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

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感叹和思考有很多,项羽也不例外。如果说鸿门宴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巨鹿之战则充分表明了项羽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所具有的卓越的才能,垓下之围则是英雄的失败。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垓下绝唱、东城大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月夜突围、阴陵迷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自刎赠头等一连串的情节,进行了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描绘,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是颇有人情味和英雄气概的。

垓下绝唱,司马迁以舒缓的笔调,细腻描叙项羽在四面楚歌、骏马长嘶的惊魂之夜,点亮灯烛,夜起帐饮,慷慨悲歌的场景。项羽在垓下兵败被围,夜听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便爱抚着虞姬和乌骓马,唱出那首悲歌,一曲“虞兮之歌”唱出了项主对虞姬的难舍之情,唱出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霸王别姬“泣数行下”,流出了盖世英雄的侠骨衷肠,流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哀惭愧。虞姬席间舞剑,安慰大王,答歌曰: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歌罢,为了让大王轻骑突围,便用剑自刎了。这两段充满戏剧性的插曲,说明了项羽是重信义、重感情的。这也表现出项羽有爱却爱不得的悲情。

东城快战是《垓下之围》中最紧张,最激烈的场面。这一幕司马迁把项羽放到紧张激烈的斗争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细描他的霸王之气,刻画他的性格。展现他的英雄风采。突围前,司马迁抓住项羽“分散”、“聚合’’等指挥若定的细节,展现其大兵压境.孤立无援的严峻局势中的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项羽虽兵剩无几,却能连斩数将,展露了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勇猛英姿。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三次战胜追赶他的汉军,斩将搴旗,好证他的部下突围,再现当年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姿。而溃围、斩将、刈旗如囊中取物,尽显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所向无敌的勇猛之威。突围后,一句“何如”,更是写尽了项羽得意自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西楚霸王之气。。

乌江自刎这一悲剧场面,司马迁着意描写拒渡、赠马、赐头等细节。展现项羽宁死不屈,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经过奋力拼搏,项羽来到乌江。面对乌江亭长的苦口劝说.项羽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他因愧见江东父老在生与死、苟活与尊严之间,从容选择了后者,展现了他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项羽对自己的死,虽毫不在意,但却不忍爱马被杀。“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表现了项王对江东父老的深厚情义。“故人”追之、认之,必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这细节出人意料、千古未闻。但项羽谈笑而死,视死如归,却使人“惊动悲慨,千载下如昨日事也”。

这三个场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女性命运的悲歌 ——简析白先勇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Title:Female Fate Elegy ——Bai xianyong's image as women 教学单位 __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_ 姓名 _______李晓妹________ 学号 _____200730401051_____ 年级 ______07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汉语言文学____ 指导教师 ___ 王进 职称 ___ 副教授 2011年 5 月 2 日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2) 序言…………...............................................................................................................3. 4 一、下层社会风月女子的命运悲剧………………………………………………4. 5. 6 .7 二、上流贵妇人的爱情悲剧…………………………………………………………7.8 三、迷失于爱情的女子的命运悲剧………………………………………………..8.9.10 四、欧风美雨里的“中国”丽人的命运悲剧..........................................10.11 结语 (12) 参考书目 (13) 致谢 (14)

摘要:白先勇是一位善写女人的现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刻画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小说里的女性角色性格形象鲜明,风采样貌琳琅满目,生活经历也多姿多彩,他非常关注于女性的命运及女性角色的塑造,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白先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角,将时代的变幻和动荡在女性的生活中起伏的影响表现出来,奏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哀歌。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悲剧命运 Abstract:Bai Xianyong is a modern novelist who is good at writing novels of female novel, and his novels depict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known for the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vivid personality, style appearance dazzling, colorful life experiences but also h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women and women in shaping the role,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oul pain and sorrow. Pai it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and perspective, the changing and turbulent times in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for women shown in the impact, and played one after another plaintive lament the fate of women. Keywords:Bai Xianyong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fate elegy Tragedy

