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柳宗元《江雪》诗歌鉴赏

最新柳宗元《江雪》诗歌鉴赏

最新柳宗元《江雪》诗歌鉴赏
最新柳宗元《江雪》诗歌鉴赏

柳宗元《江雪》诗歌鉴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

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江雪》赏析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

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江雪 赏析 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江雪》中的情境在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江雪》中所刻画的情景和意境,并从其中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英译文为模板,对其在静态和动态翻译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文章还对“独钓寒江雪”的理解作了详细分析,对本诗的“诗眼”——“钓”字应当如何翻译作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江雪》;情景;静态;动态;独钓寒江雪。 I.背景与寓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江雪》仅二十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一幅冷气透骨、意境开阔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瑟荒寂的气氛,给人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粗一看,这首诗似乎是感叹人民群众的劳苦凄凉——大雪纷飞冰冷天气还要外出钓鱼以养家糊口。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作者作诗当时的背景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发起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但新政权只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江雪》就是在当时生活环境恶劣、政治气候险恶的背景下创作的。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天地的寥廓,烘托出天气的寒冷。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点落在一叶扁舟和一个老渔翁上。用“孤”和“独”来形容渔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垂钓。在写法上,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涌动而充满向往的。目前,学术界对《江雪》的意境也作了深入探讨,存在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吴小如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诗人的主观意图是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第二种是“佛禅说”。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陈琼光也认为,渔翁此时“钓”得的是情味,“钓”得的是禅趣。第三种与政治有关。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分析到,前二句“……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的是永贞革新的败北、同志的流放,并不是对实地景色、生活现状的描写。第四种是林兴宅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柳宗元曾写过“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的诗句,可见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渔翁自喻的。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

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suō lì屁眼儿黑 【诗文解释】 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

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作品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

柳宗元江雪的手法别解

柳宗元江雪的手法别解 手法奇绝,寄托深远-柳宗元 《江雪》别解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顺宗永贞元年, 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 致 使革新失败。 因此, 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 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于是,他 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诗。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是它具有高 超的艺术。仅仅二十字,便勾勒出一幅精彩绝伦的图画,作者复杂曲折的思想感 情深深包含其中,的确堪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外。”(宋·梅尧臣)但是,这首诗是不符合生活真实的。试看:千山万径,白雪 茫茫,飞鸟绝迹,行人无踪;如此天寒地冻,令人望之而心惊,哪里还有什么垂 钓的渔翁呢?青壮年恐怕都不耐其寒,何况还是一个“翁”。虽然,南方的江水 冬天不结冰,但在这种情况下,照样会“冻的个寒江上鱼沉雁杳”。(明·王磐) 况且,以打渔为生的人,最讲究捕鱼的季节性,冬天鱼不好动(在摄氏零度时呈 休眠状态), 其腹不饥, 懒于进食(南方的鱼性如此), 根本就不是垂钓的好机会, 在冰封雪压的时候,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这首诗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却符 合艺术的真实。诗歌 是文学 作品 ,允许艺术创造,决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用典型化的方法, 把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 拼在一起, 创造出完整的诗的意境, 以寄寓作者的思想。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 ,在作画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创作出一幅含意深刻的《雪中芭蕉图》(原 名《袁安卧雪图》),但其拼凑痕迹明明白白,一见便知。而柳宗元这首《江雪》 诗,却是巧夺天工,照样是拼凑,却不露丝毫痕迹。那么,诗人又是怎样拼凑的

柳宗元《江雪》高考诗歌鉴赏

柳宗元《江雪》鉴赏 古诗鉴赏 0125 1314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

唐诗江雪柳宗元

唐诗江雪柳宗元 《江雪》这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在冰天雪地的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 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 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 江雪柳宗元 ,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 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翻译 】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1/8

唐顺宗永贞元年, 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 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 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 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 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他就借描写山水 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 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 诗。 【赏析】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 树木茂密, 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 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 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 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 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 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 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 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 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 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 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 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 他改任柳州刺史, 地虽更为僻远, 但有了实权, 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 兴利除弊, 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 贞不屈的精神。 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 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 心世界的形象表现。 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 也透露出 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 意境高洁。 绝、 灭、 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 入声字短促, 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 (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 字子厚, 汉族, 河东 (现在山西芮城、 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2/8

柳宗元写江雪的背景

柳宗元写江雪的背景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柳宗元《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

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suō lì屁眼儿黑 诗文解释: 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

小学生古诗《江雪》教学案例教学背景 搭建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桥梁,巧妙点拨。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字词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积累、辨识字词诗句的积极性。从而顺利跨越诗文障碍,使先入为主的记忆为正确无误。 领会诗作意境与创作背景的关联,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淀,诱发情感的共鸣,激发表达的欲望。使学生在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的同时,既开启了想象的闸门,又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人物,延展主题。尝试把诗人感性而又真实的展现给学生,把同主题的诗文潜移默化的渡入学生的脑海。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生利用 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初窥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力求使课堂教学走向“意犹未尽”的境界。 教材简析 辽阔深远的雪景,清高孤傲的隐者,禅韵绝妙的意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 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看到了一个忘却俗

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毅然独钓寒江的渔翁,感受到诗人为实现某一目标所承载着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着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那种孤傲狷介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个性。 目标预设 1、正确背诵诗文,注意“径”、“踪”、“蓑笠”、“翁”字的读音;正确默写诗文,把握“孤”、”蓑笠”、“钓”字的字形。 2、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积累写雪景的词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孤傲不屈的品质。 4、收集同主题以及同作者的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拓展古诗阅读的范围。 重点 1、背诵、默写诗文。 2、字词所创设的凄清高远的意境 难点 1、感受诗人孤傲不屈的品质。 设计理念 1、搭建教学与能力考察的桥梁,打破古诗掌握的音似意去远,似懂非懂的小和尚念经式的熟读成诵,摹写面目全

柳宗元诗《江雪》意境赏析

柳宗元诗《江雪》意境赏析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意境赏析: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柳宗元《江雪》的意境 中国的语文教学完全忽视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强迫学生记忆各种注解,生吞活剥地学习,使得语文课程枯燥干瘪,尤其是诗词的翻译,简直毫无趣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雪》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雪 体裁:诗 题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名字:柳宗元 年代:唐代 描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翻译: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绝迹;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原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人仅仅用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向读者展示了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而这一切实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在走下坡路的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使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首先,“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倒反而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遥远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突出。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

古诗《江雪》

古诗《江雪》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指生朗读。 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学生交流。 说 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

江雪柳宗元翻译

江雪柳宗元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是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永州的时候所创作的,《》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

古诗文《江雪》赏析

古诗文《江雪》赏析 江雪 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6.孤:孤零零。7.】 舟:小船。8.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9.独:独自。10。钓:钓鱼。 江雪英文翻译 江雪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