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专题】2017年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含答案)

【中考专题】2017年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含答案)

【中考专题】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含答案)

目录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动态综合》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方案设计》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归纳探索》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开放探究》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实验操作专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数学思想》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填空题的解答策略》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选择题的解答策略》复习(含答案)

2017年人教版中考数学《阅读理解》专题复习(含答案)

动态综合专题

刘明行

动态综合型试题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她集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综合性高,探究型强.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在动中取静,在静中探动,也就是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和特殊位置关系. 点动型

例1 (2015·凉山州)菱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顶点B(2,0),∠DOB=60°,点P 是对角线OC 上一个动点,E(0,-1),当EP +B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

______.

图1

分析:点B 的对称点是点D ,如图2,连接ED 交OC 于点P ,易知ED 的长度即为EP +BP 的最短值

.

图2

解:如图2,连接ED ,因为点B 的对称点是D ,所以DP=BP ,所以ED 的值即为EP +BP 的最短值.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顶点B(2,0),∠DOB=60°,所以点D 的坐标为(1,3),所以点C 的坐标为(3,3),所以可得直线OC 的解析式为x y 3

3

=

. 因为点E 的坐标为(0,-1),所以可得直线ED 的解析式为()

131-+=x y .

因为点P 事直线OC 和直线ED 的交点,所以点P 的坐标为方程组(

)

??

??

?

-+==

1

313

3x y x

y 的解,解方程组可得???-=-=3

23

32y x ,所以点P 的坐标为(32-3,2-3),故填(32

-3,2-3).

评注:本题中的变量是EP +BP 的值,不变量是点B 与点D 的位置关系,借助菱形的对称性将EP +BP 的值转化为ED 的值,由“两点间线段最短”即可知道此时EP +BP 的值最短,将变量转化为不变量是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

跟踪训练:

1.(2015·贵港)如图,已知P 是⊙O 外一点,Q 是⊙O 上的动点,线段PQ 的中点为M ,连接OP 、OM. 若⊙O 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 的最小值是( )

A.0

B.1

C.2

D.3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已知线段AB=10,AC=BD=2,点P 是CD 上一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向上、向下作正方形APEF 和PHKB ,设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O 1、O 2,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 时,线段O 1O 2中点G 的运动路径的长是______. 线动型

例2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点A 的坐标是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 (2)当t=_____秒或____秒时,MN=

2

1

AC ; (3)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4)在(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

图3

分析:(1)根据B 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 、C 点的坐标;

(2)当MN=

21AC 时,有两种情况:①Mn 是△OAC 的中位线,此时OM=2

1OA=2,因此t=2;②当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OM=2

3

OA=6,因此t=6;

(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大直线m 在AC 下方或与AC 重合时,即当0<t ≤4时,可根据△OMN ∽△OAC ,用两三角形的相似比求出面积比,即可得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当直线m 在AC 上方时,即当4<t <8时,可用矩形OABC 的面积-△BMN 的面积-△OCN 的面积-△OAM 的面积求得;

(4)根据(3)得出的函数的性质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及对应的t 的值.

解:(1)A(4,0),C(0,3);

(2)当MN=21AC 时,有两种情况:①Mn 是△OAC 的中位线,此时OM=2

1

OA=2,因此t=2;②当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AM=21AB=23,OA=4,AD=4

3

23

tan =∠EDO AM

=2,所以OD=OA +

AD=4+2=6,故t=6;

(3)当0<t ≤4时,OM=t ,因为△OMN ∽△OAC ,所以

OC ON OA OM =,所以ON=43

t ,S=283t .

