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模式初探

安徽淮南一中周坦

新课程倡导教与学紧密结合,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性作用,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参与教学,自主学习。为贯彻新课程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着力推行“朴实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教与学的结合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开发,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外,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需要关注。如何才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与学结合的新范式,促成教学一体化,笔者试从高考历史复习学生备考角度进行思考和尝试。

一、思考与筹划

高考一轮复习中,教师多以带领学生梳理课本,掌握基干知识,构建体系脉络为主。虽紧扣教材,却不同于新课,主要强化知识点,查缺补漏,适当拓展延伸。由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度、基础、能力已形成不同层次,势必减弱复习的针对性。事实上,能够自觉融入课堂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甚至眼高手低,一知半解,平时问题没有,考试漏洞百出,理解不清,记忆不牢,缺乏必要的归纳整理,教与学的效果自然都要打折扣。

上述现象,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也不是个别学科,而是较为普遍地存在于现行高考复习中。集体的力量相对个人要大得多,我们可否建立起一套更多同学参与,教师积极引导,全体同学受益的复习备考机制,并以此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平台,形成教与学的更多结合,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便于调整教学计划。为此从我校实际出发,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历史复习备考小组。

备考小组由课代表及数次历史检测平均成绩较好的3至5名同学共同组成,实行课代表负责制。针对阶段复习,在阶段检测前,从学生角度预制试卷。题目主要来源于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可以是原题,也可以调整变换,面向全班同学征集,广泛参与。备考小组收集筛选后,交由教师审阅。然后制成试卷,全班同学集中训练,教师及时批改讲解,直击问题,加强指导,计划于考试前完成所有备考工作。

二、动员与实践

为了保证复习备考措施顺利实施,笔者对全体同学做了详细说明和动员,要求大家踊跃参与,重视平时的练习和搜集,此项活动并不是局限于备考小组成员。备考小组要认真工作,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为了获取有效信息,笔者特别选择了实验班(19班)和平行班(25班)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别进行。实验班学生整

体素质好,学习态度端正,主动意识强,成绩优秀,平行班与实验班相比在以上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实验班(19班)实践记录:

1、由张贵全、赵鸿杰、韦罗成组成历史复习备考小组,三位同学历史成绩优秀,担任班干,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

2、备考小组针对本学期第二阶段复习内容,在阶段检测前一周起向全班同学征集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然后进行集中筛选,按照知识结构编排,制成试卷。此过程用去三天。

3、备考小组在阶段检测前三天将试卷交由笔者审阅,同时全班同学限时训练。笔者选取部分试卷当天批阅,并在阶段检测前两天进行讲解。

平行班(25班)实践记录:

1、由蒋可、孙尧翀、卢宜、吴方晓雪、计弘宇、许静组成历史复习备考小组,六位同学历史成绩较好,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

2、备考小组针对本学期第二阶段复习内容,在阶段检测前一周起向全班同学征集平时练习、测试中的例题、难题、易错题,两天后仅有个别同学向备考小组供题,题量达不到制卷要求。为完成此次复习备考,小组成员决定分配任务,每人负责一单元或两至三节,尽快搜集。然后进行集中组合,按照知识结构编排,制成试卷。此过程用去四天。

3、备考小组在阶段检测前两天将试卷交由笔者审阅,同时全班同学限时训练。笔者选取部分试卷当天批阅,并在阶段检测前一天进行讲解。

三、反馈与反思

阶段检测后,统览两个班的历史成绩,相比前次考试,实验班(19班)和平行班(25班)分别在保优分和有效分上有一定提升,但幅度均不大。笔者认为:1、复习备考措施初步试行,更多同学没有全面接受,其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调动起来,参与度不够,缺乏优秀题源。2、备考小组由学生组成,使其在筛选题目、编制试卷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教师与备考小组的沟通联系不够。4、备考效率不高,进程拖沓,仓促调整。5、与学习态度、基础、能力有关,实验班相对好于平行班。

随后,笔者分别与两个班的备考小组成员进行了座谈,主要围绕:

①历史复习备考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

②怎样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性?

③制卷过程中,备考小组成员应如何协作?

④教师还可在哪些环节加强指导?

⑤如何提高备考效率?

