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2.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3.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4.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5.小孔扩散规律:当水分子从大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但通过气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6.必需元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7.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8.生理酸性盐: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若供给(NH4)2SO4,植物对其阳离子的吸收大于阴离子,在吸收NH4的同时,根细胞会向外释放氢离子,使PH下降。

9、生理碱性盐:供给NANO3时,植物吸收,NO3-而环境中会积累,NA+,同时也会积累OH-或HCO3-,从而使介质PH升高。

10、光补偿点: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 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现光合速率为0。

11、代谢源与代谢库:是产生和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是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和组织。

12、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率。

13、抗氰呼吸:在氰化物质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所以把这种呼吸称为。

14、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降低的现象。

15、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化合物。

16、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们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成功的合成许多具有天然激素生

17、植物细胞全能性:每个具核的活细胞都有着与母体合子类似的全部遗传物信息,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一完整有机体的特征。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18、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占优势,并抑制侧芽或侧根的生长的现象。

19、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0、临界夜长: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21、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22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23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24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25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26 自由水:在植物体内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2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28、第二信使:又称次级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是cAMP、钙离子、DAG和IP3。

29、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30.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1. 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32. 呼吸跃变: 指花朵、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尔后又逐渐下降的现象。

33.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

34.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35、植物生长物质:是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能对植物产生明显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内源的植物激素与人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36. 顶端优势: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的现象。

37. 抗寒锻炼: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就逐渐加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叫做抗寒锻炼。

38.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39.临界夜长:又称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自由水:据离胶体颗粒或渗透调节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别的吸附力很小而自由移动的水分。 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经过三羧酸循环等一系列物质转化,彻底氧化为水和CO2的循环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成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P/O: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时所消耗的无机磷酸摩尔数之比,是代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重要指标。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把电子传递给O2的酶。 代谢源:是制造或输出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是消耗或贮藏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细胞分裂素CTK.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 乙烯的三重反应:是指含微量乙烯的气体中,豌豆黄化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增粗生长受到促进和上胚轴进行横向生长、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促进增粗生长。 偏向生长:上部生长>下部生长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光周期现象:植物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临界夜长: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大暗器长度。 呼吸骤变:当呼吸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现象。 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衰老:细胞器官或整个植物生理功能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 抗逆性:植物的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避逆性:植物通过物理障碍或生理生化途径完全排除或部分排除逆境对植物体产生直接有害效应。 耐逆性: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生理活动。 逆境:对植物生存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渗透调节:在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积累物质,降低渗透势,而保持细胞压力势的作用。活性氧:化学物质活泼,氧化能力强的氧化代谢产物及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交叉适应:植物处于一种逆境下,能提高植物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叫做~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能继续发育成没有种子的果实。 幼年期: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的植物早期生长阶段。 花熟状态: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 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完成前,把植物转移到较高温度下,春化被解除。 临界日长: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长或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长。 长日植物: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花发育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外到内氛围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基本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三大组。 光形态建成:这种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称为植物的~ 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

(完整版)普通天文学知识点之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 绪论 1、天文学: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门自然科学,观测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研究它们的位 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况、化学组成及起源演化规律。 2、宇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宇宙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物质是不断运动 和变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就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观测和理论都确 切地表明,空间和时间不仅跟物质不可分割,而且空间和时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时空, 这才是辩证唯物的科学宇宙观和时空观。 3、天体:宇宙各种物质客体的总称。 第一章天球和星空 1、视星等:星等一般对应于星的观测(”视“)亮暗程度。 2、星座:为了识别星而把星空划分为一些区域。 3、星图:观测星空的地图。 4、天球仪:直观展示星座和恒星在天球上的分布的仪器。 5、星表:载有一系列天体的准确赤道坐标、星等、视差(距离)、光谱型等资料的表册。 6、天文年历:载有很多重要的天象资料的工具书。 7、真太阳时: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昼夜(一天或一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 8、平太阳时:在天球上以真太阳赤经平均变化速度作均匀运动所产生的一个周期作为时间 计量标准。 9、恒星时:以地球相对于遥远恒星的自转周期(恒星日)作为时间计量标准,简记为ST。 10、世界时:国际上采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圈为本初子午圈(即零子午圈), 以格林威治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简记为UT。 11、北京时间:我国同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平太阳时)。 12、历书时: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简记为ET。 13、原子时:以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9192631770 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是一秒为基准,简记为TAI。 14、太阴历:以太阴(即月球)圆缺变化(朔望)周期为基准——称为月。 15、太阳历: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即回归年)为基准,也称为阳历。 第二章天体的运动和距离测定 1、内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小的水星核和金星。 2、外行星: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轨道半径大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