当4<t <8时,如图4,因为OD=t ,所以AD=t-4,由△DAM ∽△AOC ,可得AM=()44

3

-t ,所

以BM=6-

t 43;由△BMN ∽△BAC ,可得BN=3

4

BM=8-t ,所以CN=t-4,所以S=矩形OABC 的面积-Rt △BMN 的面积-Rt △OCN 的面积-Rt △OAM 的面积 =12-

23(t-4)-21(8-t)(6-t 43)-2

3

(t-4)=-283t +3t ;

图4

(4)有最大值,当0<t ≤4时,因为抛物线S=2

8

3t 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0的右边,S 随

t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t=4时,S 可取到最大值8

3×42

=6;当4<t <8时,因为抛物线S=-283t

+3t 的开口向下,顶点是(4,6),所以S ≤6. 综上所述,当t=4时,S 有最大值6.

评论:相对于点的运动来讲,线的运动在中考中相对要少点儿,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直线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特别注意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若动直线l 垂直于BC ,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A B C D

第1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32

-+=bx ax y (a ,b 是常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 轴交于点C. 动直线y=t(t 为常数)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1)求a 和b 的值; (2)求t 的取值范围;

(3)若∠PCQ=90°,求t 的值.

第2题图

面动型

例3 已知:把Rt △ABC 和Rt △ABC 按如图1摆放(点C 与点E 重合),点B 、C(E)、F 在同一直线上,∠ACB=∠EDF=90°,∠DEF=45°,AC=8cm ,BC=6cm,EF=9cm. 如图2,△DEF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B 向△ABC 匀速移动,在△DEF 移动的同时,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当△DEF 的顶点D 移动到AC 边上时,△DEF 停止移动,点P 也随之停止运动. DE 与AC 相交于点Q ,连接PQ ,设移动时间为t(s)(0<t <4.5),解答下列问题:

①当t 为何值时,点A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连接PE ,设四边形APEC 的面积为y(cm 2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面积y 最小?若存在,求出y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P 、Q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①因为点A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P=AQ. 因为∠DEF=45°,∠ACB=90°,∠DEF+∠ACB+∠EQC=180°,所以∠EQC=45°,所以∠DEF=∠EQC ,所以CE=CQ. 又由题意得CE=t, BP=2t ,所以CQ=t ,所以AQ=8-t ,解得t=2;

②过点P 作PM ⊥BE ,交BE 与点M ,所以∠BMP=90°,在Rt △ABC 和Rt △BPM 中,sinB=AC

AB

=PM BP ,代入,解得PM=85 t.因为BC=6cm,CE=t,所以BE=6-t ,所以y=S △ABC-S △BPE =12

(BC ·AC-BE ·PM) 化简得y=45 (t-3)2+84

5 ,所以当t=3时,y 最小=845

③假设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点P 、Q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P 点作PN ⊥AC ,交

A C 于点N ,所以∠ANP=∠ACB=∠PNQ=90°. 因为∠PAN=∠BAC 所以△PAN ∽△BAC ,所以PN

6

=10-2t 10 =AN 8 ,所以PN=6- 65 t, AN=8- 85 t. 因为NQ=AQ-AN ,所以NQ=8-t-(8- 85 t)=3

5

t. 因为∠ACB=90°,B 、C(E)、F 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CF=90°∠QCF=∠PNQ. 因为∠FQC=∠PQN ,所以△QCF ∽△QNP ,

所以PN FC =NQ CQ ,所以6-1.2t 9-t =35

,因为0<t <4.5,所以t=1.

解后反思:面的运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许多创新题、探究题都源于此,解决此类型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抓住几何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这一特性,充分利用不变量来解决问题;二是要运用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三是要运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探究相同运动状态下的共同性质,这种方法能够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更加简捷,结论更加明确.

跟踪训练:

已知,在矩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DE AE ⊥,AB=12,BE=16,F 为线段BE 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质纸片GMN ?,090=∠NGM ,NG=6,MG=8,斜边MN 与边BC 在同一直线上,点N 与点E 重合,点G 在线段DE 上.如图2,GMN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 向点B 匀速移动,同时,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 向点D 匀速移动,点Q 为直线GN 与线段AE 的交点,连接PQ.当点N 到达终点B 时,GMN ?和点P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解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 在线段AE 上时,求t 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 ,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GMN ?与A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动态综合型专题 点动型: 1.B 2.23 线动型: 1.A

2.解:(1)将点A 、点B 的坐标代入可得??

