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题型(包括昆虫学和病理学):名词解释20%;判断题10%;选择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考试时间:2011年12月27日(10:00-12:00)考试地点:田103

名词解释:

1.病状和病征:①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称为病状。②病症:在林木病部病

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2.损伤(林木损伤):是由瞬间发生的机械作用所致,受害林木在外部形态表现受伤之前在生理上没

有发生明显的病理程序。

3.(真菌)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

4.吸器:植物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间隙延伸穿过细胞壁,在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吸器,吸收营养。(形

状不同)

5.带毒现象:受到侵染而不表现症状的植株,称为带毒者。(没找到,这是近似答案)P66

6.系统侵染:病原物自侵入点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维管束系统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

为系统侵染。P92

7.寄生性: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

8.侵染程序(病程):通过轻微伤口侵入。潜育期较长。菌体通过韧皮部组织先向下,再向上,增殖

到一定浓度时表现症状。

9.初侵染和再侵染:①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少数情况下是越夏)的

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②再侵染:初侵染完成后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进行的其他各次侵染(再侵染的来源是当年已发病的植株。再侵染的有无,因病原物的种类而异;发生的次数与潜育期的长短有关)。

10.病害流行: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11.隐症现象:有些植物在病毒侵染表现症状后,因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而出现症状消失的现象,称

为隐症。P66

12.局部侵染:大多数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范围限于侵入点附近,范围的大小因不同病害而有差

异,但总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现象称为局部侵染。P92

13.子囊壳:子囊果球形或瓶状,顶端有固定的孔口,子囊为单层壁,称为子囊壳。P29

14.侵染循环:指的是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P96

15.生理小种:若干个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生物型所组成的群体则称为生理小种或系。P106

16.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以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保

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P94

17.(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全寄生植物的叶退化成鳞片状,全身不含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根退化成吸器,深入寄主植物体内汲取水分和有机养分,它们不仅与寄主组织的导管相连,而且与寄主的筛管也相连。P67

18.(寄生性种子植物)半寄生: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有正常的绿色叶片或含叶绿素的茎,能进行光合

作用;但它们没有正常的跟,根已转变成特殊的吸根。吸根深入寄主植物的木质部,与寄主的导管相连接,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类,供自己光合作用之用。

19.菌丝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菌丝的集合体称菌丝体。P18

20.菌核:由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P19

21.闭囊壳:子囊果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称为闭囊壳。P29

22.子囊盘:子囊果呈开口的盘状和杯状,子囊与测丝平行排列形成子实层,称为子囊盘。

23.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寄生物以寄主体为获取营养物质的对象和生活场所,或多或

少都要对寄生产生某种不良影响或毒害作用,即所谓致病作用或毒性。P197

24.真菌生活史:是指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过程。P23

25.病原、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①引起林木生病的最直接因素叫做病原。②侵染性病害的病

原是生物,称为生物性病原。③引起病害的病原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称为非生物性病原。简答论述:

1.类菌质体在植物体内的存在部位?四环素族抗菌能否根治类菌质体病害?

类菌质体侵染植物后,主要在植物韧皮部的筛管和管胞细胞中繁殖,偶尔也出现在韧皮部的薄壁细胞中。类菌质体对四环素族抗菌素较敏感,即四环素族抗菌素对这类病害有一定疗效,能抑制和缓和病害的症状。四环素族抗菌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2.论述病原、寄主和环境三者之关系。

1933年林克的病害三角学说: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条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程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该学说解释了这三者的关系。

3.绘图说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研究侵染循环对防治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1)病原物从一个生长季节开

始侵染植物,使植物发病

后,病原物经历传播、越冬,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进

行新的侵染的过程。侵染循

环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侵染

程序、病原物的传播和越

冬。

2)与作业三的P103(为什么说了解侵染循环是科学进行病害防治的基础?)类似。

4.植物细菌性病害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进行简易诊断和防治?P60

1)①坏死、②腐烂、③枯萎、④畸形。

2)细菌病害的防治,应严格做好检疫工作,清除侵染来源,防止各种伤口产生,或施用抗菌素

进行治疗。对于青枯病等维管束病害,细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因此,需要选育抗病树种(品种)或选用抗病砧木嫁接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