人与命运的抗争

命运与人的双重悲剧 ——浅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摘要: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是共有的主题,悲剧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下一步步应验自己的宿命。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类的反抗始终是苍白无力的,一切抗争的行为也不能避免最后悲剧的发生。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中,人对自身的认识从未停止过。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不能企及的目标时,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获得救赎,而是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努力的反抗,从对命运的抗争中获得悲剧性体验。本文试从命运悲剧和人的悲剧以及人和命运的抗争几方面着手,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命运认识你自己抗争 引言 在文学的诸多题材中,悲剧总是以它特殊的生命体验、独特的命运解析,强烈地震撼着人类的心灵,使人类进行灵魂深处的反思;悲剧又总是以它特殊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视域,让批评者留连其中,赜探隐索。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完美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忒拜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的儿子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于是在他出生时,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仆人抛于荒山野岭,但却被科林索斯国王收养。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杀父娶母”的预言应验。于是,天降瘟疫,万民惶恐。神谕显灵:必须查出杀害先王的凶手并驱逐出境,瘟疫方能平息。俄狄浦斯王于是认真查处,最后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作了惩罚。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俄狄浦斯对于神谕的反抗显示了命运的强大与人的无能为力,也说明人不甘心俯首听从命运摆布,也可以说,人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一、命运悲剧 古希腊人相信人类的一切重大事情的发生都源出于神的旨意,人类无法摆脱命运的罗网。因此在古希腊悲剧里,命运常常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无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 在《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力量,它像一个魔影,总是紧紧贴附在俄狄浦斯身上,让他频频失足,屡屡犯错。他愈是不信,愈是深陷其中;愈是反抗,愈是难以自拔。作品一开始就直接呈现出一副悲惨的画面:忒拜城灾难四起,瘟疫蔓延。紧接着便是俄狄浦斯对真相接二连三的探查与对命运进步相逼的追问。“命运”这条线索,恰为悲剧脉搏所在。作品中俄狄浦斯在得知他将杀父娶母的神谕后就开始了与命运不屈的抗争:他远离养父母,开始流浪,途中误杀生父;然而,她们每个人都有意识地为避免“命运”的安排而做出的种种努力,都注定与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越来越接近。俄狄浦斯因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被拥为王,而娶得却是自己的生母。当悲剧的预言终于演变为事实,在神灵给予惩罚的巨大灾难面前,在罪恶、耻辱与痛苦的交织中,悲愤的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目,自行流放——命运重重的惩罚了他。 然而,命运原本就是不公正的,是邪恶的。对于俄狄浦斯而言更是如此。俄狄浦斯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度责任感的英雄,他凭借自己的才智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危难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济宁市二O二O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翻过山峰,突然眼前一亮,众人齐声惊呼“哇——哇——”!但见花如潮涌,汪洋恣肆 .. ..,绵沿 数里,铺陈山脊 ..。①,连片的鲜花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像(一幅/一副)长轴画卷,铺展浩荡,壮丽辉 煌。人在花海徜徉 ..的游人,时而漂...,恍若置身仙境。蓦然 ..回首,红色深浅交织,而又层次分明。川梭 浮.于花海柔波,时而被漩涡 ..淹没,但总是沉醉其中,(徘徊不前/流连忘返)。②,在花海里循环往复, 无止……我不禁 ..的付出、多情的馈赠 ..,我们 ..造化,面对大自然坚辛 ..想:龟峰山是大自然亿万年的心血 的确应该自觉地加以爱护。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绵沿恣.(zì)肆山脊(jī) B.川梭徜.(cháng)徉蓦.(mù)然 C. 漂浮漩.(xuán)祸不禁.(jīn) D.坚辛心血.(xiě) 馈.(kuì)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副徘徊不前 B.一幅流连忘返 C.一幅徘徊不前 D.一副流连 共6页第1页

【素材】《垓下悲歌》欣赏(北师大)

