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40集)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第25集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科教纪录片《考古中国》内容简介:

历史、古墓、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纪录片《探索与发现》系列之《考古中国》将带你拨开层层泥土,重现璀璨的古代文明揭秘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从上个世纪初至今,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涌现出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既折射出中国考古学近百年间从诞生、成熟到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巨大成就,更从中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

《考古中国》分为“文明前传”、“王者归来”、“藏宝现身”、“发现传奇”、“梵音净土”、“时空隧道”六部,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在二十世纪的部分重大考古发现,如河姆渡文明、良渚文化、三星堆、中山王陵、曾侯乙墓、满城汉墓、雷台

汉墓、青州佛像、法门寺地宫、西夏王国、定陵、北京山顶洞人遗址、虞弘墓、濮阳古星象图和西沙水下考古等等。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观众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揭开一个个尘封的历史秘密。

考古-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

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和建筑等.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

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 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遗址的城墙或

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考古- 考古学文化

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考古-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文化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地层层序律——新的在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地层关系:(1)、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2)、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建设而形成的地

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迹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3)、共存关系在上述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相对共时)。

校园毕业季视频拍摄策划书

14级机电一体化校园毕业季视频拍摄策划书 2016年6月10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拍摄主题 四、拍摄容 五、具体安排 六、拍摄设备 一.活动背景 初夏的激情在为梦想释放力量,闪光的青春在这狂热的季节散射光芒。在这斑斓的季节里,又一届毕业学子即将扬帆远航。母校用她博大的胸襟承载着一代代学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展望,放飞学子们的梦想。母校是我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两年生活漫长却又短暂,这两年里,每个人逐渐蜕变,逐渐走向成熟。 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都将成为学

子们美好的回忆。当然,也难免会留下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学子们在遗憾中成长,也在成长中寻得快乐。时光匆匆,毕业季就这么无声的来历,快乐永驻心间,遗憾也可用来鞭策自身,通过镜头记录自己这两年的点点滴滴,说出自己这两年的所学所想,所知所悟,不但可以总结这两年的自己,更能给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视频资料由于其特有的声画功能,远比静止的照片更具生动性,试想几十年后打开自己年轻时候的视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见视频资料的珍贵 之处。 二.制作目的 六月底我们将送别本届毕业生,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起航。我们用视频记录下他们中学时代的点滴,让即将毕业的学子们回顾过去,给他们的中学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让低年级学生从学长学姐的感悟中,学会珍惜,学会成长。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满怀悲壮豪情的毕业时,几年的大学时光我们都留下太多的回忆,让我们久久无法释怀。虽然我们无法用所有的细节来还原这些故事,但是我们希望可以用简短的视频来表达我们真挚的情感。 三.活动主题

最新-新闻专题片与纪录片真实性差异思索 精品

新闻专题片与纪录片真实性差异思索 新闻专题是某一新闻题材所作的深度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且有深度,是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充分报道《中国电视新闻论纲》对新闻专题作的界说。 比如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的节目基本上属于新闻专题。 电视纪录片的定义争议比较大,也没有一个定论的概念,但可以对纪录片进行范围性的描述以探讨人和人性为根本目的,以文学表现的方式为创作手法的节目形态在电视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视剧,另一种则就是纪录片,而两者的区别是虚构和真实的分野。 比如《幼儿园》、《故宫》都属于纪录片。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新闻类的电视节目,真实性是其前提也是其生命,电视纪录片是纪实片的一种,真实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也是纪录片的灵魂。 尽管真实性对两种节目形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两者真实性的含义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 一、价值倾向性的不同电视新闻专题片遵循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一般通过价值要素来评判,比如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等,时效性是新闻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 新鲜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个层面。 重要性是往往与群众的工作、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兴趣和广泛关注。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与新闻受关注程度的关系。 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和接近性强的新闻其价值就大,否则其价值就小或者根本没有价值。 比如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的《鲜火腿遭遇污染》,报道的了不法商贩在没有任何质量保障的情况下,私自加工不合格的火腿的问题。 这个专题在当时引起很大凡响而且获了一等奖就是因为其新闻价值大,首先这个新闻具有新鲜性是不用说的,主要是重要性是很强的,食品质量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容易形成重大事件,还有接近性也是很强的,报道的内容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事,和老百姓的生活甚至生命息息相关的。 而纪录片则不同,纪录片可以不要时效性,有的纪录片拍摄十多年后才播出,