?=--=-+033903b a b a ,解得???==2

1

b a ;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22

-+=x x y ,直线y=t ,联立两解析式可得t x x =-+322

,即

()0322=+-+t x x . 因为动直线y=t(t 为常数)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所以△=4+4

×(3+t)>0,解得t >-4;

(3)因为()41322

2-+=-+=x x x y ,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当x=0时,y=-3,所以C(0.-3). 设点Q 的坐标为(m ,t),则P(-2-m ,t). 如图,设PQ 与y 轴交于点D ,则CD=t +3,DQ=m ,DP=m +2. 因为∠PCQ=∠PCD +∠QCD=90°,∠DPC +∠PCD=90°,所以∠QCD=

∠DPC. 因为∠PDC=∠QDC=90°,所以△QCD ∽△CDP ,所以PD DC DC DQ =,即3+t m

=2

3++m t ,整理得m m t t 2962

2

+=+=.

因为Q(m ,t)在抛物线上,所以t=322-=m m ,即322

+=+t m m ,所以3962

+=++t t t ,

化简得0652

=++t t ,解得21-=t ,32-=t .

当t=-3时,动直线y=t 经过点C ,故不合题意,舍去,所以t=-2.

面动型:

解:(1)在Rt △GMN 中,GN=6,GM=8,所以MN=10. 由题意,易知点G 的运动线路平行于BC. 由题意易知点G 的运动线路平行于BC. 如答图1所示,过点G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点Q 、R. 因为∠AED=∠EGM=90°,所以AE ∥GM ,所以四边形QEM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QG=EM=10,所以t=

1

10

=10秒;

答图1 (2)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在Rt △ABE 中,AB=12,BE=16,由勾股定理得AE=20. 设∠AEB=θ,则sin θ=

53,cos θ=5

4

. 因为NE=t ,所以QE=NE ?cos θ=t 54,AQ=AE-QE=20-t 54.

△APQ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的情形:

①AP=PQ ,如答图2所示,过点P 作PK ⊥AE 于点K ,则AK=AP ?cos θ=t 5

4

. 因为AQ=2AK ,所以20-

t 54=2×t 54,解得t=3

25; ②AP=AQ ,如答图3所示,有t=20-

t 54,解得t=9

100

; ③AQ=PQ ,如答图4所示,过点Q 作QK ⊥AP 于点K ,则AK=AQ ?cos θ=(20-t 54)×5

4=16-t 2516

. 因为AP=2AK ,所以t=2×(16-

t 2516),解得t=57

800

. 综上所述,当t=325,9100或57

800

秒时,存在点P ,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

(3)如答图1所示,点N 到达点F 的时间为t=7;由(1)知,点G 到达点Q 的时间为t=10;QE=10

×5

4=8,AQ=20-8=12,因为GR ∥BC ,所以AE AQ EF QR =,即2012

7=QR ,所以QR=521,所以

点G 到达点R 的时间为t=10+521=5

71

;点N 到达终点B 的时间为t=16. 在△GMN 运动的过

程中:

①当0≤t <7时,如答图5所示:QE=NE ?cos θ=t 54,QN=NE ?sin θ=t 5

3,S=

21QE ?QN=21?t 54?t 53

=

225

6t ; ②当7≤t <10时,如答图6所示:设QN 与AF 交于点I ,因为tan ∠INF=

3

4

=GN GM ,tan ∠IFN=

34=BF AB ,所以∠INF=∠IFN ,△IFN 为等腰三角形. 底边NF 上的高h=21

NF ?tan ∠INF=21×(t -7)×34=32(t -7). S △INF =21(t -7)×3

2(t -7)=()2

731-t ,所以S=S △QNE -S △

INF =2256t -()2

731-t =3

493147572-+-t t ;

