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_吴志敏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_吴志敏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_吴志敏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_吴志敏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

吴志敏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提要:当今社会,与一般的海洋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不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日益成为风险社会下危机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不可否认,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体系存在一系列困境,综合协调机构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缺失与滞后,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与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不高,应急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等。基于风险理论的视角,我们应用协同学的相关原理,尝试性地提出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新模式:完善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优化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协同治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搭建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借鉴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

关键词:风险社会;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3)02-0229-0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国家海洋局2012年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灾害呈逐渐增加趋势[1]。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环境海洋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工作仍存在不少困境,创新其协同治理模式迫在眉睫。如果不能妥善处置涉及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极易引发新的社会危机。积极探索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模式的创新,必须首先拓展研究视野,协同学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更为有效的探索进路与研究视野。

一、风险社会: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不可规避的境遇

(一)风险问题:全球面临着的威胁

从词源学上看,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概念来自西方。作为最早探讨风险问题的社会学家,贝克认为风险指在全世界探险时,探险家们的冒险行动可能会受到来自自然界的各种风险,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快速推进,频繁的“天灾人祸”撞击着人们的神经,非典危机、福岛核泄露等一系列风险事件不断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风险事件引发了贝克、吉登斯等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根据贝克等人的观点,全球话语境下的风险社会与传统工业社会的风险相比,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

1.风险具有全球性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加强。全球化赋予我们的既有难得的新机遇,也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各种全球性风险与危机。吉登斯认为,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意味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更多的风险。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充满风险的“失控的世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尽管每个社会都会经历风险,但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往往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威胁着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当前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各种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人为性和破坏性,最终形成了风险社会。日益生活在“世界风险社会”或“全球风险社会”中将成为常态。吉登斯指出,冲突点与始发点看似并没有明显联系的风险,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活在远离风险源头的地方也不能幸免风险的冲击,造成了风险的普及性。像发端于一国或区域范围内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亚洲金融风暴、英国疯牛病和中国SARS等事件,都迅速地向其他国家和区域扩散,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风险。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这是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2]。

2.风险具有人为性

贝克认为,风险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和人类活动的集中反映,日益渗透到风险中去的人为因素,成为“人为风险”后不断显现和扩散,促进了风险社会的到来。大多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突发性事件不能归结于大自然或上帝的惩罚,像地球变暖、沙漠化或大规模环境污染等相联系的风险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些风险是在试图去控制它们的现代性过程中产生的。在现代性条件下,风险从来源上说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尽管地震、飓风等自然风险仍时常发生,由于自然的高度“人化”,我们面对的危险主要来源于人为风险。现代风险社会中“人为风险”与传统社会中的风险相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迅速扩散性等特点。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不断推进,实利性的工业文明扩张逐步把人类引入到物欲化的歧途,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外部风险”深深地刻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印度洋大海啸的爆发、疯牛病的肆虐等,实际上就是传统社会里的海啸、传染病等自然风险在现代社会的“人化”放大。

3.风险具有难以预测性

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风险更具复杂多样性,既有区域性风险也有全球性风险,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风险,也有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风险。传统社会里,风险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风险社会里要区分出制造风险的人与谁应为风险造成的损失负责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以工业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例,纵使造成的生态风险和环境污染清晰明了,确定究竟谁应该为生态灾难负责也由于造成污染的责任主体众多,一时难以界定清楚。具有“蝴蝶翅膀效应”的风险,在何处发生、何时发生和带来什么结果,根据以往的经验

922

管理

与知识人们无法进行分析及预测,甚至无法直接感知。就日常感觉来说,风险往往令人们促不及防,可能会在毫无征兆下突然爆发,导致的结果是不仅直接冲击风险源的人们,看似远离风险的人们也常常难逃风险的威胁。风险的难以预测性说明风险社会的风险与先前的风险有很大的不同,更具有突发性与偶然性,需要我们花费更大的气力去认识和预防风险。难以预测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在风险面前人们的无能为力。通过关注和研究风险,制定出较完善的相关预案,可以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意蕴及其特征

