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

姓名:吴平学号:2012211213 组别: 1 组长名字:付洋洋

读书笔记题目: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

——读《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外交工作》

1. 本书或本文的思维框架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外交工作》是江泽民于1998年8月28日在第九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讲话围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主题展开,并对我国的外交工作给出了指导意见。

(1) 世界多极化问题

讲话首先分析了当前的世界局势和力量对比,接着着重论述了大国关系调整,然后分析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并对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给出了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策略。主要论点为:

(a)冷战结束后,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加速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在可预见的将来,单极和多极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多极化趋势将在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同其他几大力量的并存和竞争中逐步向前发展。世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c)大国关系出现了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有协调又有摩擦的新局面。当前没有形成集团对抗,大国协调和合作是主要倾向。

(d)当前的多极化趋势,是在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削弱、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e)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多极化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目前面临西方大国的西化、分化和周边大国的牵制。因此要善于处理大国关系,尽可能趋利避害,加强同大国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推动多极化趋势和大国关系调整朝着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

(2) 经济全球化问题

讲话首先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出现的原因,接着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作用和资本主义在当代继续发展的原因,然后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就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策略。主要论点有:

(a)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

(b)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二是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空前加深了各国的经济联系;三是全球和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四是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c)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推动起来的,而且它们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目前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

(d)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和其他关系的调整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拯救了资本主义,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仍然具有相当的发展余地和空

间。我们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实事求是的认识。

(e)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要对经济全球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经济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警惕。

(f)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有弊。一方面,它有利于我国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总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比较弱,全球化可能带来经济和金融风险。

(g)我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实行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也要对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总的来说,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有利条件胜于不利因素。

(3) 我国的外交工作

讲话强调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就外交工作提出了6条方针。

(a)继续长期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b)要处理好同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努力推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坚持睦邻友好,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

(d)要进一步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e)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f)要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努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对美外交和对日外交。

2. 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外交工作》是在1998年做出的,针对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自身的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国际形势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1999年澳门回归、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2001年入世、2003年非典流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事件;国际局势则经历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朝鲜核试、2008年经济危机、2011年利比亚战争等事件。同1998年相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世界格局的演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涵盖新兴国家的G20取代发达国家俱乐部G7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根据江泽民主席讲话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下面就冷战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演化进行分析,并就中国目前的外交策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 冷战以来世界多极化的演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逐渐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在综合国力上考量,在世界事务中有影响力的“极”主要还是指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另外一些国家如印度等虽然存在一定的潜力,但还很不成熟;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及弱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世界事务仍然受“实力”原则的主导。因此,所谓世界多极化的演化,在目前实质上是指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演化。

世界多极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牢牢把握着世界老大的位置,在各方面引领全球,尚未出现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和国家联盟(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虽然可与美国相较,但是由于欧盟是国家联盟,内部组织性尚不能与国家相提并论,且欧盟的安全防务受制于美国,独立性受到削弱);另一方面,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实力在全球的比重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际事务逐渐复杂化,美国已无力单边处理国际事务,大国协调因而凸显重要性。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世界多极化演化的这种特征。

(a)各国GDP

图1示出了冷战后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的GDP变化情况(数据源于IMF官方网站),可以看出:冷战后,美国GDP以较稳定的速度发展,仅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现小的回落;而欧盟经济总量虽然基本与美国相当,但其发展质量明显不如美国,特别是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图1所示的欧盟GDP增长曲线中几次明显的增长(1995年、2004年、2007年)都是由于欧盟扩张所导致的,并不能反映其经济质量的增长,如今的欧盟更是深陷债务危机,经济上显然逊美国一筹;日本经济在1992-2012年间显然是个“失去的二十年”,经济总量基本维持不变,已经失去与美国争雄的资本;俄罗斯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毫无起色,进入21世纪后才在普京的领导下有所改善,但仍不具有经济大国的地位;中国经济总量在过去20年里持续稳定增长,并业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美国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同时中国的经济质量尚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是稳固的。但同时,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于IMF官方网站),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增长后,已从2001年开始逐渐下降,并在2008年跌破25%;这说明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决定作用已经在逐渐减小。可以想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最终将撼动美国一超的地位,大国协调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涵盖新兴经济体的G20取代G7已经部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图1 冷战后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的GDP变化情况

图2 冷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变化情况

(b)世界500强企业

图3示出了主要经济体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在近6年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财富》杂志官方网站,其中“中国”特指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和台湾;“欧洲四国”指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之和)。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占明显优势,甚至超过英、法、德、意四国之和;另一方面,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欧洲也有类似趋势,日本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则基本维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在过去6年中持续增长,甚至在2012年超过日本。世界500强企业数目仍然显示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及其将要面临的挑战。

图3 主要经济体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变化情况

(c)世界500强大学

科技教育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未来竞争力。在这方面,美国的优势更加明显。图4示出了2012年世界500强大学的排名情况(数据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从排名前100的高校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美国的尖端科技教育依然领袖全球,占据绝对的优势;事实上,在排名前20的高校

中,美国占据17所。在科技教育领域,除了欧盟能够与美国有所比较以外,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说明美国拥有确保自身未来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即使美国在经济领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科技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足可保障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美国一超的局面在科技教育的强力支撑下可延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其他国家若不能在科技教育领域有所突破,很难对美国的竞争力构成有效挑战。不过,也应该看到,新兴国家的科技教育也在逐渐发展,只是与美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图4 2012年各国(地区)排名前500的高校数目

