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探究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2515689.html,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作者:李扬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11期 【摘要】职业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外的产教融合起步较早,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发展较为成熟。中国国内的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方面的力度尚不够完善,因而其发展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文章重点研究了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几种典型支持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支持 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产教融合具有了新的内容和富有特色的地方。当前,根据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来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第三,职业学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综合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等。 研究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创新自身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可以为其提供更广泛的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以致进一步促进整个市场经济发展。 一、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 根据相关考察分析,在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集中典型的模式主要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在1996年开始实行“合作教育”的模式,大学新生入 学之后,开始进行半年的学习,继而在学校和小企业之间进行两个月的岗位技能学习培训和专业课的学习,等到毕业前的后半年进入学校,进行集中学习以及准备毕业事宜。 美国这种产教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要而实行的,此外还受到多元文化并存以及政府实行的教育机会均等政策,保障公民基本教育权利所致。美国的传统意识中并不重视职业教育,所以其发展速度较慢。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的经济一度停止增长,通货膨胀严重,而日本此时经济发展却十分景气,美国政府研究之后发现这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于员工的教育的重视。因此,美国政府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美国政府花费众多的财力以及物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实行产教结合。另一方面,一改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 键。它不仅有助于增强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契合 度,而且有助于缓解技术危机、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 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仍旧不尽人意,无论是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层面都 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因此,采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劣势及所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变革策略,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SWOT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8)06-0040-06 作者简介:朱赛荣(1993-),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07-20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 朱赛荣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 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 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职业 教育的开创者和倡导者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早期产教 融合的思想,他描述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双手万能、手 脑并用、读书与做工相互结合。[1]近几年来,政界与学 术界也都在相继的对产教关系进行研究,由工学结合、 产学结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产教融合,展现着不同背 景下对产教关系的认识与描述,体现着对产教关系内 涵探讨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育人过 程中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 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的融合,是育人方式上的融合;二 是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技能的融合,是育人内容 上的融合;三是教育教学成果与技术产品研发的融合, 是育人成果上的融合。[2]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 型,肩负人才培育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随着 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急剧恶 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日益失衡使技术强化成为当务之 急。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及吸引力却明显不 足,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后劲仍有待加 强。因此,无论是缘于职业教育的变革要求,还是对于 产业转型、经济发展需求的考虑,加快推进高职院校的 产教融合均有一定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形式 产教融合的相关主体有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 校,不同合作形式的主体虽有所不同,但最终是以企业 和学校两主体的合作为载体。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 桥梁与具体实施路径,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四种:[3]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合作育人,比较典型的模式是 “校中厂”与“厂中校”。“校中厂”指企业作为学校的一 部分,将企业生产线引入到学校,其偏重于实训教学, 根据学习需求对接岗位,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 可能性,但其真实的生产性及服务性相对较弱。“厂中 校”指学校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在企业厂区划出校区, 作为实训实习基地,其偏重于实习实践,有助于让学 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具体岗位及规章制度,但 受企业工作任务的制约,易使实践学习工作流程化、 形式化。该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形成交叉育人的融合 方式。 教育管理 4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XX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XX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说明 山西省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速培育ICT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特推出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以下是具体内容:一、ICT学院简介 XX公司ICT学院,全称XX公司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XX公司为打造ICT 人才产业链,推动ICT领域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为社会培养ICT领域的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长期需求而设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1、ICT类专业内容建设 面向新经济改造升级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专业,制定面向ICT领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XX公司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共同体。

2、双师型教师提升计划 围绕产业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产业最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提升教师对产业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一批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在线课程资源,快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在线课程资源与在线教育支撑工具在课程上的广泛应用。 4、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批面向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实训教学科研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与产业真实场景结合的实训科研平台服务。 5、建立能力评价机制 通过XX公司ICT大赛、XX公司职业认证与课程结合等模式,建立ICT类人才能力评测体系,客观评价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参考指标体系。 6、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 XX公司一直倡导构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商业、聚合服务,最终助力山西省ICT产业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从2012年开始,XX公司开始与全球高校合作开展“XX公司ICT学院”,每年为ICT产业链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每年的双选会旨在为合作伙伴输送人才,并帮助合作院校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核心问题,从而建立起ICT产业链中企业、院校、平台、人才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ICT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7、社会服务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

