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南族名人

毛南族名人

毛南族名人

毛南族名人

袁凤辰(1931—1981)广西环江县人。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环江县川山区工委副书记、书记,环江县人民法院助审员、审判员、副院长,县文化馆负责人、县文化局副局长。是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广西文联委员,作协广西分会民族文学委员。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献右方》(与蒙国荣合作)和短诗《美好前程更宽阔》、《如今碾米用机器》等多首。先后整理了30余篇毛南族民间故事和500余首毛南族民歌,发表了《毛难族民间文学概念概况》的论文。

谭克绳(1933—)广西环江人。历史学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著有《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中国现代史普及读本》等。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政办发[2013]76号 【发布部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 【发布日期】2013.08.05 【实施日期】2013.08.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 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环政办发〔2013〕7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和驻环江中直区直市直有关单位: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3年8月5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工作,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经费的通知》桂财教[2013]143号文的精神,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我县201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宣传、教育、财政、民政、团委等部门积极行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建立起以财政为主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密切联动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资金长效机制,做到"应扶尽扶、绝不遗漏",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升学。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组长:覃克参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副组长:谭海路自治县政府办副主任 覃善计自治县教育局局长 成员:韦有旺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 陆有党自治县宗教局局长 孙瑞团县委书记 谭和宾自

南丰傩文化记事初稿-中国傩文化

南丰傩文化大事记(初稿) (1953年——2014年) 曾志巩 1953年 2月,南丰廓背园《文王访贤》和水北村《和合》舞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获省古典艺术奖旗两面。《文王访贤》并选拔参加中南区民间文艺会演,艺人李水生后又参加了中南区的民间文艺巡回演出活动。 1954年 春节期间,在县人民会场举行傩舞会演,26个傩班分别在两个舞台上表演。 1955年 ?月,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黄芝冈到南丰考察傩舞。 1956年 春,中国舞蹈研究会调查小组盛婕一行7人,于3月30日至4月28日先后到江西婺源、乐安、南丰、黎川、遂川5县调查傩舞,10月在《舞蹈学习资料》发表《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并将各类跳傩、跳鬼、玩喜等多种形态的面具舞统称为傩舞。 1957年 3 月,石邮傩舞《判官醉酒》(2人)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行前在省内各专区巡回演出。 ?月,抚州专区举行首届职工文艺会演,县工会和县文化馆合作选送的傩舞《和合》获节目奖和演出奖。 同年,中央实验歌剧院、广州军区歌舞团、空军歌舞团的专业舞蹈工作者来丰采风。(?)

1958年 1月10 日,抚州专区举行首届农村文艺会演,县文化馆选送的《傩公傩婆》获创作奖和节目奖。 5月,石邮傩班9人赴南昌,江西电影制片厂《江西新闻》摄制组为其拍摄新闻专题片。 同年,文化馆文艺工作者与廓背园艺人合作,编创的新傩舞《蜜桔大王》参加了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观摩会演。 1959年 ?月,江西省歌舞团以南丰《和合》为素材创作的《丰收乐》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文艺会演。 1960年 元月,南丰文艺学校学习演出的《丰收乐》在专区农业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演出,获奖旗和奖金。 2月,正月初一至初三,县文化馆在人民会场举行文艺演出,白天为傩舞表演,廓背园、周家堡等傩班演出28套节目。晚上举行灯彩晚会和文艺节目表演。春节期间农村有32个傩班活动。 1962年 ?月,中共南丰县委文教小组工作意见指出:文化馆“对民间传统性文艺要挖掘。已挖掘的要进行抢救,特别是抢救南丰傩舞、竹马,否则会影响迷信传播。” 5月底,专署文教处召开全区音乐工作会议,研究收集民歌,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会上要求南丰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傩舞音乐。 1963年 ?月,廓背园李水生出席江西省第三次文代会,并当选区为省舞协理事。 同年,江西省歌舞团和全国总工会煤矿歌舞团的编导来南丰学习傩舞。