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各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称之为突发事件。相应地,突发环境事件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某一地区或者全国的经济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有重大社会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主要由海洋水体、海水上方的大气空间、海底,以及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响的河口区域及沿岸区域组成的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出,涉及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有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海上船舶和港口污染等事件。个人认为有些突发事件如危险品泄漏、海洋倾废、陆源排污和有些海洋灾害如大规模暴发的绿藻、赤潮等也应纳入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范畴。

由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内涵可知,我们认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具有跨流域,污染源广、持续性强,危害较深、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1.跨流域,污染源广。作为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海洋某一海域一旦被污染,由于海上环境复杂、变化大,受水流与海风影响,会加快污染扩散速度,往往导致不可控制的后果。比如,初期的大连新港石油储备库管道爆炸溢油事故,污染主要在岸边和海面上,打捞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受到海风的严重影响,随后几天造成了大面积扩散。与此同时,进入海岸线后的污染物,使泥土、沙石等都受到了污染[4]。海洋污染源不仅有人类在海洋、陆地的活动污染,其他活动方面如因经营、生产和运输突发事故或气候异常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雨雪等形式形成污染源。因而,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地区、地域或全球一体化进程,海洋污染的后期效应将通过内在的联系引发跨地区的传播与扩散,更大流域、沿海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都可能受到污染冲击。

2.持续性强,危害较深。海洋作为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它所形成的污染物不可能像江河那样通过一个汛期或一次暴雨就消除或转移;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往往很难再转移出去,沉淀在海洋中的不易分解和不能溶解的物质会越积越多,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途径,大大增强了人类的潜在威胁[5]。另外,很难在短期内消失的还有污染产生的社会心理障碍,它从另一侧面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如青岛浒苔事件,其大规模爆发形成绿潮,繁殖速度非常快,两个月不到其覆盖率从10%上升至60%。大量在近海海域堆积和漂移的浒苔,给附近的渔业、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使毫无防备的人们陷入了盲目恐慌。

3.跨部门,防治困难。从历次发生的重大事故处置情况看,都是多部门合力共治的结果[6]。由于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海上污染事故单靠一个部门很难独立完成治理。跨部门甚至跨府际进行协调治理,无形中又会增加难度,影响应急处置的时效性。另外,海洋污染具有长期积累、不易及时发现的特性,一旦形成污染,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对人体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因而,产生的结果影响恶劣,防治难度较大,需要长期深入治理才能消除影响。

二、风险社会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困境管窥

海洋作为环境的重要调节器,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7]。直面风险社会,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体系存在一系列困境,难以满足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对海洋灾害应急工作的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如综合协调机构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缺失与滞后,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与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不高,应急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等,以利于我国海洋灾害协同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综合协调机构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缺失与滞后

我国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单一灾种为主的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社会协调指挥机制[8]。此种分部门与灾种的突发事件应对模式,在针对单项突发事件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涉海复合型突发事件上则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它一方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危机防治资源的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一旦遇到突发紧急事件而处置不力,“问责制”往往很难执行,原因在于职能交叉造成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另外,涉海地方政府大部分都制定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联动工作网络在各个协作部门相继建立,相关联系人和负责人都比较明确,但仅仅依赖于编印的应急协调网络通讯录,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明显缺失[9]。相对滞后的各级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标准不融通的各部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资源数据库和视频、音频辅助手段的缺乏等,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互联互通相当困难,大大影响了系统综合效益的发挥。这是制约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协同治理的瓶颈之一。