③当10≤t <571时,如答图7所示:由②得S △INF =()2

73

1-t ,所以S=S △GMN -S △INF =24-()2731

-t =3

23314312++-t t ; ④当5

71<t ≤16时,如答图8所示:FM=FE -ME=FE -(NE -MN)=17-t. 设GM 与AF 交于点

I ,过点I 作IK ⊥MN 于点K. 因为tan ∠IFK=

3

4

=BF AB ,所以可设IK=4x ,FK=3k ,则KM=3x +17-t. 因为tan ∠IMF=431734=-+=t x x KM IK ,解得x=73(17-t),所以IK=4x=7

12

(17-x),所以S=

21FM ?IK=()2

177

6-t .

综上所述,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S=()()

()?????

??????

??? ??≤≤-?

?? ??<≤++-<≤-+-<≤16571

1776571103233143

1107349

31475

77025

622

22t t t t t t t t t t .

填空题的解答策略

张中元

中考填空题属客观性试题,一般题目短小精干、跨度大、容量大、覆盖面广,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准确.但它有本身的特点,不像选择题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作用,避免了考生有瞎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中考填空题考查的内容多是 “四基”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大多数是计算和概念判断性的试题,因此,同学们在做中考数学填空时,切忌“小题大做”,既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条件要求,又要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摘取部分填空题,谈谈其解题策略,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法则等知识,通过计算、分析、推理得到正确答案的解法,它是较普遍使用的常规方法.

例1(2015·厦门)已知b a +=+?+)13

940()13839(,若a 是整数,1<b <2,则a=___.

分析:首先把原式整理,利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进一步根据b 的取值范围可得出a 的数值.

解:169

17616111697213824271560)13940()13839(+=+++=+?+.

∵a 是整数,1<b <2,∴a=1611,故答案为1611.

例2(2015·咸宁)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的坐标为(0,6),将△OAB 沿x 轴向左平移得到△O 'A 'B ',

点A 的对应点A '落在直线y=4

3

-

x 上,则点B 与其对应点B ' 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分析:首先根据平移的性质确定点A '的纵坐标,再根据点 A '落在直线y=4

3

-

上,可求出点A '的横坐标,确定出△OAB 沿x 轴向左平移的单位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解:根据平移的性质知,点A 移动到点A '的位置时,纵坐标不变,∴点A '的纵坐标为6,∴6=4

3

-

x,解得x=-8,∴△OAB 沿x 轴向左平移得到△O 'A 'B '的位置,移动了8个单位,∴点B 与其对应点B '间的距离为8,故答案为8. 跟踪训练:

1.(2015·大连)若a=49,b=109,则ab-9a 的值为_________.

2.(2015·铁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1),(-1,-1),(1,-1),则顶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

3.(2015·荆州)如图所示,△ABC 中,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边AB 于点D ,交边AC 于点E.若△ABC 和△EBC 的周长分别是40cm ,24cm ,

则AB=________cm.

4.(2015·山西)现有两个不透明的盒子,其中一个装有标号分别为1,2的两张卡片,另一个装有标号分别为1,2,3的三张卡片,卡片除标号外其他均相同.若从两个盒子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则两张卡片标号恰好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 二、特例法

特例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的特征,选取恰当的特例,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算, 获取正确答案的方法.当题目的条件具有一般性,结论呈特殊性 时,或者当题目的答案暗示有唯一值时,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方便.

例3(2015·常德)如图2所示,在△ABC 中,∠B=40°,三角形 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_________. 分析:此题已知条件就是在△ABC 中,∠B=40°,说明只要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都一定能够成立,不妨考虑特殊情况,即令△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 为顶角,马上可以得出∠

图 1

第3题图 图 2

AEC 的度数.

解:不妨设△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 为顶角,则∠DAC=∠FCA=110°.

∵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ECA=55°,∴∠AEC=180°-55°-55°=70°,故答案为70°.

例4无论m 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y=x 2

+(2-m)x+m 的图象都经过的点是________.