云南傩文化归总

【民族文化研究】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 李福军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 云南傩面具;文化内涵;审美特征 [摘 要]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透析云南傩面具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4)01-0020-05 傩面具作为古代原始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表现形态,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至今仍然能够在一些地区、一些民族中与现代文化并存,并大量地活在不少民族民间的广阔艺术天地里。傩面具与各民族的某些习俗或宗教祭祀结合后,成为某些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形式。以面具文化为主体的艺术活动有:傩歌、傩舞、傩戏、纹面、纹身、脸谱、吞口等,这种原始文化与现代文化同时并存的原因,是因为傩面具具备了自身的艺术个性,而且在许多民族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艺术个性与某些思想意识和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使这种古老的文化形态在当代高度发达的现代文化环境中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 在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的云南,因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的影响,以傩歌、傩舞、傩戏为主的原始文化在现代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态得到较完好的保存。作为云南历史、宗教、艺术、民俗复合产物的傩戏面具,体现了云南各民族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他们通过戴傩面具祭祀、演出等方式达到人与神、人与鬼、灵与肉相契合的目的。从中反映出云南各民族生活与信仰的方方面面。傩面具文化既属于宗教,又属于艺术,它可以在歌舞场上给人们带来世俗的欢乐,又可以引发人们对彼岸世界的思考。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认为:“一切宗教不是别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形式。”傩面具正是这种力量的表现。昭通端公戏中,端公运用法器,念动咒语,施以灵符,其目的全在于祈求神灵来驱疫赶鬼,保护自己。 在原始社会早期,各民族的先民的思维还不能超出对自然界和人群关系最直接反映范围的时候,宗教还没有产生。作为宗教形式的“傩祭”当然不会产生。随着人类在劳动中的发展,先民们有了较发达的大脑,逐渐产生了对较复杂问题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才开始考虑人和外界的关系,于是产生了灵魂的观念,产生了人类的迷信。当人类进入原始氏族阶段后,又按照氏族部落的形象,产生了神的观念,于是就有了祭神的迷信。显然,这时人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又因为人们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周围自然界的赐予,无法抗拒自然界发生的如风、雨、雷、电等现象的侵袭,并把它视为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对自然界产生了崇拜和迷信,这就是人类在蒙昧时代产生的“万物有灵”观念,即崇拜自然物的观念。嗣后,人类又经过一段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崇神、祭鬼仪式,产  2004年1月 第36卷第1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Yunnan Norm al University Jan.,2004 Vol.36No.1   [收稿日期]2003-08-26 [作者简介]李福军(1972—),男,白族,大理剑川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云南傩戏研究”课题[02K U Y013]论文。