《旗帜》观后感12篇

《旗帜》观后感12篇 《旗帜》观后感内容简介;是突出了党史的主题主线。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反映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开展党史研究和宣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这是实事求是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表达党史的必然要求。90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在坚定追求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崇高理想的过程中,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旗帜》充分展现了这个主题和主线,形成了排山倒海、一以贯之的恢弘气势,唱响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激越礼赞《旗帜》观后感由爱师范文整理详见范文 1篇 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片《旗帜》,《旗帜》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各部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片。《旗帜》共有 10个篇章。看了这部记录片我很受教育。 90年前,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国家、人民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经历许多艰难困苦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直至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四化建设突飞猛进,克服了许多困难,取的了巨大的成就,让中华民族在全世界扬眉吐气。短短90年,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就使一个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落后中国,变成世界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 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篇 观看《旗帜》是一次学习党史的契机,是一次对信念的洗礼,是一次激起昂扬斗志的疾风暴雨。片中的每一幅珍贵的照片和充满激情的话语,如此震撼心灵,先辈们豪迈的英雄气概、务实的模范作风和高昂的工作态度,一代代薪火相传,他们为祖国、为党、为人民奉献终身的使命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口上,鞭策和激励着我。 纪录片中,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边远的山间乡村、在西方封锁科学攻坚的关键领域、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

毕业视频策划方案

毕业视频策划方案 篇一:校园毕业季视频拍摄策划书 校园毕业季视频拍摄策划书 新国10-1班七小组20XX年4月19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拍摄主题 四、拍摄内容 五、具体安排 六、拍摄成果展示 一.活动背景 初夏的激情在为梦想释放力量闪光的青春在这狂热的的季节散射光芒。在这斑斓的季节里,又一届云财大学子即将扬帆远航。云财大用她博大的胸襟承载着一代代学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展望,放飞学子们的梦想。大学时我们人生旅途的一个驿站,四年生活漫长却又短暂,四年里,每个人逐渐蜕变,走向成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都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当然,总会留下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了。我们在遗憾中成长,在遗憾中学会隐忍。这一次,让我们倾听大四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在大学四年生活中有

着怎样的遗憾呢? 二.活动目的 六月底我们将送别09级毕业生,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起航。让我们一起用视频记录下他们大学的遗憾,让即将毕业的云财大学子们回顾过去,给他们的大学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让低年级学生从学长学姐的遗憾中,学会珍惜,学会成长。 三.活动主题 “大学的遗憾,青春的记忆”——为主题 视频主要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四年以来的生活最大的遗憾。 四.拍摄内容 (一)采访部分:对大四的学长学姐进行采访性拍摄,以对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觉以及遗憾。记录下真实的场景和对白。(二)电子相册部分:在采访结束之际,请他们在a4纸上写下大学最遗憾的事,后期进行整理汇总,在视频的最后以电子相册的形式展示。 五.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1.视频的拍摄时间:5月4日-5月8日 2.视频的后期制作:5月9日-5月12日 3.视频的播放:网络播放5月13日开始,实地播放时间待定 (二)地点安排:1.采访地点:大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 2.播放地点:网络播放以微博、优酷网、土豆网为主,实地播放地点是

纪录片真实性评析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纪录片美学课程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纪录片影象背后美的真实 电影术语词典中说:“记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纪录片的真实在于纪录片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没有经过导演安排和虚构。对于观众来说,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仅包括人物、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真实。纪录片的这种真实特性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从一方面讲,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纪录片的素材是真实的,其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其中的感情都是真实的。而另一方面,从创作层面上讲,纪录片的真实还是一种主观化的真实,经过制作人员的创意、剪辑、提炼、组接,纪录片作品难免带上创作人员的意愿、选择和感情。这种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相对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现实本身,这种真实是美的真实,是审美的真实。 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他们是“直接电影学派“的代表,他们利用轻便摄影机和同期录音设备的优势,在不干涉状态下,现场抓去不可控制的事件,客观记录,无旁白解说,尊重客观,强调要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既清楚及时地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又不会影响到眼前所出现和发展着的一切。但实际上纪录片的拍摄并不可能完全这样来进行,即使是墙壁上的苍蝇,它的存在也可能一起在场人员分散注意力或者出现其他情况。从他们拍摄于1975年的纪录片作品《灰色花园》就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梅索斯兄弟的拍摄显然给常年隐居在灰色花园的这对母女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记录。然而《灰色花园》这部纪录片的伟大也就在于它那种一丝不苟的真实。梅索斯兄弟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在短短的100分钟的纪录片中,影片意味深长的真实展现了大小伊迪母女一年的生活,浓缩了她们一生的梦想、时光走过留下的痕迹、她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回忆以及隐居生活中她们起伏的感情……表现日常生活美的同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根据这份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年表还排出了西周10王具体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 夏商周年表 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称谓嫡亲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禹鲧子前2224年~前2198年在位27 年 启禹子前2197年~前2189年在位9 年

太康启子前2188年—前2160年在位29年 仲康太康弟前2159年—前2147年在位13年 相仲康子前2146年—前2119年在位28年 少康相子前2079年—前2058年在位22年 杼少康子前2057年—前2041年在位17年 槐杼子前2040年—前2015年在位26年 芒槐子前2014年—前1997年在位18年 泄芒子前1996年—前1981年在位16年 不降泄子前1980年—前1927年在位59年 扃不降弟前1926年—前1901年在位21年 廑扃子前1900年—前1880年在位21年

孔甲不降子前1879年—前1849年在位31年 皋孔甲子前1848年—前1838年在位11年 发皋子前1837年—前1819年在位19年 癸(桀)发子前1818年——前1766年在位53年 先商时期(公元前24世纪——前1767年) 称谓在位时间在位年限 契(帝喾子)?? 昭明?? 相土?? 昌若?? 曹?? 冥?? 王亥(商高祖)?? 王恒?? 上甲微?? 报乙?? 报丙??

