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 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流行病学 急性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PE继发于DVT,现有的流行病学多将VTE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等研究,其年发病率100-200/10万人[5,6]。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才得以确诊,甚至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6],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

1例骨伤科手术中发生急性肺栓塞猝死的病例分析

1例骨伤科手术中发生急性肺栓塞猝死的病 例分析 肺栓塞(PE)是指栓塞物质随静脉血流进入到肺动脉及分支,导致管腔闭塞所出现的临床与病理形态。最为常见的为血栓栓子,其它为不多见的羊水物质、脂肪滴、气泡等。肺栓塞患者大多无特异性症状因此易漏诊及防治而引起猝死。较大的栓子引起的栓塞,临床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巨大 PE 常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引起猝死。现就我们遇到的 1 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于手术中发生急性肺栓塞猝死的病例,结合尸检结果及病理形态进行报告,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认识和防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72 岁。因交通事故于 2012 年 7 月 3 日入院。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吸烟、饮酒 40 余年。此次入院诊断“左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入院后卧床,采用固定持续骨牵引,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3d 后进入手术室在腰麻下行左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中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较好。术中在骨折复位后开始内固定时患者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迅速出现休克症状,于10min 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心电图表现:入院时心电图正常,猝死前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心电轴右偏。 尸检结果:见图 1、图 2。【图略】 2 讨论 急性肺栓塞的栓子大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是世界公认的急性肺栓塞的象征。手术是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发病率为 5% -10%,且多为突然死亡,类型多为猝死型、急性肺心病型及急性心源性休克型,死亡率高。但也有相当部分急性 PE 发生于非手术后,诸如本病例,发生在手术中。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血栓形成是必要条件。血栓形成的三因素:血液流动状态的变化(血瘀证),凝血功能增强、血管内皮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当静脉压的变化或血流量显著增加后可导致血栓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后的栓子随血流通过体循环静脉系统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巨大栓子可导致急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竭引起猝死。因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本例急性肺栓塞猝死的原因分析:

2021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1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摘要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以往常常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在亚洲人群中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VTE的诊治率得到大大提高[1-2]。由于大多数急性PE病人的死亡发生在最初的数小时或数天,<70%的死亡发生在第一个小时,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PE,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至关重要。 1 急性PE的诊断和危险分层

1.1 急性PE的诊断急性PE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与血管栓塞栓子的多少、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有关,包括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氧饱和度下降、胸痛、晕厥、低血压等,胸背部或胁肋部压痛可能是肺梗死的表现。轻者可以无症状,严重者发生猝死。在临床上如果有以下情况,应注意警惕PE 的发生:与肺部体征不相称、难以用基础肺部疾病解释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但病人可以平卧;突发昏厥或休克;急性右心室负荷增加的临床表现,特别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史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通过整体病史和临床表现预测PE的可能性常用的量表有修正的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笔者中心常采用Wells评分进行评估。在辅助检查方面,常规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很难发现特异性改变。D-二聚体已是公认的PE首选的筛选检查。它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低,肿瘤、创伤、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年龄因素都可能使D-二聚体升高。其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PE。但由于阳性预测值低,阳性结果不能确诊P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以发现心内或肺动脉主干的栓子,并能观察到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征象。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PE的金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在肺动脉CTA中可以观察到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V/Q)可用于不适合行CTA的病人,或当病人无法进行CTA使用便携式V/Q扫描。当怀疑有PE且无法进行肺血管检查时,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能是一种辅助方法。诊断流程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病人的PE临床可能性预测,见图1。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郑春华 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病理生理特征。 PTE是最常见PE。 15%发生肺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症状 典型肺梗死三联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仅占所有肺栓塞患者的1/3 常见症状顺序依次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咳嗽,咯血,焦虑,晕厥 特别强调 “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仔细询问病史,明确呼吸困难的诱因、加重、缓解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误诊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仍无好转迹象时,应进一步行血气分析及其他各项检查。 胸痛:常有持续性胸痛,患者经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疼痛。 晕厥:大面积肺栓塞导致脑供血不足时,可引起晕厥,晕厥也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早的症状之一。一些肺栓塞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心源性及血管源性晕厥。如果能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晕厥,因该警惕是否存在肺栓塞。 咯血 体征 低热,紫绀,呼吸次数增加,窦性心动过速,P2 亢进,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三尖瓣返流性杂音,胸膜摩擦音等。 血气分析 严重的低氧血症 心电图 目前则认为,几乎所有有症状的急性PE患者,心电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心电图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肺栓塞最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I加深,QⅢ出现及TⅢ倒置,胸前导联V1-4T波倒置,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既往无慢性肺病疾患病史的患者,还有一些心电图异常也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avL导联S波>1.5mm; 胸前导联过渡区左移至V5导联 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5mm)等。 还要留心观察一些心电图不典型或轻微的改变 TV1-2倒置,SV1 (或V3R-V5R)粗钝挫折,也可能提示PE。 这些异常的心电图尤其注意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塞鉴别。 年龄较大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如果有胸痛,同时心电图一些导联出现T波改变,易首先考虑为“冠心病、心绞痛”,但是肺栓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及放射性核素肺