完整版中国名人介绍200字

,邹(今华夏族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年孟子(约公元前372—山东邹县)人。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鲁国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他是孔子)氏。激,母仉(zhǎng孔“,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孟》编入高中语文教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科书中。他。墨翟孔子,反对杨朱、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等诸国,效法、鲁齐、宋、滕、魏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迂远而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诗》《书《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述。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之气“孟子“善养吾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尊称为“亚圣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共同万章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编写完成。 东汉人,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年-公元华佗(约公元145208[1]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安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少时曾在外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与董奉、张仲景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江苏、河南、山东徽被拷问致死。曹操怀疑,下狱针灸各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晚年因遭[2-4]称呼他,又以。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外科鼻祖””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5]治病,当陈登广陵太守””“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华佗曾经替时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有下属说华佗在这个地方,后来他就命人去请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先请他准备了十几个脸盆,然后为他诊治结果陈登吐出了几十盆的红告诉他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复发,说陈登是吃鱼得的这个病,头的虫子,为他开了药,到时候再向他要这种药,这个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临走告诉了华佗家的地址,那岁,结果陈登果然三年后旧病复发,并派人依照地址寻找,可是华佗的36陈登年药童告诉陈登的使者说华佗上山采药还没回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结果陈登去世的。. 安徽、湖南、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李时珍、黄冈、湖北具有影响力,在全的传说不仅在蕲春广东,有关他和《本草纲目》[1]国、全世界都声名远播。他编写的《本草纲目》现在仍然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界。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所以越解纸上猜度”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释越糊涂,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蕲州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估计也牛首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均州的太和山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李时珍有他的足迹。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广西环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广西环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 编辑整理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4651205.html, 编辑:汪小菲源:中华论文货源网 【论文摘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政策用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课题对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广西环江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保护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份贡献。 【论文关键字】环江县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1地方概括 1.1环江概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金红铁路、洛茂铁路、S30945、S20545省道、大环江河、小环江河过境。辖6个镇、5个乡和1个民族乡,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思恩镇,行政区域面积4572.31平方公里。2007年末人口37.11万,其中农村人口31.66万;2008年末人口37.73万,其中农村人口32.2万。有毛南、壮、苗、瑶、侗、水、仫佬、布依等少数民族34.42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2%。人口自然增长率6.91‰。耕地面积2.47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03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7万公顷。 1.2毛南族历史概况 毛南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之一。1956年12月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称“毛难族”。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毛南族”。据考证,“毛南”一词系“母老”的音转和异写。远古时候,毛南族地区原住着“母老”人,后因语音发生变化而出现差别。自宋代以后,史籍上曾把“毛南”写成“茆滩”、“茅难”、“冒南”、“毛难”等,这些称谓既是族名,又是地区的名称。毛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本民族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侗水语支,与侗族、水族、仫佬族、壮族等民族语言有20%相同或相近,语法特点与侗语、水语接近。毛南族用汉字,除儿童和部分妇女外,大多数成年人都既说毛南语,又通讲汉语和壮语。 宋代毛南族地区先后属羁縻抚水州和镇宁州管辖。《宋史·抚水州》曾对该地区作过如此描述:“当地先民,虽有畲地,收谷粟甚少,但以药箭射生,取鸟兽尽,即徙他处。”明、清时代,毛南族先民由“伶人”分化出来,被称为“苦卖伶”,聚居在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乡(通称“三南”)一带。 毛南族有谭、覃、卢、蒙、韦、袁等姓氏,其中谭姓的人数量较多,约占毛南族的70%以上,分布的地区广,其次是覃、卢、蒙姓。历史上,他们是同姓聚族而居,在一个山寨之中异姓杂居的现象很少,解放后异姓杂居以至同壮族人民杂居的才逐渐增多。 毛南族历史悠久,社会结构多元化,基本上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瓦解后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原始社会的组织、生产方式、习俗和意识等残余,长期影响毛南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起,出现了封建统治机构,同时残留着血缘组织”隆款”和部落联盟性质的“乡老制”。 1.3毛南族民族概况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数为107166。毛南人使用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从

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十尊雕像

雕塑是人类最早实践的艺术种类之一。千百年来,无数雕塑精品倾倒了世人。而精品中的精品更是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选取了人们最熟悉的十尊传世的雕塑,按它们的影响力和大众对它们的熟悉程度做了排列。你觉得它们是最经典的吗?你同意这种排名吗?不妨以轻松的心态,徜徉雕塑之林吧。 10. 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约公元600-1680年。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小岛,因考古学家是在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它的,故而得名。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约20吨,最高的达9.8米,重达90 吨。 入选理由:这一雕像群在近年来由于其神秘的复活节石像的咒语而蜚声四海。 9. 自由女神(作者:巴托尔迪)

铜像虽然说世界上很多人不喜欢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入选理由:为世界发言的是美国,为美国发言的就是她了。 8. 雅典娜(作者:菲狄亚斯)

大理石雕像雅典娜为雅典城的守护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为巴底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头像;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入选理由: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主流,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之源,雅典娜是希腊之母。