纪录片的多重社会价值

纪录片的多重社会价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纪录片的多重社会价值 今天,各类电视栏目和节目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深受各个层次观众的喜爱。但单纯对于纪录片来说,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它的价值。其实,纪录片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比其他电视节目差,相反,它的价值是其他任何节目都无法代替的,隐藏在更深层的地方,需要我们来发掘。 “通常意义上来说,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来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艺术形式。”①纪录片的诞生早于电影,因为最初它是单纯作为现实影像的记录而存在的。时至今日,纪录片在类别、表现力、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它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纪录片的价值也早已超出了原先记录事实的范畴,变得多样起来。 随着影像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纪录片的价值和作用不再局限于充当资料的留存,体现出了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价值。一部纪录片成功与否,很大意义上在于它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功效和影响。所以说,纪录片的影响力是由其社会价值所决定的。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人文价值 所谓人文价值,就是纪录片中包含、体现的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和审美作用的东西。举例来说,在纪录片《俺爹俺娘》中,作者几十年来保存的珍贵资料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父母伟大的爱和对儿女无私的奉献,也借此表达子女对父母刻骨铭心的爱与深深的牵挂,向观众传达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道,是人文价值的很好表现。另外,像《龙脊》之类的纪录片,通过对山区孩子生活的描绘,为受众展现了龙脊孩子们求学求知的艰辛和不易,让人们在感动的同时,有些许无奈和悲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文化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纪录片讲的就是文化。纪录片无论是关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关于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关于民族的,还是世界的,都在使观众感受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大可小,可以大到影响世界,也可以只作用于一个个体,但它的意义是相同的,都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文化体验。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纪录片《丝绸之路》,虽然讲述的是贸易往来的历史变迁,但通过对这条历史悠久的中西文明交流要道的记录,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还有诸如《藏北

毕业季活动策划书4篇

毕业季活动策划书4篇 毕业季活动策划书1 一、活动背景 在这春暖花开,到处飘逸着花香的校园里,我们大四的各位学长、学姐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在母校里,他们度过了难忘的大学四年生活,这里,有的是老师、朋友、同学关心与帮助,有的是曾经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也许,在校园里的某个角落,还依旧沉淀着他们曾经的快乐与忧伤,记忆着他们过去的点点滴滴,而作为学弟、学妹的我们,在他们即将离别母校之际,也虽有依依不舍之情,但天下哪有无不散之筵席?因而,在此之际,希望通过毕业季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加彼此之间的情谊,为今后的生活,都留下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二、活动介绍 1. 主题:毕业季活动 2. 目的:通过此次毕业季的细列活动,既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情谊,相互交流一些心得,也能希望我们能为大四的各位学长、学姐送去更多的欢声与笑语,彼此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3. 组织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社团联合会 4. 时间:20xx年4月21日 5. 地点:学校塑胶操场

6. 内容:跳蚤市场、经验交流会、梦想信箱、寻找记忆 7. 对象:全校师生 8. 效果预测:举办的毕业季系列活动,会使作为学弟、学妹的我们,既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感到欢欣与鼓舞之外,还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此外,学长、学姐们也为我们能为他们饯行表示由衷的感谢,更为我们的母校感到骄傲与自豪。 三、活动分析 1. 必要性分析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大几的学生,最终都会有面临毕业的那一天,不过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当我们有一天面临毕业的时候,也想在自己离别母校之际,能留下一些更多、更美好的回忆,而不仅仅局限于照片之类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交流经验大会之类的活动,既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帮助学弟、学妹们解决一些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借此活动,促进交流,为他们走向社会的人增加一些交流的经验,同时,也在传统照相等方式之外,为他们留下些许美好的人生回忆。因而,在此,很有必要举办此次活动。 2. 可行性分析 此次活动比没有要求其他过多的辅助设备道