(二)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的缺陷与不足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它不仅对行政法规与其他单行环境法律有关突发环境保护事件应急处理条款的制定与修改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的应急处理中对其未作规定的突发环境保护事件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功能。但是,该法还缺乏诸多方面的具体规定,如应急原则与方针,应急预案与准备,信息的逐级上报与发布,人力、物力、财力的应急保障,应急教育以及法律责任等。在具体的海洋环境管理方面,《环境保护法》没有明确的应急程序启动标准。应如何协调应对并发的不同性质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该法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10]。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它重视官方机构与上级机关的强制力和领导力,忽视了非官方机关与下级机关的配合和自治;重视配置紧急权力,忽视如何限制紧急权力及救济因这些权力造成的危害结果;重视机构之间在纵向层面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忽视机构之间横向关系上的协调与监督;重视应急处置上的规范措施,忽视在程序上对它的制约。

032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三)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不高

一直以来,我国公众没有形成自身的环境权利观念,环保意识淡漠、参与程度低。政府唱主角,市民与企业参与较少,居民的自主防控组织力量相当薄弱。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环保工作模式,使个人与企业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方面明显缺失,造成公众在环保领域明显呈“依赖政府型”。特别是处理应对发生在海洋上的突发事件,公众的合作参与更是困难[11]。但海洋环境问题涉及诸多方面极其复杂,单靠政府防治往往效率不高。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更具特殊性质,为使突发事件的信息沟通更及时、应对工作更全面,需要更多的公众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治理。在参与主体方面,发达国家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所提倡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合作协调区域化、危机应对网络化值得我们积极借鉴[12]。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由行政部门的应急管理机制转变为全社会的应急管理机制才能实现。为此,应对众多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我们必须调动一切有关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和稳定的由市民、企事业单位、政府等联合应对网络,将突发事件对生命、财产及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应急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信息不仅是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沟通信任的桥梁。无论是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准备,还是处理和救治,都必须建立在准确、适时、全面的信息基础之上。如果能及时全面地收集、沟通和共享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也就能降低危机的威胁与损害[13]。一旦出现危机和灾难,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既可以保证职能部门协调反危机的行动,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又可以防止谣言的传播,起到稳定民心、教育、警示等多种功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和披露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它们往往及时有效地与媒体合作,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发言人制度,在危机信息沟通与披露方面与民众保持积极的畅通渠道。信息沟通与发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软肋,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信息库,信息系统管理资源分散、条块分割比较严重[14]。在处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国应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媒体为纽带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沟通与发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信息。主要领导人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或以其他形式与社会面对面地沟通,及时通报真实信息,提出战胜危机的措施,以获得公众的广泛支持,共同应对危机。

三、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的契合性探索

“风险社会”的来临,给人类社会传统的风险治理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中存在一些困境,如不加以克服与改进,面对突发事件时就很难有效应对。产生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协同学为人们认识和分析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15]。积极构建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新模式,必须完善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优化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协同治理的公众参与制度、搭建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借鉴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

(一)完善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

国家现象是人类社会自组织的结果,由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它是人类社会系统协同效应的一种表现。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变量非线性互相作用、系统各种元素及自组织的结果。作为国家治理子系统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系统,法律是其外部控制参量,而不是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系统自组织的结果。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系统各子系统的行为方式、关联方式及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受法律规定与约束,使其各子系统协同运作,治理危机的有序结构得以最终形成[16]。可以这么认为,协同形成法律,法律形成结构和秩序。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基本法与各单行环保法都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提供了立法保障。但我国相关的法规制度尚不健全,要提高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要遵循《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方面的法律如《赤潮灾害》《海啸、风暴潮、海冰灾害》等应急预案作出明确规定,重视预案编制与灾害预警,设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机构,通过立法规定信息公告、应急计划启动、应急处置等程序及赋予其明确的权力,在国家层面上初步形成海洋灾害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

