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简析_以A股公司债为例_麦根华

我国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简析_以A股公司债为例_麦根华

我国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简析_以A股公司债为例_麦根华
我国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简析_以A股公司债为例_麦根华

13

我国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简析

——以A 股公司债为例

麦根华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外信用利差相关理论和信用利差的基本构成,并整理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部分A 股沪深上市公司债的信用利差;同时梳理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的相关分析和理论,并将我国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此时期进行经济周期的划分。将代表经济周期的相关宏观指标的走势与同期的信用利差的变动趋势进行对比实证分析,以验证在我国经济制度及国情环境下,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关键词:信用利差 经济周期 公司债

1、信用利差理论概述

信用利差是用以向信用债投资者补偿基础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国外通常的计算方法是用信用债收益率减去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

信用利差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Fisher (1959)对信用风险升水决定因素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之后Beaver 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于1966 年首次验证了公司财务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违约信息。此后,Black & Scholes 提出了期权定价的经典公式,Merton 又将这个期权定价公式引入了债券信用风险定价中,被称

为“结构模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0 年以后

发展的“分解模型”逐渐成为美国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研究领域的

前沿,代表人物有Edwin J. Elton(2001)、Driessen(2003)、

Amato(2003)、Phihpov(2004)等。该模型认为影响企业信用

利差的主要因素来自违约风险因素、税收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

以及其他系统性因素等。但是由于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国外的研究也尚未找到一个通用的模型来解释信用利差变化。

尽管国内外信用利差理论模型仍无法非常精确地分解信用

利差并解释其成因,但并不妨碍我们把信用利差简单分为风险溢

价、预期损失、流动性溢价和税收利差等几个部分,以便分别研

究可能影响这些部分的主要因素(见下图

1)。

图1 信用利差简单模型 2、经济周期理论概述及划分 2.1 经济周期相关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经济分析中,经济周期常被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时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以及峰和谷两个转折点。

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大概特征如下: 图2 经济周期模型 (1)繁荣 在繁荣阶段,投资需求上涨,引起货币信贷增加,生产、就业增加,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增长。企业处于扩张阶段,逐步扩张至波峰。 (2)衰退 按照美国的标准,当经济中总产出、收入和就业连续6个月到一年的明显下降,经济中很多部门出现普遍收缩,则这种经济下降称为衰退。更严重的持续的经济低迷称为萧条。 (3)萧条 经济周期接近低谷的部分属于萧条阶段。其特点是:高失业率,居民消费水平降低,存在大量闲置的企业生产能力,存货积压严重,利润很低甚至亏损,企业不愿再追加新投资。许多银行和工商企业由于周转不灵纷纷宣告破产。

(4)复苏

当经济周期处于最低点时复苏,也就意味着复苏阶段的开始。促使复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大批机器经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订单增加;就业率逐步上升,收入和消费支出不断增加,随着生产销售的增加,企业利润也不断增加,企业对投资前景持乐观态度。

2.2 我国经济周期划分及表现

按上文的经济周期划分方法,梳理我国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工业增加值增速和CPI 同比增速两个指标,将经济活动共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阶段。 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经济衰退时期。2008年3季度

开始,随着雷曼 、兄弟倒闭,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

断进入高潮,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呈现快速回落的态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迅速从6月份的16%下降至11月份的5. 4%,CPI 同比增速则从6月份的7. 1%—路下行至2。4%,这一阶段为我国经济的大幅衰退时期。 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为我国经济缓慢复苏时期。2008年9月,我国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到12月时,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指标来看,政策效果开始有所显现,经

济呈现一定的企稳迹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7%,不仅结束了之前的大幅回落态势,而且较11月回升0.3%。随后直至

2009年7月间,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回升的态势,但震荡较大,回

14 升基础不稳。在此期间,国内物价水平仍在进一步走低,7月CPI 同比增速为-1.8%。总体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探底回升,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为经济繁荣时期。2009年8月以后,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国内信贷同比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等多项指标均大幅上升,出口需求也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回升势头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2009年11月时达到峰值19.2%,基本持平于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此后直至2010年5月除春节期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外,一直维持在16. 5%以上。CPI 同比降幅亦在8月开始缩窄,较7月回升0. 6%至-1. 2%,环比则转负为正,随后一路上升,到2010年5月时,CPI 重新站上3%,达3. 1%。总的来看,这一阶段,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物价水平增速逐渐转负为正并重新站上3%,经济处于繁荣阶段。

