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学视野下的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_省略_境及路径选择_千岛湖保水渔业例证

生态学视野下的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_省略_境及路径选择_千岛湖保水渔业例证

生态学视野下的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

——千岛湖保水渔业例证

于孝东1, 2王力1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2.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 401147)

摘要:水库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健康的水库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部分水利职工和库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针对当前对水库渔业发展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从千岛湖渔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以鱼养水,鱼水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及产生影响为例证,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视野下的水库生态系统“保水渔业”思路,为水库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管理借鉴。

关键词:生态学;水库渔业;保水渔业

文献引用:于孝东,王力. 生态学视野下的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千岛湖保水渔业例证[J]. 生态经济,2013(3):143~147.

中图分类号:F316.4 文献标识码:A

The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Reservoir Fishe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Verified by the Illustration of

Qiandao Lake Aqua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riented Fishery

YU Xiaodong1,2 , WANG Li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United Front Department of CCPCQ, Chongqing 4001147, China)

Abstract: Reservoir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rvoir in our countr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a health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It is also the main income of water

conservancy staff and farmer of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of reservoir fishery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ecosystem ideas of “AEPO Fishe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Qiandao Lake fishery – “Protect the water with the fish. Fish and water promote with each other”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provide a reservoir fishery management wa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cology; reservoir fishery; aquat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riented(AEPO) fishery

作者简介:于孝东(1978~),男,山东烟台人,生态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生态学。

我国现有水库86 000余座,总库容4139.6×108 m3,

大多分布在长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以长江水系数

量最多[1],多为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20世纪70年代,

为了解决水产品供应不足问题,水库渔业曾与水利、电力

并列为水库开发的三大支柱产业,受到了极大关注和重视,

发展非常迅速,从1978年到2000年水库渔业单产增长了

12倍,显著高于同期世界渔业和我国淡水水渔业增长的平

均水平。①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水污

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水库已成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全国水库普遍存在富营养化或水质进一步恶化

的趋势。如何应用生态学理论发挥渔业优势,解决水库水

污染、水生域态问题,实现鱼水共生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

用,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水库渔业发展困境及理论破题

1.1 当前水库渔业发展困境与分析

多年来,我国的水库渔业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

造成了对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

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

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

生态系统失衡等[2],主要原因源于人们对水库渔业生态认

识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1 对水库渔业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全面

水库渔业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库区农民收

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但是,随着水资源供应日益紧缺,不少水库水资源已

成为城市、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城乡生活供水已

经成为这些水库的主要功能。基于这一现实,部分专家学

者认为水库的渔业功能已不再属于水库的目的性功能,水

库渔业可有可无,无关轻重。其实,渔业生产同防洪泄洪、

灌溉农业、水力发电、船舶航运、城市供水、旅游开发等

产业的功能一样,也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渔业还是

水库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

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和最活跃的生物因子,在维持生态系统

健康运转和水质保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1.1.2 对水库渔业的发展方式认识不到位