同学们认真总结,详细阐述,形成讨论。

19班韦罗成同学:首先,备考措施很好,能较充分调动大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刚开始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重要的是在克服中坚持下去,不断调整。其次,备考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加强指导,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学生制卷后,教师的审题很重要,要避免出现错题、偏题。

19班赵鸿杰同学:制卷周期不宜过长,不能影响其他学科复习。控制审题人数,师生多交流,做好保密工作。编制试卷时,注意条理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提高测试、批改和讲解的时效性。

25班许静同学:备考前,教师可对阶段重点加以强调,避免学生把握不准,降低主观因素的干扰。备考时间可以提前,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以充分准备。考前留有时间,学生能自我调节。

25班孙尧翀同学:部分学生重视度不够,“等、靠、要”现象较普遍。加强测试中的监督,个别学生敷衍了事。试卷批改形式可以灵活,讲解要详细。备考小组成员可以阶段性调整。

综上,历史复习备考措施具有可行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备考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细化,不断成长成熟。

高考历史备考方法

高考历史备考方法 历史试卷考查的内容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备考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一、高考全国卷命题特点: 1、考查方向保持稳定。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对考生的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较为全面。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须结合所学知识。 2、试题难度较为平稳。命题材料简洁明了,没有大的阅读障碍。材料体现的逻辑关系清晰贯通,指向性明确具体,考生容易归纳总结出材料主题。选择题区分度较大,多数试题学生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材料分析题中的第41题与42题,材料线索清晰,第42题设问开放,能让考生有话可说;选做题部分均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试卷较好地把握住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明确主题之后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3、注重能力考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考查的学科能力来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均有考查。 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在试卷中也得到较好地体现。如第24题借助历史地图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命题均以材料出题,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如第25题和35题所体现的考查方向;对考生历史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能够充分体现。总体来看,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4、突出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命题材料鲜活生动,丰富多样;从考查方向来看,关注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解读,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材料的选择和命题的导向,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另一方面于潜移默化中表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纵深感。 二、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和领会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是了解高考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的唯一正确途径。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是指导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高考的考试性质、指导思想、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等,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表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些命题专家多次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原则;远离教材,越来越远,是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 2、认真分析高考命题的特点: (1)、试题形式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征。 选择题基本上为清一色的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比例有所上升; 选择题中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选择题等形式被迅速淘汰; 主观题全部为材料问答题,其背景材料较为丰富;两道必做题中有一道为开放性试题,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图表材料在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通常是一个表和一幅图。 试卷文字阅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综卷的历史部分由2007年约2800个字符逐渐增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高考历史备考 名师经验谈——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考前调整最佳状态,沉着应对人生第一次大考 历史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目前在学校任教研组长,在CSSCI发表论文多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为多家教辅机构编写教辅资料。本科毕业二十余载,先后在吉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高中和大学都有丰富教学经历,对历史有独到认识。任教高中六年来,年年带毕业班,所指导的学生多人在山东省高考中名列前茅。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尽管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但考前各位家长和考生出现各种"症状";考生和家长们又该怎么做才能以最佳状态冲刺高考呢?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 一、考前四大"症状" 症状一:部分同学过于紧张焦虑,在谈到学习时,表情显得不是那么很自信。一位学生介绍,之前,平时觉得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现在有时候面对类似的题目居然不会做了,貌似突然增加了"难度",心里会逐渐紧张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当两三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心里会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就开始自责、心虚并产生生理反应,如胸闷、呼吸急促等现象。 每年高考前,学生普遍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把它太当回事情。学生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当再次遇到时,或许会因为麻痹大意,或许是人的身心正处于极度疲劳时期而出现的短期空白,或许是身心过度紧张所致。无论如何,这些都是短时间的,有可能是几秒钟时间,人的意识会立即恢复过来,学生不要太过在意。如果真的出现空白期,要学会自我调整,冷静思考,相信并不是你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你暂时没想到罢了。逐步审题,继续做正在做的事情。充分准备,坚定信心。 有些同学临考前精神紧张、记忆模糊、文字表达混乱,皆因缺乏自信所致。而信心十足的同学则神态自若、平心静气,能集中注意力,记忆清晰、反应敏捷、判断正确、再现和运用知识顺利。所以,树立信心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自信心一方面是建立在平时扎实的基本功上,如考前系统的复习和训练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信心的训练。 考试前要通过训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首先,答题时先易后难、逐步适应;其次,碰到难题先暂放一下,选容易和会做的;再次,掌握快与准的关系。答题时首先要求准,在准的基础上再求快,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速度相对慢些,但因为减少复查过程,其实也不慢;在复查时如发现太多的错误,容易导致情绪紧张。 通过各种调整来克服焦虑情绪: (1)睡眠调整。据以往接触过的大量案例来分析,许多临考学生状态不佳是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2021年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优选15篇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优选15篇 根据湖北省XX年高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本事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XX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1、资料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xx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x年高考,所以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经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到达有机的统一。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6a8a.yingshi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20XX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 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 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