(1996年5月16日)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的发言提纲 宋健

超越疑古走出迷茫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会议的发言提纲 (1996年5月16日) 宋健 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历史和考古学界的热烈支持。自忖历史知识浅薄,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想到,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全民族,属于世世代代的人民,是全人类珍贵的遗产。读史爱国,人人有责。在“工程”开始实施之际,不揣浅薄,发一点议论,奉闻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实出自为历史科学效劳的至诚。 爱国需要读史。人们说,无论是学社会科学的,学自然科学的,都应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华盖集》)学习和了解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五千年历史进程的炼凝荟萃而成。欧洲人也认为希腊史诗是他们文化的渊源。欧洲的伟大文学家,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到歌德,借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和历史题材,创造也不朽的作品。欧洲各国现代语言中充满了与古代神话和历史有关的词汇,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和商业中,如“阿波罗”登月,“三叉戟”核潜艇,“阿喀琉斯之踵”等等,比比皆是,成为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最近,2月4日,尼泊尔政府发表公告云,五国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佛祖释迦牟尼公元前623年降生地在尼泊尔南部兰毗尼园菩提树下,是“惊人考古成就”。比兰德拉国王伉俪立即去现场主持仪式,耗巨资创立国际研究中心,可见事态之重大。 几年前我访问印度,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Dr.Mostafa Tolba,埃及人)和我一起参加印部长举行的欢迎宴会。托兴奋地致词曰:“我

们,三个最伟大的文明古国的代表欢聚,具有历史意义,因为保护环境是我们古代文明的要义。听他的话,不胜荣幸。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我读科学史多些。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公开声明皈依中国文化,并解释道,这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1986年11月,他最后一次访问北京,惠赠我《李约瑟文集》一册,是潘吉星先生编译的,由他本人作序,答名为“十宿道人”——李约瑟。伴他来华的新闻记者坦普勒(Robert K.G.Temple)也送我他写的书,叫《中国——发现与发明之邦》(China——Land of Discovery and In vention,1986)。书中有一段话,标题为“西方欠中国之债”,大意是,李约瑟的研究解开了西方人和中国人都未曾知晓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迷惘。当代世界文明是由中国历史文明和欧洲文明综合而成。当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向中国皇帝敬献钟表时,中国人感到惊奇。殊不知最早发明机械表的正是中国人自己。欧洲的农业、造船、采油、多级火箭、大炮、降落伞、造酒、造纸、印刷、象棋、蒸汽机原理、天文学、十进制数学、算盘等等,都是文艺复兴以来从中国进口的。没有中国的造船技术、指南针和其它发明,欧洲十七世纪以来的各种发明创造和产业革命都根本不可能发生,也不会有英国的骑士时代和殖民帝国时代。 读这些话,炎黄子孙都会感到荣耀。坦普勒用的不是科学家的语言,但这与马克思的话是一致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 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不同,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战乱、暴政、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内容摘要:全文以纪录片中的本性——真实性为线索,探讨在纪录片中存在真 实性的价值所在,以及在纪录片中失实的纪实存在的弊端,谈论真实性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它固然是以真的人和事为基础,但也必须含有真的理和情,只有这样,电视纪录片才能说是参与了对文艺美的创造。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价值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纪录片在我的印象里给予我最多感触就是它非常得真实,拍摄者并不是演员,并不需要台词。纪录片只是在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人的真实反应,事物的真实形态。纪录片就是以真实为核心来进行创造的。纪录片有很多的题材,也有很多的阐述的故事。纪录片呈现的真实性则是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如果一部纪录片不够真实,还会有人去看吗?那么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真实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某些生活原貌与真实性不能画等号。由此可知,真人真事,是基础,但远不是真实性。纪录片首先必须受新闻学和历史学真实性原则制约——内容的真实无误,这是底线,否则便无纪实可言。①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差别在于故事片不具有真实性,众所皆知,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纪录片也称为非虚构影片,与故事片相比,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真实。纪录片是一个最基本的电影形态,就像绘画和素描的关系。实际上素描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是材料,一个是作者的本体,还有一个是客观世界。他怎么通过一个有限的材料手段,把他作为一个主体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惊艳表达出来。那么素描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觉得纪录片在电影文化中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是一个基本的电影形式,就是你怎么样通过很有限的电影手段,把对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通过电影的方式纪录下来或者表现出来,传递出来,传递给观众,纪录片从文化角度来说就是完成这样一种功能。 纪录片存在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真实性往往就是衡量一部纪录片价值的所在。真实是纪录片艺术的各种功能、价值赖以存在最重要的基石。失实的纪实不仅无益,而且有害。②比如说我们看一部纪录片,它没有真实性的体现,这样就会误导观众对它的正确认知性。拍摄一部纪录片,如果他不存在真实性,也就是说它根本就是毫无价值的。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中缺少了真实性,有的纪录片为迎合受众,甚至把再现的趣味功能强化了,却忽略了再现的还原功能。上海台的《文物博览》中有一集介绍紫砂壶,为了吸引观众,增强节目的趣味性,特设了一场制壶名家时大彬为解救民女,怒摔茶壶的戏。之所以说成“戏”是因为观众的审美心理已经从审视历史,被牵引到了“调侃戏说”之中。此刻“真实”成了假面,纪录片的“真实性”荡然无存。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法追求到既然绝对的真实是追求不到的,何不在不违背事件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的表现手法,将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持此种论调的人恰恰忽略了对纪录片“真