不少地方的干部群众把水库渔业等同“大规模投饵施

肥,投饵网箱养鱼”。而事实上,可持续的水库渔业的生

产方式,指的是根据天然水体中供饵能力和鱼类的食性,

投放鱼苗、鱼种,不投或少投人工合成饲料,并且不使用

农药、化肥的一种基本没有污染的水产生产方式。不否认,

过去由于少数单位或个体盲目追求产量,过度投饵,严重

超过了水环境容量,最终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

营养化。但就环保部门调查的情况看,水库水体污染绝大

部分是由外来污染源造成,最主要是工业污水、城市生活

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开发水库水产

业不会污染水域,还是调节水质,保护水环境有效的生物

调节的生态手段。

1.1.3 对鱼水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认识不足

“鱼水情深”的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全面地理解其含

义并不简单。一直以来,全社会对鱼水关系的理解可不够

全面,之前的认识更多偏重于“鱼儿离不开水”,而对“鱼

类在维护水质保护环境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主要有:要

么漠视水产业对水质的影响,结果改变了原有水体中的鱼

类种群群落结构;要么极度强调水产业对水质的不良影响,

忽略了鱼类在保护水质维护水环境稳定方面所起的积极作

用。事实证明,鱼儿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两者相为

依存,互为影响。

1.2 渔业能改善水质的作用机理

1.2.1 鱼类的捕捞出库是水库中氮、磷输出的有效方式。

地表径流入库的有机、无机物质是水库中氮、磷的主

要来源。鱼类通过两种途径利用水体中的氮磷。一是有机

碎屑线路:地表径流带入大量有机物被鱼类直接利用。二

是牧食路径线路:大量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为氮、磷等

无机物,氮磷等被浮游植物吸收,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摄

食,鱼类通过摄食各种浮游生物,把氮、磷等营养盐富集

到体内。按质量分数算,一般鱼体中含氮2.5%~3.5%、

含磷0.3%~0.9%,也就是每从水库出库鱼1 kg,可带走

水中氮25~35 g、磷3~9 g。所以任何渔业功能发挥好

的的水库,其生产捕捞活动对水质都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作

用。因此,水库鱼产量越高,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强。

1.2.2 应用鱼类进行的生物操纵有力的调控了水中浮游生物

经典生物操纵是通过放养凶猛性鱼类或通过直接捕

杀或毒杀的方式来控制食浮游生物鱼类,借此壮大浮游

动物种群来遏制藻类繁衍生长。而非经典生物操纵系指

控制凶猛鱼类,而放养有机碎屑食性鱼类和浮游生物掠

食性鱼类(鲢、鳙)来直接摄食藻类,抑制藻类繁殖,防

止大型藻类过度形成“水华”[3]。研究表明,每生产鲢

1kg可消耗水体中鲜藻100~150 kg。鳙主要摄食浮游动

物,浮游动物牧食浮游植物。鲢、鳙的摄食使浮游植物

生产量减少,发挥鲢、鳙的下行控制作用,减轻了“水华”

灾害[4]。现实中,两种生物操纵方式都存在,对改善水质

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3 “以鱼养水,鱼水共生”的保水模式渔业发展具有

历史必然性

1.3.1 当前我国水库多数作为生活、生产用水的水源地,

而普遍面临着富营养化问题,治污任务重

水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频发,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成

本,严重地影响到了生活用水水质。目前,各地水库都在

努力控制水华发生,多措施控制外来营养物质的输入,但

境内外水体治理实践证明:仅仅控制污染源是不够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不现实的。通过建立稳定的水域生

态系统,有效降低水中氮磷负荷,才能有效的保护水质环

境。大量的实验实践数据表明,水生生物治理水污染相比

物理化学方法更具优越性。保水渔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条

污染物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1.3.2 我国的非点源污染已相当严重,还将会在较长时间

内对各地的水库水质产生影响,控污难度大

假如这些水库不能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水华的

暴发将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各

地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如密云水库、千岛湖这些周边环境

优美如画的大型水库之所以也会出现水华,非点源污染是

最重要的原因。保水渔业虽然不能直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但能化污为能,变废为宝,能把不可控制的面源污染影响

减少到最少范围,甚至可以完全消耗。

1.3.3 保水渔业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对提高我国水产品质

量,保证食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片面追求产量的模式导致鱼病频发,农业药剂药物大