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

高考历史备考方案

高三历史学科备考方案 同创中学陈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考试题的难度不仅仅表现在知识本身的深度、广度上,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出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就不表现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而是表现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这就告诉我们该怎样依据难度的表现形式,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复习: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科应试能力,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的作用。 本届高三学生主要掌握:必修Ⅰ《中外政治史》、必修Ⅱ《中外经济史》、必修Ⅲ《思想科技文化和教育》 大体复习进度是: (1)第一轮复习:高三上学期,复习必修Ⅰ、Ⅱ、Ⅲ。 (2)第二轮复习:高三下学期,专题建设,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高考仿真训练,学生自悟,高考心理建设。 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高三上学期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 第一轮复习时使用学校下发的《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历史》,同时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3)教学安排(按每周5课时)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课时) 第2讲汉代至清明政治制度的演变(1课时)

阶段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3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课时) 第4讲罗马法德起源于发展(1课时)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5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课时) 第6讲治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课时) 阶段检测二西方政治制度(2课时)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课时)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2课时)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3课时) 阶段检测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课时)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0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课时) 第11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即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课时) 第12讲祖国统一大业(1课时) 阶段检测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课时)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3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课时) 第14讲开创外交新局面(1课时) 阶段检测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课时)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 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 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 一、以考纲为依据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学情为考量 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

高考历史备考经验交流发言

襄阳市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襄阳市第三十六中学:王爱华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今年我校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作为这一届的老师,我也感到很欣慰。但是因为我也是第一轮教授和复习新教材,所以也谈不上经验,下面我就我校历史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做个交流: 在整个高三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八个字,也是我们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政策,即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向大家逐一汇报。 调整 新课改实施是个复杂的过程,由上到下都没有充足的经验,高三备考也是如此。因此,依据形势调整策略成为整个备考过程中时刻需要关注的环节。以下是我们的一些调整策略: 一,调整心态。包括我们老师自己的心态和学生的心态。历史新课程强调专题史,时序性减弱,学生难以适应,所以高一高二时成绩也起伏不定。但在高二毕业的那次全市统考中,我们历史取得了大襄阳市第六,我校文科第一的好成绩,这对我们组三位老师和学生都是个很大的鼓舞,增强了高三复习的信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各阶段明确方向、各层次树立信心的做法,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成绩,逐步将备考状态进行调整。 二,调整复习计划。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我们组综合各种情况,认真讨论制定复习计划,并适时的进行调整。历史复习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我们讨论后决定抓大放小,重点抓必修复习,最后组织选修复习,事实证明此策略调整是正确的。 三,调整复习资料。由于是新教材,没有现成的试卷和习题可用,为此我们高三备课组分工合作,搜集了近三年各地高考题和模拟考题,精心筛选题目,配合教学进度整合改编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复习套题,为复习奠定了基础。 巩固(一轮复习) 高三的三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巩固上,此阶段我们依据教材,以讲全讲细讲透为原则,不赶进度,不求速度,引导学生对应课标狠抓基础知识,吃透教材,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我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的分析,认识到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 重。因此,根据我校本届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备考计划: 一、三轮复习,一步到位. 历史学科通常的高考复习分为三步,单元复习、专题热点复习、题型训练,但针对特长生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为达到此目的,我准备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 (1)、突出概念、标题; (2)、精选精讲重点问题; (3)、适当扩展专题热点; (4)、注重规律总结。 2、提高练习效率(具体做法) 从百所名校大联考卷、优化设计中精选试题分别用于课堂训练、 课后训练、考试等用途。 3、加强考试小结(具体做法) 每次有针对的单科考试、月考后除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评外,由老师组内轮流做书面小结,小结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本试卷内涉及的专题 热点知识;二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学生答题解题时出现的考试技巧等问题。