附件1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提出的“打造30个左右江苏省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要求,现制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支撑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在2016年实施的“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造、集成创新,重点支持建设30个左右的产教深度融合、功能有机集成,设施设备先进、资源集聚集优、团队结构优化、管理集约高效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改革经验和模式,支撑江苏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服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 聚焦区域重点行业或产业(链)领域,整合本校相关专业的设施设备与教学资源,按照专业群间共享、专业群内共享、专业核心能力和公共基础通用能力四个方面整体设计实践平台教学体系。结合国家

“双高计划”创建等项目实施,打造具有全国领先优势、在国际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群,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服务体系。 (二)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在实践平台创设不同复杂程度、不同技术技能要求的多种岗位,以满足学生循环学习、阶梯起步、螺旋上升的实习实训要求。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着力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实训教学体系,积极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 (三)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以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为纽带,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引进或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健全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围绕生产性项目,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 (四)建设标准化实践案例和课程资源 参照行业国际标准,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或真实生产任务为依据,按照模块化课程的定位、目标、工作情境、考核方式、媒体资源等五大核心要素,系统开发标准化实践

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产教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针对农业高职院面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不紧密、合作层次较浅等现象,提出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对接企业需求、打通校企人员流动通道等措施来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背景

自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以来,、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但目前农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层次较浅,培养学生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急需的现代职业农民缺乏,存在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际过程中,校企合作还停留在签协议多,学生只能近距离观看合作企业,更别说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存在两张皮、一头热的现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裹足不前,长期停留在“合而不融”的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与农业发展不相匹配,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强强联合,改革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实现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因素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三)师资培训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备或平台,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等,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六)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指导教师和项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教育部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和指导项目规范运行;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1.优先考虑将入库企业参与举办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资金支持范围。 2.对企业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所在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培训补贴。 3.自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试点企业属于集团企业的,其下属成员单位(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对职业教育有实际投入的,可按本通知规定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允许抵免的投资是指试点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投资和办学经费支出,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与职业院校稳定开展校企合作,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国家规划布局的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和基本运行费用的支出。 试点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足抵免的,未抵免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继续抵免。试点企业有撤回投资和转让股权等行为的,应当补缴已经抵免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 — 1 —

加。 4.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并核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机构,其承受的土地、房屋权属用于教学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免征契税。 5.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6.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7.科教用地可兼容研发与中试、科技服务设施与项目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兼容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兼容用途的土地、房产不得分割转让。出让兼容用途的土地,按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在现有建设用地上增加兼容的,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 2 —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高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要求,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构建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则是落实上述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1+1+N”平台的构建 “1+1+N”平台,即:合作院校+行业协会+若干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各院校实验实训条件所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构建“1+1+N”产教融合、協同育人平台,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尤其是学生生产实习的问题。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层次,培养目标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为了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突出专业特色,学院指定物流管理系对其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尝试创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是5A级行业协会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具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协会现有1800多家会员单位,其中企业会员1600多家(含央、国、私、外资等企业),院校会员有152家(含本科、高职、中职、技工等)。设有4个研发机构(即广东省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广东省南方物流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及信用等级评估办公室、广东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十多个专业工作委员会,5个专业服务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 招 标 文 件 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二○一八年一月

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第三章任务书 第四章评标原则及评标办法

第一章招标公告 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就以下项目进行招标,现诚邀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关事项如下: 一、单位名称及地址: 1.单位名称: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招标人”) 2.地址: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项目概况、招标容: 1.项目名称: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项目地点: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3. 资金来源:自筹 4. 项目概况:国家发改委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根据市《关于编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科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学校积极编报了科能学校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市发改委评审,进入项目库,项目要求学校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为使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地块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学校拟配套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 该项目拟建于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校,总建筑面积约为1466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学校自筹。 项目拟建汽车类、电工电子类、制造类、矿山工程安全类、健康类、经贸服务类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引企入校、