综上所述,冷战以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总特征是:一方面,美国继续保持一超地位,在各方面领袖全球;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国家的发展,美国实力占世界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从而影响到美国独宰世界事务的能力,世界将逐渐过渡到大国协调的多极化局势。

(2) 冷战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演化

经济全球化并非冷战的产物。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19世纪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共体的出现等都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而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本质上也要求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即经济全球化。冷战后,世界局势的趋缓、科技革命的力量和跨国企业的发展等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铺平了道路。图5示出了冷战后世界商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数据来自WTO官方网站),可以看出,冷战后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的大幅回落是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的),年增长率维持在8%左右,远远超过国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形势更是如此。图6示出了冷战后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数据来自WTO官方网站),可以看出,冷战后中国的外贸总额基本上也是逐年增加(2009年的回落是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的),年增长率更是高达18%左右,同样远超中国GDP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正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评估国际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出口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图5 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图6 中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其他的一些问题。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那么成熟,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特别是经济危机等的影响。图5的世界进出口贸易年增长曲线和图6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增长曲线都反映了这一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绑定:一方面,这种绑定所带来的

缓冲作用可以缓解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对其本国的伤害;另一方面,这种绑定也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容易发展为全球性的经济问题。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深刻的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如何更好地趋利避害已经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第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家之间的频繁交往必然催生国家之间的商业矛盾。图7示出了冷战后各国提交给WTO的商业争端数目变化情况(数据来自WTO官方网站)。可以看出,一方面,各国提交给WTO的商业争端数目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国际贸易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商业争端的存在本身就显示出经济全球化几乎无法避免的商业摩擦,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点尤其明显,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涉入的上诉至WTO的商业争端数目有渐增的趋势,显示出中国的外贸环境尚有待改善。第三,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象出现,在当前,一方面它受到WTO等组织的鼓励和监管,另一方面它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性的东西,一国的决策仍然以其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当经济全球化在某个时期或某种商品上出现不利于国家利益的状况时,容易催生贸易保护主义,从而破坏国际间的贸易平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际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下跌(见图5)部分源于由经济危机催生的贸易保护主义。

图7 诉至WTO的贸易争端数目变化情况

因此,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特征是: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评估国际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那么成熟,世界经济的绑定和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仍是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商业矛盾和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 中国的外交策略

外交的重要性也是由全球化所衬托出来的。一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最大化本国利益,而非其他任何一切因素。谈论国家的外交策略必须结

合国家当前面临的国际局势和国家自身的发展目标。

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是很清晰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继续推进包括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另一方面,保持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突破中国目前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的困局。中国外交所要推进的一切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放在这两个目标上。

首先,应该很明确地看到,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很初步的发展中国家。简单地说:现在的中国相当于一百年前的美国。中国还远没有达到在世界上可以拥有足够话语权、足够控制力的地步。即便中国将来的GDP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也无法使中国迅速拥有足够的世界影响力。美国的GDP在19世纪末就超过了英国,但在半个世纪后才获得世界主导权。虽然此时的中国无法像彼时的美国一样凭借超然的地理位置不理世界、埋头发展,但中国确实应该汲取美国的成功经验,继续韬光养晦。既然对这个世界没有足够的影响力,那就不要试图去影响这个世界;直到自己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再去引领这个世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许很多国人会取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那些“我们深表遗憾”、“我们表示强烈愤慨”、“我们强烈谴责”、“深深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一类的表态,显然这些人没有从根本的国家利益层面进行深入思考,也不了解中国目前真实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

第二,尽管中国应该以低姿态面对世界局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面临复杂的周边环境。领土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硬伤,整个东南沿海基本上都不平静:与日本之间的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争端,还有台湾问题。陆地边界方面,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是个难以打开的结。同时,中国身处朝鲜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三大国际热点冲突地区之间,并被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塔三个拥核国家和日本、朝鲜两个准拥核国家围绕,周边局势很不乐观。目前,由于中国不具备实质性影响别国政策的能力,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外交途径构建稍微有利的周边关系,而领土问题等硬伤的存在又根本性地妨碍着实质友好的周边关系的构建。因此,如何处理周边关系考验着中国高层的政治智慧,也深刻关系着中国的发展大局。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中国除了奉行睦邻友好的政策以外,可供选择的策略很有限。

第三,从长远看,美国是中国唯一的对手,是中国引领世界唯一的挑战目标;从当前看,无论是贸易摩擦,还是中国的周边局势,美国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没有美国的强力支持,日本、越南、菲律宾等都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更加不是问题。在中国全面且实质性地超过美国以后,无论是贸易摩擦问题还是领土争端问题都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国全面且实质性超过美国之前,中国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是美国支持中国发展,显然这是不实际的,美国为了确保自身引领世界的地位,只会给中国制造麻烦,不会实行对华友好政策。那就只剩下另一条路:重视中美关系,发展对美关系,不要激化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徐图发展。

第四,国际交往淡化意识形态。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地区)同中国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法构建类似美欧之间的亲密关系,西方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心态从未消减。而中国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倚重这些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必须淡化意识形态,以务实的心态发展国际关系。

第五,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很重要的内容。既然中国已经由

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经济发展的差距同发达国家之间有了一层隔阂,那么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除了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外,经济上的互相促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总的来说,我对中央目前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持赞成态度。尽管中国目前面临一定的外交困局,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被广泛视为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外交工作确实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对此我们应该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