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镜面对称 精品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镜面对称 精品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镜面对称 精品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镜面对称 精品

《认识镜面对称》教案

第三课时认识镜面对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能够初步进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及其性质。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一面大镜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最好是长方形镜面。

四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对称现象,老师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1、观察活动一:

(1)出示幻灯片:“桥梁及其倒影”。

(2)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生:桥与影子连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桥与影子完全一样。

生:桥和影子是对称的。

(3)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对称现象,是桥相对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对称的一种现象。

2、观察活动二:

(1)出示幻灯片:“小朋友及其镜面”

(2)再来观察这幅图,比比看谁发现的多。

生:镜面里外两个小朋友动作都一样。

生:镜子里外的东西都是对称的。

……

(3)小结:在生活中大家都照过镜子,都有这种体验,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是我们和镜中影象相对于竖直镜面的一种对称。

……

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影子,上下活动头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

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经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巩固练习:

1、游戏形式完成练习十五第四题。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看到的完整图象是什么?镜子里外的事物是什么关系?

2、独立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3、你觉得这节课表现的怎样?

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大和熊二吗?今天它们也来到了课堂上,这里有4块月饼,它们怎么分呢?生:汇报。如果给熊大3块月饼,熊二分一块月饼可以吗?如果有2块月饼,每只熊分几块?生汇报。我发现大家分月饼时,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什么?生:叫平均分。现在只有一块月饼,熊大和熊二该怎么分呢?老师这样分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没有平均分,不合理。 二、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师:现在请你来帮忙,拿出学具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看看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 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分好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这块月饼对折,这样两边就一样大了。边汇报边展示。师:你的分法真好!看,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谁像他这样分的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收好学具。 师: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生:每只熊得到半块。 师:半块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自然数还能表示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他吗?板书(贴条):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半块月饼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自学提示: 1、请打开书90页。看看小天使是怎样说的?把你认为重要的词画出来。 2、想一想,怎样用你找到的几个关键词介绍“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学时间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我找到的关键词有“平均分”“每份”“它的”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倍数的认识

启航学校三年级数学倍数的认识 一、希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以上乘法口诀,从而提高我们的口算能力,对倍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二、倍数的认识 三、倍数认识的常见题型 题型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计算题、1、3 的 5 倍是多少? 2、4 的 10 倍是多少? 在应用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倍,也是用乘法,(小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 5 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 2 元钱,买 60 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 95 只害虫,一个月(按 30 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题型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 计算题、1、45 是 9 的多少倍? 2、35 是 5 的多少倍? 3、72 是 8 的多少倍?

在应用题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大数÷小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 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今年 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 24 朵红花,6 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6、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 360 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 4 倍,是一只企鹅的 4 倍,是一只企鹅的 9 倍。问鸵鸟多少千克?企鹅多少千克? 7、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8、饲养小组有母鸡 12 只,恰好是公鸡的 3 倍,公鸡有几只?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执教者:何琰 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小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情感要求: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教具准备: 圆、长方形、正方形、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鼠妈妈做了4张饼,要分给2只小老鼠。同学们帮他们分一分吧,怎样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2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师:现在有2张饼子,这回他们怎么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1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课件:出示1张饼子。 师:现在怎么分呢?怎么听不见拍手声音? 生:每人一半,不够1。 师:像同学们说的数字:2、1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整数,无法表示这“一半”,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 这种数就是分数。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饼子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张饼子平均分成两块。 问: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个桃子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师,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把这张饼子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张饼子的一半。那这张饼的一半还能 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师: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就要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了 师: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 1的意义。 导,并引导学生完整叙述 2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创造图形的。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了解得还不错,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请你想 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1。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2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案例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案例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龙马潭区安宁小学潘小燕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来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科内容主要包括教材95页的例1、例2 练习十八1.2.3.题。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故目标为: (一)1、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初步认识分数,理解二分之一和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二)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1、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分数的意义。 3、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法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第四讲倍的认识姓名 教学内容: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乘、除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典型例题1】 图书馆买来一批新书,其中故事书有12本,连环画有6本,请问故事书的数量是连环画的几倍? 列式: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举一反三 学校组织出游,其中女生有24人,男生有8人,请问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几倍? 【典型例题2】 图书馆买来一批新书,其中连环画有6本,故事书是连环画的2倍,请问故事书有几本? 列式: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举一反三 妈妈去水果店买水果,买了4斤橘子,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妈妈买了几斤苹果?