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为经济萧条时期。2010年6月以后,国内PMI、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等多项指标显示经济增长的速度幵始较之前的高位有所回落,直至2011年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13%至15%之间波动。由于前期货币的大量投放和信贷的快速扩张,我国物价水平自2010年5月重新站上3%以后一路上升,至2011年7月达到峰值6. 45%。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呈现萧条迹象。

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为经济衰退时期。2011年8月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显著放缓。通胀水平也开始逐步下降。到2010年10月时,受通胀应力不断加大和房价不断攀升的影响,央行迅速加大调控力度, 至2011年7月十个月内,连续加息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次,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也不断加大,限购、差别化信贷等措施不断出台。2015年开始录得的经济数据纷纷下滑,存在资金外流、制造业不振以及低端落后产能倒闭、房地产业市场分化及三四线城市房价下滑、外资撤离等4大负面因素,经济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受国内政策调控以及海外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不断放缓,物价水平逐渐回落,经济陷入衰退。

时间段

经济周期阶段 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 经济衰退时期 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 经济复苏时期 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 经济繁荣时期 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

经济萧条时期

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 经济衰退时期

图3 我国2008年2月-2015年12月经济周期各阶段划分结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3.1 相关影响因素及理论分析 (一)违约风险及其预期

与违约风险相关的因素既影响预期违约损失,也影响风险溢价。其中前者主要是通过评级差异体现,后者主要是由投资者对违约风险预期的变化所决定。当经济处于复苏或繁荣阶段,企业投资及生产增加,市场需求逐步提升,就业上升,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好转,债券违约的风险下降,评级向好,一般情况下,信用利差应该温和下行。

(二)流动性风险溢价 在信用利差理论中,流动性风险溢价是指信用债券的流动性相对弱于国债而产生的溢价。对于单只债券来说,其发行规模、持有人结构、换手率、债券的年龄(包括新券还是老券)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溢价大小。

在经济复苏及繁荣时期,市场景气度上升,二级市场交投活跃,换手率上升,在发行规模、持有人结构以及债券年限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复苏及景气阶段的债券换手率更高,流动性更好,因此有利于拉低信用利差。

(三)杠杆操作的便利性

在我国,对信用债进行杠杆操作相对比较容易也很常见,当信用债收益率与资金利率之间的息差空间较大、资金面比较稳定、质押回购较为便利时,投资者加大杠杆配置信用债的力度就会加强,反之如果去杠杆,需求也会以很快的速度降低。杠杆投资模式是把双刃剑,实际上放大了市场需求以及信用债收益率和利差的波动。当机构加杠杆时,信用债收益率会加速下行,推动信用利差收窄,而当机构去杠杆时,信用债收益率则容易飙升,使得信用利差大幅走扩。

一般而言,经济萧条及衰退时期,同时伴随了去杠杆的过程,将推动信用利差走高。

(四)信用债供给压力

信用债供给量主要是由企业融资意愿以及债券与其他融资工具的比较决定的。其中融资意愿来自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再融资需求两个方面。与其他融资工具的比较主要是看企业有哪些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以及债券与其他渠道相比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国内,由于信用债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债券审批政策和发行品种创新也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潜在供给量才是影响供需关系和信用利差的本质因素,实际发行量已经是经过需求检验过后的结果。

信用债供给量的波动也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加强债市的熊市或牛市走向,当经济景气时,投资者偏向股权类投资,同时信用债供给量有所上升,这一定程度引起信用利差扩大。

3.2 基于理论分析的假设

综上所述,考虑到经济景气时,信用债违约预期下降、流动性提升、杠杆操作的意愿上升等因素,经济处于复苏或繁荣阶段,信用利差将有所走低;反之,在经济萧条及衰退阶段,信用利差将走扩。

4、经济周期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信用利差的计算 本文为简化计算,拟采用公司债发行的票面利率减去同期的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的利差作为新信用利差。即公司债信用利差=公司债发行票面利率-同期的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

4.2 数据的说明及样本

第一步,获得信用利差数据。通过wind 金融数据,笔者获得自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沪深A 股的上市公司债发行数据,以发行期限为5年期、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 的公司债为例,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个别数据样本,共获得44只样本(见表1):