圈内人士对夏商周工程和李学勤的评价

圈内人士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李学勤的评价 (1) 到底是李学勤喜欢给人作序,还是别人凑上去求序,这恐怕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李先生年轻时候是有野心、学术上想往上爬(这些本身是正当的),很多做法按照今天来说有失厚道。但是“历史标准”原则大家都是知道的,必须看到这是“正常”的普遍行为,包括你我的父辈(只要不是只在家种地做工)几乎无一可以避免都参与进去了,只是程度和效果不同而已。毕竟李先生还是在学术上有野心不是害人的纯政治,除非有证据表明他有在当时环境下都过头的行为。 以今天的标准,李学勤先生学问是很好的。当然人无完人,他学术的不足在于系统性研究不是强项、下结论比较随意、还有点过去的老“价值观念”(《古史考》编者则远过之),但是其作品所具有的洞察力合启发性仍然是当代罕见的。作为一个位居高端的学者,想找个突破口在学术史上留地位,这极端正常,没有什么值得诛意的。李先生拿疑古开刀,确实很多地方为了立异而有意贬低疑古再行“归谬”,不算很严谨。我以为李先生的“释古”在学理上是错误的,但是依据新资料很多具体地方说得有道理。抱歉,扯远了。 至于断代工程,确实长官一时心血来潮,但是靠政府资金进行一项极端有价值的研究(怀疑这点的兄弟我都懒得和你说),这很正常。对比之下拿五角大楼、CIA项目的美国学者海了去了。但是在四年(实际上至今未完)时间里,长官早拿这事忘得干干净净,也不存在政府故意压课题组出具体结论的说法,课题领导小组确实有强求一致的地方,但这多半是因为学术观念比较老旧。花了2000多万(追加),多数用在加速器质谱仪、发掘等费钱的玩意上,一百多号(教授博导居多)人剩下能有多少?结果归纳前人居多、创新居少,不过在眼下的学术水准中“良+”是绝对有的,毕竟极端艰难的课题,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此类基础工作,其意义仍然是巨大的,至少值那几十辆进口轿车的钱。 说到底,李学勤仍然是一个纯学者,一个有学问、有想法、有些世故同时也与过去难以割断联系的学者,值得这么刨根问底吗?若他都应该如此追究,估计中国社会上游该有5成人得下狱、处决。倒是《古史考》是在不该还用文革的调调编纂。 (2) 李学勤先生和某些考古学工作者有过节(太多中国考古学家在上古史上的无知骄傲,足以让我蔑视他们),何以见得是李学勤先生的错?我也在考古混饭,要是把考古的底揭一揭,估计大家会一股脑骂中国考古如何如何了。 依靠法规和自身神秘外衣的保护,中国的考古一直是金玉其外。老一辈考古学家的学术功底都很好,俞伟超、邹衡、宿白……考古学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可是现在的考古学已经堕落为什么了? 李学勤先生固然不是田野考古学家,可是谁说考古学家就一定是做田野的?大家知道出土的东西头号重要的是带文字的,这些资料60岁以下的考古学家基本完全没有能力处理。挖、挖,找个技工就成,排队、排队,其实考古学界内部

三分钟短视频策划方案-关于视频策划方案的初稿

三分钟短视频策划方案|关于视频策 划方案的初稿 【--毕业祝福语】 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构思或理性思维程序。下面是关于视频策划方案的初稿的内容,欢迎阅读! 开场字幕——天下无不散的宴席,6月是一个属于毕业的季节,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舍,也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早已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有默默地期待。因为此刻的“再见”只为下一次的“相逢”。插入歌曲《北京东路的日子》 一、开场独白: 毕业季,那时的我们一个年纪,少有的花季,最后写下的却是一句别离。故事的开始,总是很简单的相遇,一次相遇,一次铭记,一次欢聚,留下一份眷刻心底的同学情。如今的你们是否会记得,是否还允许我们回忆,回忆那个只属于我们的曾经?曾经的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支持,有气馁,也有一起走过校园小道的时光(插入学校小道照片),有一起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一天(插入学习照片),有一起