二、历史备考复习进程: 1、20**年9月底结束《中国古代史》新课 2、《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10月初—11月中旬) 10月初—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第1,2章 10月15日—10月15日《中古史》第3,4章 10月16日—10月26日《中古史》第5章 10月27日—11月6日《中古史》第6章 总结、考试 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轮复习(11月10日—12月22日) 11月10日—11月20日《中近史.上》上第1章 11月21日—11月29日《中近史.上》第2章 11月30日—12月9日《中近史.上》第3,4章 12月10日—12月20日《中近史.上》第5,6章 总结、考试 4、《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轮复习(12月23日—20**年2月初) 12月23日—1月2日《中近史.下册》第1,2章 1月3日—1月13日《中近史.下册》第3,4,5章 1月14日—1月24日《中近史.下册》第6,7,8章 1月25日—2月4日《中近史.下册》第9,10,11章 总结、考试 5、《世近史.上》第一轮复习(2月20日—3月20日) 2月20日—3月1日第一章第2章 3月2日—3月10日第3章

高三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在反思中起航,驶向成功彼岸 ----2014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交流、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的备考策略,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是研究高中英语教学的专家,所以我今天也就是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交流教学经验,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顾我校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各位2014年高考备考有些许借鉴和帮助,有待改进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 高考听力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软肋,但在2013高考中,英语组顶住了压力,相较之前,取得较大进步。听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大家集中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高考听力的特点,探讨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高考听力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有些对话还涉及了英美国家的习惯和风俗。每个英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一改以往听力只是放录音的做法,认真备课,进而激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听力练习。 听力训练从高一高二抓起,脚踏实地,以听带动读和写,以读写促听。从高一开始,每周一次,进行全年级集体听力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并在次日的早读课上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鼓励学生将听力中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来。同时,有选择性的处理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删除过难的部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听的能力,还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汇,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升。 团结一致,在高三集中突破。进入高三,听力天天听。利用好百朗英语听力风暴,对听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让学生熟知常见语境下可能出现的相关词汇。组织学生间的听力经验交流。在训练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突出,但听力却取得高分数;相反,有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强听力却薄弱。让学生相互取经,回顾自己做听力时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在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此外,在临考前十天,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听力的集中强化训练。高三英语教师集体在充分考虑语音尤其是语速的前提下,精心挑选听力材料,统一时间进行高三年级的模拟高考听力训练,使用机读卡,及时反馈成绩,张榜听力成绩优秀人员名单。每次听力考试后,及时发放听力原材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将听和读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政治备考经验交流及高中三年教学得失 王转华 紧张忙碌的高三结束了,为了今后更好的完成政治教学任务,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现对高三政治备考及三年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一、做好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复习一定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提前规划好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时间、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策略。再具体规划到每月、每周、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避免上课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效率。如2016年的5月中旬——2017年1月中旬进行了细致踏实的一轮复习。复习的顺序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与哲学、文化生活。复习的重点是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答题技能和技巧。2017年2月——2017年4月进行了专题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知识,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5——高考进行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和历年高考真题,让学生自给归纳总结知识和做题得失,注重学生答题灵活性和规范性。总体来看时间分配还是合理的。 二、狠抓学生落实,提高教学实效 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狠抓学生的落实,课堂上老师不要包办,不要一节课从头讲到尾,要留给学生自己看课本、大声读课本、自己归纳总结问题甚至是背诵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并且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及时抽查学生背诵,以督促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教学实效。 三、狠抓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万变不离其宗,结合考纲和历年真题,政治高考内容基本都是对政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察,所以我们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知识。而狠抓基础知识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和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对课本知识的结构要了如指掌,构建知识网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课本,可以在每节课一打铃就让同学没齐声朗读课本,养成反复读课本的习惯。即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把薄书读厚,再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厚书读薄。只要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解背诵的熟,才会运用政治知识得心应手,提高答题的能力。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是对考生智力、知识、能力、心理的综合检测,也是对考生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全面检阅。作为准备参加2004年高考的历史考生,你们此时是否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充分的准备呢? 一、精心研究考试大纲,充分了解历史高考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因为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生复习备考的行动指南。尤其重点领悟大纲中的十项能力要求及题型示例、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从中感悟专家们的命题思路、风格、对知识的处理思维以及对考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这对复习备考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能让考生方向清晰、目标明确,而且也让考生的复习备考更具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细心研读课本。因为课本既是命题的依托,也是考生答题的载体,考生只有熟练掌握并应用课本知识,才能应对高考试题。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再认、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试题大有增加的趋势。在研读课本过程中,需注意:①强化记忆。特别是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要反复阅读、反复理解。如中国古代史第二章、第四章和第六章等。②在阅读中归纳、概括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在阅读、记忆、理解过程中可以将它归纳概括为一条主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二个核心(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股浪潮(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这样可以从纷繁点点的知识记忆中走出来,高屋建瓴地领会和把握课本知识的精髓。③在临近考前,要跳出课本的封锁和包围。可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章节目录回忆法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一方面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 三、梳理知识,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即历史知识的专题复习。我们可将高考历史划分为三大版快(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出题分值分别约为25%、40%、35%)、十三专题(即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等五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分可分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经济史、思想史等五专题;世界近现代史可分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解放运动史等四专题),每一专题下又可分若干小专题。在复习中必须将课本内容和具体知识点融入到相关专题之中,切忌离开课本,空洞无物。 四、删繁就简,明晰重点。考纲中没有的和新教材中带★号的内容在近阶段复习中可以忽略,但必须重视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历史进程影响重大的事件、人物活动以及制度、统治政策调整要重点把握。 五、坚持用生产力的标准认识、评判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演进。如现代化问题、科技发展及其影响、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等。 六、关注时事和重大热点问题,联想相关问题在历史上的脉络和演进。如由“三农”问题联想到古代史上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水利工程、统治政策,中国近现代史上太平天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英、美、法、日、俄等国的土地政策等;由“台湾政局”联想到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荷兰入侵和郑成功收复台湾,近代史上日本割