2019年整理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资料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概述 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

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 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2020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0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摘要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以往常常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在亚洲人群中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VTE的诊治率得到大大提高[1-2]。由于大多数急性PE病人的死亡发生在最初的数小时或数天,<70%的死亡发生在第一个小时,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PE,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至关重要。 1 急性PE的诊断和危险分层 1.1 急性PE的诊断急性PE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与血管栓塞栓子的多少、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有关,包括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氧饱和度下降、

胸痛、晕厥、低血压等,胸背部或胁肋部压痛可能是肺梗死的表现。轻者可以无症状,严重者发生猝死。在临床上如果有以下情况,应注意警惕PE 的发生:与肺部体征不相称、难以用基础肺部疾病解释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但病人可以平卧;突发昏厥或休克;急性右心室负荷增加的临床表现,特别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史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通过整体病史和临床表现预测PE的可能性常用的量表有修正的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笔者中心常采用Wells评分进行评估。在辅助检查方面,常规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很难发现特异性改变。D-二聚体已是公认的PE首选的筛选检查。它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低,肿瘤、创伤、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年龄因素都可能使D-二聚体升高。其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PE。但由于阳性预测值低,阳性结果不能确诊P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以发现心内或肺动脉主干的栓子,并能观察到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征象。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PE的金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在肺动脉CTA中可以观察到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V/Q)可用于不适合行CTA的病人,或当病人无法进行CTA使用便携式V/Q扫描。当怀疑有PE且无法进行肺血管检查时,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能是一种辅助方法。诊断流程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病人的PE临床可能性预测,见图1。 图片

急性肺栓塞

1概述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栓子的脱落常与血流突然改变有关如久病术后卧床者突然活动或用力排便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 2病因 绝大数APE患者都有病诱因,如下肢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或不活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在询问病史时要特别注意。症状体征有无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症状。体检:注意有无胸部干、湿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征及休克、发绀等表现。疾病病因注意有无长期卧床,房颤,长期心衰,细菌性心内膜炎,胸腔大手术,肾周围充气造影,人工气腹,胫、股骨及骨盆等骨折,癌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糖尿病,白塞病等病吏及发病诱因。血流淤滞静脉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易引起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肺栓塞栓子的脱落常与血流突然改变有关如久病术后卧床者突然活动或用力排便肺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也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 3肺栓塞的分类 肺血管床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而且肺功能的作用之一具有血液的滤过功能,防止小血栓流入体循环。 肺组织对血栓的自溶作用较强,对小血栓有溶解作用。所以临床上部分患者,当小血栓堵塞肺血管床时,由于肺组织的自身溶解作用,临床症状并不持续出现,也称为临床非显性肺栓塞,因此难以作出临床诊断。 按肺栓塞的临床可诊断范围分类 (1)临床隐匿性肺栓塞:临床不能诊断。 (2)伴有一过性某种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临床难以诊断。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 适应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处理与循环支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对症治疗。 经鼻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若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 (二)溶栓 主要适用大面积PTE病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对于次大面积,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或右心室功能均正常病例,不宜溶栓。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内,但若近期有新发PTE征象可适当延长。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明确溶栓指征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死亡率近50%。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危险性,必要时备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的绝对禁忌征有: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征有: ①2周内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③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④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⑥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⑦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 压>110mmHg); ⑧近期曾进行心肺复苏; ⑨血小板计数<100x109/L; ⑩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致命性大面积PTE,上述绝对禁忌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征。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与剂量: ①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分钟,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20000IU/kg剂量,持续静滴2小时。 ②链激酶:负荷量250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链激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