5.桃缩叶病症状特点如何?病害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1)春桃树芽孢子萌发,直接从表皮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正在伸展的嫩叶。侵入叶肉组织中的菌丝

大量繁殖,分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寄主细胞异常分裂,使胞壁加厚叶肉栅状组织的细

胞作垂直方向分裂。该病一般不发生再侵染,偶尔发生再侵染,但危害不明显。

2)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春季桃芽膨大和展叶期,由于叶片幼嫩椅背感染,

如遇10~16℃冷凉潮湿的阴雨天气,往往促使该病流行;春季温暖干旱则发病较轻。

6.在南方的夏季,为什么易发生苗木茎腐病?应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1)苗木茎腐病的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生活和生存在适宜的条件下

自伤口侵入寄主危害。病害发生与寄主生长状态及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据在南京对银杏苗

木茎腐病的研究发现,夏季炎热,土壤温度升高,苗木茎基部受高温灼伤,给病菌侵入提供

了条件。且在南京地区可以根据每年梅雨期的早迟和长短以及7~8月的气温和降雨变化来预

测当年病害发生的迟早和严重程度。

2)防治措施:①使用有机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早木质化,提高抗病力;②夏季降低苗床

土表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

7.试论植物的抗病机制。

1)固有的抗病性:植物中固有的形态结构抗病性:角质层、木栓层、树皮皮层等。

2)植物中固有的化学抗病性:如酚类物质、生物碱、甲壳质酶、β-1,3 葡聚糖酶等。

3)诱发的抗病性:①诱发的结构抗病性:乳突、木质化、离层、木栓化等。②诱发的化学抗病

性:过敏性坏死反应、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和植物对毒素的降解作用等。

4)耐病和避病。

8.植物病毒的症状特点?内含体能否作为植物病毒病诊断的唯一依据?为什么?

1)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侵染的,但病毒很少进入种子,根尖和梢尖的组织也可能不带毒。发

病后一般表现为系统症状。无病征出现。

2)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叶片变色;畸形;生长停滞。

3)病毒病的诊断:症状观察;人工诱发试验。

4)病毒种类的确定:病毒的传染方式、寄主范围、血清反应、病毒粒体的形态、核酸类型、核

酸含量、核酸分子量,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其他一些理化特性(失毒温度、稀释限点、体外

保毒期)等。

9.典型锈菌生活史要经过哪几个阶段?产生几种孢子?若存在转主寄生现象,在防治上有何特点?

1)其生活史可分为五个阶段:性孢子器阶段、锈孢子器阶段、夏孢子堆阶段、冬孢子堆阶段、

担孢子阶段。

2)在生活史中依次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10.竹秆锈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

1)新发病植株一般在冬春季节可见明显椭圆形、长条形、不规则性,橙黄色,紧密结合在一起,

且不易分离的垫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堆。4~5月,垫状冬孢子堆吸雨水后卷曲脱落,夏孢

子堆即显露出来,初为灰色,后变为黄褐色。夏孢子飞散脱落后病都变黑,11~3月产生冬孢

子堆。病斑逐年扩展,以致最后包围秆部,严重发病植株竹秆基部发黑。

2)防治方法:合理砍伐;清除病竹;化学防治;在易感病区域种植毛竹、碧玉间黄金竹等抗竹

秆锈病的竹种。

11.真菌有哪几个亚门组成?简述真菌各亚门的主要特征。

1)真菌分类尚未形成公认的分类系统。以G.C.Ainsworth的《真菌辞典》(1971)为依据,根据

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孢子类型将真菌分为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

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2)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多核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内产生双鞭毛

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称为卵菌。

接合菌亚门:①营养体:菌丝繁茂,无隔,有的具假根,匍匐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

质。②无性生殖:产生孢囊孢子。③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子囊菌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膜,细胞一般是单核的;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

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子实体亦称子囊果。子囊果根据不同形态分为4种:闭囊壳、子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

担子菌亚门:产生担子和担子孢子;营养菌丝为双核菌丝;次生菌丝产生锁状联合。

半知菌亚门:有性阶段不明的真菌类群。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或不产生任何孢子。分生孢子

生于分生孢子梗上。

12.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可划分为几个时期?侵入途径有哪些?