【精品】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二轮次复习策略,第一、二轮复习原则上在2016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目标 (一)全市总目标: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30人。 (二)学科平均分:560分(原始分50分左右),各校集训班达到700分以上、重点班达到650分以上。 (三)目标分解:

三、学情分析 全市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

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四、复习目标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保上线的目标,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五、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六、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2015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七、复习措施--教学进度的大体安排(见附表“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研读考试说明,确立科组会诊制

高三政治组复习经验交流与总结

高三政治复习经验总结 九中政治组申海霞一轮复习的做法 一、把握课堂,注重效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高考向考查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把握高考的要求,怎样运用好手中的教材。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做起的。 勤钻研,?如果不加强教学研究,每天千篇一律,即便忙忙碌碌,可能也是劳而无功。因此我们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对学情的研究,对教学重难点的研究、对时政热点的研究等,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清楚每一个问题,教师自己钻下去,真正把知识弄懂,才能交给学生。否则,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只能使知识流于表面,不牢固也经不起深究。而要做到这些,除了个人研究之外,更重要的要集思广益,加强集体备课,如有重大的时政热点要及时渗透课堂。 同时要动态地看待政治各部分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横向纵向整合出知识结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相融,百炼成钢。”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的楷模,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我们的鼓励、示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高考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高三的思想政治课决不能靠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学生,也不能拖沓松垮。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3篇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3篇 在近年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所以,高三历史备考中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为搞好高三一轮 复习,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历史《考纲》中提出的目标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 讨问题”等,历史备考中,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 线索化,使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并贯穿于历史复习的全 过程。那么如何夯实基础知识呢? 首先,要求学生读透教材。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对于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记死记准,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做选择题时就会无法准确 判断,做文字题时无法运用课本知识和历史语言来回答。 其次,要求学生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视历史结论的掌握,并能够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要求学生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理清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 从而把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做好每节课一小测,每单元一测试,小测要以书面的形式,可以是选择,可以是填充,也可以是简答,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地查漏补缺。对于小测及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学 生要及时进行订正,老师除了讲解外,也要搜集错题率高的题重新 整理,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做好错题的反馈,让学生理解掌握,改 变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 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来分析、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历史事件之间的显性或隐性的 联系;从而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要注意用概括、综合 的方法,使分散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 知识体系,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 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重视例题(材料题、问 答题)精选、整合、变式、编撰,改变学生认为历史只要背书的不良 观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提高主 观题的应试水平。在上课的时候精讲题目,主要讲思路,课后让学 生进行规范作题。形成审题、做题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情感教育 高三紧张的学习加上频繁的考试,往往会使部分学生觉得复习乏味,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燥和消极心理,所以上课要注重激趣、 创设合理的情境,做到备课、上课、作业、讲评、补练等的精细化。上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对于优秀 生要好上加好,让他们成绩稳定,并且成为一种优势学科。对于临 界学生要多加督促,让他们懂得学科的薄弱是由于学习上时间不够、方法不对。对于差点的学生,也要多给予关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 础上能有所提高。 四.加强备课组的团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认真做好共同备课,共同研究考纲、新课程理念。经常相互听课,互相借鉴课堂教学的好做法。分工明确,精心选择习题,对待每份 习题,无论是课堂小测题,还是阶段考试题,都要做到先做后选, 让自己钻进题海、让学生脱离题海。 总之,一轮历史复习的原则是求慢、求细、求实,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扎扎实实地走好第一步,为二轮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第二路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为接近高考,所以在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前要做好复习计划。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2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20年开始变化,2020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20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20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20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