《垓下悲歌》欣赏 司马迁的《垓下悲歌》中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位立体的悲剧英雄形象,所谓英雄,教师用书从“柔、刚、义”三个角度作了阐述,而对悲剧性一面说得比较含糊。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羽的悲剧性,我在教学中总结出项羽在文中表现出的七个方面的悲剧性,姑且概括为“七情之悲”,认为说得比较透彻、新颖,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有人爱不得——爱情之悲 汉军兵围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又闻四面楚歌,已是军心涣散。虞姬是个有柔情又有豪气的平常女子。她不懂战略战术,也无力跨上马背举刀拼杀。但她追随项羽多年,耳濡目染,熟看项羽马上冲杀,帏帐指挥。看得多了,对辗转征战之道也略知一二。她明白了,项羽今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出重重包围,以图再起。突围需要轻装,还需要经历几场恶战。她是个娇弱的女子,无力协助他冲杀破围。在突围作战中,项羽还需要分心分身来照顾她,保护他。这将使他如何一心杀出重围?两人感情深挚,是战争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伴侣。项羽痴心眷恋着她,她也一刻离不开项羽。但到了突出重围、以图再起的关键时刻,豪爽不让须眉的虞姬,决不愿拖累他,舞剑自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失意得竟无力救一心爱的弱小女子,岂不悲乎? 二、有时缓不得——民情之悲 作为灭暴秦的英雄,由于缺乏政治谋略,大开杀戒,坑兵无数。章邯降后,楚军夜坑秦卒二十余万。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打败田荣后,

烧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又烧杀纪信,烹周苛,杀枞公。弄得民怨沸腾,民心尽丧。项羽突围渡淮,到达阴陵时,天色已晚,官道失修,认不清道路。前队的尖兵,向路边的老农问路。老农欺骗说:左。队伍向前走,陷人了一大片沼泽地带。无路可通,只好慌乱地四处找路。项羽回过头来,再走上官道时,人马大多已走散了,身边只剩下了28骑。迷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让刘邦的追兵赶上了。连一种田的老人也要欺骗他,岂非民情之悲乎? 三、有谋使不得——军情之悲 想当年项羽义杀宋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秦军主力。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徐州会战时,项羽3万人马,对抗刘邦56万大军。结果还是项羽大胜,刘邦大败。刘邦在那次败逃时,连父母妻子都被项羽俘获。可见项羽军事谋略之胜。兵围垓下时,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重重包围之中。兵无粮,马无草,外无援军。垓下乃弹丸之地,且为平原,无险可守,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项羽长于野战,不善固守,也无法在此长时间地固守待变。兵围东城时,项羽虽分兵四处沉心应战,也早已回天无力。从数十万之众到八百余人,到百余人、28骑,再到26骑,岂非军情之悲乎? 四、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逃到乌江,乌江亭长移船靠岸,劝说项羽东渡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项羽却不愿抓住这最后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历来说法颇多。有人说项羽知耻重义,逃生是耻,弃众违义;有人说项羽当年带着八千子弟过江,如今兵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还有人说项羽慈悲为怀,大义当先,为免却无辜的生灵遭受涂炭,不愿把燃烧了五年的楚汉之争的战火再继续燃烧下去,愿以一死挽救天下苍生。不管后人如何评论,项羽此时真的是处于两难境地,面对忠心耿耿以死相随的江东子弟,面对战火纷飞满目疮夷的故乡,面对白发苍苍的乌江亭长,他渡也不是,不渡也不是,唯有一死了之,岂不是有路回不得-乡情之悲吗? 五、有友帮不得---友情之悲 吕马童是项羽的老熟人,率军追赶项羽,虽然两军阵前各为其主,也责怪不得吕马童,但此时项羽已经无法逃脱。吕马童若顾及友情,不说也可。但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吕马童没有顾及友情出卖了他。这也算是项羽在友情上的失败吧!故谓之“友情之悲”。 六、有尸保不得——亡情之悲 垓下之战,项羽不仅败得惨,自刎之后的情况更惨。项羽好歹说也曾是群雄的领袖,为推翻暴秦立下汗马战功。再说尊重对手,善待对手遗体的例子也很多。可项羽死后的情况呢?

浅析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性

浅见命运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性 初等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09级罗琳王贵菊 摘要:文学作品是展现时代的产物,《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最高成就。它着力体现了俄狄浦斯王为逃避命运,却一步步跟着命运的脚步前进。其人物性格和故事结构鲜明,以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本文从故事的语言、结构及其俄狄浦斯王的性格来浅解《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关键字: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悲剧是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情节对行动的摹防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当人们谈到悲剧时,往往会联想到无助、失望甚至死亡的绝望。这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生命的渴求,对生存意义的认识和思考。正因为悲剧是一种摹仿,摹防生活的细节来与观众产生共鸣而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来展现悲剧的目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反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命是最灿烂的花朵。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的《俄狄浦斯王》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戏剧的震撼,更是给那个时代打下了烙印。接下来将从故事的语言、结构及其俄狄浦斯王的性格来浅见其的悲剧性 一、语言中的命运性 (一)文本内容体现了时代特性 戏剧在古希腊有很高的成就,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然而这些戏剧都与古希腊的神话有关,属于神话的改写。古希腊的神话体现了古希腊人们对宇宙、