在寝室里疯狂的夜晚(插入寝室照片)而当有一天我们慢慢走向我们向往的成熟,我们有了各自的梦,各自的明天,昔日的青涩早已湮灭,我们的情谊渐渐缠绵,美化了这个属于我们的季节。(字幕加图片)插入歌曲《青春纪念册》(主要思路:对毕业的一种感慨,但即使离别也不落泪的坚强,因为有更远的路要走) 二、倒叙回忆:(视频加图片) 1、毕业前夕,10级公共事业管理班的党员甲在寝室里收拾行李,当他在整理相关证书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入党结业证书”,因此引发了一段回忆:2010一年的那一天,还带着些许青涩的我们怀揣着金色的梦想踏进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大学,从此,我们踏上了新的旅程,也将完成新的成长。(插入迎新照片) 2、报道工作结束后,辅导员召集新生开第一次班会,向大家讲述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后期的相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其中,辅导员拿着《合肥学院学生手册》,讲解过程中突出入党的相关知识,动员大家提升自己的入党意识。(也可插入班会照片) 3、第一次远离家乡住校的晚上,和室友们谈天说地,聊得特别开心,仿佛找到了家的温馨。熄灯后,默默沉思自己一定要成为党员的梦想,一定要靠自己走向远方。(插入

(完整版)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及纪实手法

对于纪录片的概括我更喜欢肖平在他的书中所说的,"纪录片是既是一种世相,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们用镜头去面对生活,提炼生活,真实的反映生活,而这种真实性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觉得纪录片区别于其它类型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以生命去试问自然、真理和人类的禁区与盲点,选择纪录片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一种对生活的忠诚。这也是我们热爱纪录片的原因。 真实就是纪录片的生命,是其最根本的美学特征。 一、纪录片的真实理念 1. 从客观真实角度看,纪录片的文本内容永远无法接近客观生活本身,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不尽一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即想像与虚构的成分。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一经过摘取,就未免带上主观性。而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只对一人、物、事感兴趣而成为叙述主体要表现的对象,这似乎也有一种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而叙述主题与对象的共鸣程度、采访拍摄过程的策划、镜头的参与到编辑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使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与客观存在物存在着不一致。 2. 纪录片文本内容具有主观性与虚构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纪录片叙述具有修辞性,但从另一方面,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也存在着客观性和真实性。纪录片是真实事件的见证者,纪录片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用纯粹的文字方式对真实事件进行描述的"追忆性"行为这确保了纪录片文本内容反映客观真实的可靠性。 3. 纪录片文本内容的真实,是文体技巧与观众接受心理共谋的结果。 有人说纪录片的"现实主义效果"是由观众对片中内容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看,纪录片文本与客观存在物之间是否符合就在于观众的"真实判定"。其实观众在判定纪录片文本是否逼真反映生活的依据, 一方面来自观众习惯了的或理解力之内的意义模型。另一方面来自节目类型、文体观念与技巧对观众的暗示。 二、纪录片是注重过程的纪录,纪录片的魅力也在于过程纪录中,较之"解说加画面",我们应尽量用纪实手 法来表现过程纪录的真实。 1. 由于"解说加画面"中的画面只是种象征符号,观众在欣赏它时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分析和想象来理解接受,这势必减弱观众对其接受的效果;另外,它的纪录过程手法一味突出语言阐释系统,使纪录的内容充满着说教味。 用纪实手法完整记录过程能够使观众进入具体时空感知体验纪录的内容。观众在观看中情感不断积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凝聚,受到感染。纪录片《回家》中有这样的镜头:遗失在东北的弟弟在十多年后与姐姐和妈妈再次相逢时抱头痛哭,妈妈在得知儿子被找到时几近疯狂。片中没有任何的解说词,只是用姐姐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内心,如果不是用镜头纪录了全家的遭遇和姐姐寻找弟弟的艰难,观众也不会理解这一镜头所带来的含义,更不会跟着心潮起伏。我们体验别人的感情也需要一点点体味,一步步深入,没有立上直下,突生突灭的感情,也没有骤然获取的体验,我们要尊重情感原生态和观众体验情感的心理过程,就要重视纪录感情的铺垫、积累与释放的动态过程,我们才有时间揣摩、了解、体味那引起心灵颤动的情感的真谛"。 2. 纪录历史是纪录片的一大使命,"解说加画面"所纪录的过程缺乏现场感,而用纪实手法纪录的内容真实可信,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且它较好保持了事物的原生态,更容易体现事物的多义性,使作品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三、用纪实手法纪录过程更要我们用心、细心、动心的去拍摄

毕业季短片的策划方案

毕业季短片的策划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毕业季短片的策划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毕业季短片的策划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影片需要一个鲜明的主题,需要一个主要的故事线索。因此,需要参照剧情片的制作方式,首先设计好剧本,着重编排好剧情,选各个院合适的学生和老师做演员进行经典场景的表演。 (二)本片的演员应该符合剧本要求的形象气质,可以从我校话剧社成员中选拔,各学院辅导员推荐形象气质好的男女学生进行参演。 (二)影片虽然展现的是学校各院系的群像,但在画面上影该适当运用一些近景或特写,强化人物表情和重要细节,更能够渲染感人气氛。 为了保证画面质量,最好用单反拍摄,推荐机器佳能60D(拍摄时能够调色),摄像机三脚架,红头灯、反光板。 (三)影片的解说词应该配合剧情撰写,内容一定是画面之外的信息。配音者的语调和语气应该抑扬顿挫,富有情感。 (四)为影片配上几首动情的音乐,渲染画面气氛。 二、影片内容: (一)影片可以分为几个主题性单元,分段落来展现。 设置若干经典场景的小段落,每个小段落请一个学院形象较好,外向的学生来表演,最终将12个院系都展现全面。在画面的

