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政治哲学练习试题

高二政治哲学练习试题

高二政治哲学练习试题
高二政治哲学练习试题

高二政治哲学练习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

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2、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科学的哲学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正确的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

段话说明()

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4、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

A.哲学能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切问题

B.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5.古代社会遇到旱灾,人们就在龙王庙前祈祷、烧香、求雨。20XX年冬季山东省遭遇50年一遇的旱情,全省积极抗旱,投入抗旱劳动力415万人,动用泵站5006处清淤疏浚河道灌渠1650公里。这蕴含的哲理

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D.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先导作用

6.“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7.“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8、20XX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错动的结果,破裂以逆冲为主

兼具右旋走滑分量。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的上的伟大变革,他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从容出游,是

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12.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它坚持

()

A.科学的观点

B.唯物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14.下列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哲学不是

15.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

法()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B.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

16、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⑤法律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1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1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

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

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2.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

三和李四。这表明了()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24、伴随着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的热播,其主题曲《左眼皮跳跳》在年轻人之间广为传唱,其中的歌

词“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推动了时代的步伐。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

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它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

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7、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

《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

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8、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②③

2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②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物质形态

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④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A.①②

B. ①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30. 根据美国科学家20XX年10月21日公布的去年10月撞月数据分析结果,月球的地面下埋

藏有冰、银和水银等“让人意想不到”的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与月球“物质”的关

系是()

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

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点?(9分)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6分)

3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6分)

33、(1)材料一:南朝王籍曾有两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蝉更幽。”宋人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评析上述两个观点。(6分)

34、“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

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近

日我们则择机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分别与未来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对接。

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

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13分)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一卷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C A B D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A C A D D D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C A B C C D B

第二卷(非选择题答案)

31、(1) 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本源的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分)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分)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3分)(2)材料三把具体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源,是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3分)

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3分)

32、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

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历史趋势,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分)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

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3分)

33、(1)“蝉噪林逾静,鸟鸣蝉更幽”以动衬静,动中有静显示了大自然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分)

(2)而“一鸟不鸣山更幽”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3分)

34、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

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5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

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4分)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只是利用了物体运行规律,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4分)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10.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2. 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 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实践决定认识 C. 事物是发展的 D. 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 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四季更替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牵一发而动全身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 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 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 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 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 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试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期中测试题

试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中 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思想政治必修四期中测试题 考查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将修心悟道导向现实生活,所谓“平常心即是道心”、“挑水劈柴,无非妙道”,从而达到对世间万象深刻独到的感悟。这种哲学智慧表明【】A.哲学并非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智慧源于生活与实践 B.哲学是理性和智慧的明灯,指导人们睿智地对待人生与实践 C.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D.人人都在生活,都有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2、“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 后,总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 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刘禹锡指出:“大凡入形器中,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禹锡这段话所阐明的是 【】 ①天与人交相胜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天人相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③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基础④天下万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思想 6、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3.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明()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 一、哲学统论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7、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9、下列说法均属于主观唯心: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第4、5课练习(附答案)总结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练习2014 09 11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客观性 2、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 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决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二政治哲学期中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5.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6.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7.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简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1、哲学是什么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重点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课本P12的探究)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没有科学依据。如:气者,理之依也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课本P13的探究)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理生万物(朱熹)

【精品试题】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价值追求。但真相往往不是漂在水上的浮萍,也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道理的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阅读材料,回答3~4题。 3.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4.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称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是因为赫拉克利

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5.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中唱到:“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爱如生命般莫测,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从哲学上看,歌词体现的观点【】A.属于不可知论B.否认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D.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 A.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8.浙江某市民,几年前迷上了收藏结婚证书。他淘得100多张不同时期的结婚证,最早的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2011年山东事业编考试政治哲学模拟试题 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的生理活动过程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肯定的新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 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 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

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 B.党内团结 C.党纪律 D.党的先进性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A 7.C 8.C 9.A10.A 1.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性原理 D.斗争性原理 3.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检测试题3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检测试题3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据此回答1~3题。 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原来的8∶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 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2.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四次修改,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③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练习题 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 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 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 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 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回答 2~ 3 题。 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哲学启迪,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 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 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 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 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 A. 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盘古开天 D.愚公移山 6.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 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一个人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 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8.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 瞬”。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 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 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 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 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 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 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高二政治哲学综合测试题

高二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曾问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②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③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④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 2014年4月1日,甘肃酒泉出现了今年首场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对此次天气过程,该市气象台提前两天做出了准确预报,并向市民发出预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古人多将此类极端天气归因于“天谴”,未能对其形成正确认识。从哲学上看,这可以用来解答哲学基本问题中的“”问题。()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生活与哲学的辩证关系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下列选项中与荆人教训所含哲学寓意最一致的是()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2015年2月18日,我国首家机器人手培训基地——国家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及全军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在解放军总医院成立。传统的心脏手术必须劈开胸骨、显露心脏后才 能实施。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无需开胸,医生只要在患者的胸壁打几个锁眼大小的小孔,就能完成手术,大大降低了创伤。这说明() A.机器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意识 B.机器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代人进行某些意识活动 C.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可以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D.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已无差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