量使用,水产品品质下降。同时,人工饲料导致水产品品

质大不如从前。在我国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

的今天,水库常规养鱼方式迟早将被取缔。保水渔业生产

的渔产品品质鲜美、有机健康,受人青睐。如密云水库的

鲢鱼、鳙鱼已经获得有机鱼认证,其口味甚至连那些所谓

的“名特鱼类”也不可比。提高水库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应提倡保水渔业模式。

2 千岛湖保水渔业的发展实践

千岛湖又名新安江水库,1959年,为开发新安江水电,

淳安县29万人大移民。如今,新安江水库已成为闻名中外

的千岛之湖,千岛湖有机鱼吸引了大量游客吃住游玩在千岛

湖。千岛湖还将为淳安科学发展提供根本的动力源,时代特

征的战略资源、突出的比较优势、宝贵的核心竞争力。究其

原因,这源于5A级的生态环境,源于“保水渔业”经营方式。

千岛湖于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发生水华,严重

影响了水质。根据同期的水质监测结果,发生水华时的总

氮和总磷含量并不高,均低于发生水华前的1993~1997

年。同时,对水质所作的综合评价结果也表明,1998年、

1999年千岛湖仍然处于中营养水平和贫营养水平。但由于

采用了灯光沉箱诱捕鳜鱼、鲈鱼,以及炸鱼、毒鱼、电击

等非法捕捞行为,鲢鳙生物量聚减,处于历史最低谷。后

来的研究证明:鲢鳙量不足是导致水华的直接原因。

如何治理千岛湖水环境一时成为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

深入研究和实践,鲢鳙鱼的合理放养,有效地提高了水库自

净能力,有效化解了非点源水体污染的社会危害,同时提供

了优质的水产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开创了千

岛湖“保水渔业”环境管理和渔业开发模式。实践证明,保水

渔业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养的原理,保证了渔业水体生

态环境,通过建立起的各种各样的良性循环圈,维护了生态

平衡。2000年以来千岛湖水生生物蕴藏量日趋合理,湖水

透明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水质越来越好,而且增加了鲢

鳙产量(见表1)。最终实现了保护环境、保障旅游、开发渔

业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多赢目标,开创了千岛湖渔业发展的新

路。这一切取决于一系列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新举措。

2.1 渔业发展制度化

淳安县科学调研了千岛湖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

题,出台了《淳安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办法》,将湖区中

心和威坪港1.45×104 hm2水域(约占全湖渔业水面的1/3)

列为封库禁渔区,全年禁渔,在千岛湖各水源头规划实施

了休渔制度,保证鱼类春季产卵繁殖。禁止养殖肉食性鱼

类,如鳜鱼等,坚决取缔了灯光沉箱,科学规划了网箱养

殖区域,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严格捕捞制度。这些对从事

湖内养殖、增殖、捕捞、经营等渔业生产,生活相关活动

的单位和个人制定了严格的规章。

2.2 鱼种管理科学化

保障一定存量的鲢鱼、鳙鱼,让鲢鱼、鳙鱼滤食水中的

浮游生物,进而优化水质。1999~2002年,有关部门在封

库禁渔区投放鱼种293.67×104 kg,合计4576.43万尾。近年,

年投放鱼种70×104 kg以上,还实行限量捕捞,提高起捕规

格,鳙鱼起捕规格为每条4 kg以上,鲢鱼起捕规格为每条3

kg以上,确保了鱼类资源蕴藏量,保障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2.3 水质监测常态化

2003年,恢复了淳安县水产科学研究所建制,聘请上

海水产大学教授技术指导,每月对重点水域水质监测、定

性分析,掌握了水环境变化规律,总结了“保水渔业”模式,

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

学研合作项目库,共同研究保水渔业发展模式。

2.4 渔政管理严格化

为管护好千岛湖渔业资源,1999年增设淳安县渔政站

新安江分站,设立水上协警中队,担负千岛湖封库禁渔水

域的渔政管理。2007年,组建成立淳安县渔政渔港监督管

理局,下设5个渔政分站,建立了执法人员50余人、乡

镇渔政员14人、护渔人员100余人的渔业资源保护队伍,

拥有渔政船1l艘、渔政艇28艘,总马力达到2 050 kW。

健全渔政管理110体系建设,建立了水陆机动快速反应队,

发挥乡镇渔政员、周边群众监督举报作用,建立了完善的

立体快速防控网络。理顺了经营管理体制。为适应水域生

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渔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创新了渔

业资源保护机制。逐步建立了以渔政作为主体、公安作为

后盾、乡镇作为支撑,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分片

管理与资源专管相结合、水面管理与市场监管相结合、日

常管理与快速反应相结合、目标考核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

渔政管理新模式。

目前,千岛湖渔业资源已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实现了蓝天碧水、鱼游鸟翔的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了“科

学研究、增殖放流、捕捞加工、销售旅游”一条完整的渔

业产业链,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保水渔业模式。水质长年稳

定在Ⅱ类以上,多数情况为Ⅰ类。千岛湖有机渔业管理模

式已成为我国水库渔业的管理典范,吸引了水产专家和环

保专家考察学习,有力地推动了水库渔业的发展。千岛湖

表1 千岛湖1998~2002年网围养殖区内鲢鳙鱼放养情况

年份

鲢鱼鳙鱼

总计

(t)1龄鱼种2龄鱼种1龄鱼种2龄鱼种数量(t)规格(g/尾)数量(t)规格(g/尾)数量(t)规格(g/尾)数量(t)规格(g/尾)

199832.02524.5939.175110.016.519.026.125110.0113.825 199913.72545.78143.925106.08.1540.796.7107.0262.5 2000133.5551.3617032.788.963.5113.3525.67505.8 2001138.460.022553.092.369.45150.241.0605.9 200248.9566.67385.0100172.0106.4154.276.9760.15