2、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 3、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 ): 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春季萌发时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块根、块茎、种子等。 4、代谢库: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质的组织或部位。又称代谢池 。 5、光合性能:是指植物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生产能力。光合生产性能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光合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性能与光合时间三项因素。农作物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 X 光合能力 X 光合时间)— 消耗] X 经济系数 6、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常用单位12--??h m mol μ,1 2--??s m mol μ 7、光和生产率(photosynthetic produce rate ):又称净同化率(NAR ),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产生的干物质质量。常用单位1 2--??d m g 8、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 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9、质子泵: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 梯度和电位梯度。 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 11、呼吸跃变(climacteric ):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12、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13、种子生活力(viability ):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4、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5、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阳生植物,C3植物低于C4植物。 16、同化力:ATP 和NADPH 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 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由于ATP 和NADPH 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 17、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就是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往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比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再由根基向根尖运输。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特点的植物激素,其他类似物并无此特性 。 18、生理酸性盐:选择性吸收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的盐分吸收量不同,而且对同一盐的阳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智者:所谓“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随着“智者”词义的延伸,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到前5世纪后期,该词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职官学校: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十二年。 3、寺庙学校:又称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4、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成“知识”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出提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5、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6、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古印度出现了办在婆罗门僧侣家中的学校,即“古儒学校”,教师即被称为“古儒”。儿童入学须经古儒的考验。古儒声称不收学费,但实际上接受家长丰厚的馈赠,其田地由学生代耕。学生入学后住到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吠陀》经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规定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这六科是学习《吠陀》经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因此,虽然学校课程以神学为主,但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学术的发展。由于学科的学术性质导致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但体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天文奥赛知识点整理

一、2013年重大天象 2013年将有2次日食、3次月食,分别是:4月26日月偏食、5月10日日环食、5月25日半影月食、10月19日半影月食、11月3日日环食,但在我市均不可见。然而无需遗憾,今年的天象,仍有许多值得期待的重要看点。引人注目、令人神往的当属两颗明亮彗星的光临,尤其是11月底那颗预计比满月还要明亮的C/2012 S1(ISON)。下面,将哈尔滨今年建议观测的重要天象分类列出如下,以供参考: 1、彗星 (1)3月中上旬至4月初: C/2011 L4 (PanSTARRS) 。3月10日过近日 点,亮度预计达到1等或更亮,由于哈尔滨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日落后将现 身于西方低空,可观测时间短暂,稍纵即逝。4月初将降为5等左右,应是 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以来,北半球肉眼可见的最亮彗星。 (2) 11月底至12月初: C/2012 S1 (ISON) 。2012年9月21日发现的掠 日彗星,2013年11月28日过近日点,近日距只有约0.012天文单位,深夜至 清晨东方天空可见,最大亮度预计达到-14等左右,如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有 史以来最亮的“超级大彗星”。 彗星的亮度将在11月初达到6等以上,现身于黎明前的东方;随后亮度不断提 高,11月下旬超过1等,黎明前趋近地平、观测时间紧迫;之后逐渐靠近太 阳,28日前后与太阳角距将不足半度,但亮度达到最大,预计为-10等以上超 过满月,白日肉眼可见;之后与太阳日远、亮度渐弱,12月初可能仍在1等左 右,12月底运行至北天极附近,亮度4-5等之间。如若预报变为现实,则为本 年度绝不亚于金星凌日的绝妙天象。 2、流星雨 (1)5月6日08时17分,宝瓶座Eta流星雨极大, ZHR=60(相当于每小时天顶流星数60颗),无月光干扰。 (2)8月13日01时59分英仙座ZHR = 90,月落无扰。 (3)12月14日13时30分,双子座流星雨极大,ZHR = 120,深夜月落无扰。 其它还有:4月22日天琴座、10月9日天龙座、10月21日猎户座、11月17日狮子座、12月22日小熊座等传统节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3、日月行星 (1)4月26日03时57分月偏食;望月、食分0.015;我国西南及西部可见全过程,全国可见初亏,哈尔滨则难以看到。 (2)5月10日,11月3日将发生两次日环食,我国无法看到。 (3)5月23日19时32分,全年最大最圆超级月亮。 (4)11月1日始,金星最佳观测期;预计12月7日左右,亮度达到全年最高。 (5)12月2日06时25分,月掩水星,东北部分地区以及中国钓鱼岛可见带掩而出。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采取计量尺度,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按统计数据收集方法,观测、实验数据;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截面、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4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有限总体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如若干个企业构成的总体,一批待检查的灯泡。无限总体指总体包括的元素是无限不可数的,如科学实验中每个试验数据可看做是一个总体的一个元素,而试验可无限进行下去,因此由试验数据构成的总体是无限总体 5变量可分为哪几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μσ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数, (lg) lg Y G n = ∑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数, 1 () n H Y = ∑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2 2i Y N μ σ - = ∑ ,对于样本 2 2 () 1 Y y s n - = - ∑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定义为 2 1 2 () 1 n j j Y y s n = - = - ∑ 。) EMS:期望均方,是对均方MS的期望值。 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 () N Y ∑- = 2 μ σ ,样本标准 差: () 1 2 - - = ∑ n y Y s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标准误: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12 y y y s s - == 。(统计数的标准差。)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9814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水,温,湿)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的萎蔫 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第一章导论 统计学: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教育统计学: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如在集中量数中将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在差异量数中将离均差进行平均,在相关量数中将积差进行平均等等。 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团体。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情况。 实验设计: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试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这种样本特性保持着总体特性的现象叫做统计常态法则。 小数永存法则: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这就是小数永存法则。此处“小数”是指小数量的意思。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变量:又称随机变量。具有变异性的数据。三个特性,离散型,变异性,规律性。 数据:某个数值一旦被取定了,则称这个数值为随机变量的一个观察值。即数据。 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 样本:总体抽出的部分个体。 参数: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 统计量:直接从样本计算出的量数,代表样本的特征。 名称变量: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类别上不同。 顺序变量: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的变量。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等距变量:只具有相等的单位,而没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比率变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连续变量:指取值可以是某区间内任一数值的随机变量,它是指测量单位之间可以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单位,其数字形式多取小数。 离散变量:指测量单位之间不能再细分的数字资料,其数字形式常取整数。 计数数据:计算人或物的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测量时所获得的数据。 指标: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又称统计指标,它是把各个个体的特征加总起来的综合结果。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2)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通称为矿质营养 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9. 平衡溶液——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有很迫切的时期,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初产物为PGA三碳化合物的光合途径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7. 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机构。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机构。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由第一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化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的)