1)接触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起到侵入以前的时间。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组织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间。

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起至寄主出现病害症状时止的时间。

发病期:症状出现,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2)侵入途径:①各种自然孔口,包括气孔、皮孔、水孔、蜜腺等;②植物体表的各种伤口;③

直接侵入。

13.简述植物症状的主要类型。

1)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称为

变色。

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

3)萎蔫或枯萎: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茎部维管束组织坏死,使水分输导受阻,地上部枝

叶出现萎垂的现象。如桉树青枯病,香石竹枯萎病。

4)畸形: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5)流脂或流胶:针阔叶树被害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如柑桔树脂病和桃(李)树流

胶病。

6)粉霉:植物病部表面生白色、黑色或其它颜色霉层或粉状物,是由病原真菌表生的菌丝体和

孢子形成的。如白粉病、煤污病等。

14.描述白粉病、煤污病症状特点。

1)白粉病的症状,最明显的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后期在白色粉

末层中产生初为淡黄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成黑色的小颗粒,即为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

——闭囊壳。除上述的病症外,叶片本身没有明显的变化,一般仅在着生白粉层处,稍褪色

呈淡黄色斑。未完全伸展的嫩叶、嫩梢受害时呈卷曲状,嫩梢甚至僵化枯死。嫩果(如苹果)被害常发生锈斑或凹陷。个别白粉病菌如棉毛单丝壳侵染橡树,除发生白粉病症外,有时还

刺激寄主局部肥大和产生丛枝。

2)煤污病在症状上虽然都在寄主被害部表面覆盖了一层煤烟状物,但二者仍有区别:煤炱菌的

发生常伴随着吸汁性害虫的发生而发生,黑色煤烟状的霉层附着在害虫的排泄物上;成点片

状,随后菌丝层变密增厚扩大合并成大的不定形的“煤烟层”,最终覆盖了叶的大部或全部。

干燥时这种煤烟层会开裂剥落,外观如纸片状。这在油茶、冬青等表面光滑的叶片上更易发

生。这类煤污病菌在有昆虫排泄物的地面杂草、甚至石块上都会长出煤污层。而小煤炱菌引

起的煤污病,在病部最初只形成小而圆、散生的霉斑,扩展较慢,煤烟层不如前者浓密,颜

色也谈些,不易开裂剥落。在自然界,由煤炱菌引起的煤污病更为常见,危害性也更大。15.简述植物流行性病害的概念及病害流行必需的条件。

1)林木病害的流行: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称为病害流行。

2)病害流行的条件:①病原因素:必须有大量的毒性强的病原物的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

主体上。对环境有广泛适应力。②植物因素:易于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而集中地存在是病害

流行的必要条件。栽培管理不善,环境条件恶化,使植物抗病性下降,也可以引起病害的流

行。③环境因素: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强烈削弱寄主植物抗

病力,或非常有利于病原物积累和侵染活动的环境条件, 都是诱使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16.什么叫侵染性病害?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不能

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理病害。

2)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植物病害的原因

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菌。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17.何谓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几种?

1)无性繁殖:以营养繁殖为特征,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

性孢子。

2)无性孢子的类型:①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萌发时,原生质割裂成许多小块,形成带着鞭毛

能游动的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②孢囊孢子:孢子囊内产生的单胞的内生孢子。部分鞭

毛菌和接合菌的无性孢子。③分生孢子:子囊菌和半知菌的无性孢子。④厚垣孢子:菌丝中

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

18.何谓有性繁殖?常见的有性孢子油哪几种?真菌有性繁殖经历哪几个过程?

1)以两性细胞的结合,细胞核的结合为特征。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

一次。多在生长后期。

2)有性孢子的类型:①休眠孢子囊: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具厚壁。萌

发时产生游动孢子。②卵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2N。卵菌的有性孢子。③接合孢

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接合菌的有性孢子。④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形配子囊结合,发育成

子囊,子囊中形成的孢子叫子囊孢子,一般为8个。子囊菌的有性孢子。⑤担孢子:由双核

菌丝上产生的担子上形成的外生孢子。一般为4个。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19.何谓转主寄生现象和单主寄生现象?