右下角注上字幕,注明院系名称、人物名称、当年的时间、地点。这样有助于营造出一种真实感,激发学生观众的共鸣。 为每个小段落都撰写解说词,让每个表演的学生以第一人称亲自录制,讲出当年的心理的真实状态,更好地渲染真情实感,让观众感到更加亲切。 (二)具体情节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专用片头字幕开篇 "本色华年、花落成实"献给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 初见 (1)字幕: 经管学院张强 时间:12年9月7日 地点:学校门口 音乐:待定 画面情节:张强提着拉杆箱伫立在校门前,他看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非常喜悦,他提上地上的行李箱走进学校的大门。由于对学校不熟悉,他不断地向四处张望。这时他的辅导员来到学校门前,微笑地接过他的行李,带着他走进校园。辅导员与学生并肩走在路上,辅导员不时指向教学楼向张强介绍环境。由于拿着的东西太多,他们边走边擦头上的汗水。 他们二人走进寝室楼,推开寝室门后,辅导员和张强先后进屋,张强欣喜地看向自己未来的寝室。辅导员帮忙铺床铺,擦桌子,临走时拍了拍学生的肩膀并报以灿烂的微笑。辅导员的背影

旗帜4观后感

建党90周年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第四集《艰辛探索》、第五集《历史转折》观后感 学院:医学院 班级:z1107 学号:0853110708 姓名:谭星 这几天,我特别关注了央视的大型纪录片《旗帜》,看了之后非常的振奋人心。正如宣传 里说的那样,史诗品格,国际视野!这绝对是一部精品力作,是一部鸿篇巨制,10集跨越90 年,平均每集50分钟要跨越9年,尤其是前面几集,每一集都是几十年的跨度,这么短的时 间要包含如此庞大丰富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记忆被一次次被拉回了那些艰苦奋斗的火 红年代,让人无法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旗帜》第四集《艰辛探索》中,讲述了从1956年,进入新中国了第七个年头。全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 作关于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深入人心。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 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与群众并肩参加义务劳动,更是成为许多人永生难忘的记忆。 到了1971年春,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由此开始了。 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中美隔绝了22年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以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 在世界东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功勋,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 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十年“文化 大革命”结束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旗帜》第五集《历史转折》中,讲述了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 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 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到访美国,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大年初一。这也是新中国领 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当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他在发言中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 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 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 路来”。1982年2月,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一年,有3万多名老 干部办理了离职休养手续。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既要纠正毛 泽东的晚年错误,又要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问题。1979年11月起,中央 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11次召集起 草小组负责人谈话,对决议的起草和修改提出重要指示。他最强调的是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 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过去的90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跨越

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 中国青年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邓琮琮)人们盼望已久的《夏商周年表》终于问世了。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李伯谦、仇士华、席泽宗及众多科学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历时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代学年表。项目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200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遗憾的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之前的历史纪年都湮没在千古尘烟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李学勤说,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文物蕴藏,曾先后兴起多种多样的考古文化,逐步形成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昭示于世界,使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将巩固和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学科结合,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形成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结论。李学勤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对现有成果最能够自信的依据,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鉴于国内与年代学有关的各学科专家年龄偏老,“工程”领导一直重视吸收中青年专家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很大贡献。 “工程”在坚持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前提下,自始至终体现了“政府支持,专家负责”的原则,使参加“工程”的200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在1999年9月下旬,

“毕业季”系列活动策划书

“毕业季”系列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初夏,阳光透过树叶洒下遍地回忆,还清晰的记得大学开学的那天踌躇满怀的心情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可惜的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曾经的青春和过往。 二、活动目标 我们因为缘分从天南地北相聚于此,此刻的分离是为了我们振翅更广阔的蓝天。为了给我们的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我们在校的学生一个与毕业生交流对话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 那些年华,那些梦,我的毕业季。 四、主办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五、协办单位:环科系学生会 机电系学生会 循碳系学生会 工程系学生会 监测系学生会 六、宣传方案:宣传方案分为具体宣传和网络宜传 A、具体宣传 1、海报宣传: 由赞助商提供海报制作费用,宣传部制作电子版活动宣传海报(海报大小90*60mm)。 [宣传地点]:各幢宿舍,饭堂,宣传栏。