分析:由于m 可以为任何实数,所以不妨设m=2,则y=x 2+2,再设m=0,则y=x 2

+2x ,然后

解方程组?????+=+=,,

x x y x y 222

2求出的解即为图象所经过的点. 解:∵m 可以为任何实数,∴不妨设m=2,则y=x 2

+2,再设m=0,则y=x 2

+2x ,解方程组?????+=+=,,x x y x y 222

2

得???==.31y x ,∴二次函数y=x 2+(2-m)x+m 的图象都经过的点是(1,3). 跟踪练习:

5.(2015·六盘水)已知

06

54≠==a

b c ,则a c b +的值为________. 6.(2015·包头)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

AC=BC,斜边AB=2,O 是AB 的中点,以O 为圆心,线段OC 的长为半径画 圆心角为90的扇形OEF ,弧EF 经过点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___.

三、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以直观的图形显示抽象的数量关系,把思维对象变成可观察的东西,是最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4(2015·沈阳)如图3-①所示,在某个盛水容器 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 向小水杯内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

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3-②中的图象, 则至少需要__________s 能把小水杯注满. 分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由图象可知,小水杯内注满

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为如图所示的斜线段,因此可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然后将点(0,1)和(2,5)代入可求出其解析式,再由y=11即可得出答案.

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将(0,1)和(2,5)代入,得???=+=,

,521b k b 解得 ??

?==.12b k ,

∴解析式为y=2x+1.

当y=11时,2x+1=11,解得x=5.

∴至少需要5s 能把小水杯注满,故答案为5.

例5(2015·乌鲁木齐)如图4所示,抛物线y=ax 2

+bx+c

的对称轴是x=-1,且过点(2

1

,0),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a-2b+4c=0;③25a-10b+4c=0;

④3b+2c >0;⑤a-b ≥m(am-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写正确结论的序号).

分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所给出的图象进行分析判断,由图象可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位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对①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及开口方向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

2

1

,0)及对称轴可对③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及自变量为1时对应的函数值为负数可对④进行判断;根据函数有最大值可对⑤进行判断.

解:由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可得,a <0,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左侧可得,a ,b 是同号,∴b <0,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正半轴可得,c >0,∴abc >0,∴①正确;

直线x=-1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2-=-a

b

,∴b=2a ,∴a-2b+4c=a-4a+4c=-3a+4c.

图3 ①

② 图

4

第6题图

∵a <0,c >0,∴-3a+4c >0,∴a-2b+4c >0,∴②错;

∵抛物线y=ax 2

+bx+c 的对称轴是x=-1,且过点(

2

1,0),∴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0,25,当x=-25时,y=0,∴a(-25)2-2

5

b+c=0.

整理,得25a-10b+4c=0,∴③正确;

∵b=2a ,a+b+c <0,∴021

<++c b b ,

∴3b+2c <0,∴④错;

∵x=-1时,函数值最大,∴a-b+c >m 2

a-mb+c(m ≠-1),∴a-b >m(ma-b),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⑤. 跟踪训练:

7.(2015·毕节)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b a a 2__________.

8.(2015·聊城)二次函数y=ax 2

+bx+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2a+b=0;②a+c

9.(2015·烟台)如图所示,直线l :y=-12

1

+x 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点M(m ,0)是x 轴上一动点,以点M 为圆心,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M ,当⊙M 与直线l 相切时,m 的值为__________.

10.(2014·湖州)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分别表示我国A 市和B 市在2014年4月份的日平均气温的情况,记该月A 市和B 市日平均气温是8的天数分别为a 天和b 天,则a+b=______. 四、整体法

整体法就是在解题时,可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将局部放在整体中观察分析、探究,从而使问题得以简捷巧妙地解决的方法.

例6(2015·资阳)已知(a+6)2

+0322=--b b ,则2b 2

-4b-a 的值为___________.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和b 2-2b 的值,然后将a,b 2

-2b 整体代入即可. 解:∵(a+6)2

≥0,0322=--b b ≥0,(a+6)2

+0322=--b b ,∴a+6=0,b 2

-2b-3=0,

∴a=-6,b 2-2b=3,∴2b 2-4b-a=2(b 2

-2b)-a=2×3-(-6)=12,故答案为12.