大自然的认知,可这些认知是不全的就如我们古代一样认为一些超自然的现象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这股力量主宰了一切甚至是人们的命运。《俄狄浦斯王》就是古希腊的一部典型的悲剧的代表作,也是最典型的诠释命运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了忒拜城的国王俄狄浦斯为解决忒拜的灾难而开始着手追查前国王之死的真相。从而查出了一系列在命运安排下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而不知的真相。在真相大白后他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在愤怒之余自残双目,最后自我放逐归于毁灭。俄狄浦斯竭尽全力的想逃避命运的安排,可逃避的本身确是在跟着命运的脚步去实现命运安排下的一切。虽然主人公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来反抗,可是人类的心智局限和命运力量的强悍,使他不能逃脱命运只能残酷的接受命运的洗礼。 以至于他发出了声嘶力竭的悲鸣:“天哪!这是多么可怕的神示啊!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我瞎了眼了!”俄狄浦斯在面对着神秘莫测的命运是多么苍白无力呀。致使他无尽的痛苦失望,他对自己儿女的哀嚎:“什么耻辱你们少得了呢?…你们的父亲杀了他的父亲;把种子撒在生身母亲那里,从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了你们。你们会这样挨骂的;谁还会娶你们呢?啊,孩子们,没有人会;显然你们命中注定不结婚、不生育、憔悴而死。” 无法逃脱的命运,使之延续到了下一代,成为无法改变的时代悲剧,人性悲剧, (二)语言表达形式与方式的侧重点 1.语言形式的侧重 《俄狄浦斯王》虽然有着对白、独白、旁白和唱等基本方式,但是《俄狄浦斯王》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白和歌队的合唱平分秋色来完成剧作。例如: “俄狄浦斯王:你说什么?难道波吕博斯不是我的父亲?

命运的悲剧——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命运的悲剧——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白先勇在文坛上素有短篇小说“奇才”的盛誉。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取 得的成就,和他笔下女性形象的塑造成功密不可分。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到早期代表作《玉卿嫂》,从《永远的尹雪艳》到《谪仙记》,从《香港——一九六O》到《秋思》,从《一把青》再到《游园惊梦》……这些佳作中的主人公均是女性。白先勇曾说过:“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在小说中,他把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并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多方位地揭示出人性的深刻性与丰富性、复杂性与矛盾性,自上流社会到市井乡村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虽然经历有所不同,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本文以《游园惊梦》、《一把青》《玉卿嫂》为例,略谈白先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体现的悲剧色彩。 白先勇在《台北人》卷首题写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因为《台北人》的主题是描绘解放战争胜利后,许多大陆人流亡台湾,他们眷念家园、眷念过去,在过去和现在,大陆和台湾,两个不同的时间、地点,不断交错中回味咀嚼人生的无奈和苍凉——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就是这种情绪的代表。 钱夫人蓝田玉本是南京得月台唱昆曲的“游园惊梦”的名角,她一生命运的跌宕起伏也与“游园惊梦”紧密相连———因为听了她的游园惊梦,钱将军娶了她,让她享尽荣华富贵,“除却天上的月亮摘不到,世上的金银财宝,钱鹏志怕不都设法捧了来讨她的欢心。”“怕她念着出身低微,在达官贵人面前气馁胆怯,总是百般怂恿着她讲排场,耍派头。”因为在南京的一次清唱会上唱“游园惊梦”而发现她的情人郑参谋和自己亲妹妹月月红的一段私情,心里一急,蓝田玉失去了嗓子;若干年后,在台北窦公馆中再次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想到了曾经经历过的种种痛苦,又一次失去了嗓子。作品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钱夫人的回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读者随着主人公的意识追忆逝去的岁月。在文章中,钱夫人曾经的名利地位、锦衣玉食连同她的美好的青春全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过眼云烟,这种沧桑巨变是借助窦公馆的晚宴这一特定的环境来实现的。如今的钱夫人落寞、凄凉,就连仅有的一次赴宴穿的也是过时的旗袍,而且她是到场宾客中唯一一个坐计车来的。在那些乘坐私家轿车,服装时髦,珠光宝气的贵妇人面前显得特别寒伧,面对命运流转时只能在前尘往事的追忆中无奈地感叹人生无常。 《游园惊梦》是上流社会的悲剧,《一把青》揭示出的则是特定环境之下人性的病态变异与沦落,向人们展示了人得性灵被窒息,青春生命遭践踏的悲剧情境。《一把青》以空军和空军家属的故事来表现人生无常。小说的题目“一把青”三字出自歌手白光唱的“东山一把青”,“今朝呀鲜花好,明朝呀落花飘,飘到哪里不知道,郎呀,采花要趁早”少女时期的主人公朱青清纯腼腆,与飞行员郭轸相爱并结婚,但新婚不久,战争爆发,郭轸在战争中不幸身亡,朱青悲痛欲绝,“抱了郭轸一套制服,往村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嚎哭,口口声声要去找郭轸。”痴情的“朱青在床上病了许久”。“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皮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可是她娘却一语道破了命运难违,“该呀!该呀!我要她莫嫁空军,不听话,落得这种下场!”而到台湾后,朱青却前后判若两人,当初腼腆羞涩、多愁善感的少女变成了风情万种、麻木不仁的歌女,最喜爱唱“东山一把青”,

