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操作要求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操作要求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操作要求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操作要求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操作要求

一、医务人员应戴帽子,12层以上棉纱口罩、防护眼罩、手套、鞋套,穿防护服及隔离衣(诊视可疑病人穿两层)。

二、每诊视一例病人应用流水洗手、更换手套。

三、口罩连续使用不超过2小时且鼻翼两侧塞上棉球(如诊视可疑病人需戴二层口罩)。

四、帽子应盖住头发、双耳和颈部。

五、诊视可疑病人后须立即更换隔离衣、手套、口罩、眼罩。更换流程:先解开隔离衣系带→脱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解隔离衣袖带→脱隔离衣→洗手(先用消毒液浸泡手,然后再用流水洗手)→脱眼罩、口罩→洗手→重新穿戴。

六、听诊器、血压计使用后立即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七、使用后的手套、一次性隔离衣放置双层垃圾袋盛装并封口后焚化炉焚烧。

八、使用后的口罩、眼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九、用3%过氧化氢20—40ml喷雾消毒空气,每天两次(诊断可疑病人后立即喷雾消毒一次)。

十、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地面。

十一、(下班)脱衣顺序

(一)脱隔离衣:解开隔离衣系带→脱手套→解隔离衣领带→解隔离衣袖带→脱隔离衣→洗手。

(二)脱鞋套→放置垃圾袋中→洗手。(三)脱防护眼镜放消毒液中浸泡。(四)脱防护服放置消毒桶中浸泡→洗手。(五)脱口罩放消毒液中浸泡→洗手。(六)脱去帽子放消毒液中浸泡→洗手。

发热门诊设置要求内容

发热门诊设置要求 (1)应当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诊相对隔离,有明显标识。 (2)设立独立的诊室、治疗室、临时留观室和病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 (3)配备兼职医师、护士各1~2名,医护人员应经过发热/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专门培训,掌握相应的诊疗技术和消毒隔离要求。 (4)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诊疗、消毒设备、设施、药械和健康教育宣传板等。 (5)建立发热病人门诊登记制度,记录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患者主要病情(特别是体温和出疹情况)等,以便追踪观察(包括去向.转归等)。 (6)建立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操作。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置要求 (一)根据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特点,门诊与门诊设立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科室的医患间进出无交叉,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特点,要求发热门诊患者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患者无交叉,各功能区做到标记明显,便于患者就医,门诊中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二)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输液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并有专用卫生间(配有洗手池抗菌洗手液或含醇手快速消毒剂)。

(三)各室按规范建筑布局。 (四)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消毒,严格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尤其手部卫生。(五)根据呼吸道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在两种传染病门诊同时开诊时应防止不同区域的患者交叉。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树立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 做好发热门诊工作。2.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他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等登记。3.坚持门诊首诊负责制,对禽流感、甲型H1N1 等传染病一旦确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立即转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在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对病人有可能污染的物品,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4.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在该诊室工作得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 。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注留观。5.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6.值班医生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对诊室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两次过氧乙酸消毒地面、物品表面。保持发热门诊室内清洁整齐。7.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制度,按防护要求着装,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穿戴隔离服、工作帽、12 层口罩、防护眼镜、鞋套。离开发热门诊时应按相关隔离要求办理。避免感染。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时,用“84”消毒液浸泡双手,认真清洗。8.对每个发热病人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及认真检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避免漏诊。9.门诊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 ,配有专用留观室,配备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10. 全面系统的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符合卫生发布的“发热类传染病” 病人诊断标准和疑似、病人诊断标准的要立即报告疾控中心,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逐级准时上报。及时果断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发热门诊工作原则1、我院设有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独立设区,与其它门、 急诊相隔离,有明显标识。设有工作人员及病人通道。2、发热呼吸道疾病门 诊分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等;并具备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 服务。3、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 要按照本《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 有关规定执行。4、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需转运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时, 按照《救护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5、隔离留观病人需戴口罩, 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二、消毒隔离管理1. 根据发热病人 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特殊病原体(EV71)对 醇类消毒剂不敏感,故选择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 净擦干备用;如使用电子体温计,也可采用上述消毒剂擦拭消毒。2. 使用一次性 压舌板。3、空气3.1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3.2 动态空气消毒机每 日消毒2 次,每次1 小时。4、地面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 地面要湿式拖扫,用500mg/L 消毒液拖地每日2 次,污染时随时进行,拖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 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3 附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