2、横幅宣传:红布条+宣传语(1条) [横幅内容]:待定。 [悬挂方式]:挂在湖边围栏,活动结束后收回横幅。 3、摆摊宣传: 师弟师妹们可以在我们摆摊的地方写下想要邀请参加晚会的师兄师姐的名字和寄语,工作人员把这些名字和寄语写在卡片上,送到师兄师姐们的宿舍。 4、广播宣传: 晚会前期及期间通过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播台向全校宣传,对本次活动和商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渲染,突出其焦点性。 5、现场宣传: 活动当天,由学生会制作的大树留言板布置于(场地待定)为毕业生以寄语留言用。 B、网络宣传 [宣传方式]: 由宣传部提供本次活动宣传视频,宣传话语。以微博,贴吧等方式进行宣传。 七、活动内容 (一)、“毕业季”主题微电影大赛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

NEWSWORLD 《新闻世界》 声屏世界 【摘要】本文从人们对于纪录片林林总总的定义纷争与对其本质“真实性” 的一致认同中得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其“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由此提出其纪实与“真实再现”的两种表现手法。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表现手法 一、什么是纪录片 自从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 -herty)凭借《北方的纳努克》奠定了纪录 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纪录片这种新的影像形式在客观反映生活、记录重大事件、推动社会进步、展现时代风貌等多方面都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关于“纪录片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争论恐怕也是影视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给“纪录片”这三个字下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定义。 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人。他在1926年1月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首先使用了documentary 一词。他认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而美国电影学者布鲁斯·F ·卡温则认为纪录片是对所呈现的事实材料强调其所特殊面向或提出特殊观点的电影;它的符号具有事实的指涉,而不是幻想的结构;因此镜头的拍摄作为证据或史实,证明某个时间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但真正的纪录片通常不只是呈现事实材料的客观记录;它运用事实材料证实作者的主张,或对现实的深入思考。① 除 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纪 录片下过多种定义。 在中国,有关纪录片的概念更加宽泛。在权威的《电影艺术辞典》中,甚至没有单独的“纪录片”条目,而是将其统统划归到“新闻纪录片”这个更大的概 念当中;而辞典中对新闻纪录片的解释是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统称。其特点是如实记录真人真事,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本身的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和事件。 ② 学者朱景和 在其《纪录片创作》一文中认为“纪录片是对生活的记录、再现,是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影视纪实手段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由上可见,有关纪录片的定义尽管林林总总,但正如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所说:“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命。”中外学者对于纪录片“真实性”本质的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 二、纪录片的真实性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它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之中。基于这一认识,其创作理念从根本上似可理解为“真实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真实观念的理解史,真实问题永远与纪录片联系、缠绕在一起,无法分离。”④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纪录片有一个独特的空间,不可能拟虚现实,是不可能造假的。传媒大学教授任远也对纪录片的真实性给予了具体的诠释,他认为: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再退了。纪录守望者段锦川说,做纪录片的人都有共同的初衷,就是找到一种能够表现真实世界的做法,也是想表现真实世界的冲动。这些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诠释,反映出人们拍摄纪录片实际上是在做一件想说真话想去寻找真实的事情。 实际上,纪录片纪实手法的运用使纪录片的“真实”更深层的含义变成为“事实所体现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吕新雨认为,正是“价值”二字,使纪录片脱离了同样具有纪实特性的新闻片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纪实虽不等同于真实,但纪实必以真实为基点;纪实是记录真实的手 段,而真正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是其内容的可信度,进而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纪录片的真实,使其内容易于被人们接受,喜闻乐见,则是一部纪录片制作成功的标志。 同样,“如果说纪录片追求一种真实的境界,那么真实并不仅仅是指客观现实的真实,也是创作者和观众主观感受的真实,因为纪录片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转译,是创作者把他对生活的解读告诉观众。”⑤这种真实来自于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同时也受制于客观现实、摄影镜头和受众。那么,这种基于对“真实性”的理想追求的纪录片在实际拍摄中又是如何逼近真实的呢? 三、纪录片如何做到真实性 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不是对生活的原样照搬,而怎样艺术地构建一部纪录片,创作者们都会经过反复斟酌、准备和构思;同时作为一种以纪实为基础的艺术,纪录片又有着极大的随机性,这就使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若要完美艺术地体现真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真实效果。 一般来说,客观真实的事件的存在是粗糙的,如何将这样客观存在的事件转化为艺术品,那就需要叙述主体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去触摸对象,用心去思考,通过艺术形式去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客观真实事件的艺术升华过程,实现创作者各自的艺术追求与人生理念,从而使纪录片具有思想的品格,使纪录片风格多样。反之,如果纪录片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而真,是客观素材的堆积,那么其对于受众来说就没有吸引力可言,也没有给人以美的感受、以思想的启迪可言,更何谈存在的必要。 实际上,在纪录片创作中体现主体意识是纪录片的灵魂。我们怎样在“拟客观”的真实中获得“彼岸存在”的真实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 ■常启云肖邓华 6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