XXXX 专业都有采用哪一种管理模式都存在管理费用高队伍调遣成本大的压力盈利能力差潜在亏损风险大。 2、投标中存在一定漏项实际施工过程中追加索赔压力大。 原因分析:(只供参考) 1、人工费由于有长期固定合作的队伍,按工程量分类以固定总价包在包工头,比原预算金额节约37488 元。 2、材料费因角钢、轻钢龙骨、油漆等部分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超支0 元,辅材及零星材料由于施工队伍经验比较丰富,边角料利用充分,较计划有所节约40000元。 3、机械费主要为机具折旧费及油刷等装修耗材的费用,较计划有所节约3000元。 4、税金按合同金额(包括增加部分)调整后 1224500.99元的3.3%计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经审计甲方最终认可的结算价 1224500.99 元。发票开具 1224500.99 元,应缴

纳税金及附加为 40408.53 ,较计划增加利润223332 元。 5、综上所述,各项成本费用比计划节约223332元

成本目标分析

基于建筑施工成本目标规划分析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兴建的某中学教学楼;座落于济南市槐荫区长春路,建筑面积:7275平方米,占地面积:1470 平方米;建筑高度:21.4米,层高 3.6 米,层数5层,结构形式: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施工预算之内,通过采取新工艺新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项目总成本控制在投标成本3167433元以内。本文基于施工成本目标规划进行探讨。 1. 建筑施工成本目标规划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常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分析考核的依据。根据成本计划,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控制,正确及时的进行成本核算,对脱离成本目标和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调整,纠正偏差,确保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2. 成本目标分解将成本目标按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来分解,具体分为:土石方与地基基础成本;框架结构成本;钢筋混凝土成本;门窗成本;屋面及防水保温成本;装饰成本;脚手架及模板等措施项目成本。 3. 项目成本计划表 4. 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材料管理、现场文明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4.1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出厂、配料、下料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原材料。充分利用场地,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层层把关,降低材料消耗。 4.2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工费的开支。 4.3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节约医疗及劳动保护费的支出。 4.4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4.5合理安排好各工序,各工种间的穿插,减少浪费,节约资金开支。 4.6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7目标控制原则。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14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传递各种成本压力。本文的分析还表明,虽然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商品市场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一步被细化,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擅长开发新型的并能满足消费者质量与功能方面需求的产品。能够确保这种产品的开发并获取足够利润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的英文全称为Target Costing,国有学者将其译为成本策划或成本企画,也有人称之为目标成本法。我们认为,前两种叫法忽视了目标(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种称谓又混淆了Costing与Cost的语意。 目标成本规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方法开始被欧美的企业所引进,并引起了欧美学者日渐浓厚的研究兴趣。1995年之后,我国学者对目标成本规划也开始给予关注,做了许多介绍和分析,并有学者认为邯钢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也存在运用了目标成本规划的案例。我们认为,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虽然存在许多偶合,但邯钢经验决不等同于目标成年规划。 为说明我们的观点,本文拟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一、目标成本规划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

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便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在日本,企业已经不再把目标成本规划看成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部分。由于产品的开发是企业部事宜,决定了在运用目标成本规划时可以存在许多不同的具体做法。但是,目标成本规划的共性又是什么呢?为了得到这个答案,美国管理会计学家库珀和斯拉莫得对运用目标成本规划较为成熟有效的七家日本公司(包括丰田和尼桑公司)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考察,在经过高度提炼和规之后,将目标成本规划的过程划分为如图 1所示的三个部分(Cooper and Slanmulder,1999)。(略) 目标成本规划的过程首先从如何满足市场以及顾客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的要求入手。“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过程的关键是市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市场所允许的产品成本,再将这个可允许的成本所代表的竞争性成本压力传递到产品开发与设计者身上。“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过程就是要促使产品的开发设计者朝着“许可成本”的目标发挥创造力。企业一旦确定了产品层次上的目标成本,它又会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零部件的层次上,以此又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供应商身上。这样,供应商也必须想方设法去设计、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从而保证供应商在将零部件卖给企业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因此,“零部件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将促使零部件供应商与产品的制造商一道向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共同努力。 从时间上看,目标成本规划的三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重叠的。除了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可以在产品的构思阶段就早早展开之外,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规划也并非要等到由市场驱动成本规划过程设计出市场可允许的成本之后才开始运作,而可以同时采取某些行动。比如,企业可以确定按照目前的设计工艺和企业管理水平制造产品的现行成本以及收集一些供应商方面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说,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调整优化产