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1 1.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新 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条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 第三条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 第四条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医院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进行预防。 第五条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性质下可能产生的执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六条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及时告知员工,让职工知晓职业危害有关情况。 第七条各科室、部门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

最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 制和治疗工作,把好发热病人第一关口。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综合医疗机构均要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具体设置标准如下: 一、房屋。至少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每室 必须独立,发热门诊与其他诊室应隔离,并设有夜间明显标志和病人通道标示。 二、人员。应有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适量诊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手消毒设施,墙上贴有洗手流程示意图等。有条件的应配置心电图机。 (二)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 四、隔离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2层隔离衣(外层为一次性),戴隔离帽、医用外科口罩及N95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或一次性手套,穿工作鞋,套一次性鞋套。医务人员进入

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详见附件。 (二)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分类运送集中处理。 (三)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84消毒液,优氯净等。 (四)听诊器、血压计等消毒器械应进行规范消毒。 (五)保持室内通风。 (六)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 (七)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五、接诊要求。 (一)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二)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三)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 (四)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和疑似病人者,应迅速按规定报告疫情,及时定点规范隔离治疗。 六、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30666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为防止交叉污染,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医务人员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43202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院感部 2015年7月1日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47703

发热门诊设置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把住发热病人的第一关口,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均要设立发热病人专用门诊(卫生室、所设立相应的发热门诊室),具体设置标准如下: 一、房屋。至少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每室必须独立。发热门诊与其他诊室应隔离,并设有夜间明显标志和病人通道标示。 二、人员。应有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福尔马林蒸消毒柜、手消毒设施等。有条件的应配置心电图机。 (二)通信设施。工作间应有电话与外面联系,工作电话应向所在社区公布。 四、隔离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着装。医护人员着2层隔离衣(外层为一次性),戴隔离帽、12层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或一

次性手套,穿工作鞋,套一次性鞋套。 (二)污物桶内置一次性双层塑料袋,污物密封后在焚烧炉焚烧。 (三)工作环境内消毒包括: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等参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方法。推荐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BS消毒液,84消毒液,洗消灵,优氯净等。 (四)门诊出入口放置浸湿消毒脚垫,并定时喷撒消毒药液。 (五)听诊器、血压计等不易高温高压消毒器械,用后置于福尔马林蒸箱内消毒。 (六)保持室内通风。 (七)留验观察室床与床之间用屏风相对进行隔离。(八)留验观察病人应谢绝亲属探视或采取保护措施后探视,以防传染。 五、接诊要求。 (一)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醒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诊范围、门诊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 (二)导医人员负责为发热病人戴12层口罩并代为其挂号后,引入发热门诊就诊。 (三)不能明确诊断者,留验观察,积极治疗。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讨论稿) 一、设置原则 1.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总体建设规划,并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3.发热门诊应积极通过制度、流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完善整体设置。 二、布局与建筑标准 1.发热门诊应与其他门诊完全分隔,并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通道和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并有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2.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清洁、潜在污染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专用卫生间(带浴室)、男女更衣室、储藏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X光室、输液室(含输液护士站)、药房、污物处理间等。三区划分应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