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18里面有()个6,18是6的()倍。()是9的4倍。 2、2的3倍是(),5的4倍是()。 3、5×6=(),表示()个()相加是();还表示()的()倍是()。 4、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片花瓣。 5、一个数是9,另一个数是它的6倍,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它的6倍,另一个数是()。 6、求9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求4是2的几倍,列式为()。 7、奇奇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求今年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奇奇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也就是求()是()的几倍,列算式是()。 8、一个数是7,另一个数是它的6倍,另一个数是()。 9、做一套校服用3米布,有27米布,能做()套校服? 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8台,另一排9台,一共有()台机器? 二、选择 1、8的4倍是多少?( ) 2、9是3的( )倍。 3、7个5是( )。 4、36里面有几个4?( ) 三、计算 8+47﹦230+41﹦1000-110﹦4350+79﹦ 98-39﹦ 5×7+168﹦255-2×6﹦ 723+9÷3﹦ 500-352﹦ 8×4÷4 ﹦6×8+154﹦255-2×6﹦ 81÷9﹦47+88 ﹦9×4-15﹦243-56÷8﹦ 四、列式计算

小数三年级 分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的图形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得到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引起冲突 师: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分月饼的游戏,好吗?听清规则,一会儿屏幕上将会出现一些月饼,请你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月饼?请你用拍掌的次数告诉我答案。比如,每人分6个月饼,你就拍(6下)比比谁的反应快。可以开始了吗? 分别出示6个、4个、2个、1个月饼。 出现1个月饼时,师:为什么都不拍手了? 师:一半怎么表示?你的意思是想把月饼从中间切开,这样两边的月饼就同样大了。像这样,在数学上,把物体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可以用一个词语:平均分(板书)。瞧,数学语言多简洁啊,三个字:平均分就可以表示出那么多字才能表达的意思。所以咱们可要善于运用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意思。 2、揭示课题 师:一半,看来用原来学的整数无法表示了?那可以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呢?(0.5)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1/2)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1/2的书写形式 师:在你的心目中,二分之一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写在黑板上吗?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写吗? 师:你们真得很聪明,创造出这么多很有创意的1/2。那正确的二分之一应该怎么写呢? 师:让我们从古人的研究中寻找答案吧。其实古人对于二分之一的创造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把视线转到遥远的古代,看看他们是怎么创造的。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研究分数,他们觉得像这样的一半,可以用像嘴巴形状的图形,下面是两个竖线,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了两份,上面还有一个椭圆,表示取出其中的一份,这就是古埃及人的1/2;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开始用算筹来表示分数,这就是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1/2,下面的两个竖线应该表示?上面的一个竖线呢?后来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1/2就写成这个形状了,瞧,因为有了数的产生,这个分数写法是不是已经进步了。一直到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一条线,叫分数线,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分数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现在你知道二分之一是什么样子了吧? 2、认识1/2 师:1/2来得真不容易啊,(课件演示)其实就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 师:分数线下面的2表示什么?分数线上面的1又表示什么? 师:这一半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那另一半呢? 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出这个月饼的1/2吗? 生说后,师总结,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理解1/2 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折好后,展示不同的折法。

(完整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 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一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萝卜的信息? 2、学生汇报: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3、这些萝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谁来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红萝卜图片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4、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可以圈出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那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5、谁能根据自己的圈法将黑板上的白萝卜图片也摆一摆? 6、出示例2 出示课本例2情景图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 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呢? 那么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7、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数认识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数认识练习题 倍数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 5倍是多少? 3x5=15 答:3 的 5倍是 15 4的 10倍是多少? 7 的 9 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 35 是 5 的多少倍? 72 是 8 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 (小数×倍数 =大数 平均数×份数 =总数) 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 5 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 2 元钱,买 60 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 95只害虫,一个月(按 30 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45 是 9 的多少倍? 45÷9=5 答:45是 9的 5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数÷小数 =倍数) 求每份数 (总数 ÷平均数 =份数) 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今年 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 24朵红花, 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 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 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三)、 求一倍数 (大数÷倍数 =小数) 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 =每份数) 1、爸爸今年 45岁,是小玲年龄的 5 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3、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 360 千克,大约是 是一只企鹅的 9 倍。问鸵鸟多少千克? 只鸵鸟的 4 倍,是一只企鹅的 4 倍, 企鹅多少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 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抓好“标准”“倍”感深刻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8年10月24日,观摩了小码小学梅杰老师执教了《倍的认识》示范课,现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倍的认识比较陌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几个方面,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迁移,找准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操作,发挥主体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教材,帮助理解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出了标准量变了倍数也变了。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渗透方法,提高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年级倍的认识

