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打人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打人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打人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打人

破解孩子成长中行为现象之"爱打人"。

如果我们知道孩子的打人的行为是一种心理情绪表现,会更利于理解。2岁多更是自我独立的时候,各种规则意识,行为习惯慢慢建立。

从家庭到外面,接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相处方式,他人的表现都会让孩子学习到怎样的方式让他人接纳。

孩子能够观察看哪种行为是可以接纳的,哪种行为是被排斥的。所以无论是孩子被打还是打人,都同样给他们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孩子被打还是打人,都同样给他们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

我这里也有一个案例,看看这个孩子。

2岁多的壮壮真是令妈妈头痛。小家伙刚刚出去几分钟就把邻居小妹妹打哭了。妈妈只好抓壮壮回家。回来的路上,壮壮看上了邻居小姐姐手里的草编小蚂蚱,一定要拿到手。小姐姐对这个新鲜小玩具正爱不释手呢,自然不肯随随便便转手他人。壮壮立刻火了,趁妈妈不注意,抡起拳头就往小姐姐头上砸。妈妈狠狠地给了壮壮一巴掌,一时间,小姐姐哭,壮壮闹,场面好不热闹,而妈妈则是一脸的尴尬。

孩子因缺乏交往方式再结合心理发展所致,他们开始会表现出最直接的动作方式。这种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想要自己的东西,用动作来解决。所以大人要教他怎么相处。

在这里我总结了不同妈妈的不同的反应:

1.很不好意思,连忙给对方家长和孩子道歉,并哄对方孩子;

2.直接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赶紧和小姐姐道歉;

3.首先和对方说对不起,然后引导壮壮,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也想有一个,可是这个东西是小姐姐的,如果别人抢了你的东西,你会开心吗?

一定要把握住孩子当时的感受。你不想分享,哥哥打你了,你很难过,所以要打哥哥。

这个时候孩子会很委屈。您把握一下孩子的言行后的心理变化,说出来,也是与孩子达

成共鸣。我们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不是就可以忽视孩子的感受。

记得有一个故事,是爸爸和儿子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很好,分享给大家

儿子被打了,回家,告诉爸爸,我要把我班上的××谁杀了?听到这话,爸爸并没有着急,而是淡定的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说了前因后果,并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受,然后问儿子,需要爸爸做些什么呢?儿子说,你把他杀掉。爸爸再次体会到儿子的愤怒。并说好的,不过我们要收拾一些东西再去。儿子不懂,爸爸说,因为杀人是要坐牢的,我们杀完人,要去警察局自首,然后以后就在牢里生活了以后不能带你出去玩了。孩子想想不去了,我的心情好多了。

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时,最直接的感受生气、委屈、愤怒等等。关键是如何将这种情绪慢慢的释放出来。与他共情后,如果按照孩子的做法会有什么结果,我们想一想,让孩子也想一想。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交往方式。或许大人觉得吃亏了,孩子会觉得没什么,因为没有伤及到自己的情绪。你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个事情,说出你着急的心情。大人和孩子可以就某个事情有不同看法。恩,他知道打人是不可取的

一起来看待孩子打人背后可能的心理现象

一般起因如下:

1.来自环境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

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解决策略:

1.找出宝宝行为的根源

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大都因为他心里不太痛快,或者没有安全感所致。还有一种原因则是宝宝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或者玩耍时没有分寸,以致无形中伤害了别的宝宝。因此,当获知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时,父母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怨批评宝宝,而是应该蹲下来,温和地与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欺负别人的原因并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看看宝宝是不是受了委屈了?宝宝是不是根本就无心要攻击他人?是不是宝宝不明白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是不是宝宝玩耍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了解宝宝的基础上再根据宝宝的情况冷静地处理问题。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处理方法。

2.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不能因为冲突而逃避,当然排除那些已经打人成性的小朋友

最重要一点,就是与孩子的共情,一定把握住孩子当时的情绪体验,这点是关键。告诉他可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那样的话,他们听不进去的。或许其他的方式还有很多,不过妈妈只需把握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就好。其他的所谓的道理,我也不多说了,自己从这几点来体会,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爱听道理。记住一点,教育没有捷径,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天改变一个孩子,让你的孩子怎样怎样?我想你懂得。

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才夯实,因共情小事变没事,因共情大事也化解。其实任何冲突的产生都是因感受被误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