2.垓下悲歌

《垓下悲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制作人:张慧娟审核人:李春伟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项羽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学习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二、关于《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历史成就和文学成就。 三、关于《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 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 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 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 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一)生字词 垓.()下马骑.()麾.()下田父.()骑能属.()者刈.()旗绐.()十余创.()(二)重点词语 1、力拔.山兮气盖.世() 2、项王泣.数行下() 3、期.山东为三处() 4、辟易 ..数里()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 教学目标:1.掌握“壁、逝、莫、骑、绐、东、卒、独、面”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熟悉“何……之”、“奈……何”、“无以”等句式。熟记 有关《史记》的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本文选材、组材方面的特色。 3.熟悉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和 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是从那些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悲剧英雄个性的。 2.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细节描写,试分析这样描写 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进程: 一、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及文章背景 司马迁(前145,一说前135-----前87?),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北)人。史官世家出身。其父司马谈精通天文、历史和诸子之学,尤好黄老,著有《论六家要旨》,武帝初为太史令。他的学识和道家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司马迁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读书,十岁左右诵读古文。约十七岁时,又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向孔安国请教古文《尚书》。二十多岁南游江淮,北至齐鲁,复转而南游,过梁、楚以归。三十岁左右为郎中。三十五岁曾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到过川、云、贵的一些地方。36岁又曾侍从武帝泰山封禅。这些经历,使他对文化典籍、历史传说、山川地理、人文风俗、民族状况、社会现实多所了解,为他日后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司马谈有志于“史记”,未就而卒。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遍览皇家所藏史料、图籍和档案。42岁时,正式开始《史记》的写作。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称言李陵之功,因而以“诬上”下狱。家贫无以自赎,交游莫救,出于创作《史记》的考虑,他被迫接受腐刑。这使他对武帝的横暴,法吏的残忍,上层社会的冷酷等,有了深切体会,生死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认识到“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他发愤写作《史记》增加了动力。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续撰《史记》。大约征和二年(前91),他完成了《史记》创作,此后不久,与世长辞。 司马迁的思想比较复杂,既受到传统史家“实录”精神、历史循环、先秦儒家明君贤臣及“德政”思想的影响,又受到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汉初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此外,其思想亦有新的进步内容。如他以人事为依据,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传统天道观表示怀疑。在对历史具体考察过程中,能“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注意到事物自身的因果联系。再如他有一个进步的社会理想,即君明臣贤、公正合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富裕。为此,他惩恶扬善,与广大百姓的爱憎情感比较接近。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存有《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及《素王妙论》佚文。 《史记》记述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

高中语文垓下悲歌知识点

高中语文垓下悲歌知识点 原文欣赏《垓下悲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唿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⑧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翻译:

纳兰词评(380种历代词话诗话辑录)