环江毛南族风俗

环江毛南族风俗 毛南族,现有7.1万多人。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通用汉语;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 毛南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各种副业。毛南族饲养的菜牛远销上海、香港等地,颇有声誉;他们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精致美观而又实用,既是毛南族的手工艺品,又是姑娘们珍爱的装饰品。 毛南族人的居室为干栏式样,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构架,结实稳当。干栏一般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圈畜,门外有晒台,采光适宜而又可以防潮,这是中国南方民族民居的杰作。干栏的楼柱是石柱,楼内的台阶是石条,房基和山墙也大部分是由石块制成,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鸟鱼虫更是美不胜收。 毛南族石墓上的雕刻远近闻名,如今存留在凤凰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历来重视精雕细刻的毛南族石匠,在冰冷的石头上把花鸟鱼虫、人物、用具都赋予了生命。毛南族石匠的创作既不描线也不起稿,全凭手中的刀凿根据脑中的构思在石上即兴雕刻,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峦叠嶂,耕地不足,他们在石山岩缝中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出来,垒石保土,可以说惜土如金。毛南族人的耕作极其精细,水田往往要一遍又一遍地翻耕,把田中的全部土疙瘩捣碎再栽秧,精细耕作,所以他们的田地粮食产量都很高。不仅如此,毛南族人民很早就在山地的种植中采用密植、套种、间种等方法,为岭南西部的农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南族人的主食为大米、玉米,蔬菜有豌豆、白菜、南瓜、豆角、萝卜等。在节日的宴席上,豆腐是重要的副食品。毛南族人民十分好客,客人到家都待为上宾,他们热情地把家里腌好的酸肉、酸螺丝、酸菜都端出来款待客人,而且还要请客人品尝最有民族风味的“毛南饭”。 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蓝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对襟衫,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妇女们还喜欢把头发盘成发髻,喜欢佩带首饰,胸前有银、玉等装饰品,尤其喜欢戴花竹做的帽子。 服饰 毛南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种类型和模式,通常分为外衣(毛南语称“骨勤班”)、女衣(骨勒别),青年服装(骨勒作)、儿童服装(骨勒洁)和老人服装(骨勒老)是不一样的;根据季节与用法区分,冬季穿的衣服称“骨年香”、夏季穿的衣服称“骨年突”;喜事、走亲访友、赶圩穿的称“骨拜板”在家做工和下地劳动穿的称“骨费工”等等,各种称谓五花八门。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 毛南族概况 历史: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今称。 人口:毛南族现有人口约10.72万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其余分布在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经济: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毛南族还经营农业、雕刻、编织竹器、牧养菜牛。木工、铁工等手工业、副业也占一定比重。特产是毛南菜牛。 毛南族风俗 图腾:

信仰: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为主。清初,正一派道教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开始几种宗教同时流行。以后,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合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神跳神(还愿)为主的所谓“武教”,以打斋送终为主的所谓“文教”,以及由两班人马合作的水陆道场。 礼仪: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 习俗:添粮及延寿:毛南人年过六旬,如果身体虚弱多病,民间称为“倒马”,“倒马”就要找算命先生选择吉日“扶马”,俗称“添粮补寿”。添粮补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办不起添粮补寿仪式,就由老人自己起行赶圩讨粮补寿;另一种是家庭经济较宽裕的,由子女筹办几桌酒菜,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给老人“送粮补寿”,并请一位师公来举行仪式。“添粮补寿”一世只搞一次,多在满60周岁那一年,但高寿的人隔三、五年又搞一次。 禁忌:毛南族的禁忌有:正月初一这天不能骂人或说粗话;家有病人时用两根棍子叉在门口,外人不得进入;不能用脚

解读傩文化之三: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

解读傩文化之三: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 解读傩文化之三:保护民族文化原生态   在人类共同的历史中,都经历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阶段,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现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存留,比如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等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但中国的.傩文化因其保存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堪称“世界的瑰宝”。然而这一不可再生的瑰宝,今天却亟需我们的保护。 在流传至今的傩戏表演中,我们看到的是原始崇拜和生命意识的冲动。色彩艳丽的傩画像、造型夸张的傩面具,透视出原始人类心灵深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强烈欲望。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傩文化,涉及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戏剧等许多艺术门类,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等诸多研究领域。然而,这些多姿多彩的原生态资源在讲述先人故事的同时,也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粗制滥造的仿制品大量流传,真正古老的面具却因为得不到有效地保护而变质、损害。在一些地区,傩文化正在变调、变味,它的学术价值也受到影响。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形态,傩戏、傩文化在人类历史文化轨迹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环,而保护、研究和发展傩文化,首当其冲就是保护文化的原生态。这意味着傩技、傩仪、傩戏不能脱离它们赖以生存的乡村土壤,成为死气沉沉的观赏品。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说:“它们(傩文化)和现代社会,特别是和现代的生产力、现代的科技,它有时候是格格不入的,它们产生了一种冲撞,在现代科学时代,它们将会逐渐的消失,因此,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让它们消失下去呢,还是应该把它们保存下来。还是应该把它们保存下来,因为它们毕竟代表我们中国,古代人类所走过的历史的足迹。”