(二)优化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机构

多年来,我国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管理模式主要以单一灾种为主,此种模式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沟通、危机防治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相互推诿,以致失去最佳的危机治理时机。根据海洋突发事件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协同治理的常设性应急管理机构[17]。作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自组织的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机构是形成协同效应的前提之一。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常设性应急管理协调机构。其次,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状况,在各级政府层面上建立地方应急指挥中心,实事求是地设置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组织形式及职能。再次,要积极建立专家信息库,培育应对不同类型事故的应急管理专家,使应急管理专家和决策者能有效沟通、良性互动。另外,为了确保我国海洋环境安全,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不但要处理好和武警、军队的协同治理,还应建立跨省市的区域应急合作体系。可选择应用质量管理方法指导突发事件预警系统框架构建[18]。

(三)健全协同治理的公众参与制度

让公众积极参与环境协同治理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环境,也是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和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作为我国公民的一种基本人权———环境权利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发展。作为公众参与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及时公开行政机关发布环境状况的公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任何单位与个人既有义务保护环境,也有权利控告污染、检举破坏环境的单位与个人”。可见,我国公众参与海洋环境协同治理在法律上已有许多制度规定,但这些规定都具有一般原则性和概括性,公众参与治理实质上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参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表现为建议和投诉已发生的污染问题[19]。就目前制度设计层面而言,我国的环保参与制度还很不完善,对公众参与的方式、阶段和效果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都没有明确规定,公众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保护的参与程度较低或者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再者,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环保工作模式,使个人与企业在保护海洋环境

132

管理

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方面明显缺失,造成公众在环保领域明显呈“依赖政府型”。因而,为实现科学性和民主化的环境保护决策,我们必须健全和完善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四)搭建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

作为现代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论也是现代管理活动的命脉。解决自组织系统通过非平衡相变出现宏观结构时,哈肯教授引用信息概念发现了“协同信息”。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在系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组织系统发生非平衡相变时,系统信息将随着协同信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打造高效的应急信息管理中心和多元的信息系统,既保证信息报告的权威性又确保多元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要建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机制。为了减少谣言传播,稳定公众的情绪,促使危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通过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向公众及时、全面地披露有关信息。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在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媒体为纽带的信息发布制度。既要发挥媒体满足公众对海洋突发事件的知情权,又要发挥媒体对公众情绪的“导航员”作用,引导公众舆论到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上来。

(五)借鉴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

从无序状态到具有一定结构的有序状态,再从有序状态转变为新的有序状态,也就是产生自组织、形成结构的过程,系统都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经验与能量物质[20]。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协同结构的形成和维持乃至协同功能的实现,同样亟须从国际上汲取物质帮助和经验教训。首先,发达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基于法律进行应急管理。不难发现,发达国家或像日本、荷兰那样制订环境应急基本法;或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制订专门的紧急状态法,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政紧急权力得以统一规定;或在宪法中规定紧急状态制度,确立在紧急状态时期政府的基本法律权限,等等。其次,在参与主体方面,发达国家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所提倡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合作协调区域化和危机应对网络化值得我们积极借鉴。再次,在环境污染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上,发达国家提倡以政府为主导,与媒体合作形成良好关系,建立发言人制度,对市民进行危机信息的沟通与披露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另外,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与政府财力投入方面的许多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除了由强大的财力保障与支撑外,他们构建起了一个安全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民间机构、市民三者共同分担的形式来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3—25.

[2]郑杭生,黄家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新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2,(6):2.

[3]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Past and Current Environment,Studies”in“Deep-Seabed Poly metallic Nodule Exploration: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Guidelines",1999,(2):57.

[4]齐平.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4):81—85.

[5]管华诗,王曙光.海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2003:156.

[6]吕建华,曲风风.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J].行政与法,2010,(9):36—38.

[7]钭晓东.区域海洋环境的法律治理问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1,(1):43—53.

[8]杨振姣.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0—423.[9]全永波.论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121—127.

[10]何礼顺,赵林度.基于多枢纽城际应急管理网络资源调度优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27.

[11]郝慧.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J].中国环境管理,2004,(6):55.