整个生活史是在同一寄主上渡过其寄生过程的称为单主寄生

寄生植物需要二种或多种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称为转主寄生。

20.何谓活养生物、半活养生物、死养生物?

1)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中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当组织死亡后,

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如病毒、类菌原体、锈菌、白粉菌等。

2)半活养生物:象活养生物一样,侵入活组织并在其中吸取营养。但在组织死后并不随之死亡,

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营腐生生活。如外子囊菌。

3)死养生物:寄生物在进入活组织之前先杀死细胞,然后进入并吸取营养,营腐生生活。

21.病原物越冬的场所主要有哪些?

1)有病寄主:感病寄主是树木病害最重要的越冬场所。

2)病植物残体:包括因病而枯死的枯立木、倒木、枯枝、落叶等。

3)土壤:植物地上部分有病的带菌残体混入土壤中后,虽然其中的病菌保存率不很高,带有此

类残体的土壤仍有可能称为初侵染的来源。

4)种用材料:种子和块茎、球茎、插穗、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可能带有不同的病原物,它们也

可能成为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22.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

无伤表皮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其他侵入途径。

23.试述松材线虫病的病状特点和侵染循环。

症状特点: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分针叶变为淡褐色,萎蔫,可见到甲虫蛀屑;最后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树整株枯死,此时树体一般有多种次生性的害虫栖居。

24.林木炭疽病的症状特点。

炭疽病的症状特点:炭疽病虽然发生于许多树种,危害多个部位,它们的症状也有某些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梢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一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粘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是诊断炭疽病的标志。

25.何谓损伤?病害和损伤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林木损伤:是由瞬间发生的机械作用所致,受害林木在外部形态表现受伤之前在生理上没有

发生明显的病理程序。

2)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

产生一些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就被

称作为林木病害。林木损伤和林木病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都可以引

起林木损伤,例如林木受风折、雷击,或受动物、昆虫咬伤等。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 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 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 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发展时期(1979 ~ 1997)辉煌岁月。 调整时期(1997 ~现在) 1997年国家教育部对我国本科专业做了压缩和调整,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第一章林木病害基本概念 第1节林木病害的定义 1. 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概念,需注意两个要点: 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课程组模板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 课程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课程组 6月

实验注意事项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纪律, 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二、每次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的内容, 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三、实验时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操作 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和观察。 四、爱护实验仪器, 节约使用实验用具和材料, 如有损坏和故障, 务必报告指导教师, 凡无故损坏仪器设备者应予赔偿。 五、实验完毕时, 请将仪器放回原处, 擦净桌面, 收拾整齐。按作 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方可离开实验室。离开实验室前注意关门、窗、水、灯等, 并用肥皂洗手。 六、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过程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 组成, 实验成绩将带入期末总成绩。 七、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实验材料应写好标签, 注明实验内 容、日期和试验人员姓名, 以防混淆或丢失。 八、学生应准备绘图纸、报告纸、HB和2H的绘图铅笔、直 尺、小刀和橡皮等绘图用具。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南 林木病理学实验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深化理解、实验应证、增强感性认识和衔接补充,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对学好林木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理学实验的目的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关学科知识为基础, 追溯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认识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病害实验及研究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林木病理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预习实验指导, 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 复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重难点; 认真、客观、正确地、观察、记录实验内容和显微绘图,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的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满分:5 分 2.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满分:5 分 3. 植原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 腐烂、坏死 B. 肿瘤、腐朽 C. 斑点、烂皮 D. 丛枝黄化 满分:5 分 4. 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 欧氏杆菌属

B. 棒状杆菌属 C. 野杆菌属 D. 微单胞杆菌属 满分:5 分 5. 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 A. 硫磺 B. 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 钙离子 满分:5 分 6.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满分:5 分 7.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 降水 B. 雨水溅散 C. 气流 D. 介体昆虫 满分:5 分