世界各国著名的雕像

世界各国著名的雕像 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在首都,都有许多古代和现代的景点,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除了城堡,广场,宫殿和公园,还有一些游客真正感兴趣,必需要看的雕像。让我们看看访问一个国家时,有哪些人们必须看的雕像。 复活节岛,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最偏远岛屿,以其巨大的石像而驰名,人们称其为摩艾。也许,他们是由被神化的部落首领创造的。 世界上有许多基督教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里约热内卢的基督救世主雕像。这个著名的雕像是以装饰艺术风格建成的,后来成为里约热内卢的象征,1922年到1931年期间建成。 参观哥本哈根时,只有看到小美人鱼,才可谓是不虚此行。这座小雕像是由嘉士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卡尔·雅各布森,在1909年看过同名芭蕾舞之后委托建造的。 在世界各地,人们树立了数百个佛像,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在中国四川南部岩石上雕刻出来的乐山大佛像。这尊雕像修建了近一个世纪,于713年完成。雕像的作者曾希望,它会看护并镇住河流的危险水患。 据认为,著名的吉萨狮身人面像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这是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像之一。为什么,谁建造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端坐的亚伯拉罕·林肯那雄伟的身影俯视着到此参观的游客。专家们说,他的手状似美国总统名字起首字母的缩写手语版本。据称,雕塑家丹尼尔·切斯特是一个聋哑人的儿子,他获得了嘎劳德特聋哑人大学的大学学位并希望为此对林肯表示敬意。 150多年来,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的雕像骄傲地站立在四个狮子环绕的科林斯柱上俯瞰着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人们说,当年希特勒曾希望成功拿下英国后将其运往柏林。

这个佛铜像位于日本镰仓的Kotok寺庙。建于13世纪,重达93吨,但内部是中空的,游客可以进去。吉卜林在其小说序言的诗中曾提到过这座佛铜像。 如果你到布鲁塞尔,最可能的是你一定会看到这个小于廉人像。这是布鲁塞尔的象征,这尊雕像也被称为撒尿小童。布鲁塞尔人说,树立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伯根司考伊战争这一重大事件,当时哥特佛瑞德三世公爵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下,让大家看到这个未来的君主,激励军队士气,小于廉不断向树下的士兵撒尿。 最高的湿婆神雕像是在桑格,尼泊尔巴克塔普尔和卡午勒帕兰克的边境地区。它的建设几年前才刚刚完成,它是由铜,水泥,钢材和锌建造,是尼泊尔第一批现代化旅游景点之一。 像许多在这个画廊的雕像一样,米开朗基罗的英雄雕像《大卫》也是站在外面,但自1873年以后他被存放在博物馆的防护墙中。从一开始,他就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一个爱国象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申请)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报告说明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壮文:Vanzgyangh)隶属于广西河池市,地处广 西西北部,风景优美,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环江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 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城县,南接河池市宜州区,西隔与南丹县相望, 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距河池市金城江区1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区67公里,距南宁市281公里,距桂林市311公里,在建的贵南高铁开通后环江至南宁市仅1小时左右路程,河融高速开通后,环江至桂林市的距离也将大为缩短,交通方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 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全县总面积为4572平方公里,辖6镇6乡,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4.38%,县内居住着汉、毛南、壮、苗、瑶、仫佬、水、侗等13个民族。 环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大小环江两条河从北至南贯穿县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绿水长流的秀丽景色,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与文雅天坑群。环江 的“下南菜牛”和“五香”(香猪、香牛、香米、香鸭、香菇)等特产名 扬区内外,环江是全国菜牛之乡,同时境内有丰富的煤、铅锌等矿产资源。环江是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 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西第二大的文雅天

坑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江还是“全国兰花之乡”。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21587.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39.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35%;流动资金7048.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65%。 达产年营业收入48451.00万元,总成本费用37069.84万元,税金及附加392.69万元,利润总额11381.16万元,利税总额13343.67万元,税后净利润8535.8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807.8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72%,投资利税率61.81%,投资回报率39.54%,全部投资回收期 4.03年,提供就业职位856个。 重视施工设计工作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做好节能、环境保护、卫生、消防、安全等设计工作。同时,认真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投资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项目建设背景分析、产业分析、建设规划方案、项目选址、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工艺可行性分析、环保和清洁生产说明、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应对说明、节能评估、实施进度、项目投资方案分析、经济效益评估、评价及建议等。