[12]Sehriever G,AhnertA,BluhmH,“ResultsofTheLargeScaleDeep一sea EnvironmentalImpact Study DISCOL During Eight Years of Invesziga-tion”,Proceedings for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0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ee,Colorado:International Soeiety 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s,1997:139.

[13]王琪著.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89—295.

[14]许长新,邱珍英.沿海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和管理,2004,(6):8—10.

[15]施并章,沈国英.海洋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05.

[16]FoellEJ,Hennigar H F,Pawson D L,“Assessment of Abyssal Benthic Mega fauna on a Ferromanganese Nodule DePosit and Videota Ped Television Survey Data”,Transact Soc Mining Metall Explor,1991:63.[17]吴志敏.转型期政府危机治理能力的缺失与再造[J].学术论坛,2010,(12):48—51.

[18]黄怡.应用质量管理方法改进甘肃突发事件预警系统[J].甘肃社会科学,2011,(5):230.

[19]郝慧.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J].中国环境管理,2004,(4):106.

[20]刘砚华,魏复盛.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中国环境监测,1999,(5):76—7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治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11CGL089);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转型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证考察”(10CGGL19YBQ)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吴志敏(1979—),男,浙江永嘉人,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当代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林杰;校对:亚中

232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理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录简化

A.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表 1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表 2 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A.2.1 生产工艺 列表说明企业生产工艺及其特征:生产工艺名称,反应条件(包括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等。 按照表3评估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企业,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企业生产工艺最高分值为20分,超过20分则按最高分计。表3中的化工工艺名录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有关规定适时调整。

注1: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76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所确定的化学物质;注2:指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中有淘汰期限的淘 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A.2.2 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表4评估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文件。 表 4 企业安全生产控制 A.2.3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从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辅助生产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列表说明每个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环境风险单元及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和日常管理情况。 对照表5,列出每个风险单元所采取的水、大气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按照表5评估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若企业具有一套收集措施,兼具或部分兼具收集泄漏物、受污染的清净下水、雨水、消防水功能,应按表5对照相应功能要求分别评分。

组织环境分析与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铱电新能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对公司经营和质量管理风险要素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消除、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企业经营风险和质量管理风险的管理。 3. 定义 3.1 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 结果。 3.2 过程风险: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环境风险进行 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 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组织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和《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报告》批准。 4.2 品质部:负责组织成立质量管理风险评估小组,协助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的制定。 4.3各责任部门:参与风险的识别、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及确认执行,负责本部门《过程 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记录表》的编制、汇总。 5.内容 5.1企业经营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措施 5.1.1 总经理负责组织编制《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报告》,企业经营风险识别评估要包含内 外部环境分析评估,外部环境(包含经济状况、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等)和内部环境(包含产品种类、客户资源、企业管理、硬件资源等)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进行识别评估,并根据企业经营风险制定管理措施,并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报告》批准后实施。 5.1.2当影响企业经营风险内外部环境因素有变更时,总经理需要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 报告》进行重新制定和批准。

5.2 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措施 5.2.1品质部负责组织成立质量管理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品质部组织 和协助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各部门主管负责部门《过程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记录表》的制定,总经理负责《过程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记录表》的批准。原则上一年一次,当出现重大流程变更等情况时,也需重新识别风险并控制。5.2.2 过程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的风险,风险评估小组以科学知识鉴定其风险,质量方面的 风险来源于产品/服务本身特性或产品/服务过程中影响这些特性的人、机、料、法、环、测。 人:人员的资质、能力、意识等; 机:设备设施、工装等; 料:采购和外包供应商管理; 法:文件记录控制、设计开发等; 环:工作环境、外部支持等。 测:验证、测试、测量设备的管理; 5.3 风险的评估与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 及可检测性上; 对过程风险评估判定,使用《风险评估—LS法》,按以下表格,结合内外环境变化、过往教训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在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故可能性(L)、风险事故导致的损失两个方面进行判定,输出部门《过程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记录表》。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置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置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

