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B. 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4.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SO3

D. CO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6CO2+6H2O 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 C6H12O6

B. C6H12O

C. C6H12

D. C3H6O3

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 =2Cr2(SO4)3(绿色)+9H2O+2CO2↑,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8.向X溶液中不断加入Y,下列各组实验与图中所示关系相符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9.铜可以和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H2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NO2

B. NO

C. N2O3

D. N2

10.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

B. x=1.2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d可能是催化剂

11.一定温度下,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CaO和CaCO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7.3%的过量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则原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A. 4g

B. 6g

C. 8g

D. 12g

12.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Cu+2HCl=CuCl2+H2↑

B. 2KNO3+MgCl2=Mg(NO3)2+2KCl

C. CuSO4+Zn=ZnSO4+Cu

D. 2Fe+3H2SO4=Fe2(SO4)3+3H2↑

二、填空题(共8题;共18分)

13.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中P,O2,P2O5之间的质量比是

________ .若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12.4g,则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________ ;若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14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

1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炎药的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碘,黑炎药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5.2.4gH2和CO的混合气体与15gO2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在冷却至室温,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8.4g,若反应后氧气有剩余,在原混合气体中H2的质量为________ ,反应后新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为________ .

16.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

17.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18.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 .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___ (举一例).

19.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 x H 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x H 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20.在点燃条件下,4.4gC3H8与12.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

2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实验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现象:瓶内产生________,气球先________后________.最终天平________.

(3)实验结论:参加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实验操作细节:①气球的作用________,②玻璃管的作用________;③底部铺一层细沙的作用:________.

22.为了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是实验.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成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时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23.(2017?青岛)实验室用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综合题(共2题;共9分)

24.(2016?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所化镁: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________.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________;

(3)碳酸分解________;

(4)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故固体质量增加,故符合题意;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二氧化硫气体,因此燃烧后余下固体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D、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和,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物质的状态进行解答.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推断反应物X物质噻吩的化学式.

【解答】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反应后的生成物质中C、O、S、H 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4、12、1、4;而反应前的生成物中已知6O2中含有12个O原子;因此反应物X噻吩的分子中应含有4个C原子、4个H原子和1个S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

故选C.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不变的原则,可对反应中某一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分子的构成进行推断.

3.【答案】D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故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故选:D.

【分析】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丁烷的用途判断.

B、根据丁烷的组成和燃烧的定义判断.

C、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式判断.

D、根据丁烷的结构和化学式判断.

【解答】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B、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

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2C2H5SH+9O2 4CO2+2X+6H2O可知,反应前碳原子是4个,反应后是4个;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

故选:B.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从6CO2+6H2O X+6O2可看出反应物中有6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生成物质氧气中含有12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六个氧原子,只有A

符合,故选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增减解答.

7.【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9H2O+2CO2↑,反应物中碳、氢、氧、铬、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18、25、0、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铬、硫原子个数分别为2、18、37、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铬原子、1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铬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r2O3。

故答案为:B。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8.【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溶液的质量会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

C、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C符合题意;

D、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

=Cu(NO3)2+2H2O+2X,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浓)

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A.【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10.【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出个物质的质量变化。a反应前为6.4g,反应后为5.2g,质量减少了1.2g,属反应物;b反应前为4.0g,反应后为7.2g,质量增加了3.2g,属生成物;d反应前为2.8g,反应后仍为2.8g,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是反应物,反应了2.0g,该反应表示为:a+c→b 。

A、a和c是反应物,A符合题意;

B、c是反应物,反应了2.0g,故x=3.2g-2g=1.2g,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表示为:a+c→b,属化合反应,C不符合题意;

D、d反应前为2.8g,反应后仍为2.8g,故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于生石灰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由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CaO+2HCl═CaCl2+H2O可知:溶液增加的质量相当于增加的CaO的质量;所以增加的质量为208.4g﹣200g=8.4g;所以原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8.4g××100%=6g.

故选:B.

【分析】根据生石灰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的特点,氧化钙和碳酸钙中的钙元素都会与盐酸中的氯元素结合生成氯化钙进行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符合题意;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判断一个方程式是否正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二、填空题

13.【答案】4P+5O22P2O5;124:160:284;28.4g;80g

【解析】【解答】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124 160 284

12.4g x

y 142g

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关系124:160:284=31:40:71.

若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12.4g,设生成P2O5的质量为x,则x=28.4g.

若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142g,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y,则y=80g.

故答案为:4P+5O22P2O5;124:160:284;28.4g;80g.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K2S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生成物中的已知物质在已经有2个氮原子,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故X中有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故化学式为K2S;

故答案为:K2S【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解答

15.【答案】1g;6.2g

【解析】【解答】(1)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15g+2.4g﹣8.4g=9g,

设原混合气体中H2的质量为x,

2H2+O22H2O

4 36

x 9g

解之得:x=1g;

则用去氧气的质量为:9g﹣1g=8g,

(2)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2.4g﹣1g=1.4g,

设生成CO2的质量为y,

2CO+O22CO2

56 88

1.4g y

y=2.2g;

则用去氧气的质量为:2.2g﹣1.4g=0.8g,

则剩余的氧气的质量为:15g﹣0.8g﹣8g=6.2g.