8.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满分:5 分 9.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满分:5 分 10. 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冬孢子 B. 粉孢子 C. 分生孢子 D. 游动孢子 满分:5 分 11.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 静孢子、卵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 分生孢子、卵孢子

D. 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满分:5 分 12. 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 昆虫 B. 鸟类 C. 人为 D. 风 满分:5 分 13. 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 A. 植物病毒 B. 腐霉菌 C. 病原细菌 D. 立枯丝核菌 满分:5 分 14.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满分:5 分 15. ()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 A. 真菌

林木病理学复习总结-8页

1.侵染循环:病原物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侵染植物,使植物发病后,病原物经历传播、越冬,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进行新的侵染的过程。 2.林木病害:由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引起林木生理机能、解剖结构和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改变,使它的生长、发育或生存受到影响,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过程。 3.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威协的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4.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然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就叫潜伏侵染。 5.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少数情况下是越夏)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 6.寄生性植物: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以寄生方式生存,这类植物称为寄生性植物。7.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8.颉抗作用: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微生物的存在和发展的现象叫颉抗作用。 9.重寄生: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生物寄生的现象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生物寄生的现象。 10.交互保护作用:当植物病毒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株系感染植物时,植物在感染一个株系后就可不再感染另一个株系。 11. 植物病害:如果有害生物或不良的外界条件对植物的影响程度超过了植物所能忍耐的限度,植物就不能正常地进行生理活动,局部或整体的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12. 抗病性:寄主植物抵御病原物的侵染以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害的能力,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13. 植物保卫素:植物收到病原物侵染或收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14. 单年流行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并造成流行为害的病害。 15. 植物检疫:国家以法律手段与行政措施控制某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播,它是整个植物保护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16. 林木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又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17. 传染性病害:有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植物病害 18. 缺素症:指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19. 植物毒素:指在很低浓度下即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20. 抗生:指一种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的现象。 21. 多型现象: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孢子的现象。 22. 原核生物: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植物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 23.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营养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24.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称为病状。 25. 线虫生活史:线虫从卵开始到又产生卵的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虫态,幼虫又分为四个龄期。 26. 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和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称为专化型。 27.非持久性病毒:获毒、传毒、持毒时间短病毒往往只能停留在口针处,无循环期。 28.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 29.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所形成的结构。

森林病理学复习要点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1、病原:引起森林植物发病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一个因素才是病原。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植物病害三角关系: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病植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3、症状:利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能够看到的植物非正常表现。包括1)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2)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 1、营养:1)缺氮:植株矮小,黄化2)缺磷:叶片发紫、发红—松苗紫化病3)缺钾:叶缘叶尖黄化—海桐缺钾性黄化4)缺铁:嫩叶黄化,老叶绿色—樟树缺铁性黄化5)缺硼:抽梢粗短,芽肥大6)缺锰:叶表面坏死小点7)缺镁:叶肉黄化,叶脉绿色 2、温度:1)高温:破肚子病、果实灼伤、地表烫伤2)低温冻害(狭叶十大功劳)3)水分4)有毒物质5)盐害

3、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的一类生物。真菌的营养体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营养方式是异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 4、真菌的营养体的多为丝状(除酵母菌外),叫菌丝(hypha)。菌丝的集合体叫菌丝体。低等的真菌菌丝无隔膜,高等的有隔膜。 菌丝的主要功能——吸收营养(靠菌丝内部高的渗透压吸收营养)。 菌丝细胞的全能性——只要有一个细胞,就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菌株。菌丝的变态——菌核、菌索、子座。 1)菌核: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2)菌索: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还有扩展的功能。3)子座: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主组织。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5、真菌的无性生殖: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真菌产生的厚壁孢子,抗不良环境的作用等)。真菌的无性生殖没有通过性的配合;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生殖非常发达,一年往往产生多次,在病害流行中有重要作用。 6、真菌生活史:孢子—菌丝,无性多次,有性一次。 7、真菌的生理和生态:营养、水分、PH值、温度、光照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 球状 B: 螺旋状 C: 杆状 D: 多细胞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 安全可行性 B: 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 D: 应用杀菌剂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袁孝权 学号:20080101 学院:林学院 专业年级:2008级林学2班 指导老师:王慧敏