***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 二〇二0年五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则 (2) 2.1编制原则 (2) 2.2编制依据 (2) 2.2.1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2) 2.2.2相关标准及规范 (3) 2.2.3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3) 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3.1企业基本信息 (4) 3.1.1企业基本信息 (4) 3.1.2生产设备 (5) 3.1.3产品方案 (5) 3.1.4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6) 3.1.5生产工艺 (6) 3.1.6“三废”产生、处理处置及排放情况 (8) 3.1.7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 (9) 3.1.8环境功能区划 (11)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13)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3) 3.3.1风险物质情况 (13) 3.3.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情况 (14) 3.4安全生产管理 (15) 3.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5) 3.5.1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15) 3.5.2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3.6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6) 3.6.1现有应急物资 (16) 3.6.2内部救援队伍 (17) 3.6.4 外部救援队伍 (18)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19)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1.1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9) 4.1.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20) 4.2.1气态风险物质泄漏源强分析 (20)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 情况分析 (22)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22) 4.4.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扩散 (22) 4.4.2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后果分析 (24) 4.4.3废气事故排放后果分析 (25) 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5) 5.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25) 5.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25) 5.3环境应急资源 (26) 5.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6) 5.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7) 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8)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9) 7.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29) 7.2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0) 7.2.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0) 7.3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1) 7.3.1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1) 7.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32) 7.4.1风险等级确定 (32) 7.4.2风险等级调整 (32) 7.4.3风险等级表征 (32) 8 附图 (3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许昌大地实业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公司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本公司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维护本公司及企业的稳定,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本公司在运营管理中发生的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重污染事故等。当事故超出我公司可控制能力以外时,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我公司进行处理。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由现场指挥、救护组、警戒组、抢险组、通讯联络组、善后组组成。 3.1现场指挥长、副指挥长职责

3.2 医疗救护组 3.3 治安维护组 3.4抢险抢修组

4 预防和预警 4.1信息处理 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有关成员,要针对各种可能会在公司内发生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作出完善的预测预警机制,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 4.2预防工作 (1)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的普查,掌握公司内危险污染源的种类、危害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由于该污染而引发的事件以及对应方法和现今对该污染的处理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的发布由应急领导小组委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环境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论文 题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胡燕霞0940304204 苏维0940304223 张洁敏0940304224 江宛霖0940304227 丁怡兰0940403246 年级专业: 09国贸全英2班 定稿日期: 2012年 5 月 30 日 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环境风险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与环境规划并列为环境管理的两大支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新产品的出现,环境保护工程的数量、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都增加了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效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和抉策的过程。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 目录

1 导入………………………………………………………………… P3 1.1环境灾害的概述和影响 1.2环境风险概况 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 环境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P5 2.1环境风险分析 2.2风险评价 3 环境风险控制……………………………………………………… P7 3.1减轻环境风险 3.2转移环境风险 3.3避免环境风险 4 环境风险处理……………………………………………………… P8 4.1强化政府职责 4.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方法 4.3重视对公众的影响 4.4建立防范措施 4.5加强关于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的科学研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模板

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组织机构图) 3预防和预警 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 自然概况;地理位臵;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布臵;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规范和强化全县环境污染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自治区、市、县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国家、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全县甚至全市、全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件。 第四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处理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五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本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 2 规范性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环境保护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2.2标准、技术规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

世发电镀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上海世发电镀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九月