傩文化介绍

傩文化 南丰傩文化经千年传承,虽不断有新的文化艺术甚至是观念意识上的渗透,但至今仍保存了古代傩祭仪式中程序法则的传统性和完整性,已被文化部授予“傩舞之乡”,全县共有173个傩班。整个傩祭活动,有如一部庞大的古舞活动。 在这主要说的是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石邮村是个以吴姓为主的古村落。石邮村傩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傩舞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江西德安的傩戏,除了戴傩面具跳之外,甚至还有7个小木偶做道具,“戏”的成分更多一些。石邮傩只有肢体动作,是典型的“哑傩”。石邮傩保持着强烈的仪式和宗教色彩,他的傩舞还被称为“老傩”,因为它保留了绝大多数汉族先民自身的信仰和崇拜取向,较少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具有更丰富的原生意识表征。与其他傩班不同,石邮村傩班是村中吴氏家族的“私有财产”六个世纪以来,石邮村傩班一直是八位“伯”,且具有严格的辈分排列,按资论辈是惟一的也是权威的法则。从大伯到八伯,跳傩是终身制的,只有一位去世了,下面的各位“伯”才能递补上来,最小的八伯由“头人”从村中的杂姓中挑选一位补足空缺,但傩班人员的总数必须是八位。村中吴姓家族的成员是绝对不能去跳傩舞的,因为相传石邮村的傩舞是吴氏先祖——永乐年间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令的太尹公吴朝宗告老还乡时带回的,当时是由八位仆人跳傩给吴家人欣赏。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吴氏家族绝不自己跳傩,也不允许族中的其他子弟跳。 石邮村傩祭过程,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进行,活动包括起傩、跳傩、搜傩、圆傩一套完整而又丰厚的古老仪式,统称为“跳傩”。起傩就是在傩神庙中请神,请神之后便是傩班经过村中每户时家家必须鸣鞭炮迎接拜年,即所谓“参神”。“参神”完毕后开始“跳傩”仪式,傩班人戴上面具,身着朱衣,在村中公祭场所随锣鼓声起舞。并且家家户户的人都拿着祭品去傩圣庙参拜,村中“跳傩”的前后回程路线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独特的古舞风貌一一呈现。及至正月十六下午,在傩神庙前举行“搜傩”仪式,由三人分饰钟馗、开山、大神,以示捉鬼成功,预示着一年平安大吉。活动一般至次日凌晨结束,傩班弟子齐列傩神太子前,向傩神通报各家供奉的点心、饭菜,以求傩神佑福村中每户老少,此谓“圆傩”。最后,是在正月二十五左右举行“傩神安座”,冲洗傩祭用具、擦好面具、洗净朱衣、依次序放入箱中,存在傩神庙阁楼。至此,每年的傩祭活动结束,村中归于平静。同时石邮的傩又称老傩,只舞不唱,是典型的哑傩,原始色彩浓厚,保留着刚劲、质朴、威武、粗犷的风格。舞步有“禹步”,手作“香火诀”,舞时气势磅礴,情绪奔放,节奏热烈明快。“手脚弯钩身段圆,发怒晃头笑抖肩,只见身子不见脸,一招一式踩鼓点”是石邮村傩班表演的艺术特色。而萍乡的“军傩”又另具特色,表现傩神点将驱邪的浩大场景。萍乡石洞口“军傩”表演从“点将出兵”开场,接着是“王爷搁剑”、“太子耍刀”、“钟馗驱鬼”等,最后以“班师回朝”结束,形成了完整、威武的傩舞过程。整个傩活动的时间较长,非常热闹,有很多在哪有亲戚的都跑去看。 石邮村傩文化的古朴之处在于其文化的丰厚翔实,赣傩传播范围广,数量多,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20个配套实施方案精神,以及贯彻落实好河池市和我县脱贫攻坚帮扶会议精神要求,大力培育我县特色种养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全县贫困农民收入。为更好的实施好2017年度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开发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林业、蔗糖、桑茧、香猪、菜牛、核桃、水果、中草药等特色优势种养业,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业投入,逐步提高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二、目标任务 根据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安排有关情况的(桂开办发【2016】20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县将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将产业项目资金全部切块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贫困户实际的产业