纳兰词集评 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三) ○容若饮水词才力不足(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六) 容若饮水词,才力不足。合者得五代人凄婉之意。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六) ○论容若词(词学集成[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卷五) 顾梁汾云:“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陈其年云:“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词学集成[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卷五)吴县曹稼山[ 育]玉壶买春词序,颇得词之三昧,文亦峭洁,因截录之。“呜呼,天下伤心之致多矣,于时为秋,在月为夜,为月榭之笛,为严城之鼓,为空庭之脱叶,为断垣之寒蛩。睇邈空以神蕊,触古怨以泪滋,哽咽喉衤金,难摅简素。故欲曲折达意,庶几倚声能之。侧帽、长芦二集,咸极其忄旨。后之君子,引商刻羽,度合寸刂分,非不秩然,以严矩 。然而真灵不与,哀乐不存,徒累<壹 >费之词,未极远姚之韵。读买春而快然矣,旁糅群雅,不因一家。海以大之有苏,渊以沈之有张,涛以雄之有稼轩,平以远之有竹屋,氵 纹蜃气以绮之有梦窗,缠绵菀结以赴之有石帚。冷汰众制,煦以鲜华,芬芳百家,自成馨逸。迫焉无漠,浑而不流,如彼秦尊是生澹,如彼豳 是生希,如彼空梁曲径是生幽,如彼铣溪琼岳是生涩。故言其连忭,则杂组之成锦,逋峭则寒镜之瘦夜,委婉则细石之凌乱,隽蓄则哀泉之鸣湍,神韵则美人之迟来,慨吊则良朋之孤往。牢骚离别之际,徘徊生死之间,直举胸臆,非有依傍,纳兰、秀水以来,斯为造极矣。”(词学集成[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卷七) ○性容若填词诗(词征[清]张德瀛撰·卷六) 性容若填词诗云:“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 。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 今惟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愚案:容若词与顾梁汾唱和最多,“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两语,则容若自道甘苦之言。然容若词幽怨凄黯,其年词高阔雄健“犹之晋侯不能乘郑马,赵将不能用楚兵,两家诣力,固判然各别也。(词征[清]张德瀛撰·卷六)○容若与竹 词(词征[清]张德瀛撰·卷六) 容若太常引词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竹 沁园春词云:“沉吟久,怕重来不见,见又魂消。”二词缠绵往复,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词征[清]张德瀛撰·卷六)汪蛟门谓宋词有三派,欧、晏正其始,秦、黄、周、柳、姜、史之徒极其盛,东坡、稼轩放乎其言之矣。愚谓本朝词有三变,国初朱、陈角立,有曹实庵、成容若、顾梁汾、梁棠村、李秋锦诸人以羽翼之,尽祛有明积弊,此一变也。樊榭崛起,约情敛体,世称大宗,此二变也。茗柯开山采铜,创常州一派,又得恽子居、李申耆诸人以衍其绪,此三变也。(词征[清]张德瀛撰·卷六) 穉圭妇沈氏卒后,穉圭悼之甚,有怀梦词一卷,皆悲香哀粉之作也。其调青山湿遍云:“瑶簪坠也,谁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说心香易折,又争堪烬落残灯。忆兼旬病枕惯瞢腾。看宵来,一样恹恹睡,尚猜他、梦去还醒。泪急翻嫌错,莫销魂,直恐分明。回首并禽栖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

《垓下悲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学习重点 1、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那么上联说的是谁的事情呢?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时,鸿门宴之后政治军事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二、相关资料 1、人物简介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