表1 发行期为5年AAA 级公司债信用利差

证券 代码 证券 简称 上市 日期 票面利率 (发行时) 5年期国 债收益率 信用 利差 122065.SH 11上港01 2011-4-8 4.69 3.561 1.13 122068.SH 11海螺01 2011-6-15 5.08 3.6406 1.44 122079.SH 11上港02 2011-7-15 5.05 3.6406 1.41 112032.SZ 11柳工01 2011-8-26 5.4 3.87

1.53

122116.SH 11华锐02 2012-1-18 6.2 3.0686 3.13 122115.SH 11华锐01 2012-1-18 6 3.0686 2.93 112055.SZ 11徐工01 2012-1-19

5.38

3.0425 2.34

15

122114.SH 11一重债 2012-1-19 5.14 3.0425

2.10

112065.SZ 12

柳工债

2012-4-26 5.2

3.1538 2.05 112078.SZ 12太钢01 2012-5-15 5.2 2.8066 2.39 112079.SZ 12长安债 2012-6-1 5.3 2.8093 2.49 122149.SH 12石化01 2012-6-13

4.26 3.0053 1.25 122151.SH 12国电01 2012-7-9 4.35 2.809 1.54 122166.SH 12国电04 2012-8-13 4.35 2.9951 1.35 122167.SH 12兖煤01 2012-8-15 4.2 3.0834 1.12 122173.SH 12中交01 2012-9-20 4.4 3.2893 1.11 112106.SZ 12太钢03 2012-9-21

5.1 3.2801 1.82 122184.SH 12一重01 2012-10-18 5.1 3.2726 1.83 122202.SH 12海螺01 2012-12-4 4.89 3.2882 1.60 122209.SH 12中油01 2012-12-4 4.55 3.2882 1.26 112124.SZ 11徐工02 2012-12-25 4.89 3.301 1.59 112138.SZ 12苏宁01 2013-1-24 5.2 3.246 1.95 122217.SH 12渝水务 2013-3-1 5.12 3.3321 1.79 122224.SH 12电气02 2013-3-18 4.9 3.3288 1.57 122231.SH 12上电债 2013-3-19 4.55 3.331 1.22 122242.SH 12广汽01 2013-4-9 4.89 3.2455 1.64 122239.SH 13中油01 2013-4-15 4.47 3.2478 1.22 122251.SH 13南车01 2013-5-7 4.7 3.1419 1.56 11216

6.SZ 12河钢02 2013-5-9 5.16 3.1584 2.00 122268.SH 12国航02 2013-9-5 5.15 3.9773 1.17 122273.SH 13鲁金01 2013-9-17 5.16 3.9947 1.17 122278.SH 13华域02 2013-12-18 5.72 4.46

1.26

122271.SH 12兖煤03 2014-3-31 5.92 4.2019 1.72 122287.SH 13国投01 2014-4-30 5.89 4.0795 1.81 122305.SH 14鲁高速 2014-8-11 5.84 4.0373 1.80 122352.SH 12广汽03 2015-3-4 4.7 3.2322 1.47 122284.SH 13鲁金02 2015-5-4 4.8 3.26

1.54

112252.SZ 15鄂能01 2015-8-12 4.25 3.227 1.02 122425.SH 15际华01 2015-9-15 3.6 3.1571 0.44 122493.SH 14国电03 2015-11-6 3.87 2.9382 0.93 112285.SZ 15万科01 2015-11-9 3.5 3.0071 0.49 136040.SH 15石化02 2015-12-11

3.7

2.8157 0.88

136053.SH 15南航01 2015-12-14 3.63 2.8297 0.80

第二步,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发行期限为10年期、发行时主体评级为AAA的公司债为例,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个别数据样本,共获得30只样本(见表2):

表2 发行期为10年AAA 级公司债信用利差 证券 代码 证券 简称 上市 日期 票面利率 (发行时) 10年期国 债收益率 信用 利差 122008.SH 08华能G1 200805 5.2 4.2273 0.97 122015.SH 09长电债 200908 4.78 3.5543 1.23 122019.SH 09中交G2 200909 5.2 3.6101 1.59 122017.SH 09大唐债 200909 5 3.6359 1.36 122046.SH 10中铁G2 201003 4.88 3.4480 1.43 122052.SH 10石化02 201006 4.05 3.3294 0.72 122054.SH 10中铁G3 201011 4.34 3.7349 0.61 122066.SH 11大唐01 201104 5.25 3.8652 1.38 122072.SH 11大连港 201106