间,并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 3.发热门诊的建设面积一般应不少于250m2,层高不低于2.6m,所有房间外窗均可开启,确保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安装必要的强制通风设施,排风口应设在上风向,并有控制回风倒灌的止风阀,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或干式卫生间。 4.发热门诊应设置不少于2间的诊室和隔离留观室。隔离留观室应独立设区,与诊室相邻,以便运送病人;应配有专用厕所、洗漱设备及污染物品盛放器具,并安装床旁呼叫系统。 三、设备与人员配置 1.发热门诊应合理配置诊察床、诊察桌凳、观察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心电图机、X光机(移动式)、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等。 2.发热门诊应安装电话、传真等必要的通讯设备,隔离留观室与医务人员办公室之间最好设有摄像监控系统和对讲系统。各业务用房内均应配备非手触式(肘式、脚踏式、感应式)洗手装置。 3.发热门诊应当配备经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系统培训的高年资内科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工勤人员,并要求相对固定(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防护的处置与管理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准时到岗工作,其中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完整版)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

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 一、总则 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等相关要求,为指导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强化发热门诊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作用,制定本技术导则。 1.1 本导则适用于医院发热门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1.2 发热门诊应当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并配备相关设备设施。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预案,并设定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发热筛查区域,以备临时筛查、隔离、转运使用。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3 二、建筑设计 发热门诊选址 2.1 发热门诊应当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对隔离,并宜临近急诊,设立相对独立的出入口,便于患者筛查、转运。 2.1.1 有条件的发热门诊宜预留室外场地及设备管线条件,为以后快速扩建、转运等提供基础条件。 2.1.2 设有发热门诊和发热筛查点的医疗机构,院区主入口和门急

诊大厅外应当设置醒目的发热门诊标识,明确发热门诊所在的方向、位置及路线。院区内应当设置路线导引标识,明确患者前往发热门诊的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其他建筑。 2.1.3 发热门诊布局 2.2 发热门诊平面布局应当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设置醒目标识。三区相互无交叉,使用面积应当满足日常诊疗工作及生活需求。其中,病人活动应当限制在污染区,医务人员一般的工作活动宜限制在清洁区;半污染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过渡地段。 2.2.1 发热门诊应当合理设置清洁通道、污染通道,设置患者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合理组织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线,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各出入口、通道应当设有醒目标识,避免误入。 2.2.2 清洁区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出入口、更衣、值班休息室、医务人员卫生间、淋浴间、清洁库房等。 2.2.3 半污染区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主要包括治疗室、消毒室、留观区的护士站、护理走道等。 2.2.4 污染区主要包括患者入口区、分诊、候诊、诊室、隔离观察室、放射检查用房、检验、处置室、抢救室、污物间、患者卫生间等。相关设置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2.2.5 1.筛查(预诊、分诊)、挂号、收费、药房等宜充分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大全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试行) 一、设置原则 1.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的总体建设规划,并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3.发热门诊应积极通过制度、流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弥补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完善整体设置。 二、布局与建筑标准 1.发热门诊应与其他门诊完全分隔,并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通道和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并有相应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误入。 2.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清洁、潜在污染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专用卫生间(带浴室)、男女更衣室、储藏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处、候诊区、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X光室、输液室(含输液护士站)、药房、污物处理间等。三区划分应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 —1—

3.发热门诊的建设面积一般应不少于250m2,层高不低于2.6m,所有房间外窗均可开启,确保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安装必要的强制通风设施,排风口应设在上风向,并有控制回风倒灌的止风阀,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或干式卫生间。 4.发热门诊应设置不少于2间的诊室和隔离留观室。隔离留观室应独立设区,与诊室相邻,以便运送病人;应配有专用厕所、洗漱设备及污染物品盛放器具,并安装床旁呼叫系统。 三、设备与人员配置 1.发热门诊应合理配置诊察床、诊察桌凳、观察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罐、方盘、药品柜、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灭菌消毒器材、心电图机、X光机(移动式)、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等。 2.发热门诊应安装电话、传真等必要的通讯设备,隔离留观室与医务人员办公室之间最好设有摄像监控系统和对讲系统。各业务用房内均应配备非手触式(肘式、脚踏式、感应式)洗手装置。 3.发热门诊应当配备经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系统培训的高年资内科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工勤人员,并要求相对固定(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防护的处置与管理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准时到岗工作,其中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 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 型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 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4.隔离衣被患者体液、血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超过37.5度时,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8256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