校企融合共建实习实训项目基地。同时,配套建设部分宿舍。 5. 项目容:(1)本次招标容是对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并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容和深度等要求,编制符合实际需要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为编制报告而进行的所有调查、踏勘、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工作。(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结合市、沙坪坝区城市发展规划及与校企合作综合楼的配合。 6. 项目工期:15个工作日。 7. 项目要求:该项目通过市发改委审核为项目完成标准,项目达到完成标准即付全款。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1. 具有中华人民国的独立法人资格,或其分支机构; 2. 投标人与招标人过去3年无合同履约纠纷; 3. 投标人具有工程咨询资质; 4. 本项目不允许联合体投标; 5. 在以往没有因腐败或欺诈行为而被政府有关部门或甲方宣布取消投标资格。 四、最高限价:4万元 五、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1.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18年1月5日13:30 2.开标时间:2018 年1月5日13:30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潘一霞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一一江苏无锡一一214206) 摘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以中等职业院校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二有目标性的解决策略,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协同编制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等,以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从而有效培育实践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一一产教融合一一协同育人 一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与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新时代背景下,培育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根本职责,各大院校正朝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上,由于转型节奏缺乏协调性,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之中政府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加之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中等职业院校仍需要以产教融合为支点,深入探索二研究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切实提高新型人才培育质量,从而满足国家二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二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突出性问题1.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偏弱,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进程缓慢 近些年,尽管地方政府二职业院校二企业创设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机制,然而实践运行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地方政府尚未针对产教融合二校企合作机制出台具体的法规条例,尤其是有关项目责任的确定,从而造成产教融合发展脚步放缓.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许多项目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已经搁浅,致使后续工作无法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协调职业院校二企业间的具体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顺利落实,从而实现协同育人. 2.企业对待产教融合项目缺少精力,造成产教融合项目运行成果不理想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两者所追求的目标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看重的是综合型人才的培育,而企业关注的是校企合作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校企合作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使得企业不愿集中精力参与产教融合项目.从地方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具体情况方面分析,基本上是职业院校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仅仅是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平台,负责学生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学是无法深度参与的.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实行了 双导师制 ,也就是为全体学生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但是在具体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职业院校与企业缺少交流二沟通的平台与桥梁,大多情况下校内指导教师能够发挥作用,而企业指导教师基本上流于形式,同时关于校内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二职责也没有进行清晰界定. 3. 双师型 教师资源匮乏,培育人才目标的实现举步维艰 要想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可是职业院校中的 双师型 教师资源是十分匮乏的,大多任课教师并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产学研 1 2 1 ?本文是宜兴市 十三五 规划课题 产教融合视野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训研究 (课题编号:Y X/2016/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产教融合下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建设——以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为例