5.3

3.9339

1.37

122150.SH 12石化02 201206 4.9 3.3948 1.51 122172.SH 12中海02 201208 5 3.3440 1.66 122168.SH 12兖煤02 201208 4.95 3.3614 1.59 122174.SH 12中交02 201209 5 3.5122 1.49 122194.SH 12中水02 201211 5.2 3.5278 1.67 122196.SH 12中海04 201211 5.18 3.5511 1.63 122203.SH 12海螺02 201212 5.1 3.5545 1.55 122210.SH 12中油02 201212 4.9 3.5545 1.35 122218.SH 12国航01 201303 5.1 3.6006 1.50 122241.SH 12东航01 201304 5.05 3.4497 1.60 122244.SH 12大唐01 201304 5.1 3.4600 1.64 122240.SH 13中油02 201304 4.88 3.4301 1.45 122243.SH 12广汽02 201304 5.09 3.4804 1.61 122255.SH 13赣粤01 201305 5.15 3.4205 1.73 122249.SH 13平煤债 201305 5.07 3.4296 1.64 122252.SH 13南车02 201305 5 3.4203 1.58 122269.SH 12国航03 201309 5.3 4.0550 1.25 122272.SH 12兖煤04 201403 6.15 4.4803 1.67 122317.SH 14赣粤02 201409 6.09 4.2602 1.83 122334.SH 12大唐02 201412

5

3.7699

1.23

112274.SZ 15金街02 201511 4.2 3.1546 1.05

整合上述两个样本,对上述样本中同一月份的信用利差取算数平均数,作为当月的信用利差样本,得到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的信用利差不完全样本。

4.3 实证的结果

使用excel 对上述样本进行处理,得出工业增加值增速、CPI 同比增速以及信用利差的走势图,如下图4:

图4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CPI 同比增速与同期信用利差的趋势比较

(1)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以及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在宏观经济向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及CPI 同比增速均存在从快速加速转向温和加速阶段,表经济正在扩张,投资及生产活跃,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公司债的信用利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的扩大,与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期相反,信用利差扩大并没有反映良好的宏观经济预期,信用债投资者反而要求较高的信用利差;

(2)在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以及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及CPI 同比增速两项宏观经济指标均有所下降,显示经济增长正在减速,并且有一定通货紧缩的势头,即宏观经济显示萧条及衰退阶段,信用利差反而有所下降。

5、分析及建议

上述在我国情况下,实证分析与理论推导的结果相反,并不符合理论的预期,经济下行,我国信用利差不降反升。表明特定情况下,经济下行并不一定引起信用利差走扩,引起此种异常情况,可能由于以下特定原因:

“失去的”日本经济增长动力

——基于人口视角的分析

郝思瑗

摘 要:经历几次经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长跑中,其中日本在泡沫破裂后经历的“失去的二十年”具有典型意义。本文由人口问题的视角反思近几十年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分析人口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日本劳动力供给、储蓄率、社会支出负担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解释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长期低迷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在人口政策制定、经济增长潜力探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三个方面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日本经济 人口问题 长期低迷 老龄少子化

日本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谓起伏不断,第一次石油危机与泡沫破裂之后几乎一蹶不振,积重难返。这段时期被池田信夫形象地称为“失去的二十年”。近二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存在怎样的问题?失去的原因究竟在于何处?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日本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能以之为鉴审视当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为中国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结合多项数据资料与现有文献,基于人口因素的视角分析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探究为何泡沫后经济复苏的脚步缓慢而艰难。人作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单位,参与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难发现,人口负增长、老龄少子化的现状影响日本劳动力的供给、储蓄量、政府支出等多个方面,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产生了较大负面作用。基于此,中国亟待结合自身条件,探寻我国人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类似情况。

一、日本当前的社会人口现状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的人口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即是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少子化。下文对于日本社会人口现状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与经济。

(一)人口持续负增长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自战后以来首次为负的局面,日本开始进入到人口减少阶段。截止至平成25年(公元2013年),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达到23万8620人,创历史新高。近十年来,随着日本青年人晚婚、不婚等意识的深化,几乎每一年人口数量均在大幅减少。官方预计,这种现象还将持续数年。至2060年这一时点,现有1亿2730万人也许会减至8670万人左右。究其原因,这与日本社会生育观和现有人口结构有较大关系。