项目需求自行编报项目。2017年我县财政扶贫专项产业资金2473万元,根据各乡镇2017年的贫困人口脱贫计划,现将财政扶贫专项产业资金2473万元计划分配如下: 2017年中央财政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分配表 各乡镇要因地制宜,认真编报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直接扶持到户的比例为100%,产业项目全部精准到贫困户。

三、补助对象、范围及标准 补助对象:(1)本县2016年申请脱贫的农村在册贫困户;(2)原则上优先补助2017年申请脱贫的农村在册贫困户。 补助范围:补助范围为农、林、牧、渔、副、工等产业; 补助标准:每户可实施1-2个产业项目。填补2016年脱贫 户产业缺口资金的补助标准按照2016年实施方案执行;2017 年产业项目资金(或物资)补助标准总额控制在3000元以下。 单个项目补助标准:按照环脱指办字[2016]22号文件中的 附件3《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帮扶项目”县级配套 扶持资金补助参考表》进行发放。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帮扶项目”县级配套扶持 资金补助参考表

新时代贵州傩文化的挖掘、利用与启示

新时代贵州傩文化的挖掘、利用与启示 作者:苏翔 来源:《歌海》2019年第05期 [摘; ; 要]贵州傩文化历史悠久,多层次、多种类、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其闻名于世,近年来贵州傩文化逐渐由原先的保护、传承为主向开发与经营上转变,从研究贵州傩文化发掘的现状出发,以探讨这一现象对傩文化发展的启示为出发点,采用举例和实践研究等方法,详细论述贵州傩文化发掘的意义与价值以及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贵州与其他地区傩戏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傩文化;挖掘;利用;启示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文化现象,曾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同的国家、地区,傩文化因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很多地区的傩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殆尽,至今仍然保留这一传统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傩文化因为傩戏的发现与推广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外界的关注。我国的傩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在西南贵州等地至今保留较为完整良好的傩文化生态环境,这对于发掘与研究、利用傩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贵州傩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阐述 (一)贵州傩文化的内涵阐述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一个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大约30%,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如侗族、彝族、土家族等,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傩文化特色,因少数民族深厚的傩文化资源,学术界赠与“中国古文化活化石”“中国原始文化活化石”等美称,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多学科研究价值,贵州傩文化在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 研究傩文化就必须研究其载体傩戏,贵州傩戏目前发展状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以汉、彝、土家等民族傩戏为代表的民间傩系列,以汉、土家、彝族地区的傩祭祀为发展的第二层次,以贵州地戏为发展的较高的第三层次。傩文化在不同地区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与地区的民俗习惯具有密切的关系,傩戏十分重视流程与服装道具的运用,不同的傩戏中的道具与举办地点、支持人物与流程有所差异,对于祭祀祭拜的神灵、信仰的宗教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面具在傩戏中是重要的文化价值符号,在傩戏表演中,面具代表的是神化的英雄,雕刻生动形象,是根据当地的民间神话传说制作的,在如今的傩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的过程中,对傩面具的制作的推广,也带动了许多地区傩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一些地区与产业的傩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带动了贵州某些少数民族家族与地区的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傩文化、家族、产业、地区经济之间的有效连接与发展。

溧阳傩文化

溧阳傩文化 傩,源于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一种先人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 傩,滥觞于史前,商代形成固定的模式,先秦就有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傩舞吸取戏曲的形式,盛行一时。 溯行历史的长河,追寻傩文化的渊源,我们会发现傩形成发展,兴衰传承之进程曲折起伏。时而涓涓细流,时而汇聚奔涌,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呼啸而来,那种乖张狞戾,那份奇异神秘,摄人心魄。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傩,日趋衰亡。云贵、楚巴、赣湘地区的流传保存。但在苏皖两省交界的溧阳、高淳、广德、郎溪一带,傩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它以独特的生存形态遗存于世,它以独特的生存载体流传至今。作为傩文化在江南的子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我们对溧阳地区的傩文化进行追根寻源,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一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地枕吴山与越溪”,“吴风楚韵,兼而得之”,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这方山水秀丽的江南福地的人文积淀。蔡邕亡吴,隐居溧阳,筑读书台,研焦尾琴。伍员奔吴,路过溧阳,贞女赐壶浆,千金报义德。李白来吴,三到溧阳,酒楼会张旭,传颂《猛虎行》。 《吕氏春秋季东纪》有云:“命有司大傩”。大傩,即逐阴导阳、