《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三、疏通文本(自主预习内容) 1、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大意。 2、标出重要的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理解意义。 3、同桌互相交流合作,解决疑难。 4、文言知识整理。 四、自主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深堑(qiàn) 垓下(gāi)睢阳(suī)縠城(gǔ)乌骓(zhuī)虞(yú)姬数阕(què)麾下(huī)绐(dāi)曰刈(yì)旗自度(duó) 披靡(mǐ) 瞋(chēn)目辟易(bì)舣(yǐ)船十余创(chuāng)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3、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楚兵罢食尽通“疲”疲惫 辟易数里通“避”退避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体裁: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②遥岑:远山。③玉簪:碧玉簪。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⑦流年:流逝的时光。⑧倩:请托。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⑩揾:擦拭。【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赏析】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是借登临周览以抑郁悲愤之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词的下片借归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全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汪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我独醒,世无知已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全词借景抒情,意境悲壮而深曲,或比兴,或用典,贴切灵活,豪气浓情,沉郁淋漓。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项羽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②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渗透诵读、想象、移情的鉴赏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形成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历 史人物的良好思维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多角度理解项羽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 难点: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评论: 1. 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 读懂文本,整体感知。 3. 学习微课,归纳方法。 学时重点: 1. 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 读懂文本,整体感知。 学时难点: 学习微课,归纳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2、小组探讨课后研讨题。 3、学生课后学习微课《从矛盾切入解读项羽形象》,思考归纳解读项羽形象的方法。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项羽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②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渗透诵读、想象、移情的鉴赏方法,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形成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历 史人物的良好思维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时重点: 多角度理解项羽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时难点: 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解说,导入课文。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概括场景 1、思考文章刻画了几个场景?快速地以“地点+事件”的四字短语来概括。 2、作者在三个场景中精心刻画了一个中心人物形象——谁? 活动3【活动】研读文本,品味形象 (一)鉴赏“垓下悲歌”:“你用刻骨柔情,换我豪情天纵”——再现项王悲情形象 情景再现:再现末路时的项王,探究人物形象。(学生表演,学生点评,教师解读点拨)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掌握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3.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难点: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项羽本纪》中“少怀壮志、叱咤风云”两节,并疏通了“垓下悲歌”第1自然段的文意。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自己完成后几段的翻译,并找出你认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特殊语法现象。现在我找同学来说说你圈画的重点。(指定1—2个学生回答) (二)新课学习 1.概括情节 现在,我们整体看“垓下悲歌”这一节,我找一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指定1个学生回答) 2.合作分析 从刚才***的概括中,我们抽取“悲歌别姬、东城之战、乌江自刎”三个小情节。(板书)给3分钟的时间,4人小组合作,任选其中一个情节,分析该情节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内心情感,凸现了他怎样的形象(性格),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引导:“悲歌别姬”中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内心,凸现他怎样的形象? 重点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性格: ①重要细节(词语)体会:惊、夜起、饮帐中(满心忧虑,他会想些什么?)、泣数行下(百感交集的热泪喷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面对一向刚猛矜持的英雄落泪,受到感染,跟着落泪,不敢看,也不忍看,既敬畏项羽,又害怕伤及项羽自尊)

②《垓下歌》 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陷入困境的愁闷无奈别离爱姬的痛苦 昔荣今枯的悔恨英雄末路的悲叹 引导:你如何评价“东城之战”中项羽“为公取彼一将”等行为? ①显示项羽勇猛无比的神威、凸现项羽叱咤风云的形象。项羽的崇高也体现在他虽至末路仍显英雄之本色的崇高。 ②逞一时之勇,不顾大局(此时的根本任务是突出重围) ③个人英雄主义他这样做仅仅就是为了证明“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④刚愎自用,不知悔悟,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不承认自己的性格弱点、战略失误和(某些)行为错误(如屠城坑卒) 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口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自恃勇武的性格。在这一瞬间,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哪里还曾意识到自己还是千枪万箭追杀的败军之将!反映出他迷信武力,冥顽不灵,至死不悟的性格特征。(个人英雄主义) 引导:项羽为何选择乌江自刎?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作出的决定是不肯过江东。他想到的是“荣誉”“尊严”“血性”,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所以“项王笑曰”的笑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自惭无面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英雄骨气、重义深情。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因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猛然兜上心头。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写到这里,实已神完气足。他的荣誉、尊严、人格、血性、骨气,他的知耻…… 司马迁颊上添毫,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千古未闻的细节。“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 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盖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倒是显得有些沽名钓誉了。 你如何评价项羽“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句话? ①纯粹的个人主义,自以为是,不能认清自己的错误。这是他致命的弱点。战争的胜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他却忽视了这三者当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和”。废除义帝、杀害韩王、屠城坑卒、听信项伯、疏远贤将,最终落得众叛亲

《垓下悲歌》同步测试(培优练习)【语文北师大必修5】

《垓下悲歌》培优练习 现代文阅读,回答1——5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