(1)政府的维稳思路为避免经济过快下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防止市场去杠杆或者减缓市场去杠杆的速度,推动利差收缩。守住社会底线的风险需要底线宏观管理思维,这也意味着我国决策层选择了维系高杠杆的政策路径。因此,每当实体信用紧缩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到对现有的产能构成威胁时,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后,维稳的力量就会悄然而至(犹如2008年的四万亿),实际是中国版的“量化放松”,因此,经济下行并未导致市场出清。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杠杆不降反升,银行的资产端久期被拉长,综合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利润考核压力、政府信用担保以及银行间市场上信用债收益率能够覆盖理财资金成本等因素,推高了投资者对信用债的投资风险偏好,并且在投资策略上倾向于“挤出”利率配置,利率品投资主要以交易盘主导,推动了信用利差持续收缩。

(2)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需求则变化。国内信用债需求主体主要是银行、保险和广义基金三类,其中银行和保险风险偏好偏低,广义基金风险偏好较高,对票息的要求也更为刚性。2012年以来的金融脱媒化背景使得银行理财、基金、专户等投资者在信用债持有者结构中占比大幅提升,推动了投资者群体整体的风险偏好上升,信用利差尤其是评级间利差的趋势性降低。由于理财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能够覆盖该成本的债券越来越少,而风险暴露非常有限,理财类投资者只能通过被动的信用下沉获得相对较高的利差,从而推动评级间利差不断压缩。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我国经济走势与信用利差走势相背离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虽然宏观干预短期内一定程度避免经济快速下行,避免经济硬着陆,但过度干预扭曲了市场自我调节的正常机制,导致信用利差与经济走势背离,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利于发挥市场的自我调整作用,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1)坚持市场化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债券市场的行政干预,打破“刚性兑付”的神话,允许市场逐步 出清,通过去杠杆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率企业,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2)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展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债券市场的成熟发展。拓展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范围和规模,扩大境内机构境外发行债券的主体类型和地域规模,放宽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限制,有利于企业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3)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形成包括场外、场内市场的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企业债发行主体结构,推进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Merton, R. C.,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 Journal ofFinancel974, 29:449-70.

[2]Black,F.,Scholes,M.,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 81:637-654.

[3]张然,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一个宏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8(9)。

[4]范龙振,张处.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风险溢酬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

[5]周荣喜,王迪.我国企业债券信用价差宏观影响因素建模与实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6)

[6]戴国强,孙新宝.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宏观决定围素研究[J] 财经研究,201U⑵.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275)

16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1)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用利差”成为JournalofFinance,JournalofFixedIncome等国际学术刊物在信用风险领域研究的前沿。 信用利差的内涵、理论和度量、估计方法是在信用风险理论和定价模 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开展了 现有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 (一)信用利差的内涵界定 西方学术界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企业债券和无风险债券的收益率之间的 差额称为利差。最初人们认为利差完全是由预期的违约风险造成的(RochaandGarcia,2005)。而Brown(2001)认为利差主要由流动性溢价 和预期违约风险造成的违约损失、风险溢价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本文 将由预期违约风险造成的性质相似的债券之间的利差定义为狭义的信 用利差(以下简称信用利差)。在风险中性的环境下,对信用利差的 这一描述是合理的。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的债券持有人属于风险规避者,他们对于所承担的风险会要求一个额外的补偿,即违约风险溢价。因此企业的违约风险所造成的利差应该包括预期违约损失补偿(defaultmargin)和风险溢价两个方面,本文将两者之和定义为广义的 信用利差。 (二)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际经济环境中触发违约事件发生和信用利差改变的因素很多,例如 全球经济危机、国家实际汇率变动、市场不完全、企业破产、企业会 计信息披露、税收等。 Das(1995),LongstaffandSchwartz(1995)指出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用 利差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但也有实证研究发现持有期短的债券的信 用利差对利率的变化敏感,如Duffie(1997)指出利率与短期利差负相关,MadanandUnal(2000)也证实了这一点。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依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通过对各种周期的理论解释,全面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重点掌握乘数——加速原理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有关经济周期的解释: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萨繆尔森的解释——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与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边线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的、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地说: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解释上,都集中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3)虽然每次经济建设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繁荣阶段(高涨阶段):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当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这时经济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2.衰退阶段(危机阶段):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信用利差与利率关系_赵亮