1.实习目的与意义: 1)、了解和掌握各种所见林木病害的特征,熟识其防治的方法; 2)、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以及病害的种类、分布、发生状况;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4)、掌握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内容,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实习内容与方法: 1)、攸县林科所的实习林木病害,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线路调查为主。 2)、林科大校园内的实习林木病害,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线路调查为主。 3.实习结果与分析: 表一:攸县林科所林木病害一览表

②.部分重要或者严重的病害描述 此次攸县林科所的病害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现就梨轮纹病、大斑炭疽病、冬青煤烟病、黄栌白粉病、月季黑斑病、桃缩叶病举例分析。具体病害情况原因,现象及图例如下: 1、梨轮纹病:梨轮纹病菌主要为害果实、叶片。果实染病,于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发生水渍状、褐色、近圆形的小斑点,迅速向四周扩展,形成深褐与浅褐色相间的轮纹型病斑,病斑不凹陷,呈软腐状,后期于病部散生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果很快腐烂,可流出茶色汁液,但仍保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僵果。轮纹病菌是一种真菌,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门有性阶段为属于子囊菌门;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门,在自然情况下很少见到,梨轮纹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是同一种,可以互相侵染。

2、大斑炭疽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略隆起,深褐色,病健分界明显,边缘与健康区之间有一圈晕黄。病斑上生有轮纹状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实体的分生孢子盘。发病重的一叶上常有多个病斑,致叶片黄枯,为害重。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的灰色炭疽菌,分生孢子盘近圆形,初埋生于表皮下,黑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孢子两端各具1油滴。 3、冬青煤烟病:煤污病也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 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孢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除生物体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3.侵染性病原:指以植物为趋势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物,主要包括菌物,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 4.病变:植物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5.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6.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病症的总称。 8.腐生:是指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的生活方式。 9.寄生:是指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 10.共生:指植物与微生物形成共生体,二者均可从中得益的关系。 1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能产生孢子的生物。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 12.营养体:菌物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 13.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菌丝体指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团。 14.菌丝组织:有些菌物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对菌物的繁殖,对于环境的抗性有重要作用。 15.菌物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菌物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16.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7.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18.菌物的生活史:是指菌物熊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也可叫做菌物的发育循环。 19.单主寄生:在一种寄主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20.转主寄生: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21.病毒:由核算、蛋白质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二、填空 1.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病原分为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原: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毒物。 4.寄主分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 5.植物病害三要素:寄主、病源、环境条件。四面体学说增加了时间(人类活动)。 6.菌物的营养方式:寄生、腐生、共生。 7.菌物对人类有益的作用:分解者、菌根、有害生物的寄生菌、食品化工发酵、食品药用。 8.菌物对人类有害的作用:引起人畜病害、使食品纺织品皮革等发霉、毒蘑菇、植物病原菌。 9.常见的菌丝变态类型:吸器、附着胞、附着核、假根、菌环、菌网。 10.无性孢子常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 11.有性孢子常见的有:休眠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 12.将主要的植物病原菌分为五个属:棒杆菌属、假单细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13.病毒病害症状:变色、坏死、畸形、内含体。