创业计划书成本分析

创业计划书成本分析 ?确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 1.明确目的 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点。 第二,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第三,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确定对象 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及时。数据不及时会误导决策。比如,生产部领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经到了生产现场,但是信息化经销圈系统没有开单或审核,系统没有扣账,账面上有2000公斤,但实际上只有1000公斤。如果用2000公斤来分析,就会误导企业的采料,导致库存呆滞。 第二,完整。数据完整非常关键。比如,做成本对比时,分析的结果是某月工资成本下降,而实际上有一项费用没加进来,这会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正确。很多企业的相关部门不太重视数据,甚至连财务部都不清楚报表数据是否准确,得出的结果也就很难保证正确了。 点提示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①及时; ②完整; ③正确。 解决财务报表延迟问题 在企业的经营中,财务部发挥着显示器、监视器、预警器、制动

景观成本分析

珠江国际城 景观成本研究报告 1 概况..................................................................................................................................................... 1.1.选取项目地理位置..................................................................................................... 1.2.选取项目总体规划..................................................................................................... 1.3.选取项目布局概述..................................................................................................... 2成本分析............................................................................................................................................. 2.1总体分析..................................................................................................................... 2.2 分类分析............................................................................................................................ 2.2.1软景............................................................................................................................. 2.2.2硬景............................................................................................................................. 2.2.3 特色铺装、雕塑、凉亭等构件..................................................................................... 2.2.4围墙............................................................................................................................. 2.2.5网球场......................................................................................................................... 2.3主要景观成本分配比例............................................................................................. 2.3.1 主入口部分景观分析..................................................................................................... 4.3.1会所周边景观部分:................................................................................................. 4.3.1宅间景观部分:......................................................................................................... 3小结..................................................................................................................................................... 3.1珠江国际城项目绿化的特点:.................................................................................... 3.2在绿化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0) 4成本分配建议..................................................................................................................................... 4.1苗木选择..................................................................................................................... 4.2养护费用..................................................................................................................... 1.1.项目总体规划 小区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园区绿化率约50%,由32幢10层~ 28层的小高层、高层住宅楼组成。开发建设分三期,其中:一期(西南块)建筑面积约18.87万平方米,1079户,于2004年10月交付; 二期(东南块)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737户,于2005年11月交付; 三期(北块)建筑面积约14.7万平方米,815户,于2007年8月交付。 每期带一地下车库,车位比例一期较低,约为50%,二、三期较高,约为100%,统算车位比例约为70%。 1.2.选取项目布局概述 整个小区围绕中心广场(含会所、游泳池),共分为5个独立组团,即:风荷苑、

目标成本分析

怎么样在房地产做好成本分析? 1.制定目标——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是企业预先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和经过努力所要实现的成本目标,是项目成本的控制线。 许多项目成本失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事先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成本,即便有也是相对粗线条的,通常只是个“大致的数”,而真正到了执行时,这个“大致的数”往往就经不起推敲,无法作为项目的控制线。所以这种粗线条的“目标/计划”实际上是“假目标/计划”,其结果导致“走一步看一步”、“拍脑袋做决策”,成本失控就不足为奇了。 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制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按规范的成本结构树层层分解;再通过将预算计划落实到部门与行动上,把目标变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把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影响目标成本制定准确性的原因 1)项目进度太紧: 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资金回收的压力、或是上市公司基于完成年度利润指标的需要,房地产公司对项目的进度通常都卡得比较紧,许多项目匆匆上马,为了赶时间/赶进度,经常未等设计完成就开始“招标”、“施工”、“边干边设计”的现象相当普遍。既然“施工图设计”未能在“招标”、“施工”之前完成,就造成了在项目前期无法对目标成本进行准确测算。 另外,也正因为招标前不能对“合同标的”进行准确测算,实际业务中只能使用“费率招标”方式取代“总价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这就为日后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实际中的许多项目存在着大量的“合同变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了“费率招标”的模式。 “欲速则不达”,为了进度却牺牲了成本。业内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间的弊端,严格规范开发流程,重点加强“规划设计”、“招标”环节,积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缺乏规范的目标成本测算体系: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房地产项目具有较高的复杂度,项目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多。项目发展、规划设计、招标、签约、施工、竣工结算、销售、物业管理……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成本控制,因而要为这样的项目制定“目标成本”就需要有一套规范的体系来保证其顺利实施,即建立企业内部的“目标成本管理规范”。 规范的目的:

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Objective cost management):企业守住利润的利器 [编辑] 目标成本管理概述 目标成本管理就是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使成本由少数人核算到多数人管理,成本管理由核算型变为核算管理型;并将产品成本由传统的事后算账发展到事前控制,为各部门控制成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形成 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它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编辑] 目标成本管理出现的背景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传入了日本、西欧等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将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与本国独特经营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代表的成本企画。在上世纪80年代,目标成本管理传入我国,先是机械工业企业扩展了目标成本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实行全过程的目标成本管理;到了90年代,形成了以邯钢经验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的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作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除了质量和成本外,时间也构成新战略三角上的重要一点。 公司应对商业竞争环境,需要做到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做出回应;持续地改进经营,而不仅仅是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外关注顾客的要求以及竞争者的威胁;将公司内部和外部各因素有机结合,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为温和的竞争环境设计的,那时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传统方法无法适应现今的商业环境,因为它是在事后控制成本与质量,试图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内关注效率,暂时性而非彻底地解决问题。 [编辑] 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1] 1.目标成本的含义 目标成本是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目标成本不仅指产品成本,而且还包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客服成本、配送成本。它要求在事先规定目标是就在考虑责任归属,并按责任归属收集和处理实际数据。 2.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环节 (1)建立各级责任中心为实行行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首先是明确划分和建立各级责任中心,以分清各个 部门的职能,正确评价其工作业绩从而为目标成本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证。

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制的内容

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制的内容 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项目经理和各个岗位管理人员后,也就确定了相应的“责、权、利”。“责”是指完成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对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旧标必须具备的权限;“利”是根据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责任承担者相应的奖惩。三者和谐统一,缺一不可。关键是将目标落实到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预算、计划、统计、合同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根据招投标文件、报价和合同条款,客观分析各种因素,全面、合理编制分析施工项目直接成本,为企业确定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提供可操作性依据; 2.了解工程形象进度,及时按规定计量,做好基础核算资料,定期对已完工程产值进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纠偏意见,使施工项目目标成本处在受控状态; 3.研究合同的不确定项目,与项目管理人员配合,增加工程收入; 4.及时反馈和研究工程发生的变更,做好索赔,保证工程收入; 5. 参加对外经济合同的谈判和决策,严格控制分包,确实做到计划性收入,商品化支出。 二、材料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材料采购和构件加工,择优选择。进场材料,正确计量,认真验收,降低采购成本,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损耗,为降低材料成本把好第一关,合理安排材料储存,减少资金占用;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项目顺利进展,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 3.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消耗,做好余料回收和利用,配合成本分析提供实际消耗水平数据; 4.周转材料及时回收、进退场,节省租费,提高利用率。 三、机械设备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根据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机械; 2.配合项目成本核算人员做好机械设备折旧、摊销分析。 四、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合理安排进度计划,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消灭质量事故,降低质量成本;2.根据设汁要求与工程特点,运用自身技术优势,采用实用的有效技术措施和合理方案,走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为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途径; 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一般事故,消灭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降低事故成本。 五、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根据施工大纲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要求,合理安排后勤人员,节约工资性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2.管理好行政办公财产物资,防止损坏和流失; 3.安排好后勤服务,确保工程施工需要。 六、财务成本人员的管理责任内容 1.按照施工项目目标成本和财务制度,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成本支出; 2.建立月报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根据生产需要,平衡调度资金,通过控制资金使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建立辅助制度,及时向项目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反馈信息,以对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设计

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 一、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指在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其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费用支出等,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对将要发生的成本偏差采取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的成本偏差采取纠偏措施,尽量把各项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之内,以保证工程项目预期利润的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和重点,贯穿于自招投标阶 段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成本控制原则 1?开源节流原则 实现项目盈利目标既需要增加收入,又需要节约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领域,合同类型以总价合同居多,在合同价格一定的 前提下,开源的主要途径就是合理索赔。 2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控制。全员控制是站在成本控制参与人员角度来看,项目成本不仅与项目部人员有关,还与整个建筑企业每个人员的切身利益密不 可分。全过程控制是站在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纵向来看,指从项目前期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 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全方位控制是横向角度,指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对所有影响项目成本的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控制,如劳务分包、材料机械购买和租赁、现场管理、职能费用、财务费用、维修费用等都要处于成本控制的范 围之内。 3.动态控制原则 对于具有一次性不可逆转性特点的工程项目来说应该特别强调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全过程控制的体现。成本控制不是无原则地降低成本,而是把成本控制在合理 的范围之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成本预算就很有必要。比如,在中东建筑市场,2007年之前钢筋市场价格每吨在2, 000?2, 200迪拉姆之间波动,但在2007 年就快速上升到2, 400?2, 500迪拉姆,如果钢筋预算成本不进行动态调整,其结算结果必然是亏损。况且,这种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是无能为力的。 4?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起源于决策科学的例外原则”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许多活动是常规活动,比如施工工序、材料流转等,但也存在一些不经 常出现的问题,被称为例外问题”这些例外问题往往是关键性活动,一旦出现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对工程成本影响很大,必须高度重视。某些暂时的节约有可能是今后的成本隐患,如平时机械维修费的节约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停工修理和更大的经济损失;无原则地压缩劳务 成本可能会导致罢工,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等等。这些例外问题需要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加以纠正和预防。 5?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落实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是全面落实目