信用利差与利率关系 Connecting Credit Spreads and Interest Rates 赵亮余粤摘 要:从信用风险结构化模型分析,当基准利率提高时,信用利差下降;反之信用利差上升。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债市实证研究发现,名义利率对信用利差变动的解释能力不高,而综合反映宏观经济环境和真实投融资收益水平的实际利率对信用利差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两国信用利差均与实际利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而我国实际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作用时滞稍长。 关键词:信用利差实际利率债券协整结构化模型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al model for credit risks, the credit spread declines (widens) when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rise (decreas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ond marke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nds out that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nominal interest rates on credit spreads are minimal, whereas real interest rates, which provid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s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return and cost of investment and ?nancing respectively, have more signi?cant impacts on credit spreads. The results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 reveal that credit spreads move inversely with real interest rates in the long run in both countries; and the lags of the impacts of real interest rates on credit spreads are longer in China. Keywords: credit spread, real interest rate, bond, cointegration, structural model 信用利差指同期限信用债券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之差,源于 投资者对信用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不足等风险所 要求的风险补偿。国内外学术界、业界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均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单一企业信用利差影 响因素的研究和对债券品种或债券评级整体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研 究两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除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以外,正常市 作者单位: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doc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教学目的 在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 2、乘数-加速数模型。 3、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认识; 4、不包含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 5、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定义与衡量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无论是讨论经济增长,还是分析经济周期,都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个概念紧密相关。所谓潜在产量,就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由 于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假定:资本和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与充分就业所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见图3-1。实际产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总需求。 P AS P1 E1 AD1 P0 AD0 0 Y0Y1Y

图3-1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充分就业模型 但是,在长期内,假设资本和技术水平不会发生变动是不现实的。当资本和技术水平发生变动时,就会导致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向 右边移动1,把不同时间的潜在产量描述在图8-1上,就可以得到潜在产量的变动趋势,或称GDP的变动趋势,它描述了经济中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GDP所经过的过程(见虚线)。给定一个特定时期,图8-1中的虚线所对应的产量即为经济中现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所能生产的产量,即潜在产 量。而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的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就构成了经济周期。增长理论2和周期理论分别讨论这两种现象。 产量实际GDP 潜在GDP C D B E A 0 时期 图8-1 潜在GDP与实际GDP 二、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阶段 1、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trade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1这里讨论的是一种正常情况。当然,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将导致潜在产量向左边移动,即减少。 2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P004 “宏观经济学相比,增长理论研究角度的特点是:第一,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问题和何种长期增长率(指增长的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本期潜在增长率,而不是现实的实际增长率)为最优增长率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经济为何以高于或低于最优增长率的速度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摘要】作为债券信用风险衡量标准的信用利差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针对现有文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宏观;微观 一、导言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取得较大进展,债券规模快速扩大。而2011年的云南城投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曝光事件及2012年的延期兑付情况均表明债券市场未来有可能出现真正意义的违约事件,因此对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一般而言,为了判断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是否合理,总是以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作为衡量基准。在一个有效的企业债券市场上,企业债券信用品质的变化必将引起信用利差的变化,在债券的违约发生之前,这种信用利差的变化将揭示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损失。由于在违约之前,无法分辨那只企业债券一定会违约,哪只债券一定不违约,充其量只能对企业债券违约的可能性作出概率上的估计。因此,作为信用风险溢酬的信用利差是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重要体现。影响企业信用风险并在信用利差中体现出来的因素是来自于宏微观各个层面的,国内对信用利差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对国内外信用利差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信用利差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二、国外研究回顾 初期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利率及期限等因素对利差的影响,Longstaff和Schwartz(1995)认为,持有期短的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相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Duffie(1997),Madan和Unal(2000)则认为,持有期短的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利率的变化非常敏感。Comell和Green(1996)认为,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比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对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更不敏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是( C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为(C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萧条繁荣衰退复苏 C.衰退繁荣萧条复苏D.以上各项均对 3、经济增长从谷底扩张到谷顶称为(D ) 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 4、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B ) A.5-6年 B.8-10年 C.25年左右 D.50年左右 5、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 )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 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 6、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7、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是 ( C )。 A.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上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 B.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C.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上涨 D.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8、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 D )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等于自然增长率 B.产量正好用来满足新增加的人口 C.人口增长率为零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最终将会( A )。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