例7(2015·青海)如图5所示,三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都是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________.

分析:单独求出三个小扇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显然较困难, 注意到三个扇形的半径都是1,因此可以将三个小扇形拼成一个大扇形, 整体求出大扇形的面积,而易求得大扇形的圆心角为135o,于是不难求出三个小扇形的面积和,即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根据图示知,∠1+∠2=∠3=45o,∴图中阴影部分(即 三个小扇形)的圆心角的和=90o+90o-(∠1+∠2)=90o+90o-45o

=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图5

2 1

3 第10题图

135o,∴阴影部分的面积=8

336011352

ππ=?.故答案为83π.

跟踪训练5.

11.(2015·扬州)若a 2-3b=5,则6b-2a 2

+2015=__________.

12.(2015·呼和浩特)若实数a ,b 满足(4a+4b)(4a+4b-2)-8=0,则a+b=_________. 五、转化法

转化法就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未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另一种问题求解,从而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隐为显,化难为易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方法.

例8(2015·庆阳)在底面直径为2cm ,高为3cm 的圆柱形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 至C 按如图6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_cm(结果保留π).

分析:根据绕两圈到C ,则展开后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并且AB 的长为圆柱的底

面圆的周长的1.5倍,BC 的长为圆柱的高,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解:如图7所示,∵无弹性的丝带从A 到C ,绕了1.5圈,

∴展开后AB=1.5×2π=3π,BC=3,∴由勾股定理,得

AC=13992222+=+=+ππBC AB (cm).故答案为132+π.

例9(2015·酒泉)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都有a &b=a(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如:2&5=2×(2-5)+1=2×(-3)+1=-5,那么不等式3&x <13的解集为___________.

分析:根据新运算的定义,将3&x <13转化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解:∵3&x <13,∴3(3-x)+1<13,∴x >-1,故答案为x >-1 跟踪训练:

13.(2015·包头)如图所示,⊙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若⊙O 的半径为4,sinB=41

,则线段AC 的长为_________

14.(2015·温州)某农场拟建两间矩形饲养室,一面靠现有墙(墙足够长),中间用一道墙隔开,并在如图所示的三处各留1米宽的门.已知计划中的材料可建墙体(不包括门)总长为27米,则能剪成的饲养室的面积最大为___________米2.

第13题图 图

6 图

7 第15题图

参考答案

1.4900 提示:ab-9a=a(b-9)=49×(109-9)=49×100=4900.

2.(1,1) 提示:∵正方形的两个顶点的坐标为A(-1,1),B(-1,-1),∴AB=1-(-1)=2.∵点C 的坐标为(1,-1),∴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

3.16 提示:∵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BE.∵△EBC 的周长是24,∴BE+CE+BC=24,∴AE+EC+BC=24,即AC+BC=2

4.∵△ABC 的周长是40,∴AB+AC+BC=40,∴AB+24=40,∴AB=16. 4.

1

提示:列表如下: 恰好相同的概率是

3162=,故答案为31.

5.23 提示:不妨设a=6,b=5,c=4,则2369645==+=+a c b ,故答案为23

.

6.214-π 提示:∵扇形OEF 在旋转的过程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可将扇形OEF 转到

OE 与AC 垂直的情况,此时OF ⊥BC,则S 阴影=S 扇形OEF -S 正方形,易知OC=

2

1

AB=1,正方形的边长=2

2,∴S 阴影=S 扇形OEF -S 正方形=21

4)22(14122-=-?ππ.

7.-b 提示:由图可知a <0,b >0,∴a-b <0,∴=--b a a 2-a+(a-b)=-b,故答案为-b.