成本管理的对象及目标(1)

目录 摘要 一、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 1、成本规划 2、成本计算 3、成本控制 4、业绩评价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二、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项目的投资控制 (二)有利于成本的量化管理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三、事前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 (一)事前控制的项目预测周期太紧,导致成本增加(二)技术更新与工人技能不相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四、完善企业事前成本控制缺陷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开发周期制度 (二)根据不同的技术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的对象及目标 中文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在市场竞争钟取得优势,价格优势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而价格竞争的核心之一就是成本的竞争,面对企业普遍效益不佳的现实情况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企业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一套完善且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对它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可是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本论文对成本管理事前控制的对象和目标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我国企业在对事前控制的存在缺陷提出观点,因为企业在项目设计上往往过于着急,导致事前成本预测周期太紧,以及人员在对事前控制的意识薄弱,造成技术和工人技能更新慢,往往会加大成本的支出,甚至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字]成本管理;事前控制;成本对象;成本目标

目标成本规划的解析(doc 22页)

目标成本规划的解析(doc 22页)

目标成本规划解析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传递各种成本压力。本文的分析还表明,虽然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 【关键词】目标成本规划邯钢经验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商品市场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一步被细化,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擅长开发新型的并能满足消费者质量与功能方面需求的产品。能够确保这种产品的开发并获取足够利润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的英文全称为Target Costing,国内有学者将其译为成本策划或成本企画,也有人称之为目标成本法。我们认为,前两种叫法忽视了目标(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种称谓又混淆了Costing与Cost的语意。 目标成本规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方法开始被欧美的企业所引进,并引起了欧美学者

日渐浓厚的研究兴趣。1995年之后,我国学者对目标成本规划也开始给予关注,做了许多介绍和分析,并有学者认为邯钢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也存在运用了目标成本规划的案例。我们认为,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虽然存在许多偶合,但邯钢经验决不等同于目标成年规划。 为说明我们的观点,本文拟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一、目标成本规划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便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案例分析 丰田公司成立于1933年,目前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10,,是仅次于通用、福特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丰田为什么能历经60年而充满活力、旺盛不衰,就管理会计制度而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著名的丰田原创——目标成本法。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述 很多人熟悉丰田式生产管理体系的代表——“及时制”(Just In Time,JIT)。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国内及欧美各国,丰田创始的管理会计制度——目标成本法所受到的重视并不亚于JIT,甚而有超越JIT的说法。那是因为JIT仅为生产阶段的生产管理制度,而目标成本法则是进入生产阶段前降低成本与利润管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经过几十年努力探索出的成功杰作,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和工业工程技术开创的具有日本文化内涵的成本管理模式。 根据丰田公司的定义,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的基本构想、设计至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及实现利润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需要由包 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进行。日本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并非是要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激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全体雇员实现他们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目标。 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个阶段: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有3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务部门充分讨论(考虑市场变动趋向、竞争车种情况、新车型所增加新机能的价值等)后而加以确定的。开发提案经高级主管所组成的产品规划委员会核准承认后,即进入制定目标成本的阶段。 (2)制定目标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 公司参考长期的利润率目标来决定目标利润,再将目标销售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即得目标成本。然后将目标成本进一步细分给负责设计的各个设计部,例如按车子的构造、机能分为:引擎部、驱动设计部、底盘设计部、车体设计部、电子技术部、内装设计部。但并不是各设计部一律均规定降低多少百分比,而是由产品经理根据以往的实绩、经验及合理根据等,与各设计部进行数次协调讨论后才予以决定。设计部为便于掌握目标达成活动及达成情况,还将成本目标更进一步地按零件予以细分。 2.在设计阶段实现目标成本 (1)计算成本差距 目标成本与公司目前的相关估计产品成本(即在现有技术等水准下,不积极从事降低成本活动下会产生的成本)相比较,可以确定成本差距。由于车子的零部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