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 模型仅能解释信用利差变化不到30%,与国外实证结构基本一致。 一、宏观指标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通胀指标对信用价差的变化的影响不显著,且回归系数多为正,这一结果颇出人意料。 2. 股票市场回报率(股票市场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流通的所有A 股股票和收盘价,按照流通市值加权计算所得,称为全市场指数。全市场指数的周数据来自“CCE R 经济研究服务中心”) 股票市场回报率与信用价差负相关。 股票市场回报率与信用价差的负相关性可能由于: 一方面股票市场指数回报的增加使得企业权益价值增加,以及企业负债率相对变低、偿债能力增强,从而信用价差变小; 另一方面,假定企业违约概率是常数,信用价差的变化与预期的偿还率有关(即较高的偿还率对应较低的信用价差),而在某种程度上,预期偿还率可以看作是宏观经济走势的函数,与宏观经济景气度(有时可以用股票市场回报率来衡量)有着正相关关系。信用价差对股票市场回报率波动的反应持续时间很长,脉冲响应值均值回复的速度非常慢,这说明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新信息反应的敏感性较差,消化新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 3. 股票市场波动率(沪深300指数64日移动平均波动率) 波动率指标与信用利差的回归系数多数为正,但系数均非常小且基本不显著,表明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很弱,主要原因是:作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国内银行的投资决策很少直接考虑股票市场的波动率。 4. 短期利率(短期利率为剩余期限为0年(不足1年)的国债到期收益率) 短期利率与信用价差正相关。 这里可以从信用价差产生的根源来解释这一实证结果。Huang M. 和Huang J.(2002)认为,在信用价差的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是违约风险溢价和税收差异溢价(或称为“税收效应”)。首先,短期利率的升高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因而降低了其偿债能力和信用价值,增大了违约风险,表现在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上就是信用价差的增大; 反之亦然。其次,再看税收差异的影响。我国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而企业债的利息收入被征收所得税(个人投资者按20% 税率征收,机构投资者按照企业所得税率征收)。Huang M. 和Huang J.(2002)认为,利息税的差异是形成信用价差的第二个重要原因。短期利率的上升增大了国债与企业债的税收差异。随着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企业债的投资者会承担更多的税负,因而他们会索取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因承担税负所要求的风险补偿的增加,有可能超过基准利率的升高,即信用价差会随之增大。信用价差与短期利率的正相关性,反映出“税收效应”。 5. 10年期国债指数到期收益率 利率指标与信用利差的回归系数为负值,并多在1%水平上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当国债收益率上升时,信用利差趋于缩小,利率风险依然是国内中票市场最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 6. 国债利率差(又称长短期利率差或利率期限结构的斜率,例如10 年期国债与3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之差)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从经济周期角度对信用利差的分析—以美国为例

信用利差是信用品种与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差值,主要反映对违约风险的收益补偿。一 种直观的理解是,如果能够对企业债评级做出合理划分并得到不同评级所对应的预期损失(统计学方法下预期违约率和损失率的乘积),则信用利差就可以大概率被推知。但这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验证。Amato 在2003年所做的信用利差分解中发现,不同等级的预期违约损失对信用利差的解释程度很小,特别是对较高等级企业债而言。有研究表明,预期损失只在不同评级间利差中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信用债与无风险利率之差在很多时候无法全部用预期损失的变化解释,特别是对其波动性的研究更需回到宏观经济周期层面。 本文以197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按照投资时钟对经济周期的划分方式,观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内信用利差的变化情况。在数据的选取上,为了获得更长的时间序列,本文选择穆迪Aaa 和Baa 企业债为信用债代表性品种,以10年期美国国债为无风险利率。由于选取的企业债收益率为加权平均所得,其期限并非10年,信用利差数值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期限利差,但对于观察信用利差变化方向的影响不大。 一、简述宏观经济周期划分方式 按照投资时钟的定义,根据产出缺口与通胀率变动方向,将经济划分为复苏(recovery )、过热(overheat )、滞胀(stagflation )、衰退(reflation )。具体划分方式如下表所示。笔者采用HP 滤波法测算的产出缺口和通胀率,对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周期进行了重新划分(与美林证券根据OECD 产出缺口得到的周期略有不同)。 2015年1月23日 专题研究 谢一飞 从经济周期角度对信用利差的分析—以美国为例 专题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