答:(1)原混合气体中H2的质量为1g;

(2)反应后剩余的氧气的质量为6.2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减少的质量就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水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原混合气体中H2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用去氧气的质量;

(2)H2和CO的混合气体的质量﹣H2的质量=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然后根据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CO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生成CO2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用去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15gO2﹣用去氧气的质量之和=剩余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即可得出反应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CO2和氧气)的质量.

16.【答案】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在密闭容器中

【解析】【解答】解:

首先本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镁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氧化镁固体小颗粒,这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其次做实验时镁带要用坩埚钳夹住进行实验,所以燃烧后的白色粉末可能粘在坩埚钳上,导致质量减轻.

如果应用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

故答案为:

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为生成的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在密闭容器中.

【分析】如果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必须保证物质不和外界交换,要从实验条件及实验过程角度来分析.

17.【答案】碳、氢;氧

【解析】【解答】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后物质中必须含这三种元素,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那么淀粉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碳、氢;氧.

【分析】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回答.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8.【答案】不能;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解析】【解答】(1)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因此反应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保持天平平衡,应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不能;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2)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反应前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根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会使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来分析解答.19.【答案】①③②

【解析】【解答】CH4、C2H2、C2H4的最简式分别为CH4、CH、CH2,等质量时氢元素的含量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则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H4、C2H4、C2H2,故答案为:①③②;

【分析】质量相等的条件下,氢原子消耗的氧气大于碳原子消耗的氧气,因此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在最简式CH n中,n越大,含氢量越高.

20.【答案】CO;C3H8+4O2CO2+4H2O+2CO

【解析】【解答】解:4.4gC3H8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3.6g,含有氢元素质量为:4.4g﹣3.6g=0.8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7.2g×=0.8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7.2g﹣0.8g=6.4g,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4g×=1.2g,含有氧元素质量为:4.4g﹣1.2g=3.2g,

所以X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为:3.6g﹣1.2g=2.4g,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为:12.8g﹣6.4g﹣3.2g=3.2g,

所以原子个数比是::=1:1,所以X是CO,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1:2,然后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配平化学方程式.

丙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3H8+4O2CO2+4H2O+2CO.

故答案为:CO,C3H8+4O2CO2+4H2O+2C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4P+5O22P2O5

(2)大量的白烟;胀大;慢慢变得非常瘪;平衡

(3)反应;质量总和

(4)防止气体逸出;引燃红磷、导气;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

【解析】【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胀大,后慢慢变得非常瘪.待红磷燃烧完毕,冷却后再称量,由于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既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因此天平的指针将会指向正中;(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①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②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来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容器爆炸,用导气管导气;③瓶底放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答案:(1)4P+5O2

2P2O5(2)大量的白烟胀大慢慢变得非常瘪平衡(3)反应质量总和(4)①防止气体逸出②引燃红磷、导气③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

【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解答;气球的大小与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有关,若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气球将变小,可根据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的变化结合压强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4)根据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以及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进行解答;22.【答案】(1)刚好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2)解:由图示可知,生成碳酸钙质量的质量为10g+100g+100g﹣202g=8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8g

=

x=8.4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4.8%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84.8%

【解析】【解答】解:(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恰好完成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刚好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刚好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碳酸钙质量,根据碳酸钙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钠质量,进一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四、解答题

23.【答案】解:设生成氧气质量为x,

O2↑

2H2O22H2O+

68 32

100g×6.8% x

= ,

x=3.2g,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3.2g.

【解析】【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五、综合题

24.【答案】(1)2Mg+O22MgO

(2)Zn+H2SO4═ZnSO4+H2↑

(3)HCl+NaOH=NaCl+H2O

(4)2KMnO4K2MnO4+MnO2+O2↑

(5)2H2S+SO2=3S+2H2O

【解析】【解答】解:(1)镁条在空气中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故答案为:(1)2Mg+O22MgO;(2)Zn+H2SO4═ZnSO4+H2↑;(3)HCl+NaOH=NaCl+H2O(4)2KMnO4K2MnO4+MnO2+O2↑;(5)2H2S+SO2=3S+2H2O;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答案】(1)C + O2CO2

(2)H2 + CuO Cu + H2O

(3)H2CO3 = H2O + CO2↑

(4)Ba(NO3)2+H2SO4=BaSO4↓+2HNO3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最后标注条件及气体或沉淀符号。

最新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 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六、基本反应类型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人教版)

2011-2012九年级化学月学情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Ca—40 C—12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米酿成醋B.空气液化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含有氧气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已知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电子B.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C.镁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6、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2→Li2CO3 + 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 H2O2 C.O2 D. H2O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可能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和碳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D. 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9、“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0、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完全相同 D、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问题答案(完整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 起的爆炸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

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 性质通常用“能、能够、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 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 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章小结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完整版)2017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版)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 版) 1、(2页)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7、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27)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4、(2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多变一) 6、(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7、(36)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的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8、(3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9、(38)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0(39)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一变多) 11、(47)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12(4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13、(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6)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1、(7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为Ar)。 16、(73)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1-2m,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