2019年整理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资料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 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 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概述 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 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 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

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 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术中急性肺栓塞1例

TAK-4(080717,080721,080729批)的相关物质的含量分别是7184%、5134%和4145%。 3讨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考察了柱温、流速和流动相体系对样品的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影响。经试验,柱温对该药物及相关物质的分离度没有显著影响,不使用柱温箱恒温,在室温下裸柱分析,更方便简捷。另外,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一定的条件下,流动相流速是影响色谱分离行为的重要参数,通过优选流动相流速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度。 本研究试用了甲醇-水体系和乙腈-水体系,两体系中有机相比例越低,峰的对称性越好,但峰的保留时间相对延后,选择合适的比例使其满足分离度、保留时间和峰型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选择了甲醇-水体系,相比于乙腈-水体系而言,更为经济。 在本研究所建色谱条件下,对溴化反应原料进样分析,反应原料的保留时间是1018min左右;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下对其主峰进行光谱检测,在229和285nm处均有紫外吸收峰。反应原料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图在液相条件下与相关物质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图不匹配,表明此溴化反应比较完全。TAK-4相关物质的结构有待结合其他方法和途径进一步确证。 (2008-10-11收稿2008-12-25修回) (责任编辑李恩江) #短篇报道# 术中急性肺栓塞1例 陈鸿潘宁玲马亚群胡小灵 =关键词>手术中并发症;肺栓塞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131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7402(2009)02-0238-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体重76kg,术前诊断为宫颈赘生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宫腔镜宫颈赘生物电切术。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ASA?级,术中以5%葡萄糖作为宫腔灌洗液。手术进行约90min时,共用灌洗液约8000ml,静脉输液1000ml,患者突然诉恶心、憋闷,继之发绀、意识消失,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迅速从100%降至60%,予面罩加压给氧,立即行气管插管手控呼吸,感觉气道压力高、加压困难。机械通气气道峰压为40cmH2O,在插管过程中一度出现心跳骤停,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2%利多卡因60mg后复苏,以多巴胺维持血压在140/70mmHg, SpO2达98%,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并满布湿啰音,气管导管内涌出白色泡沫样痰。急查胸片、心电图(ECG)、心动超声及血D-二聚体。胸片显示右心大,ECG显示I导S波(SI),心动超声显示右室扩大,肺动脉压81mmH g(正常<30mmHg),D-二聚体1319ng/ml(正常<013ng/ml),当即诊断肺栓塞。经利尿、应用激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后循环呼吸指标明显好转,转入ICU,SpO2降至93%,经15000U尿激酶溶栓后,ECG SI消失,心动超声显示右室恢复正常,肺动脉压降至40mmHg,D-二聚体降至319ng/ml,SpO2达99%。7d后患者康复出院。 2讨论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流供应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静脉系统中的血栓[1]。高发因素包括:1血流淤滞。即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循环中的抗凝物质所抑制,使纤维蛋白易于形成,从而形成血栓。常见于老年、久病卧床、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或妊娠妇女[2-3]。o静脉血管壁损伤。如外科手术、肿瘤、烧伤、糖尿病等。因组织损伤后,易产生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活性凝血活酶,促进血栓形成。?高凝状态。见于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口服避孕药物等。此外脂肪、空气、羊水、骨髓、寄生虫、胎盘滋养层、转移性癌、细菌、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肺栓塞。凡能产生上述条件的疾病和病理状态,即包含血栓形成的危险,并成为血栓栓子的发源地。本例患者肺栓塞的发生原因考虑为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血凝块和坏死组织黏在一起,在高压冲洗下进入子宫血窦,从而形成重要脏器的栓塞。肺栓塞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围术期一旦发生,如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ECG、超声心动图、血D-二聚体及肺的放射性同位素灌注显像。术中发生肺栓塞时,由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需要麻醉医师保持高度的临床警惕性和对肺栓塞的深入认识,方能为诊断和后续处理赢得宝贵时间。本例患者起病与手术和灌洗过程有密切关系,血压急骤降低、严重缺氧及意识消失等临床表现提示需马上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经ECG、超声心动图、血D-二聚体等检查后明确诊断。肺栓塞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溶栓,所用药物有各种肝素、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复合物等。本例患者在栓塞发生后,发现及时,诊断正确,抢救得力,及时处理了呼吸、循环和脑等多方面的问题,术后未遗留任何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乐民,魏林1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180-81 [2]Oger E,Lerdyer C,Le Moi gne E,et al1The valve of a ri sk factor a- nalysis in cl inically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1Respiration, 1997,64(5):326 [3]杨涛,李予文,赵桂叶,等.肺栓塞合并反常栓塞21例分析.中国 综合临床,2007,23(11):963 (2008-11-04收稿2009-01-06修回) (责任编辑张青山)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陈鸿、潘宁玲、马亚群、胡小灵) # 238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2月1日第34卷第2期M ed J Chin PLA,Vol.34,No.2,Febru ary1,2009