保水渔业的发展证明了三点:

第一,渔业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

和,而是完全可以协调发展的。保水渔业,既不同于西方

“石油渔业”的做法,又不同于我国“传统渔业”片面追求产

量的消极一面,而是吸收了两方面的合理内核,运用现代

技术合成更高层次的生态渔业[5]。保水渔业让管理决策者

从过去单纯抓鱼务渔的旧圈子跳出来,抛弃以牺牲生态环

境为代价的短视行为,树立渔业资源和水资源协调发展的

生态观。摆正了“五大关系”,即生态平衡与生存发展的关系,

渔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主导功能与次生功能的关系。

第二,保水渔业符合生态经济学规律。保水渔业生产

和再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成果大于消耗的活劳动和物

化劳动,当经济与生态系统相冲突的时候,经济将对生态

系统造成干扰。当系统遭受的干扰在允许的范围内,系统

能够自行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一旦外部干扰超越了

允许范围,系统将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保水渔业的理论

基础来源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对资源的一种战略管理。

这种持续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

态持续,而是指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复合系统的可持

续,是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恢复为基础,变渔业的常

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水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

来的。保水渔业做法符合循环经济“3R”资源消费原则,即

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减少

废物优先的原则,能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资源系统的生态

平衡,还可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

恢复能力和资源经济利用率。保水渔业生产过程是以生态

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水质、渔业为核心,

综合立体利用水域,物质能量多重利用,生物结构优化配

置,经济成分科学组合,系统科学方法,综合应用环境科

学与渔业技术成就,对区域性渔业进行整体优化和层层优

化设计。在确保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较好的

经济效益。

第三,保水渔业管理是回归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

理,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水域特定的环境条件,

通过改善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保障生态平衡,最后回归

到生态系统的维护[6]。保水渔业以维持健康的水库生态系

统为基本出发点,运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强化生态意识,

来研究渔业问题和解决水污染问题,将渔业利用作为水质

调控的手段,纳入水库生态系统管理。这种遵循生态系统

管理原则的渔业发展做法,不但保护了水质,而且使水库

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得到持续利用。这种将传统的“以鱼或

以水为中心”单中心观念转移到“以鱼水共生为中心”的双中

心观念上来,体现了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观。保水

渔业观体现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观,即一个生态系统能

够在保持完整的同时,又能较好地实现服务价值与社会价

值。保水渔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

3 新时期水库渔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从千岛湖保水渔业实践和启示中,不难看出必须重视

水库的生态管理与生态控制②,坚持渔业发展与水环境保

护相协调的生态学管理原则。按照生态经济学规律,实现

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有机统一。以洁

水保水与渔业开发为目标,既要有效地利用水库生物生产

力发展渔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又要充分发挥渔

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

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把保水渔业作为新的经济增

长点来抓

3.1.1 提高渔业功能认识,建立健全保水渔业的体系机制

有关部门应加快制订有利于保水渔业发展的新措施和

一些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坚持科学治污,依法兴渔,有

效洁水。加强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制订积极的产业引导

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业主主导,

产业化运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保水渔业发

展环境。加强对发展保水渔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更

大领域内促进保水渔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3.1.2 加大人工放流力度,实施“净水鱼类”增殖放流工程

人工增殖放流有较高的经济回报率,提高人工放流技

术,放流生态鱼种,根据水库富营养化和渔获物小型化的

现状,适当增放掠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坚持“取之于水,

用之于水,以鱼养水,服务产业”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大

增殖放流力度。

3.1.3 加大投入力度,为保水渔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大力加强保水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有效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发展保水渔业。加强资金、

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稳定的利

益连接机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2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保水渔业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在制订保水渔业行动计划或规划时,要根据本地的实

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统筹规划。一是在人工增殖放流过

程中,增殖放流场地和时间的确定,应结合区域水文气候

特点、水库水体理化性状、天然饵料与鱼类资源现状,以

水库本身原有的鱼类物种增殖为主,谨慎引进外来物种[7]。

二是在人工鱼礁建设规划上,做好礁区造址的勘查和评估

论证,确保建礁效果。三是科学规划禁渔区和禁渔期,严

格实行春季或伏季休渔制度,从制度安排上保证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3.3 普法宣传,依法管理,为保水渔业产生效益保驾护航