产教融合下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建设——以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为例 作者:杨雨佳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9期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是解决在社会经济发 展的新常态下,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发生偏差这一矛盾而提出的。中共十八大会议对我国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产业发展与教育融合”;袁贵仁部长在2013 年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行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成为我国当下高 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办成产教的大学、城市大学、社区大学的有效路径,更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出现也 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的必然选择,它是不同区域高校有效解决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 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的途径之一。[1]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高校 与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通过高校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挂职、大学生在“企业课堂”的 学习和实习、企业人员在高校任教或接受培训、共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等方式在人力资 源层面进行交流与互动,以促进双方知识共享、交流与创新[2]。这种模式要求学校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自身融入相关产业链中,实现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生 产和教学互动,达到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的目的。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落实五个 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它是在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向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转变,强调学习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技 术性,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培养学生毕业后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多重模式,如产教 融合研发模式、产教融合共建模式、项目牵引模式课程体系等,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较为 成功的模式,它有体系清楚、时效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诸多优点。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体系的建设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课程始终 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种跨界教育,是跨界行业所建立的跨界课程体系, 由学校、企业、社会、市场等多因素所共同参与的。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根本目的,他 们的学习效果最终将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因此,教育离不开职场性,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 要有职场的参照,企业职业场和工作场应当是课程开发的平台,而学校是落实和实施教育的平台。校企深度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学校严格按照市场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工 作岗位需要传授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共同建造出教育的生态系统,二者不断地 传递信息和相互反馈,修正教学环节的偏差。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体系与传统的学科教育课程体系是有差异的。传统的课题体系是 一种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是一种基础知识储备的课程构架,它的构成要素包括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等。这种课程体系有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等优点, 但是显然存在着脱离实际工作的经验型积累和工作素养的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体 系是一种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金婧陈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6期 [摘要]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文章以现代金融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三大板块入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产教融合;金融基础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FG2019094);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9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一般项目(2019YB07) [作者简介] 金婧(1984—),女,浙江宁波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教学、金融科技;陈薇(1983—),女,浙江宁波人,MBA,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培训与咨询。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79-02 ; ;[收稿日期] 2020-02-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树立思政育人新理念,服务高质量就业需要,把握经济形势新动态,以课程为载体,结合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特点 (一)教育环境多样化 以往课程思政主阵地是传统课堂,从物理环境来说是以教室为场所和多媒体资源为教学设施的单一教学环境。从心理环境来说,课堂往往比较严肃,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物理环境由单一的传统教室可以向实训基地、企业拓展,教学氛围也更加轻松,有利于提高课程吸引力。 (二)教育主体多元化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合集:职业教育论文 相关热搜: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产教融合历经多年,已经形成“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但诸如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矛盾、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等问题也凸显。在分析产教融合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区别的重要特征。经多年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形成一些固定形式,并取得极大成功,但很多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凸显。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应总结以往经验,拓宽内涵、创新形式,以达到培养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其意义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业与教育一体,两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从而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发、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生产劳动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因素一体发展。产教融合的基本内容是要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根本目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解决职业学校老师实际操作不足的缺点,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对地区经济的繁荣、产业升级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经济、脱离实际的弊端,真正将教育与就业衔接起来,学校真正形成“产、学、研”的能力,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求。企业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岗位的需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制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教育部办公厅 文号:教高厅〔2020〕1号 颁布时间:2020-01-18 实施时间:2020-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产教融合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产,也就是需要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作为前提条件,并基于该环境下实施实践教学,让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学习到真本事。这里所指的产不是单纯的工厂生产,而是要和教学紧密联系,最终为教所服务,在经过发展、成熟后,就可以逐步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浅析了目前的产教融合现状,并探讨了如何在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目前一种能够有效培养人才的途径,也是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的重要建设基础,能够满足企业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团队发展和员工培训进修的需求,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完成对接的重要教学模式。 一、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现状 (一)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诸多文件中表现出了对产教融合的精神支持,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没有完善的、制度性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细则,因政府的文件精神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常常变为一纸空文。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并没有在产教融合的方面形成法律上的硬性规定和完整培训制度,产教融合的教育方面,制度和政策也显得不够完善,政府在调动高校和企业积极性方面的政策法规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法律和政策往往表现得缺乏号召力。 (二)管理队伍能力不足 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地认识缺失,是导致高校无法正确认识到企业中所需要的人才结构,这是导致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层次和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加上高校缺乏了和企业的沟通,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无法和企业实现实时的对接,也无法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三)师资力量水平不够 目前为了适应我国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发展,必须配以更高层次的师资团队,然而当前的高校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投入了较大的资源在师资建设上。目前已经有高校从企业中引入了一些技术人才来担当实习指导教师,然而由于教学和技术等方面还无法做到有效的衔接,从而造成了教师团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和产教融合相结合。 (四)企业参与意识不足 虽然部分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因为有着国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并且了解了了产教融合的相关要点,据我所了解的产教融合,主要的内容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培养未来年轻人的能力、以及可发展力。 以我看来产教融合的最主要性关键在于实体项目,学到最后的成果积累的够不够丰富,以及被学者是否积极配合产教融合内容,并且是否有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现在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若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在先进的产教融合的知识下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最只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在产教融合里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是有必要的。 产教融合主要是将人为的目的,以及团队的组织相结合以最终收获成果为最终效果的一项有水平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主要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了解了产教融合,我了解后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 我认为,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实体项目究竟到底能不能让学生在实习中又能学习到东西,并且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学校存在的几个校企合作都是比较好的,但能影响到的专业太少了。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但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将他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 除此之外,应为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单项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要求的教学活动,最终是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我认为,产教融合当然是在学习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发展路线相对宽泛,是后续学习更加优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高校产教融合企业平台建设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产业结构经历着不断调整和深化的阶段。尤其是针对教育而言,对社会上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力资源保障是解决企业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地方发展,本身与城市的快节奏差距较大,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愈发明显。本文深层次剖析了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助力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国民经济;教育;产业结构;产教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论述 产教融合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我国整体的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供求结构失衡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企业很难寻找到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产教融合的目的既遵循了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出发,又为大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实训的平台。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主线,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推动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的工作仍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所谓的产教融合即校企共同作用,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人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掌握好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顺应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潮流,扩大就业规模,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形成创新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产教融合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地方高校的学生。校企合作,产能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缓解社会上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矛盾问题。对于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作用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使人才培养更能接地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政府、企业、学校的资源都能得到整合和优化分配。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利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