手术后急性肺栓塞

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 ——附29例死亡病例分析 山东龙矿集团中心医院(265700)赵世民姜筱敏王贤广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术后病人急性肺栓塞的预防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近年来我院29例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病人的原发病和高危因素、手术情况、术后肺栓塞发病情况、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目前在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重视不够,有关的预防措施应用不到位是急性肺栓塞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原因。 关键词手术后急性肺栓塞预防 Preventing Of Post-oper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 analysis of 29 cases of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Z hao Shimin,Jiang Xiaomion,Wang Xianguang.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ongkou Mining Administration Bureau Shandong Longkou (2657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and conclude the problem of preventing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Data from 29 cases of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including primary disease ,high risk factors ,process of operation, the coming on of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nd the problem of prevention . Results There is inadequate att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Failing of bring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into effect is the reason of the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post-operational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Key words] Post-operatio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revention 急性肺栓塞(PE)是临床的急症,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目前虽然临床上已对此较前有了较深的认识,但是在实践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在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一部分手术后的高危病人发生急性肺栓塞。本文结合29例猝死型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病人,就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预防的重视。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为1988年1月至2004年10月的住院病人,共计29例,均发生于手术后,其中直肠癌术后14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切除术后2例,胃癌术后1例,阑尾炎术后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3例,子宫脱垂Ⅱ°—Ⅲ°3例,行子宫前后壁修补术(其中两例同时子宫切除术),1例阴道前后壁膨出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胆囊炎2例行胆囊切除术,股骨颈骨折2例,行骨科手术。此组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8~80岁,平均60岁,此组病人中有高血压病者10例,糖尿病者6例,心肌缺血者9例。有1例(阑尾炎病人)患有左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 手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其中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55g/L者15例,纤维蛋白原>4g/L者20例。 有25例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抑肽酶,有20例在术后使用了抗纤溶(止血芳酸等) 药物。只有5例病人在术后预防性使用了低分子右旋糖酐,未有一例病人预防性应用肝素类及其他抗凝类药物。 2.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发生急性肺栓塞最早于术后20小时(股骨颈手术),最晚者于术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 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概述 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