三郊小学课时教案(王海未) 教学内容倍的认识授课时间10月24日课时第(1 )课时总课时(4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和除法的有关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和除法的简单计算。 模式 结构 课件,讲解和讨论交流法即时反思 一、基本训练: 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个2 ()个4 二、导入新课:本课学习“倍”的认识 三、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数学课本50页例1,数数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萝卜?(2) 2、带叶子的小萝卜有多少根?(6) 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是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 3、巩固“倍”的概念 拿出自己的小棒和扑克,我们一起来动手。(课堂技能应用、设计理念、二次修改等)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比较,一个数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家一起看数学书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二人小组合作,一人说,另一个同学摆,认真操作,认真练习,深刻理解“倍”的概念。 教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 粉花: 黄花: 粉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倍。 2、填一填,说一说 18里面有()个6,18是6的()倍。 35里面有()个5,35是5的()倍。 25里面有()个5,25是5的()倍。 42里面有()个7,42是7的()倍 48里面有()个12,48是12的()倍。 五、测试 六、小结。说说本课的收获。通过学生动手,理解: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数包含几个这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达标检测题检测效果 1、 粉红色的是绿色的()倍 2、桃子有8个,香蕉有4只, 桃子的个数是香蕉个数的()倍数据显示: 测试人数( 35 )合格人数( 32 )合格率(91.42 )%跟进学生: 石佳、伍永丽、任璇

《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案 第1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情境图、2个桃子、2把凳子、1张桌子、几张长方形纸。 教学设计 一、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情境图,分角色扮演,表演图中的故事。 故事内容大意参考如下: 小猴子皮皮可淘气了,这天,它站在树上,东张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树下的一张石头桌子旁,桌子上摆着2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可是它爱吃的呀!它还没有吃早饭呢,肚子早就敲鼓了。 亮亮对莉莉说:“2个桃子,正好我们每人1个。”说着他们就要伸手,皮皮“嗖”地一下从树上跳下来,拿起1个桃子说:“我也要吃。”莉莉笑着说:“小猴子,你一定饿了吧,这个桃子就送给你吧!” “2个桃子,送给小猴子1个,就剩下1个桃子,怎么办?”亮亮皱着眉头对莉莉说。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看表演。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接近自然也是孩子的天性,通过主景图,把孩子的心与大自然联系到一起,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走进课堂。分角色表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又能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 师:对呀,1个桃子两个人怎么办呢?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 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这时聪明的莉莉回答说:“咱们一人一半吧。”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二、导入新课 1.师:2个桃子我们记为2,1个桃子记为1,分桃时提到了“一半”,这个“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整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数字朋友——分数。 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 学生议论交流。 (自然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吗?学生思考。 生1:一半月饼。 生2:半个西瓜。 生3:半个馒头。 生4:半张纸。 ……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影子,联系实际) 2.教学例1。 出示例1图片及问题。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师:观察一下,盘子中有哪三种食品? 生:橘子,牛奶,月饼。 师:这三种食品中橘子有几个? 生:橘子有4个。 师:那么,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2个。 师:牛奶呢? 生:牛奶有2盒,平均每人分1盒。 师:月饼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

三年级《倍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第1课时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第5单元《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和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容易。教学中还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关于“倍”的概念教学,对本单元的掌握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和技能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个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会根据图形求解倍数。教学准备:课件。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小狗有2朵红花和4朵蓝花,你能说一说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1:蓝花多,红花少。) (生2:蓝花数量比红花的多2个,红花的数量比蓝花的少2个。) 比一比,比多和比少都是数量关系,讲的非常好。那我还能说,蓝花的数量是红花的2倍。这也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比一比,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的数量关系,你们有信心学好吗?(有。)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出示PPT,刚才老师说蓝花的卡片数是红花的2倍,比一比,少的是谁?少的有多少朵?(红花少,红花有2朵。) 那我们就把少的红花2朵看成1份,那多的蓝花有这样子的几份?(2份。)从多的蓝花里面数出2朵算作1份,一共可以数出2份,那我们就说蓝花的数量是红花的2倍。 如果蓝花又多了2朵,那蓝花能数出这样子的几份?现在蓝花又是红花的多少倍了? (3份,3倍。) 再多2朵呢? (4份, 4倍。) 谁能完整说一遍? (把2朵红花看成1份,蓝花有这样子的4份,所以蓝花是红花的4倍。)全班一起说。 (板书:把()看成1份,()有这样子的()份,所以()是()的()倍。) 现在给红花增加2朵,变成了4朵,蓝花还是8朵,你可以怎么说?谁是谁的几倍? (红花是蓝花的2倍。)(蓝花是红花的2倍。)(蓝花是红花的4倍。) 这里把什么看成1份?多的还是少的? (少的。)(红花少,红花看成1份。)(把4朵红花看成1份,蓝花有这样子的2份。) 我们都是把数量多的说在前面,数量多的是数量少的几倍,现在明白谁是谁的几倍了吗? 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把4朵红花看成1份,蓝花有这样子的2份,所以蓝花是红花的2倍。)同桌相互说一说。全班一起说。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数认识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求倍数的题 【倍数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3x5=15 答:3的5倍是15。 4的10倍是多少?7的9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书除以小的数 45是9的多少倍?45÷9=5 答:45是9的5倍。 35是5的多少倍? 72是8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小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小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三)、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小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问鸵鸟多少千克?企鹅多少千克? 3、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4、、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5、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6、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9、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10、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1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3、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14、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