击鼓驱疫的仪式。这种“国傩”的演绎,得以在民间以“乡傩”形式传承,兴兴衰衰,隐隐现现,其踪迹之诡异多变,与历史发展之轨迹契合。 溧阳地区的傩舞傩戏,最早有文字记载者,应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为溧阳尉。他在任时除留下千古绝唱《游子吟》外,还有一诗《弦歌行》值得深读:“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孟郊在诗里活灵活现地给我们描慕了一幅驱傩的场景:鼓声隆隆,笛声萧萧,一群开颜染面的人扮成瘦鬼,只看到白白的牙齿。黑暗中驱鬼的茅鞭在嗖嗖作响,赤脚穿着红裤子的跳傩人急急地行进舞蹈。他们看到各自的扮相放声大笑,笑声冲溅起手中火把上的火星。他们用桃木制的弓箭靶,射中的人不时兴奋地高叫起来。 《弦歌行》是一幅生动的唐代傩舞图,应是研究傩文化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它告诉了我们许多信息,当时的傩乐有鼓有笛,具有江南特色。跳傩者乃“染面”证明当时不带面具。傩者赤足红裤,还没有戏袍背旗。傩仪有桃弓射失中该过程,而且在夜里举着火把举行。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编写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壮文:Vanzgyangh)隶属于广西河池市,地处广 西西北部,风景优美,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环江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 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城县,南接河池市宜州区,西隔与南丹县相望, 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距河池市金城江区1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区67公里,距南宁市281公里,距桂林市311公里,在建的贵南高铁开通后环江至南宁市仅1小时左右路程,河融高速开通后,环江至桂林市的距离也将大为缩短,交通方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 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全县总面积为4572平方公里,辖6镇6乡,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4.38%,县内居住着汉、毛南、壮、苗、瑶、仫佬、水、侗等13个民族。 环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大小环江两条河从北至南贯穿县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绿水长流的秀丽景色,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与文雅天坑群。环江 的“下南菜牛”和“五香”(香猪、香牛、香米、香鸭、香菇)等特产名 扬区内外,环江是全国菜牛之乡,同时境内有丰富的煤、铅锌等矿产资源。环江是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 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西第二大的文雅天

坑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江还是 “全国兰花之乡”。 在全球的MEMS传感器市场中,亚太地区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 穿戴产品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且全球电子整机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等因 素影响,2014年MEMS市场占比达到45.7%,远超美国、欧洲等区域。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138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586.6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19%;流动资金1800.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81%。 达产年营业收入1547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607.57万元,税金及 附加221.39万元,利润总额3868.43万元,利税总额4623.40万元,税后 净利润2901.3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722.0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97%,投资利税率40.60%,投资回报率25.48%,全部投资回收期5.42年,提供就业职位224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 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 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 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傩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各种瑰奇的文化竞相绽放共同组成演绎了美丽的中华文化。其中,神秘悠远的傩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人存在于世界上,必定会在心里有一些寄托心灵的崇拜,或是图腾,或是宗教等等。而傩文化也属于我国的一种精神崇拜,它是我国远古先民为了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而运用浪漫主义心性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正因为它的神秘原始并且极具原生态文化价值,所以它也就毋庸置疑地成了我国保护的对象。傩文化是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文化记忆,它的每一寸都暗藏古时的气息,它所记载的不仅是当时的文化概念,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在各方面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年复一年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神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而傩文化则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傩文化的传承必须依赖人们的口耳相传。如今的傩文化最突出的省份应当是江西。赣傩,不仅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而且江西还是傩文化重要输出地之一,国内一些著名的傩舞、傩戏,都与赣傩有一定的亲缘。傩文化包容了乡村祭祀仪式,民间信仰习俗,以及舞蹈、音乐、器乐、咒语、卜辞、面具等方面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空间,属于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所以,傩文化属于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非物质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