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 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

急性肺栓塞研究进展 一、肺栓塞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embolism, PTE)简称肺栓塞,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embolism, VTE)的一部分,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及脑卒中,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急性心肌梗塞,近年的文献报道中大约10%的急性PTE患者死于初次诊断的3月内[1]。PTE可以发生在很多基础疾病之上,分布于全院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二级学科,常被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肺炎、胸膜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现阶段因对PTE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仍存在误诊或漏诊。美国每年新发VTE病例65万-70万患者,其中约有1/3为PTE患者,每年死于VTE患者多达25万-30万[1];来自中国的研究资料显示:16,972,182例住院患者中确诊PTE18,206例,年发病率为0.1%,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以上为主,南方地区发病率低于北方地区,病死率约8.7%;而相对于高发病率而言,在PTE的预防方面非常不乐观:来自中国的11个省市19家医院的RAMP研究,共入组1247例ICU/CCU患者研究发现57.3%具有两个以上的VTE危险因素;采取指南中推荐的VTE预防措施的比例平均为CCU 22.7%,ICU 16.9%,其中重庆达到80%,南京50%、成都45%、广州30%、沈阳18%、北京15%[2]。对于特定人群组的研究发现,综合ICU中DVT发生率27%;骨科手术[3-6]。来自中国40个中心共纳入了607例老年急诊住院患者的另一项AMEP研究[7],发现VTE总的发生率为9.7%(其中DVT发生率7.3%、PTE发生率2.1%、PTE与DVT同时存在的发生率为0.5%),其中59.3%发生在第一周;75%发生在第二周;6.6%患者死亡,其中36.6%患者死于住院3周之内。PTE发展为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obolism hypertention,CTEPH)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会因是否给予有效地干预、是否纳入了无症状的CTEPH而存在很大的差异。2004年chest的一份研究显示急性PTE患者,2年CTEPH发生率为3.8%[8,9];2006年Chest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CTEPH 发生率为9.1%。抗凝3-6月总的死亡率0.2-0.4%/年[10]。肺动脉收缩压(SPAP)可以作为判断PTE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因素,研究显示SPAP大于50mmHg并在最初几周治疗后无缓解者,为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尤其是复发PTE患者)。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在PTE的诊断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的确存在漏诊与过诊并存的现象。急性PTE典型的表现就是其症状、体征的“不典型”性,所以认识不到会出现漏诊,而过于强调其不典型性会导致过度检查甚至会面临着不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 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 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最常见的PE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 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 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 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 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 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 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 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

【病例讨论总结】急性肺栓塞

一、 概念 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 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2.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us embolism ,PTE ):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 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3.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 ):肺动脉病变基础上原位血栓形成,多发生于 肺小动脉,临床上与PE 难以鉴别。 4.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肺栓塞后肺组织出血坏死。 二、围术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1. 病人因素 a) 遗传因素: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 和/或蛋白S 缺乏等 b) 获得性因素:高龄、恶性肿瘤、制动、妊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创伤、病态肥胖、 脊髓损伤、DVT 、吸烟等 c) 合并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化疗、抗精神病药物 2. 手术类型与PE 骨科手术与PE :Virchow ’s triad a) 血管内皮损伤:骨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内皮下胶原暴露 b) 血液高凝:肌肉和骨骼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激活凝血级联 c) 血流停滞:髋关节手术中股静脉扭曲导致下肢血液瘀滞 3. 麻醉方式与DVT :椎管内麻醉可降低DVT (44%)和PE (55%)发生率 三、PE 的病理生理改变 1. 呼吸功能改变 a) 肺通气/灌注比例严重失调 肺血流机械性梗阻:栓子、体液因素导致肺血管痉挛 非梗阻部位肺组织的过度灌注: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出血 b) 体液因素导致支气管痉挛 2. 血流动力学改变 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主要决定于栓塞肺血管的多少和患者心肺的基础功能状态。 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