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20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

怎样复习备考高考历史

(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体系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历史主干知识各校教师都会高度重视,这里不再赘述。 用文明史观重构知识,不是要脱离教材,而是要用文明史观对教材知识重构和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再阐释,文明史是一种目光、是一种高度。例如:复习国共关系,就要站在“和则两利,分则伤民族元气”的高度来认识。 (二、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一节、每一单元 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时,必须将知识内化,完成知识转化才是关键。: (1及时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理笔记千万不要抄写参考书上的预习提纲,而是要将知识浓缩、内化,要把书本读薄。边整理,边回想老师讲过的知识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2及时完成课后训练。知识的落实和转化,都要体现在会做题和做对题上。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若将不懂的问题堆积起来,就很难在高考中获得成功,那些认为历史突击一下就能提高成绩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3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要用“色笔”标出,要不断强化记忆。①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加深理解。②可以通过错题积累和自我反思达到提高的目的。 (4学会知识迁移:许多历史知识必须结合地图册来掌握,凡教材上划*号的地图都是 要求掌握的。尤其那些与主干知识相关、与热点区域经济相关的地图更要引起注意。 (三、分阶段,理线索,整合单元知识,宏观掌握历史 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以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下册第六章为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背景 国际: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全盘否定斯大林;帝国主义成绩掀起反共反社浪潮 国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变化,中共吸取苏联教训,注重自身探索,但经验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 有益的探索:毛两文(背景、内容、意义、一八大(背景内容精神意义——为以后的探索提供经验 阶级斗争:两反右( 57反右派 59反右倾 曲折: 59~61年严重困难 (左社建规模、速度:三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原因 纠“左” p108下三方面(具体措施— 62年经济开始好转;64年完成调整 发展:经济建设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p109~110 方法指导: 首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简要化。在复习时要能够“纲举目展”。 其次: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做到点线清晰。

2016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经验总结研讨会交流材料---王辛柱

2016年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得与失 王辛柱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交流的主题是《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得与失》。 由于我也是才刚刚完整的带完自己的第一届学生,经验不是很丰富,有些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和到位。下面就粗略的把自己这一年来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认识到的一些问题和总结的一些东西给大家交流。 俗话说:得文综者得天下。读文科的学生在高考中要想考高分,文综很关键,而文综要想拿高分,当中的历史学科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向学生们灌输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让学生形成一种重视文综,重视历史学科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以后的教学。下面我主要从得与失两大方面进行今天的交流。 一、得 1、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近年来由于历史高考试题难度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已经不再重要,他们觉得:即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在高考中也不一定能考到高分,而我们首先就要转变这样的认识,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因为我们学校文科生的现状就是---初中历史的基础特别薄弱,高一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拼命的赶上课的进度,所以其实很多选择读文科的学生,历史的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那在高考中你要读懂材料的立意和方向,然后逐一的加工选项的正确性,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难度就会变得很大;其次在后面的材料

题当中有一类题目是这样问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答到这类题目时就只能要么放弃,要么乱编。所以一定要重视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呢?我的建议就是做好时间规划,一定要在高考前做好一、二、三轮的复习。一轮复习重在详细讲解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二轮复习采用通史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体系,三轮复习重在回归教材,指导学生注意平时忽视的内容(可能是教材里的地图、插画、知识链接等)。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复习的效果,比如:在讲题过程中,遇到已经复习的考点,可以就着提问,随时提醒学生背诵。 2、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历史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角度看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学生的眼光,触摸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选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赏识学生的微小的进步,理解学生的一次次失败,学会让学生心里上感受到学习快乐与兴趣,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学生交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样做也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学。 3、注意平时测验和练习的选取 ---实用性、适用性、时效性 (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来做,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是不是近期正在复习的内容;建议选取某些名校的成卷,根据那些学校出题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刷选,如:昆一中和师大附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