8.①②④提示:∵对称轴为x=1,∴12=-

a

b

,∴2a+b=0,∴①正确;当x=-1时,a-b+c <0,∴a+c <b,∴②正确;设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x 1,0),则1=2

21

x +-,解得x 1=4,∴抛

物线与y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③错;∵a >0,b <0,c <0,∴abc >0,∴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

9.2-25,2+25提示:在y=-

2

1

x+1中,令x=0,则y=1,令y=0,则x=2, ∴A(0,1),B(2,0),∴AB=5,如图所示,设⊙M 与AB 相切于 C ,连接MC ,则MC=2,MC ⊥AB.∵∠MCB=∠AOB=90°,∠B=∠B, ∴△BMC ∽△BAO,∴CM ﹕OA=BM: BA,∴2﹕1=BM:5,∴BM=25.

OM=25-2,或OM=25+2,∴m=2-25或m=2+25,故答案为2-25,2+25. 10.12提示:根据图表可得,a=10,b=2,∴a+b=12,故答案为12.

11.2005提示:6b-2a 2+2015=-2(a 2

-3b)+2015=-2×5+2015=2005.

12.-2

1或1提示:设a+b=x ,则4x(4x-2)-8=0,即x(2x-1)-1=0,2x 2

-x-1=0,(2x+1)(x-1)=0, 解得x 1=-21,x 2=1,则a+b 的值是-21或1,故答案为-2

1

或1.

13.2提示:连接CD ,则∠D=∠B.∵AD 为直径,∴∠ACD=90°.又sinD=4

1,∴sinD=AD AC

,

∴8

41AC =∴AC=2,故答案为2. 14.75提示:设垂直于墙体的材料长为x 米,则平行于墙的材料长为27+3-3x=30-3x,

则总面积S=x(30-3x)=-3x 2+30x=-3(x-5)2+75,故饲养室的最大面积为75米2

,故答案为75.

第9题图

实验操作专题

吴健

实验操作型试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的热点试题,这类试题就是让同学们在通过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的问题,需要动手操作(包括裁剪、折叠、拼图等),合情猜想和验证,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但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因此,实验与操作问题将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 一、折叠类

例1 如图1,小娟将一条直角边长为1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图①),沿它的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图②),再将图②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它的对称轴折叠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图③),则图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同上操作,若小娟连续将图①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图n+1)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

分析:已知图①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

,即11-??

,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

求出其斜边的长

为,通过第一次折叠后,图①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一半即变成

图②的直角边,即图②的直角边长为2

,即21

2-?? ? ???,同理,可以得到图③的直角边长

为1

2

,即31

2-?? ? ???

,图④的直角边长为4

,即41

2-? ??

,由此可以猜想第n 个图形中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1

2n -??

? ?

??,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如图n+1的一

条腰长为11

2n +-? ??

,即2n

? ??

.

解:图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

1

2

;将图①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第n+1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n

??

.

评注:求解本题时,一定要动手操作,经过大胆地猜想、归纳与验证,即可获得正确的

结果.

① ② ③ n+1

图1

跟踪训练:

1. 如图,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直角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去上面的小直角三角形.

将留下的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2. 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10 cm2B.20 cm2C.40 cm2D.80 cm2

第2题图

二、裁剪类

例2如图2,有一块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钢板,被裁去长为1

4

米、宽为

1

6

米的矩形两

角,现要将剩余部分重新裁成一正方形,使其四个顶点在原钢板边缘上,且P点在裁下的正方形一边上,问:如何剪裁使得该正方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图2 图3

分析:本题是一道与正方形裁剪有关的操作型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画出草图,然后从图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模型.如何剪裁使得该正方形面积最大,实际上是确定正方形顶点的位置,可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造方程解决.

解:如图3,设原正方形为ABCD,正方形EFGH是要裁下的正方形,且EH过点P.设AH=x,则BE=AH=x,AE=1-x.

∵MP∥AH,∴△EMP∽△EAH.

∴11

1

64

1

x

x x

--

=

-

.整理,得12x2-11x+2=0.解得

1

1

4

x=,

2

2

3

x=.

A B C

D

第1题图

A

B

C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