目录 1 前言............................................ - 1 - 2 总则........................................... - 2 - 2.1 编制原则................................... -2 - 2.2 编制依据?- 2 -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 4 - 3.1企业基本信息 ............................... - 4 - 3.2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 8 -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 9 -3.4 生产工艺................................. - 15 -3.5安全生产管理............................. - 23 -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 27 -3.7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 29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 32-4.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 32 - 4.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 34 - 4.3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 40 - 41- 4.4 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 42 - 5.1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42 -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word)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 管理办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根据广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集团公司、指挥部有关文件, 结合我队管段的具体情况, 为有效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 以减少防止环境污染, 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保障人身健康, 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特制定本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领导组 组长:孙清堂 副组长:李庆山庞建彬李超军王庆东 组员:王彦军潘禄明寇岩松何艳红成红梅 徐庆华杨秀文孙长海樊兆龙赵明春 吴春秋王有权牛树强 一、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目标 严格遵照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标准, 建立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制订实施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职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 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预防和消除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控制排污、控制扬尘、降低噪音、减少大气污染,杜绝一般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保护达标。创建环境友好型项目部,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条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项目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立即按照本预案的相关规定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权限 第四条应急组织职责

一、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安质环保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财务管理部、各作业队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项目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备案; (2)负责与当地相关部门、上级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应急通信、报警及协调工作机制; (3)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各部室协调、统筹工作; (4)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和组织工作,并对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进行总结。 应急响应期间,由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指挥各组织、成员进行救援,副组长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调配救灾物资协助组长进行救援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配合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预防、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等四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预防组:由安质环保部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等。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1

版本号: 第(1)版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1月 2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参与编制人员名单 3

目录 第1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编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企业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周边环境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环境敏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三废产生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情况和重大危险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及后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及依据 1.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增强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维护职工和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确保项目环境安全,保障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1.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预案。 1.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2.1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体方针,建立项目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充分做到指挥有序、分级响应、职责明确、反应灵敏、保障及时、防范有力、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 1.2.2工作原则 ⑴坚持以人为本、事前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危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落实项目环境保护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彻底消除环境保护安全隐患。力

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职工及群众健康。 ⑵坚持统一领导,专业处理为主。项目应急工作在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分部门负责。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水和生态污染,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⑶积极做好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MHTJ-4标段范围内环境保护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包括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的环境、水污染事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和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原材料等污染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防御方案。 1.4事件分级 1.4.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因环境、水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⑴死亡30人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⑵因环境保护突发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 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指导、协助、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 相邻区域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合作,共同防范、互通信息,协力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XX县第二污水厂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XX污水处理厂 2015年5月 目录 1 前 言 .................................................................. . (1) 2 总 则 .................................................................. . (2) 2.1 编制原 则 .................................................................. . (2) 2.2 编制依 据 .................................................................. . (2) 2.2.1 法律法规、政 策 .................................................................. (2)

2.2.2 技术指南、标准规 范 .................................................................. . (2) 2.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 .. (3)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3.1 企业基本信 息 .................................................................. .. (4) 3.2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 况 .................................................................. . (11) 3.3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 况 .................................................................. (13) 3.4 污水厂工艺流程及主要设 备 .................................................................. . (15) 3.5 安全生产管理................................................................... (18)

浅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

浅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 如今地球变暖,水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雾霾天,这些都是环境的大量污染所导致的严重问题。这些众多的自然灾害不光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做好预先环境风险的评价与环境风险的管理是对人类活动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标签:环境风险;评价管理;建议预案 引言 人大会议多次提及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人类要继续生存繁衍后代,不光要重视发展,更要重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只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谈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认识并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是对人类在开发活动或面临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可能引起的风险时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的重要过程。 1 环境风险评价 1.1 环境风险的评价按事件分类 环境风险评价按照環境风险事件分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性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另一种是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又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微观风险评价;第二级:系统风险评价;第三级:全国(或宏观)风险评价。按照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自然灾害的危险评价,这是自发的自然原因引起的;第二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这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引起的;第三种:建设项目的化解风险评价,这是人类活动对社会引起的。 1.2 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及步骤 1.2.1 环境风险的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是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识风险影响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项目筛选和风险因子识别。项目筛选法一是利用核查表筛选,二是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筛选,如德尔斐法等,对一些新的、复杂的、蕴含风险因素的项目进行筛选。经筛选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进行影响识别,确定有哪些是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风险因子以及引发的原因。识别项目风险影响是在该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筛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