3.3.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渔业保水自觉

把宣传教育作为日常性的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广泛

宣传《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规。渔

政执法人员要学深学透有关精神,规范执法行为。增强群

众渔业保水自觉。树立全新保水渔业科学发展观。走出注

重经济效益轻视生态效益的误区,提高对保水渔业可持续

发展的认识水平,增强渔业保水意识。

3.3.2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水库渔业资源

根据渔业资源的现状和渔民转产能力制订科学的捕捞

计划。保水渔业实施初期,确保渔获量小于弥补量,增加

水库渔业存量。中期以后,保持起捕和增补基本平衡。保

护渔业资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渔业保水调控

到位,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运行。

3.3.3 依法进行渔政管理,加强水库水质保护

按照《渔业管理保护条例》等法规,加强渔政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渔业生产、捕捞、销售环节的管理。

控制外源性污染,防止渔业自身污染。从源头上治污控污,

确保水质达标。

3.4 勤于研究,创新机制,为保水渔业健康发展提供智

力支持

3.4.1 加强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力度

加大增殖放流、人工鱼礁等领域的研究力度,科学评

估水库渔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常态

化,科学确定放养品种和放养规格,不断创新最佳保水渔

业模式。从对单一物种的研究,转向对生态系统的研究。

把渔业与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工程等有效相结合,因

地制宜,科学安排各项技术指标,指导生产实践。

3.4.2 创新预警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

装备配置、应急信息和指挥协调等方面入手。构建多级保

水渔业环境预警监控网络,提高预测判断、监测管理、后

期修复等方面的能力,建立保水渔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3.4.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人人都是管理员、监督员、信息员、情报员的管

理机制。对发展保水渔业得力的地方、单位和个人予以表

彰和奖励,对破坏保水渔业发展环境的给予批评和惩罚。

逐步形成健康向上、安全有序的发展局面,推动保水渔业

实施,实现水库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注:

①高少波等在中国水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水库渔业可

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提到。

②生态控制是指生态动力源驱动生态系统运行及其人为调控,使其朝

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方向进行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郝保山,雷晶,胡传林. 我国水库水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渔业发展

[J]. 水利渔业,2005(5):5~6.

[2]李文阁. 我国淡水鱼资源的保护与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 内蒙

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645~649.

[3]Xie P, Liu J K.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Planktivorous Fishes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o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a Shallow Eutrophic Chinese Lake (Donghu Lake) Using Enclosure

Method [A]//Liu J K. Annual Report of FEBL for 1990 [M].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14-24.

[4]胡传林,万成炎,丁庆秋,等. 我国水库渔业对水质的影响及其生

态控制对策[J]. 湖泊科学,2010(2):161~168.

[5]谢真.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渔业[J]. 中国渔业经济,2003(3):

50~51.

[6]张晓惠. 渔业资源生态与渔业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中国渔

业经济,2007(5):34~36.

[7]胡传林,黄道明,吴生桂,等. 我国大中型水库渔业发展与多功能

协调研究[J]. 水利渔业,2005(5):1~4.

参考文献:

[1]周宾,陈兴鹏. 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证[J]. 资

源与产业,2010,12(6):19~27.

[2]张少杰,胡大勇,陆汀.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国有林区产业发展战

略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林业经济,2008(3):51~53.

[3]谢煜,张智光. 试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层次[J]. 林业经济问

题,2009,29(1): 11~14.

[4]张秋根,曹建华,郭晓敏. 林业低碳经济探讨[J]. 林业经济,2010

(3):36~38.

[5]田明华,宋维明,陈建成,等. 试论低碳经济时代的森林经营[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9(4):73~78.

[6]李尔彬. 林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D]. 哈尔滨:东北

林业大学,2008(7):68~75.

[7]吴洪涛. 农业流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57~58.

[8]吴宗杰,李亮,王景新. 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途径探讨[J]. 山

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26(6):5~8.

[9]钟利民,黄亚哲,兰国昌. 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J]. 生态经

济,2011(2):69~71.

[10]刘剑平,吴跃红,陈松岭.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浅析[J]. 浙

江林学院学报,2007,24(6):762~766.

[11]艾连和,孟祥彬. 强化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J].

林业科技,2005,30(3):73~74.

[12]姜钰. 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M]. 哈尔滨:东北林业

大学出版社,2009:102~103.

[13]荆立新.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2009:27~32,46~51.

[14]刘倩. 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

学,2010:65~66.

(上接142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