林木病理复习指南

《林木病理学》复习指南(举例,不是试题) 1.名词解释(20分)——总论1-6章中的黑体字 如:症状、子实体、子座、侵染循环等 2.填空题(10分) 如:真菌无性孢子有:12345病害侵染程序被分为四个阶段:1234 3.选择题(5分) 如:影响病菌侵入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 4.判断题:(5分) 如: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就一定会发生。() 5.简答题(10分) 如:10种病害的病原: 板栗白粉病(真菌子囊菌); 油茶煤污病(真菌子囊菌); 杨树锈病(真菌-锈菌); 冠瘿病(细菌); 木材腐朽(真菌-担子菌); 紫纹羽病;白纹羽病; 枣疯病等(植原体); 松材线虫病; 杨树黑斑病;杨水疱溃疡病等 ?如: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1)受病组织水渍状; (2)透射光下,病斑透光; (3)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菌脓。 6.总论问答题(10分) 如:为什么说人类活动促进了病害流行? 答:人类活动对病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引进新病原或传播病原;2)大面积栽培单一品种;3)有时栽培高产但感病的品种;4)栽培管理技术落后;5)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7.各论问答题(20分) 例:简述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答:症状类型:1)种芽霉烂型;2)茎叶腐烂型;3)猝倒型;4)立枯型病原类型: 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1)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复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 2)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丝核菌(Rhizoctonia sp.),腐霉菌(Pythium debaryanum)等。 防治措施:1)选好圃地;2)“消毒”土壤;3)合理施肥;4)细致整地;5)及时播种;6)药剂防治;7)幼苗发病及时处理。 重要病害_ 苗木猝倒病; 杉木炭疽病;杉木黄化病; 松材线虫病;国外松衰退病; 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叶锈病; 油茶炭疽病;毛竹基腐病;枣疯病; 泡桐丛枝病. 8.综合分析题(20分) 简述在林业生产各阶段(如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与病害防治有关的营林技术措施。(10分) 答:(一)、育苗防病措施 1.苗圃地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远离同种大树; 2.轮作——调节地力,“饿死病原”; 3.土壤消毒——杀死或抑制病原的生存; 4.注意圃地的卫生。 (二)、造林防病措施 1.适地适树; 2.壮苗造林; 3.合理混交; 4.按规格整地。 (三)、林分抚育防病措施 1.合理密度——透光、通风、扩大营养面积; 2.防止机械损伤——避免伤口产生; 3.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保持林地卫生; 4.采伐年龄要合理——避免腐朽出现。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病理学考试重点

1林木病害:由病原引起的经过一个病理,造成的一种结果(经济损失)的这种过程。 2.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病原诱因生产活动。 3.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传染蔓延。3在病部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联系区别:A联系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为侵染性病原物的侵染开辟了道路。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寄主对侵染性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区别: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侵染病害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分布有一定规律。侵染性病害检有病原生物。 4 病植物的病理变化:生理病变是基础。组织病变是过程,形态病变是结果。二1.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2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3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类型:1变色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 3萎焉或枯萎 4 畸形 5流脂或流腋 6 粉露 7 寄生性种子植物 8立木和木材腐朽 1-5是以病状明显的病害, 6-8是以病征明显的病害。 三 1,真菌:是一群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的生物。

2 真菌的特征:a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立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维管束组织,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属原核生物。a营养方式属异养性,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作用的色素。a典型的繁殖方式为产生两种类型的孢子。 3.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4.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别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亘孢子。 有性繁殖特点:一年只发生一次,数量少,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后期,细胞壁厚,寿命长,具休眠期,耐不良环境能力强,可越冬,有助于成为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无性繁殖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细胞壁薄,无休眠期,抗逆性差,传播快,蔓延,危害植物。 5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开始萌发,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真菌分类: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8个) 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无担孢子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教学大纲】《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林木病理学 (英文):Forest Pathology 课程编号:14351035 课程学分:3.0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林木病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林木生态系中乔、灌木树种发病的原因、症状,生态环境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林木病害防治的理论。除林木外,林木苗圃、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木及一些主要经济林的病害, 以及林木主要产品——木材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和防治措施也属于林木病理学的研究范畴。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绪论、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林木病害的病原、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林木病害防治等。各论部分——林木种子和苗木病害、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林木枝干病害、林木根部病害、立木和木材腐朽、果树病害等。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特点,病原、林木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具体任务有: 1、了解林木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历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理解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侵染性及非侵染性病原。

3、理解菌物、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以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 4、理解病害的病程、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和预测方法。 5、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机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6、掌握林木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从不同种生物感病的例子引出林木病害,通过图片展示国际上典型的林木病害,使学生对林木病害有直观概念并了解林木病害的危害性。了解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的重要性;林木病理学内容、任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作业与思考题 1)林木病害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2)简述世界和中国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历史。 3)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4)简述林木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林木病害的现象、本质及定义; 林木病害发生的特点、发生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在林木病害诊断上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模拟题

名词解释 1xx病理学: 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xx病害: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 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 发病xx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 在xx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

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 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 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 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 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 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 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