1.盖斯俄国化学家1836年经过许多次实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2.勒·夏特列/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Henri Louis),法国化学家。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4.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5.1962年,巴特利特在研究无机氟化物时,发现强氧化性的六氟化铂可将O2氧化为O2+。由于O2到O2+的电离能(1165 kJ mol)与Xe到Xe的电离能相差不大(1170 kJ mol),因此他尝试用PtF6氧化Xe。结果反应得到了橙黄色的固体。巴特利特认为它是六氟合铂酸氙(Xe[PtF6])。这是第一个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后期的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化学式并非如此简单,包括XeFPtF6和XeFPt2F11。 6.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年)美国化学家。1916年,路易斯和柯塞尔同时研究原子价的电子理论。柯塞尔主要研究电价键理论。路易斯主要研究共价键理论,该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原子可以相互“共有”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成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而形成共价键。路易斯提出的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基本上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明确了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理论和电价键理论的建立,使得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应用的两元素间的短线(即表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或称“化学亲和力”)开始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还没解决共价键的本性问题。 7.鲍林(1901.2.28—1994.8.19)是著名的量子化学家鲍林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引申出了广泛使用的杂化轨道概念。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原子轨道自身回重新组合,形成杂化轨道,以获得最佳的成键效果。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层电子轨道,即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喙线性组合成四个完全对等的sp3杂化轨道,量子力学计算显示这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上形成正四面体,从而成功的解释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现代价键理论,VB法)鲍林于1932年首先提出了用以描述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电负性概念,并且提出了定量衡量原子电负性的计算公式。 8.弗里德里希·洪特(Friedrich Hund,1896年2月4日—1997年3月31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9.分子轨道理论(MO理论)是处理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是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与价键理论不同,后者着重于用原子轨道的重组杂化成键来理解化学,而前者则注重于分子轨道的认知,即认为分子中的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1932年,美国化学家慕利肯和德国化学家洪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即MO法。该理论注意了分子的整体性,因此较好地说明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目前,该理论在现代共价键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现代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绪论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 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与利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 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 细胞生理 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与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与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与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她内膜。 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 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与液泡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 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与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与细胞壁。 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 核糖体:由蛋白质与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